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战争,为何偏偏败给英国将军蒙哥马利?
攻占托布鲁克城,成就了隆美尔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一刻,他被授予陆军元帅,成为他一生中最鼎盛的时期。但是头脑冷静的他,把目标指向了埃及,他要趁热打铁、速战速决,彻底改变德意联军后勤补给困难的不利局面。
固守埃及的英国人为了迟滞他们的进攻,发动了多次反攻。这是因为:一是夺回英军顽强抗争的象征——托布鲁克城,有助于恢复盟军的士气;二是通过不断的反攻,打乱其攻击的节奏,为巩固防线争取时间。
更为重要的是,以此来消耗德意联军本就困难的后勤补给,最终形成拉锯战、消耗战。虽然几次反攻均以失败告终,但还是使双方在阿拉曼形成了对峙。
然而这些,并没有“抚平”丘吉尔心中的怒火和不安,他要换将了。对英国来说,虎狼尚在门前,危机远未过去。10万人的部队在非洲军团面前死的死、降的降,士气低迷、一触即溃,严重危险后方的“生命补给线”。于是,丘吉尔决定在前往莫斯科会见斯大林之前绕道开罗,顺便把中东这个棘手的问题解决掉。
到达中东前线的丘吉尔像往常一样要求“进攻,进攻”,而前线指挥官却提出了许多推迟攻击的理由。没办法,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指挥员尚且如此,怎么能指望部队打胜仗呢?
他决定由第13军军长戈特升为第8集团军司令。然而不幸的是,戈特所乘坐的飞机被德方击落,不幸罹难。于是,丘吉尔等人连夜研究,最后决定由蒙哥马利接替戈特。
为什么是他呢?他上任有什么改观吗?他曾参加过多次战斗,都表现出了不俗的军事才能,先后任过英第5军和第12军军长、东南军区司令等职。但他爱出风头,时常文过饰非并且矫揉造作,最大的毛病是容不得别人胜过和驾驭自己,人缘不怎么样;加上又没有什么战绩,按理说到北非的重任是不会落到他头上的。
但是戈特的意外给他创造了这个机遇,改变了他的命运。
正所谓,命运天注定,机遇人把握。
就像中了头彩似的,此刻的蒙哥马利心奋不已。宣布完任命的第二天,就马不停蹄地前往第8集团军指挥部,他的飞扬跋扈、残酷无情,在其一到第8集团军就表现的淋漓尽致。他在没有和开罗的上级磋商的情况下,就擅自解除了代理司令的职务,自己就任集团军司令。
这种行为在英军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一上任,他就立即着手处理了以下几件事。首先,树立威信,他向所属将士传达了 “决不后退”的决心,以此来恢复士气和对他的信任;其次,将那些他认为无能的军官统统清除出去,对所属部队可以说是进行了一次“大换血”式的调整。
为了提高战场指挥的效率,他建立一个与他的性格、气质和作战理论相适应的指挥系统——一个小型的“作战司令部”。他把所有行政管理工作都交给 “主司令部”,而把这个单位设在前沿地域,只保留极少量的参谋、通信、机要人员。他虽不像“沙漠之狐”经常亲临前线,但对自己属下的能力和战绩总是了如指掌。
此时,在阿拉曼的“沙漠之狐”,越来越被自己长长的“尾巴”困扰着。这个“尾巴”就是补给线。这是一条由海运和陆运联合的超长生命线,运输部队首先得跨过1000多公里的地中海到达主要补给基地——班加西港,然后再走1000多公里公路,途中还要穿越沙漠。
首先,意大利海军负责海上运输,燃油是由德国提供的。由于希特勒把全部精力都关注到苏德战场上,对北非的燃油供应不是很积极。这样一来,依靠意海军运来的物资就减少了一大半。
其次,辛苦运来的这点物资,从班加西港到阿拉曼的陆上运输,时常处于英空军的轰炸封锁之下,特别是越往东,遭受打击就越大,仅燃油的耗费一项就足以让隆美尔喘不过气来。这一切使得轴心国的补给状况越来越糟糕。
与轴心国的情况不同,英国拥有许多明显的有利条件。由于马耳他岛被封锁,他们可以环绕非洲运送补给;来自美国和英国本土的援助还可以通过印度洋进入苏伊士运河。所以,在运输线上的竞赛中,德意明显是不如英军。
