犰狳空间,山海经中神秘的昆仑山到底在哪?
世界许多古文明中,不乏大山崇拜的印记。如希腊的奥林匹斯山、印度的须弥山。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大山的崇拜更加源远流长。如古代皇帝泰山封禅大典,规模恢宏,仪式庄重。
昆仑山,中国神话中的大山,将中国对大山的崇拜推向了极致。昆仑山即是天帝在凡间的下都,又是西王母居住的圣山。
昆仑山具体在哪?世上的昆仑山有几处?数千年来一直是个迷。
如果您百度,是得不到“昆仑”最原始含义的。想写出真正有含金量的文章,就要到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去寻找。
昆者,彝族语言中意为“天”;“仑”与彝语中的“勒”为同音异写,意为“子”。故“昆仑”者,实为“天子”也。
晋代张华所著《博物志·卷一》中将泰山称为“天孙”。有天孙必有天子。清代马啸所著《绎史》称“天子之山,夷狄之所称”。夷狄,是古代中国对少数民族及外国人的称呼。彝族自当包括在内。因此,彝语中称“天子”为“昆仑”就言之有据。(参考《彝族史要》)。
清代史学家万斯同的《昆仑辩》中更是指出昆仑山为三座山。其文曰:……其南三百里有三山,中高而四下,曰紫山。古所谓昆仑也……。
而郦道元在《水经注·河水》中称:天下仙圣,在柱洲昆仑山上。
柱洲乃古代对非洲的称呼。详见我发的另一篇文章《大明混一图》。图中有详尽的柱洲图解。下图为其中柱洲(既非洲)的放大图。
古籍《十三州志》中称:昆仑山去北海十三万里,有弱水周匝,东南接积石山。
按此说法,昆仑山不在中土较为明确。
晋代张华的《博物志》也有对海外昆仑的记述:“汉使张骞渡海至大秦,西海之滨有小昆仑,高万仞,方八百里。”汉代时期的大秦国是对古罗马的称呼。故此处的西海之滨指的实为地中海。(下图为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路线图。最远处确实到过大秦)。
汉代时期的古罗马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古埃及只是古罗马的一个行省。张骞在此处发现小昆仑,意味深远。
《山海经》对昆仑山有较为明确的记载。其中《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博物志》记载张骞来到古罗马帝国的地中海边,看到了昆仑山。《大荒西经》中的记载即为此昆仑山。
经文中明确界定了昆仑山的地理位置,既在埃及的尼罗河谷。“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意为:在地中海之南,阿拉伯沙漠的附近,红海的西边(古代通常以“前”为东,“西”为后),尼罗河之上。
黑水为何指尼罗河呢?尼罗河每逢泛滥期,都会从其上游埃塞俄比亚境内带来大量腐殖质,河水会呈现墨绿色或深黑色。泛滥期过后,尼罗河两岸就会留下大量肥沃的黑色淤泥,而这正是尼罗河赐予埃及的宝贵礼物。故称其为黑水,真是再恰当不过了。而在彝语中,“黑水”读作“以诺”,既“以诺河”——尼罗河。读音如此相似,意味深远。
由此可见,昆仑山所在地理位置,明确无误的指向了金字塔所在的尼罗河谷。
“金字塔”是中国人的称呼,因为金字塔的形状很像汉子“金”。实际上,金字塔有自己的专有象形文名字。请看下图:
西方学者对这组象形文字的解读为:法老圣体(面包)的升天之所。
这种含糊不清的解释不合理处显而易见。因为,并没有对上图中的每一个字符做出详细的诠释。更可笑的是,法老圣体面包这个说法明显是抄袭圣经中对耶稣的描述,而后者的出现要比这组象形文字晚了3000年。
我们的解读为:左侧的立鸟为古埃及文明的创建者——天之子(既天子)荷鲁斯的象征,中间的图符为临水之大山(金字塔),右侧的椭圆形图符为每晚都要将太阳吞下的古埃及大神努特的嘴,因为太阳要在西方落下,因此,此“大口”象征西方之极。下图立鸟为荷鲁斯雕像
下图为每到傍晚就要将太阳大口吞下的神——努特
因为,彝语中“天子”既昆仑,而荷鲁斯又为天之子。所以,金字塔象形文字名称就是:西方临水之昆仑山。其中,大神努特的巨口代表昆仑山所在地理位置,而荷鲁斯为建造者(大金字塔俗称胡夫金字塔,但并非胡夫所建,我之前发布的文章中有详细的论述。)
当然,此昆仑山为海外小昆仑。郭璞曾说既有海外昆仑,当有海内昆仑。
如对此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点击关注,有时间我会论述海内昆仑的具体所在。
感谢各位的欣赏,下图为天之子的荷鲁斯
为什么做梦不会影响人的记忆呢?
