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贝尔卡罗,讲吸血鬼与人类发生的爱情故事的电影有哪些?
华语片有 《千机变1》外语片有《夜访吸血鬼》《黑夜传说1,2,3》《夜访吸血鬼》 《吸血鬼莱斯特》 《被诅咒的女王》 《偷尸贼的故事 《恶魔迈诺克》 《潘朵拉》 《吸血鬼阿蒙》 《吸血鬼维多利奥》 《梅瑞克》 《血和黄金》 《刀锋战士》1.2.3. 《范海辛》 《黑夜传说》I II 1922《吸血鬼诺斯菲拉杜》,德国片。
茂瑙导。
麦克斯·施雷克和亚历山大·格拉纳克主演。
1931《吸血狂魔》,美国片。
勃朗宁导。
贝拉·卢戈西、海伦·钱德勒和爱德华·范·斯隆主演。
1932《吸血鬼,大卫·格雷的奇遇》,法、德合作。
朱利安·威斯特和享利埃特·杰洛主演。
1935《吸血鬼的标志》,美国片。
贝拉·卢戈西、卡罗·鲍兰和莱昂内尔·巴里莫尔主演。
1936《德库拉的女儿》,美国片。
兰伯特·希尔耶导。
葛罗利亚·霍登和爱德华·范·斯隆主演。
1958《德库拉的恶梦》,英国片。
费雪导。
克里斯托弗·李、彼得·库辛和卡罗·马许主演。
1960《德库拉和情妇们》,英国片。
费雪导。
大卫·皮尔、彼得·库辛和伊芳·蒙劳主演。
1960《死于温柔乡》,法国片。
罗杰·瓦迪姆导。
安奈特·史卓伯格和艾勒莎·马尔蒂内里主演。
1965《魔王德库拉》,英国片。
费雪导。
克里斯托弗·李、安德鲁·基尔和芭芭拉·谢利主演。
1967《吸血鬼的舞会》,英、美合作。
罗曼·波兰斯基导。
罗曼·波兰斯基和夏伦·泰特主演。
1970《德库拉之夜》,德、意、西合作?克里斯托弗·李、赫伯·伦和克劳斯·金斯基主演。
1970《德库拉的未婚妻》,美国片。
丹·克蒂斯导。
乔纳森·弗里德和格雷森·霍尔主演。
1971《红唇》,比、德、法合作。
库梅尔导。
德尔菲娜·塞里格和达尼埃尔·基内主演。
1974《吸血的德库拉》,意、法合作。
保罗·莫里塞和安东尼·道森合导。
1976《德库拉,父与子》,法国片。
爱杜瓦·莫里纳侯导。
克里斯托弗·李和贝尔纳·梅内主演。
1979《月黑风高》,美国片。
贝翰导。
法兰克·兰吉拉、劳伦斯·奥利弗和唐纳·普里森斯主演。
1979《诺斯菲拉杜》,德、法合作。
赫尔措格导。
克劳斯·金斯基和伊莎贝拉·艾珍妮主演。
1983《千年血后》,美国片。
斯考特导。
凯瑟琳·德纳芙、大卫·鲍伊和苏珊·萨兰登主演。
1987《粗野少年族》,美国片。
乔依·舒马赫导。
杰森·派屈克、利瑞·汉姆和基佛·萨瑟兰主演。
1992《吸血鬼在天堂》,法国片。
阿布德克汉·巴鲁兹导。
法希·肖佩尔和布鲁诺·克里默主演。
1992《吸血鬼德库拉》,美国片。
科波拉导。
盖瑞·欧德曼、安东尼·霍普金斯和基努·里维斯主演。
1994《夜访吸血鬼》,美国片。
尼尔·乔丹尼。
汤姆·克鲁斯、安东尼奥·班德拉斯主演。
患有进食障碍症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先概括回答一下问题:
1、进食障碍并不是一种美丽的病,患有此病的人非常痛苦。进食障碍往往伴有其他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在精神科里属于小病种,但却是精神障碍中致死率最高的一种,死亡率高达5%-15%。
2、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都是可以治愈的,治愈率在一半以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都陆续设置了专门针对进食障碍的专科病房,如果发现身边的人有出现进食障碍的症状,一定要尽快就医。越早治疗,越容易康复。
一整只烤鸡、一个汉堡、一个鸡肉卷,一包薯条、两杯400ml可乐,一边看着动画片一边吞完这些,林婷婷觉得她获得了久违的满足感,这是“最快乐最纯粹的时刻”。很快,负罪感挤走了满足感,心里有个声音提醒她,“林婷婷,你又要变胖了!”
