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胜利日阅兵,打头阵的这面红旗有哪些历史背景?
这个问题我来谈谈!每年5月9月在莫斯科举行的胜利日阅兵式上,总会有一面特殊的旗帜引领受阅队列通过红场,那就是著名的“胜利红旗”,那面在1945年4月30日升起在德国柏林国会大厦楼顶的红旗。多年以来,胜利红旗一直被苏联及俄罗斯官方视为战胜纳粹德国的象征,并作为国宝级文物永久保留。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面极具历史意义的旗帜居然是用德国布料在前线临时赶制的,而且它也不是当时唯一飘扬在国会大厦上的红旗,是什么原因让它脱颖而出成为永恒的荣耀?笔者将为您讲述胜利红旗背后的故事。
胜利红旗是苏联红军在卫国战争后期的进攻作战中形成的传统,每当解放或占领某座城市或地区,都会升起红旗宣示胜利。1944年10月6日,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在莫斯科发表纪念十月革命27周年的演讲时,特别提到要在柏林升起红旗:“将法西斯野兽消灭在他们的巢穴里,在柏林升起胜利的旗帜!”斯大林的意图被迅速传达到前线。1945年4月9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要求向柏林突击的各集团军要制作升起在柏林城头的红旗。4月中旬战役开始前夕,第3突击集团军政治部主任利特维诺夫少将向集团军司令员库兹涅佐夫上将建议,按照下辖步兵师的数量制作9面红旗,每师一面,得到赞同。这项任务交给集团军后勤部门负责人戈利科夫少校。
苏军第3突击集团军司令员库兹涅佐夫上将(左)和集团军政治部主任利特维诺夫(右)。
戈利科夫临时召集人手制作红旗。旗面布料是从柏林当地商店收集的普通单层红布。由于找不到黄色丝线,只能用银白色丝线锈制旗面上角的镰刀锤子五角星,这个标志由文艺工作者瓦西里·本托夫先手绘样稿,再制作蜡板拓印到旗面上。旗帜的裁剪、缝制由后勤单位的女兵们完成,她们当中有人在制作时因为意识到战争即将结束而流下了眼泪。虽然材料简陋,但红旗的尺寸比例严格遵循苏联国旗的规格,旗面高82厘米、长188厘米,配有一条长73厘米、宽3厘米的飘带,在旗帜背面靠近旗杆的下角绣有旗帜编号。旗杆由电影放映员加波夫上士用窗帘杆制作的,并用钉子将旗帜固定在旗杆上。
9面红旗在轰击柏林的隆隆炮声中制作完成,可是集团军司令部里没人知道该将红旗插在哪里才能算胜利红旗,于是向方面军司令部请示,不久接到来自莫斯科的最高指示:斯大林同志要求将红旗插上国会大厦。4月22日夜间,第3突击集团军举行了授旗仪式,将9面红旗授予下属各师的代表,由他们带往火线。
后人绘制的反映1945年4月30日苏军进攻国会大厦的画作,注意画面左下角有交付红旗的细节。
4月30日上午,第3突击集团军第79步兵军向国会大厦实施正面进攻。有资料表明,担负攻击任务的第171师第380团1营、第150师第756团1营和第150师第674团1营各自携带了一面特制红旗,此外,两支由军部组织的全部为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突击队也各带有一面特制红旗,因此有5面红旗出现在国会大厦战场上。考虑到之前是以师为单位授旗,因此至少属于第171、150师的红旗肯定在现场,问题是哪一面红旗能率先插上大厦楼顶呢?当天傍晚,苏军攻进国会大厦,越来越多的红旗出现在大厦的各个楼层,除了集团军授予的特制红旗外,还有参战部队的战斗红旗,据说竟有40多面,以至于到底是谁首先在国会大厦升起红旗至今存在争议,难以确定,不过在所有旗帜中最受重视的还是那几面特制红旗。
苏军步兵、坦克和飞机冲向遭到炮火严重破坏的国会大厦,这明显是战后苏军摆拍的宣传照片。
第150师第756团团长津琴科上校在30日深夜抵达国会大厦,他找到担负突击任务的一营长涅乌斯特罗耶夫大尉,询问红旗何在?后者回答现在到处都是红旗。团长进一步追问属于本师的5号特制红旗的下落,结果却发现这面红旗被留在400米外的内政部大楼地下室里!津琴科派出两名情报参谋冒着炮火取来红旗,并命令立即将红旗插上楼顶!涅乌斯特罗耶夫指定政治副营长别列斯特中尉执行这项任务,由侦察兵叶戈罗夫中士和坎塔里亚下士担任旗手,此外由斯亚诺夫大士率领的一队冲锋枪手为他们开路。