第十七章——梦的秘密,梦的解析
关于梦,很多人都觉得很神奇,不能解释。这一章让我带你了解什么是梦。
在第12章,不同意识状态的关系这一章中,关于梦的定义是这样的:梦是一种主观意识体验,是人或动物在睡眠时产生的想象的影像,声音,图片等,通常是非自愿的。
显然梦是一种意识,所以梦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复杂的大脑即使在睡眠时也不停止运动。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欲望的满足,人在清醒的状态中可以有效地压抑潜意识,使那些违背道德习俗的欲望不能为所欲为。
这个观点我并不赞同。因为它有明显的局限性。
比如意想。意想的画面往往比梦更脱离常规。而意想是在清醒状态下的意识。为何没有被压制呢?
我以为弗洛伊德是被后天“道德”迷惑了眼睛。所以说梦是潜意识欲望的满足。
而我的观点是梦这种意识的产生和任何其他意识的产生是同理的。都是当下前意识和潜意识的作用。
你会发现小孩会饿了哭,痛了叫,随地撒尿等。也就是说他没有压抑自己的欲望感。而成年人会考虑情况。这就是我说的“道德规则。“小孩在没有建立规则之前他是不会的。
在这里我要提醒的一个观点是:正常人人人可以做梦,人人有梦。这一点其实我在第12章已经说过了。
正常人的意识是时刻存在的,自然也包括睡眠时的梦。
关于梦,我相信很多人认为很神奇。梦里世界是很特殊的,五彩缤纷的。有正常生活场景,也有千奇百怪的情景。但是你会发现一点,那就是所有的东西一定是能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原形的。
比如说你可能会梦到被人用刀把你杀死了。但你是几乎不会梦到别人用头发或者棉花棒把你杀死了。
学过几天哲学人都知道,物质决定意识。这一点很重要,我本应该在前几章就提醒大家。这一点说明所有的意识都来源于现实世界。也就是说我们记忆里的东西,哪怕是经过我们在大脑中改造过得东西,也一定能在现实世界找到原形。
在这里我还要论述一个问题。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很抱歉,我现在才正视这个问题。那就是意识的问题。不讨论这个问题很多问题就说不清。前面的章节有提起过。
我们说意识是人的意识。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意识的客观存在的。这是我们学哲学时候就知道的。
问题是:你如何判断意识存在??
举个例子来说明:你做了一个梦,有快眼运动,吃早点时候你也能大概回忆起做的梦。我们可以说你梦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可是同一个人,也做了梦,可是自己一点也没有觉察。旁观者只是看到他有快眼运动。这时候,我们说他梦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对吗??这就是问题。
因为是人或动物的意识,必须是客观体【人或动物】感觉到了,才是我们一般所说的意识。可是有一些意识客观体感觉不到,那么这时候我们说人的意识的存在的,是正确的吗?
我的答案:这样说是正确的。昏迷状态,梦……等意识客观主体【人或动物】体验不到,不能就说没有。
同时这也是我意识理论的基石。
理论:正常人或动物的意识是时刻存在的,不管出于那个意识状态,主要生命体征存在,意识就存在。部分植物人也是。
还记得最新发现的刺激“屏状核”刺激吗?? 这一瞬间你丧失了意识,下一瞬间你又恢复了意识。研究者第一次实现了用电击大脑单独区域屏状核的方式将意识关闭。一个世纪以来,科学家已经探测了人类大脑的每一个角落,用电流刺激它甚至将其置于暂时不工作的状态等方式,探索大脑的功能。除了这一次,他们到目前为止从来都没能成功关闭过意识。
我在前面就问我自己,刺激屏状核时人的意识还存在吗??
显然你无法通过被测试者知道。脑成像图呢? 肯定有脑成像图。
脑成像有图等于有意识吗??显然是不能的。
在我想来,人死后脑细胞不会立刻死亡。也就是说脑成像会有点滴的反应。这时候意识存在吗??
再想想扫描蜜蜂,蚂蚁这样的生物,脑成像图是咋样的。会有意识吗??
