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厚黑传,司马懿和孔明都是三国重臣?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作为三国重臣,司马懿和孔明取代曹魏和蜀汉自立,都不是什么原则性错误,比如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都是从自己家亲戚手里夺取的江山,宋太祖赵匡胤更是欺负孤儿寡母建立了自己的社稷,这三个人都没有被后世声讨,原因其实只有一个:他们当皇帝之后还干得不错。
咱们言归正传来聊一聊司马懿为什么篡夺曹魏,这其实是半个伪命题,因为他到死也是一个魏臣,“晋高祖宣皇帝”的庙号和谥号,都是他孙子司马炎追认的,不但司马懿没有篡魏,连司马师司马昭也没有篡魏,他们顶多能跟曹操相提并论。
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虽有“三马食槽”之谶,但是曹魏皇帝比较抗硬如曹丕曹叡在世,司马只能装死马,比孙子都乖巧,而且这两个曹魏皇帝,似乎也值得司马家族效忠。
但是到了三四代皇帝之后,包括诸曹夏侯中说的算的重臣,也都是一蟹不如一蟹,与其让这些人胡搞,还不如司马家站出来一个有能力的取而代之。司马篡魏之所以被人诟病,是因为司马家的皇帝比曹姓皇帝更荒唐,如果司马家连出几位优秀帝王,那么人们就会说三马食槽是替大汉复仇,就会名标青史万世景仰了。
同样,诸葛亮取刘禅而代之,也不能说孔明先生背信弃义,因为刘禅真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这话在《新三国》里居然用在了别人身上,不知道刘禅是该哭还是该笑。
诸葛亮没有取代刘禅,第一是他没有那个心,第二是他没有那个力。
诸葛亮是大汉最后一位忠臣丞相,这毋庸置疑。也正是由于刘备与诸葛亮的鱼水关系,让诸葛亮不肯篡汉,也不忍篡汉——刘禅是他看着长起来并一手教导出来的,可以说这个“相父”称呼实至名归。
但是大家都知道,“天家无亲”,江山面前无父子,在权力的博弈中,亲情感情都一文不值。所以诸葛亮要是为了江山社稷及蜀中百姓谋福祉而废掉刘禅,也无可厚非。这一点咱们能想到,刘备也能想到。
刘备托孤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时候,有没有在帷幄之后埋伏刀斧手暂且不说,他为了保护爱子刘禅,也是煞费一番苦心的。刘备未雨绸缪,诸葛亮想做点什么,似乎也很困难——起码一生只忠于刘备的魏延,第一个就会站出来不答应。
咱们看历史,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刘备未必是君子,但诸葛亮绝对是忠臣,这一点咱们从他对后人的培养和使用上就能看得出来:“(关羽之子)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张飞)次子绍嗣,官至侍中尚书仆射。苞子遵为尚书,随诸葛瞻於绵竹,与邓艾战,死。”“(赵)云子统嗣,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广,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陈战死。”
关羽张飞赵云后人君位高权重,禁卫军一直牢牢把握在赵云后代手里,这恰恰证明诸葛亮心底无私天地宽。而为了防止诸葛家族在蜀汉做大以至于被别有用心者“劝进”,诸葛亮对自己的儿子一说是进行了刻意压制:“景耀四年(261年),(诸葛瞻)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先后接班的是费祎董允,甚至连资历尚浅的姜维都当上了大将军,诸葛亮的儿子还没有任何独当一面的实权。由此可见,诸葛亮根本就没像曹操司马懿那样,把儿子当做接班人来培养,这就足以证明诸葛亮根本就没有篡汉之心……
安倍辞职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8月28日下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召开记者招待会,正式宣布辞去首相职务。辞职缘由后面半句非常耐人寻味,因自己溃疡性大肠炎复发,故无法做出正确政治判断,决定请辞。
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亚洲头号发达国家的一把手,安倍人生第二次请辞首相,在今年国际乱象和疫情风云之下,显得尤为特别。
安倍请辞背后原因,人家都公布了,就是溃疡性大肠炎,既然请辞,那就是不堪其烦,不堪其忧,说不定病情到了临界点。首相病了,这一点是肯定的,和他2007年辞职的缘由一样,身体抱恙。这还不是小学生因为迟到骗老师说,我上学路上肚子疼。
从自身具体病情来看,无官一身轻,同时在今年大环境下急流勇退,综合权衡之下,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毕竟到了退休的年龄,除了身体,其它都是虚的。
在日本这个高度发达的社会,这个病都把一位首相都难住了,可见这个病还真不是玩的,难言之隐就是这个病,是工作压力带来的!
