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经典时刻:C罗杂耍般进球,巅峰时期的范尼德罗巴大罗C罗谁在禁区内最强?
大家好,我是业余足球爱好者足球小盛。
(码字不易,请看到朋友点个赞哈)
范尼、德罗巴、大罗、C罗谁巅峰时期禁区更强呢,这个真的难说,毕竟能给你到了禁区,到了这种程度的前锋,进球效率都不是盖的。如期算禁区,不如我们换个角度,看看谁的进球效率更高,先看看数据。
鲁德·范尼斯特鲁伊被誉为小禁区之王,出道于荷乙联赛邓博施,巅峰时期在埃因霍温、曼联、皇马,整个职业生涯出场534次,共打进305个进球,平均每场进球0.57个,平均下来两次进一次球。从数据上来看巅峰时期从98-99赛季埃因霍温开始,一直延续到07-08赛季的皇马,出场341次,进球247,平均每场进球0.72个,进球数据更为恐怖了。
迪迪埃·德罗巴,被称为“魔兽”的科特迪瓦前锋,强壮的身躯,疯狂的力量足以让他在欧洲足坛闻风丧胆。巅峰时期在切尔西从03/04赛季到11/12赛季,在这8个赛季里,共出场334次,共打进152个进球,平均每场进球0.45个。
罗纳尔多·路易斯·纳扎里奥·达·利马。对的,大罗的全名就是这么长。年少成名,早早就在国际赛场大杀四方,无奈敌不过伤病,2011年饱受伤病折磨的罗纳尔多宣布退役,终结了18年的职业生涯。在18年的职业生涯中,出场500次,打进345个进球,平均每场进球0.69个,因为中间伤病修整的时间很长,巅峰时期节选与92-98年,01-06年,此间出场407场,进球300,平均每场进球0.73个,这数据还是在当时防守相当严密的时代下创造的,可想可知大罗是个多么高效的射手。
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应该是超越菲戈,成为葡萄牙目前最伟大的球员了,同样年少成名,目前出场798场,进球597个,平均每场进球0.74个,虽然现在竞技状态保持良好,但不可否认,他正在职业生涯的下波,巅峰时期选在04-05曼联赛季开始,到18-19尤文,出场683场,进球579个,平均进球数0.84个,几乎每场都能进球,效率相当恐怖,而已状态一直保持至今,足球运动员学习的模范。
我在加多一个,梅西。虽然梅西跟以上几个位置有点不一样,但也不妨看看数据。当代双雄之一,梅西生涯出场650场,进球580个,平均每场进球0.89个,巅峰期选在05/06赛季到18/19赛季,出场617场,进球571个,平均每场进球0.92个,数据是相当的好看。梅西的个人能力在巴塞整体足球下,表现得淋漓尽致,无可挑剔。
综上,从数据来看,德罗巴明显要逊色与其他几位,巅峰时期平均进球数是梅西>C罗>大罗>范尼。此外还有众多优秀的前锋,如因扎吉,亨利,舍甫琴科等都是十分优秀,把握能力也是扛扛的(数据源于百度百科)
清明节是个什么节日?
