国足将战伊朗,国足还会出现像肖智这样的X因素吗?
这个X因素有可能是韦世豪。
以目前国足和伊朗队的实力对比,八强战获胜的希望并不大,想要击败对手晋级,中国队必须搞出一些“花样”来,比如说题主提到的X因素,就是常规实力和阵容之外的一些东西,让对方感到措手不及,从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么谁会成为这个X因素呢?亚洲杯踢了4场比赛,里皮手下能打的牌已经打的差不多了,特别是在攻击线上,对阵泰国队时,基本上家底已经亮的差不多了。肖智作为本次亚洲杯上第一次亮相的新兵,取得了非常好的奇兵作用,最终帮助中国队获胜。
应该说,肖智之所以到淘汰赛才出场,还是因为之前伤病未愈,里皮没敢冒险启用。不过肖智在与泰国队亮相后,已经很难再作为奇兵让伊朗队措手不及,一方面肖智的发挥已经引起对方的注意,另一方面肖智的高中锋作用,在人高马大的伊朗队后卫面前,并不会发挥太大的作用。
不过中国队并非没有奇兵了,之前和肖智一起与伤病作斗争的韦世豪,就可能成为这个X因素。韦世豪的特点和武磊类似,灵巧而果敢,超级自信,能踢世界波,也能单干制造机会,如果武磊不能出战,那么韦世豪有能力接替他的空缺。
在之前的比赛中,韦世豪一直没有出场,不过在对阵泰国队的比赛中,韦世豪已经坐到了替补席上,中国队与泰国队下半场发生冲突时,韦世豪在场边跃跃欲试,摩拳擦掌,赛后引发了热议。下一场对阵伊朗,无论是作为首发,还是替补,韦世豪都能带来一些不同的东西。
有些舆论还会挺主教练吗?
谢邀!不是对国内本土教练不敬,就象本次亚洲杯上的裁判员表现一样,能说他们没有水平吗?不是!一切都不是!讲白点,是这行吃足球这行饭的人,不够自律,不够认真,不够智慧,这些众多问题,理不清说不明的问题,做成球迷对中国足球行内的人或教练,都有种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感觉,对国内教练的信任,相信还需要很多时日才能纠正观感的,没有办法的是要国内的教练们拿出真诚刻苦学习的态度,才能赢得球迷们的信任的。
后面的路怎么走?
谢谢邀请:国足0比3惨败给伊朗。作为中国球迷。心情是喜忧参半。忧的是我们的足球什么时候能够出头?喜的是里皮终于走下神坛了。我们花巨资聘请的世界名帅里皮。不仅没给球迷带来希望,而且国足水平还大踏步的后退。本届亚洲杯,他竟然组建这样一支,平均年龄30岁“老气横秋”的队伍。这在亚洲杯所有球队中独此一家。和伊朗队赛后,看到郑智流泪哭泣。作为球迷,我们心痛。他已经39岁了啊!就是作为球王的,马拉多纳也踢不到39岁啊!这能怪球员们吗?正是:“主帅无能累死三军”。那真如有些人所说:我国没有新人,可用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如韦世豪,邓涵文,姚均晟等年轻球员,都是非常优秀的。以号称里皮爱将的韦世豪为例:连一系列的热身赛都没让他上场,只是在亚洲杯前的一场封闭训练比赛,才让他替补上场了,20分钟。并且他还进了一球。这么优秀的年轻球员,为什么不用呢?本届亚洲杯虽然国足打进了八强。但这是扩军后的亚洲杯。我们战胜的三支队伍全是弱队。只是没被爆冷而已。这个成绩没法跟四年前,佩兰带领的国足亚洲杯赛成绩相比。那届的国足小组第一成绩出线。战胜的三支队伍全是亚洲一二流强队。本场对伊朗队的比赛,表面上看是输在了三个中后卫身上。实际是输在了里皮的战术布阵上。谁都知道伊朗队水平远在国足之上。换任何人都会打稳守反击战术。着急的是伊朗队,因为我们希望点球决胜。以这样空洞的后防线,来抵挡强大的伊朗前锋,输球是必然的。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们中国足球的落后是全方位的。首推就是“外行领导内行”。中国足球应该有由真正懂足球的内行人来管理。踏踏实实的搞好,我们的联赛。向足球强国学习,尊重足球运动规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要顺应大自然的。顺自然者生,逆自然者死。任何违背自然规律的事物。都必然要走向灭亡了。
在比赛中暴露了很多问题?
