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板数敲珠一串牙板是什么,十字绣十大名图是哪些?
卷》、《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汉宫春晓图》、《步辇图》、《韩熙载夜宴图》、《五牛图》、《富春山居图》《宫乐图》、《百骏图》。
1、《洛神赋图卷》
《洛神赋图卷》以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为题材,描述曹植渡洛水时与洛水神女相遇而恋爱,终因人神路隔而无奈分离的动人故事。画家把人物的神韵,风姿表达得惟妙惟肖,这是前无古人的。
2、《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卷,北宋,王希孟作,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千里江山图》卷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此图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淼,气象万千,壮丽恢弘。
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此卷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
3、《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4、《汉宫春晓图》
仇英传世的《汉宫春晓图》用手卷的形式描述初春时节宫闱之中的日常琐事:妆扮、浇灌、折枝、插花、饲养、歌舞、弹唱、围炉、下棋、读书、斗草、对镜、观画、图像、戏婴、送食、挥扇,画后妃、宫娥、皇子、太监、画师凡一百一十五人。
个个衣着鲜丽,姿态各异,既无所事事又忙忙碌碌,显示了画家过人的观察能力与精湛的写实功力。人物皆唐以来衣饰,取名汉宫,是当时对宫室的泛指。
5、《步辇图》
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名作《步辇图》,是一幅最早反映我国古代汉、藏民族要求团结统一的历史画卷。它真实地纪录了一千三百多年前,汉、藏民族之间亲密交往的重要历史事件,那就是著名的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联姻。
6、《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据传当时顾闳中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在韩熙载家中参加夜宴之后,回到宫中,根据当时观察到的事物与人物神情,凭记忆画出来的。
这幅画的形式是典型的故事长卷,像电影胶片一样,一格一个故事。韩熙载分别在画里出现了五次,也就是说画里一共出现了有五个不同的场景。
7、《五牛图》
《五牛图》是唐朝韩滉创作的黄麻纸本设色画,又名《唐韩滉五牛图》,该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五牛图》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没有其他的背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
8、《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是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被誉为“画中之兰亭”。
9、《宫乐图》
该图描写后宫嫔妃十人,围坐于一张巨型的方桌四周,有的品茗,也有的在行酒令。中央四人,则负责吹乐助兴。
所持用的乐器,自右而左,分别为胡笳(又名筚篥)、琵琶、古筝与笙。旁立的二名侍女中,还有一人轻敲牙板,为她们打着节拍。从每个人脸上陶醉的表情来推想,席间的乐声理应十分优美,因为连蜷卧在桌底下的小狗,都未被惊扰到。
10、《百骏图》
《百骏图》画姿态各异之骏马百匹,放牧游息於草原的场面。马匹们或卧或立、或嬉戏、或觅食,自由舒闲,聚散不一。
如何鉴别红木家具的真假和质量好坏?
一件红木家具是否精品,是否有收藏价值,可以从四个字来考查:“材、艺、型、韵”,其实红木家具最重要就是看这四个要素,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观感”。
