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火征途,电脑单机游戏有什么好的推荐?
谢谢邀请。
作为一个老玩家,游戏人生是必不可少的。
本人不想受各种游戏剧情的限制,所以比较喜欢自由度极高的游戏。例如上古卷轴、我的世界等。
以下我介绍2款游戏,看看大家喜欢不:《饥荒》其中分为普通版、巨人版、海难版等。
这是一款角色扮演,第三人视角的发展生存类游戏。自由度极高,和我的世界有得一拼,受到广大游戏玩家喜爱。
故事背景是一个叫威尔逊的人,沦落在荒岛上。然后开启荒岛的生活。
你要从0到1,从捡木头,开始研究生火、制作武器、解决食物,最后开发解密地下世界等等。过上更好的生活。
初期,还是围绕寻找食物以及躲避、猎杀动物为食。
中后期,就可以逐渐发展,并过上更好的生活。去探索更多的世界。
总的来说,这是一款自由度极高的游戏。可玩性也极高。我个人比较喜欢海难版的,因为可以做装甲船大炮,好嗨哟。
支持正版可以在STEAM购买。
《海岛大亨》也是自由度极高的发展类游戏。我个人也特别喜欢。
故事背景:你是一个被选举出来的总统,你就在这个岛上统治一切。
从蛮荒的荒岛,开发出来高楼大厦。主要以建筑类发展为主。
这期间,会产生开发经费,需要如何去获取。
开发到一定程度,会有经济危机、人们的言论、环境污染等,这时候需要玩家自己来选择、控制。
总统的表现,会引发各种的问题出现。
比如总统盲目扩建,资金周转不过来,会出现财务危机,发不出工资,就会出现叛乱。
比如住房问题没有妥善解决,也会出现叛军。
(图中为大力发展科技化农业为主的玩法)
游戏中有很多玩法,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发展。
其中有主要靠出口农产品、出口木材及家具、挖矿及钢材、旅游类等玩法,获取资金。
我个人比较喜欢旅游类玩法,经济效果好。不受外交经济影响,基本属于内销。
以上为本人喜爱的游戏,如若喜欢请支持正版。成吉思汗征服的土地有多大?
说道成吉思汗,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只要一提起这个人,蒙古人无不满腔热血和自豪感,曾经的蒙古敌人无不闻风丧胆。成吉思汗一生都驰骋于沙场,四处征战扩张,他与他的子孙们缔造了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超强帝国,涵盖了当今十几个国家的国土。
成吉思汗征服的一生要从1206年说起,那一年他整合了蒙古各个部落,建立了蒙古帝国,他也正式从铁木真成为成吉思汗,开启了一场征服亚欧大陆的传奇之旅。
成吉思汗的征途主要往南方和西方走。
南下,不走运的西夏成为成吉思汗的第一个的征服对象。成吉思汗三次攻西夏,打的西夏皇帝献女求和,最后被成吉思汗拿下一血。与此同时,金国也被打的满地找牙,直接迁都到了南京。西征,成吉思汗亲率20万蒙古大军分几路西征,一路平推,灭掉了中亚的花刺子模国,穿过了今天的阿塞拜疆,最远打到了克里米亚半岛。
成吉思汗的征程所向披靡,可不幸的是,正当成吉思汗准备继续扩张的时候,却在1227年不幸病逝,提前告别了他刚刚开始的霸业,留下了一个约3000万平方公里的帝国。虎父无犬子,成吉思汗的几个孩子接过了火炬(遗留的家产)。成吉思汗有四个嫡子,分别是老大术赤,老二察合台,老三窝阔台,老四托雷,他们分别继承了成吉思汗的遗产,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老大术赤命短,死在成吉思汗之前,他本该继承的蒙古帝国的西北部分也全部转由他的儿子拔都继承。拔都能征善战,从1235年开始了蒙古帝国的第二次西征,一路平推,打到了现在的俄罗斯、乌克兰等地,掠夺了东欧的波兰和匈牙利,最后自立家业,建立了金帐汗国。
老二察合台主管今天的新疆西部和中亚部分区域,他在那里建立了察合台汉国。老三窝阔台继承了蒙古汗位,掌管中亚一带,建立了窝阔台汉国。
