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播,你会为了爱放弃所有么?
你说你喜欢雨,但是下雨的时候你却撑开了伞,你说你喜欢阳光,但当阳光洒播的时候,你却躲在阴凉之地,你说你喜欢风,当清风扑面的时候,你却关上了窗户,我害怕你对我也是如此之爱——莎士比亚
或许在这件事情上我的确是个自私的人,无法体会到那种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感情,对我来说爱情是生活的一部分却不是生活的全部。所以我也无法做到为了成全一段爱情而牺牲一切的事,于我而言,那种感情让人向往,却无缘出现在我的生命中,但毕竟是看了太多,却不得不思考这样为爱牺牲一切是否真的值得。
我们可以为了爱情不顾一切,但起码的做到心中有数,你得有把握你的不顾一切不是一时冲动!当你还不足够了解一个人的时候,对他(她)的充其量只能算得上是好感,那不是爱情!
怎样评价最近开播的深夜食堂?
《深夜食堂》原著漫画曾被多次被改编为电视剧、电影,但国内的改编尚属首次。简单温情的小故事和治愈系的讲述风格都让该剧在当下讲究抢眼、华丽的市场上显得格外清流,纵然美食题材已经是足够吸引人的元素,但剧方显然对这样小清新的剧情并没有百分百的自信,于是堆上了“数星星”阵容,赵又廷、海清、张钧甯、陈意涵、刘昊然、徐娇、何炅、戚薇……形形色色的食客路过食堂,食堂老板黄磊温暖一笑:欢迎光临。
疗愈系小清新,单元剧重回江湖
无论从哪方面看,《深夜食堂》都是一部很不一样的电视剧。不是花花绿绿的特效古装片,也不是衣美鞋美人更美的时尚偶像剧,围绕着所有物料的是让人好奇的故事,更是贯穿其中的疗愈之感。
《深夜食堂》的导演是蔡岳勋,他的履历表上有《流星花园》、《白色巨塔》、《战神》、《痞子英雄》,虽然和其他台湾知名的偶像剧导演相比显得单薄了些,但却部部可圈可点,几无败绩。正因为是蔡岳勋的导演作品,《深夜食堂》才带了标志性的台湾式小清新味道,不管是美术置景还是影像基调,都回归传统,小小的店面,木质的桌椅,从视觉上就传达出温暖的感觉,也让观众能从第一眼就对这个食堂产生亲近感和好奇感。
除了视觉上的温暖清新,《深夜食堂》另一大清流法宝就是单元剧的讲述形式。除了早年的一些情景喜剧,在《武林外传》、《龙门镖局》之后,华语电视剧市场就几乎再没有了单元剧这样的电视剧形式。《深夜食堂》很难得的找回了这样的类型,用一个食堂和黄磊饰演的食堂老板作为主线人物,用食堂这样一个特殊场景作为背景,聚集来自四面八方各有故事的食客,他们有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只需要聆听,体会,分享和感动。
而据导演蔡岳勋的采访所言,一个个的食客从食堂路过,看似24个故事是各自独立,但其实食客之间也会有微妙的联系,让整部剧形成了有机的整体,也更让整部剧的时空显得更加真实,观众自然也就更容易入戏。
数星星还是拼演技,总有一个理由催你追剧
单元剧给《深夜食堂》带来的除了体裁上的新鲜度,也是选择演员层面的丰富。不同于当下各大电视剧剧本未出演员先定,甚至演员之间为了所谓番位还要挣破头的现状,《深夜食堂》里有足以服众的绝对男主角黄磊,其他的演员都以食客的身份出场,演完他或她的一段故事就从食堂继续出发,进入下一段旅程。这样的形式让《深夜食堂》聚集了一大波让人眼花缭乱的阵容,有赵又廷、张钧甯、陈意涵、修杰楷等等台湾演员,也有海清、戚薇、刘昊然、徐娇、何炅等等内地演员,一部剧集齐这么多人的故事,不管是只想追星的粉丝还是想欣赏演技的挑剔观众,都会在《深夜食堂》中找到自己倾心的部分。
在正式播出前,《深夜食堂》的第一个故事主角赵又廷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出了一则短预告,他在这个故事中饰演一个聋哑水手,和捡来的女儿相依为命,可后来女儿的生母找来要带走孩子,就此展开了一段虐心的故事。
在这则短预告中,赵又廷完全走出了“高冷夜华”的状态,形象邋遢,还因为聋哑人的身份只能靠打手语和喉咙中发出的不清楚的咕哝声去表达自己急切的情感,虽然预告片很短,但整体情绪却十分饱满,引人落泪,一经放出便引发观众热烈讨论。第一个故事已有如此品质,相信《深夜食堂》完整的24个故事也定不会让观众失望。
舌尖上的中国菜,中国故事滋养中国胃
美食永远是艺术创作中经久不衰的题材之一。金城武、周冬雨主演的美食电影《喜欢你》用美食隐喻爱情,色彩鲜艳让人垂涎欲滴的做菜场面搭配主演恋爱过程的暧昧与甜蜜,让整部电影的可看性成指数级上升。美食节目也永远是电视荧屏上的常客,我们好像总是会有那么一个时刻想要看别人做菜,看别人吃菜,然后自己隔着屏幕收获食欲的精神满足。
《深夜食堂》最接地气的基因,自然就是美食。恐怕整个华语演员圈子再找不到一个比黄磊更适合出演食堂老板的人了,黄磊曾经的人生经历在如今中年发福的体态中都积淀成了温暖宽厚的烟火气,他热爱美食又擅长做菜也是人尽皆知,这样一个食堂老板,从外表到气质都极具说服力。
而剧中最本土化的改编,自然也就是将漫画中各式各样的日本料理换成了中式菜肴,红烧肉、鱼香肉丝、酱油炒面等等传统的中国人最熟悉的菜肴在黄磊的手下被细细密密的做出来,仿佛《舌尖上的中国》再度出击,让人仿佛已经闻到香味儿,吃到胃里,一本满足。而此时收获饱腹的观众也早已做好准备,仿佛自己也光临深夜食堂,正在听老板和身旁的陌生食客聊天,聊起他的朋友,他的家人,和他最切肤的痛,最热烈的爱……
新白娘子传奇又一次被翻拍?