她冲进洗手间,蹲在便池旁,低着头,将食指戳进喉头,一股恶心感袭来,刚刚吃进去的食物从喉咙倾泻而出,“像开闸泄洪一样”。直到呕吐物变得透明,林婷婷知道,她不会再有负罪感,因为刚才吃进去的食物已经被悉数清除。
林婷婷是神经性贪食症患者。在医学上,神经性贪食症是进食障碍的一种。进食障碍属于精神类障碍。它的相关疾病还包括神经性厌食症和其他特定的进食障碍。西方流行病研究数据表明,进食障碍的患病率约0.5%到1%。这意味着,每一百到两百人中,就有一人患有进食障碍。
在中国,进食障碍患者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但这是庞大而隐秘的群体。他们无法正确处理食物带来的身心痛苦,耻于向家人、朋友倾诉,只能在社交网络上寻找病友,抱团取暖。“暴食症吧”、“催吐吧”,类似主题的QQ群,都是这些患者的聚集地。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心身病房主任、进食障碍诊治中心负责人陈珏说,进食障碍往往伴有其他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它的危险性一直以来被公众忽略。“进食障碍在精神科里属于小病种,但却是精神障碍中致死率最高的一种,死亡率高达5%-15%。”
镜子、体重秤和卡路里“天啊,我怎么这么胖!”17岁那年,湖北女孩林婷婷无意间在商场的试衣镜里瞥到了自己,“被自己吓了一跳”。
镜中的女孩,身高170厘米,体重200斤。双下巴、大象腿和壮实的胳膊,都让林婷婷觉得厌恶。
此后,这个女孩的形象被抽象成短发、身材臃肿的卡通女孩,反复出现在林婷婷的日记里。在页边空白处,林婷婷写上“虎背熊腰”和“大饼脸”,再加上几个大大的感叹号。
林婷婷在日记中立志减肥。受访者供图
因为身材,林婷婷从小就不喜欢自己。初中时,有同学给她起外号,说她胖,她不但不生气,还对着别人笑,没人的时候,再扭过头去抹泪。她慢慢变得自卑。小学六年级那年,她喜欢上一个男生,到了高二也没敢表白。
“胖子没有幸福可言。”在日记本里,林婷婷告诫自己。
17岁那年,她决定改变。
她开始以节食、过度运动的方式减肥。生活被量化成一串串数字:每天只允许摄入1700大卡的热量,这是根据她的身高和体重计算出的日常所需热量的最低限度,这意味着,她三餐只能吃一碗面条、一口米饭、一口菜和一个苹果;晚自习后,跳绳2000个,做200个仰卧起坐;每天用皮尺测量胸围、臀围、大小腿围和手臂围,这些数字,每个月被绘制成一张折线图。
每到饭点,林婷婷坐在餐桌前,摆在面前的米饭、苹果和包子,很快在脑子里换算成热量:210大卡、83大卡和227大卡。然后,随便扒拉几口。
半年后,她惊喜地看到折线图走势一路向下。体重秤告诉她,她减了60斤。她拿出以前的裤子,两条腿居然可以塞进一个裤管里,“心里跟放烟花一样!”
林婷婷觉得,变瘦以后,生活好像全面进入了某种高峰——整个高二年级都流传着她减肥成功的故事,女生们都来向她取经。就连初中给她起外号的男生,也在同学聚会上不吝赞美,“林婷婷,你真漂亮!”
