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人生,如果用商业逻辑来做人生决策?
人和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的诉求——想让所有人都满意。
凡是市场做得好的品牌,都能进入用户的心智。
比如一提到凉茶,我们就会想到“加多宝”,一提到奶茶,我们就会想到“香飘飘”,一提到服务,我们就会想到海底捞,一提到坚果,我们就会想到三只松鼠(原谅我这个吃货,满脑袋都是吃的东西)。
你觉得他人会在聊什么话题的时候提到你?
当他人谈到你的时候,你觉得他们会说些什么?
在社交中,你给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给自己的定位吗?如果能的话,你能通过自己的职业或事业来确定这个定位并加以利用吗?
如果你说:“我是一位非常专业的HRBP。”那么,假如我们在你所在的城市做一次调查,或者翻阅一下和HRBP相关的文章,你的名字会出现多少次?
“我是XXXXX。”这个定位的确立,需要有规划有策略,但更得靠战略。
首先要找出你的定位概念,这看似容易,实则很难,需要时间和经验的沉淀,更需要前瞻性的眼光和敏锐的自我觉察。可一旦实现,它就会成为你的个人品牌,为你带来很可观的回报。
定位有七个问题,这七大问题的清晰、协调和一致,才能让定位真正的发挥作用,才能让你像品牌一样有身价。下面我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来看。
第一个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是你的立足点和发力点。
针对企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会再问三个问题:
1、 是什么产业?
2、 是什么企业?
3、 是什么产品?
比如说,从产业的角度来看,阿里巴巴做的是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阿里巴巴做的是网上交易平台;从产品的角度来看,阿里巴巴做的是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大数据。
对于个人来说,你也应该从三个维度来思考“是什么”:
1、 你处在什么行业?(这个问题的潜台词是,你有些什么样的资源和人脉?)
2、 你从事什么工作?(这个问题的潜台词是,你有哪些能力?你能做些什么?)
3、 你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潜台词是,在别人的眼中,你有什么样的“使用价值”?)
无论你在职场中工作,还是有一份自己的事业,你都可以从面到线再到点,逐渐聚焦的思考,这样一来,你就能大概知道自己的品牌属性和品牌价值。
“使用价值“越多的人,越容易吸引更多的资源、资金、人脉和机会,他们可以借助这些“原材料”,进一步创造出更大的“平台”或者效用更高的“产品”,这样就能持续提升自己的“使用价值”,让资源和机会源源不断的流向他们,形成正向循环。
第二个问题:你的产品是什么?
这个问题,对于企业来说,问的是企业对客户的价值主张,对于个人来说,问的是你能创造出什么样的价值。
“我能做文案”、“我能做策划”、“我能做设计”,这些都不是你创造的价值。
你的产品是什么?——指的是你通过你所做的事情,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和结果。
这个世界是看结果的,你的品牌,取决于你能做出来的成果,而不是你所做的事情。如果你有足够强的资源调配能力和人力资本运作能力,也许你什么都不用做,但只要有结果,你的品牌价值就能得到认可。
所以,你真正的产品是:“通过文案让产品的销售额增加一倍”、“策划出一个能吸引风投的点子“、“通过设计让企业的品牌知名度提升5个点”。
第三个问题:明确告诉客户,你做什么?
这个问题,不是告诉别人,你现在要做什么,而是让别人知道,你未来将会做什么。
很多企业对于这个问题,都不能够回答得非常精准。你不是“开健身房”的,你是在”打造健康时尚的生活体验“;你不是”开饭馆的“,也不是”做餐饮的“,你是在“创造娱乐化的社交平台”。看明白了吗?
也许你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室内设计师,但是未来,你可能会有自己的工作室,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设计师,那么你可以在社交中,告诉别人说,你专业做室内空间设计。给对方看一些你设计过的照片,然后递上你的名片,告诉对方,如果有需要可以找你。
你的朋友圈、博客和微博里面,一定有你设计的作品,以及你对他人作品的评价,甚至,还有你关于室内设计的一些心得。这些积累,将会成为你的背书。让你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当他们有这方面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你。
从现在开始,你就可以搭建未来的那座城堡了。这个城堡的一砖一瓦,都是依靠你的社交圈搭建起来的。前提是,你有明确的“品牌标签”。
第四个问题:你的主题语是什么?
京东的主题语是“多快好省,只为品质生活”。
嘀嘀打车的主题语是“让出行更美好”。
迪士尼的主题语是“创造高品质娱乐体验”。
主题语不是广告语,而是你的信念。
人们不会买你的产品;人们买的是你的信念。
同样的,人们愿意跟你合作,不是基于你做的什么事情,而是你做这些事情的信念。
别人确实会考虑你拥有什么样的能力和资源,但他们从心理上更倾向于和他们有共同信念的人合作共赢。
第五个问题: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对于企业来说,客户为什么会购买你的产品?和同质产品相比,你的优势是什么?客户看重的是什么?
对于个人来说,别人为什么愿意跟你合作?别人为什么愿意和你进行资源交换?别人为什么愿意支持你?
