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脊蛇矛,三国群英传5幻世录和幻世录II怎么得?
首先明确一点,三国群英传5中,幻世录和幻世录II等高级物品,只能通过在野外打随机NPC部队(山贼、神兽、水妖等系列)获得
不过,因为奥丁的特殊物品掉的几率十分之低
所以有网友总结出了一个V99%的几率得特殊物品的方法
以下是该文章的原文
商店的物品分为两类 一类是限制了个数的 一类是没有限制个数的
而水妖皇 妖虎 虎王 山贼 (建议不要杀神兽塔很垃圾 最好是杀水妖皇妖虎虎王) 等NPC给的物品99%都是限制了个数的商店物品或者特殊物品
那么我们只要把所有限制了个数的商店物品买满就行了 后期城多钱多的时候非常容易实现
我已经做过实验 买满以后打了20多次水妖 虎 山贼全是得的特殊物品
但是因为实验次数还不够多 所以只说是99% 而非100%
那么限制了个数的物品有哪些呢? 其实要判断也很容易 国库里不能装超过99个的就是了 但是请注意
任何物品买的时候一次都最多只能买99个 所以要判断一个物品是否限制了个数的 可以先买一个 然后再买 看看还能不能一次买99个
如果只能买98个或者更少了 那就说明这个物品限制了个数!
我已经基本上统计了所有限制了个数的商品 供大家参考
1.所有技能道具
2.20级以上所有武器和马及消耗品
3.除去1类2类还有以下物品
龙渊剑 铁脊蛇矛 二郎刀 倭刀 铁钺戟 鹤羽扇 鹏羽扇 迅雷弓 双股剑 青牛 战虎 蛇矛 三尖刀 长铩 金珠
如果你嫌全部买满太麻烦 就先搞定1,2类吧 搞定这两种就能有80%左右的几率 而且1,2类很多物品都只需要20个左右就满了
最后祝大家多多得到好东西!
祝你玩得愉快!!!
东吴十二虎臣是按照功绩和资历年龄排名的吗?
东吴十二虎臣按照顺序排列,分别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
这主要是按照资历和职位排列的。如果论武力值排列的话,咱们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战斗履历来分析。
一、甘宁
甘宁善使各种武器:刀、铁链、双戟、盾等,拿起什么来就用什么打,甘宁的射技也很厉害。 在东吴诸将中,甘宁战绩最好,战斗效率最高,9次战斗,8次全胜,打死打伤敌将6名。百骑袭曹操,不折损一兵。甘宁还是三国射敌最多的射手。
二、凌统
凌统的武器是一杆缤铁黑缨枪。他的战绩如下: 赤壁追击战,凌统被徐晃阻住,曹操趁机逃脱。说明凌统武艺应低于徐晃;和张辽五十合打平,但孙权恐其有失,鸣金收兵,说明凌统应落下风;凌统还曾和乐进三十合战平,论真实武艺,也就是乐进这个层次。
三、周泰
周泰的武器用过刀,也用过枪。咱们把周泰的战绩列出:周泰共参加5次厮杀,斩敌将2名。多次在危险中救护孙权,浑身是伤。能与曹仁大战三十合(曹仁有诈败成分),武艺相当不错。
四、程普
程老将军的武器是一枝铁脊蛇尖枪。 程普战绩如下: 程老将军5战4胜,力斩3将,战斗效率非常高,还曾30合战平太史慈。
五、黄盖
黄老将军的武器是一对水磨钢鞭。 他的战绩如下:黄老将军3战3胜,武艺也相当不错。
六、韩当
韩当使用过刀,也使过枪。他的战绩不多:
1.战张虎:
张虎是黄祖部下的战将,没有什么名气,但韩当二十合都拿不下对手,只是把对方打到力怯,表现很一般。
2.战焦触:
到了水上,韩当的功夫体现出来了,速杀对手。
七、丁奉
1.战关平
关羽命廖化突围求救,关平护送,遇到丁奉拦截。关平“奋力冲杀,奉败走”,廖化乘机突围而去。
