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新闻发布会,通货膨胀对于普通百姓有什么好处?
可以肯定的说,通货膨胀对于普通百姓是没有好处的。略微关心经济发展的人对通货膨胀这个词都不会陌生,但很多人对通货膨胀的认识和危害并不清楚,对于怎么来应对也是茫然。
01 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不能划等号,但本质相同按教科书上的说法,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快速、大规模的上涨。从这个定义上来说,如果物价涨了,但涨幅不大的话,是不能算通货膨胀的。
之所以说有人对通胀的认识不清楚,就是因为很多人把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划等号了。
一句话,就是通货膨胀肯定是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却不一定是通货膨胀。比如某一年的物价上涨率是1%,能不能算通胀呢?显然不能。
因为通胀是包含在物价上涨里的,所有其与小幅度的物价上涨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意味着货币贬值。
02 通货膨胀或物价上涨对普通百姓的危害通货膨胀或物价上涨对普通百姓的危害,本质上是货币贬值对普通百姓的危害。
从微观层面上说,货币贬值对普通百姓肯定是没有好处的。
在货币贬值的情况下,只要人手里有钱,就会受到影响,钱越多受到的影响就越大。(此处需要做个解释,这里所说的钱不仅仅之现金,广义上包括所有固定收益类产品,比如现金、存款、债券等)。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攒点钱本来就不容易,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自己什么也没有干,财富却缩水了,本来能买10斤肉的钱变成只能买5斤了,所以说通货膨胀当然是不好的。
物价上涨下,普通人和有钱人受到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虽说有钱人更有钱,看上去受影响会更大,其实不然。有钱人手中的现金类资产占比重较小,从比例上来说受影响并不大;普通人手中的现金类资金占比重较大,甚至全部都是现金类资金,从比重上说受到的影响肯定更高。
另一个角度,普通人一般拿得是固定收入,在物价上涨时实际收入是下降的;有钱人一般拿非固定收入,能够很大程度上抵消通胀的影响。
03 普通百姓该怎么应对从实际统计数据看,通胀并不是常态,但物价上涨是常态。如果从1979年算起,到现在41年的时间,在我国,其中只有三年物价是负增长的。所以我们可以从长期看,物价肯定是上涨的,那么货币当然肯定是贬值的。
普通百姓最起码要做到,自己的资金每年的增值率要等于物价上涨率,保险起见,应该要高于物价上涨率。
根据我国过去一些年的情况,如果想达到不收物价上涨的影响,资金每年的增值率至少要达到3%以上,保险点的标准应该是5%以上。
那么具体应对也就比较清楚了,就是把自己的资金投向收益率能够达到5%以上的投资产品上去,比如理财产品、债券、基金、股票等。
因为普通人大多不能承受大的风险,所以理财产品和债券型基金是比较好的选择。
受疫情影响今年房价升还是降?
房价降了?可能你不了解什么是降价,对于房开商来说房价不涨就是降!去年8000一平!今年8000一平!你说降了还是涨了,当然是降价了,但是你得站在宏观的角度去看问题!
受疫情影响今年房价升还是降?
在此次疫情下,所有的行业都受到了冲击,房地产行业还是首当其冲,因为大家在面临这次疫情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手里有流动资金有多重要,购买生活物资,维持正常的生存,都需要流动资金,在疫情期间买房的人极少,因为大家都留着钱维持生活,等着疫情稳定下来,才会投资或者理财,这样房产交易几乎为零
你知道房开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吗?
比如恒大城房开商在疫情期间,打折扣事件,刺激消费,但是这样不是长久之计,过了不到一个月这个措施也并没有成功,因为整体价格算下来并没有便宜多少,这样一想其实说是打折房价降了,仔细想想其实折扣打得很大但是实际并没有降价,这就是房开商的套路,他们会把价格控制在范围之内不会亏本!
总结:在疫情之下房价是涨是亏?没有降但也没有涨!对于房开商来说:“不涨就是亏”,在整体经济萧条下,房开商也做出了各种折扣,但是最后算下来其实没有降低多少,价格还是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西北田野 新型职业农民为你答疑解惑
支付宝宣布12月13日将发布全新刷脸支付产品?
