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战舰,准备进行海试的女王级航母二号舰服役后?
日不落帝国的尊严已经随着英国综合国力排名的下降一去不复返了。海军一个烧钱的军种,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其实力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一两条新舰所能承担的。随着英国海外殖民地基本上独立,英国本土的资源、人力注定英国再次成一流的强军只能是泡影了。过去的尊严,已经不可能恢复了。
亲王号服役,对英国皇家海军的作用有多大?当然很大啊,它让英国的航母数量翻了一番,整体作战吨位大幅增长啊。这么说真是有一点黑色幽默的味道,但不管怎么样,多了一条大型主力战舰,让英国的海军战略多了一点可选择的余地,不管是外出“自由”巡航,还是在家参加个阅舰式,或者放在港口当女王号的备用舰,备件库,都可以的。
一战时帝国主义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新兴帝国主义国家对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而导致的战争。
大航海时代造就了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殖民帝国。
第一次工业革命让英国和法国崛起成为世界霸主。
而与此同时俄国虽然在各方面落后但是俄国从建国开始的陆地扩张一直没停止过。
英法俄是世界的一片巨大阴影。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美国和德国崛起,19世纪末美国钢产量就已经超越英国,而德国更是在20世纪初成为了世界第二大工业国:占有整个世界15.7%的工业产值。
新兴的德国自然不可能服气于英法这些老家伙:只是因为老子统一晚了一点你们就把世界分完了?
尤其是德国统一路上已经击败了法国,逼的法国割地赔款(1870年普法战争)。
所以:
第一,德法成了世仇,法国每一天都想着收复德国占领下的阿尔萨斯和洛林。
第二,德国自己对殖民地的要求刺激了英法的神经,而且要建立海外殖民地就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德国公海舰队,世界海军的头把交椅英国因此开始和德国竞赛般的建造海军,一战爆发一年前英国还想说咱俩缓缓,签个一年内大家都不造军舰的条约,德国表示不OK.
第三,英法靠拢要压制德国的时候,德国拉拢了意大利,因为意大利也属于统一晚的欧洲国家,意大利在北非寻求殖民地所以和法国一直有摩擦,而且意大利统一进程中收到了法国的一再阻挠和背叛,所以德意站了一队。
第四,巴尔干地区由于其多民族多宗教问题一直是欧洲的火药桶,原本统治这里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衰落后,巴尔干以西的奥匈帝国和巴尔干以东的沙俄已经为了争夺巴尔干水火不容,而且在英法对阵沙俄的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遭到了当时还是盟友的奥国的背叛,沙皇自尽而死,俄奥已经必有一战,而基于德皇威廉二世的外交政策,德国在这二者中选择了奥匈帝国,而沙俄也不可能独自作战,只能选择倒向从前的敌人英法以缓解德奥的压力。
第五,德国在一战前以七千万以上的人口和从普鲁士时代就建立的军事制度,其战斗力在陆地上对英国和法国是压倒性的,因此英法需要兵源庞大的沙俄在德国背后牵制其兵力,减轻自身压力。
双方占完了队,为了重新划分下地盘,只需要一个理由就可以给全世界一场最大的战火。
