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宁哄福原爱不哭,娱乐圈最霸气的外号?
谢谢邀请。
第一个,巩皇。
这就是我超级喜欢巩俐的原因,别人都是天后吧,她被叫做“女皇”,那是因为,真的有能搞定一切都气场。
不会担心年龄焦虑和挑战不了的角色。
第二个,范爷。
不知道谁叫出来的,可能是伴随着FBB那句 “我不嫁豪门,我就是豪门。”
其实不用这么喊啊。
口号不喊那么响亮,比她成功的女明星有的是。
至少到现在为止,我觉得是个笑话了。
第三个,周董。
我一直觉得他好酷,被叫做周董,是因为他有一家公司嘛?还是投资了一家古董店?
反正这个称号也是很霸气。
霸道总裁的感觉吧。
周杰伦娶了昆凌,我觉得好过娶候主播,想想林某云的那双白眼。
第四个,歌神。
张学友的歌,会让听的人有更多的感触吧,男歌手里面我超级喜欢的一位。
所以叫“歌神”,实至名归。
第五个,红姑。
红姑也是有故事的,“再红红不过钟楚红”,属于那个时代的,风情万种的美丽吧。
年纪有点大了,被叫做“姑”,但是绝对是仙姑。
朱家鼎走后她也没有再嫁了,当年双方达成一致不生,现在她也表示爱情有过一次就够了。
那个时代的爱情吧。
第六个,陈老师。
大家都知道是哪个陈老师,也知道他为什么被叫做陈老师。
但是他做到了。
他说退圈,他就退了。
品牌合作方面,他也是迅速终止和国外牌子的合作的。
不像那种卖假货的网红,道歉一下又要出来。
第七个,范大将军。
我们上海人的骄傲,申花队长范志毅。
他拒绝过英国水晶宫队的橄榄枝,只因为要他放弃代表中国的比赛。
有骨气,不愧是大将军,上海人的“模子”。
第八个,萧雨神。
这个不用说了吧?
萧敬腾哪里开演唱会,哪里就下雨,太牛了。
第九个,大魔王。
由于长期没有对手,张怡宁孤独地退役了。——这句话就牛炸天了。
好像还有几个梗,大魔王退役以后做解说,下面的人说,你行你上。
大魔王的背景配图:我上就我上。
曾经和张怡宁一个房间的王楠说,她起床,大魔王已经起了。她睡觉,大魔王还没睡。喜欢拿着什么东西扎自己大腿,然后研究战术。
还有就是她对女儿俏俏的那个梗:金牌随便玩,银牌妈妈只有一块,不能给你玩。你可以去找王皓叔叔,他的还连着号,铜牌就去找福原爱阿姨。
所以我最服气她了:和对手一握手,就知道对方会输的大魔王。
如何看待日本的伊藤美诚在机场接受媒体群访说的话?
日本小将觉得赢球是必然的结果
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这位日本18岁的女乒小将坦言:“这次中国队很多高手没有参加,所以这次的冠军我们是势在必得的,很开心我和早田拿到了女双的冠军,石川拿到了女单冠军。”伊藤也提到了和中国小将孙颖莎的一战,虽然3:4负于中国选手。
但她认为,中国选手虽然赢了我,但我觉得她的状态不是在最好。后来孙颖莎在半决赛上,输给新加坡的郑怡静,就似乎印证了她的论述。
但是她也承认,和国乒小魔王孙颖莎对垒,还是有心理阴影的。国乒小将打的她有点怀疑人生,并且重新审视自我。坦白说,日本乒乓球近些年来崛起的速度之快,不得不让我们提防。
日本、欧美等国年轻球员的崛起,是对于我们年轻球员极大的挑战特别是他们的女乒球员成长之快,的确需要中国乒乓球队警醒。当然,此次德国公开赛,我们完全可以有充足的理由,说明我们是以锻炼队伍为目的的。毕竟,丁宁、刘诗雯、朱雨玲等绝对高手都没有参加。
我想这也是日本女乒能夺冠的重要因素之一吧。但是令我们担忧的是,年轻球员能否接班这些老大姐,也是个重要问题。没有了这些骨干球员,我们的女乒真的犹如一盘散沙啊,年轻球员心理不稳定的特点,全都暴露出来了。
在来说说男乒,除了马龙和樊振东稳定点,其他球员现在看来真的难堪大任啊。后刘国梁时代的许多问题,好像已经出来了。
怎么样解决,也成为了接下去国乒亟须解决的问题所在。前有欧美虎狮,后有日韩豺狼的步步紧逼,中国乒乓球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一起看看接下去的亚洲杯和世乒赛的表现吧。
当初王楠豪夺24个世界冠军?