工作压力之下,特别是黑白颠倒的,不仅掉头发,而且是在缓慢性吞噬身体健康,无异于慢性自杀。你只要问问上过夜班,经常熬夜的人,你们大便正常吗?
说真的,这样的状态,在厕所大号上不出来都是常态。如果一个人,心无旁骛,整天无事一身轻,说真的,就算天天不吃蔬菜和水果,排便都顺畅。但是一旦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特别是压力性工作,总之会肠胃不顺畅。何况像安倍这样身居高位的首相,可见工作压力工作强度之大。
安倍至此,人生到此两度请辞,同时也是日本二战以来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这次做的好好的,执政成绩也可圈可点,各国外交辞令在其请辞后,都对其高度赞同,这次说做就不做,除了病情之外,安倍还说了无法做出正确政治判断。
这句话就耐人寻味了,作为东亚文化圈,世人都会认为判断需要大肠参与其中思考和决断吗?
其实还真的是这样,一旦病情发作,无论什么病,都会让人愁眉不展,心力也不会百分之百集中在工作上,关公刮骨疗毒的,那是战神!
人家安倍2012年第二次当首相做到现在,什么阵仗也都见过了,到今年就心力憔悴了吗?这也不符合安倍的性格。来自太平洋那边的压力,有,肯定是有的,权衡之下,急流勇退,疗养身体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说不定以后还能三登首相之位呢!
为什么有人告诫说劝君慎读二月河?
我同意大家一定要慎读二月河。
二月河的主要功劳是写了康雍乾三个皇帝的传记小说。《康熙大帝》表现了康熙在各种矛盾的漩涡里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英雄本色;肯定了他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为统一祖国、开创王朝鼎盛局面所做出的历史功绩。
《雍正皇帝》把雍正写成创建了清王朝“康乾盛世”的三位杰出帝王之一。他生活在两位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即在位61年的康熙大帝和在位60年的风流天子乾隆之间,犹如耸立在两座高峰之间的又一座高峰,他承先启后,是“康乾盛世”中功不可没的一代帝王。
《乾隆皇帝》更是写乾隆胸怀大志,要做超迈千古之帝,一心开创大清盛世。他坚持推行以宽为政的施政方略,革除前朝苛政。重视直臣能吏,简拔新秀,整顿吏治,对贪官污吏严加惩处。他励精图治,蠲免赋税,使民休养生息,并不断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派能吏赈灾济民,杜塞乱源。先后进军大小金川、西域和台湾,平息叛乱。让纪陶主修《四库全书》,以收束笼络天下士子之心。乾朝逐步走向生业滋繁的隆盛之世。
二月河吧康雍乾三朝描写为太平盛世,为康乾盛世张本,但康雍乾时期真是历史上的盛世吗?答案是否定的。
清朝对中国经济的破坏是从圈地开始造成。清初大规模地圈地导致“近畿土地,皆为八旗勋旧所圈,民无恒产,皆赖租种旗地为生”。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生活悲惨,以致“人民背井离乡,有父母夫妻同缢死者;有先投儿女于河而后自投者;有得钱数百,卖其子者;有刮树皮抉草根而食者;至于僵仆路旁,为乌鸢豺狼食者,又不知其几何矣”。清初的圈地极大地破坏了生产力,给农业生产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八旗子弟根本不懂农业生产,土地圈到手也不会耕种,造成大量土地资源的浪费。圈地同时加剧了社会矛盾,不但加剧了汉满之间的民族矛盾,也加剧了满族八旗之间的内部矛盾。虽然康熙24年停止了圈地,但那时土地已经基本上被圈完了。
从康熙年间到乾隆年间的一百多年,江南的米价增长了四倍,田价更是疯长了十倍,老百姓来买不起米,幸亏大明万历年间番薯引进到中国。虽然番薯味道单一,营养价值也不高,但是也可以用来果腹,所以有人把康乾盛世戏称为番薯盛世,也是有道理的。
康乾时期人民的生活怎么样呢?有一个英国使团来中国,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给了使团极其丰厚的赏赐,甚至连船上的黑奴都有份,金银珠宝、食品衣服不计其数。使者把吃不了都已经发烂的肉食扔进大海里,大清的穷人就围在岸边,见到扔进海里的腐烂食物就跳进海里疯抢打捞,带回家做食品。
