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震,吉林松原市发生57级地震?
承蒙邀请,先给大家简单讲述下地震的经过。05月28日01时50分在吉林松原市宁江区(北纬45.27度,东经124.71度)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
本次地震震中距宁江区14公里、距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19公里、距肇源县40公里、距大安市42公里、距乾安县61公里,距松原市17公里,距长春市161公里。
接下来就给大家好好扒一扒吉林松原市发生5.7级地震,东三省情况如何。
虽然本次松原市地震发生在深夜,但是因为比较明显的震感,仍然把很多熟睡的朋友,半夜震起来刷起了微博,截止早上六点前,一度成为微博实时热搜榜第一,虽然此次松原地震震感比较明显,但万幸的是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东三省各地,比如说哈尔滨和沈阳等地,都有比较明显的晃动体验。网络上,尤其是微博,成了东三省的主要城市的人民表达震感的集结地,纷纷表示,本地震感最强,不得不说,东北人的心确实广阔如太平洋呀,丝毫不以地震为意呀。
最后,身为东北人,也再次庆幸此次松源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为吉林祈福,愿东北永远安康。
最后问下大家,这次松原发生的5.7级地震,给你震醒了吗?可以留言一起聊聊呀。
有没有发生大地震的可能?
据辽宁台网测定:
06月03日14时28分53.7秒在辽宁营口市盖州市(北纬40.50度,东经122.38度)发生M2.0级地震,震源深度6Km。
6月3日01时42分39.2秒在辽宁沈阳市沈北新区(北纬41.93度,东经123.54度)发生M2.0级地震,震源深度6KM。
06月02日20时18分24.9秒在辽宁营口市盖州市(北纬40.51度,东经122.38度)发生M2.0级地震,震源深度7Km。
上图,6月2日~6月3日,二天辽宁省发生了三次地震,昨天凌晨沈阳城北发生了一次2.0级地震,这三次地震共同特点是:震源深度较浅,大约在6~7公里左右,震级都是2.0级。只是分布不同,一次是在沈阳,二次渤海湾边的盖州市,分属于两个不同区域。
这两个区域相距170多公里,从震源深度来看,同属于构造地震,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呢,有没有大地震发生的可能?
上图这是辽宁省地质构造简图,从大的地质构造上来看,辽宁省主要位于郯庐断裂带上,这条断裂带非常复杂,并不是我们想象中一个断层,它是由不同年代,不同性质的多组断层构成。从不同年代来看,主要是新生代构造运动期间形成,图中只是标出更新世和全新世断层。
从断层性质来看,这里包含着各种类型断层,中生代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郯庐断层带向北大幅度延伸,并转化为逆冲断层。以后郯庐断层带虽然一度恢复为走滑断层,但在多数时间内仍以逆冲运动为主。南段以走滑为主,前期北京门头沟3.6级地震就是与南口断裂有关,也是一条走滑断层。我们以动画形式了解一下走滑断层产生的地震。
沈阳与盖州相距170多公里,这两个区域二天发生了三次地震,总体上来看,是在郯庐断裂带控制之下发生的地震, 地震发生的级别不大,震源深度也相同,但它们之间还会有区别。
盖州地震要比沈阳多,发生的概率高,这是因为相距不远的海城断裂非常活跃,1975年这里发生过7.3级大地震,之后这里一直没有停息,经常发生地震,处于大地震的余震之中。如果说盖州地震属于海城大地震的余震,也是有这个可能,不管怎么分,整体上还是与郯庐断裂带有关。
这里还有没有大的地震发生的可能呢?
简单的道理,地震就是一次能量释放过程,渤海湾一带地震次数仅次于四川、新疆、云南等地,在东部沿海省份里,算是最多的地震区域。经常发生一次小地震,岩石圈下锁闭的能量经常释放一下,反而酝酿发生一次大地震概率很低了。
从沈阳这次小地震来看,也是渤海湾一带能量的释放过程,是否孕育着一次大地震,这种可能性非常小,如果时间尺度突破人类的历史,上百万年中,这里发生大地震概率非常高了,渤海湾不会平静下来,仍然是重点监控地区。
东北地区河南地区新疆地区为什么几乎没有地震?