材
“材”即为红木家具的选材、用材。
同为红木,但不同木种的价格相差巨大。一件选材为小叶紫檀的和一件选材为鸡翅木的红木家具,即使其做工、造型、设计完全相同,但其价格与价值体现却大相径庭。
顶级的木材是小叶紫檀和海南黄花梨,明清皇室就是用这两种木材去做家具的。
小叶紫檀,学名檀香紫檀,因为其密度大、比重高、木性稳定和深沉的色泽而被称为木王。
海南黄花梨,学名降香黄檀,因其变化多端行云流水般的鬼脸纹而出名,半浮沉,与木王小叶紫檀相比相对柔性,所以被称之为木后。
然后接下来就是大红酸枝、红酸枝、花梨木、黑酸枝、乌木和鸡翅木等。
《红木》国家标准将红木定义为紫檀属、黄檀属、柿属、崖豆属及铁刀木属树种的心材。根据这一标准规定,只有中间心材是红木,而包裹在心材外面的白皮不是红木。
心材密度高,防虫蛀,正常使用能保存几百年或以上。但它的白皮却不拥有如此优越的物理性能,放久了会被虫蛀而且会腐烂。
另外,一件家具有无嵌补、结构件有无拼补等将导致其价值的完全不同。只有舍得用足量的材料才能够制作出一件精品家具。
虽然成本很高,但是如果没有用足材料,在一些方面补料、贴料,这样一件家具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艺
“艺”即为红木家具的工艺,是体现其核心价值的元素之一。
例如榫卯结构的安排、打磨与雕饰、木材的烘干等,只有与诸类高超工艺技术相结合,优美的造型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不仅融入文化,更具内涵,却也蕴含传统古典气息。
那么,“艺”该从那些方面来评价呢?通常来说,可从四大核心工艺环节入手,即:木作工艺、雕刻工艺、刮磨工艺、涂饰工艺。
好的木工,在开榫的时候十分精准,所以在各个部件连接起来之后,接口紧密,基本上看不到缝。
如果开榫技术精准度不够,各个部件的接口处就会出现虚位,然后就需要用木屑来填补虚位,行内称之为补灰。一般接口位是比较考技术的,所以一定要细看红木家具的接口位。
在木工工艺中还需要注意的是家具的拼板水平。拼板要看两个方面,第一是接口,第二是色差。
接口要紧密无缝,接口两边的木纹要相近,最好能连接得上,而板的颜色要接近。拼板的最高境界就是拼了等于没拼,多拼拼出独板的效果。
雕刻工艺可观察雕刻画面物象是否层次分明、整体协调;物象间距离的位置、结构、比例、形态及各种特征是否准确。
刮磨工艺使家具整体达到平滑,可以观察各部位是否平整、光滑,有无波浪形、有无缺痕,对称部位是否对称,线条粗细是否均匀。
涂饰工艺是整套家具里最后一道重要工序。不管是传统的生漆、烫蜡工艺,还是现代的擦蜡、油漆工艺,涂面均应平整光滑、手感细腻,无皱皮、漏涂,无划痕、白点、白棱、流挂、积粉和杂渣等明显加工痕迹。
型
“型”是指作品的形状和造型,它直接关系到一件家具的整体档次与品位。
具体来讲则包括整体设计是否相称、上中下比重是否对称、用料大小是否合理。
侧方前后是否标准、大小尺寸是否协调、各部件高矮粗细比是否合理。
纹饰是否与家具的整体框架和谐统一、整体疏密曲直的形式节奏是否到位等。
韵
“韵”韵就是依托于形材艺之上的味道。对于红木家具来说,所谓“神韵”,是和艺、型、材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形而上的境界,也是古典红木家具追求的最高境界。
材质低劣、拼凑,难以打造出神韵;造型蹩脚、臃赘,难以形成神韵;工艺粗糙、含糊,则会毁掉神韵。
真正的神韵,在于意会,在于感悟。
观感
此外,还可以通过听、嗅、摸等观感来感受一件红木家具的好坏。
触摸感觉:用手触摸家具,感觉它的表面是否光滑圆润、线条是否清晰流畅,尤其是弧位、圆位和线条转折位。
一些弧度较大或弧位较多的构件,可以用手紧握着上下摩挲或左右滑动,来用心体会它是否浑圆顺畅,手感别扭就肯定有问题。
听声辨音:可以敲击家具,通过声音来甄别。敲击面板可以判断它的厚薄程度,敲击其他部位可以判断它的榫卯结构是否紧密。
一般来说,以声音清脆、厚实为佳,声音虚浮、松垮则表明存在缺陷。
嗅觉识别:嗅觉于鉴赏家具最大的帮助,一方面可以判断木材的含水率是否达标。
如果闻起来有明显的发酸、发霉的味道,就说明木材的烘干不到位,或因保存不当而受潮。
另一方面,可以判断油漆的质量,优质天然漆几乎是无味的,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木材的原味,劣质油漆则气味浓烈,一闻便知。含水率达标、油漆优良的家具,闻起来清清爽爽,带有淡淡的木香。
古代的方形状的餐桌为什么叫八仙桌子?
