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军陆战队中文版,美国事实上真的已经控制了日本?
可以说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英国这几个国家和美国的关系还是非常好的,是美国最坚定的几个盟友,在国际利益上和美国高度一致;但是这几个国家没有一个是世界强国。
这些国家之所以和美国保持高度一致,主要是他们严重依赖美国,无论在军事上、科技上,还是在经济上都对美国有着很深的依赖性。
首先,日本这个国家是二战战败国。迄今为止,日本方面依然保持着美国最大的海外驻军人数。当然这个问题也怪不得美国,毕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日本主动攻击美国的,最后日本方面战败。
日本战败之后,美国帮助日本制定了和平宪法,试图让日本走上和平发展的道路。日本在二战之前做了很多背信弃义的事,所以美国一直都不相信这个国家。因此,美国在日本设有很多的军事基地。
这些军事基地一方面是为了控制日本,另一方面则是为对抗前苏联起见。前苏联解体后,美国对日本的控制有所放松,现在开始卖给日本大量先进的战斗机和武器。
其次,韩国这个国家也是因为战争的原因和美国走到一起的。朝鲜战争时期,如果没有美国军队的协助,北朝鲜已经解放整个半岛了。现在韩国方面还是高度依赖美国,军事指导权也掌握在美国手里。
实际上,现在朝鲜半岛的局势是美国和朝鲜之间的问题,韩国方面根本就没有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这导致韩国方面必须依赖美国。当然韩国民众对韩国军队的作战能力没有什么信任感。
目前韩国方面试图从美军手里收回战时指导权,走上和平发展的道路,因为朝鲜方面也在改革开放。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韩国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在很多重要的事务上都不再配合美国。
第三,澳大利亚这个国家一直都和美国的关系不错,而且还是英联邦成员。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关系也是源于战争。当年日本侵略澳大利亚,美国帮助澳大利亚抵抗了日本的进攻,所以澳大利亚和美国是天然的盟友。
澳大利亚现在还是“五眼联盟”成员,当然也不是每一届澳大利亚政府都和美国关系很好,只是这一届澳大利亚政府和美国关系特别好,莫里森政府一直都紧跟特朗普政府。
对此,民间多有怨言,因为澳大利亚已经介入到“印度-太平洋战略”中,成为美国的一个棋子,这将导致澳大利亚非常的被动,经济发展受困。
第四,新西兰这个国家最近一段时间和美国关系比较糟糕,主要是前段时间美国总统特朗普攻击新西兰的防控策略无效。新西兰现在和我国的关系不错,双方的贸易额正在显著增长。
新西兰虽然比较小,但是新上任的总理和特朗普关系并不好,在国际事务上也不愿意配合美国,只是在经济交往上,美国和新西兰之间的联系还是比较密切的。
第五,加拿大是美国的一个邻国。这个国家人口只有3600多万,军队仅6万,可以说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加拿大只有两个邻国,其中一个就是美国,另一个是丹麦。有人声称加拿大是美国的第51个州,加拿大在军事和经济上同美国保持高度一致。
其实加拿大也没有选择的余地,就算是加拿大一直在配合美国,美国方面却依旧在打压加拿大。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还对加拿大征收关税,当然加拿大也进行了反制。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和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系也很糟糕,特别是在种族问题上特鲁多和特朗普还唱反调。但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加拿大还是要配合美国的,毕竟加拿大的军事和经济高度依赖美国,自主能力非常有限。
第六,英国本来也是一个强国,原来还是欧盟的主要成员国之一,后在美国的怂恿之下退出了欧盟。现在英国非常的被动,在国际事务中跟着美国亦步亦趋。
英国也是“五眼联盟”之一。现在英国的国家地位已经显著下降,无法再和以前相提并论。英国是一个高度自由的资本主义国家,退出欧盟之后保守派主导了整个英国。
现阶段英国的情况非常糟糕,主要是英国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本国的经济打击很大,再加上退出欧盟对英国也有很大的影响,在此情况之下,英国只能依附于美国。
马岛战争是那一年?
1982年!
1982年4月2日,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冷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简称马岛战争。这次战争一共持续了两个多月,于1982年6月14日以英军的获胜而告以结束。马岛战争是英国和阿根廷为了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而引起的,战争结束之后,英国再次占领马尔维纳斯群岛。此次战争阿根廷一共伤亡了一千七百多人,英国的伤亡相对来说小一点,大概一千人左右。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有史以来,冷战中战况最为激烈的一次海陆空三栖联合作战。此外,由于英国在此次战争中开辟了大约一万四千八百公里的后勤线,因此也被称为海上战略投送的经典战役。对于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问题,英国一直虎视眈眈,在该岛处心积虑营造文化和政治影响,而阿根廷自然不会那么轻易就将自己的领土拱手让人。随着英国与阿根廷的矛盾越来越激化,马岛战争一触即发。