她并不知道,潘多拉魔盒已经悄悄开启。
高三的一天,林婷婷被饥饿感击中了。她报复性地吃完了一大盆排骨汤和两碗米饭。很快,身体上的满足感和心理上的负罪感开始撕扯她。她近乎本能地想到一个方法——把它们吐掉,吐掉就不会长胖。
接下来的生活好像进入了暴食和催吐形成的旋转门,“那种感觉就好像毒瘾发作一样”。林婷婷一边暴食、催吐,一边在日记里劝诫自己,“不能这样,会死掉的”。
在寝室的卫生间催吐时,林婷婷把手机里的音乐调到最大声,以免室友听到她呕吐时发出的声音。暴食催吐频率最高的那个冬天,她的右手食指关节因为抠吐被牙齿擦出了伤口。有同学问起,她赶忙遮掩,“这是冻疮”。
因长期催吐,林婷婷的右手食指和中指关节留下了伤疤。受访者供图“兔子”族
到武汉上大学后,林婷婷发现,原来她也有同类。大二那年,她在一个大胃王博主页面上,看到了一群叫“兔子”的人。
这些患有神经性贪食症的病人自称“兔子”。“兔”是“吐”的谐音,寓意柔弱和胆小。他们极度怕胖,自我评价体系完全建立在身材和体重变化上。他们在深夜、独处、焦虑、沮丧的情况下暴食,再在罪恶感的驱使下,试图利用利尿剂、泻药、呕吐等方式清除吃掉的食物。
这些聚集在百度贴吧、QQ群里的“兔子”们以年轻女孩居多,她们和陌生人分享着自己黑暗而隐秘的一面——给自己换上“不瘦十斤、不换头像”的头像,在每天饭点前后准时分享暴食的快感和催吐的方法。
记者在其中一个QQ群里发现,90后占比52%,00后占比26%,活跃者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3岁。这个13岁的小姑娘爱在群里发自己纤细的腰部照片和自己的生活,自称已经有五年催吐经历。她身高158cm,体重76斤,可还是觉得自己胖,“试过节食、减肥药、催吐、泻药、绝食,啥都有”。
每天中午十二点和晚上的八点左右,是“兔子”们集中活跃的时间。按照平常人的作息,这两个时段,人们刚好吃完饭。“兔子”们也是,只不过他们的生活多了一道工序——催吐,他们要把刚刚吃进去的食物通过各种方式吐出来,用手或者直接插进胃里的塑料管。
在QQ群里,“兔子”们将催吐称为“生”,把吃东西叫做“沉”。在他们的语境里,“吐”这个字不出现,会稍微好受点。
李雨薇是其中一个群的群主,她1994年出生,金融行业的巨大工作压力让她患上了神经性贪食症。她说,每次有人加群,她都觉得特别失落——这个世界上又有一个人陷入了“这种巨大的痛苦”。
群里的女孩们没有、也不打算去医院。她们觉得自己“阴暗、丑陋”。李雨薇的想法几乎代表了大多数,“暴食和催吐是一件难以置信又无法让人理解的事情”。
“暴饮暴食和食后催吐这些行为,本质上是对情绪的不适当处理。”曾参加过“中国红十字会进食障碍患者救助项目”的心理治疗师韩煦说,很多进食障碍患者具有的共同点是完美主义和低自尊,他们优秀却不善于发现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大部分患者认为,“以瘦为美”的社会文化价值观为进食障碍提供了温床。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成长中都曾遭遇来自家庭、社会关于身材问题的压力。
反映女性身材焦虑的漫画。图片来自网络
像林婷婷这样的年轻女孩,尽管已经认识到了暴食和催吐的危害,但内心深处依然认同“瘦才是美的标准”。