谢邀,说实在的,昨晚的比赛我并没有看完,上半场被耍进俩球后,我或许跟大多数球迷一样,对中国队的下半场没有任何念想,过去的几场比赛都是在下半场实现了梦想,这一定不能是所谓国足或里皮有着实现反超的能力!面对伊朗队强大的攻势,国足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我之所以选择睡觉,倒不是恨国足不争气,而是真心觉得这是一场大人跟小孩子的比赛,在之前的问答中,我试图用我中国人的情怀尽可能地让国足在九十分钟内逼平伊朗,加时赛再苟活一会儿,然后用点球试试运气,这一点,跟黄健翔老师的预测基本一致。
或许中国队自从有了里皮以后认为自身的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抑或是封闭训练拨高了信心,很多人都会认为国足在亚洲的地位很是牢固,可恶的亚洲杯就是不给中国队任何面子,输给韩国队,我们表示认可,足球嘛,其不确定性也很多,通过昨晚对阵伊朗队一役,以上全部观念都要入土。
如果说伊朗队是亚洲一流,那么中国队根本算不上三流,论球员个人能力、团队配合等等,再看看越南跟泰国的场上表现,是时候该醒醒了,如我们还要坚持外教策略,从白菜中选好白菜,以后在亚洲还能找得到对手吗?
我没看完比赛,更多的原因是我听不惯现场解说的观点,上半场两个进球就是伊朗队凭借强大的团队和个能力的体现,球在国足前面,让身后的伊朗队员赶过来带跑,这还能玩吗?而解说偏偏觉得这两个球只是中国队自己的失误造成的,能不能好好说话?为什么你们不认为这是球员的个能力使然?
3:0不是伊朗队的实力,也不是中国队的结果!如果我们坚持自己造车的想法,将此法普及到整个社会从而形成习惯,绿色的北京吉普212就是中国足球的未来。
97年十强赛国足主场2?
97年十强赛首战,国足在主场先赢后输,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实力。
1998年法国世界杯亚洲区预算赛,是中国足球职业化之后国足首次冲击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
1994年开启的中国足球职业化,让足球这项运动火遍了神州各地。客观上说,职业化对中国球员的技战术水平和职业素养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质变的程度。
但火热的职业联赛,已经94/95两年间多次战胜世界强队的的商业比赛,造成了从足球从业者、媒体到球迷一致对国足实力的高估。
这从时任国足之教练戚务生对十强赛对手的判断就能看出一二。在他眼中,同一小组中,实力在国足之上的只有沙特和伊朗两队,科威特和国足实力相当,卡塔尔则明显弱于国足。但在后来的比赛进程中,正是对卡塔尔的低估,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当然,这是后话。
客观上分析,1997年十强赛国足的分组结果,是最近数届世界杯预选赛中比较差的一次。国足和四支西亚球队分在同一组,需要四次劳师远征飞往西亚,而对手只需要长途飞行一次。西亚球队之间一直以来的默契,也将对国足非常不利。
这届十强赛,在国际足联的决定下,采用了之前预算赛极少采用的主客场赛制,这虽然和联赛赛制有相似之处,但在国家队层面上对国足来说是个新的挑战。
在高估自己适应能力的前提下,国足教练组决定临战变阵,将一直以来的442打法换成451,并启用于根伟和姚夏两名新人。新阵型在热身赛上表现尚可,但到了压力倍增的正式比赛,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刚刚开始职业联赛四年的中国球员,其实适应能力很差,足协和教练组自视过高,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在大赛前,按照正式比赛的节奏安排热身赛是惯常的做法。当年的世预赛,除了轮空的轮次外,没两场比赛之间的间隔一般是一周左右。但为了预防热身赛造成伤号不能及时恢复,国足把最后一场热身赛和首场比赛的间隔拉大到了12天,对球员适应能力的高估,造成了首场比赛在压力之下体能过早透支,比赛最后阶段被对手拖垮。
另外,当年足协的情报工作可谓一塌糊涂,既没有正确获得卡塔尔队实力的情报,连小组赛最强对手之一的伊朗队主力情况都没有搞清楚。以至于比赛中被马达维基亚打了个措手不及,赛后教练和球员都没搞清楚对方这个厉害的“2号”是从哪冒出来的。
现在来看,1997年十强赛的失利是十分遗憾的,当时国足正处在上升期,如果能正确估计自己和对手的实力,做好细节工作,中国足球冲出亚洲可能会提前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