阿拉曼局势陷入僵持阶段和补给问题的严重性,让隆美尔看到了危险。于是他提出退回到利比亚与埃及边境的阵地上去,但其上级均不同意。这个时候,他也病倒了,想回国待一段时间进行治疗,但也遭到了拒绝。
没有办法,他只有带病指挥即将发起的进攻。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盟军破译了德国人的指令代码,在情报上占据着牢牢的主动权。蒙哥马利不仅掌握了隆美尔和德军总部之间的往来信息,甚至清楚他们的兵力部署和作战计划。
战役展开后,德意联军出师不利。因盟军地雷布置是越往后越密集,结果是车辆挤作一团,难以行动,成为英军飞机和炮火的牺牲品;取得空中优势的盟军开始展开空袭,各种车辆在轰炸下纷纷变成残骸。
战事进展不顺利让隆美尔感到震惊和伤心。他们的补给线也遭到了攻击,这让原本补给就存在问题的德军陷入了更大的困境,再继续坚持进攻只能加剧损失,他只得下令撤军。
当蒙哥马利发现对手开始撤退后,他命令部队展开追击。但是大量的装甲车被德反坦克炮击毁,还有部分坦克陷入雷区而被炸毁,而紧随着装甲部队的步兵也在非洲军团的凶猛反击下损伤近千人。
最终没能阻止他们的逃脱。这场激烈的战斗,人们对于蒙哥马利在战争的结束阶段,没有全力追击德军的举动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这是错失了消灭隆美尔的最佳时机,导致可以提早结束的战争又向后拖延了很长时间;另有人则认为这是他深知穷寇莫追的道理,新西兰第二师也印证了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这次战争虽然没有产生一战定胜负的效果,却是北非战场上一次有重大影响的战役。这是“沙漠之狐”的最后一次主动攻击,却被拥有情报和空中优势的盟军所击溃,他在北非战场上的不败金身被打破,随后爆发的战役则彻底葬送了德意联军。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为什么1645年春李自成于潼关战败之后随即放弃陕西带领大部队向河南撤退?
其实这是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李自成的大顺军在潼关战败之后就直接放弃了基本盘陕西?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带领大部队向河南撤退?
第二个问题很好回答,因为四川有张献忠,李自成兵败如山倒,连老家和基本盘的陕西都丢了,压根就不敢去招惹张献忠。
咱们重点答一下第一个问题。
这个要从李自成兵败山海关说起。
李自成占据北京城之后,吴三桂对投降李自成一直犹豫不决,后来更是与清朝拉拉扯扯,搭上了关系。
李自成听说吴三桂与清朝搭上了线,这才感觉到了危机,不敢怠慢,连忙派出投降过来的明军将领唐通与白广恩先率领前锋营赶到抚宁县东南的一片石地区,而李自成自己则率领大军主力在石河(现在是秦皇岛燕塞海水库)排兵布阵。
此时,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和手下将领们都有所疑虑,因为他们收到的消息真真假假,一时难以区分,还不知道北京到底发生了什么,担心吴三桂骗了自己,加上清军也从未与李自成的大顺军交过手,心中没谱。
于是,多尔衮决定先拿投降的明军将领唐通这一军来开练,试探一下深浅,结果在一片石地区没有费多大功夫就把这批为数不多的前“官军”与少量大顺军混合的部队打的大败。
一片石战役,清军虽然大胜,但对山海关大局无关紧要。
但是吴三桂却不认为大顺军很弱,要不然也无法推翻明朝,在惶急之下,吴三桂在四月二十二日清晨亲自出关,奔往欢喜岭,拜见清朝摄政王兼清军前线最高统帅多尔衮。
多尔衮大为欢喜,于是拉着吴三桂的手说了一些“掏心窝子”的话:“君为故主复仇,大义可嘉。我今次领兵入关,严令大军遵纪,如有人敢抢一粒米,敢动一株草,皆会被以军法处死。望君告知关内士民,万勿惊慌。"