《新白娘子传奇》又一次被翻拍,就个人而言,并不期待。
赵雅芝、叶童主演的《新白年娘子传奇》,可以说是经典之作。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无人可以超越。
赵雅芝版的《新白娘子传奇》拍摄于1992年,后来也陆陆续续出现过很多翻拍,但是都没有引起轩然大波。一开始播赵雅芝版《新白娘子传奇》的时候,大家都已经被赵雅芝演的白娘子吸引,觉得赵雅芝的形象气质刚好符合白娘子。把白娘子给演活了。此时白娘子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所以想要在超越也就更难了。
所以,就个人而言,更喜欢赵雅芝版的《新白娘子传奇》,所以并不期待其他版本的《新白娘子传奇》。
相声界论唱功还有谁能比得上郭德纲?
谢谢邀请。
我真的老了么?我真的跟不上时代了么?我怎么跟新时代的代沟如此之大呢?怎么一提到他,我就有一种遇到了星宿派弟子的感觉?
就这个问题而言,问的真的有点无法回答。因为用郭德纲的话来说,相声的唱分为“本功唱”和“学唱”。
所谓“本功唱”就是唱太平歌词。老实说,我也不是生在解放前,对于相声前辈们是不是唱太平歌词,他们唱太平歌词的水平如何等等一概不知。不知道这些不算丢人,毕竟咱没经历过那个时代。既然郭德纲说有,那咱就认为有吧。至于在这方面,郭德纲唱的好不好呢?不予评价,因为我只听到德云社的人唱过。
所谓“学唱”就是学习借鉴其他的曲艺表演形式了。老实说,在这方面,个人感觉郭德纲在某些曲艺方面虽然算是新声代里佼佼者,但较老一代还是差距明显的。
我也不用郭德纲VS“主流相声界”。咱就把冯巩单拎出来,做个简单的对比吧。
冯巩应该很多人都不陌生,尤其是常看春晚的朋友们,自从2000年春晚,冯巩牛群正式分手以后,冯巩也开启了另类的“放飞自我”。扯起了“泛相声”的大旗,可以说把很多曲艺形式都糅进了相声中去,虽然不算成功,但却体现出了冯巩的多才多艺。无论是快板,三弦,吉他,二胡等等都能拿到春晚舞台上去表演,唱起来也有板有眼。那可是央视大年夜直播的春晚啊,没点真本事就上去表演的话,会给人喷死的!但多数人吐槽冯巩的就是他每年都说的那句“我想死你们了”。可以说,在乐器和学唱流行歌曲方面,老郭跟冯巩还是有差距的。但我没有听过冯巩飙河北梆子或者其他曲种的高音,在这方面,老郭有他的优势,他的嗓音得天独厚。
除了相声方面,两个人也分别出演过影视剧。在这一方面,老郭的差距就更大了。无论是冯巩早期的电视剧《那五》,还是后来的电影如《埋伏》,《没事偷着乐》,《别拿自己不当干部》,《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等等都是描写小人物的经典之作,冯巩的个人演技也一直很在线。反观老郭,虽然参演的影视剧不少如担纲主演的《三笑之才子佳人》,《我是大侦探》等,其中也不乏《大宅门》,《落叶归根》等经典之作,但在演技上却乏善可陈。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演的太郭德纲了,一看就是那种指不定又要整出什么幺蛾子的那种”。是他的相声太深入人心了吗?