老四托雷继承了蒙古本部和原金朝的领土。这里不不得不提的是托雷的儿子,他们一个比一个有出息。首先是旭烈兀,他在1252年的时候开启了蒙古帝国的第三次西征,攻占了巴格达和大马士革,建立了伊尔汗国。其次是蒙哥,他是人狠话不多的征战能手,被欧洲人誉为“上帝之鞭”,也是窝阔台后来的继位者,更是各个分家的汗国公认的超级大汗。最后,当然就是我们最熟悉的托雷的忽必烈,他平定了南宋,创建了元朝。
如果说成吉思汗死后分家的各大汗国仍旧属于蒙古帝国的话,那么蒙古帝国的势力已经遍及了欧亚大陆,包括了东欧的波兰、匈牙利、俄罗斯,西亚的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等等,中亚的几个斯坦国以及东亚的中国、朝鲜半岛、蒙古国、越南等等。如此广阔的疆域,可见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家大业大,对世界的影响深刻。
如此强大的国家也有其局限性,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统治者的掌控,那它早晚就得分崩离析,这是成吉思汗的后代所不能比肩成吉思汗的。而更重要的是,一个国家只注重于在战马上征服,而不俯下身子去治理民生,那么它注定也不能延续千代万世的。
老师们能帮忙写一首诗吗?
七律一首//平水韵🙏🌹🙏
乌瘴南来动日天,红帆此去荡云烟。
妖风有道鼻翻浪,佛法无边泪滴泉。
剑卫小亭听雨后,钟鸣浩宇共潮前。
山河无恙神州梦,家国复兴华夏年。
注释:
一、题主配诗不可能意无所指。结合当前南海形势,特附此律,以飨众友。
二、颔联“道”字指妖魔的道行与“法”相对,“鼻”字,意指美帝驴象之争的象鼻,而象头上佛祖正在施法,大象是在忏悔流泪吗?😀
三、颈联意指第三张图,小亭像不像仗剑守护的卫士,小山像不像高空悬挂的警钟?🙏
四、颔联之“佛、滴”两字,尾联之“国”字,均为古入声字。
五、虽然各人理解不同,但总得诗图达意吧?期盼中华必胜,期盼祖国繁荣昌盛!🙏🌹🙏
屈原的楚辞对汉代的抒情赋发展?
我是“不识书中仙,终日太疯癫”的疯癫妍,我来回答。
开宗明义,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里说:
“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他这一评论,可谓一语道破了汉赋的渊源:汉赋是在《楚辞》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
以抒情为主的《楚辞》对汉抒情赋的发展有哪些影响呢,或者说汉抒情赋继承和发展了《楚辞》的那些艺术特色?总体而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
1、 《楚辞》对汉抒情赋形式结构的影响;
2、汉抒情赋对《楚辞》艺术构思的继承
3、汉抒情赋对《楚辞》抒情手法的继承
我将从这三个方面回答问题。
01 《楚辞》对汉抒情赋形式结构的影响《楚辞》除了《天问》以外(《卜居》《渔父》非屈原手笔)全运用楚地方言的语助词“兮”字,形成了《楚辞》具有地方文学的重要特征,以至后世带“兮”字的诗和赋都被称为骚体文学。
汉代抒情赋基本上沿袭了这种形式,与《楚辞》别无二致,汉赋“兮”字句式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隔句用兮字,这是从《离骚》、《九章》而来的,二是每句句中用兮字,这是从《九歌》而来的,三是间隔用兮字,诗骚参半,形式不定,这是汉赋的新发展。
同时,汉赋中“兮”字的作用也同《九歌》基本相同。闻一多先生在《怎样读“九歌” 》中发现了“ 兮”字有当作连词“而”、结构助词“的”、介词“于”等不同的用法。
这在汉代抒情赋,如淮南小山的《招隐士》、王褒的《九怀》、王逸的《九思》等篇中,常常重现种用法。
图:王褒《九怀》其三:危俊
如它们中的:“登九灵兮游神,静女歌兮微晨”、“指正义兮为曲,訿玉璧兮为石”,则当连词“而”用,“桂树丛生兮山之出”、“弥览兮九隅,仿徨兮兰官”、“周徘徊兮汉渚”、“沉玉躬兮湘汩”,这是当介词“于”用;“桂水兮潺湲,扬流兮洋洋”、“求水神兮灵女方”、“悼屈子兮遭厄”,这是当结构助词“的”之用。
另外,汉代抒情赋为何不像咏物赋那样用四言,或叙事赋那样用杂言句式,而要选择《楚辞》骚体式呢?