吴三桂极为“感动”,“谢谢”清军的无私“帮助”,并且连忙与多尔衮进行盟誓,杀牛宰羊,祭祀天地,表示从此咱们就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了,以后咱哥俩谁违约谁就冒得好死(事实证明两人最后都冒得好死)。
然而毕竟事情重大,多尔衮依旧不放心,又要求吴三桂必须按照女真部族风俗,进行剃发(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对于吴三桂来说,清军是自己抵挡李自成的最后救命稻草,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为了得到清军的助力,吴三桂干脆利落的剃了发、向清朝称臣。
驻守山海关的几万明军一时来不及全部进行剃发,多尔衮就要求他们在身上缠上白布条作为“友军”记号。白布不够,明军一些兵士只能扯下裹脚布缠在身上。
由此,在三方混战中,清军见身上裹白布的部队就知道是“友军"不杀。
这一下,吴三桂安心了,他下令打开山海关的关门。
清军被堵在关外几十年,长达几十年的进入关内的梦想,在这一天终于成为现实,而且是兵不血刃,不费一兵一卒,打开了这座难以攻克的雄关险关。
吴三桂自愿作为前锋,英亲王阿济格居左,豫亲王多铎居右,摄政王多尔衮自己率领大军主力殿后。
大战一触即发开始。
身经百战的李自成此时还不知道清军速度如此之快,吴三桂投降清军的速度如此之快,他依然认为吴三桂军力只有数千家丁精兵而已,不足为惧。
所以,李自成攻打吴三桂的时候不管是精神上还是行动上都很松懈,还与崇祯帝的太子并骑于高岗之上,悠闲观察地形。
大顺军有“主上”御驾亲征,个个当先杀敌。
大顺军与明军厮杀在一起,打得你死我活,不分胜负。
斗至中午时分,双方逐渐显露疲态。
关键时刻,清军号角声突然响起,两三万八旗清军忽然呐喊着杀奔而来。
李自成骇然,吓得差点从马上掉下来,他立马反应过来,自己败了,于是当即的反应不是加紧指挥部队战斗,而是带着周围的亲随军掉转马头就跑。
大顺军本来就厮杀了很长一段时间,忽然看见八旗清军纵马而来,嗷嗷乱叫,登时胆裂。
又见“主上”御驾带着亲随军跑了,大家都失了主心骨,立马没了抵抗心,掉头跟着一起跑。
兵败如山倒。
明军与清军合击,一路追杀,二三十里间,很快堆满了数万被杀的大顺军,后来根据史料记载,曝骨三年后都还没有收拾干净。
李自成只剩下数千残卒,败退到永平,为了泄愤,李自成下令剐杀吴三桂他老爸吴襄。然后急急忙忙向北京城逃跑。
四月二十三日,李自成败讯已经陆陆续续传回北京城。
大顺军刘宗敏等将领慌忙令兵士们搬运兵器上城墙,并拆毁所有靠城的民房以及其他建筑。
但是大顺军已经不是那支进入北京城的大顺军了,已经变成一群只会沉湎于享乐的老爷兵了。
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率领残兵终于逃回到北京城。
此时,李自成带走的大顺军只剩下数千骑兵。
这些残兵败将进入北京城后,城内的大顺军都知道,到了末日将至,因为北京城已经没有多少大顺军了,于是大顺军完全丧失纪律,开始在北京城内烧杀抢掠。
吴三桂一家不必讲,李自成回到北京城后,第一件事就是派兵士把他全家三十四口全部剐杀,一个不剩。
第二天一大早,李自成就在武英殿举行正式的“登基大典”,追尊自己老李家前几代为帝王(估计他只记得上两代)。
然后李自成头戴冠冕,接受“百官”朝贺,算是正式当上了皇帝,过了一把皇帝瘾。
为了方便逃跑,他草草就结束了登基典礼,然后派人在城外加紧准备,当夜把北京城内宫殿及九门城楼全部焚毁。
然后,他以效天为名,第二天一大早就匆忙离开北京城,向西奔逃,准备回到自己基本盘陕西,那里还有十几万大顺军,是自己翻本的本钱。
逃离北京城之前,大顺军把皇宫内大部分金器和金锭都熔铸成一个个大金饼,马车载着数万金饼,浩浩荡荡随军而走。
混乱逃亡的途中,崇祯帝的三个儿子先后都在混乱中走散,此时的李自成也没心情加害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部分北京百姓眼见大顺军败走,在城内搜出一些落单的和受伤的大顺军,尽数杀死。