我倒要问,王楠何时不敢面对张怡宁?她宣告退役之时正是北京奥运女单决赛之后,面对的就是張怡宁。她俩前期王楠是女乒一姐,女队队长,领军人物,后期交班张怡宁,以奥运会女单亚军收场。题主这样的提问,是不了解王楠、张怡宁情况,还是故意提出这个问题,引起论争乃至叫人胡说八道呢?
这三位都是福原爱口中的大魔王,邓亚萍长达8年的世界排名第一,至今无人破这个记录。她和乔红是当时女子乒坛的冠亚军的常客,邓亚萍还是我国第一个大满贯获得者。退役时战力还在,孤独求败,27岁就让贤王楠、李菊了。邓亚萍胜利多,人们还不太注意,偶一失利就让人记住,还时常提出来,就是亚洲赛决赛输给小山智丽的那一幕,时刻吊人胃口的提出来,仿佛失败的名气大于胜利,真乃咄咄怪事也!
王楠接棒邓亚萍,成为新的女乒一姐,先是李菊,后是张怡宁与之争锋,但都被王楠打败,在此期间,王楠国际赛事大小冠军24个,大满贯加世锦赛三连冠,是其他选手的不同点,因为三连冠伟绩,她是继庄则栋之后的第二人,马龙是第三个;王楠的顽强和律己的精神值得现役女乒队员学习。值到2008年退役,也与邓亚萍一样,也属于让贤性质,好在这时张怡宁成长起来了,实际上早已接班了。张怡宁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双满贯,这是国乒男女队员中的唯一!有可能创造这一辉煌战绩的人,就是现在男乒老将马龙,能否实现就看马龙在东奥男单能不能夺冠,这的确还是个未知数。张怡宁的乒坛生涯,并非如一些人鼓吹的超级无敌,她前期被王楠压制,中期正当打之时,2007年萨格勒布世锦赛半决赛,被郭跃4:0横扫,有点不可思议吧?这是一次刻苦铭心的记忆,郭跃、李晓霞此时已崛起,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张怡宁又强势夺冠,随着王楠退役,她正式领军女乒,与郭跃、李晓霞及后来的丁宁、刘诗雯为主力,但很快张怡宁也退役;2010年莫斯科团体丢冠,已与张怡宁无关,此时的中国队依然强大,失利责任全在施之皓的排兵布阵出了大问题,连韩国人金景峨都这样认为。
张怡宁也是在当打年之年,夺全国冠军后退役结婚去了。因为当时的女乒兵强马壮,可放心交班。却不成想接班的这几位,郭跃中途遭退,李晓霞、丁宁先后成为大满贯选手,但领军威力已与邓王张已不过同日而语了。她们统治力大减,在于几位主力水平相当,都是出类拔萃看,例如李丁之争不相上下,刘诗雯对丁宁还胜多负少,要不是刘诗雯其间的不稳定发挥,刘诗雯的奥运梦也可能早实现了,不可能现在仍在奋斗,而立之年了还在为奥运门票而努力,也是一个悲催的人物,的确令人同情!还是说王楠吧,她是幸福的,也是幸运儿,在她当打之年时,该得的成绩和荣誉都争取到手了。至于题目说她不敢与邓亚萍、張怡宁交手,不存在的,邓亚萍退役了,她还交什么手?与張怡宁交手还少吗,奥运会、世锦赛决赛打的还少吗?前期胜利后期失败不正是发展规律么?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但她们无论是谁,邓亚萍也好,王楠也好,张怡宁也好,当打之年都是女乒翘楚,名符其实的大魔王。
倒是现在的女乒,春秋战国一般,分不出明显的高低,水平都在伯仲之间,竞争更为激烈,也更为热闹起来,这几天的奥运模拟赛就是这样,目前正渐入佳境,有好戏看了,球迷们可一饱眼福了!石川佳纯比赛中单局10?