这除了骚体多以六言适合铺陈情感的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兮”字间出,节奏和缓,语气沉郁,最容易表达悲哀凄凉的情调。
《楚辞》抒情悲愤盈胸,如泣如诉,像《离骚》的哀诉、《山鬼》的哀思、《湘夫人》的哀怨、《国觞》的哀悼、《涉江》的哀叹,无不是用兮字加强了情感语调。
图:贾谊像
汉抒情赋几乎篇篇凝结着哀怨悲愁,如贾谊悲“贤者之逢乱世”而成《惜誓》,严忌“哀时命之及古人”而作《哀时命》,董仲舒叹“进退之惟谷”而成《士不遇赋》,司马迁“悲夫士生之不辰”而作《悲士不遇赋》,刘歆作《遂初赋》只因“志意不得”,扬雄作《太玄赋》有感于“吉凶同域”,张衡作《思玄赋》“悲淑人之稀合”,这深沉悲婉之情皆由“兮”字呼之欲出。
运用相同的形式表达相同的感情,乃是文学史上常见的现象。
再者,楚辞中《离骚》和《九章》的篇章结构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结尾均用“乱曰”。“乱”词在先秦韵文中有两种含义,
一是音乐术语,表示一曲的终了。《礼记·乐记》就说过:
“始奏以文,复乱以武。”二是篇末言志,王逸《楚辞章句》说:
“乱,理也。所以发理词指,总撮其要也。屈原舒肆愤懑,极意陈词,或去或留,文采纷华,然后结括一言以明所趣之意也。”汉代抒情赋多沿袭这种形式,用“乱”词收结篇意,所不同的有两点。
一是,楚辞是能用楚声歌咏的,所以“乱”词的两种作用兼而有之,而汉赋“不歌而诵”,不能歌咏则音乐的终结作用消失了,只有篇末归正的意义了。
二是,汉赋除多用“乱”词以外,又出现了新的术语,有的作“讯曰”(或“谇曰),如贾谊的《吊屈原赋》:
“讯曰:已矣!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有的作“叹曰”,如刘向的《九叹》每节都是用“叹”词结尾:
“……叹曰:譬彼流水纷扬磕兮,波逢汹涌濆壅滂兮……叹曰:余思旧邦心依违兮,日暮黄昏羌幽悲兮……叹曰:山中槛槛余伤怀兮,征夫皇皇其孰依兮,经营原野杳冥冥兮,乘骐骋骥舒吾情兮……”有的用“重曰”,如班婕妤《自悼赋》:
“……重曰:潜玄宫兮幽以清,应门闭兮禁闼扃”、董仲舒《上不遇赋》的“……重曰:生不丁三代之盛隆兮,而丁三季之末俗。”还有用“系曰”的,如张衡《思玄赋》的:
“……系曰:天长地久岁不留,俟河之清只怀忧。”它们的作用与“乱曰”一样,都是表明篇末点题,总揽赋中之意。
而且,汉代抒情赋出现了“九体”形式,每篇由九章组成完整的篇章,这种结构形式与《楚辞》也有渊源的关系。
图:刘向像
汉代创作九体赋的作家认为,《九章》是屈原创作的完篇。比如刘向在《九叹·忧苦》说:
“从《离骚》以扬意兮,犹未弹于《九章》。”王逸不仅认为“《九章》者屈原之所作也”,他还在自作《九思》的序文中清楚地说明仿作《九章》的原因:
“自屈原终没之后,忠臣介士,游览学者,读《离骚》《九章》之文,莫不怆然,高其节行,妙其丽雅。至刘向、王褒之徒,咸嘉其义,作赋骋辞,以讃其志……窃慕向、褒之风,作颂一篇,号曰九思。”由此可见,汉人作九体赋则自认为是承继《九章》而来的,从这个意义来看,九体赋受楚辞的影响是顺理成章的,甚至把它视为《九章》的续篇,也不为过。
02 汉抒情赋对《楚辞》艺术构思的继承《离骚》是浪漫主义的杰作,屈原以大胆奇异的想象,虚构了漫游天国、出奔神界的幻境,形象地再现了诗人不幸的人生遭际。
汉代不少抒情赋作运用了这种构思方式,取其“天地百神之奇怪”,构造相同的幻境,曲折地表达各自的情怀。
