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茶树发源地的核心地区,红茶的发源地?
发源地是我国的福建省武夷山茶区。尽管世界上的红茶品种众多,产地很广,但多数红茶品种都是由我国红茶发展而来。世界四大名红茶分别为祁门红茶、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和锡兰高地红茶。
三者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谢《说茶》邀请。
首先说茶事,茶文化。自从神农尝百草,发现茶的食用药用饮用作用后,中国就有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茶事活动,有了茶的历史,距今有四千多年历史。
广义文化应该从巴人贡茶于西周王室开始,作为青铜礼乐文化的部分。距今有3000多年历史。狭义茶文化应该从东晋那几首诗开始。特别是杜育的《荈赋》。茶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灵物,进入中国文化人的精神生活领域,饮茶激发文思,清神等物理生化作用与精神生活联系起来了,中国文化人有了一种新的精神生活的自然空间与领域。
其次,说茶道。我以为,陆羽《茶经》标志着中国茶事历史进入茶道文明的阶段。
我依旧坚持我二十多年前的认识,茶道或茶道文明统揽整个茶事活动。因为《茶经》明确地告诉人们:“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
这是九个难点要点,九个动作与过程。
虽然看起来,说的是茶叶采下来以后的茶事,但我们结合茶经所有十个方面,它是包括茶叶产地,和茶叶是什么。《茶经》一之源,实际是开宗明义地向世人解说什么是茶叶,从自然性状饮茶作用到文字训诂,各地民俗。
而《九之略》是对第三“难”,即二十四器的补充说明。《十之图》实际是最早关于茶室的最原始要求。
总之来说,一杯好茶从土壤产地到鉴定区别,从加工制作到饮用,需要把好九个关键程序。
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关于茶,茶圣提出“茶宜精行俭德之人”,关于饮茶,他提出“夏饮冬废非饮也”。饮茶是一种修行,是一种以实践“俭德”道德的实践,近乎于一种宗教。
三,陆氏茶或陆羽茶道
在茶圣的心目中 或者说茶圣的茶道追求就是以“陆氏茶”与“伊公羹”看齐。达到以茶修身,以茶治国的目标。饮茶就是茶人通过茶来实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陆氏茶,或者说陆羽茶道,由“体均无行去白疾”自己、“坎上巽下离于中”自然与“灭胡明年铸””社会三个部分组成。绝不是单打一,从口福之享到怀抱自然与社会均平。
狭义的“茶艺”,指烹茶斟分茶的技术,古代的艺,主要指技术达到高超的程度。
茶人不仅要掌握九难,烹出好茶,还要提升自己各种修养,包括文化修养与自己身体的调和。文化修养包括琴棋书画诗歌是实现修齐治平的道路。即与烹茶之艺,有区别,同时又有紧密地联系,在陆氏茶中,是紧密结合的。
最早撰写《中国茶文化》的北京社科院王玲女史,曾提出:形而下曰艺,形而上谓道。就是说 把茶艺员的烹茶及其他(她)面前的器、水、火及饮 视为茶艺,而把精神活动,理想追求视为道。这对我们初学者理解艺与道的关系有帮助。也为许多茶文化专家接受。
但在实践过程中,艺和道是分不开的。真如演员在台上的说学逗唱,与台下的文史哲体音美修养密切相关一样。
我在这里借用田蕴章先生讲书法的办法来阐述茶道文明。他说书法家就是文人,文人都应该是书法家。书法实践与文人琴棋诗赋,不能截然分开。琴棋书画诗文歌赋及经史子集 是书法家——文人的字内功,而不是字外功。今天文人不会写字,写字的不懂历史文化,是书法难以振兴的原因所在。
我想说,形而下的修习:烹茶与茶的鉴别,茶的栽培、制作加工等,与形而上的诗赋哲思与以政治抱负及价值观为核心的理想追求,不能截然分开。
四,茶道文明
茶文明是《茶战》作者刘杰与赖晓文提出的。其主要观点是先有茶文明再有茶文化。与我观点不完全一致地方是,用他们观点讲近现代以后的茶事是合理的,也是茶人奋斗的目标。在国际竞争激烈的近现代社会,提出中国茶文明更有实践引导意义。
而我是历史性地俯瞰整个茶事历史。茶道文明是茶事历史的一个崭新阶段。是文明二字的中国理解,即茶圣陆羽提倡的:精雅,精妙化。
茶道文明是一种新型的综合的文化实践体系。
今天要获得一杯好茶,不仅包括现代茶叶科学的指导实践,也必然符合现代人的健康理念与审美原则,而文化技能更是茶人立身之本。一杯茶,好不好,不但中国人要认可,同时还需要欧盟等外国人要认可。
因此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茶道文明实践者,比之茶圣时代,要付出更多:文化积累更丰厚,茶叶科技知识更复杂,社会生活(国际国内)更繁复。中国茶叶与中华茶道文明要走向国际社会,必须拥有拿得出手的茶事技能与中国文化修养,掌握国际社会规则。
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文化修养,没有自信的理想抱负与政治追求,仅仅满足于把特定一款茶叶泡出最好的滋味,仅仅只是一个茶叶促销员,而不是中华茶道文明的实践家。
中国茶道文明要影响世界,就要实现文化沟通与文化交流,而现代科技现代审美是必不可少的支撑。
茶艺,是一种技能;
茶道文明,是一个以茶为载体为媒介的文化复合体,一个规范,一个目标 ,一个需要中国茶人共同努力的伟大实践过程;
茶文化,体现在茶事上的价值观审美观!