捷克公开赛正赛第一轮,石川佳纯对郑先知第6局10:0时,石川故意发球失误让了1分。
于是关于11:0的是非争论又来了。
①让一分与人品无关
有人说,石川的人品就是好,从来都不会打人家11:0。
石川的人品确实好,石川应该是没有打过人家11:0,但是打不打11:0,与人品好坏丝毫无关。
福原爱、刘诗雯、孙颖莎、朱雨玲都打过人家11:0,难道她们的人品都不好?
②让不让分自己决定
有人说,10:0让1分有啥风险?
10:0时让1分有输掉这一局的风险吗?老实说风险几乎为零。但是否因此就一定得让这一分呢?未必。你让1分对手就客客气气的回礼,下1分让你得?被让分的对手会继续努力得第二分第三分,虽然他不一定能扳回本局,但有可能借这几分找回手感,而你则有可能正好相反。
总之,10:0时让不让1分不是什么原则问题,球员自己决定就好,没必要硬性规定让或不让。
③剃光头会令人尴尬吗
有人说,国乒从来不打人11:0。
其实,从前确实不兴剃人家光头,这并不是中国乒乓球队的什么优良传统,也非咱独家专有,而是国际乒坛约定俗成的做法。
亚运会上福原爱一不小心打了人家一个11:0,时任国乒女队主教练孔令辉曾对她说“要注意两国影响”。不让1分就会影响两国关系?显然只是戏言罢了。听了孔指的话,原本就有些不好意思的爱酱连忙申辩“我真不是故意的”。
福原爱说:小时候也打过人家11:0,因为那时候不懂嘛!
不懂什么?不懂“规矩”。哪门子的“规矩”?约定俗成的“规矩”,国际乒联可没这“规矩”哦!
④让分曾是乒乓特色
乒乓球起源于网球,英文名叫做table tennis(桌子上的网球)。网球比赛时6:0甚至两个6:0都是十分常见的。5:0时让1分?从来没有的事儿。
非但网球不让,其他球类也都没有让分一说。也就是说,不剃人家光头,10:0时让1分是乒乓球特色。
⑤让分有违竞技精神
世锦赛上刘诗雯先后打了丁宁和陈梦一人一个11:0,一时间招来许多批评、责难甚至谩骂。
记者会上,对于为什么会打队友11:0,刘诗雯说:赛前开会时刘主席(刘国梁)专门说过这个问题,他要求我们正常去打,打好每一分,不要刻意去考虑让分的事。
竞技体育的精神是争胜,每球必争,每分必抢,并不是什么你谦我让。
⑥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从前觉得光头丑,像囚犯似的,现在谁还这么想?人家NBA球星大多数都是光头,看着不知有多酷,反而留发者显得另类。
从前大街上少见光头,现在光头比比皆是,甚至还有女的剃光头。
从前乒乓球剃人光头觉得不好意思,要跟人说对不起,现在剃了就剃了,不必道歉,大可心安理得。
顺便说一句,世锦赛上刘诗雯事后向丁宁、陈梦赔过小心,她们都说没事儿,一笑而过。剃光头不怨你,是俺们打得太臭,净失误!(最后一句不是丁宁陈梦说的,是俺替她们说的。)
总之,乒乓球从前是不兴剃光头,但现在观念变了,剃不剃别人光头都无所谓。
从头号劲敌再到专攻双打?
从日本的“狮王杯”,再到近日的亚运会单打选拔赛,伊藤美诚确实给人一种日薄西山的感觉。2015年苏州世乒赛,年仅15岁的伊藤险些击败大满贯李晓霞;2018年“大头藤”更是让除陈梦之外的,所有国乒女队主力都倒在了她的拍下。那么,从头号劲敌到亚运沦为团体、双打,伊藤是如何走到这一步,她又比日本新一姐早田希娜差在哪里呢?