苏军第150步兵师第756步兵团团长津琴科上校(左)和该团第1营营长涅乌斯特罗耶夫大尉(右)。
由于楼内地形复杂,光线昏暗,护旗队竟然没有找到通往楼顶的道路,结果无功而返。津琴科上校极为恼火,对涅乌斯特罗耶夫说道:“由共产党领导的苏联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部,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和全体苏联人民命令你们在柏林上空升起胜利红旗。在这一历史时刻,你的士兵们居然找不到通往楼顶的路!营长同志,必须确保胜利红旗飘扬在国会大厦上空!”在团长的严令下,护旗队再次出发,终于成功抵达楼顶,用皮带将红旗绑在大厦东侧山墙顶部的威廉一世骑马雕像上。升旗任务完成的时间有多种说法,比较普遍的是在22时30分到22时50分之间,也有资料说是在5月1日凌晨1时30分。值得注意的是,5号红旗并不是第一面插上楼顶的旗帜,之前已有3面红旗升起在楼顶,但都被德军炮火破坏。
奉命将5号红旗插上国会大厦楼顶的三位英雄,自左向右分别是别列斯特中尉、叶戈罗夫中士和坎塔里亚下士,其中后两位都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5月2日下午,已经被任命为国会大厦警备长的津琴科上校再度来到楼顶,命令将5号红旗转移到大厦中央圆顶顶部,以便让所有人都能看到。执行这一任务的仍是别列斯特、叶戈罗夫和坎塔里亚三人。中央圆顶已经被炮火严重破坏,大部坍塌,仅剩悬空的钢铁骨架,距离地面很高。几个人经过一番努力,终于让胜利红旗在大厦的最高处迎风飘扬。
这幅画作描绘了叶戈罗夫和坎塔里亚将胜利红旗插上国会大厦圆顶的情景。作者为了渲染气氛,在画面上增添了火焰和浓烟,其实胜利红旗转移到圆顶时战斗已经结束了。
根据苏联与盟国商定的占领方案,国会大厦属于英军占领区,因此第3突击集团军在5月初移防时将胜利红旗取下,并换上一面尺寸更大的红旗。佩列维尔特金还向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元帅报告,希望第79步兵军的代表能亲手将胜利红旗交给最高领袖斯大林。
胜利红旗从国会大厦顶部取下后,最初存放在第756团团部,后来送往第150师政治部。不过,胜利红旗最初搭配的飘带不知所踪。据说这条飘带在5月2日被流弹打断,被近卫第92迫击炮团的一位炮手取下。另有说法是胜利红旗在第150师政治部保存期间,师部的女兵们为了保留一份有意义的纪念品,私下将飘带取下,裁成小片各自收藏。
6月20日,朱可夫元帅命令有功人员携带红旗乘飞机前往莫斯科,准备参加胜利大阅兵。第150师政治部主任阿尔秋霍夫中校将红旗送到第79军军部,军政治部主任克雷洛夫上校在检视胜利红旗时脸色忽然阴沉下来,原来在前一天阿尔秋霍夫让人用白色颜料在旗面中央写上了本师番号:“荣获二级库图佐夫勋章的步兵第150伊德里察师”。
经过修改后的胜利红旗旗面,最初插上国会大厦时旗面上并无部队番号,这些是后来添加上去的。
克雷洛夫用手指猛戳旗面上的文字,厉声质问阿尔秋霍夫:“是谁给你权力写上这些东西的?”这时阿尔秋霍夫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只想着彰显本部队的荣誉,却将各级首长置于何处?他随机应变,立即向克雷洛夫建议:不必洗去文字,只要在旗面上增加“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第3突击集团军第79步兵军”的上级番号即可。由于旗面空间不够,上述番号只能以缩写的形式表示。不过,看到旗帜上出现了79的数字,克雷洛夫那绷紧的表情立刻舒展开来。于是,胜利红旗就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样子。
在完成修改后,胜利红旗被送往滕珀尔霍夫机场登机,同机飞往莫斯科的还有参与国会大厦之战的英雄代表,包括两位突击营营长涅乌斯特罗耶夫大尉和萨姆索诺夫上尉,还有护卫红旗的别列斯特中尉、叶戈罗夫中士、坎塔里亚下士和斯亚诺夫大士等人。当飞机在伏龙芝中央机场降落时,莫斯科城防副司令亲自前往迎接,并由一个近卫军连队担任仪仗,还选派3名荣获“苏联英雄”称号的近卫军士兵组成护旗队。
