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我这带团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前阵子,手底下就来俩让我特别头疼的主儿,真是没少费心思。
这俩人,各有各的“特色”。一个,属于那种特别“滑”的,嘴上说得天花乱坠,态度也好得很,但一到干活的时候,就各种理由,各种拖延,能推就推,能躲就躲,交出来的东西也总是差那么点意思。另一个,是个“犟种”,能力还行,但就是特别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尤其是我的。你让他往东,他非觉得往西更还老觉得我在针对他,时不时就给我甩脸子,或者干脆就按他自己的想法来,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我也尝试过很多法子。想着都是一个团队的,得和谐,就先是好声好气地跟他们谈话,讲道理,说团队目标,希望能感化他们。结果?那个滑头的天天“嗯嗯”答应得好好的,回头该咋样还咋样。那个犟的,直接就跟我辩论起来,说我的想法不对,他那样做才是最优解,气得我够呛。
后来我又试着强硬一点,制定更详细的工作规范,明确奖惩。想着有规矩约束着,总该好点?你还别说,人家总有办法绕过去。滑头的能找到规则的漏洞,犟的,就跟你争论规则合不合理。真是把我搞得筋疲力尽,那段时间,每天光处理他们俩的事儿就够我受的,团队其他人看着,也有点人心惶惶。
真是把我逼到墙角。我就琢磨,这样下去不行,我自己都快扛不住,整个团队的效率都被拖累。我想起以前刚工作那会儿,带我的一个老师傅说过的话,他说:“有些人呐,你不能光靠嘴说,得让他自己碰壁,知道疼才行。”
得,我也不跟他们磨嘴皮子。我决定换个法子。
我自己得先稳住,不能再被他们带着情绪跑。跟他们说话,公事公办,简洁明,不带过多私人感情,保持一定的距离感。以前还想着笼络人心,跟他们多聊聊,现在觉得,没必要,先把工作关系理顺再说。
然后,针对这俩人,我采取不同的策略。
对那个滑头的,我开始给他分派那种需要留下明确痕迹、过程不容易作假、而且有严格时间节点的工作。比如,需要他定期写详细工作报告,或者参与到需要多人协作、互相监督的项目里。每次任务布置下去,我都把要求、时间点、还有没完成的后果说得清清楚楚。我只看结果,不听他那些花里胡哨的解释。时间到交不出东西,或者质量不行,直接按规定处理,谈话、记录、绩效挂钩,一步不落。
对那个犟的,我改变沟通方式。不再是直接下指令,而是先把任务目标和要求摆出来,然后把几个可行的方案(包括他可能倾向的那个)都列出来,把每个方案的利弊、风险,尤其是不按规定来的后果,一条条分析给他听。然后,让他自己选。选错,或者不按规矩来,后果自负,到时候别说我没提醒。我也找机会,让他负责一些他自认为擅长但风险可控的小项目,让他去“闯”,碰壁,他自己就能体会到问题所在,比我说一万句都管用。
这过程,真是磨人。一开始那俩肯定不适应,各种别扭。滑头的还想找借口,犟的还想争辩。我就咬着牙,坚持按我定的新规矩办,不松口。谁来求情、说好话都没用。那段时间办公室气氛都怪怪的,感觉挺紧张的。
但慢慢地,情况还真有点变化。大概过一两个月?那个滑头的,虽然干活的主动性还是那样,但至少不敢明着糊弄,交东西也准时多,报告也写得像模像样。那个犟的,吃两次小亏之后,也开始收敛,虽然有时候还是会嘀咕几句,但在大的方向上,知道先跟我沟通,或者按规定来。
不是说他们就脱胎换骨,那不可能。但至少,团队的活儿能顺畅地往前走,内耗少很多,我也不用天天头大。 这俩人,总算是从“老大难”变成“基本可控”。
所以说,带人这事儿,真没啥万能药。有时候就得狠下心,管好自己,定好规矩,然后就得扛住压力去执行。针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法子,也就是所谓的“看人下菜碟”。实践下来,感觉比一味地怀柔或者一味地强压,效果要好那么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