最后,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缺点,没必要无限放大一个人的优点,也没必要无限放大别人的缺点。就郭德纲而言,作为商人,他是成功的,作为相声演员,他也是优秀的。但他的水平还高不到独孤求败的程度。
但他确实是个成功的商人。
说点题外话,老郭曾经唱过一段东北大鼓《忆真妃》,我觉得挺好听的,想听听完整的原版,但我搜遍了全网,就没找到一段东北大鼓的唱法是跟他一样的。除了东北大鼓,我还搜过“铁片大鼓”,“东北铁片大鼓”,“北京大鼓”,“岔曲”等等关于《忆真妃》和《剑阁闻铃》的段子,仍然没有。难道真的如于谦于大爷所说的“这段是真听不着了”那样吗?
为什么现在一些国产剧自己看不下去?
不止你我,影视圈业内论坛都忍不住开始吐槽国产剧!
近日,上海SMG影视剧中心主任王磊卿在制播年会上的发言,简直是火力全开,下面摘录一下他提出的几个槽点:
槽点一 剧名长长长曾几何时,我们印象中的电视剧名字很短,言简意赅。举个例子,最早电视圈流行给电视剧起两个字的名字,比如《渴望》《金婚》,每部都是经典中的经典。
渐渐地,两个字已经不能满足影视剧制作方,于是开启了三个字、四个字的时代,四个字还非常迷恋“动宾短语”的组合,比如《杉杉来了》《老板来了》《警犬来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突然进入了一种“故作文艺”模式,喜欢用带逗号的复句:《结爱,我的千岁大人》《初晨,是我故意遗忘你》……八九个字的剧名也不少。
但剧名字数长长长的趋势仍在继续,甚至出现了带转折关系的长句,比如《我不喜欢这世界我只喜欢你》。王磊卿说,这名字看得人云里雾里,仔细一想,完全可以用“我喜欢你”来替代啊,“所以我在想,吆喝词太长,会不会模糊了真正的戏核?”他现场呼吁各制作方,“电视剧把片名缩一缩,把卖点藏一藏,给自己多一点自信,顺便给观众多一点记忆便利吧”。
槽点二 集数长长长剧名越来越长,集数也越来越长,如今不拍个八九十集,仿佛都不敢自称“大制作”。关键是,剧情内核根本撑不到这么多集数啊,于是“高开低走随后扑街弃剧”的情况频发。
王磊卿在论坛上直接吐槽,“为应对制作成本整体上涨,制作方追逐高盈利,剧情副线盖过主线,电视剧剧集像兰州拉面一样越抻越长,搞得电视剧都成了‘龙头烂尾水蛇腰’”。如此这般,剧情注水事件频发,最后让观众非常失望。
所以王磊卿呼吁,“电视剧必须瘦身,观众需要50集以下不掺水的干货剧,市场需要30集左右全新快节奏的创新剧。”听得大家拍手称赞。
槽点三 孵化时间短短短相比长长长的集数,作为资深业内人士,王磊卿吐槽了剧本的粗糙:“国内IP剧五六十集的剧本常常在5个月里速成,相较之下,一般美剧12集的剧本却需要耗时6个月左右。如此压缩时间之下,剧本早就变成了脱水的压缩饼干。”结果就是“只见套路,不见灵感,更难有文化底蕴”。
这个锅该谁背?王磊卿一针见血:“就是对大IP粗放式的经营导致的,是商业的急功近利,这点大家应该警惕才对。”
槽点四 套路多多多说到套路,王磊卿虽然没有当场点名,但也非常犀利。
比如套路一:谈判都去华尔街,恋爱都去巴黎秀。
王磊卿说自己想不通,“为啥谈判、谈恋爱都得去国外?难道在国内就不能谈判不能谈恋爱了?”这种盲目追求“洋气”效果的剧集扎堆播出,从而延伸出一个新名词“尬景”,意思是:雷同甚至累赘的海外取景,成了观众最熟悉的套路风景。
套路二:打抢都去唐人街,开炮都去索马里。
随着《战狼》《红海行动》等现代爱国主义枪战电影的爆棚,一大批电视头部资源也闻声而动,套路也就随之而来了。王磊卿说大家一定要警惕:“因为新一波动作剧,眼看就要挟海外英雄之名泛滥了”。
套路三:大女主满街走,帝王嫔妃多如狗。
王磊卿刚念出这个标题,底下就有记者暗自拍手,“对,说得太对了”。
仔细一想,自打《甄嬛传》爆火,大女主古装剧就没停过。这头范冰冰的《赢天下》和周迅的《如懿传》还“压在宫里”没开播,那头章子怡的《帝凰业》、汤唯的《大明皇妃孙若微传》就已开机。电视台每年播出古装剧是有集数控制的,我们何时能看到这些剧,如今真的不好说。
对此王磊卿继续吐槽,让大家要小心两点。第一要小心帝王将相、后妃佳人过度泛滥,“主角不是皇上就是公主,不是将军就是皇后,是将军还得是空前绝后的将军,是皇后还必须是千古唯一的贵妃,这都是套路”。
第二要小心古装女性成长题材剧被过度消费,“撕开表皮,这类剧就是古装玛丽苏剧啊,人人都爱女一号,片面夸大古代女性作用,常常不符合历史,不是套路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