1945年6月20日,胜利红旗由柏林运抵莫斯科后,在机场进行展示,旗手和护旗手都是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近卫军士兵。
根据阅兵安排,胜利红旗将引导队列通过红场,涅乌斯特罗耶夫大尉被指定为旗手,叶戈罗夫、坎塔里亚和别列斯特为护旗手,他们几个人接受了特别训练。然而,旗手涅乌斯特罗耶夫虽然只有22岁,却久经战阵,曾五次负伤,尤其是腿部有伤,行动不便,即使经过突击训练直到阅兵前夕也没能达到队列行进的标准,临时又找不到合适的替换人员,于是阅兵总指挥朱可夫元帅取消了展示胜利红旗的环节,因此胜利红旗并没有在6月24日的胜利阅兵上出场。
虽然失去了举旗向最高领袖致敬的荣誉,但参与插旗行动的有功官兵都得到了最高奖励,涅乌斯特罗耶夫、叶戈罗夫、坎塔里亚和斯亚诺夫均在1946年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仅有别列斯特中尉不知何故没有得到这项荣誉,而获得了红旗勋章。别列斯特于1948年退伍,后于1953年被指控侵占公有财产被判处十年监禁,在服刑五年后获释,此后默默无闻,于1970年11月3日为搭救在铁路上玩耍的孩子被撞身亡。2005年5月6日,乌克兰总统尤先科签署命令,追授别列斯特“乌克兰英雄”称号,以表彰他在卫国战争中的功绩。
参与国会大厦之战的英雄代表与胜利红旗的合影,自左向右分别是第380团第1营营长萨姆索诺夫大尉、坎塔里亚下士、叶戈罗夫中士、斯亚诺夫大士和涅乌斯特罗耶夫大尉。
1945年7月10日,红军总政治部发布命令,将胜利红旗送往莫斯科苏联武装力量中央博物馆永久收藏,确定了这面特殊红旗的最终归宿。在此后20年间,胜利红旗一直被放置在博物馆展厅内供人瞻仰,配有一名荣誉卫兵守护,并出现在每年的胜利日阅兵上。1965年5月9日纪念卫国战争胜利20周年的阅兵式上,胜利红旗由当年的突击营长萨姆索诺夫高举着,在插旗英雄叶戈罗夫、坎塔里亚护卫下光荣地通过了红场,这也是它最后一次出现在红场阅兵式上。
1965年5月9日纪念卫国战争胜利20周年的阅兵式上,由三位昔日战斗的亲历者担任旗手和护旗手,自左向右分别是叶戈罗夫、萨姆索诺夫和坎塔里亚。
出于妥善保存的考虑,从1965年起胜利红旗原品不再公开展示,被移往中央博物馆的地下仓库内,而在展厅内及公开活动中使用胜利红旗的复制品。此后,胜利红旗原品极少离开博物馆,仅有数次对外公开展示。进入21世纪,胜利红旗曾在全俄博物馆工作会议上展示,当时俄总统警卫团特别派出了荣誉警卫。另外,2003年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之际,胜利红旗曾在该市展览10天。
1996年5月9日胜利日阅兵式前,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轻抚胜利红旗。即便苏联解体后,胜利红旗的崇高地位也没有改变。
虽然苏联已经不复存在,但俄罗斯人对于胜利红旗的崇敬之情没有丝毫改变,它依然被视为国家和民族的荣耀,被当作国宝精心保存。2011年5月8日,中央博物馆新装修的胜利厅正式开放,胜利红旗被置于展厅中央,其展台设计十分独特。一面红旗的复制品被置于全透明玻璃柜内,由四根支柱支撑在半空中,支柱的造型仿造“喀秋莎”火箭炮的发射导轨,玻璃柜可在支柱上升降,在其下方是一个碎裂的纳粹鹰徽,而展台基座周围的地板被设计成透明玻璃,在下方摆放了20000枚铁十字勋章、各种德军武器、旗帜、文件的复制品。胜利红旗的原品被保存在博物馆地下仓库内的特殊容器内,保持恒温恒湿。
2011年装饰一新的中央博物馆胜利厅,在展厅中央的玻璃柜中展示着胜利红旗,在左侧墙上成排陈列着二战时期各苏军方面军的军旗。
2007年5月7日,俄罗斯国家杜马特别通过立法,明确规定了胜利红旗复制品的使用方法,只有在官方举办或批准的纪念二战胜利的活动中才能使用复制旗帜,在胜利日可以将胜利红旗和俄罗斯国旗并列悬挂在公共场所。在2008年,胜利红旗的官方复制品共有四面:第一面置于中央博物馆胜利厅;第二面用于阅兵;第三面置于布列斯特要塞遗址;第四面用于其他展示活动。胜利红旗在俄罗斯人心目中的地位是无比崇高的,它代表了俄罗斯军事史上最为辉煌的时刻,是激发战斗民族强烈荣誉感的源泉!