比如,贾谊的《惜誓》首先构造登天高举、驰骋杳冥的幻游:驱朱鸟,驾苍龙,载玉女,奔昆仑,涉丹水,与仙人同游,逍遥自得,然后由幻境回到现实,无情地揭露了世俗“兹白黑之美恶”的昏暗。
严忌的《哀时命》,扬雄的《太玄赋》、张衡的《思玄赋》等,无不是以幻境的图景向人们袒露了他们对现实不满的情怀和对自由追求的愿望。
图:张衡《思玄赋》
由于时代的差异,决定了作者不同的处世态度,从而导致了幻境中的不同结局。屈原处于朝秦暮楚而仕官自由的战国时代,只因挚爱故国而至死不奔他国,所以屈原的幻境总是悲剧,天国受阻,求女失望,神游破灭,这种在追求中失败,在失败中追求,表现了诗人执著于理想的顽强精神和残遭毁灭的人生不幸。
而汉代随着帝国的统一,也结束了先前“楚才晋用”的用人制度,执政者的天地空前扩大,而文人的天地又是空前地缩小了,他们一时失志终生无望、一国获罪无处逃生。
汉代赋家在失志之时,不再寄希望于现实,便渴求着离开生存的世界,因而汉赋的幻境是极乐世界,没有欺压,平等自由,如杨雄在《太玄赋》中写道的:
“升昆仑以散发兮,踞弱水而灌足。朝发轫于流沙兮,夕翱翔子碣石。忽万里而一顿兮,过列仙以记宿……听素女之清声兮,观伏妃之妙曲。茹芝英以御饥兮,饮玉醴以解渴。排卿阊阖以窥天庭兮,骑骍騩以踟蹰。载羡门与俪游兮,永览周乎八极。”这就是汉代赋家“远浊世而自藏万的最佳人生选择,这种同构幻境的不同结局,正表现了汉赋继承发展的艺术价值。
这段赋里的“听素女”、“观伏妃”、“排阊阖”、“览八极”,同《离骚》中的“高丘无女”、“伏妃违弃”、“蜷局不行”,正是有意的逆反,体现了汉代赋家自觉地将前人的创作经验融化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构造了特独的艺术境界:仙游幻境。
03 汉抒情赋对《楚辞》抒情手法的继承在抒情手法上,《楚辞》对汉抒情赋的直接影响,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相同的描写题材屈原的《离骚》和《九章》是以描写自我为题材的,可谓自传性的诗篇。汉抒情赋不少作品是以描写屈原为题材,可谓为屈原作传记的赋作,他们善于融合《离骚》和《九章》的内容情节,重新构架,组成宏篇。
如贾谊的《吊屈原赋》中的“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东方朔《七谏》中的“愿自沉于江流兮,绝横流而径逝。宁为江海之泥涂兮,安能久见此浊世?”。
图:东方朔《七谏》其二:沉江
还有刘向《九叹》中的“惜师延之浮渚兮,赴汨罗之长流。遵江曲之逶移兮,触石碕而衡游。”王逸《九思》中的“悼屈子兮遭厄,沉王躬兮湘汨。何楚国兮难化,迄乎今兮不易”等等,都是为屈原鸣不平的佳作。
尤其是九体赋描写详细深刻,《九叹》分述逢纷、离世、怨思、远逝、惜贤、忧苦、憨命、思古、远游九节,《九思》陈述逢尤、怨上、疾世、悯上、遭厄、悼乱、伤时、哀岁、守志九章;展现了屈原的全部人生,它是《离骚》内容的具体分述,也是《九章》内容的鲜明再现。
赋家所以花大的气力构造宏篇,并非是无病呻吟的文字游戏,在文以教化的熏陶下,对屈原的深切同情,正是对美善的赞扬,对正义的颂歌,对黑暗的鞭挞,正表现出对丑恶的愤恨,对浊世的忧患,对人生的隐痛。
这类赋作只是运用相同的题材,而不是语言的抄袭,是艺术的再创作,而不是原本的抄袭,它们无不具有感召人心的艺术力量。