使团中的英国人约翰·巴罗说:“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房屋通常都是泥墙平房,茅草盖顶……事实上,触目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
康乾时期手工业也是凋零的,丝织业方面江南出织锦,但是由于宫廷大规模的征调,远远超过老百姓的承受能力,有的品种的锦缎甚至从此绝迹。《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辈就是管江南丝织业的。冶铁是明朝经济的重要支柱,据估计,在鼎盛时期,铁厂的工匠在2000人以上。而年产铁量也在70万吨以上。但康乾时期政府严格限制,曾经在大明的时候欣欣向荣的冶铁厂,清政府的态度就是关闭,对于不能关闭的,就抽之以重税。横征暴敛再加上粗暴干涉使手工业大面积破产。
康乾时期文化上也是反动的。吹捧乾隆的人说他文治武功,十全老人,文化上吹捧了“四库全书”。其实《四库全书》的超级过程不是继承文化,而是消灭文化。乾隆以下旨以修书为名,大肆从天下各大藏书楼中掠夺孤本书籍,借此机会销毁了大量对满清不利的书籍。据统计销毁一万三千六百卷。焚书总数15万册。销毁版片总数170馀种、8万馀块。除了焚毁书籍,清廷还系统的对明代档案进行了销毁。明代档案仅三千余件,主要是天启、崇祯朝兵部档案,也有少量洪武、永乐、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朝的官方文书。禁毁书籍与四库所收书籍一样多。明清之际,黄道周、张煌言、袁继咸、钱肃乐、顾炎武、黄宗羲、孙奇逢诸人的著作,均于例禁。明末清初很多历史事件都无法查证,只能听乾隆一个人说这段历史了。
文化上最可恨的是大兴“文字狱”,是清代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的措施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为止罕见,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文化恐怖制度。何西来为周宗奇《文字狱纪实》所作的序中说:“清代文字狱,主要集中在前期,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代君王,绵延一百三十余年。无论就时间之长,案件之多,还是规模之大,株连之广,花样之翻新,手段之残忍来看,在中国的封建时代,都是没有前例的。”
康熙时期有明史案、黄培诗案、南山案、朱方旦案;雍正时期有年羹尧案、谢济世案、陆生楠案、吕留良案、屈大均案、“清风不识字”案、“维民所止”案;乾隆时期有王锡侯《字贯》案、徐述夔《一柱楼诗集》案、“古稀罪”案等。乾隆大兴文字狱的目的是借此彻底消除汉人的反清民族意识。实际上,大多数因文字狱受害人并没有传播反清思想。一部分人只是一时性起抒发对剃发易服的一丝不满,对明朝的一些眷恋,对自身境遇的悲叹。更多的受害者纯粹是统治者望文生义的结果。鲁迅先生曾经对清代文字狱有一段精辟的概括:大家向来的意见,总以为文字之祸是起于笑骂了清朝,然而,其实是不尽然的。有的是鲁莽;有的是发疯;有的是乡曲迂儒,真的不识忌讳;有的则是草野愚民,实在关心皇家。
康雍乾三朝对中国最大的祸害是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走向。中国本来应该最早进入现代社会的。早在宋朝时期商品经济就有了发展,纸币开始出现,市民阶层形成。但由于元朝取代了宋,落后的游牧民族代替了农耕民族,生产力倒退了几百年。到了明朝末年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在中国出现,明朝时我国GDP占全世界的91%。但进入清代,又一次让中国的历史进程 开了倒车。随着欧洲各国都纷纷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 。工业革命纷纷到来, 我国GDP已经开始落后,加上政府机构腐败,国家政策失利 ,西方大部分国家都已经走在中国前面。