特拉普男爵年轻时是否乘坐过奥匈帝国军舰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这个问题我来谈谈!《音乐之声》是一部经典的好莱坞影片,优美的乐曲,秀丽的风光和动人的爱情让无数人为之感动,而这部影片的原型就是二战前夕前奥匈帝国海军军官格奥尔格·冯·特拉普携家人逃离纳粹统治的真实故事。
《音乐之声》早已成为永恒的经典。
格奥尔格·路德维希·冯·特拉普于1880年4月4日出生在扎拉,其父亲奥古斯特·特拉普也是一位奥匈海军军官,因功获得骑士头衔,姓氏中加入了代表贵族身份的“冯”。1894年,格奥尔格·冯·特拉普子承父业,考入阜姆海军学校,于1898年毕业,又进行了两年的航海实习,曾远航至澳大利亚。1900年,特拉普被派往“玛利亚·特蕾莎女皇兼女王”号装甲巡洋舰上担任见习军官,并在当年随舰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因为表现勇敢而获得嘉奖,并在归国后的1902年成为正式军官。
格奥尔格·路德维希·冯·特拉普
“玛利亚·特蕾莎女皇兼女王”号是一艘1894年建成服役的装甲巡洋舰,也是奥匈海军的第一艘装甲巡洋舰,标准排水量5330吨,满载排水量6026吨,航速19.35节,装备240毫米舰炮2门、150毫米舰炮、47毫米舰炮12门、450毫米鱼雷发射管4具,水线装甲带100毫米,装甲甲板38~57毫米,舰员475人。“玛利亚·特蕾莎女皇兼女王”号在服役后于美西战争期间曾远赴加勒比海,维护奥匈在古巴的利益。
奥匈帝国海军“玛利亚·特蕾莎女皇兼女王”号装甲巡洋舰。
1900年9月“玛利亚·特蕾莎女皇兼女王”号又抵达中国,参与西方列强对中国义和团运动的镇压行动,成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直接参与者。当时奥匈帝国派出4艘军舰参加联军,而当“玛利亚·特蕾莎女皇兼女王”号抵达天津大沽外海时,大沽炮台已经在三个月前被八国联军,后来奥匈舰队又组织约300名陆战队员参加地面作战,由此考察,特拉普很可能参与了侵占天津和北京的作战。
冯·特拉普与他的首任妻子阿加特。
1908年,晋升海军上尉的特拉普加入奥匈海军潜艇部队,两年后被任命为SM U-6潜艇艇长,这艘新潜艇由鱼雷发明者怀特黑德的孙女阿加特命名,在命名典礼上特拉普与阿加特一见钟情,于1912年结婚,育有7个子女。在一战期间,特拉普成为奥匈海军的王牌艇长,执行了19次战斗巡航,击沉了包括法国装甲巡洋舰“莱昂·甘必大”号在内12艘舰船,总吨位45669吨。
1915年特拉普担任U-5艇长时站在潜艇指挥塔上。
一战后,奥匈帝国解体,特拉普解甲归田,与妻子和七个孩子定居萨尔茨堡,不幸的是阿加特于1922年病逝,特拉普只能雇佣当地女修道院的见习修女玛利亚担任家庭教师,照顾孩子们,两人日久生情,于1927年结婚,婚后育有3个子女,而电影《音乐之声》则将这段爱情安排在二战爆发前夕的奥地利。1932年的经济危机中,特拉普家破产,只能凭借全家的音乐才能四处演唱谋生,居然大受欢迎,成为闻名四方的家庭乐团,曾在欧洲各地巡演。
电影《音乐之声》中的特拉普家庭乐团。
1938年德奥合并后,纳粹政权要求特拉普加入德国海军潜艇部队服役,还要他在希特勒的生日庆典上演唱。具有强烈民族主义情节的特拉普拒绝与纳粹合作,于是利用去美国举行演唱会的机会逃离的奥地利,影片中特拉普一家步行逃亡的片段是真实的,他们当时的确徒步穿越奥意边境。到达美国后,特拉普一家继续以音乐为生。二战期间,特拉普的两个儿子参军,作为美国第10山地师的成员赴意大利作战。战后,特拉普建立了一个慈善组织,为祖国奥地利提供救济。1947年5月30日,特拉普因病去世,而特拉普一家的故事于1959年被搬上舞台,成为百老汇经典音乐剧《音乐之声》,而1965年翻拍的电影《音乐之声》更加蜚声世界。
特拉普和玛利亚夫妇以及他们的孩子们,摄于1940年美国。
原创不易,感谢支持,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军事公众号:崎峻战史。
洋务运动后的大清帝国如果不出意外会不会令清朝变得强大?
