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箭发射失败,4月24号长征五号B载人飞船能发射成功吗?
最近一个来月,我国接连两次火箭发射失败,这在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第一次是3月16号的时候,我国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没有将卫星送到指定位置,第二次是刚刚过去的4月9日,搭载印尼卫星的长征三号B也发射失败了。两次失败间隔时间不到一个月,事实上,这两款火箭的成功率都是相当高的,比如说长征三号B,从1996年首次发射以来,已经使用了20多年了,其成功率也达到了94%,算是世界领先水平了。而之前的长征七号改中型运载火箭是其第一次试飞,失败也还是说得过去的。
两次失败之后,两次的报道都第一时间向全社会公开透明地公布,不回避失败也不否认,这样的态度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中国的航天实力近年进步神速,当然了,发现得太快的过程中可能也存在一些不足没有及时发现和改正,所以才导致了接连的失利。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2020年实在是一个太过于糟糕的年份,可能火箭发射失败也是受了年份的影响吧。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国航天的步子却不会因此停滞,再过几天,4月24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将会进行首飞,它全长53.7m,直径5.2m,起飞重量850吨,而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大于22吨,所以说,它是目前为止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一款火箭,所以它的成功发射对于我国航天的意义将会是重大的。2017年,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第二次发射的时候失败了,飞行开始没多久,“胖五”的飞行曲线就出了问题,没有按照预定的程序向上飞,而是往下坠。
这次的失败让我国在接下来两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刻苦钻研,终于把发射失败的原因找到了,于是去年12月27日的时候,长征五号遥三的发射任务得以成功,可以说是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而这次的即将发射的长征五号B遥一火箭是在长征五号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得到的,有了之前的成功发射,相信这次长五B的发射也会取得圆满成功,争取再打一个翻身仗!
本文来自镜像科普
长征五号遥二和长征七号甲发射失利的原因是什么?
长征5号遥二失败的原因是“芯一级液氢液氧发动机一分机的涡轮排气装置出现了故障”;而长征7号甲发射失利的原因还未被公布,所以目前也不清楚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长征5号和长征7号都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中比较重要的成员。
长征5号运载火箭,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重量最大的,运载能力最强的型号。长征5号运载火箭重860多吨,近地同步轨道(LEO)运载能力为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为14吨。仅次于美国的重型猎鹰,德尔塔-4,土星5号(停产);前苏联的能源号(停产),N1(停产)。长征5号运载火箭主要用于“空间站建设,嫦娥系列探测器发射,火星探测器发射”。像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实践20号卫星,以及最近要发射的嫦娥5号。可以说,长征5号运载火箭代表了我国运载火箭的巅峰之作。
而长征5号遥二发射失败的原因正是“芯一级的YF-77液氢液氧发动机中,涡轮排气装备的结构出现了异常,导致发动机的推力瞬间下降”。其中的涡轮排气装备就是涡轮泵了,涡轮泵要在626℃的热环境,极其复杂的力学环境下以20000转/每分钟的高速运转,说实在的其工作环境与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相比也不遑多让,只不过工作温度没有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的工作温度那么高。
如此,要保证涡轮泵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持续稳定的工作,就对其材料有较高的要求。而涡轮泵发生结构断裂等现象也是很正常的,虽说会经过多次试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要保证100%不出现故障也挺难的,毕竟没有哪国的运载火箭敢说发射成功率为100%。不过,在找到问题改进之后,长征5号运载火箭发射还是挺顺利的。科学研究就是这样,在失败中前进,总结经验才能让下一次成功。
而长征7号运载火箭在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的运载能力仅次于长征5号,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13.5公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5.5吨。要比日本的H-2系列,欧洲阿丽亚娜5号,俄罗斯质子号,美国猎鹰9号,重型猎鹰,德尔塔系列弱。
长征7号甲主要就是发射各种货运飞船,其重量为573吨,芯一级采用了两台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四台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作为捆绑式助推器,芯二级则是YF-115液氧煤油发动机。可以说,长征7号甲运载火箭的发动机都是液氧煤油的,无污染,无毒,环保清洁,且价格低。
而本次长征7号甲发射失败的原因还没有被公布出来,所以还是不要乱猜的好,等待公布就行。
科学探索之路往往是充满荆棘的,有失败也是在所难免的。虽说长征5号遥二和长征7号甲发射失败了,但是我国运载火箭技术仍将继续发展下去,永不停止。
中国北斗卫星终于发射完成?
2020年6月9时43分04秒,位于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顺利将我国北斗卫星系统的第五十五颗卫星,同时也是北斗三号工程的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升空,同时标志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完成部署比预计提前了半年完成。
这次的发射成功也可谓是一波三折,由于之前航天任务的两次失利,我国航天工程全面展开复查,查缺补漏,将原定的发射任务从5月调整到6月。
在6月16日发射前夕,发射检查时发现了产品技术有问题,虽然不影响整体大局,但是我国航天人本着万无一失,不带任何隐患发射的追求,再次推迟发射。
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完成,也充分体现了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此外,普通人对导航系统接触最多的就是汽车导航和手机导航,随着4G的普及和5G的到来,精确的定位让我们更加方便地外出。
所以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仍然是GPS导航系统,有些网友就很疑惑,为什么拥有GPS这种方便快捷的导航方式,我国还有大量投入人力物力研发北斗导航系统呢?