清明节,古代又称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植树节、鬼节、冥节、死人节等。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原为十月十五下元节), 合称“三冥节”,并称古代中国三大“鬼节”。它还与春节、端午、中秋节,并称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它起源于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在形成过程中,又融纳了先秦至南北朝时期盛行的上巳节、寒食节等若干节日元素,至唐朝时,正式定型。宋、元、明、清历代,大多沿袭、损益。节日活动主要有赐新火、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插柳等,可谓丰富多彩、异彩纷呈。
一、皇帝赐新火给勋贵重臣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盛行的寒食节,在冬至日后的第105天。节日期间,要禁火冷食。清明节时,皇宫举行钻榆柳木以取火的礼仪。钱易《辇下岁时记》记载这一礼俗说:“至清明,尚食内园官小儿于殿前钻榆木取火,先得火者进上,易绢三匹, 金碗一口。”然后,皇帝将新火赐予王公贵戚、元勋重臣,以示宠幸。
钻木取火
得到皇帝恩赐新火的王公大臣们倍感荣幸。他们往往将传火的柳条插于门前,以资炫耀。后人争相仿效,相沿成俗。所以,到五代,江淮间寒食节时,家家杨柳插门。宋代以后,此风俗更流行。
二、扫墓祭祖
唐代时,寒食、清明扫墓之风极盛。有鉴于此,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年(732年)诏令:“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每逢清明节,“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上父母丘墓。”扫墓一时成为清明节主要节日活动。
至少在中唐时,墓祭时给死者送纸钱也亦蔚成风俗。不过,由于寒食节期间禁火,无法焚烧纸钱,只能或抛撒,或压于坟顶,或挂于某处。
《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寒食第三日,即清明日,宗室、姻亲分别到各陵墓祭拜。《梦梁录》则记载,南宋依然盛行此礼俗,皇帝、后妃及皇室近亲,或亲自,或派人去绍兴欑(cuán)宫(南宋皇室放置棺椁的场所)祭陵。
清明节期间,开封市街上有很多卖祭品者,纸马铺皆用纸衮垒成楼阁状,堆放街道两侧售卖。
百姓纷纷出城扫墓,不设香火,只将纸钱挂在墓旁树上。若客居外地,则登山望墓而祭。祭时,将纸钱撕裂,撒向空中,时称“擘(bāi同掰)钱”。
除祭扫祖先亲人坟墓外,有的地方还祭拜名人墓。如今湖北枣阳花山一带,有吊唁北宋著名诗人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的风俗,“多载酒肴,饮于耆卿(柳永字)墓侧”,时称“吊柳会”。
柳永塑像
元代亦沿承清明扫墓的礼俗。如武汉臣《老生儿》唱词道:“时遇清明节令寒食一百五,家家上坟祭祖,我将着这春盛担子、红干腊肉、同着社长上坟去来。”
明清时,帝王、后妃、勋贵也在清明节时,拜谒先帝、祖先陵墓。民间清明节例行扫墓,称为“上坟”。
祭墓时,要为死者烧香、上供、“烧纸”。时人又称这种纸为“光明钱”、“往生钱”、冥镪(qiǎng成串的钱。白镪,银子),送给鬼神或死人在冥世间使用。
除焚烧纸钱外,明清时还流行“压钱”,就是把纸钱压在坟堆的四角、坟顶。如坟墓上无钱,表明其为孤坟,没有后人祭祀。嘉兴、云和、广州等地,流行挂纸钱于墓上的风俗。广州人谓之“压纸”,云和人俗称“标墓。”有的地方用彩笺剪成长纸条,挂在墓上。
除给死者或神灵送纸钱外,明清时人祭墓,还要为坟堆培土、立碑。
有的地方,如安徽繁昌县,不在郊外扫墓,而是流行在宗祠内祭祖的风俗。各宗族平时聚族而居,清明节时,至各族祠堂祭祖。祭祀结束后,常在祠内聚饮,并按成年男丁人数,分享祭神的供品胙稻、胙肉等。
流传至今的清明祭祖习俗
三、踏青郊游
清明节时,正值春回大地,草木皆绿,自然界到处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因此,人们纷纷外出踏青郊游。
唐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踏青日期因时因地而异。青年男女之间在踏青时,常常发生一些爱情故事。唐德宗时诗人崔护所作《题都城南庄》诗,据说就是他清明节踏青郊游,而获艳遇,终发生一段传奇爱情故事的真实写照。
明代人也在扫墓后踏青游玩。北京人清明日祭墓后,并不马上回家,而是到山林树下、园圃中列坐,尽醉而归。
清明节郊游也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一些商人在人们聚集游玩的地方,经营店舍,“彩妝傀儡、莲船、战马、饧笙、鼗鼓、琐碎戏具,以悦童曹者,往往成市。”