家长们也持这样的观点。一位母亲谈及女儿的减肥行为时说,减肥行为本身并无不妥,只是过度才造成了神经性贪食。“减肥不就是女人一辈子追求的事业吗?”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进食障碍诊治中心负责人陈珏告诉记者,这几年,进食障碍患者越来越多。陈珏记得,1998年,她刚刚从事精神科工作时,整个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一年只能见到一两例进食障碍患者,如今一整天的门诊可以见到二十多人。她所在的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在2001-2005,2006-2010、2011-2015三个时间段中,门诊初诊进食障碍的新增病例数和住院进食障碍患者人数分别比2001-2005时段增加了3-5倍。
研究显示,神经性贪食症的高发年龄段为12岁到35岁,平均发病年龄为18岁,男女比例为1:13。像林婷婷这样的女中学生、大学生是进食障碍的高危人群。
胖瘦难道比生命更可贵?没人知道造成林婷婷式痛苦的源头是什么。陈珏说,医学界也在尝试寻找,但还无定论。和所有精神类疾病一样,进食障碍是多因素疾病。
“遗传基础、生活事件和人格基础、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等共同起作用,即‘生物-心理-社会’模型。”陈珏补充,“社会文化”因素,如“以瘦为美”的社会价值观,在进食障碍中起着重要作用。
2017年1月,是林婷婷记忆里最冷的一个冬天。她跟母亲坦白了自己双性恋的事实,母亲无法接受,母女陷入冷战。
正值春节,家里的餐桌上摆满了大鱼大肉。林婷婷疯狂地享受食物,再冲进卫生间把它们全部吐出来。这是她病情最严重的时段,从以前的一个月暴食、催吐一次变成了每天暴食三次、催吐三次。
晚上,她一个人待在房间里,思考人生的意义。怎么也想不明白。那就睁着眼睛。整夜醒着。几天后,她被武汉一家综合性医院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症和抑郁症。
其实,林婷婷不是孤例。国外学者发现,像她这样的神经性贪食症患者同时患有抑郁症和焦虑障碍的比例在50%以上,这些患者还可能共病物质滥用、冲动/冒险行为和边缘型人格障碍特质。
因患厌食症于2010年去世的法国女模伊莎贝尔·卡罗。图片来自网络
何一曾是一位有7年神经性贪食症病史的进食障碍患者。在暴食催吐持续到第四、五年时,她在呕吐物里看到了血。求生的本能让她开始自救——看医疗专业书籍、求助医疗机构。但还是有点晚了。频繁的催吐已经给她的身体带来了病态反应。
每到深夜,何一总是被一种恶心的感觉击中。来不及去洗手间,她只能把头探出床头,把逆流的酸水吐在地板上。吐完几轮之后,逆流才会停止,恶心感才慢慢褪去。这是她人生少有的绝望时刻,“我一个人躺在一片漆黑里,默默流眼泪,担心自己是不是永远不会好起来。”
她的牙齿也被胃酸腐蚀坏了。四颗臼齿严重蛀牙,吃太冷或太酸的食物都会疼。每次看牙,牙医都叮嘱她要少吃糖。她只能苦笑着说:“好。”
“有些病人反复呕吐,除了造成牙齿问题和腺体肿大外,还可能造成血清电解质紊乱,引发心率失常,危及生命。”陈珏解释。据报道,进食障碍患者死于心搏骤停、肾衰竭或者其他躯体并发症。
即使在最绝望的时刻,林婷婷和何一都没想过向父母求救。“他们不会懂。”
进食障碍在孩子和父母之间形成了一道结界。少有父母可以打破。
林婷婷的妈妈至今不知道女儿存在暴食和催吐行为。相比神经性贪食症,林婷婷妈妈认为,抑郁症更值得担心。何一在病情稳定后,才主动跟父母坦白了那段备受折磨的经历。
2018年1月9日下午,记者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进食障碍封闭病房门口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父亲反复和正在住院接受治疗的女儿争吵,“还不是你减肥减的!”