这是三个致命的问题。
首先正常的生命体意识是时刻存在的。蜜蜂和蚂蚁的意识层次只在感觉。这是我的划分。所以只要它活着,这样的“感觉”意识就存在。这是我的理论。
人刚刚死亡后,脑细胞没有立刻死亡,脑成像有,是没有意识。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判断人死亡的根本是脑干死亡。而意识的产生,是大脑神经元复杂协作的结果。即使是最低级的“感觉”意识,也需要这样。而脑干死亡协作停止,何来意识。
而上面关于刺激“屏状核”意识被关掉,意识存在吗? 显然是存在的。
还记得我理论中的潜意识定义吗?潜意识:潜意识即记忆的全部和记忆的交集创造。
现代研究发现,人在做梦的时候大脑是很活跃的,比清醒时都活跃。那么我就问了,为什么是这样呢??你是如何认为的。
我的答案是:睡觉做梦时,人受到的外界刺激少。
你应该这样理解这句话。人在清醒状态下,看到的,听到的,触觉到得……都是一个个坐标,连接成一个网。这张网反射回你的大脑,他限制了你的意识跳跃。
而人在睡觉状态下,眼睛看不到了,有很大一部分刺激就消失了。也就是说这张限制你的网缺少了很多很多。所以当下前意识可以提取的潜意识范围就更广了。所以你的大脑就更活跃了。就更能脱离常规了。
我不知道这样解释你是否理解了,但我就是这样思考的。
意识下有意识,梦下有梦。说的是不断会有潜意识成为前意识。成为前意识的潜意识又会去提取出别的潜意识。而睡眠时,这种潜意识成为前意识的跳跃要比人在清醒时跳跃大,范围广,所以大脑就更活跃了。我希望这样解释你可以更好的理解。
我们经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是对的。当下和当前的意识为前意识。所以会以当前所见所闻所想为前意识来进行梦的内容。
还有一些人认为梦是神秘的,是上帝为我们打开的一扇窗户,可以预测未来。。
对于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我认为说预测不如说指导。因为梦根本没有预测功能,但是据有指导功能。预测和指导是两个概念,说梦指导意义更加准确。
虽然有大量的文献,文章说某某梦见什么,然后就发生了他所梦的事情。但是我要说的这是指导,不是预测。我在上面已经说了,当前所见所闻所想为前意识成为梦的内容,和不断刺激提取更多内容的条件。于是就产生了事情的演化。之所以梦中的欲望能比较清醒时更加得到释放和满足,是因为体验着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不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和愧疚之类的。而且由于受限制少,提取刺激的范围更广,所以梦静才是那么奇特,不寻常。
那可能你想问,那为什么他梦见的那个事情,就发生了呢。很简单,梦来源显示世界,他所梦到得东西,他知道或了解。而他所梦到事情实现了,是事情本来的发展。
他儿子一年没有回来了,他梦见儿子回来了,结果真的回来的。这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用数学理论来讲这是概率问题。类似这样的事情太多。比如车撞了,水淹死了,儿子要结婚了,媳妇生了个大胖小子,和某某发生了性爱等等都是。
千万,一亿元得大奖彩票难不难中,但是还有有人中了。但更多的人梦到亲人回来了,第二天却没有等到亲人。各位这就是了,梦具有指导意义。不代表预测意义。
虽然用数学理论来机械的说,我认为有点不合理。因为梦是据有现实基础的。据有现实演化机制的。所以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梦的长度长短不一,可能只有几秒钟,也可能长达20-30分钟。在REM睡眠期间被唤醒的人更容易记得他们的梦。人类平均每晚有3-5个梦,有的人会高达20个。然而,大部分的梦都会立即或者在短时间内被遗忘掉。随着睡眠进入后半夜,梦会变得更长一些。在一个夜晚8小时的完整睡眠中,大部分的梦发生在通常为2小时的REM睡眠中。
在现代,梦被认为是与潜意识沟通的管道。梦可以有各种不同的主题,包括恐惧、兴奋、魔法、抑郁、冒险,或者是性。梦中发生的事件并不受做梦者的控制,除非是处于清明梦中,做梦者会拥有自我意识。有时候,梦会让人产生创造力,或者给予人灵感。最著名的故事之一是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宣称梦见一条衔尾蛇,而悟出苯环的分子结构。