自进入北京城到逃离北京城,“大顺”政权,仅存在了四十二天。
李自成自北京城败逃的消息传出后,各地士绅官僚们都知道他大势已去,纷纷起来杀掉或驱逐“大顺国”在当地任命的官员,靠近北京城的就归顺清朝,南方则打出恢复“大明”的旗号。
李自成只能一路逃,不敢停下来歇息,他带着残兵们一路经太原、平阳,回到西安,然后把大部分军队留守在山西、河南一带抵御明清联军。
李自成毕竟不是什么拥有雄才伟略的枭雄,格局比曹操、朱元璋差得不是一点两点。
回到西安后,李自成一直精神萎靡,在长达半年的时间内居然没有什么大动作。
但是多尔衮却是大手笔一个接一个。
先是在山西招降了大同的姜骧,然后用大炮把太原坚城轰平了。这时候的山西差不多为清军所有。
然后河南方面,清军主力在灵宝打败大顺军,大顺军只能急忙回撤到潼关。
年底隆冬时分,清军源源不断向潼关外增兵。
双方自十二月二十九日激战,打了十几天,各有胜负,在厮杀和血拼中度过了1645年的春节。
1645年正月十二日,守潼关的李自成部将马世耀决定献关,投降清军。
结果,他与七千名大顺军都被清军集体被清军杀害。
本来这是一件可以鼓舞士气,稳定军心的事,哀兵必胜,说不定能扭转大顺军的败局。
结果困愁于西安的李自成闻讯却更加灰心丧气,固执地认为西北地区自己是待不住了,只能南逃。
南逃路线中张献忠在四川堵着,只能再去河南、湖广。
李自成决定柿子找软的捏,认为只要能消灭南明政权,自己依然可以拥有半壁河山。
临近撤退的时候,他下令部将田见秀把西安城内所有仓库烧毁。
李自成有充足的粮食,在潼关一败,居然就放弃陕西这个基本盘,简直匪夷所思。
幸亏这位田将军还算有人性,只点燃了东门楼和南月城楼,为西安百姓们留下了能够御寒的房屋与宝贵的粮食。
李自成在撤退途中,回望西安城中烽烟冲天(两个城楼着火),以为田见秀已经完成任务,这才满意地走了。
李自成逃离陕西之后,原先西北地区的明朝降将纷纷降投降清朝。
白广恩、马科、郑嘉栋等等前明将领一夜之间纷纷又成为“大清”将领。
整个西北地区,只有榆林的高一功是李自成高皇后的弟弟,又是李自成老营出身,一直坚守不降。
从陕西逃离的时候,李自成手下人马依然有多达十三万的军队。
依理,如果他急速行军,抢在清军之前杀到南明政权的首府南京,最起码可以把东南一带富庶地区占为己有。
但不知道为什么,李自成走到河南境内却耽误了不少时间,根据史料记载推测,最大的原因应该是临行前大顺军将领与兵士们从陕西出来后,拖家带口,还拉着一大堆金银,严重拖慢了行军速度。
不久,清军阿济格部逼近,大顺军只能往湖北方向逃跑。
清军边追边打,一共与大顺军交手八次,每次结果都为大顺军输,没有赢过一次。
这说明大顺军内部已经全面腐化了,战斗力已经大不如前。
李自成的大顺军虽然打不过清军,但是欺负更加腐朽的明军还是可以的,于是在荆河口大败左良玉,吓得这个只会烧杀抢掠的明朝军阀带着大军向南京方向逃跑。
左良玉以“北来太子案”为借口,要找南京弘光政权算账。
大敌当前,他不思对外御敌,同仇敌汽,反而与自己人“窝里横",左良玉的人品可想而知。
这样一来,大顺国好像回光返照一般,武昌、襄阳等大城镇都落到李自成的手中。他集结大军二十余万,准备一举攻下南京。
但清军没有给李自成任何机会,未等大顺军喘息,就已经追到武昌了。
李自成对清军已经产生畏惧心理,只得弃城接着逃。
四月下旬,在江西九江附近的一次大战中,大顺军再一次大败,数万人被杀,李自成的两个堂叔以及大将刘宗敏都被俘虏后剐杀,大顺著名谋臣宋献策也投降了清军。
湖北、江西等地大败,大顺军消耗极大,李自成身边仅剩下几万残兵败将。
这时候,多铎率领清军已经自河南商丘和安徽泗州分头行军直扑南京,东下水路也因为没有船只走不了,李自成只好掉回头往西南方向走,想穿越江西西北部转战湖南。
后来李自成和大顺军行至湖北通山县境内,在九宫山观察地形的时候,与亲卫走散,最后被一个乡民打死,一代人杰,就这样憋屈的死在山里。
那么回到问题:为什么李自成的大顺军在潼关战败之后就直接放弃了基本盘陕西?其实很简单,经过山海关之战和潼关之战,李自成已经对清军产生了畏惧心理,与清军的战斗一直都是能避就避,能躲就躲,这种心态如何能成为一代开国帝王?
