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亿,4000亿药神家族浮出水面?
翰森制药成立于1995年,其经营实体为江苏豪森药业集团,主要经营中枢神经系统、抗肿瘤、抗感染、糖尿病四大领域药物产品,此外还布局消化道和心血管治疗领域,公司在国内精神类药物的市场占有率第一。
不过翰森制药在香港市场的上市首日最吸引人关注的并不是其首日大涨36.75%(在过去一年小米、美团、平安好医生等独角兽企业赴港上市首日都未能取得如此佳绩,部分独角兽更是首日破发),市值达到1112.65亿港元,而是其信息披露出来的公告信息,其牵出了国内的一个药神级别家族,因为其实际控制人、创始人、集团主席钟慧娟还有一重身份——
其是A股医药第一市值股、目前市值超2700亿元的恒瑞医药的实际控制人兼董事长孙飘扬的妻子,如此一来,孙飘扬、钟慧娟夫妇还有他们女儿孙远将组成一个掌控近4000亿市值的医药世家,手握国内两个“最大”:最大的抗肿瘤药物生产企业(恒瑞医药)、国内最大的精神类药物生产企业(翰森制药),着实让人惊叹。
源自风生焱起的个人分析,欢迎关注本账号以便获取更多财经知识
高速不收费一天亏15亿?
元芳怎么看?
半年营收超4000亿的高铁?
因为现阶段投入和收益不成比例,是百年大计,长远投资,但从大规模建设的高铁的热情上,其实有点冒进了。每个地方都想建设高铁,这就像拥有一样东西,你必须拥有与之匹配的能力。
别说高铁了,就算是城市地铁都被二三线城市抢着修建,结果一样亏。别说二三线了,就拿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六号地铁线来说,四节车组,早晚人挤人,中间的时间空空荡荡。
而繁华的一号二号三号四号线地铁站的确满足需求,减少地面交通压力,其它线路只能说还可以,马马虎虎,毕竟这个城市接近2500万人口。
据说国内地铁只有南京赚钱,其它都是赔钱。同理,高铁投入巨大,现阶段依然是亏损,之所以修建,或许是为未来战略考虑。
但是未来,人口流动性上可以说因为人口老龄化,经济的发展,高铁的流量一定会降低,再也不会有绿皮车时代的人流。
就算是这样,依然抵挡不住各地高铁建设的热情,并以此作为政绩。武汉就是高铁建设的先行者,这和前任姓刘的落马部长有关,因为他是本地人。
进入高铁时代,首先碾压的是绿皮车时代的记忆,其次是提高票价,再次人们不得不做乘坐这种交通工具,以至于高铁成为地方建设的标志。
有高铁,可能说明地方有实力,高铁铁路网的趋势甚至有通往重点村镇的势头,比如老王老家位于空港小镇,镇上就有钢铁。但这是标配,因为有飞机场在此。
建设高铁的思想其实还是承袭以前的思路,要想富,先修路。这个确实好,但其实没有必要,大规模的建设高铁其实有点大跃进的意思,当一个地方的人口不需要高铁的时候,那基本就等同于浪费了。
就像有的人吃不了很多东西,你非得让他胡吃海塞,势必会吃出来问题。有的地方只能行走小船,你非得来个巨轮,那肯定要深陷泥沼,有的地方的就适合吃面,你不能强求他吃米,即使这个吃面的地方有小比例人口吃米,但你不能为了小部分人吃米,而全部供应大米或种植大米。
高铁是现代化的产物,发达的米帝因为地大人口不多,所以只有处在私家车的时代,建设高铁那就是自找苦头吃。
我们有14亿人口,公交村村通确实是个好事,但是每个县城都通高铁,那就是有点冒进了。建设越多,势必会亏损,投入不可能在短期内见成效,只能作为基建工程,为未来发展考虑。
但是大规模建设高铁一定是冒进的,他只适合城市带的建设,且人口往来具有明显的高频率,人口稀少的地区则完全不适宜,这就是重资产,付出造价、产值和收益基本上不会在短期内见成效。
除非你收年卡、月卡、季卡,但是不是每个人隔三差五的去高铁消费,就算是高铁运用于商业运输,也要看回报率。
在未来,飞行器运输一定会成为主流,现在的无人机就是一个范本,未来技术完全可以不用铺设铁轨,也会省去占用土地建设的成本。
历史终将和必将证明,随大流的建设可能一将功成万骨枯,重资产将成为时代的陪衬,高铁确实便捷快速,但更适合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地方具体造高铁。
如果不考虑亏损仍然建设高铁,好听的说法是战略,不好听的说法是逆规律而行,风物长宜放眼量,冒进建设防断肠,每天亏损5个亿,自有其它补偿,亏了,能怎样!
4000亿蝗虫真的要来了吗?
谢谢相邀!
4000亿蝗虫已进入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国面临蝗灾很是吃力,印巴因“克什米尔”边境问题不冷静下来就很难抗击蝗灾,一旦农作物被啃光,印巴两国真的无米下锅了。
4000亿蝗虫是否进入我国,肯定会进,但面对我国的喜马拉雅山这座高峰阻挡,很难飞过来,即使飞过来也会被刺骨的寒冷天气冻死。大部分会被消灭,只有少部分转方向从云南进来。但是不要惊慌,我国会提前做好防范的。
少部分蝗虫进入我国,定会成餐桌上的高蛋白质美餐。蝗虫的肉很有营养价值,用花生油来煎炸,真的很好吃。铁男小的时候在农村就拿蝗虫放在火里烤着吃,味道很香。
药茅能守住2000亿关口吗?
总市值缩水到60万亿左右概率凸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