在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时代,人们对梦的含义有各种不同的看法。目前获得的最早关于梦的记录材料,是大约5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的一块粘土板。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人们相信梦是来自亡者的占卜信息,可以预言未来。有一些文化会进行孵梦仪式,希望能够产生有预言能力的梦。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在1900年代早期的许多著作中阐述了梦的理论和解释。他将梦解释为人们深处的欲望和焦虑的表现,通常会和被压抑的童年记忆或者欲望有关。在《梦的解析》(1899)中,弗洛伊德发展了一套解释梦的心理技术,设计了许多规则来解释梦中出现的符号和主题。
卡尔·荣格反对弗洛伊德的许多理论。荣格扩充了弗洛伊德关于梦和做梦者无意识欲望相关的想法。他将梦描述成给予做梦者的讯息,可以帮助做梦者自我改善。他相信梦是在向做梦者揭示他们感情或者信仰上的问题和恐惧。
荣格写到,重复出现的梦境意在反复地吸引注意,表示做梦者忽视了梦中的某个主题。他相信这些梦中的符号和图像出现在所有的梦中。荣格相信在白日形成的记忆在梦里也很重要,这些记忆在无意识中形成了印象,需要在自我(ego)休息时处理。无意识的头脑会以梦的形式重现这些过去的片段,荣格将其称为“白日的残留”。荣格还认为梦并不是纯粹独立的,所有的梦都是一张“心理因素的巨网”的一部分。
弗里茨·皮尔斯将他的梦的理论作为格式塔疗法的核心。梦被看做自身里面被忽视、拒绝或者压制的部分的投射,荣格声称,可以将梦中出现的每个人看作是做梦者自己的一部分,称作梦的主观方式。皮尔斯扩展了这种观点,认为甚至梦中无生命的物体也代表做梦者的一部分。所以,做梦者被要求想象自己是梦中的物体,然后描述它,以便了解该物体的特质和做梦者的人格如何关联。
相比两者的理论,我个人观点是荣格的更接近真相。意识是时刻存在的,梦是意识的一种。在我看来,通常意义上,梦中的自己更“真实”,但梦中的自己,依然受社会规则,道德约束。
比如你梦到自己偷东西,你会意识到可能被抓。这与在现实中是相同的。而且梦是具有力量的,也具有真实性的。我这样说是因为梦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可以反作用于人体。
比如一个年轻小伙子,会在梦中与喜欢的明星或爱人发生关系,在身体上的表现是遗精,而且感觉确实好像是发生了关系。
还有一点要强调的是,除了人类以外,其他很多动物可能也有REM睡眠和做梦的能力。科学研究表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会经历REM睡眠。REM睡眠的时间长短随物种不同:海豚的REM时间较短,人类的水平中等,而犰狳和北美负鼠的时间属于最长之列。
在对猴子、狗、猫、大鼠、象和鼩鼱的研究中都观察到了梦。鸟类和爬行类也有做梦的迹象。睡眠和梦的问题相互交织,科学家对于动物的梦的研究表明,它们的功能至今为止尚不清楚。然而,睡眠的作用正在渐渐清晰,例如,对大鼠或其他实验动物的睡眠剥夺,会导致生理指标的恶化和真实组织的损坏。
有的科学家认为,人类做梦应该和所有羊膜动物有同样的理由。从进化论的观点来看,梦应该能满足某种生物学上得需求,能够在自然选择中获得某种好处,或者至少对于其生存适应没有负作用。
2000年,Antti Revonsuo,芬兰图尔库大学的教授,认为在过去,梦可以通过展示危险事件的刺激以帮助人类准备认出和避免危险。这个理论称为威胁-刺激理论。Tsoukalas (2012) 认为梦和掠食性动物出现导致的激活图样有关,这在REM睡眠的控制机制中仍然非常明显。
而且有一点,我自己认为非常重要,因为上面我说了,潜意识是所有记忆的合集。而梦中提取潜意识更加活跃,这就是说梦是长期记忆持续的激活。
从上述几个角度来讲,梦具有一定的生理意义。调节身体所需【比如需要性爱时候,比如口渴的时候,比如发烧的时候】,巩固记忆,调节情绪等,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还有一种梦,我提一下,叫清醒梦。我自己就有过类似的梦。清醒梦意思是在梦中可以保持清醒,并且知道自己正在做梦。有些人在做梦时会突然醒觉到自己正在做梦,当他知道自己在做梦时,他便可以控制自己的梦境,这便是清醒梦了。
在清醒梦中,你可以自由地控制自己的行动,也可以任意控制梦境的内容,甚至梦中的其它人也完全由你来控制。但是清醒梦并不要求一定要能够控制梦中物体。只要知道自己在做梦就称为清醒梦。清醒梦的发生经过了科学确认。
那我来问大家一个问题,看过《盗梦空间》的人,应该知道其中的情景。那么你相信有“梦中梦”这样的意识体验吗?