第二 相同的用典方式在我国文学中“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的修辞手法,一直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周易》和《尚书》,不过那是“全引成辞,以明理者”。
先秦诸子散文不见抒情,大量地用典只是论证事理。引典抒情在先秦时代只见于诗歌,大量引用古人古事来抒写个人情志的,《离骚》是第一次,其方式主要的是借古喻今,如用尧舜用贤治国与暴君桀纣乱国的正反历史,表明自己所坚持的用贤治国之理想,用傅说、吕望等幸遇明君得志来反衬自己的怀才不遇,全篇的此类用典近30次。
汉抒情赋继承了这种手法,普遍地“引古以自慰”。贾谊竭智遭谗,郁愤难解,于是他在《惜誓》中连用“比干忠谏而剖心兮,箕子被发而佯狂””、“梅伯数谏而至蕴”多个典故,讽喻时政的昏暗和文士的不幸。
董仲舒《士不遇赋》连举卞随、务光、伯夷、叔齐、伍员、屈原等遭世不遇来抒发生不逢时的感慨之情。
有的用典多到惊人的程度,如冯衍在《显志赋》连举四、五十个历史事实以显其志。
这些作家虽未明言是仿造屈原的用典手法,但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赋家爱读谙悉楚辞的生活实践中加上相同的人生命运,也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复蹈前人的笔法。
汉赋毕竟是大一统时代的产物,抒情用典的内容比《离骚》繁富得多,它既像《离骚》那样运用古人古事,又大量地运用取自《诗经》、百家诸子散文等先秦典籍中的古语,起着表达思想情志和丰富文学语言的双重艺术效果。
同时,汉赋抒情用典的一个新贡献是将用事的修辞手法发展到咏史题材的创作,第一次出现了悼亡赋作,如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哀秦二世赋》等,这为文学创作增添了新的题材,开辟了新的天地。
第三 相同的个性风格《楚辞》开创了抒情个性化的道路,屈原在他的作品中第一次表现了作者的自我形象,这是中国抒情文学的巨大变化,文学从此开始由描写外部的社会群体情感,转向写作者个体的内在志趣,这标志着文学意识的觉醒。
这种文学意识的觉醒,对后世的抒情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倡导作用,汉代抒情赋首当其冲。
如果说抒情文学的个性化,在先秦时代还仅限于楚国屈原的作品,那么在汉代,尤其是汉武帝以后,已成为赋家创作的普遍风格了,个性鲜明的赋作大量涌现,这也是叙事大赋逐渐被抒情小赋取代的为在因素。
汉代抒情赋的个性化,又带来了抒情题材的创新,呈现着繁富多采的新风貌。如董仲舒的《士不遇赋》从社会的政治大背景看个人不可避免的命运,呼出了千古文人的良怨。
东方朔的《答客难》抒发了侍帝持久而官不过侍郎的牢骚,开创了对后世赋体以极大影响的答难体,刘歆的《遂初赋》仿效屈原《涉江》、《哀郢》的形式,以征途所见听闻而感发个人的情怀,为述行题材的发端,
班婕妤的《自悼赋》是第一篇出于女作家之手的宫怨杰作;张衡的《归田赋》以写自身的遭遇和志趣,为文人开辟了描写田园生活的新天地。
综上所述,《楚辞》对汉代抒情赋的文体形成以至艺术风格的形成,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当然,汉抒情赋在承袭《楚辞》的艺术遗产的同时,也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与审美情趣。
回答完毕。
有哪些适合初中生朗读的诗歌?