2.战张辽、徐晃
曹丕南征,被徐盛火攻,大军溃败,丁奉率兵拦截,张辽来战,被丁奉一箭射中腰部,徐晃挥斧抵住,击退丁奉。
3.战韩综、桓嘉
这就是著名的“雪中奋短兵”,丁奉脱衣赤脚,持短刀杀入魏寨,韩综拔帐前大戟迎战,被丁奉一刀砍翻。桓嘉绰枪来刺,被丁奉挟住枪杆。桓嘉走,被丁奉一刀掷中左肩,倒下被杀。
连杀二将,老丁奉还是很猛的。
八、徐盛
徐盛的武艺就很一般了:
1.战曹仁
曹仁在城上看到牛金被困,立即率领数百骑冲出城来,杀入重围。“徐盛迎战,不能抵挡” ,这武艺比周泰差得太远。
2.合淝突围战,
周泰从重围中救出孙权,看到徐盛仍然被困,又冲进去救出他来。差距明显。
3.张普
张普是曹休麾下先锋,引数千兵来战,徐盛出马相迎。“战无数合,普抵敌不住”,张普回却后对曹休“言徐盛勇不可当”
总算是赢了一把。
九、潘璋
1.战苏飞
东吴攻打黄祖和苏飞,黄祖大败,苏飞落荒而逃,正遇到潘璋,战不数合,被潘璋生擒。
2.战关羽
不到三个回合就被打跑了,根本抵挡不住。
3.战黄忠
潘璋挥舞着青龙刀,与黄忠交锋。“交马数合,不分胜负”,黄忠奋力恶战,潘璋“料敌不过,拨马便走”,能坚持几个回,也算凑合了。
4.战关兴
关兴杀入东吴阵中,正遇到潘璋,“骤马追之”。潘璋大惊,奔入山谷藏了起来,后被关兴在农舍中杀死。
潘璋这武艺太普通了。
十、陈武
1.战薛礼
陈武投奔孙策后,被任命为校尉,作先锋攻打薛札。陈武率领十数骑冲阵,斩首五十余级。薛札吓得闭门不出。
2.战张英
薛礼以为孙策死了,就率兵偷袭,骁将张英和陈横杀出城来,落入埋伏,张英拨马回走,被陈武一枪刺死。
3.战庞德
陈武与庞德大战,不是对手,被庞德赶跑,逃跑中被树枝挂住袍袖,被庞德所杀。
完全不是庞德的对手。
十一、蒋钦
蒋钦初次作战展示的是箭术,射死一个敌人。在麦城,蒋钦曾与关羽交手,不到三合,被关羽杀败。
蒋钦的武艺太一般。
十二、董袭
董袭曾斩获严白虎的首级,但书中没有交待是怎么斩的,是否下蒙汗药。后来就屡次打酱油了。
合淝之战,董袭率船队在江中遇到龙卷风,董袭不跑,他还不许别人跑,立杀下船逃命军士多人,结果连累了大家跟着他一同喂了江鱼。
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孙吴势力的名将都用什么兵器?
三国时期的诸多武将征战沙场,所向披靡,让我们连连称赞,俗话说的好“好马配好鞍,好车配风帆”。三国时期武将们的武器同样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都熟知吕布的方天画戟、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张飞的丈八蛇矛。但当我们提及东吴,却说不出有何名器,不知事罗贯中的偏爱,还是我们的不细心。
那么,三国时期孙吴势力的名将都用什么兵器呢?从演义中来看,东吴的武将手里还是有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武器的。
大刀:代表人物祖茂、周泰等大刀在三国中是使用最多的武器,大部分的将领都使用这样的武器,青龙偃月刀也只是其中的一种加强版,还有纪灵的三尖两刃刀。大刀因使用灵活备受青睐,其中东吴将领祖茂使用的是双刀,周泰作为中军护卫还配上了盾牌。
长矛:代表人物徐盛、丁奉、程普(铁脊蛇矛)长矛是孙吴名将使用较多的武器,徐盛、丁奉在《三国演义》中的叙述中都提及到了使用长矛作战,但他们使用的都是普通的长矛,并无特点。使用长矛的人中,程普的铁脊蛇矛知名度最高,其矛杆为铁铸,曾用它于汜水关刺死董卓的部下胡轸。