所以李自成必败。
1999年沙漠风暴是哪个国家?
沙漠风暴行动(Operation Desert Storm)是海湾战争中美国及其盟友进攻作战行动的行动代号,指发生在1991年1月17日至2月27日期间,以美国为首的盟国部队与伊拉克军队之间进行的一场大规模军事行动,目标是解放科威特。这场举世瞩目的军事行动只持续了43天,伊拉克军队完败,被迫接受停战协议,科威特被解放。
沙漠剿匪类影视剧有哪些?
答:1《大漠苍狼》
由中央电视台、陕西文投(影视)艺达投资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的抗日战争剧,并由黄志忠、刘孜、李芯逸、左小青,葛子铭 等共同主演。该剧讲述黄志忠出演的警察洪泰为了捍卫国家宝藏,放下个人仇恨的故事。是一部糅合了谍战潜伏、抗战动作、西部风情等元素的年代剧。
2、《大漠枪神》
《大漠枪神》由钱雁秋执导、编剧,张子健、曲栅栅、淳于珊珊、钱雁秋、苑冉领衔主演的谍战剧 该剧讲述了1939年内蒙古与蒙古国交界处的荒漠,英雄燕双鹰历经重重苦难并最终粉碎日军“病毒战”阴谋,并与国民党、当地各路土匪周旋的传奇故事。
燕双鹰系列第五部,也算是抗日神剧吧,但是看的也挺过瘾的。
3、大漠豪情
集电视连续剧《大漠豪情》以全新视角讲述了清末民初发生中国西部一段恩怨变幻、血泪情仇的故事。虽然是1998年的电视剧,但是很好看,小时候看过后来找了很久。刀光剑影杯酒, 恩仇记心头。 丝路魔笛今安在? 河西天涯走!
4、少林寺传奇之大漠英豪
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出品的古装武侠剧,由都晓执导,洪金宝、鲍国安、元华、刘家辉、孙颖歆、谢苗、曹骏、李渊、许明虎、计春华等人主演 。该剧讲述了康熙年间少林寺蒙受帝命深入西域执行一场死亡任务,在途中遭遇重重劫难的故事。2011年7月在央视八套播出。这是古装武侠电视剧,冷兵器的。
5、戈壁剿匪记
国民党一支残余部队,为首的是国民党女子独立团的少校副团长欧阳君,企图与西疆部队汇合继续以人民为敌。欧阳君带领着百十人残部来到了号称“千里戈壁”的边缘地带。我军某师在追歼这股残匪途中,突然得到野战军的调遣,迅速支援淮海战役,郭师长令该师的侦察连组建了一支剿匪小分队,由侦察连连长尚自喜带队开展侦察,伺机歼灭这股顽匪。
如何看待俄罗斯特种部队突袭沙漠?
在说之前,我得给大家推荐一部BBC拍摄的电视喜剧《ISIS绝望主妇》,之所以出这部剧集,就是为了能够让那些受到蛊惑的西方女孩儿们不要被欺骗,她们以一种自黑的形式,展现出来被恐怖分子骗去后的恐怖生活,虽然看起来搞笑,但是却是在警告人们不要被恐怖份子所骗。
在此之前,就有很多女性受到恐怖份子的欺骗(当然有的恐怖分子会和这些西方女子谈恋爱),来到叙利亚,但是这里和她们说的不一样,有的女子成为恐怖分子,或者沦为性奴,有的知道被欺骗,试图逃跑,结果被抓回来后处死。
一个名叫萨曼莎.卢思维特的英国女孩儿,在网上认识了恐怖分子,两人结婚后, 她自己也成为了恐怖分子,他的丈夫制造了震惊世界的伦敦地铁和公交车连环爆炸案致使26名平民丧生,他自己也当场身亡,而她也因为负责培训女学员制造自杀式炸弹,而成为全世界最危险的女恐怖分子——白寡妇,被全球悬赏捉拿。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女子沦为恐怖分子的性奴,二零一四年一个名叫萨姆拉.科信诺维奇的女子,受到圣战分子的蛊惑,离开家乡,远赴叙利亚,加入is成为圣战新娘,她不听话就挨打,想逃跑就打死,最后死在了异乡,而另一名和她一样遭遇的女孩则下落不明,其实他们之间可能会互相转卖,或者虐待死都有可能。
此次俄罗斯特种兵把他们救出来,也算是功德一件,毕竟被囚禁在这里的肯定不能是恐怖分子的家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