1、《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 我也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3、《远和近》
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4、《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5、《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 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 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
6、《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7、《莲的心事》
席慕容
我是一朵盛开的夏荷 多希望 你能看见现在的我 风霜还不曾来侵蚀 秋雨还未滴落 青涩的季节又离我远去 我已亭亭 不忧 也不惧 现在 正是 最美丽的时刻 重门却已深锁 在芬芳的笑靥之后 谁人知我莲的心事 无缘的你啊 不是来得太早就是太迟
8、《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9、《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田间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10、《回答》
北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11、《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12、《沙扬娜拉》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 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13、《口供》
闻一多
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 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 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 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 你知道我爱英雄,还爱高山, 我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 自从鹅黄到古铜色的菊花。 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 可是还有一个我,你怕不怕?—— 苍蝇似的思想,垃圾桶里爬。
14、《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却装饰了别人的梦。
15、《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他为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16、《这也是一切》
舒婷
不是一切大树 都被暴风折断; 不是一切种子, 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 不是一切真情, 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 不是一切梦想, 都甘愿被折掉翅膀。 不,不是一切, 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火焰, 都只燃烧自己 而不把别人照亮; 不是一切星星, 都仅指示黑夜 而不报告曙光; 不是一切歌声, 都略过耳旁 而不留在心上。 不,不是一切 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呼吁都没有回响; 不是一切损失都无法补偿; 不是一切深渊都是灭亡; 不是一切灭亡都覆盖在弱者头上; 不是一切心灵 都可以踩在脚下,烂在泥里; 不是一切后果 都是眼泪血印,而不展现欢容。 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 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 希望,而且为他斗争, 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17、《淡淡的云彩悠悠地游》
汪国真
爱,不要成为囚 不要为了你的惬意 便取缔了别人的自由 得不到 总是最好的 太多了 又怎能消受 少是愁多也是忧 秋天的江水汨汨地流 淡淡的雾 淡淡的雨 淡淡的云彩悠悠的游
18、《明天,不》
北岛
这不是告别 因为我们并没有相见 尽管影子和影子 曾在路上叠在一起 象一个孤零零的逃犯 明天,不 明天不在夜的那边 谁期待,谁就是罪人 而夜里发生的故事 就让它在夜里结束吧
19、《雨中的了悟》
席慕容
如果雨之后还是雨 如果忧伤了之后还是忧伤 请让我从容面对这别离之后的 别离 微笑的继续去寻找 一个不可能再出现的你
20、《独白》
汪国真
不是我性格开朗 其实我也有许多忧伤 有许失眠的日子吞噬着我 生命从来不是只有辉煌 只是我喜欢笑 喜欢空气新鲜又明朗 我愿意象茶 把苦涩留在心里 散发出来的都是清香
21、《选择》
汪国真
你的路 已经走了很长很长 走了很长 可还是看不到风光 看不到风光 你的心很苦 很彷徨 没有风帆的船 不比死了强 没有罗盘的风帆 只能四处去流浪 如果你是鱼 不要迷恋天空 如果你是鸟 不要痴情海洋
22、《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寒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23、《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24、《致橡树》
舒婷
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25、《有的人》
臧克家
——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有感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949年11月1日于北京
26、
导读:当我坐在西安大明宫,太液池的旁边时候,风正好,温度正好,夜色正好,我只缺一首诗歌。回家我就把这首诗歌写了出来。希望你再去太液池旁边吹风的时候,不会缺这首诗歌,这个女人,这次凝望。——灵遁者。
82、凝望
——灵遁者
当我在凝望深夜的时候
我相信——你也在凝望我
太液池的水
从来没有干过
湖底的莲子会干去
可是即使过了一千年
莲花还是从湖底钻出
这是时隔久远的相遇
莲花不沾水,不沾泥
但谁都知道
它把灵魂溶进了太液池
它注视着每一条风吹的涟漪
只有它懂这些语言
我不禁坐在这看的痴了
我在凝望太液池的时候
湖里的鱼先跳出来回应我
我摘下手腕上的菩提佛珠
让它们沉入湖底
当湖面蔚然成荫的时候
会有一个仙女,驾着小舟
从天际而来
停在这菩提树下
对我说:“不论你在凝望谁,生命都在凝望你!”
接着说:“亲,我来晚了。”
摘自独立学者,作家,国学起名师灵遁者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