长枪、戟:代表人物太史慈太史慈是三国历史中武力颇高的人物,但被张辽所败,英年早逝着实令人惋惜。在太史慈登场之时就提到了太史慈“挺枪跃马”前往北海营救孔融,可见太史慈的武器就是长枪,这样的武器在三国中也是比较常见的,同时太史慈还擅长使用短戟,和长枪尺寸上差别很大,但太史慈皆可驾驭。
弓箭:代表人物韩当、蒋钦、甘宁这三位都是用箭高手,虽不及黄忠的百步穿杨出名,但是却备受东吴称赞,其中老将韩当不仅擅长弓箭,而且骑术精湛,甘宁更是一箭射杀凌操而出名。但是我认为弓箭只是他们的副武器,在战场上总不能提“弓”战斗吧,但是史料中并没有记载主武器。
铁鞭:代表人物黄盖黄盖应该是为大家所熟知的,《三国演义》中献身于苦肉计,但是历史上黄盖可是提出“火烧赤壁”计谋的将领,不仅武力高强,智谋也是一流的。黄盖的铁鞭使用的出神入化,三国中无人能及。但是“鞭”这种武器在五代之后便消失了,因为一般人用不了,操作起来太难了。
其实,武将使用的武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毕竟作为将领在战场上需要灵活应变,所以大多数的武将同时会使用多种武器,就比如吕布不仅能够凭借方天画戟闻名天下,还能辕门射戟平息战争。
你还知道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三国武器呢?欢迎留言讨论!
三国时期有哪些厉害的兵器?
三国是个战乱纷争的时期,群雄割鹿,各势力逐鹿中原,涌现出了无数英雄豪杰。
在这个冷兵器至上的时代,武器很大时候决定了一个人的强弱,在同等武力值下,拥有一把上好的武器胜率将会大大提升。
魏蜀吴三家的战将多如过江之鲫,流传后世的宝刀佩剑也是多如牛毛。
下面我将从长兵器、短兵器、弓弩和投掷器四块来为大家介绍,那些三国时期有名的武器。
一、长兵器篇(排名不分先后):
1.青龙偃月刀(关羽)
因刀背如锯齿,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一种刀刃部分为半月形,刀上铸刻有龙的大刀。
偃月,半弦月。
实际上历史上关羽用的并不是青龙偃月刀。偃月刀出现于宋朝,用于操练,以示威武雄壮,并非实战所用。
《三才图会·器用》卷六:“关王偃月刀,刀势即大,其三十六刀法,兵仗遇之,无不屈者。刀类中以此为第一。”
2.丈八点钢矛(张飞)
又名丈八蛇矛,长一丈八(约4.14米)的长矛,名为蛇矛并不是矛头象蛇形,而是指其长度似蛇不要以为象金蛇剑那样)。
历史上张飞所使矛没有名称,而东晋的陈安曾用过丈八蛇矛。
矛长丈八尺曰俏,马上所持,言其俏俏便杀也;又曰激矛,激截也,可以激截敌阵之矛也。(汉刘熙《释名·释兵》)
3.铁脊蛇矛(程普)
程普用的长矛,其矛杆为铁铸,曾用它于汜水关刺死董卓的部下胡轸。
而在现实中的铁脊蛇矛应是矛头为铁铸:
矛,宜刺之兵也,三分其长,二为刃、一为。刃之脊隆起,脊之两旁微陷,以通空气,取其刃而易拔也。(马衡《凡将斋金石丛稿》)
4.涯角枪(赵云)
赵云的枪,意思是“海角天涯无对”,出于《三国演义》前身《三国志平话》,又名 亮银枪、龙胆亮银枪。。汉时的枪与矛的形制相似,多以长木杆或竹竿为杆,装上锐枪枪头,配以枪缨即制成。
5.诸葛枪(制造者:诸葛亮)
诸葛亮曾制造过两丈长的木柄枪和二丈五尺长的竹柄枪,都加上铁制枪头。出于《事物纪原》。这大概是三国时期最长的兵器了。
7.方天画戟(吕布)