在心理治疗师韩煦的记忆里,即使父母带着孩子来看进食障碍专科,也常常陷入互相指责的怪圈。家长总是认为,孩子就是太作了,要是不作,早就好了;孩子又觉得,她生这个病,和小时候父母的对待方式有关,家长话里话外地说孩子胖,孩子就会有自卑心理,尝试去减肥。
进食障碍主题电影《To the bone》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陈钰说,很多患者并不知道进食障碍是精神科需要处理的问题。在诊疗中,很多家长都觉得吃不下饭是肠胃问题,要看消化科;闭经是内分泌问题,要看中医或内分泌科。很多时候,病情都被耽误了。
即使专业医生也未能走出认知盲区。李苗是一位有九年神经性贪食症病史的进食障碍患者。她曾在教科书上看到自己的症状符合神经性贪食症的诊断标准,但不确定。2015年的一天,她终于鼓足勇气走进当地一家精神专科医院时,医生跟她说,这不是一种病,不需要治疗。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李苗的进食障碍越来越严重。
韩煦曾遇到一个极端病例。前一天,一个女孩还在一家网络医疗平台上咨询进食障碍要怎么治疗,第二天就看到家长的消息,说孩子已经过世了。韩煦说,每次看到这样的消息都非常难过。
类似的悲剧已经被重复了太多遍。在聚集了两万三千多名用户的百度“暴食症吧”,很多病友都知道一对母女的故事。
女儿因过度减肥死亡,在她大学毕业后的两年里,考研和国考接连失败,只得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控制身材上,到最后,连最信任的身体也背叛了她。在人生的最后时光里,她写道:“胃溃疡,继发性闭经,食道逆反流,我不知道还有多少毛病,或许有一天,这个被我折磨的身体就会像老化的机器再也不运转了……”
在同一个贴吧里,悲痛的母亲写下了一条帖子:“自从你离开我合上眼睛的那一刹那,我的心都碎了。孩子,你本不胖只是略显丰满,可你却不知道听了哪位高人的误导落入减肥的魔杖(掌),这三年来这魔杖(掌)掌管了你的命运,榨干了你的气血又控制了你的灵魂直到油尽灯枯。胖瘦难道比生命更可贵?我恨自己无法早点发现你的秘密,结果无法逆转,妈妈欲哭无泪。”
越早来治疗,越容易康复进食障碍并非毫无治愈希望。
陈珏说,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都是可以治愈的。以厌食为例,数据显示,45%的患者可以治愈,30%预后中等,25%预后较差,死亡率5%-15%。但至少将近一半的病人是可以治愈的。同样,贪食症的治愈率也在一半以上。
这几年,相关领域医疗资源的支持在增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陆续设置了专门针对进食障碍的专科病房。
何一就是康复者之一。康复后期,她创立了进食障碍公众号“一滴”。目前正在和其他几名志愿者一起运营,为21000多名用户提供支持。这些关注者中,大部分是正在和进食障碍斗争的患者,也有患者家长、医生、心理治疗师和营养师等。
“社会支持对康复非常重要。”经历过进食障碍后,何一辞掉了北京的工作,2016年到美国攻读临床社会工作硕士,她期待成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工作者。
重新审视过去的七年多时光,她才发现,当时的思维定势多么荒谬。
“我会把喜欢的男生不喜欢我归因为我太胖了,而忽略了男女同时看对眼本身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我会把参加工作之后没有很快得到提拔也归结为我外形不好,而不去思考其他原因。”何一分析说,“暴食、催吐这些行为就在无意识下成为帮助我逃避生活中痛苦的工具,因为要面对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实在太难了,‘变瘦’就成了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
林婷婷就像过去的何一,她还在“变瘦就能解决所有痛苦”的思维里打转。
一天,她觉得心里太难过了。发微信给妈妈,“妈妈,你活了这么大岁数,有没有觉得暗无天日的日子?”
“有啊,你生病的日子。”妈妈回。
那个夜里,林婷婷盯着手机屏幕,嚎啕大哭。
“如果有一天我接受自己了,可能就不会暴食和催吐了。”她早就知道自己问题的症结,她想试着开始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第二天起床,她乖乖服下了医生开给她的百忧解和妥泰。
“越早来治疗,越容易康复。”陈珏说,对很多进食障碍患者来说,最难的一步就是下决心接受治疗。
(为保护病人隐私,文中林婷婷、李雨薇、何一、李苗为化名。)
文/张维 马小龙
编辑/胡杰
想看更多人物故事,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剥洋葱people(ID:boyangcongpeople)
来和洋葱君交流玩耍吧~。◕‿◕。
有哪些错误的减肥方法需要注意?
