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垄断,市场监管总局就「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公开征求意见?
对相关行业有什么影响?看看近期几家互联网巨头的股价就知道了,阿里、腾讯这两家都出现大幅跳水,很显然《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的出台将直接打击这些处于垄断地位的互联网公司。
1、我国互联网寡头已实质垄断:经过近20年的发展,国内的互联网厂商已经形成了寡头经济,大量资源和行业领域为阿里和腾讯两大集团所控制,它们旗下投资和控股的企业规模庞大数以千计,并且已经从线上全面渗透入线下(下图仅为新零售腾讯阿里两家2年前的布局);剩下仅有的少部分领域也被一些互联网小巨头们所瓜分。
这造成了当前整个社会的多个领域都处于部分寡头企业事实上的垄断,比如百度搜索、腾讯社交、阿里电商、滴滴网约车、美团外卖、短视频的快手抖音,这些领域基本上就只有头部的一两家厂商在把控,最终导致的社会恶果非常明显。
用户不得不付出高昂的代价来获得服务,平台上的入驻商家不得不接受平台苛刻的条件,同时由于外界的约束力较差,平台还可以随意修改协议调整规则,而用户面对这种行为只能捏鼻子认了。
2、反垄断指南将有利于用户:反垄断指南中明确哪些行为不被允许,基本上可以破除当前那些垄断厂商常见的行为,也是我们用户深恶痛绝的行为。
比如电商平台常见的二选一或者类似行为,在指南中已经明确被禁止(第十五条 限定交易),不管是口头,书面还是利用技术手段(搜索降权、流量限制、技术障碍、扣取保证金等)进行都不被允许。
再如杀熟这种行为也将被禁止,指南中第十七条差别待遇提到了不允许使用大数据和算法来分布对待新老用户,也不允许根据用户行为习惯提供差异性交易价格或者条件,一句话解释,就是今后任何用户得平等对待,售价是标准统一的,不存在新老差异等。
还有类似网络视频VVIP的问题也将得到解决,第十六条的搭售或者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将禁止平台厂商随意利用格式条款、弹窗、操作必经步骤等来让用户进行同意不合理的协议。
3、对互联网厂商影响不小:当前具备垄断实质的互联网厂商每年从用户赚取了大把的钞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利用杀熟、VVIP、暗暗修改协议等令人不耻的手段巧取豪夺。
一旦反垄断指南正式生效后,互联网厂商的这些行为都将得到有效的整治,这部分不耻之财未来就吃不到了。或许也因为是如此影响,这2天不少互联网企业的股价应声而跌。
不过,国内的互联网大厂从来都是钻空子的高手,一定程度上它们会采取各种办法来躲避监管,同时也一定创新出一些新的手段来敛财,毕竟资本从来都是逐利的。而法规使始终是滞后的!
Lscssh科技官观点:综合来说,当前国内互联网产业已经到了必须整治的地步,各大厂商都在利用自己的实质垄断地位来巧取豪夺,我们用户面对它们的侵权行为很难有效反击,很多用户在维权过程中感到无力无助。但是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一旦实施,将彻底改变这种状态,至少当前互联网大厂的各种不良行径将得到有效的遏制。
感谢阅读,给点个赞鼓励下呗,欢迎关注【Lscssh科技官】,谢谢~~当今的各种平台可以倒贴钱运营?
算是吧,但这个是很烧钱的,一天一亿或几亿。资本最怕的就拼命烧钱和崩盘。所以这也是滴滴和快的合并的原因,资本出钱就是为了赚钱的。但这并不好,这会导致市场经济恶化,市场永远由资本操控。没有人再愿意干实事,所有人都浮躁不安,下永为下,上永为上,阶级巩固。但这个世界的人还是能分出好坏产品,做实事还是有人们愿意买单的。服务好你的顾客,你就赚钱了,就是这么简单。
互联网巨头把菜市场都垄断后会有什么后果?
在最近这段时间,有不少网友都在担扰着互联网巨头,他们进入社区生鲜行业,先开始低价吸引消费者,等消费者依赖在社区生鲜购物之后,会造成传统的农贸市场消失,从而垄断菜市场,再开始套路,杀熟。
我认为这个担心真的有些多余,下面给大家分析一下原因:社区生鲜团购其实在前几年就有了,比如某盛优选,我也算是早期就接触社区团购的一批消费者。这个平台上的生鲜,确实是比我所在地方的菜市场要便宜好多,但根据我这2~3年所观察,其实在这平台上卖的最多的并不是肉类与蔬菜,而是生活日用品及水果。
虽然这平台有一斤20元的牛肉,也会有8元一斤的鸡肉,还有其他便宜果蔬。但生鲜这东西,大家心里都是比较倾向现场挑选的。
因此,哪怕平台有20元一斤的牛肉,市场上牛肉卖到48元一斤,但我在平台上和团购的群里,很少见到有人会选择在平台下单购买牛肉(平台数据会显示有多少人购买同类的商品,团购的人会在群里发单,提示群主接单),多数的人宁愿去市场买贵一些的牛肉。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平台便宜的牛肉不好吗?