一个明确的历史事实是洋务运动并没有使大清帝国变得强大。虽然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的一次自救运动,但最终并没有实现巩固清朝统治的目的。洋务运动不出意外的结果是腐朽的大清帝国会越来越虚弱,如果洋务运动使大清帝国变得强大了才是出人意料。大清帝国强大与否的最根本原因不在于洋务运动的工业化和军事化,而在于大清帝国能否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发展模式。落后的封建主义并不能帮助大清帝国强大,先进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才是大清帝国强大的方向。然而,不出意外的结果是大清帝国不会把封建主义变革为资本主义。所以,大清帝国的强大最终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
接下来我们详细的了解一下国内外局势,就会明了洋务运动为什么不会使大清帝国强大的原因。
首先,洋务运动虽然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但洋务运动只是学习的西方的科技。任何一个国家的强大都不可能只是靠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强大的确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之一,先进的科技的确会促进工业化的经济的发展,也的确会推动教育和军事的近代化。然而,这些都是强大的表现而已,并不是强大的原因。大清帝国要想真正的强大起来,最需要的是实现制度和社会的近代化。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是强大的前提条件,或者说先进的制度是强大的前提条件。
洋务运动虽然是向西方学习,但大清帝国绝不会进行封建制度的根本性改变。这不是个人的爱国情感可以改变的,这受制于统治阶级的阶级属性和阶级利益。大清帝国的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而地主阶级的利益则来源于封建制度。也就是说,大清帝国如果进行封建制度的改革就是在损害自己的利益。任何人都不会做出拿着刀子从自己身上割肉的行为。
如果洋务运动能够成功地进行军事的近代化,那么大清帝国也会维持一时的强大。不幸的是,北洋水师在威海卫之战中全军覆没,这意味着大清帝国失去了以强大的军事维持强国地位的机会。甲午中日战争中大清帝国的战败并不是出人意料之事。
其次,大清帝国所面临的内外交困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不利于中国的恶劣的国际局势使大清帝国的强大成为不可能。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就没停止过;中国所面临的一次次的失败逐步地加深了中国的半殖半封的程度。在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过程中,西方列强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能够给自己带来巨额利润的特权。要使这样的特权维持下去,其前提是中国的虚弱。所以,西方列强是不会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大清帝国的。
西方列强帮助中国进行近代化只是表象,西方列强最终会阻碍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才是主流力量。然而,外国资本的大量涌入却极大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西方侵略势力看来,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他们的敌人。中国的民族资本每成长一分,西方列强的特权和利润就会削减一分。
国际环境恶劣,国内环境稳定吗?当然也是不稳定。大清帝国的腐朽统治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矛盾,以太平天国为代表的社会矛盾的爆发必然会削弱大清帝国的实力。尤其是社会矛盾造成的社会动荡使大清帝国失去了强大的基础。
在内忧外患下,大清帝国并没有变的强大的条件。
最后,大清帝国如果想变得强大就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以工业文明代替农业文明。然而,大清帝国却不会进行彻底的自新。从鸦片战争进入近代史以后,中国的社会发展的潮流是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如果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那么中国也基本上就会变成工业文明。然而,洋务运动并没有改变中国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也没有改变专制制度的统治地位。
资本与民主仍然没有主导中国社会,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太大。虽然洋务运动对中国的沿海沿江地区进行了工业化,但中国广阔的内陆却没有进行工业化建设。虽然清末新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主制度的建设,但于全国范围内来说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并没有深入人心。所以,大清帝国必须进行长期的持续性的工业化和民主化建设才能强大起来。
持续性的近代化建设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大清帝国必须进行彻底的自新,意味着大清帝国必须把惩治阶级改换为资产阶级,意味着统治大清帝国的地主阶级必须让出利益。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吗?这种情况当然不可能发生。任何腐朽的阶级都不可能主动地退出历史舞台,任何腐朽的政权都不可能进行彻底的改革。所以,洋务运动后的大清帝国的强大也只是白日做梦。
综上所述,洋务运动之后的大清帝国就算不出意外也不会令清朝变得强大。因为洋务运动只是改变了大清帝国的细枝末节,并不能对清朝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如果清朝不能从封建主义走向资本主义,如果大清帝国不能从农业文明转变为工业文明,那么强大就只是一句空话。正确的发展模式和先进的指导思想才是走向强大的根本保障。
战舰帝国震旦好还是戈洛科夫好?
战舰帝国震旦好
每个船舰都有各自独属的技能,玩家也可以通过技能的升级来强化技能的伤害攻击力。技能等级越高,那么技能所发挥的伤害程度也将会越高。其中,技能的升级是有一定几率的,并不是百分百的,而且每次技能升级都需要消耗技能手册,技能手册玩家可以通过挑战守卫油田和商城购买宝箱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