请不吝您批判的子弹!
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群在哪里?
所谓的核心文化群是什么概念?这个概念很少见,提问者也没有说明白。如果是问文化中心的话,中国现在有两个文化中心,一个是北京,一个是长三角。其他都不是。
北京作为文化中心,主要是由政治中心所附带的。这个其实不难理解。北京虽然本身没有多少人才,但是凭借着首都身份,聚集了全国一半的顶级人才。各类国家级的文化机构,基本上也都在北京。教育领域也是如此。但仅限于北京,不能扩展到京津冀。因为天津和河北在这一领域与北京的差距实在太大,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长三角是中国另外一个文化中心。这个长三角的概念和现在推广的长三角概念不太一样,是最狭义的长三角也就是苏南浙北和上海共计15个城市。和北京不同,长三角成为文化中心,主要依靠两个优势。第1个优势是长三角自身的经济优势。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因此凭借着经济基础供养了相当一批优质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大部分都是地方性资源,但是其水准很高,与北京的国字号资源可以一较高下。第2个优势是长三角的人才优势。长三角是中国最主要的人才产地,没有之一。全国顶级人才大约1/4在上海,还有一小部分分布在长三角其他城市。加起来长三角的人才储备,虽然总量上与北京还有少许差距,但也可以和北京相提并论了。
珠三角起步非常晚,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发展起来的。文化的发展需要数百年的积淀,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珠三角都不是中国的文化中心。
成渝地区经济实力相对落后,不具备成为文化中心的经济基础。
有哪些关于四川的冷知识?
1.“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成都是2300多年从未更名的城市!2001年出土的金沙遗址,将成都建城历史从公元前311年提前到了公元前611年。
2..阆中是除成都外唯一作过四川省会城市的地方,是在明清时期,长达19年。阆中战国时期也是巴国的国都。
3.天府广场在上千年的时间里曾经是一个大水池——摩柯池。
据说李白写就《锦城散花楼》中的“散花楼”就在于此。但是明朝蜀王朱椿为建蜀王府,填平了该池——整个填平工程一直持续到了民国。
4.现在,成都的旅游名片——宽窄巷子,它所在的区域在清朝时为八旗居住之地,就是所谓的贵族聚居地,富人区。
5.全世界至今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就是都江堰啦!始建于公元前256年,历时2250余年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
6.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历时整整90年才完工。
7.金沙遗址出土的国宝文物“太阳神鸟”图案,不仅是成都市的形象标识,还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但刚出土时,金箔片已被揉成了一团,包在一个拳头大小的泥块里,幸好考古人员注意到了一端露出的一只金光闪闪的小角……
8.我国有史料记载最早的春联,是五代时期后蜀国人在公元934年留下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被人们公认的第一副春联。
这副春联的作者是后蜀宫中人,后蜀主孟昶进行了修改。9.盐亭是嫘祖的故里,是丝绸的源头。世界上最早发明的锦缎丝织品,是成都的蜀锦,又称“锦绣缎”。东汉时期的足踏织锦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织机。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0.四川有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新中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也是从成都开出,东抵重庆,全长505公里,60个车站。它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第一条铁路干线。
11.四川地道的本地人不多,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经过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以四川成都为例,清末《成都通览》曾记录“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
12.成都有个“原点”,成都的“原点”既不在天府广场、也不在春熙路,真正的“成都之心”是在青羊区文武路与锣锅巷交叉的路口。它是1956年设置的成都市平面坐标系统的原点,挖洞修路还是架桥设站,都要靠它定点。