技术陷入“死循环”,发力就失误,不发力则平庸,伊藤生胶打法的高光或一去不复返。用乒乓球专业教练的话来讲,生胶打法就是一种搏杀打法。这种搏杀,用一般的、普通的搏杀还不行,必须是玩命搏杀。但是当你倾尽全力,玩命搏杀之后,你的疯狂进攻还能被对方挡住,伊藤就陷入一个瓶颈了。发力再大、再凶狠,失误呈现出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状况;不发力,平淡去打,相持环节生胶根本没有生存空间。
1.40+大球相持为王,伊藤能想的办法都想过了。40+大球是一个相持对轰的时代,然而生胶的短板恰恰就在于相持环节不给力。为了避免在相持中陷入被动,伊藤的打法也经历了几个阶段。2015年苏州世乒赛时,伊藤的打法是处于反手弹击+正手拉弧圈的阶段。这个时候她几乎就是翻版的福原爱,除了反手弹击的速度、力量比福原爱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外,像发球、正手拉小弧圈跟福原爱没有太大的区别。然而,经过与国乒对抗之后,彼时尚未成年,且身高仅有1米50的伊藤美诚,正手拉弧圈的能力与国乒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反手弹击有优势,但正手相差太大,反拉弧圈更是吃亏。于是,伊藤又开始走入下一阶段的蜕变,即反手弹击+正手暴拍阶段。由于生胶在接发球上,不太吃旋转,伊藤第一板弹击起来之后,能够为正手创造直接暴拍下手的机会。与其反拉弧圈困难,还不如暴打国乒的暴冲弧圈。
在这一阶段,伊藤也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正手暴拍的失误率也是十分惊人。为了让自己的搏杀更套路化、更稳定,伊藤闭关修炼之后,又进入了另一个阶段,即反手弹击+夸张发球+前三板抢攻。反手弹完之后,直接正手暴手,难度还是非常大的。但是,伊藤有了多变的发球之后,对方接不好发球,直接冒高那伊藤下手得分就稳妥多了。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伊藤的这些发球,与她之后的反手弹、正手侧身暴拍都是有衔接套路的。这些“组合拳”的产生,也让伊藤在2018年对阵中国选手时,达到了最高的胜率48%。也就是她击败了陈梦之外,所有其他国乒女队主力的时刻。
到了这个阶段,以李隼为代表的教练组对伊藤开始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研究伊藤美诚的发球,及前三板抢攻套路,接着再以发底线长球+正手短球的策略牵制,伊藤美诚的发球被破、前三板被挡住,自2019年布达佩斯世乒赛之后,伊藤对国乒几乎是一胜难求了。不得不承认,伊藤在生胶打法上是花了心思、下了苦功的,但无奈40+大球是相持为王的时代,多板数的强强对轰并不是生胶的强项。这种缺陷不是伊藤靠磨炼技术能够提升的,而是本身生胶胶皮的特性决定的。由此,伊藤演化到目前这个阶段,已经把生胶所有的武器库都开发完了,她要想再现2018年那种高光状态,真是不太可能了。
早田希娜两面反胶打法更为先进,与伊藤相比身高1米65的早田,具备中远台对轰能力。早田希娜之所以能够在40+大球时代逐步成长起来,原因就在于她除了继承日本的近台搏杀之外,身材更为高大的她,具备退台之后的对轰能力。伊藤基本是只能趴在台子上打,退台之后威力全无。
1.对轰王艺迪孙颖莎不落下风,早田已经成为日本新一姐。由于伊藤美诚被摸透,而早田在日本国内的比赛中,显现出高人一筹的实力,且早田与张本智和的混双,也成为日本巴黎奥运周期的第一组合,早田与伊藤的女双配对,也是日本第一女双。不论是单打还是双打,早田希娜都具备日本新一姐的能力了。从休斯敦世乒赛,再到世界杯总决赛,早田希娜与王艺迪中远台对轰能达到7、8板以上,与孙颖莎强强对决时,也是果断下手反拉,频频打穿“暴力莎”的防线。
如果不是孙颖莎控制住了早田正手小三角的弱点,早田希娜很有可能与莎莎缠斗到决胜局。实际上,早田希娜是两面反胶打法,她不用像伊藤美诚搏杀那样凶,在已经具备一定对轰能力的前提下,处理好凶稳关系,早田希娜将给国乒会造成更大的威胁。如果说早田比伊藤强在哪一点的话,应该是中远台多板相持能力,早田在日本应该是首屈一指的了。
伊藤的教练都说,生胶打法并不是实力型打法,而是打一些前三板的变化。当这些变化被对方适应、熟悉之后,伊藤就很难再有突破的空间了。大家如何看待伊藤美诚的快速陨落?早田希娜是否比伊藤更具威胁呢?欢迎各位留言、探讨,感谢关注!我是骑马寺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