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语学习,学闽南语最快方法?
1、看闽南语相关书籍学习闽南语。
如果自己自学能力足够强,可以通过看书来学习闽南语。和闽南语相关的书籍也有很多,比如说《闽南与闽南话速成》、《闽南语教程》等。书籍可以去图书馆借阅,或者自己网购相关书籍。
2、看闽南语教学视频学习闽南语。
学闽南语也可以通过视频来学习。网上有很多闽南语的相关视频,自己可以寻找适合自己学习闽南语的视频,然后每天坚持看相关视频,努力学习,等时间久了,自己也自然能学会闽南语了。
3、报班学习闽南语。
市面上也有关于闽南语教学的培训班。自己可以通过报班学习闽南语。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报班前要打听一下培训班是否可靠。毕竟花钱学习语言,如果学不好的话,那就白学了。
4、去讲闽南语的地方生活,通过和当地人交流来学习闽南语。
学习闽南语,也可以去说闽南语的地方,然后和当地人交流,这样学习闽南语,你可以知道很多闽南语的用法,而且通过和人交流,你也训练了自己说闽南语的能力。学习语言是需要环境的。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学习闽南语。
山东的哪些方言?
山东话以其独特的发音总是让人觉得很土,但是听的时间长了就能感觉到齐鲁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别忘了当年孔子孟子说的也都是山东话啊!方言,是他乡遇故知的一道暗号。方言,是与家乡相隔千里的一丝情愫。方言,是撩妹必备技能。都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山东17地市的方言各有特点,你找到熟悉的那一句了吗?
胶东半岛和潍坊附近的方言不大好懂。就几个简单的例子:
胶东的许多地方的人都把“吃”说成“dai”,查过很多资料,没有找到读“dai”音的字有“吃”的意思。后来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看到“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其中的“啖”即是吃,吞咽的意思。还有宋代诗人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其中的“啖”也是吃的意思,但是“啖”读作“dàn”,并不读作“dai”,可能是年代久远读音发生变音的结果。但这只是一种猜测,并不是准确无疑的说法,所以仅供大家参考。
婢养的
这算是句不文明的话,常用来骂人,但是这句口语绝不是大家想象得那样龌龊。奴婢,在古代分为官、私两种,是官宦、富贵或有钱人家的下人,身份卑贱,通常是 穷苦人家的孩子卖身于主人家,或者是官宦犯重罪,抄没其家后,子女沦为奴婢。婢,特指女性,其本身就是下等人,且有许多是终身为奴,婢所生养的孩子,其身 份之下贱,可想而知,书面语谓之“家生奴”,《红楼梦》里的“家生奴”有很多,在此不一一举例。所以骂人“婢养的”其实是指人的出身极其下贱所言,其年代 之久远无可详考。
流囚
这也是一句骂人话,通常说做“流儿囚”,往往是指那些不务正业,整天游手好 闲到处惹是生非的年轻人。古语的“流”,是“流放”的简称,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刑罚,就是把犯了罪的人押解到边远苦寒之地,圈禁、拘押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从事 苦役劳作的刑罚,自汉代延至魏晋,改名“徙”,或叫做“徙边”,直至清代,“流”、“徙”之刑名仍存,可见胶东人的骂人话儿也很具有些历史考究。
何苦来
明清话本小说中多处可见“何苦来”这个词儿,胶东人的口语中也很常见“何苦来”。比如“没事找事,你这是何苦来呢?”意思是说——你本来可以不管不问,你的关心和殷勤纯属多余,你本来什么也不图,反倒惹了不是。
能矣
胶东人常有如此对话——某人问,你能不能怎样怎样,另一个人答道“能矣”,或是“不能矣”。“矣”是一个文言助词,相当于白话中的“了”,如“困而不学, 民斯为下矣”,“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等等。胶东人至今“能矣”,胶东国学之深厚可知矣。
夜来
胶东话的“夜来”即指昨天,昨晚,这是典型的古语。小时候咱都学过孟浩然的诗《春晓》其中一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里的“夜来”就是“昨晚”的意思。苏轼有一首著名的悼亡词《江城子》,其中“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也是此意。
宾服
这也是一个典型的古语。胶东话里问人服不服气往往便问“你不宾服?”。《史记》载曰“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翟荒 服……”古代——周以前吧,包括周——以天子的国都为中心,向外方圆每五百里有一“服”,各“服”因距离天子国都的远近而有不同的纳税、上贡制度。天子国 都四面以外五百里为“甸服”,此乃天子脚下,王权所及之地,后世叫做“京畿”。甸服外五百里的区域便是“侯服”,此为诸侯所辖之地。侯服以外五百里的区域 叫做“宾服”,宾服就有点远啦,距国都千里之外,诸侯尚且不及,何况天子,虽然王权不及,但《季氏将伐颛臾》中孔丘言道“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让远人自己主动地来归顺、服从,此谓“宾服”。再往外便是“要服”、“荒服”,与本题无涉,恕不一一解释。
隔山窵远
“窵”字读作“diao”,四声。“窵远”也属于古语,意为“遥远”,现代汉语极少使用。胶东人说的“隔山窵远”便是对遥远的加倍形容了——隔着山得遥远。
敢莫
胶东口语中有“敢莫”一词,意为“莫非”,一种带有疑问性质的不太肯定的答话。如某人问“那些东西是给我的吗?”另一人答道“敢莫是。”现代汉语中几乎不见这种口语,一般用“大概”、“可能”等词语代替。很有意思的是,我在杭州、南京等江南一代都听过当地人有这种口语。
书坊
胶东许多乡间常把学校叫做“书坊”,孩子去上学说做“上书坊”。古代的“书坊”其实并非是指“学校”,而是指“藏书、出版印刷乃至卖书的地方”。唐末五代乃至有宋一代,藏书馆院以及书肆俗语皆曰“书坊”。胶东人把学校叫做“书坊”,乃是对古语“书坊”一词的含义延伸,但其年代久远也可见一斑。
山东话以其独特的发音总是让人觉得很土,但是听的时间长了就能感觉到齐鲁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别忘了当年孔子孟子说的也都是山东话啊!