13.成都人吃辣200年,吃麻3000年。辣椒,200年的食用历史,在清朝中期才传入四川;花椒,《诗经》中都有记载,3000年以来一直都在川菜食材中。
14.开水白菜竟然是川菜,这样寡淡的菜竟然也是川菜!它原系川菜名厨黄敬临在清宫御膳房时创制,后川菜大师罗国荣将其烹调技术带回四川。
15.四川是世界茶叶发源地,四川是世界茶叶发源地,中国最早的地方史书《华阳国志》最早记录了有关中国种茶的历史,证明了峨眉山、蒙顶山地区是中国最早种植茶叶的地区。
16.,四川最东边的县是宣汉县,挨着重庆;最南边的县城是会理县,与云南接壤;最西边的石渠县,挨着青海;最北边的是若尔盖县,挨着甘肃。
17.“春节”起源于四川,“春节老人”叫落下闳,系西汉时期巴郡阆中(阆中市)人,以历算和天文学的杰出成就著称于世。他创制了“太初历”,是历法上确定春节的天文学家,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春节老人”。
18.古今中外名人的成都行,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曾在青羊宫避过难。徐霞客曾经到过西岭雪山。马可·波罗到过都江堰。朱德曾在昭觉寺避过难。中国最著名的和尚唐三藏受戒于成都大慈寺。杜甫曾在成都住过3年多并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9.四川省名字的来源:北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把四川盆地一带的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
20.四川省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法定“省花”的省级行政区,同时,它也是全国19个没有“省树”的省级行政区之一。
21.你以为工资最高的地方是成都? NO!由于税收优惠、产业扶持政策,甘孜和阿坝的工资位列四川省前二,第三名才是成都。
22.能代表成都最高水平的、客流量最大的、最值得一去的地方一一是华西医院。川大华西医院的口腔专业,在四川录取分数线直逼北清。
23.看新闻的时候你可能会碰到“南部县”这是什么南部?哪里的南部?嗯没错,我们说的是南充市的南部县。
24.达州市,中国天然气之都,有世界三座最大的脱硫厂。有亚洲最大的硫磺生产基地。
25.成都站是东南西北哪一站?在网上购买火车票时,成都站是指成都北站。荷花池曾经在火车北站旁边,现在已经基本迁移到了新修建的国际商贸城。
26.鱼香肉丝没有鱼,鱼香肉丝里是没得鱼的。相传以前在四川有一户人家很喜欢吃鱼,对调味也很讲究,在烧鱼的时候都要放一些葱、姜、蒜、酒、醋、酱油等去腥增味的调料。有一次女主人在炒另一道菜的时候,为了不使配料浪费,就把上次烧鱼时用剩的配料都放在这道菜中,其味无穷,得到她老公的大加赞赏,鱼香肉丝因此得名。
27.6.川菜分为三个流派,口味各有差异,各有特色。分别是:以成都为代表的『上河帮川菜』,以重庆为代表的『下河帮川菜(渝派川菜)』以及以自贡为代表的『小河帮(盐帮菜)川菜』。
28.重庆直辖后,在行政上不再属于四川省,但是在地理、文化、交通、历史等各方面,依旧是四川文化圈的重要一员。现在的川东广安,达州等地更是重庆的后花园,重庆对该地区的辐射一直大于成都。
29.四川的西部属于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历史上并不属于传统四川区划版图。即使建国之后,也存在过独立的西康省,文化民族上属于藏文化辐射区,也是自驾游首选地区,川藏线被誉为「中国的景观长廊」。
30.四川有17地级市,1个副省级城市(成都),三个自治州(阿坝,甘孜,凉山),总共21个地级区划,在全国仅次于广东省。
31.全家便利店与711进入的第一个西部城市是成都,罗森便利店则最先进驻重庆。成渝均是目前西部地区中外商便利店布局最密集的两大城市。不过由于烟草专卖制度的存在,属于外资/台资的711和全家在成都均无法出售任何香烟。
32.宜家在中国中西部第一家店就在成都,而在近期重庆,西安,武汉终于也开了宜家以后,成都第二家宜家也开业了,南北两家,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第三个宜家有两家门店的城市。
33.四川也是著名的窝里斗,除了知名度最高的成渝口水战,省内有几个地级市之间撕逼的程度也算是有过之无不及:宜宾与泸州就是缩小版本的成渝之争,属于岷江下游的宜宾与处于沱江下游的泸州,都是港口,都有驰名中外的白酒品牌,都是川南最重要的两大都市,产业布局也比较近似,宜泸两地尤其是民间那种火药味,在网络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然而现实中,两地依旧联系紧密,水乳交融,打成一片。另外还有像南充与达州互相争夺川东北中心城市,遂宁内江互相都叫嚷自己是成渝之心枢纽都市。。。。相比之下,德阳绵阳和乐山眉山简直是一团和气。
34.四川人均GDP最高的城市很长一段时间并不是省会成都,而是攀枝花市。
35.只有川A牌照的机动车才能免费上成都绕城高速。因为每年买交强险的时候都会有一个道桥费。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茶叶之乡?