我个人认为这种意识状态是存在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上面说的,梦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也可以反作用于人体。所以梦中的自己,再入梦中就是可能的事情。
好了,以上就是我关于梦的一些知识和猜想,你怎么思考梦,你有过哪些奇特梦,你如何解释呢?
摘自独立学者,诗人,作家,国学起名师灵遁者书籍《探索生命》。此书电子版淘宝有。
山海经中记载的异兽是真实存在的吗?
我是小七,专注于《山海经》解读的四川姑娘。
我觉得这个问题需要辩证看待,因为同一个文字描述在不同人的理解中,它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形象,比如说山海经南山经中记载的虎蛟。
在我看来,它很可能就是现在比较常见的普通爬行类动物蜥蜴之类的,但是也有人认为它是一些已经灭绝的物种,比如说是虎头蛟之类的,另外一些人认为可能就是鲟鱼,绝大多数认为是鳄鱼,至于理由和理解各有各的说法,也各有各的思路,我们我们无法否定一个说法的错误,也无法否证明一个说法的正确。
一:可能存在的物种我们就先来看看《山海经·南山经》中的狌狌:招摇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说是在南部第一座鹊山上有一座山叫招摇山,它濒临西海上端。这座山上长有一种草,外形像是韭菜,而且会开青色的小花,这种草的名字叫做“祝余”。此外这座叫作招摇山的山上还生活着一种有指南针功效的树枝,名叫迷毂 mi gu,不知道大家对《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还有没有印象,在这部剧里迷毂存在感还是很强的,迷毂戏份在白浅住在青丘时候经常出来打酱油,后来白浅迷路也随时拿着迷毂枝。
而挨着这座山的招摇山上生活着一种白色的猿猴它的名字叫狌狌,它有时学人的姿态走路,有时又爬行,吃了它的肉能让人走的很快。
这是一种生活在山林里的动物,由于长期奔跑行走,应该肥肉少瘦肉多。大家都知道长期摄入蛋白质,有助于肌肉的形成,那其实吃狌狌吃了善于奔走也不是什么特别难达到的特异功能。
其实我们根据《山海经》所留下的只言片语确实能够找到和书中国描述很像的物种:白颊长臂猿。
就是这家伙。
我们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似的动物就能说《山海经》记述的动物都是存在的么?显然是不能的。
二、可能完全虚拟瞎编的物种《山海经》记载:又东三百里,有青丘之山,有青丘之国,在其北,有狐,四足九尾,其银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比如挨着招摇山很近的青丘住着的九尾狐一直出现在我们神话和传说中,据《海外东经》记载青丘位于朝阳谷之北、黑齿国之南,《大荒东经》则说青丘国位于黑齿国、明星山之间,与白民国和嬴土国相邻。
我们都知道九尾狐能变成倾国倾城的美丽姑娘,你说李嘉欣、杨恭如都被人骂过狐狸精。可是真的狐狸精谁见过?除了蒲松龄小说里多,现实生活中找不出一人肯定自己是狐狸变的,而九只尾巴的狐狸真的只能是天方夜谭了。
这只是存在神话传说和传记小说中的人物当不得真的。
其实关于《山海经》,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一切艺术和文学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完全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古人根据现实和自己想象结合瞎编的一部小说,看看就行了,千万别较真。
我是小七,一个沉迷于研究山海经与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喜欢可以关注我,有不同意见也欢迎指正。
白蚁的克星是什么动物?