因其戟杆上加彩绘装饰,又称画杆方天戟,是顶端作“井”字形的长戟。据《荡寇志》记载,吕布的画戟重四十斤。在《三国志平话》吕布之戟长一丈二。历史上,方天画戟是一种仪设之物,不过并非不能用于实战,对使用者的要求极高。
8.长柄铁锤(越吉&武安国)
西羌国元帅越吉的兵器,重一百斤,因为是长柄,所以打击力比普通锤强的多,但使用者本身也要有相当的技巧和力量,使用时硬砸实架,其用法有涮、拽、挂、砸、架、云、盖等。越吉曾用它杀得关兴胆寒,并将其打落断涧,但随后就被关羽(鬼魂)打跑。
武安国也用长柄铁锤,可只重五十斤。
9.铁蒺藜骨朵(沙摩柯)
番王沙摩柯的兵器,古代两种兵器的混称。蒺藜,即蒺藜棒,棒头附以铁刺、铁丁,如刺猬毛,因其壮如蒺藜,故名。此兵器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骨朵,也属兵器棒类,一端如蒜头状,用以打击敌人。
10.大斧(徐晃&韩德&我荣)
徐晃的兵器,通常用这兵器的武将都是猛将型的,如西凉大将韩德,零陵邢道荣。斧的主要用法有:劈、砍、剁、抹、砸、搂、截等,舞动起来显得粗犷、豪壮,可以显出劈山开岭的威武雄姿。
斧,甫也,甫,始也。凡将制器,始用斧伐木,已乃制之也。(《释名·释用器》)
11.蘸金斧(李异)
东吴孙桓部将李异的兵器,是在斧头上镀金的大斧。
12.三尖刀(纪灵)
纪灵的兵器,重五十斤,又称三尖两刃刀。刀尖分为三支,"山"字形,中支形似剑状略高,两翼支稍低,两面开刃,锋利无比。刀柄后端有一三棱形铁鐏,其用法以扎、绞为主。纪灵曾用它两度与关羽交战。其主要打法为支、拿、架、别、削、刺。
13.截头大刀(庞德&忙牙长)
庞德的兵器,其刀头比普通大刀短一段,但刀背却要厚不少。南蛮孟获的部下忙牙长也用这家伙,不过他是个弱鸡。
14.马岱宝刀(马岱)
马岱和钟繇交战时用的宝刀(具体宝在哪里我也不知道),其实对付钟繇这号书法家根本是杀鸡用牛刀。
15.古锭刀(孙坚&车胄)
孙坚在汜水关时用的兵器。被关羽所斩的徐州刺史车胄也是用这刀的。
16.衠[zhūn]钢槊(周泰)
周泰在赤壁之战时用的兵器,是纯钢的长槊。
17.丈八长标(祝融夫人)
孟获之妻祝融夫人的兵器,是南蛮的特有武器。
18.王双大刀(王双)
王双用的大刀,重六十斤。
二、短兵器:
1.吕虔[qián]刀(吕虔)
晋书记载:吕虔有一口宝刀,听人说,要位登三公,才可佩带,便把它送给了别人。
2.龙泉剑(程普)
程普于赤壁之战时用的宝剑。后晋张华夜观天象,见牛,斗之间有剑气照于江西,于是在灭吴之后,派预章人雷焕去丰城任官,结果在县衙后石匣中找到龙泉,太阿二剑。
3.倚天剑(曹操)
曹操所有,取宋玉的《大言赋》中“拔长剑兮倚长天”的话命名。《三国志通俗演义》称曹操用倚天剑镇威,青釭剑杀人。
4.青釭剑(曹操&夏侯恩&赵云)
砍铁如泥,锋利无比的宝剑。曹操交于夏侯恩佩之,后在长坂坡被赵云杀其夺之。
5.七宝刀(王允&曹操&董卓)
刀长尺余,七宝嵌饰,极其锋利,曹操曾向王允借刀,用以谋刺董卓。
6.双股剑(刘备)
又称雌雄双股剑,刘备起兵时请良匠用镔铁打造的。一鞘双剑,据说两剑可和为一把宝剑使用。
7.松纹厢宝剑(孟获)
共两口,南蛮王孟获和诸葛亮第一次对阵时的兵器。其剑身上镶有如松纹一样的剑纹。
8.孟德剑(曹操)
中国古代名剑。曹操所得,上有金字铭曰孟德,三尺六寸,献帝建安二十年操於幽谷得之。
9.思召剑(袁绍)
袁绍所有,上铭曰思召。《古今注》袁绍在黎阳梦神人授一宝剑,及觉,果在卧所,铭曰思召,解思召为绍字。
10.飞景三剑(飞景、流采、华锋)(曹丕)
曹丕所造。《典论》曰,建安二十四年二月壬午,魏太子丕造百辟宝剑,长四尺二寸。淬以清漳,厉以(石)诸。饰以文玉,表以通犀。光似流星,名曰飞景。