大家好,我是小伍,不喜欢啰嗦的茶艺师。
感谢邀请这个问题。中国有哪些著名的茶叶之乡?这个问题足以说明中国有很多著名的茶叶,也就有很多茶叶的产地。
什么是著名?这个很关键。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国历年来的“十大名茶”!!!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将碧螺春、信阳毛尖、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武夷岩茶、祁门红茶、都匀毛尖、铁观音、六安瓜片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1959年中国“十大名茶”评比会将西湖龙井茶、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1999年《解放日报》将江苏碧螺春、西湖龙井、安徽毛峰、六安瓜片、恩施玉露、福建铁观音、福建银针、云南普洱茶、福建云茶、江西云雾茶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2001年美联社和《纽约日报》将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蒙顶甘露、信阳毛尖、西湖龙井、都匀毛尖、庐山云雾、安徽瓜片、安溪铁观音、苏州茉莉花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2002年《香港文汇报》将西湖龙井、江苏碧螺春、安徽毛峰、湖南君山银针、信阳毛尖、安徽祁门红、安徽瓜片、都匀毛尖、武夷岩茶、福建铁观音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由此可见,中国的名茶分部很广,主要集中在中国长江中下游,云贵高原,岭南丘陵等地区。
小众的茶叶,小伍就不在这里啰嗦了,今天就主要介绍几个如雷贯耳的地方。
1. 安徽安徽大别山地区:六安瓜片。怎么说这个茶呢,封建时候,只有皇上才能喝的茶,你懂的。
2. 安徽黄山地区: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等等,在此讲一下祁门红茶,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牛逼到欧洲皇室为之倾倒。
3. 顺着黄山往下走,就到了浙江湖州了:安吉白茶、顾渚子笋。安吉白茶,小伍就不啰嗦了,大家都知道。顾渚子笋!!!茶圣陆羽说,中国最好的茶叶,可惜产量不高。
4. 就在浙北上面一点就是江西了,是牛逼不行的好茶产地:庐山云雾、枸沽脑茶(比较冷门的茶,名字不知道咋写,哈哈哈)
5. 和湖州隔着太湖相望的苏州:洞庭碧螺春!记住了!是苏州洞庭山的碧螺春,(小声点,这是我认为江苏能拿得出手好茶,其他南京雨花茶、金坛雀舌不说了,别喷我)
6. 顺着苏州往下,就到杭州了:西湖龙井、径山茶、九曲红梅。这个就比较牛逼了,不啰嗦了。
7. 顺着浙江往下,和浙江交界不远处,福建福鼎:福鼎白茶。真正白茶的故乡,在此说明,安吉白茶,不是白茶,属于绿茶。
8. 接着往南走,到了中国著名的丹霞地貌,武夷山了:大红袍、肉桂、水仙、铁观音都是隔着不远地方,不啰嗦了。
9. 遥海相望,台湾省:台湾省就比较牛逼了,冻顶乌龙、东方美人等等,额,这几个茶都是瞧不起福建乌龙的,哈哈哈,传说中不打农药。
10. 再往下就到广东了:单丛、小青柑的产地了。哈哈哈
11. 沿着海走了一圈,再去内陆转转,河南南部:信阳毛尖,很牛逼。
12. 顺着河南向下,到了湖北:恩施玉露。
13. 在顺着湖北往下,湖南:湖南君山银针,还有现在被华莱健搞臭的安化黑茶。
14. 在往西到了贵州:都匀毛尖。
15. 在往西就是四川了:大家都知道的竹叶青。
16. 四川往南,到了云南了:大名鼎鼎的普洱茶就来自这里,大名鼎鼎的滇红就来自这里。
Ok!!!说的有点多了,感谢大家跟着我一起畅游了祖国的茶叶之路,说的不好,并且好友很多遗漏,望诸位补充理解。
给个关注呗!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