因为你有核心竞争力。什么是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标准有四个: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替代性、难以模仿性。
也许你会说:我会的很多东西,别人也会,没有办法制造“稀缺性”。
也许你会说:我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做出来的“产品”,采用其他方式也能做到,无法实现“不可替代性”。
也许你会说:我在某一方面确实比较优秀,但是也很容易被别人模仿。
那么,你所说的这些,都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不是知识、不是技能、不是你所拥有的资源和人脉,而是你的思维模式和处事方式。
巴克敏斯特·富勒说过,与当前现实做斗争,你绝不会改变任何事物。要变革,你需要建立新的模型,淘汰现有模型。
不断迭代,才是最好最有效的生存模式。
第六个问题:如何做?
答案是:多角度的刻意尝试
想要形成自己在某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变换角度的去尝试,尝试不同的做事方式,尝试不同的资源交换方式,尝试不同的成果展现方式……这样渐渐的,你就能形成自己独特的眼界框架和思考维度。
在商学院里面,一个学员每周都要面对大量真实发生过的商业案例,学习商业决策的最好办法不是观察老板每个月做决策怎么做,而是自己每周做10次以上的模拟决策。
要应对变化,有长远的眼光很重要。你要选择自己的基本定位并坚持下去。而且,你几乎不应该改变你的基本定位战略,能改变的,只是为实施长期战略而采取的战术和短期的行动。
更多职场能力提升、培训教育、心理学、思维模式方面的话题,请关注我的头条号“醒职场”。
商业之星竞选该怎么选?
1.
首先打开游戏点击右下侧的开始游戏;
2.
点击开始奋斗;
3.
点击竞选商业之星右侧的参与竞选;
4.
最后开始进行投票竞选,进行三轮投票后自己就成功当选商业明星了。
如何买对人生中的第一份商业保险?
不同年龄段,不同的家庭收入需要的保障责任是不一样的。好的保险都是组合起来的,而不是一套看着什么都有结果什么都不高而且费用还高。
拿年轻人来说吧,刚踏入社会,没什么太多的收入,而且甚至连存款都没有。那么保险可以强制储蓄,那要通过保险解决什么问题呢?意外,医疗,重大疾病,寿险?
建议以1个月的工资为上限,配置一年期综合意外险,额度5-10倍年收入。不超过500。一份百万医疗险,一年200多。一份重大疾病保险定期到70岁的。在加一份定期寿险保障个20-30年。一年不到1000块。只有重疾险贵一点,但是合理调整保额其实也还可以接受。
对于中年人来说,意外险医疗险跟重疾是第一个先考虑的,上有老下有小,一旦收入中断那就会对家庭造成重创,然后可以适当添加养老险
他说人生最大的成功不是赚钱?
对李嘉诚先生最大的争议是在近几年。客观地讲,李嘉诚的话又会引起不同意见,由于三观不同,多元世界对成功的理解一定也有多种观点,我是这样子分析的。
一、大多数人的成功概念是有钱。我们不是金钱社会,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寸步难行。我们普通人评价人有否成功,在商言商,有否赚了大钱,这是一个客观量化的指标。李嘉诚先生是香港首富,是70多年努力奋斗的结果,基于财富巨大,所以我们认为他成功了。这在全世界范围内评价也一样。
二、顶级人士认为成功是对社会贡献。李嘉诚因为太有钱,所以不看重钱。他更看重赚钱过程的享受,看重对社会的贡献,通过交税、办企业解决就业、对香港、内地众多大学、医院的捐赠,为全社会百姓贡献自己的力量,尽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形象,特别是口碑。当然仇富的人们不一定愿意正面评价他。
三、多元社会允许多样的成功理解。放界世界,成功有大小,有千万种实现的方式,有无数种成功的表达。教师一生“桃李满天下”就是成功;公务员步步升迁就是成功;专家学者论文发表,著作等身,职称晋升就是成功;农民生生不息,白手起家,房子车子孩子票子样样有就是成功。城里人有车有房,工作顺利就是成功。所以允许每一个人对自己成功的理解和表达,尊重别人的选择就是尊重文化的多元。
请给勤奋努力一生已90多高龄的李嘉诚先生,足够的包容,足够的敬意,足够的尊重,那么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和友善。
欢迎讨论,敬请关注点赞。
商业养老保险跟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险有什么不同?
商业养老保险跟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险有什么不同?
同为养老保险,深度分析之后还是有很多不同。从参保的各个因素分析都是很不同的。
第一 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作为保障,基金都是由政府直接管理。而商业属于企业,那么参保人员缴纳进去的养老保险都是商业保险公司自己运作。从风险这一点来讲,社会保险的风险更弱。
第二 从参保的人群性质和条件来讲,社会保险主要针对的是与单位存在劳动关系,或者是属于劳动年龄内的人群。超过法定退休年龄,或者不属于参保范围的人群是不能参保的。而商业保险是属于自愿原则,不管你什么年龄,什么户口性质,只要你能承担起这个费用都是可以参保的。
第三 从保障的人群来看,社会保险更加的普及,职工养老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结合。收入高或者收入低的人群都可以购买到自己合适的险种。并且政府为其做保障参保人群更广泛。商业保险很多的养老保险缴费高,普通群众望而却步。并且中年人考虑买保险的时候,年纪越大缴费就越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