四、竞技娱乐
唐宋明清时期,清明节盛行打秋千、蹴鞠、斗鸡等竞技或娱乐活动。
唐玄宗时,清明节荡秋千风俗尤为盛行,唐玄宗称之为“半仙之戏”。长安市民竟相仿效,风靡一时。
元代时,富贵之家纷纷“起立彩索秋千架”。明清时期,京城清明秋千之戏颇盛,“清明,则秋千节也”。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是唐代无论男女老幼经常举行的竞技、娱乐活动。
元代时,富贵之家“自有戏蹴球千之服。金绣衣襦,香囊结带,双双对蹴”。
唐代清明球类活动的另一项目是击鞠,又称“打毬”,即马球。唐太宗认为帝王不宜享乐,焚球自诫。唐中宗李显景龙二年(708年),因皇帝喜好,击球活动开始勃兴。唐玄宗更是一位马球运动健将,在他身体力行倡导下,马球活动风靡全国。此后,唐穆宗、敬宗、宣宗、僖宗、昭宗等都擅长击球。唐僖宗曾自诩说:“朕若应击球进士举,须为状元。”
唐代也有骑驴打球者,主要在宫女中流行。《旧唐书》记载,唐敬宗曾在宫廷内园分两朋驴鞠。
拔河是唐代清明节盛行的节日娱乐活动。唐中宗曾在清明节日到梨园球场,命侍臣分朋拔河。他命宰相、两位驸马为东朋,三位宰相、五位将军为西朋。结果,西朋竟输于东朋。仆射韦巨源、少师唐休璟因年高体衰,被拉倒在地,很长时间爬不起来。惹得皇上、后妃、公主们大笑不止。
战国时,斗鸡已很盛行。汉画像石、画像砖上,斗鸡图更是屡见不鲜。
唐代,寒食、清明节时也盛行斗鸡。唐玄宗时,在宫中专门修建鸡坊,选养“金毫铁距高冠昂尾”雄鸡千余只,并选六军小儿五百人,专门负责驯养。其时,一名叫贾昌的少儿擅长训鸡,玄宗对其宠幸无比。当时号称“神鸡童”。时人作《神鸡童谣》,对此加以讽刺:
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
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
能令金距期胜负,白罗绣衫随软舆。
父死长安千里外,差夫治道挽丧车。
明清时期,宫中有“射柳”之戏:“永乐中,禁中有翦柳之戏,即射柳也。”
(清)道光帝《绮春园射柳图》(局部)
明清时期,很多地方有在清明节放风筝的习俗。儿童放风筝,不仅是一种节日娱乐方式,还有利于身体健康,“儿童辈放风筝,张口仰视,可以泄内热焉。” 清明后,因风向改变,一般不再放风筝。所以,清明日放风筝又称为“放断”。
除上述历代较盛行的清明节竞技或娱乐活动外,南宋时,杭州西湖苏堤一带, “走索、骠骑、飞钱、抛钹、踢木、撒沙、吞刀、吐火、跃圈、斛斗、舞盘、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明代,北京高梁桥一带,有“扒竿、斤斗、到喇、筒子、马弹、解数、烟火、水嬉”等杂耍表演;扬州则有“走马放鹰”、“劈阮弹筝,浪子相扑、童稚纸鸢”和“瞽者说书”等娱乐活动。
五、祈愿健康、美貌、财富
魏晋南北朝时,已盛行杨柳插门的风俗。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写道:“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
唐代王公权贵,多于清明节时,将皇帝赐火时所用柳枝插在门上,是炫耀门第权势的一种方式。后来,这种风俗逐渐在各阶层普及、流行。
宋代盛行清明节门上插柳的习俗。《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等记载,清明节时,汴梁、临安等地,“家家以柳条插于门上,名曰明眼”,“人家皆插柳满檐”;还有的人家用柳条贯穿“子推燕”(用面蒸的面食),插在门楣上。
明清时期,多地有清明节期间插柳于门户,或“戴柳枝于发”等禳解、祈愿的民俗。民间流传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等谚语。浙江云和县民间称此俗为“挂清”。
戴柳习俗
元代清明节时,一些地方贫苦人家流行“脱穷”风俗。三月三日这一天,“以菽黍秸纽作圆圈,自以此圈套其首自足,掷之水中,云脱穷以讫。”
宋代清明节时,一些地方的僧人、道士采杨桐叶,染饭,谓之“青精饭”,赠送给施主,据说有健身祛病之效。杭州等地则有“驱虫”、“购清明狗”等风俗。所谓“驱虫”,是指购买海蛳或螺蛳,吃完后,将売撒在房顶瓦上,据说可驱虫。所谓“清明狗”,是指将青色米粉捏成狗形,妥加贮藏,至立夏日,煮熟后让小孩食用,可以有效治疗夏季少儿微热食少、身倦肢软、渐见消瘦的“疰(zhù)夏”之症。
文史君说
现代社会虽文明高度发达,但清明节日却似乎仅剩下缅怀先人、英烈寥寥数项风俗活动;自唐代至清代,在融纳了上巳节、寒食节等节日元素基础上形成的清明节,节日活动可谓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我们现在过的清明节,很多人无非是宅在家里,玩玩手机,看看影视,叫叫外卖,游戏睡觉……如此简单、无聊。套用网络上的一句流行语:很多人可能过了一个假的清明节!