支付宝在生活中的作用是越来越多了,我们日常的交水电费、挂号、查违章等,都是可以通过它来轻松的办理,是不需要在像以前一样去相关部门办理了。除了这些以外,在其他的方面也是有接入的。
比如在杭州,是可以直接使用电子身份证的,至于其他城市,估计还得等待一段时间才可以开通的。尤其是里面的芝麻信用,更是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有诚信的时代。而当积分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我们是会有相应的权限。
这个也是直接和我们的借呗和花呗有点关系的,分数高的话是可以得到更多的额度。和央行的征信相比,显然支付宝的这个是更受欢迎的,因为我们大部分人是没有开通过信用卡的,或者就根本不知道征信这个事情。
我自己也是不清楚征信的事情,不过有了支付宝以后,我觉得是可以完全抛弃这个的。因为自己现在在支付宝可以借的钱也有几千吧,虽然不是那么多,但完全是可以满足自己生活中的需要的。
根据相关信息了解到,在12月13日,支付宝将召开发布会,推出全新刷脸支付产品,在技术上进行全新升级,也将给新零售带来新的服务升级。也就是刷脸支付将会逐渐覆盖到各个城市。
对于刷脸支付,有的地方是有这样的试运营的。好比自己在超市买完东西以后,我们不必掏出现金或者打开支付宝,而是可以刷脸支付,直接完成付款。靠脸吃饭这句话估计不再是妄想了。
说实在的,这样的一个技术肯定是会被很多人期待的。至少对于我来说,也是非常期待的,以后出门或许是不用掏出手机了,选好了东西以后,刷脸后就可以拿着东西走了,也不需要担心手机没电的情况了。
有这样的技术肯定是好事,但是相应的设施会不会到位我们就非常疑惑了。要想实现刷脸支付,那在设备上肯定是需要更新的。对于哪些城市会开通,我们还是不清楚的。这个倒是希望支付宝官方可以告诉我们。
还有就是在这个技术上,不知道它掌握的怎么样了。对于出门需要化妆的女性来说,她们化了妆以后,支付宝的刷脸技术还可以识别出来吗?要是不能,那出门不化妆的这个要求估计不会被女性所接受的。
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情况。有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我们不需要太担心了,我们所要想的是啥时候自己呆的城市会开通呢,哪些门店会率先使用这样的设备呢?
房价会涨一波吗?
1.单看第一排,M2增速多年一直处在高位,近几年反而增速有所回落。但是前几年房价一直低迷,反倒是最近2年暴涨。于是,就有人抛出了M2增速无用论。 2.有人提到了M2与GDP是否匹配的问题,但基本都使用了国家公布的GDP实际增速,也就是表中第1,3两排(注意,暂时不看第二排)。可是看下来发现,M2都是明显高于实际GDP增速。除了1,2年的偏差较大外,都是高几个点的多,从中也看不出怎样算高了还是低了,货币政策到底是松还是紧了。但还是有人得出结论:M2应该为GDP增速加上3个点5个点之类的为合理。那这么看,去年的11.3也还是合理的。以后要维持6以上增速,怕是都要保持10以上的M2增速才行了。然而,去年到今年的房价反映出来的,货币肯定是超发了,不然不会有这么疯狂的上涨。 当然,也有人提出了GDP+cpi+2%之类的观点。这个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了,但是有更合理和直接的数据,也就是表中的第二排----GDP名义增速 3.先看效果吧。一二两排一对比,发觉有些年份差距很小,而有些年份则差距很大。其中,M2增速大幅高于GDP名义增速的有这样几段: 98-99年 01-03年 09年 15-16年 接下来印象流一下。01-03年M2超出名义GDP70%左右,那两年正是最近十多年房价疯涨的起涨点,突然有了对商品房的需求,一二线城市房价暴涨;09年是08年的4万亿刺激之后,M2超出近两倍,房价又是一波翻倍的暴涨;再就是最近的15,16年,M2超出80%左右,房价如何大家也看到了。 而在M2与名义GDP增速更接近的其他年份,房价整体较平稳,或缓涨或微跌。当然,时间并不完全对应,有时房价的反应要滞后半年到一年的样子。 为何不提98-99年的房价?那时候还不流行买房呢,单位分配房子还是主流。 4.可以说,这个修正后的GDP数据(事实上是修正前)与M2的对比,反而很好了反映了一些问题。而且我想说,不仅仅是房价的问题,继续说下去之前。先来为一些对经济不太了解的朋友,介绍一下相关名词。
GDP名义增速实际上计算十分简单:今年的除以去年的再减一。很多人以为公布的GDP实际增速就是这么算的,其实不是。两者差了一个东西:可比价-----也就是按照一定比重计算的各类物品价格的平均增速,和CPI,PPI有一定关联。 GDP实际增速=GDP名义增速/可比价增速,例如,去年GDP100亿,今年150亿了。那么名义增速就是50%。但是可比价涨了20%,那么1.5/1.2=1.25.所以公布的GDP实际增速就是25%了 5.那么,为什么只公布实际增速,而我为什么在这里要用名义增速呢? 名义增速反映的是人民币计价的社会生产的产品总价值,可比价反映了物价涨跌,那么排除了价格因素的实际GDP就反映了实际流通的产品量的增加情况。在研究经济发展的时候,排除了价格影响的这个指标当然更好。所以,国家都只公布实际增速,表中的名义GDP数据全是我自己算的。 而在考虑M2增速的时候,反映的是货币总量的增加;GDP名义增速又恰好是以货币计价的产值增加。那么当增加的货币速度大幅高于产品价值的增加,明显钱就多了,这些溢出的货币会去哪里?不管去哪里,都会带来价格的飙升。而在最近十几年的中国,这种钱几乎都去了房地产。这就很好的解释了第3点中看到的现象。而这种货币总量与货币总值的直接比较,绕过了CPI,可比价等人为制定的数据,所以我说更合理更直接,效果也很明显。