北斗导航系统研发的前世今生GPS全称为全球定位系统,隶属于美国空军,能为全球用户提供低成本、高精度的三维位置、速度和精确定时,但90时年代以来,我国屡屡在导航定位上受到美方钳制,使得我国坚定地展开了北斗系统工程。
1993年,我国银河号货船被美方怀疑向伊朗运送化学武器,为了拦截银河号,美方单方面以霸凌的姿态关闭了号称公平公开的GPS,银河号在茫茫大海上没有目的地漂泊了一个月之久,全员差点饿死,但是事后没有任何凭据,没有任何证物,没有任何道歉。
银河号孤零零的漂泊在黑夜中,多么希望有一颗北斗星能指引他们回家,回到温暖的港湾。
1994年,北斗一号系统工程开始正式启动,两年后,台湾省李登辉的台独言论愈演愈烈,台海危机爆发,中国人民解放军试射三枚导弹震慑台独分子,第一枚命中,后两枚失踪,原因就是美国人关闭了对我们开放的GPS系统。
国防安全在美国的凌辱下遭到了破坏,使得国家摆脱GPS的进程加快了脚步,为了尽快拥有自己的导航系统,北斗展开了与欧洲的伽利略系统合作,但是投入大量资金却被欧洲人当成了钱袋子,百般刁难后于2007年被踢出了伽利略计划。
但我们没有放弃,反而越挫越勇,先后进行了北斗一号工程,北斗二号工程,北斗三号工程,到2020年,北斗三号35颗卫星覆盖全球,向全球用户提供米级,亚米级,分米级甚至厘米级的精确定位和导航服务。
青出于蓝的北斗导航系统2007年起,联合国将美国GPS,中国北斗,俄罗斯的格鲁纳斯,欧盟的伽利略定性为全球四大导航系统,不断更新中的北斗,拥有着其他系统无法企及的优势。
GPS使用的是双频信号,而北斗使用的是三频信号,可以更好的确保定位的可靠性,也可以减少干扰,同时北斗具有其他系统不具备的短报文功能。
这也就意味着,用户不仅可以接收信号,同时还可以发送信号。
总结时至今日,我们基本可以做到摆脱GPS而运用自己的系统,有些人依然很乐观地表示全球化的趋势下美国不会再关闭GPS,但是就像美国那个被压迫咽喉致死的黑人,无论怎样他都摆脱不了窒息的命运。
当我们回溯时光到1993年,印度洋公海上失去信号的银河号,面对无边无际的海水和黑夜,不能呼吸的他们与那个黑人的命运何其相似?
美苏为何几十年不敢登月?
美国几十年来不再登月,不是不敢,更不是因为月球有外星人,而是目前再登月没什么意义了。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苏联从未实现过载人登月,冷战时期苏联也有自己的载人登月计划,并且为此付出了很大的投入。早在1962年苏联就发射了两艘载人宇宙飞船,实现了近月飞行,证明了苏联在当时就拥有了对载人登月来说非常重要的轨道交会能力,但最终并未实现登月,目前为止唯一登陆上月球的只有美国。
美国休斯顿时间1969年7月20日下午4时17分43秒,在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的运载下,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功踏上了月球的土地,开启了人类探月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从人类科技和发展角度来看,这次登月对人类的意义非常重大,证明了人类完全可以进行星际旅行,虽然从地球到月球对茫茫宇宙来说这个距离微不足道,但对人类来说,这却是一个代表希望的开始。
美国当然不是仅有这一次登月行动,从1969年开始到1972年12月19日最后一次登月结束,美国在3年时间内密集进行了6次登月行动,共有12名宇航员踏上过月球的土地,但1972年以后美国的登月计划戛然而止!对此有观点认为是美国从未登陆过月球,所谓的登月只是自导自演的骗局,更有观点认为,美国是因为在月球发现了外星人所以不敢再登月。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美国登月不是骗局,至于在月球发现外星人的说法更是子虚乌有,那么美国为什么不再登月了呢?这要从登月可以给美国带来什么来分析。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左右登月,可以带来双重意义,一是领先苏联登月,会极大地鼓舞士气,二是对月球进行研究,第一个掌握月球的信息。
第一个意义已经达到了,美国已经是事实上实现人类登月的第一个国家,第二个意义也已经达到了,通过对月球土壤研究、天文望远镜观测以及飞行器撞击月表等实验,月球的信息已经完全被美国掌握,并且知道了月球上的稀有金属矿石资源比地球上还多。
如果美国继续登月,那么再登月的意义就不大了,因为月球既没有河流也没有海洋和雨林,没什么可研究的地方了,继续登月的意义不大,但却会花费高昂的资金,所以美国不再登月。但美国必定忘不了月球上的金属矿石资源,但以目前的科技来说,别说开发月球资源,就是在月球建立一个基地都困难。
目前的科技还无法开发月球,月球也没什么好研究的了,所以美国停止了登月,但这个停止只是暂停,等科技达到了需要的程度,可以对月球进行开发时,人类再次登月是必然的,所以说美国能登月是他们的事情,我们也要掌握自己的登月技术才行。目前来看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顶级水平,我国已经确定了2030年左右将宇航员送上月球的计划,届时我国将成为地球上第二个、也是21世纪第一个把宇航员送上月球的国家。
为什么有些媒体称长征三号发射失利?
失败是完全体,失利是不完全体。失利是阶段性失败,失败是整体性失败。完全体可能由若干个不完全体构成。
比如你追求一个女孩子,这女孩当时没有看上你,这并不表明你已经失败,而只能说失利,也就是阶段性失败,这表明你仍然有追求她的权利,你还可以追求她第二次、第三次乃至若干次,只要她不烦你。但如果在这期间她爱上别人和别人结了婚,那你就失去了追求她的权利(在法律上),这就是整体性失败。
在火箭发射上也一样,如果这只火箭只是因为某些可修理故障或天气或某些不是根本性原因所造成的阶段性、局部性不能发射,或发射推迟,就叫做“失利”,也就是阶段性失败。
但如果因为某些根本性原因,比如爆炸起火等重大事故导致火箭完全破坏了,则可以视为整体性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