穿山甲、 针鼹、土豚、犰狳、食蚁兽
对于南方朋友来说,相信白蚁都不陌生,白蚁本身对人体是没什么危害的,但是对于建筑物、装修木材等家具用品却有着极大的危害性,也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性。不过却有着一些动物喜好食白蚁,一起来了解下吧。
1、穿山甲。
主要生活在亚热带的落叶森林,是一种没有牙齿的森林物种,白天常匿居洞中,并用泥土堵塞;晚上多出外觅食,昼伏夜出,遇敌时则蜷缩成球状。白蚁的天敌则是穿山甲,因为它的尾巴比较长,头部比较尖,经常生活在石头缝或者洞穴中来捕捉白蚁为食,一只穿山甲一顿可以吃掉一斤白蚁,加上穿山甲的背上有着一层铠甲,如果没有这层铠甲的话,恐怕就会被白蚁攻击。
2、针鼹。
针鼹产于澳大利亚,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哺乳动物,外形和刺猬非常的相似,有着豪猪的一样的刺,鸟一样的嘴,袋鼠一样的育儿袋,鼻孔就开在长嘴巴的喙尖,舌头也是针鼹的重要武器,可以伸出嘴外一尺多,舌尖上会分泌一种很稠密的黏液,用来粘食蚁虫果腹,一天可吃上万只蚂蚁、白蚁。
3、土豚
土豚。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体型类似大袋鼠,身体肥胖,口鼻部长,耳长似驴耳,听觉敏锐,舌长而具有粘液,四肢粗壮,有强大锐利的爪,可以挖开蚁穴,同时饭量巨大,一夜可以吃掉50000只白蚁。
4、犰狳
犰狳产于美洲的哺乳动物,长着小耳朵和长尖的嘴,身体有着类似盔甲似的骨质甲保护自己;白天生活在洞里,晚上出来找食物,昼伏夜出,喜欢吃甲虫、蠕虫、白蚁、黑蚁、蝗虫、小蜥蜴、鸟蛋、坚果和蛇类等食物。
5、食蚁兽
食蚁兽。分布美洲大陆,头骨长而大致呈圆筒状,鼻吻部有复杂的鼻甲,齿骨细长,进食前会先用爪子在蚁丘上刨出小洞,加上蠕虫状的长舌能灵活伸缩,且舌上富有由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和腮腺分泌物的混合粘液,用于粘取众多的蚁类,因为食蚁兽没有牙齿,舌头黏上白蚁后就直接吞到肚里去了。
白蚁虽然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但作为这些动物来说,却是它们一日三餐的食物,再多的白蚁可能都不够它们食用。
生活中我们怎么有效地防治白蚁?
1.给房间通风并保持干燥。
2.多清理房间杂物,不要给白蚁筑巢的空间。
3.雨后的晚上,要关好门窗,关好窗帘,尽量关掉不必要的灯,并将灯调到最暗,以免引来白蚁飞进家里。
家里发现白蚁怎么处理?
1.把水放在灯下让它淹死
门窗关上后,可以在阳台上开灯,因为灯光对白蚁有吸引人的作用。把一盆清水放在灯下,白蚁就会掉进水里淹死。
2.切勿在白蚁或蚁路上喷洒杀虫剂
如果你发现蚁路不能随便毁坏,也不要买“急性”灭蚁药,这只能起到推动作用。它们会转移到更秘密的地方,最终会增加白蚁防治难度。
3.放置白蚁诱捕箱
如果在家发现白蚁,一定要请专业的白蚁防治公司在家做一次全面的调查和治理,毕竟专业人才能做好专业的事。可以用白蚁诱捕箱把木头放在箱子里引诱白蚁,当木箱中的白蚁达到一定数量时,可以喷洒白蚁传染剂,患传染病的白蚁会将病毒传播到巢中的其他白蚁身上,达到杀灭白蚁的效果。
当然如果白蚁太多,建议联系当地的白蚁防治中心!
以上就是有关白蚁在自然界的天敌和日常生活中怎么防止白蚁,处理白蚁的方法。
为什么穿山甲只吃掉洞里一半的蚂蚁?