很多女生尝试各种各样的减肥方法,然而常常会接触到错误的减肥方法,如果一开始的努力方向就错了,那接下来所有的努力都只能是徒劳。
下面,小编盘点几种常见的错误减肥方法,健康减肥!回头是岸!
1.节食减肥大法好?这其中包括网上超火的“过午不食法”、“7天断食法”、“21天减肥法”。
“呸姐”蔡依林就曾使用过“半断食疗法”,期间只吃蔬菜、水果和全麦饼干,几乎不摄入油脂,需要无比的毅力。
这些方法的本质大同小异,不吃主食、喝果疏汁等,极低热量饮食虽可降低总体重,但除了脂肪组织减少外,肌肉也会流失,代谢率也可能降低,不但会反弹,还会由于长期饮食不均造成厌食症、皮肤粗糙、脱发、女性闭经、贫血、脑细胞数量下降等健康问题。
2.出汗减肥大法好?出汗≠燃脂,出汗减掉的体重,更多的是水,和脂肪消耗并没有什么关系哦……
事实上,运动中消耗的脂肪,84%是通过呼吸排出去的。
“野生美妆博主”范冰冰在小红书po出自己穿发汗衣做高温瑜伽的照片,但其实emmmmmmmmm……
通过各种方式(比如高温瑜伽、桑拿什么的)出汗,虽然体重会降低,但失掉的大多只是水,对关键的热量和体脂的消耗,并没有什么实质改变。
同理还有在身上裹保鲜膜做运动,想象一下纸包肥鸡,还是透明的……
3.局部瘦身大法好?别指望局部减脂,脂肪的消耗是全身性的,几乎是不可能做到女生朋友们期待的那样腰腹和两腿瘦得恰到好处,而胸部和臀部保持浑圆。
而且脂肪是不可流动不可转化的,就算你是国家炼金术师也不能把脂肪变成肌肉。
包括腹肌、人鱼线、马甲线、都是瘦到深处自然显现的,而不是你因为每天进行针对腹部的特别训练而突然出现的,厚厚的皮脂覆盖之下,你腹肌练得再强健,也看不到任何效果。
3.生理期减肥大法好?生理期不同时段,燃脂效率基本无差,吃多照胖不误!
生理期代谢高,多吃不胖? 嗯,一般人差不多比平时多消耗个不到100大卡,如果你多吃个苹果,的确不会胖……
4.减肥药大法好?减肥药依据不同的功效主要分为以下种类:
1、食欲抑制剂; 2、能量消耗增强剂; 3、阻止消化吸收药物; 4、影响脂代谢的药物; 5、其它药物。相信不少人都记张柏芝出道初期的模样,带点婴儿肥相当讨喜。后来为了上镜更好看也走上了减肥之路,而且方法更是数一数二激进。
首先是戒零食、米饭和可乐。虽然两个月后瘦了10公斤,但对自己的“肉肉脸”还不满意,于是服用减肥药瘦脸。
是药三分毒,大多数减肥药物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服用一定量后会引起内分泌紊乱,雌激素水平降低,导致人体免疫力低下以及骨质疏松等。
5.埋线大法好?针灸埋线是针灸的一种延伸,属于物理疗法。将羊肠线(人体可吸收的线)埋入相应穴位,产生炎症反应,持续刺激该穴位。
现代人久坐运动量少,夏天贪凉吹空调吃冷饮,冬天爱美穿得单薄,吃各种高热量的垃圾食品导致经络不通。
如果单纯是通经络而不改变饮食和作息习惯,不加强运动还是达不到减肥的效果。
6.束腰减肥大法好?金卡戴珊声称用紧身束身衣维持身材,但在现实中,束腰胸衣只会让你感觉不舒服。
千万不要以为坚持穿就能勒出小蛮腰了,代价有可能内脏移位甚至骨骼脊柱发生变形。
想想封建时期的缠足、裹小脚就知道,如此一个力强加在腰上面,非但没有勒掉任何脂肪,身体内的脏器还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压。
7.减肥气球大法好?吞下一颗特殊药片,它会在你胃里变成一个球,让你在3个月时间内胃口大减,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这种名为Elipse的气球只有药片大小,当它进入到胃里后,就是发挥作用的时候。
气球通过一个导管和外界相连,当进入到胃部后,导管向其中输入液体,直至其膨胀到一定大小,就可将其抽出。膨胀之后的气球(或许叫水球更恰当了)将占据胃部的大量空间,让减肥者的食物摄入量大幅减少,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然而,减肥气球有很可怕的副作用,胃梗塞和破裂都是潜在的威胁。
8.催吐大法好?网络上出现名为“兔子”的催吐减肥群体,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很难做到正常吃饭,哪怕是一口食物,都可以把一整天都给毁掉。
患厌食症的法国女模伊莎贝尔·卡罗
他们采用的催吐方法除了用手抠喉咙引发催吐反应,还有人会采用牙刷、勺子等异物刺激喉咙。
关于催吐这件事,首先得有天赋,其次要对自己下得了狠手。喉咙会在异物的刺激下变的越来越不敏感,可能刚开始用一根手指抵着喉咙就能吐出来,后面会慢慢演变成两根、三根......