很高兴回答您的提问,方形餐桌为什么叫八仙桌?我家也有张八仙桌,结实好用,关于八仙桌的故事,咱们下面慢慢聊。
何为 “八仙桌”民间的八仙桌指桌面四边长度相等的、桌面较宽的方桌,每边可坐二人,四边围坐八人(犹如八仙),故汉族民间雅称八仙桌;是汉族传统家具之一。八仙桌结构简单,用料经济,一件家具仅腿、边、牙板三个部件。
“八仙桌”的来历民间流传的故事很多,相传很久以前,百姓办喜事没有桌子,吃饭只能用木头或石板在外面吃,一天有家娶媳妇,中午太阳变得火热起来,蹲在地上吃饭的亲戚朋友被晒得满头大汗,一会又下起了瓢泼大雨,地上的饭菜也被雨淋了。大雨刚过,来了几个人,自称是这家人的远方亲戚,有的骑驴,有的拄拐,共八人。他们见地上的饭菜被雨淋的吃不得,一旁的亲戚们也被淋得不成样子,便问主人家为何不摆在屋里吃。主人说,石板太重,不便搬动,只能在外面将就些。几位远方的“亲戚”问明原由后,关上门,叫主人和亲戚们暂时不要到堂屋来。等人们再来到堂屋时,只见堂屋里摆上了一大排整齐的木方桌,四周还放上木条凳。主人见状想好好感谢几位这亲戚,可“亲戚”却不见了。人们说他们可能是仙人,来帮咱百姓办好事的。据说这几位“亲戚”就是天上的张果老、铁拐李等8位仙人。为了纪念他们的功德,八仙变化的桌子叫八仙桌了。
“八仙桌”上的规矩家具中规矩最多的便是八仙桌,它不能放衣服,特别是女人衣裤,小孩子不能坐桌,不能用棍子敲桌,鸡飞上桌要立马赶走,不能用利器划桌等。因为八仙桌与仙有关,人们认为有桌神,若小孩坐桌不慎跌下伤腿致残,便说是桌神的惩罚。
佳节喜庆诸如春节、端阳、中秋等祭祖拜神,还有结婚、满月、做寿、乔迁等的喜宴,八仙桌应横摆,即桌面木板条纹与上厅后墙平行,以求挡住喜气使之停留家中泰运长行。
谢谢您的阅读,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形容声音清脆的诗句珠落?
白居易的《琵琶行》里形容声音清脆如珠落的诗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柳永《凤栖梧·帘内清歌帘外宴》,
帘下清歌帘外宴。
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
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琉璃盏。
桐树花深孤凤怨。
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坐上少年听不惯。玉山未倒肠先断。
梧桐树与凤凰的诗句有那些?
1.《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二水 一作:一水)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2.《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宋·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译文:铸有狻猊提钮的铜炉里,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
新近渐渐消瘦起来,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算了罢,算了罢,这次他必须要走,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他挽留。
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3.《离骚》先秦·屈原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译文:早晨从南方的苍梧出发,傍晚就到达了昆仑山上。
4.《琵琶仙·中秋》清·纳兰性德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译文:碧海青天,年年如此,而云间的月亮,却为何时圆时缺。今夜里,金风送爽,土花映碧,画栏桂树悬挂着一缕秋香;月亮光就像白雪一般晶莹透澈。谁知道,这好天良夜,却让人忧愁,让人悲咽。孤身只影,怎么可面对旧时明月。
那时节,也是这么个中秋夜,你和我,花径里捉迷藏,曾经将金井梧桐的霜叶惊落。手上轻巧的小纨扇,至今又经历几番凉热。一时间,不由得百感丛生;但这又与一般的相思离别无关。面对这旧时明月,只好让无情的紫玉萧,于寒风中吹烈。
5.《凤栖梧·帘内清歌帘外宴》宋·柳永
帘内清歌帘外宴。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琉璃盏。
桐树花深孤凤怨。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坐上少年听不惯,玉山未倒肠先断。
译文:帘内清亮的歌声助兴着帘外的酒宴。虽然能听见那可爱新颖而美妙的歌声,却看不见歌女那如花的面容。牙板拍节声如同珍珠落玉盘,振动的梁尘不知不觉落入晶莹碧透的酒杯。
那歌声,时而如凤凰对唱时的美妙欢快声,时而又如孤凤如泣如诉的哀怨声,响遏行云。座席上的青年男子已被这歌声深深打动,已然销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