余好击剑,善以短乘长。选兹良金,命彼国工,精而炼之。至于百辟,其始成也。五色充炉,巨橐自鼓。灵物仿佛,飞鸟翔舞,以为宝器九,剑三:一曰飞景,二曰流采,三曰华锋。
魏太子丕造百辟宝剑三,长四尺二寸,重一斤十有五两,淬以清漳,厉以(石监)诸,饰以文玉,表以通犀,光似流星,名曰飞景。其二名流采,色似采虹,长四尺二寸,重一斤十有四两。(《曹丕集,剑铭》)
11.杨修剑(杨修&曹丕)
又称"文士剑",为汉末文学家杨修的佩剑。剑身长一尺六寸八分,篆有“杨修”二字,柄长八寸,重十四两。便作圆环形,护手及剑柄、剑鞘均为木质,吞口为紫铜质。后献于魏文帝曹丕。
魏文帝爱杨修才,修诛后,追修,修会以宝剑与文帝。帝后佩之,告左右曰:“此杨修剑也。” (《文士传》)
12.蜀八剑(刘备&刘禅&刘理&刘永&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
章武元年刘备用金牛山的铁矿,铸造八把宝剑,各长三尺六寸,刘备自己佩带一把,其它七把宝剑分别赏赐给诸葛亮、刘禅、梁王理、鲁王永、关羽、张飞、赵云。这八把宝剑上的文字全是诸葛亮亲自书写,赐给诸葛亮的这把剑后来被后人李师古所获,改名师古剑,这八把宝剑合称“蜀主八剑”。
蜀主刘备,以章武元年岁次辛丑采金牛山铁铸八剑,各长三尺六寸。一备自服,一与太子禅,一与梁王理,一与鲁王永,一与诸葛亮,一与关羽,一与张飞,一与赵云。并是亮书,皆作风角处所,有令称。(《古今刀剑录》)
13.镇山剑(刘禅)
蜀后帝禅造,一丈二尺,廷熙二年造此巨剑以镇剑口山故名,以镇剑口山,往往人见精光,求之不获。
是世界上最长的剑。
14.吴六剑(孙权)
吴大帝孙权所有。《古今注》载:吴大皇帝有宝剑六,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15.皇帝吴王剑(孙皓)
吴主孙皓铸。文曰:皇帝吴王小篆书,建衡元年铸。
16.日月刀(韩琪)
西凉大将韩德的四子韩琪的兵器,共分日刀、月刀两口。
17.百辟宝刀(曹丕)
曹丕为魏太子时所造。
魏太子丕造百辟宝刀三:其一长四尺三寸六分,重三斤六两。文似灵龟,名曰灵宝。其二采似丹霞,名曰含章。长四尺三寸三分,重三斤十两。其三锋似霜。刀身剑挟,名曰素质,长四尺三寸,重二斤九两。(《曹丕集,剑铭》)
18.龙鳞刀(曹丕)
曹丕所造百辟露陌刀一,长三尺二才,状如龙文,名曰龙鳞。
《典论》:魏太子丕造百辟宝刀,一曰灵宝,二曰含章,三曰素质,又作露陌刀,一名龙鳞刀。
曹丕《露陌刀铭》:于铄良刀,胡炼亶时,譬诸鳞角,靡所任兹。不逢不若,永世宝持。利用卫身,以威弗治。
19.百辟匕首(曹丕)
曹丕所造,其一理似坚冰,名曰清刚,其二曙似朝日,名曰扬文。
20.铁鞭(黄盖)
黄盖使用的武器,为六角形,曾用他打中蔡瑁的护心镜。鞭,其形大小长短,随人力所胜用之。(《武经总要》)
21.钢鞭(文鸯)
文鸯的兵器(主兵器是枪,副兵器是钢鞭),在乐嘉桥边文鸯曾用它两次杀入魏将丛中,打死不少魏将,看来很适合近身战。
22.四楞铁简(傅佥[qiān])
蜀将傅佥的兵器,简,当为“锏”,类似鞭,四棱形,铁制。是一种盛行于宋代的兵器。傅佥曾用它打得魏将李鹏眼珠迸出。
有人作四棱者,谓之铁锏,谓方棱似形,皆鞭类也。(《武经总要》)
23.双铁戟(典韦)
典韦的兵器,重八十斤,于长刀等,后于宛城之战被胡车儿盗走,致使典韦战死。
夫事不可自谓己长,余少晓持复,自谓无对;俗名双戟为坐铁室,镶 为蔽木户。后从陈国袁敏学,以单攻复,每为若神,对家不知所出,先日若逢敏於狭路,直决耳!(《典论·自叙》)