嗓子疼、声音变的沙哑这种事情算小,长期低头用力,颅压升高,会造成唾液腺肿大和脸上毛细血管破裂,脸变大变方(这点没有办法避免),胃酸反流损伤食道,牙齿腐蚀,大多数催吐减肥的最后都变成神经性暴食症与厌食症交替。
进食障碍主题电影《To the bone》剧照
这方法极其容易上瘾,因为和极端绝食的方法很相似,一旦复食,体重会如坐火箭般的反弹回来。
9.切胃减肥大法好?准确地说,切胃减肥手术叫做“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2008年4月,这个切胃手术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纳入正规减重手术,现在全世界已有20多万人做了该手术。
其基本方法是在腹部打4个几毫米的洞口,通过腹腔镜将胃进行“袖套式”切除,使原来膨大弯曲的胃变成竖直的“袖套”一样,从而缩小胃的容积,使食物进入和在胃内消化吸收减少,手术后食欲也随之下降,最终达到减轻重量的目的。
“切胃减肥术”不可滥用!
对于肥胖症的治疗,一般超重的肥胖症者应首先考虑通过节制饮食、体育锻炼或药物治疗等进行控制,只有对上述治疗无效,并且伴有重度、病态肥胖症患者,才可考虑实施手术治疗。
任何妄图通过减少热量摄入,少吃甚至是不吃的减肥方式,都是对身体有害无益的
上述几种方法除了短时间内瘦下来的体重以外,就是暴饮暴食的不节制饮食习惯以及更加快速回归的体重。
在减肥的过程中,包括小编大部人处于这样一个状态:
策划一时爽,执行火葬场,
所以能否坚持下去,也是能否瘦下来的重要因素。
有氧运动+无氧运动+低卡饮食=最好的减肥方法没有之一。
正能量的彩蛋时间
赵丽颖
张艺兴
尹恩惠
阿信
大S
这些明星靠着汗水和毅力完成了瘦身的逆袭,瘦下来的你,也许也是另一番天地!
女人要为自己活着经典语录?
以下是一些关于女人要为自己活着的经典语录:
"我不是为了取悦他人而活,而是为了成为我自己而活。" - 未知
"我是我自己的英雄,我自己的救赎。" - 奥黛丽·赫本
"我不需要被拯救,我只需要被理解。" - 伊莎贝尔·阿连德
"我不会等待别人给我幸福,我会亲手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 未知
"我是一朵独立的花,不需要依靠任何人来开放。" - 弗里达·卡罗
"我不会让任何人的意见定义我的价值,我只相信自己的内心声音。" - 未知
"女人的力量来自于她们内心的坚韧和无畏。" - 米歇尔·奥巴马
"我不会让任何人剥夺我追求梦想的权利,因为我知道我值得更多。" - 未知
"女人要学会爱自己,才能真正拥有幸福和自由。" - 玛丽莲·梦露
"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有自己的声音和选择权。" - 未知这些语录强调了女性要独立、坚强和自主地生活,不被他人定义或束缚。女人应该追求自己的梦想、关爱自己,并为自己的幸福而努力。
怎么可以在一周内瘦10斤?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减肥以1-3KG/月为宜这个建议是很实实在在的,但是很多人不听,甚至还想着一周最多半个月内要减掉十几斤!