2015年5月9日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年的阅兵式上,胜利红旗排在俄罗斯国旗之前入场,至今这面旗帜始终激发着俄罗斯民族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最后还要强调一个事实,这幅反映苏军将红旗插在国会大厦楼顶的著名历史照片,不仅是事后摆拍的,照片中的红旗也不是真正的"胜利红旗”,而是拍摄这幅照片的随军记者利用红色台布自行制作的。
原创不易,感谢支持,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军事公众号:崎峻战史。
俄罗斯和原苏联加盟国的其他城市会如何纪念胜利日?
每年的5月9日,莫斯科红场都要举行阅兵式。一是为了纪念反法西斯胜利周年日,以此告戒世人,勿忘战争,珍爱和平。二是展示俄罗斯新式武器,每次阅兵,都有新式装备亮相,以向世人,特别是北约展示肌肉,告诫他们不要轻举妄动。三是增强友好国家军事交流,近几年来,我国都派军人参加了阅兵,充分展示了中华军人的风采。有些前独联体国家也在今天阅兵,比如,白俄罗斯等,但他们的规模都比较小,有些是群众自发性的。
印度阅兵和俄罗斯胜利日阅兵?
军人是国民的精华,阅兵是国家形象与传统底蕴的展示。南亚印度与欧亚大国俄罗斯地属南北,文化迥异,历史有别,传统不同,军队的风格与精神有着显著差别。
先说印度,其军队是南亚热带国家与英国军事风格的结合(或是杂揉)。印度人性格中盲目自尊、固执己见、自由自在、随心所欲、乐天知命、随遇则安、宽容忍耐、不急不慢、较懒散、不严谨、好吹嘘等内容。
从人类文化学角度看,印度属“高语境”社会,国民富于情趣,喜欢热闹,生活中熙熙攘攘,吵吵闹闹,载歌载舞,皆大欢喜。
他们学不会英国人的严谨、冷酷、耐心、刻板,却把殖民者的皇家礼仪,喜好面子,讲究排场,形式主义统统拿来。
“热闹+排场”成为印度阅兵的主旋律,以至旁观者想起火车内外拥挤的乘客,宝莱坞影片载歌载舞的场景。
俄罗斯人地处严寒环境,寒冷漫长的冬季在俄罗斯人身体和心理中,形成懒惰和忍耐,忍耐无限痛苦的神秘能力。然后是彻底释放,欧亚大草原不仅激发了驰骋天涯、向外扩张的冒险精神,与欧洲大陆中心隔绝,使得俄国人具有强烈的沙文主义特点。
沙俄18世纪著名元帅苏斯洛夫曾要求军人:士兵不怕死,军官临危不惧,将军坚毅果敢。
一直以来,俄罗斯军人继承纪律严明,不怕牺牲的传统,一战中“俄国压路机”声名远扬,又悲壮惨烈。
是因为国际战俘纵队而被断网了吗?
昨天俄罗斯睡阅兵直播,根本就没有出現什么国际战俘纵隊,我是自始至终全程收看香港凤凰资訊台全程直播的,希望不要乱弹琴,要对社会负责!
央视突然取消直播原因什么情况?
央视突然取消直播有两点重要原因。
一是不希望给外界留下一种中俄结盟的印象。此次阅兵,不少西方国家均表示不参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乌克兰。
二是中国将在9月3日举办阅兵,这才是宣传重点。 但相对于此次红场阅兵,今年的阅兵并不会有那么大的规模,因此电视不直播,也是不希望给国内民众进行画面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