24.万人双刀(关羽)
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关羽,为先主所重,不惜身命,自采都山铁为二刀,铭曰“万人”。及羽败,羽惜刀,投之水中。
用山铁锻造而成,想来应是十分锋利,关羽屡次亲自披挂上阵。在站场上,生死存亡除了自身的武力外,完全取决于手中武器的锋利程度,若是把平常刀具,刚砍翻几个小兵,刀刃就卷了,那不就是等于将自己的性命送给了别人。此刀伴随着关羽征战多年,深受他的喜爱,荆州被夺后,他怕这刀被敌人的宵小所有,大是浪费,因而投入水中,这世间也就从此少了一把可供人玩味的利器。
25.新亭侯刀(张飞)
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 :张飞,初拜新亭侯,自命匠炼赤朱山铁为一刀,铭曰新亭侯汉大将也。后被范强杀,将此刀入于吴。
刘备于赤壁之战后,收复南四郡,借得半个南郡,又占据江夏,一时外有强盟,内修农战,大有开疆拓土之志。遂封张飞为新亭侯。三爷那时正当壮年,意气风发,于是,命著名铁匠取赤珠山的山铁打造了这把新亭侯刀,随身携带,四处炫耀,令得诸名将暗羡不已。
三、弓弩
1.诸葛连弩(制造者:诸葛亮)
诸葛亮在蜀时制造,称为元戎,弩箭用铁制,长八寸,将十枝箭放在一个弩槽里,扣一次板机,就可由箭孔向外射出一枝,弩槽中的箭随即又落下一枝入箭膛上,再上弦,又可继续射出。
2.宝雕弓(刘协)
汉献帝许田围猎时用的弓。弓身雕有花纹,镶有宝石、玉器为装饰,故名宝雕弓。
3.鹊画弓(孙坚)
孙坚在汜水关所用的弓。弓身上绘有喜鹊图案以求吉祥。呵呵!可只放两箭就断了,和他儿子孙策那把一挥就剩把的剑都系伪劣产品。
4.虎筋弦弓(吕布)
又名麒麟弓,吕布辕门射戟时的弓。因为是用老虎的筋作为弓弦的,所以能轻易的射到一百五十步的距离。
5.两石力之弓(黄忠&王双)
拉力为两石(240斤)的弓。古代开弓力量大小以石为单位计算,一石为120斤。黄忠和王双都是用这种强弓的。
四、投掷器
1.手戟(太史慈)
太史慈所用之物,《释名·释兵》: “手戟,手所持摘之戟也。”摘即投掷。可见手戟是一种供手持投掷击政的戟。与“卜”字形铁戟的头部相似,在直刺的旁侧有一个横出的短枝,直刺的末端似有细绳缠绕,以供握执,用时单手操持,遥掷击敌。
晋张协《手戟铭》:锬锬雄戟,清金练钢。名配越棘.用遇干将。严锋劲技,擒锷耀芒。
2.短戟(典韦)
古代冷兵器的一种,既是卜字铁戟的缩小短柄版。典韦在濮阳救曹操时所用的暗器,比手戟略短,虽没手戟精致,但很实用。韦乃飞戟刺之,一戟一人坠马,并无虚发,立杀十数人。众皆奔走。
3.飞石(许褚)
又称没羽箭。许褚善用的暗器。向遭寇乱,聚宗族数百人,筑坚壁于坞中以御之。一日寇至,他令众人多取石子准备,亲自他用飞石击之,无不中者,寇乃退去。但后来在战场上从未见其再用。
4.流星锤(王双&卞喜)
王双所用的武器。由锤身、软索、把手三部分组成。锤的重量大小,根据使锤者量力而定。锤头末端有象鼻孔,以贯铁环,下以绳索扣环,软索有以蚕丝夹头发混合编制,也有纱线编制而成。软索粗如手指,长一丈五尺至二丈。卞喜也用过,然后碰到关二爷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5.铜挝[zhuā](马超)
马超战张飞时曾用它投向张飞(毛本是铜锤)。也称为"抓",古代的兵械之一,有长械、短械、软械三种之分。马超所用应为短挝,挝头似斧脑可宕。
暂时总结到这里,呕血整理,但求一赞!