闽南语里厦门话漳州话泉州话有哪些有意思的区别?
作者:北緯·三十一度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175595/answer/143217072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为厦门人,我的感觉主要是ue-e-er、ik-iak、iang-iong、iak-iok、i/u-ir、ee-e、in-un、uinn-ng、enn-inn、ionn-iunn的区别。------------------------------------------------------------------------算了,可耻地抄袭下吧_(:3」∠)_资料来源:《汉语方言深度接触研究》,徐荣。作者:白白的白起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175595/answer/64282767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许多人认为应该学厦门话或者台湾话。这里面有经济的元素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这两种有个共性就是融合。学什么,看个人的需求,泉漳片里面泉州话更古老,漳州话更好听更好学,厦门话则是很多辞取泉州,调选漳州。
泉州的开发较早,泉州话也就比其他方言更古老点这个毋庸置疑,最早记载是在晋时期南迁大量汉人迁徙,所以很多泉州话还保留着古老的汉语,在文白异读方面更古朴,也有说当时的晋市皇族南迁,带来了许多宫廷上古音;而且自从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不断的有外来文化的交流,因此泉州话融合了许多外来元素。也因为这样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泉州话都作为闽南语的代表,而且加上泉州人更有拼搏特别是海外拼搏的精神,海外侨胞多,流传的范围广所以它的传播保留会更好点。比如高甲戏。
漳州话相对比较晚点,开漳圣王陈元光来漳的时候是唐朝。他当时带来了很多的河南士兵,他们当时通用的是河南的河洛话,因此闽南语有时也被称做河洛话。漳州自从月港后也不断的有外来交流,不仅经济和物品的交流还有语言文化的交流,很多新物品新叫法。这又有异于泉州的外来词汇。个人认为漳州话会更软更轻一点,没准这也跟漳州人更安逸的性格有关。比如芗剧。
关于漳州话与泉州话区别还是有点大的,不仅有语调调值还有辞汇上的区别,语调上泉州感觉升调较多,讲话有种向内吸的感觉。而漳州则较低,语调有种轻吐出来的感觉。而且之前说过了泉州话更古老,所以有些字词读起来更老,比如筷子读du同箸。当然漳州也有文白异读(起初打错,多谢评论区指出)。只是两者在文白异读上会有呈现不同时代。(鉴于我没学过国际音标,因此在讲语调等方面的时候难免有错误,有错的可以提出来)
厦门话,开始流行大概在厦门成为通商口岸之后,无论是对外交流还是经济都不断发展。厦门也逐渐取代泉州成为闽南语的代表。厦门清朝时期属于泉州府,因此很多是以泉州话为根基,但是厦门在处于泉州漳州之间,因此也吸收了许多漳州的因素,将两者糅合在一起,去掉一些较难学的,较古老的慢慢的就发展成现在的厦门话,半漳半泉亦漳亦泉。厦门话总体的语调调值会偏漳州一点,这也是许多人说听得懂漳州的比较多的原因,而辞汇则偏泉州一点。
除了上面讲的这三个还有像龙岩话、漳平话等等这个也算闽南语,这两个会偏漳州话一点,偏云霄东山那边的。当然很多人说的隔壁县的都有感觉音不一样,很多是因为语调上的问题,还有个原因就是各个分支下面还有分支。像泉州话下面还有南安晋江安溪石狮等,漳州下面还有石码南靖平和华安漳浦等。这些在读音用字上很相似,只是在语调调值上有所区别,也因为这样,闽南语在传播和传承上有一定难度但同时这也是它的一个发光的亮点!
粤语和闽南语哪个比较难学?
粤语与闽南语都不好学,基本上相差无己,都是地方系语言,如果是普通话说的很好的,基本上很难学好这两种地方语言的,只要普通话说的好,与当地人交流不成问题,学不学粤语与闽南语并不重要
等你回航的闽南语叫什么?
我不知道等我回航的闽南语具体叫什么名字,因为闽南语有很多不同的方言和口音,可能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称呼方式。不过我可以说闽南语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汉语方言,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的福建、广东、台湾等地区,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闽南语目前也是一种非常有活力的语言,它在不同的领域和场合都有广泛的使用,如商务、文化、娱乐等。所以学习和掌握闽南语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和加强与南方地区的交流都非常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