东北、新疆在最近100年间都发生过强烈地震,河南在最近1000年间也发生过前列地震。
长白山在苏醒?
松原发生地震哈尔滨也有震感,是大地震的前兆吗?
3月16日凌晨我刚下夜班,回家躺在床上就感觉到屋内有轻微的晃动,群里好多人都在问,大家后知后觉才发现应该是地震了。
我住在哈西,几年前也有过一次特别轻微的地震,那天也是下夜班,当时感觉屋里的灯摇晃了一下,我以为是困的眼花了,结果第二天发现好多人都在说地震。
这次地震,发生在3月16日凌晨2点44分,震源深度10千米,位置在吉林松原市的宁江区,震级为4.3级。震级虽然不高,但是我在200多公里外的哈尔滨都感受到了,可见4.3级的地震威力也是挺大的。
本来一次震级不大的地震应该掀不起什么波澜才对,但是有些人敏锐的发觉松原所在的位置本身就是地震带,而且境内还有一座“休眠火山”长白山,有些人联想到日本最近频发发生的火山喷发,就开始有些担心起来。
只不过在我个人看来,这种担心暂时还是多余的。
右上角关注帮忙点一下,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识的文章给您!
01.长白山虽然近些年海拔不断攀升,但并没有明显火山活动的迹象判断火山是否近期会喷发,主要的依据就是火山的活动迹象,这些常见的迹象很明显,只要细心观察都能发觉。
第一就是地形的变化,前面提到过,最近几年长白山的海拔在不断攀升,这是因为地壳变化所导致的,实际上火山喷发中常见的现在就包括海拔攀升,但在即将喷发前,这种变化是非常明显的,火山在地壳下活动,会产生地应力,这种情况下地面甚至有起伏的情况。
第二就是冰雪融化,去过长白山的朋友都知道,长白山一年当中也就几个月是没有冰雪的时候,其余时间都是被冰雪覆盖,在喷发前,地温会升高,冰雪会相应的融化。
第三就是动物的异常,这点我们可以和地震关键,火山喷发前夕附近的动物会有明显的躁动出现。
第四就是火山口异响,在岩浆喷发前,在火山口处会发生很大的响声。
第五就是地震,这种地震并不是本文中提到的那种偶发地震,而是轻微但是频率很高的地震。
第六就是火山口气体,喷发前气体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第七就是附近温泉的水温会增高,毕竟要喷发前,地温会相应地增加,温泉的水温也会增加。
目前来看,只是偶发一次地震,火山喷发前的其他迹象都没有,因此在我看来,短期并不会喷发,也不是大地震的前兆,这只不过是板块运动的正常表现罢了。
02.日本学者对于长白山的关注比我国学者还要高之所以说日本学者更关注长白山火山的情况,是因为在几百年前,我国长白山曾经喷发过一次,那次喷发的威力很大,火山灰甚至漂到了日本北海道,在北海道附近造成了2到6厘米的火山灰。
这次喷发因为时间太过久远,那时候长白山附近还是荒无人烟呢,因此只能有一个大概的时间点,根据碳14的记载是969年和1215年,而根据冰芯的记载是1026年,我国的文献记载是1199年。不同的时间,都记载了相同的事,那就是我国长白山在几百年前的那次喷发,影响到了日本。
那时候日本人口也不像现在这样密集,如今假如在发生一次同样影响的火山喷发,对日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要知道,火山灰虽然叫做“灰”,但它和灰完全是两种物质,火山灰质地非常坚硬,类似于玻璃碴子,同时它吸水以后会凝结并且导电,30厘米厚的火山灰甚至可以把房子压塌。
1991年皮纳图博火山喷发,火山灰漂到了渗漏稠密的地区,当时赶上了台风,导致约200人被倒塌的建筑物压去世。
如今的日本,人口密集,真要是再次发生这种情况,造成电网断路,或者房屋倒塌,后果不堪设想。
也正是基于此,很多日本学者的目光都投向了长白山,研究它有无喷发的迹象,毕竟长白山和富士山处于同一火山带,如果相继喷发,对日本来说情况或会变得非常危险。
03.我国早在长白山处建立了火山检测站,就防止火山喷发地震到来长白山火山群,是群山而并非一座火山。长白山周围大小分布着超过100多座火山,我们喜欢风景秀丽的火山,是最大的火山,海拔在2600米左右,直径4.5公里。
这座火山是休眠火山,根据地质探查,长白山天池火山下是存在地壳岩浆囊的,也就是说确实具有喷发风险。