五虎将都用啥兵器?
五虎将,指的是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五位将军,分别为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翊军将军赵云。也被称为五虎上将、蜀国五虎、五虎臣。
五虎将是民间对以上五人的称呼,正史上并没有这种说法。
陈寿在撰写《三国志》的时候,将关张马黄赵合为一传,这五人虽然各自有着勇猛一类的评价,但还并未说有五虎上将,五人共同的评价是都被比作“国之爪牙”。
后来在宋元明清时期,民间逐渐有了五虎上将的说法,经过说书人和小说的演绎,此种说法逐渐深入人心。清朝编撰《四库全书》的时候,采纳了民间说法,将其五人称为“五虎将”。
我们对于五虎上将的形象,多来源于小说《三国演义》。在小说中,五虎将使用的兵器各有千秋,今天咱们就来探讨一下他们各使用什么兵器。
关羽关羽的兵器青龙偃月刀大家比较熟悉,乃是刘关张起兵之时镔铁所造,重八十二斤,又名冷艳锯。小说中死在青龙偃月刀下的人不计其数,围绕青龙偃月刀罗贯中还另设计了很多精彩的情节,例如:刀挑锦袍、单刀赴会、失刀夺刀等等。
关羽走麦城被杀后,青龙偃月刀被东吴将领潘璋夺走,后来,关羽的儿子关兴为父报仇,杀掉了潘璋,夺回青龙偃月刀。因此,关羽和青龙偃月刀被互相视为象征。
传说中,青龙偃月刀只能选月圆之夜打造。快完工时,骤然之间风起云涌,从空中滴下1780滴鲜血。据说那是青龙的血,所以,有了“青龙偃月刀”之名。
当然了,这都是小说演绎和民间传说,真实的历史上关羽并没有青龙偃月刀,因为从文献和考古研究,青龙偃月刀出现于北宋时期,而且不是战场的实用兵器,而是仪仗兵器或者是训练使用。
《三国志》中记载关羽“策马刺(颜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一个“刺”字说明关羽不可能使刀,应该是当时流行的戢槊枪矛一类的兵器。
张飞相比于关羽青龙偃月刀的杜撰,张飞的武器丈八蛇矛是真实存在的实战兵器,而且可能是张飞真实的兵器。
丈八蛇矛又名丈八点钢矛,全用镔铁点钢打造,矛杆长一丈,矛尖长八寸,开双刃,形似游蛇。
东汉刘熙(约160年)《释名·释兵》中记载:“矛长丈八尺曰俏,马上所持,言其俏俏便杀也;又曰激矛,激截也,可以激截敌阵之矛也。”
《三国演义》中,张飞手执丈八蛇矛,纵横沙场,转战南北,在百万军中取敌首级,犹如探囊取物。
张飞被范疆、张达刺杀后,丈八蛇矛传到了张苞手中,与东吴会战。
赵云左手青釭剑,右手亮银枪,跨下白龙马,一身白盔白甲,长坂坡单骑救主,于百万曹军中往七进七出,所向披靡,如此猛将乃常山赵云赵子龙是也!
