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迁徙,到了昆明遇到高铁和高速公路怎么办?
诗画人生,相约篁岭。专注文旅,净化心灵!这段时间以来,有这样一群可爱的动物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它们就是一路执意北上的大象家族,还出了个网络新词:一路“象”北!
它们所到之处,人们都大开绿灯,以贵宾之礼招待,所以题主问:假如它们到了昆明,遇到高铁和高速公路怎么办?我想这基本上是不用考虑的,我们肯定会临时封路,让它们安全过境的!
可我更多的是思考:它们为何一定要北上?是它们体内的基因在作怪,想要回河南老家吗?还是它们已经厌倦了云南保护区里的生活环境?还有一个问题也在困扰着我:这些大象怎么就没有象牙了?
我觉得可能还是我们人类的缘故吧!肯定是我们人类惊扰到它们了,不然人家大象家族生活得好好的,干嘛要不辞辛苦,执意北上呢?
还是请多多善待它们吧!好了,就说这么多,还望喜欢呦!
15头大象北迁回归栖息地?
最近一段时间,奥运会的信息几乎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这让原本备受关注的亚洲象北迁受到了“冷落”,不过,在这段时间内,亚洲象群也没有闲着,就在我国奥运健儿屡屡取得佳绩时,它们悄悄的原路返回,目前已经回到了普洱市。对于此次象群迁徙,许多小伙伴有着诸多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就来复盘一下“亚洲象北迁”以及分析一下迁徙的原因。
亚洲象北迁虽然,我国北迁的亚洲象群是在今年的4月份才在网络上走红的,但其实这群迁徙的亚洲象从去年的3月份就已经离开了原栖息地西双版纳,并且一路向北进入了普洱市。这群亚洲象中由于领头的母象鼻子比其他成年象明显短了20厘米,所以象群被命名为“断鼻家族”。
早在2020年的3月份,断鼻家族的16名成员从西双版纳一路向北进入了普洱市,并且在普洱市持续逗留了约9个月的时间,到了2020年的12月份,一头母象产下了一头小象,断鼻家族成员扩大到了17头。短暂的休整之后,象群继续北上,并且于2021年的4月份从普洱市迁徙到了玉溪市。也就是这个时候,各大媒体将焦点放到了这群大象上,而这群大象也成为了世界级的“网红”。
在迁徙的过程中,有两头成年公象脱离了队伍,虽然网传是它们“贪杯”(吃了村民的酒糟),但是从习性上看,成年公象离群是正常的,因为在非繁殖期,公象通常会单独行动,只在发情期短暂的加入象群。至此,17头亚洲象剩下了15头继续北上。
从4月16日开始,象群在玉溪市先后经过了红河州石屏县、玉溪市峨山县、红塔区,并于6月初进入昆明市晋宁区双河乡。此时一头公象离群,象群成员变为14头。在7月7日,为了保障独象的安全,相关部门对独象进行了麻醉迁回。
剩下的象群开始自主地回迁,并且在8月8日象群安全渡过元江干流继续南返,4天后,象群由玉溪市元江县曼来镇进入普洱市墨江县境内。至此,北迁的象群终于回到了普洱。
亚洲象群为何要迁徙?到现在为止,我国亚洲象群迁徙的确切原因依然没有找到,因为亚洲象本身就有迁徙的习性,而诱发它们迁徙的原因有很多。下面,我们来说两种可能诱发它们迁徙的情况:
第一种:太阳风暴
早在2020年的9月,美国多家权威机构就通过研究称:第25个太阳周期已经从2019年12月正式拉开了帷幕,而在太阳周期中太阳风暴是频发的,太阳风暴可能会影响地球磁场,造成地磁暴。而在2020年的2月中下旬,地球上就曾发生过一次中等规模的地磁暴,再集合象群是从2020年3月初离开的西双版纳,因此,有学者推断,可能是地磁暴激活了大象的迁徙记忆,从而诱发它们迁徙。但是,迁徙后,象群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所以才开始了长距离的迁徙。
第二种:生存空间
亚洲象在自然环境下本身就属于“逛吃型”的动物,它们在生存空间内,几乎是不停地移动觅食的。但是,在人口数量增加,人需要的栖息地更大的前提下,留给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本就有限。早在1978年,我国野生亚洲象的数量在150头左右,随着我国保护力度的加强,到了如今它们的数量已经翻倍,到了300头左右。栖息空间的有限,再加上数量的翻倍,原生环境势必无法满足亚洲象的生存需求,所以,亚洲象会有迁出原栖息地,寻找新的栖息地的举动,只不过,它们没有想到的是外面的世界已经很少有适合它们生存的地方了。
因此,数量的增加、栖息范围较小,可能是亚洲象迁徙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在这17头大象迁徙之后,6月份云南又有10头大象迁出,这就很说明问题。
还会发生亚洲象迁徙的情况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几乎是肯定的,因此想要增加适合野生大象生存的栖息地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象的数量势必还会增加,这就会造成栖息地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野生象群势必会向栖息地四周扩散和迁徙。
而一旦野生象群扩散,势必会增加人象冲突,所以,如何让亚洲象尽可能少地扩散和迁徙是当下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仅仅是加强对亚洲象的管控显然是不够的,因为最重要的是要扩大它们的栖息范围。
总结此时亚洲象群长达17个月的北迁之旅终于告一段落,虽然在这场迁徙中,人和大象都平安无事,但是大象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不容小觑的。从目前的情况看,它们之所以迁徙与原生环境空间不足有很大的关系,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扩大栖息范围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破坏居民生产和生活?