那么,为什么要绕开可比价,CPI等数据呢。这就要回到表格继续分析了。 6.表中最后一排,我估算了可比价的变动数据(这里的可比价实际上是GDP平减指数),可能有最大0.2的误差,精确性不高,不值得引用。但是我们看看问题是足够的了。这一排几乎都是正的,因为物价确实是在上涨嘛。但是有几年出现了负增长,或者几乎0增长。 分别是: 98 99年 02年 09年 15 16年 不觉得很熟悉么?没错,一个不漏的全在第3条中出现过。 这些年份货币是溢出的,理应造成价格上涨的。可比价居然为0增长甚至负增长,这不是与我的描述矛盾吗。既然我说这些年份,房价都是暴涨的,为什么可比价这么低? 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1)可比价中,房价所占比例较低,更多的是肉,米,蛋之类的消费品。而过去的这类产品价格的确相对稳定,去年,肉价蛋价的确还下降了,商场里的一些商品也明显降价,所以拉低了可比价 (2)可比价的隐蔽性使得操作GDP实际增速成为可能。上面提到的几年,都是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效果不佳的年份,至少名义GDP增速远不如预期。这时,用可比价来适当调整实际增速的需求是明显存在的。而要实现也很简单。在GDP增长价好的年份,适当高估物价,调低增速;而在不理想的年份,再把对物价的估值回归正常,自然就提高了实际增速 (3)房产的暴热对其他行业造成了吸血效应,再结合(1)的因素,拉低物价。
利率539要改成lpr吗?
今天是3月第一天,也是存量房贷利率可转换为LPR的第一天,工商、建行、农业、中国、招商、交通、光大、兴业、浦发等多家银行相继发出公告。
最全解读:存量房贷转LPR,这样选最省钱!| 幸福里观察家
这是涉及到每个购房贷款人的一件大事儿,去年这个政策出来的时候,我们也做过分析《
事关房贷!存量贷款定价“换锚”,通俗版解读来了
》,但是真到执行的时候,网上各种解读还是让人看不明白,今天就再来和大家聊聊。
01 为什么要将房贷利率转换?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LPR的“前世今生”。
2019年8月17日,央行发布〔2019〕第15号公告,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新的LPR由18家银行在MLF基础上进行加点,向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提交报价,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按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算术平均,向0.05%的整数倍就近取整计算得出LPR,于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9点30分公布。
2019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9〕第30号公告,明确进一步推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运用,存量浮动利率贷款的定价基准转换为LPR的有关事宜。
以前购房贷款,都是按照央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定价,之前五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是4.9%,也就是在4.9%的基础上“打折”或“上浮”,即:
房贷利率=贷款基准利率*上浮比例/打折数
但是,为了贷款利率更加市场化,发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央行决定实行LPR新机制,并将LPR的应用范围从新增贷款逐步扩大到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其定价模式为:
房贷利率=LPR+固定点差(固定点差可能为负数)
02 转换的要求及范围是什么?
去年底,央行就发布了公告,如果你的房贷同时符合以下三点,需要转换:
1、在2020年1月1日前发放,或者已经签订借款合同还未发放;
2、参考贷款基准利率定价(比如“基准利率上浮10%”或“基准利率打7折”);
3、浮动利率(比如利率在每年1月1日调整)。
对房贷客户来说,以下几种情况不用参与转换:
1、政策性的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包括组合贷款中的公积金部分)不需要转换
2、2020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个人住房贷款,不需要转换;;
3、固定利率贷款。
特别要注意:如果房贷是商贷+公积金的组合贷,这次只能转商贷部分,公积金贷款部分仍然按原合同执行!
时间上,按照央行要求,转换工作自2020年3月1日开始,原则上应于2020年8月31日前完成。
并且,借款人只有一次选择权,转换之后不能再次转换。
对于怎么转,央行给了一道选择题:
选择一:固定利率。选择固定利率后,你的房贷就是维持当前利率水平不变,不受LPR利率变化影响。
选择二:“LPR+加点”浮动利率。LPR是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央行2019年新推出的机制,LPR每月公布一次,可升可降。加点数值=原合同当前的执行利率水平-2019年12月发布的LPR,加点数值确定后固定不变。
简言之,选择“LPR+加点”浮动利率,以后你的房贷利率会随着LPR变化,直接影响月供。
03 应该怎么选最省钱?