古人清明节日踏青游玩、竞技娱乐,与现代社会倡导的亲近自然、锻炼健身等理念,可谓不谋而合!优秀的节日文化传统,依然值得借鉴和传承!在2019年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或许我们可以放下手机,远离网络,带着家人,召唤友朋,与大自然来一场亲密地接触吧!
参考文献
1.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
2. (南宋)孟元老著、邓之诚注:《东京梦华录注》,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3. 陈绍棣等:《中国风俗通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
4. 钟敬文主编:《中国民俗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郛生)
梅西给我们球迷带来多少东西?
感谢邀请。
应该说任何对梅西的客观评价都像是个梅吹,因此如果我的评论让梅黑们不爽也没办法,我只能尽量保持客观,也不跟其他球员对比。
梅西给球迷们带来最大的感受就是:“我靠,球还能这么踢!”
首先说过人。作为30年球龄的老球迷,在梅西之前,我见到的过人集锦都是眼花缭乱的动作,观赏感很强,但只能看集锦,因为成功率很低。而梅西的过人可以称得上是大道至简,一个假动作两次触球就把人过了,很多时候不看慢动作都不知道咋回事,第一反应是后卫太慢。这种过人方式我只记得年轻时候的马拉多纳可以做到。
再说传球,梅西的传球尤其是直传球虽然看上去很惊艳,但貌似很多人都能做到,比如哈维,德布劳内等等。梅西的视野,大局观以及对中场节奏的掌控都不是最出众的,但梅西传球的特点不是看见空档然后传球,而是自己制造空档然后传球,这个能力是独步天下的。巴萨的梅西和阿根廷的梅西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巴萨球员善于利用梅西制造出来的空档创造杀机,而阿根廷球员总是期待梅西一个人把活都干了。只要仔细观察巴萨和阿根廷球员的无球跑动,就一目了然。
梅西的进球能力堪比历史上任何一个顶尖前锋,而他的进球特点更为独特。大多数高产射手进球主要靠抢点,C罗进球方式算是比较全面的了,但仔细看他的数据,大多数进球还是来自于抢点,远射、突破进球占比很低。而梅西的进球方式很多,远射、吊射、突破、抢点,除了身高限制头球弱点外,其它射门方式无所不用。这些射门方式单拿出来都不是很最强的,但梅西射门追求的是成功率。很少看到梅西惊艳的杂耍进球,这种方式在他看来成功率太低,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尝试。梅西的过人能力史上排名前三,相信不会有争议,但他单刀球较少选择晃过守门员再射空门(当然他这种进球方式也很多,我说的还是占比),他更倾向于选择观赏度较差但成功率更高的挑射。远射也很少选择更有美感的大力爆射,更多采用兜远角。
从上述论证可以看出,梅西对足球的态度就是最大化的追求效果,数据、美观神马都是浮云。这种踢球方式对我这种老球迷来说简直就是天赐的礼物。可惜的是,足球并不是纯粹的体育,同时还是艺术,观赏度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有些球迷对梅西不感冒这很正常。并不是说梅西的踢球方式观赏度不高,而是这种不追求观赏度的态度总会让看球的人感觉还少了点什么。比如说,大罗钟摆过掉守门员的那粒进球,让球迷们至今津津乐道,如果换做梅西多半不是挑射就是推射远角,即使要过掉守门员多半也是一个假动作就过完了,这种进球高效但看起来不过瘾。
我们不能简单的批评那些不喜欢梅西的人,毕竟每个人的喜好不可能都一样。有的人看电影喜欢看情节和演技,但也有人喜欢看特效,还有人就是喜欢小鲜肉,你不能简单的说,喜欢情节和演技的人比喜欢小鲜肉的人更高等。毕竟我们看球也好,看电影也好,都是为了快乐,自己快乐就行了,干吗非得让别人都跟自己一样呢?