此外,因为天池上有超过20.4亿吨的水,所以天池火山喷发的话,会比一般火山爆发出更大的破坏性。
基于这两点,我国早在1997年就已经在长白山火山区开始了地震监测与研究工作,并在2006年的时候升级了监测设备,可快速发现ML0.1级别以上的地震。
捅咕检测数据分析,2002年7月份,地震频次开始增高,由每个月几十次增加到了上百次,2003年的时候一年可检测1293次地震,但在2005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地震频率开始大幅度减少,一会回到了2001年左右的每个月几十次。
04.假如大地震到来引起火山喷发会有什么后果有些人不免有此疑问,假如真的发生了大地震,引起了长白山火山喷发,那么会有什么后果。
实际上即使火山喷发,影响的范围也不会很大。
其一就是火山喷发一共有9个等级,其中6级以上的火山喷发才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而长白山这种巨大影响的喷发,据史料记载还没有发生过。
1597年以来的史料记载,每次喷发的等级都不是很大,如1597年8月26日,明万历25年,目击者称有放炮声,后有烟气喷出,飞过大山以后不知去处。
又如1898年俄国探险家来到天池考察的时候,整好赶上了火山喷发,事后定义为VEI2等级。
总的来说,大部分火山喷发的等级都不是很高,像汤家火山喷发也就是6等级,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也只是轻微,只要我国能够及时监测到喷发,并且等级不高,那么影响就并不会很大。
写在最后全世界大约每年会发生500万次地震,平均每天发生地震次数超过1万次。其中99%的地震都是非常轻微的,我们甚至都很难感觉到这种轻微的地震,只能通过仪器测量出来,因此偶尔有一次地震不用大惊小怪。
即便真的发生了大地震,也是大自然的力量,我们只要学会科学应对,依然会将影响降到最低。
喜欢的话,帮忙点一下赞,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识的文章给您!
为什么东北有地震?
生活报小编查询的资料显示。东北地区的地质版块相对比较稳定,烈度相对较小,地下的断裂带相对较小。强烈的应力能量释放造成大地震的可能性短期内比较小。发生类似唐山地震(唐庐大断裂)、汶川地震(印度,太平洋,欧亚板块碰撞,青藏高原地块遇到四川盆地坚硬的地块碰撞)那样地下构造剧烈活动的机率很小。但是,东北地区历史上是有过大地震记载的。
东北地区的地震确实时有发生。就在今天,也就是2017年8月15日11时58分在吉林松原市宁江区(北纬45.42度,东经124.75度)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
从上面这张图中不难看中,郯庐断裂带进入东北地区后的走向还是有不确定性的(注意?号的出现)。不过,东北地区存在大的造山带是不争的事实。地质活动存在周期性,东北地区的长白山、大小兴安岭都是由剧烈地质运动,版块相互挤压形成的。说明在过去的一个历史时期内,东北地区有过强烈地质活动。因些,不排除今后某个时期内再次有剧烈活动的可能性。
目前东北地区有文字记载的一次大地震发生在辽宁省。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在辽宁省南部海城、营口一带发生7.3级强烈地震,震中在北纬40.6度,东经122.8度,位于海城县岔沟,震中烈度9度,持续时间约半分钟。震时地光闪闪,地声隆隆,震区90%的人看到了低空发光现象,近处可见一道道长的白色光带,远处则见红、黄、蓝、白、紫的闪光,地裂缝射出蓝白色光,地面喷口中冒出粉红色光球。在海城、营口、盘锦一带普遍听到了闷雷似的响声。
另据史料记载,从公元421年到1974年底,仅辽宁地区发生的浅源破坏性地震就有33次之多,其中破坏性最大的除1975年海城、营口的地震外,1290年9月的宁城地震造成了死亡7220人的后果。所以说,东北的地下也不平静,只是目前还没大事。大家安心睡觉就是了。哈哈。
以上是生活报小编为您提供的答案,希望您满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