房贷基准利率换锚,给了所有人一次改变房贷的机会,但是机会只有一次,应该怎么选,很多人应该都会纠结。
如果选择固定利率,在未来20年或30年的整个房贷周期,都会保持不变。
如果选择一年一变的浮动利率,房贷利率每年都能调整一次,如果当年最新LPR利率下降,房贷利率同样随之下降。
那么,在选择之前,我们要先搞懂这两者的优势都是什么。
固定利率好处,是如果签订贷款合同之后加息,自己的房贷利率不会随之上涨。而浮动利率好处是,如果未来降息,那么房贷利率可以一直跟着调整。
问题来了,未来LPR的大周期趋势是升还是降呢?
要知道,目前全球经济已经进入宽松时代,利率走低是大势所趋,很多欧美国家已经进入负利率时代,我国的利率相比于几年前已经大幅下行。好房就在幸福里
最全解读:存量房贷转LPR,这样选最省钱!| 幸福里观察家
2月27日下午,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现在贷款利率基本上市场化了,LPR推开以后,利率下行的趋势是比较明显的,不仅报价利率本身在下行,而且带动了整个金融市场,包括信贷利率都在下行。目前来看,下行还有一定的空间,所以我们下一段对资金利率还是要继续用改革的办法,通过改善体制机制,把市场利率还存在的下降的空间给挖掘出来,同时提高政策传导渠道。”
显然,如果选择固定利率,就无法享受利率下行带来的红利。在此背景下,浮动利率比固定利率更有优势。
04 具体要怎么转换?
贷款买房,银行的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下调点,以往的基准利率由央行来定。
中国人民银行贷款基准利率(2015年10月24日起):
(1)短期贷款:一年以内(含一年)利率为4.35。
(2)中长期贷款:一至五年(含五年)利率为4.75;五年以上利率为4.90。
(3)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五年以下(含五年)利率为2.75;五年以上利率为3.25。
举例来说,如果小李的房贷是30年,其房贷利率是基准利率打9折,也就是4.9%×(1-10%)=4.41%。
如果选择固定利率,也就是说,以后的房贷利率都是4.41%,贷款合同期限内不会发生改变。
如果选择“LPR+加点”浮动利率,需要先计算加点数值,4.41%(小李现在的利房贷利率)-4.8%(2019年12月的LPR)=-0.39%,加点-0.39%确定后固定不变。
也就是说,切换后的定价为:小李的房贷利率为5年期以上的LPR减39个BP。加减的基点数在合同剩余期限内固定不变。
这里要划重点:商业性贷款利率调整时间取决于合同对于重新定价周期和重定价日的约定,而房贷利率重定价周期最短为1年,也就是说每年最多只会调整1次。
所以,虽然LPR是每月发布的,但是房贷利率最短变化期限还是一年,当然也可以改为2年、3年甚至更久~
如果小李的房贷利率约定于每年1月1日调整,那么,在2021年1月1日,利率水平会随LPR的变化而调整。
如果2020年12月20日发布的LPR下降为4.7%,那么利率水平相应调整为4.7%-0.39%=4.31%,利息支出会变少。
具体能省多少钱,在《
重磅!房贷利息再降,楼市会逆势反弹么?
》这篇推文的第二部分,有详细讲到。
05 转换后房贷立刻就能少么?
经过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长远看来,大部分贷款客户转换为LPR更划算。
那么,何时进行转换好呢?
在2020年3月1日到2020年8月31日这期间任何时间转换都可以。
因为,转换期间都统一用2019年12月发布的LPR作为基准,同一笔贷款的点差都是一样的,并不会根据这段时间LPR的变化而变化。
目前,大多数存量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重定价周期为1年,且重定价日为每年1月1日。也就是说,你在这半年内进行了定价基准的转化,但是要到明年的一月才能感受到月供的变化哦~
还需要注意的是,若是房贷有多个借款人,共同借款人也需要确认。
如您是主借人,您的妻子是共同借款人,需要双方都办理转换且选项一致,才可办理完成。部分银行对共同借款人的确认要求在24小时内完成,也有部分银行为所有共同借款人需在主借款人提交申请第二日起7天内进行确认。
此外,若是外地办理的贷款,既可以选择在网上或手机进行业务办理,也可以到就近的银行网点进行办理,无须到原贷款银行进行业务办理。
补充一下,除了个人房贷,企业的存量贷款也可以转换定价基准,与个人房贷不同的是,企业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存量浮动利率贷款细则不太相同,重定价周期,参考LPR每个人情况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