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蝶相戏的寓意,剪纸的象征意义?
一、纳福迎祥
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得以长久广泛的流传,纳福迎祥的表现功能是其主要原因。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民间剪纸《鹿鹤同春》是民间传统的主题纹样。据记载,鹤即“玄鸟”,玄鸟是“候鸟”总称。在民间文化中鹿称为“候兽”,鹤称为“候鸟”,鹿鹤同春是春天和生命的象征。民间鹿与禄同音,鹤又被视为长寿的大鸟,因此鹿与鹤在一起又有福禄长寿之意。在民间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情况下,人力劳动成为生存的保证,摆脱病魔和死亡的痛苦是人们永恒的理想。民间剪纸以各种形式表达出对生命的渴望,袒护生命,颂扬生命,表现生的欢乐,对生命的崇拜成为人们虔诚的信仰。
二、祈求生命
祈求生命的观念为民间剪纸赋予了不竭的血液和旺盛的生命活力。剪纸的创作者对待富足与幸福,总是怀有着坚定乐观的信念,绵延不断的希望,剪纸正是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理想的外在呈现。民间剪纸将这些吉祥寓意融入到各种民族事项活动中,来满足广大民众精神心理上的需要,以扶持人类的生存,充实人类的生活。在民间剪纸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反映生产生活的画面,这些作品有着一个最大的相同点,就是对主体进行的夸大,大大的鱼,大大的辣椒,大大的蚕,大大的谷粒等,通过剪纸,人们虚构了美好的形象;来慰藉自己的心灵,来张扬人征服自然的伟大创造力,以期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并肯定人的力量,鼓舞人们继续奋斗的勇气。
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间剪纸的表现语言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托物寄语,借用那些约定成俗的观念化形象,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吉祥幸福的期盼。种种质朴的怪诞而又包含率真至美的剪纸造型,来源于原始的视觉思维方式和民间审美观念;来自于有程式体系和意象造像组成的独特造型体系;来自于中国的本原哲学和世界观,更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公猫古代叫什么?
1、狸奴
陆游曾在《赠猫》诗中这样写道: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黄庭坚也在《乞猫》中写道: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另外《韩非子》中也有:“今鸡司夜,使狸捕鼠”的记载,可以狸奴这个称呼在古代十分的流行。
2、衔蝉
也被称为衔蝉奴,黄庭坚在《从随主簿乞猫》中写道:“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看来黄庭坚不但是书法写的好,也是一位真正的猫奴啊。
3、金丝虎
金丝虎其实指的就是全身黄色的猫咪,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橘猫,因为全身的黄色又加上和老虎同属于猫科,因此有了金丝虎这个称呼,不得不说这还是十分霸气的,看来大橘在古代都很吃得开了。
4、乌云盖雪
简单来说就是黑白花色的猫咪,当然主要指猫的肚子、腿和四爪为白色,尾巴、背部等处为黑色。这样的猫咪相信大家也见过不少,说不定你养的猫咪就是这样的哟。
5、衔蝶奴
这指的是全身白色,但是嘴巴上有一点花纹的猫咪,衔蝶奴这个名字可以说十分有意境了。
6、霄飞练
霄飞练指的就是全身都是白色,没有其它颜色的猫咪,也就是白猫。另外这样的猫咪也被称为“尺玉”。不得不说古人在给猫咪取名字这一块的确比现的有意境多了。
豆蔻及笄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等词都有什么含义?
这都是古人称谓年龄的,形象有趣。
古人称谓年龄一般不用数字,而是用相关的身体特征,或者是有关的文化简称。
有趣的是,男女幼年与老年的称谓好多相同,越到青壮年,性别不同,称谓不同。
男女统称01、襁褓:不满周岁。
“襁,长尺二寸,阔八寸,以约小儿于背;褓,小儿被也。”
襁褓,就是背婴儿用的布带子与包裹婴儿用的被子,借指未满周岁的小婴儿。
02、孩提:两三岁。
“婴儿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儿笑也。”
这里的“孩”是“咳”的古字,意思为小孩子笑的咳咳之声。
孩提,提着小孩子的两腋下将其抱起来,孩子发出咳咳的笑声,借指两三岁孩子。
03、垂髫:三四岁到七八岁。
“髫发,谓童子垂发也。”
垂髫,小孩子头发下垂的样子,借指三四岁到七八岁的小孩子。
04、始龀:七八岁。
“龀,毁齿也。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
始龀,指小孩子刚开始换牙,代指七八岁的小孩子。
05、黄口:10岁以下。
“孔子见罗者,其所得者皆黄口也。孔子曰:‘黄口尽得,大爵独不得,何也?’”