我认为,这个还是大家对便宜的生鲜,有种惧怕的心理,很多人都觉得,如果肉卖的价格比菜市场低很多,那这种肉肯定不是新鲜的,而是冷冻肉。
因此,哪怕冷冻肉卖的再便宜,对于家庭自己吃的人来说,他们肯定是宁愿花高价购买新鲜的肉类,也不愿意去购买冷冻的肉了。
另外,在普通的家庭当中,一天伙食购买的主力,通常是家中的老人老人的思想更为的保守,他们虽然注重便宜,但同样也更倾向购买新鲜的生鲜,他们也不会为了省几毛几块,就去挑购那些冷冻肉。社区的老人,他们有的是时间,可以去当地的各大菜市场挑选便宜的生鲜。
并且多数的老人,他们对手机购物,还不是那么的熟悉。
这一点,可以从我与所在社区生鲜团的店主交流中就能得出。根据他所讲,在平台下单的过来提货的人,多数是上班族,很少会见有小区里的老人过来提货。
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来:那就是社区生鲜团购的主力,其实就是那些上班族,他们家中可能没有老人,为他们采购一天三餐的生鲜,他们又忙于上班,没有时间去菜市场,社区生鲜团购的出现,就为这批人提供了一个选择的平台。
小结:
社区生鲜团购,虽然有便宜的肉与蔬菜,但这类食品,很多人都是觉得要看到的才好,如果看不到,谁也不知道这肉是不是冷冻肉,这菜新不新鲜。
因此,你平台卖的再便宜,多数人还是不敢去购买的。这就好比在农贸市场上,一些不新鲜打折的蔬菜,哪怕卖的再便宜,多数人还会去选择新鲜的。
从消费者对生鲜的新鲜度这一点来说,那些互联网巨头哪怕把肉、蔬菜卖到再便宜,也不可能导致传统的农贸市场消失。毕竟自己家人吃的东西,很多人并不是图便宜就会去买的,而是把新不新鲜?当成购买的首要条件。
然后生鲜这东西,它们和其他的东西不一样,很多生鲜不是你有钱,你垄断进货、供货渠道,就可以把价格卖的很高,让消费者必须要到你这边购买。
生鲜类的都不耐保存,放久了生鲜的质量就会下降,就好比今天的肉卖不完,放到明天成了隔夜肉。你就是卖的再便宜,正常的消费者,也不会选择你这隔夜肉。
结论:生鲜并不是衣物,也不是家庭电器,人们对于生鲜的选购,首先就是要求要鲜,虽然那些互联网巨头现在开始补贴,低价吸引消费者,去平台购买生鲜。但出于消费者对鲜的要求,这个效果其实并不好,更多的人还是会选择去传统的菜市场,购买自己一日三餐所吃的生鲜。
只有小部分上班族,才会在平台购买,只是这小部分的人,不足于让那些互联网巨头垄断菜市场。
如何判别滴滴有没有利用垄断的市场地位操纵价格?
感谢头条问答官方账号的邀请!
判断某个行为是否垄断,得看企业在整个产业链的话语权。
众所周知,滴滴优步大战之时,正是出行用网约车的用户最幸福的时刻。彼时,一朋友弃奥迪车不开,出行专门叫滴滴或者优步,用他的话说,付这个价格(3公里以内有时才2、3元钱)都觉得很愧疚,爽并快乐着!
尽管这个价格不合理,确实太低了,但只要是非人为的市场因素决定的就是合理,要么战!要么死!
爽是要付出代价的,滴滴优步大战之时,许多用户的习惯被培养了,放到今天,那真是天壤之别!
毋庸置疑,今天的滴滴就是网约车的独角兽,因为,互联网没有第二。
价格还只是一个方面,用户订单的推送算法,对司机的管理等等这些也是判断的标准。
比如说,我在A位置叫车,周边1公里的范围有十几部车,但最终叫到的却是一步两公里以外的一部车,为什么会这样?据说是根据司机的综合评分决定的,也就是说,表现好的,分数高的,多派单。这么一来,司机空转率相对高,乘客等候时间相对长!
那为什么以前不是这样呢,因为以前,我叫滴滴,3分钟没到,我就换优步了,换了优步,司机就少接一单,多次就可能去跑优步了,而用户体验不好,也有可能改叫优步。
因为,客户随时会跑到竞争方那里!
那么,现有的订单推送方式是为了给用户更好的体验吗?答案是否定的,用户等待时间较长,司机空转率高,两端都不讨好!不清楚为何滴滴要如此推送订单,你感觉司机不合格,那就拒之门外嘛!
当两端都没什么话语权的时候,垄断就初步形成了!
所以,垄断,通俗一点讲,就是你没得选。
价格很明显,不需要多说了!
确实涉嫌垄断!
很可惜!滴滴曾让无数创业者热血沸腾,在取得初步胜利之后居然无法持续这一神话!其实,以我的角度来看,滴滴有一万个办法再造神话。
为了证明我只是就事论事,我谈几点吧!
在价格相对合理,管理相对人性化的前提下,纵向发展相关产业,即便是网约车这一块无法盈利,只能持平,也不妨碍滴滴继续高歌猛进!如若是然,滴滴的流量以及粘性是个天文数字!
这么一来,以下,顺理成章!
1.滴滴金融
车贷给司机,信用授权给用户,这是不折不扣的两块业务;
2.滴滴物流
嘿嘿,你懂得;
3.驾考平台
。。。。。。
不说了,本来是来说什么来着?做战略营销策划的人就是这个坏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