乾隆在位六十年,英国人完成了工业革命。人类的创造力喷涌而出,工农业产值成百上千倍的增长。社会制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乾隆十三年,《论法精神》出版;乾隆四十一年,美国宣布独立;乾隆四十五年,法国爆发大革命;乾隆退位后第二年,华盛顿拒绝担任第三任美国总统。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织机”;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的投入使用。这都是乾隆在位时间,这位中国皇帝在干什么的?康熙会见英国使者时问:“贵国在哪里? 是否与我国接壤?”可见大国天子不过是井底之蛙。
英国使团为乾隆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没有对他产生丝毫的触动。他感兴趣只是西方钟表并以此为玩物,而对生产力发展的科技成果毫无兴趣。乾隆皇帝用文字狱为手段,通过六十年的时间,把民众关进了他精心打造的牢笼里。他把中国人变的驯服、听话、忍耐力强,丧失了骨气和开拓精神。在“康乾盛世”的外衣下,蛮夷变成了文明人,而我们却退化成半野蛮人。
二月河虽然也承认乾隆时期,土地兼并矛盾愈演愈烈,官场贪贿荒淫糜烂不堪,边患不已,危机四伏,树大中空,晚年的乾隆好大喜功,多有失政,又任用和珅等佞臣,黜退贤良,国势逐渐江河日下。但康雍乾三朝盛世,三个皇帝是明君的看法却因他的吹捧而深入人心了。
不仅如此,二月河还带了一个坏头,除了他的三部小说都被翻拍了电视剧,从他开始,什么《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记》、《李卫当官记》、《铁嘴钢牙纪晓岚》吹捧康熙雍正乾隆的电视剧不断出现,把康雍乾三个皇帝吹捧为圣明君主。还有以《甄嬛传》为代表的一批清宫剧也得到一些不懂世事的小青年的喜爱,刮起了中国文坛的一股歪风,而这个风头就是二月河。
从历史科学的眼光看,康乾盛世不是盛世只是一个笑话,新时期是二月河把他又重新把这碗剩饭炒热了,而且还不断翻新花样,闹出更大的笑话来。他的作品获了很多奖也是一个笑话。所以我们要慎看二月河。有没有主角穿越三国是是当武将的?
天生郭奉孝,郭嘉新传(辅佐的) 三国厚黑传 这本书写得很好,很搞笑三国之董卓大传 17K首发的,这本相当有个性。
。。看书名就知道了。。主角是这个。三国战神(武艺比吕布还强的主角) 无奈三国 (非常不错的三国) 东莱太史慈(主角能和吕布一争高下) 三国志之辅佐刘备(虽然没当君主,但历史上有名的MM一个没落下,成了刘备手下凌驾于诸葛庞统的军师,还有很多私人描写,游走与各大势力之,用现代知识把MM) 白日梦之三国(这本还行,可以打发下时间)历史上有哪些被黑化的人?
简单说几个吧!周瑜、苏定方、李道宗、张士贵、潘美、庞籍!
周瑜:一个性情恢廓,有王佐之资的“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被《三国演义》描写成一个小肚鸡肠、不能容人最终被三气而死的窝囊形象!
苏定方:唐初著名军事家,灭国名将,曾灭三国、俘其主,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本应万世敬仰,却被摸黑成了嫉贤妒能,陷害忠良,谗言祸国的小人!李道宗:大唐开国名将,宗室郡王,文成公主之父,贤达好学,战功赫赫,也同样被抹黑成一个陷害忠良(薛仁贵)、心狠手辣、祸国殃民却又能力平平的亲王。
张士贵:大唐开国名将,英勇善战,善骑射,为大唐开国和安定边境扩张领土立下大功,却也被抹黑成了一个嫉贤妒能、迫害忠良(薛仁贵)甚至意图谋反的奸邪!(上面这三位都是《说唐》系列的功劳)
潘美:北宋开国名将,和宋太祖赵匡胤关系深厚,率军灭亡南汉,协助灭亡了南唐,却因为未能救援杨业被丑化成一个陷害忠良、外通敌国、意图谋反的大奸臣,也是无可奈何!
庞籍:北宋宰相,与韩琦、范仲淹等人交好,还提携了司马光、狄青等人,但是只因为和各种民间戏曲与影视剧中的大反派、包公的死对头庞太师同姓。便以为庞太师即庞籍。被后世唾骂,真是倒霉透了!
(我是公子皇铘,码字不易,还请多多点赞、多多关注,也欢迎留言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