姑娘啊,你为什么不问一个星期内就全减下来了呢?
为什么世卫组织建议每个月减1-3KG?因为脂肪这种大分子,能够提供非常多的能量,一个月内最多能够燃烧的也就这么多,超过3KG的减肥速度减下来的几乎不是脂肪了,而是身上的水分和大量的肌肉!
你就不怕减得过快,导致脸蛋松松垮垮的么?
你难道不怕难看的拜拜肉?
也不怕内分泌失调,脸色暗黄,大姨妈不来么?
减肥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可以把身体随意折腾的,折腾多了你会后悔的。
我的建议是:
不节食,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主食部分少吃白米白面包子馒头面包等精制的谷物食品,多吃玉米、糙米、黑米、小米、黑豆、黄豆、绿豆、薯类等五谷杂粮以及水果、蔬菜。身体能接受的话精制谷物分量可以相比之前的二人之一甚至更少,取而代之的是五谷杂粮、水果和蔬菜。
切记:不能不吃主食!
刚刚给你的主食建议是让你身体的血糖升高别那么快,减少新的脂肪产生,同时多利用身体里面的脂肪作为能量功能。
肉类要多吃,瘦猪肉、牛肉、鸡肉等有非常好的蛋白质营养成分,不仅可以提供各种必须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成分,还可以延长饱腹时间,因为蛋白质的消化时间比较长,不会那么容易饥饿而想吃东西。
挑选食物或烹饪过程就尽量少油吧,但是我不反对在蔬菜、肉类烹饪过程中添加的少许油。
想要健康减肥,也不能对油脂多分排斥,少量的油脂可以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以及为身体提供必需脂肪酸成分。
别跑步,可以选择HIIT训练跑步、散步等有氧运动是一种非常低效率的燃脂运动,作为健身活动没有问题,但是作为减肥运动明显燃脂效率太低,需要的时间更长,往往最后都回去失去信心而放弃。
HIIT,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即高强度间歇训练之意。每次运动的强度很大,但是高强度运动的时间比较短,在每两次高强度运动中间通过休息、或者低强度的运动,来避免出现运动不适的症状。在两次高强度的运动之间间隔的时间,叫做间歇期。相对于高强度的运动而言,间歇期就是休息的时间。HIIT训练,这是一种高强度还有效减脂的运动方式,它会使更多的肌肉新陈代谢变得更加活跃,让肌肉更加高效燃烧脂肪。因为它可以促使肌肉产生更新、更活跃的线粒体。而线粒体本身正是将脂肪转化为能量消耗掉的“能量工厂”。线粒体这个神奇的工厂不仅在运动时会燃烧脂肪,即使在运动之后,肌肉休息时依然活跃,也会持续燃烧脂肪,让我们真正变瘦。
常见的HIIT运动有哪些呢?
深蹲、平板支撑、支撑平移、腹部拉伸、快慢跑交替等,都属于HIIT运动。初学者可以在网上查找HIIT视频边学边练。也有一些健身的APP可以下载,大部分健身的APP都有HIIT训练项目。需要运动的时候,打开APP照着练即可(我是专门写科普的,避免广告嫌疑所以这里不说具体是哪个APP,别喷我)
请问,看完这些内容之后准备好了吗?
减肥的在于调整饮食结构,辅之于高效率的燃脂运动以上方法不能帮助你半个月减10斤,但是月减6斤还是有机会的,可以试试。减的超过这个数我不承认哦,因为那些可能是你好不容易才增长的肌肉(她们对于保持优美的体型必不可缺哦)
一个月后看效果吧。。。
希望你能坚持下去。祝好运!
点个赞再走嘛(ღ( ´・ᴗ・` )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