在中国,大象的自然栖息地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原始森林中,处于中缅边界,如果大象是往南迁徙,那就进入缅甸境内了,属缅甸国管辖,发生破坏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涉及缅人,我国没权管,又不能越境,把大象赶回国内;至多,政府部门电告缅方,有大象进入缅方居民点,请小心应对!
云南15头象群什么时候开始迁徙?
它们原生活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自4月16日起,17头野象从普洱市墨江县迁徙至玉溪市元江县,其中2头返回墨江,其余15头继续从元江行至红河州石屏县宝秀镇,并于24日抵达玉溪市峨山县。
30日上午,在峨山县逗留6日后,野象群已进入玉溪市红塔区境内。
截至2021年5月31日17时30分,15头亚洲象群继续向北迁移至玉溪市红塔区洛河乡与大营街街道交界处,距昆明市晋宁区边缘近20公里。
6月1日下午,它们来到云南玉溪市红塔区洛河乡草皮山往北两公里处。
经人工投喂吃饱喝足后,象群1日进入了新寨村,此处距离昆明市晋宁区地界仅约两三公里。按目前野象群的迁徙路径,预计今天(6月2日)下午进入昆明市晋宁区。
6月2日17点23分,北迁象群在玉溪市红塔区后河村附近出现,距离昆明晋宁区还有约一公里。
6月2日21时55分,北迁象群沿玉溪市红塔区春和街道老光箐村北侧前进,进入昆明市晋宁区双河乡。
6月3日凌晨1时左右,在双河乡核桃园村子的入口处设有关卡,有一名交警值守,防止外来车辆进入村内。此外,在核桃园村附近的公路上,停有10余辆卡车,为防止大象进村做准备。
上午,这10辆卡车已进村停在宝夕公路旁待命,另有37辆卡车在核桃园村入口待命。
中午12点,10余头大象已经从核桃园村及料草坝附近向西移动,于当天上午出现在干河村委会料草坝村小组辖区一处开设有采石场的山沟之中。
下午1点半左右,在料草坝村野象活动林区附近,有两名来自元江县的无人机监测人员操控着两驾无人机实时监控野象活动情况。自野象到达元江县后,两名工作人员就开始跟随野象进行监控,目前已经连续工作14天。
下午3点半左右,晋宁区宝夕公路附近连续听到野象的叫声,无人机也在实时进行跟踪监测。此时,野象群在干河村委会料草坝村小组一处有采石场的山沟附近活动,有卡车封堵了该山沟的路口。
下午3时35分,在公路附近连续听到野象的叫声,陆续又有8辆卡车到达料草坝村山林附近待命。
下午4时许,10余头大象离开料草坝村附近的山林,到达山脚下的农田处。
截至6月3日16时,北迁象群继续沿昆明市晋宁区双河乡向北偏西迁移9公里,持续在双河乡活动。
截至6月7日16时50分,象群持续在昆明市晋宁区夕阳乡小范围原地休息徘徊,暂停迁移。
6月8日19时左右,大象从小石板河和赖家新村中间的山箐里走出来,开始走的比较犹豫,等后面的小象赶上来,就直接下了农田。
截至6月9日17时,象群总体朝西南方向迁移3.7公里,持续在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乡活动。独象离群4天,于6月8日18时30分进入昆明安宁,在八街街道西南方的密林里活动,距离象群约12公里,人象平安。
亚洲象为什么向北迁移?
现有的情况来看,亚洲象群可能是因为缺乏食物才北上迁徙的,亚洲象主食竹笋、嫩叶、野芭蕉和棕叶芦等,同时也会吃一些农作物。亚洲象非常能吃,一天一只成年象可以吃进30到60千克食物,所以如果食物缺少的话,必然会因为寻找食物进行迁徙,同时也可能会因为水源的问题,而出现迁徙的可能性,会长途跋涉去寻找水源。
从如今的分析情况来看,这15头亚洲象群可能是因为食物问题而迁徙的,并且如今我国也在采取通过“投食方式引导野象”,只有这样才可能将大象群引导回原来的地点,并且专家提醒,亚洲野象北迁带来极大安全隐患,防止象群北迁十分必要。当然具体是什么原因,还有待后面考察。但是这一群亚洲象的出现,就说明了环境正在让它们往这些地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