枪乃兵器之王,由矛演化而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兵器之一。三国时期使枪的武将众多,张辽、夏侯惇、夏侯渊、马超等等皆是使枪名将,但是最为著名的当属常山赵云赵子龙。
后世演绎,赵云使用的是龙胆亮银枪,但这也只是后世演绎,赵云使枪不假,但是不是亮银枪就不清楚了。
除了亮银枪,赵云长佩青釭剑。《三国演义》中说:“曹操有宝剑二口:一名'倚天’, 一名'青釭'; 倚天剑自佩之,青釭剑令夏侯恩佩之。”长坂坡上,夏侯恩被赵云所杀,青釭剑为赵云夺得。
马超马超,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白袍银铠,无愧“锦马超”之名!其手执虎头湛金枪,枪身乃混铁精钢打造而成,长一丈五尺,枪头为镏金虎头形,虎口吞刃,乃白金铸就,锋锐无比,砍刺剁劈,不怕火炼,百炼精铁。
上面描写出自曲艺苏州弹话,但在评书当中,马超的枪又变了名字。《评书三国演义》把马超的枪名改为五钩神飞枪,坐骑为粉淀玉龙驹,马家三十六路绝命枪,在葭萌关使出绝命三枪,险些挑了数战吕布的猛张飞。
不管是正史还是评书演义,马超用枪应该是肯定的。
黄忠正史之中没有记载黄忠使用什么兵器,而定军山一战黄忠斩杀曹魏名将夏侯渊令其名扬四海,这就给了后世之人创造想象的空间。
《三国演义》中这么描述黄忠:
将军气概与天参,白发犹然困汉南。至死甘心无怨望,临降低首尚怀惭。宝刀灿雪彰神勇,铁骑临风忆战酣。千古高名应不泯,长随孤月照湘潭。老将说黄忠,收川立大功。重披金锁甲,双挽铁胎弓。胆气惊河北,威名镇蜀中。临亡头似雪,犹自显英雄。从上面可以看出,《三国演义》中,黄忠使用的是刀和弓。在黄忠和关羽对阵的时候,黄忠曾经射中关羽头盔;定军山之战中,黄忠以拖刀计斩杀夏侯渊。
在民间传说中,黄忠使用的是九凤朝阳刀和八宝麒麟弓。
九凤朝阳刀,俗称凤嘴刀,因其好似九天之凤口含朝阳所得名。
八宝麒麟弓,弓身长五尺,可射其百步之外,非猛将不可使用。
其实真实历史当中,黄忠最大可能使用的仍然是刺杀武器,像枪矛一类的;弓可能是汉朝流行的铁胎弓。
铁胎弓全名铜胎铁背弓,金属与竹木筋角混合的压层复合弓,在弓背镶入铁条,增加射程和威力,也被称为“铁脊弓”。 弓身很多部分也有铁皮来包裹。在没有箭的情况下弓本身也能作为武器。一把强铁胎弓需要两臂十石以上的力,这需要身强体壮的武将才能拉开。
除去上面所说的武器,南朝陶弘景在其著作《古今刀剑录》中,还记载了五虎上将不同的兵器:
蜀主刘备,以章武元年,岁次辛丑,采金牛山铁,铸八剑,各长三尺六寸。一备自服,一与太子禅,一与梁王理,一与鲁王永,一与诸葛亮,一与关羽,一与张飞,一与赵云。关羽,为先主所重,不惜身命,自采都山铁为二刀,铭曰万人敌。及羽败,羽惜刀,投之水中。 张飞,初拜新亭侯,自命匠链赤朱山铁为一刀,铭曰新亭侯蜀大将也。后被范强杀,将此刀入于吴。 黄忠,汉先主定南郡得一刀,赤如血,于汉中击夏侯军,一日之中,手刃百数。《古今刀剑录》中,刘备制造“蜀主八剑”,其中有三剑给了关羽张飞赵云;关羽还铸造了两把刀,号称“万人敌”,关羽走麦城,怕此二刀被人夺走,投入水中;张飞使用的不是矛,也是刀,张飞死后,此刀流落到吴国;黄忠使用的刀则是赤血刀,也是刘备所赠,定军山之战,黄忠用此刀手刃一百多人。
此书虽然是南朝时期所著,距离三国时期不远,但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疑其书已为後人窜乱”、“真伪参半也”,并没有将其当成真实的史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