题主问梅西给球迷们带来了什么。对我来说,看梅西踢球就像第一次看星球大战,震撼、感动,并必将成为永恒的经典。
让我们珍惜梅西的时代吧!
李铁算不算是中国男足近二十年历史上执教能力最差的本土教练?
虽然大家口诛笔伐,但我还是想为李铁说说话,
如果讨论执教能力的话,那拿成绩来说话是最有权威的。
李铁执教国家队一共701天,因为疫情超过半数时间都无球可踢。“铁帅”率队10场正式比赛,获得5场胜利;这10场比赛中只有1场是“真正的主场”。
这样的成绩,无论如何也不能说难看!
别的不说,就说李铁带队后,能把国足带出小组赛,就已经是胜利了。
要说国足最差的教练,我首推施拉普纳。一个高调,但小组赛都走不出去的教练。
大家对李铁口诛笔伐,其实完全是弱者的表现!认为李铁经验不足,资历不够,可足球是最不讲究资历的运动!
对应96,99的国足,能叫得响名号的球员一大堆。
反观如今这个国家队呢?除了武磊你还认识谁?
亚洲其他国家都在进步,唯有国足一直在退步。
说道归化球员,还没怎么磨合就要批战袍为国征战,这样的七拼八凑的联合国军能有多大的战斗力呢?世人的想法总是好的,像在玩足球游戏一样,把几个能极强的人拉成一个队就能取胜!可真实的世界却和足球游戏大相径庭。没有时间的积累,再牛的球员 也无法正常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李铁早年在国家队里就是任劳任怨的背锅侠,危难中转正成为国足教练还要背锅,这个可能就是李铁的宿命吧!
至于夹带私货什么的,说说就算了,和执教能力相关么?和国家队的成绩有关么?欲加之罪而已
内马尔假意伸手去拉倒地的对手?
个人觉得,内马尔的行为,纯属欠揍,但还不足以用黄牌来警告,这样的行为有点挑衅的味道,裁判可以考虑口头警告。
其实,在球场上,类似内马尔这样的行为,经常可以看到。足球是男人的运动,各种尔虞我诈都有,挑衅的行为时常发生,目的就是刺激对手,让对手做出不冷静的动作,最终遭到严惩,譬如红牌罚下。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挑衅的一方,没有发生大规模冲突之前,很少被裁判警告,别说黄牌了,连口头警告都没有。在足球场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一位球员对另一位球员犯规,如果受到侵犯的球员,在球场上给予报复,往往受到裁判的严惩,极有可能被红牌罚下,而当初施暴的一方,最多黄牌了事儿。贝克汉姆1998年世界杯上就是这样的倒霉蛋,他报复西蒙尼,最终被主裁出示红牌罚下。
此外,我们还有其他例子可循,譬如苏亚雷斯和埃弗拉的恩恩怨怨,因为种族歧视事件,苏亚雷斯被禁赛多场,他们再次相遇后,赛前的握手,苏亚雷斯和埃弗拉两名球员明争暗斗,埃弗拉有意避开,苏亚雷斯最终上当了,乌拉圭前锋成为了拒绝握手的那一位,事实上,埃弗拉在那次握手中,也是有意而为之。不过,赛前的握手都是小事儿,只是一种心理战,埃弗拉赢得了这次暗战。
同理,内马尔亦是如此,这事儿说大不大,如果真要上纲上线,那么主裁给予口头警告就是了。但从感情上讲,对方球员就很难接受了。跟你很熟吗?你要这样开玩笑?他明显是感觉到一种被侮辱了。虽然我认为内马尔的行为不应该得黄牌,但这种行为真的很幼稚,很没有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