2015年7月15日广西有人请吃穿山甲的微博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一濒危物种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每救下一只穿山甲相当于保护17平方公里的绿色森林免受白蚁的侵害。性情温顺的穿山甲,被人类吃的数量比大熊猫还要稀少,拯救这一濒危的物种刻不容缓。
穿山甲的舌头只有0.5厘米宽,长达40多厘米,这舌头是为捕食白蚁而生)
白蚁是世界上五大害虫之一,危害多种树木、房屋建筑、水库堤坝,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生产安全和居住环境,白蚁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几十亿元。
穿山甲是白蚁的天敌,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控制白蚁种群和数量,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有很极其重要的作用。近些年,一些不法分子在利益的驱使下偷偷杀害野生的穿山甲,现在国内中华穿山甲数量锐减,已经到濒临灭绝的边缘。
一只成年中华穿山甲一次可以吃掉400克白蚁,一年可以消灭7,00万只白蚁,穿山甲是名副其实的护林小能手。为什么穿山甲在挖开白蚁洞以后只吃掉其中一半的白蚁呢,下面来探讨这个有趣的故事。
1.聪明的穿山甲懂得资源合理利用。
穿山甲活动的范围在5~6公里以内不会走太远,除非在发情期,雄性的穿山甲会长途奔波寻找配偶。
穿山甲在找到新的白蚁巢穴以后,会在附近挖洞居住。这样为了方便进食,但是穿山甲很聪明,这窝白蚁它只吃掉一半的数量,然后就不吃了。
留下一半白蚁,让白蚁继续繁殖,然后穿山甲再去寻找下一窝白蚁。如此往返的于领地内每个白蚁巢穴之间 ,穿山甲的这种做法就像割韭菜。
穿山甲把领地内的白蚁每窝吃一半留一半,每一窝白蚁控制在一定数量,既维持了领地内的自然平衡,也保证了自己的食物供应。穿山甲的这种做法可谓两全其美。
2.穿山甲的食量有限。
成年中华穿山甲体重2~7千克,昼伏夜出,一直成年中华穿山甲每次可以捕食白蚁300~500克,捕食重量和体型大小有关系。
一窝白蚁数量有几百万只,大的白蚁巢穴甚至有上亿只白蚁。穿山甲性格孤僻,昼伏夜出单独行动,穿山甲食量有限,每次只能吃掉几百克白蚁,面对庞大的白蚁群,即使穿山甲想把整窝白蚁吃完,但是胃的容量有限。
穿山甲在地球上存活进化8,000万年,穿山甲是进化非常成功的一个物种,在进化的过程中,穿山甲懂得循环利用,穿山甲从来不会在一窝白蚁旁边把一窝白蚁吃完,吃到一半它会去寻找下一窝白蚁。
总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白蚁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昆虫之一,全球已知白蚁品种有3000多种,白蚁虽然个头很小,但是白蚁的破坏力惊人,被认为是危害最大的害虫之一。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白蚁也不能说一无益处,2015~2016年初,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婆罗洲发生了一场极端干旱天气。
造成大片森林沼泽缺水退化干旱,并引发旱季森林大火,这场大火导致婆罗州几百万公顷森林在这场大火中被烧毁。
大火过后,科学家们惊奇的发现,还有一些森林并没有受到干旱的影响,树木还是郁郁葱葱,科学家们走进林间才发现原来这些没有干旱的森林当中白蚁窝数量特别多。
白蚁在地下挖的巢穴四通八达最深的白蚁穴深达地下几十米,白蚁穴平均深度一米多。白蚁在地下挖的巢穴四通八达,雨季雨水顺着白蚁的巢穴渗入地下,而且白蚁天生就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下,有白蚁生活的地方,可以很好的储存地下水。
非洲的原住居民很早就知道白蚁排出的粪便和挖出的土壤比一般土壤更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白蚁挖出的土壤里面含有白蚁的粪便,含有非常的有机肥,有利于森林中草木植被的生长,地面生长茂盛的草木可以有效保护水土流失。
白蚁主要以木质纤维为食,白蚁能通过分解森林地面的落叶和木头杂草等有机物、混合与维护土壤养分,调节土壤透气性和湿度,白蚁种群是已知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策划者,这也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
穿山甲是唯一身体覆盖有甲片的哺乳动物,因为一场新冠病毒把穿山甲推上了风口浪尖,以前在南方一些省份穿山甲数量非常多。
现在我们国家,据听说野外种群数量只有10多只,保护野生穿山甲,维护森林生态平衡,这个任务任重而道远。
结束语:
穿山甲目前可以人工养殖,但是目前还没有突破人工繁殖这个难题,现在国家已经把穿山甲列为二级保护动物,希望国家在这方面能出台政策,保护野生穿山甲种群数量,让这一物种种群数量逐步恢复壮大。
根据现在科学研究穿山甲的鳞片并没有什么药用价值,穿山甲的鳞片,各种物质成分和人的指甲差不多,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应该保护穿山甲这一古老物种兔受灭绝的危险。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维护森林生态平衡,维持食物链可循环,这是全人类都要做的,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关爱地球,关爱环境从你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