黄口,本是指雏鸟黄色的嘴巴,后借指十岁以下的小孩,有时用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06、总角:八九岁到十三四岁。
“总角聚两髦,言总聚其髦以为两角也。”
总角,是小孩没成年时扎在头上的两个小髻子,借指十三四岁以下的年轻人。
07、幼学:10岁。
“人生十年曰幼,学。”
到了十岁,就可以开始学习了,所以十岁又被称为“幼学之年”。
08、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
“凡人中寿七十岁,然而趋舍指凑,日以月悔也,以至于死,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蘧伯玉,就是蘧瑗,春秋卫国大贤人,孔子的好朋友,他年届五十时,就能知道自己前四十九年的过失。
“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认为自己到了五十岁时,就知晓了天道运转、主宰众生命运的道理,后人借指人生五十岁。
“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发苍白色如艾也。”
人生到了四十岁叫做强,这时就可以做官了;到了五十岁叫做艾,头发花白如艾草颜色,就可以参与国家政事处理了。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这本是《周易》之语,被后人以“大衍之年”借指五十岁。
09、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
“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一循环,一循环为一甲子,且天干地支名号繁杂,称为“花甲”。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平头指整数,甲子为六十,平头甲子便是六十整岁的人。
“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认为自己到了六十岁,对那些不同于自己的意见,或不利于自己的意见都能正确对待了。
“六十杖于乡。”
人生到了六十岁,就可以拄着拐杖在乡里行走了,借指六十岁的老人。
10、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古时活到七十岁的人是很少的,所以便有了“古稀之年”的称呼,指人七十岁。
“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
人生到了七十岁,就可以拄着拐杖在都城内自由行走了,借指七十岁的老人。
“大夫七十而致事。”“致其所掌之事於君而告老。”
大夫到了七十岁就该上报他负责的政事,辞官回家了,也用来借指七十岁老人。
“五十而爵,六十不亲学,七十致政。”
执政同致事一样,都是把职掌的政事还给君主,告老还乡了,借指七十岁老人。
11、杖朝之年:80岁。
“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
《礼记·王制》有言,八十岁可以拄着拐杖出入朝廷了,后世便以“杖朝”指八十岁。
12、耄耋之年:80岁到90岁。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耄,“八十、九十曰耄”;耋,“年八十曰耊”;二者合称借指八九十岁的老人。
13、鲐背、黄耇、胡耇、冻梨、齯:90岁。
“九十曰鲐背,背有鲐文也。或曰黄耇,鬓发变黄也。耇,垢也。皮色骊悴,恒如有垢者也。或曰胡耇,咽皮如鸡胡也。或曰冻梨,皮有斑黑如冻梨色也。或曰齯,齯大齿落尽更生细者如小儿齿也。”
鲐鱼,就是青花鱼,因九十岁老人的背上生斑,如鲐鱼的花纹,便以“鲐背”借指。
黄耇、胡耇、冻梨、齯,都是以老人斑、老人皮肤、牙齿脱落作为象征的,借指九十岁长寿老人。
14、期颐之年:100岁。
“百岁曰期,颐。”
人到了百岁,称作“期”,就该颐养天年了,后人便以“期颐”称呼百岁老人。
男子特称01、舞勺:13到15岁。
“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
“舞勺者,熊氏 云:‘勺,籥也。’言十三之时,学此舞勺之文舞也。”
男子到了十三岁,要开始学习乐,诵读诗,拿着籥学习文舞了,后人便以“舞勺”指十三岁。
02、束发:15岁。
“童子之节也,缁布衣,锦缘,锦绅并纽,锦束发。”
男子到了十五岁要束发为髻,表明是成童了。
03、舞象、成童:15到20岁。
“成童,舞象,学射御。”
“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
男子过了十五岁,就是“成童”了,要开始学习武舞,学习射箭、御车了,也就是说可以上战场打仗了。
04、弱冠:20岁。
“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
男子到了二十岁,要行冠礼,表明已经成年,但因身体还没发育完全,以“弱冠”称呼。
05、而立:30岁。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孔子认为自己到了三十岁就已经建立了稳定的价值观,或者说有了一点成就,后人便以“而立之年”借指三十岁。
06、不惑:40岁。
“四十而不惑。”
孔子认为他到了四十岁就可以明辨是非不疑惑了,所以“不惑之年”借指人生四十岁。
女子特称01、金钗之年:12岁。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这是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的一句,古代女性到了十二岁就可以梳妆戴钗了,便以“金钗之年”指女性十二岁。
02、豆蔻之年:13岁。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
杜牧《赠别》中用二月的豆蔻指十三岁的少女,于是后人便以“豆蔻之年”指女性十三岁了。
03、及笄:15岁。
“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古代的女子到了十五岁就该用笄梳结头发,到了结婚的年龄了。
04、碧玉年华、破瓜之年:16岁。
“桂影浅拂梁家熏,瓜字初分碧玉年。”
这句诗出自唐代的李群玉《醉后赠冯姬》,同时有了碧玉和破瓜的典故,意为女子十八岁。
古人把“瓜”字可以拆分为两个“八”字,所以“破瓜”、“瓜字初分”便指女子二八年华,也指女子破身。
05、桃李年华:20岁。
“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贻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这出自明代徐渭的《又启严公》,用桃李比喻二十岁女子的青春年华。
06、花信年华:24岁。
“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出自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元夕后连阴》,用花信指二十四岁的年轻女子。
其实古人称谓年龄的词语还有许多,比如龀髫、龀龆、始龀可以指代幼年,二毛、白头可以比喻老年人。
当然了,在男女统称的称谓中,有些称呼女性很少用,像知非、知命、艾服等,基本上都是男性在用。
猫象征了什么?
在中国民间,猫是吉祥的象征。很多人都见过“猫蝶图”:可爱的小猫与彩蝶嬉戏,周围或有一簇簇牡丹围绕。这幅图的吉祥寓意是长寿富贵,因为“猫蝶”为“耄耋”的谐音,“耄耋”是中国古代对八九十岁老人的称呼
猫戏蝴蝶图什么意思?
长寿。猫与蝴蝶,音同“耄耋”,而耄耋,指年纪约八十至九十岁,年纪很大。所以,猫与蝶是中国画中寓意长寿多福之意,非常吉祥美好。耄耋之年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年纪十分大的时候。出自曹操《对酒》:“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中国传统的绘画不同于传统的西方油画,其对于所画事物的形象还原并不是太过于注重,而是注重背后的寓意,其对于所画的事物的背后寓意表达往往从三方面考虑。
首先是该事物的外在形象,这是最直观的表达寓意的方式,如最常见的在作品中添加吉祥事物或“福”等吉祥文字;再而就是利用该事物背后的通识意味来表达意寓,也就是被大众所接受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