▲英阿马岛战争场景图
马岛战争爆发的背景
马岛全称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人称其为福克兰群岛,英国和阿根廷都声称这座群岛是属于自己国家领土的一部分。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马尔维纳斯岛屿距离阿根廷本土比较远,大约四百英里,但是距离英国就更是远了,大约八千英里。众所周知,阿根廷是一个十分幸运的国家,不仅躲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且还完美地避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由于免受战火的侵袭,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阿根廷更是凭借着自己占有大量肥沃土地的优势,增加农产品的出口,逐渐走上国际舞台的中央,成为世界的粮仓肉库。此外,随着阿根廷国内经济的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提升,阿根廷也一跃从发展中国家迈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在1950年代,欧洲人只要一提到阿根廷,就会联想到土豪和有钱人,因为当时阿根廷的福利确实太好了,甚至连美国人和德国人都想移民到阿根廷。

▲1950年代的阿根廷纸币
此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阿根廷的黄金购买力水平也很厉害,连英国人都自愧不如,当时欧洲流行的一种形容有钱人的说法就是,他像阿根廷人一样富有。阿根廷认为本国在世界上已经处于极其领先的水平,因此便逐渐变得骄傲起来,甚至连昔日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也早就不放在眼里了。于是,越来越财大气粗的阿根廷便向联合国重提马尔维纳斯群岛领土归属权的问题,并要求联合国实施合理的仲裁。对于联合国来说,此时面对的不仅仅是新兴大国阿根廷的施压,而且还面临着来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压力。由于联合国迟迟不能作出决定,关于马岛主权的争议问题便一直持续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1981年,阿根廷内部逐渐暴露出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社会也变得越来越动荡不安,国内经济水平开始大幅度倒退。具体表现为通货膨胀率严重上涨,国内生产总值也急剧下降。由于不能支付工人合理的薪资,国内便开始涌现大批工人罢工的现象,阿根廷政府也逐渐失去民心。为了转移国内人民和媒体的注意力,当时阿根廷的领导人加尔铁里认为,发动马岛战役如果胜利了那么国内局势就能变得安稳。再加上英国与阿根廷的外交关系逐渐恶化,因此,阿根廷当局便向联合国表明要取得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如果联合国不能答应这个请求,阿根廷就会以争夺马岛的归属权而向英国发起战争。

▲阿根廷为马岛而战
阿根廷抢占马岛,英国出兵
1982年4月1日,阿根廷不宣而战,迅速占领马尔维纳斯岛。当时英国驻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总督和岛上的守军很快就被阿根廷军队所俘,紧接着,阿根廷又在马尔维纳斯群岛上部署大量兵力,大约有一万三千人。这一消息不久就传到了英国的境内,在各个领域引起轩然大波,民众也都议论纷纷,认为英国有史以来还没有受过这种委屈。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开始有些慌了,为了压住国内的争议,便下令出兵。但是此时英国海军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此次出兵也仅仅是派出了两艘航空母舰,分别是“竞技神”号和“无敌”号。另外,由于此前北约所赋予的作战使命,英国海军已经转型为反潜为主的舰队,“竞技神”号也早在1973年就被改装成了反潜航母。因此,英国政府便又征用了一架名叫“堪培拉”号的豪华游轮来搭载几千名士兵登陆马岛作战,由四十三艘皇家海军军舰,二十二艘后勤船只和六十二艘征用的民用商船组成了一支特混舰队。

▲英国“无敌”号战舰
面对阿根廷对马岛的突然出击,虽然最初英国政府不愿意承认,甚至还以为只是一个谣言。但是当后来收到英国驻马尔维纳斯群岛军队发来的电报时,才意识到再不发起反攻,马岛就将被阿根廷彻底占领。1982年4月5日,英国的“竞技神”号和“无敌”号纷纷鸣响汽笛声,驶离了朴茨茅斯军港港口,127艘舰船组成的特混舰队就这样浩浩荡荡地开往了马岛。大约过了十天左右,也就是1982年4月中下旬的时候,经过多日的海上颠簸,英军舰队终于千里迢迢地抵达了马尔维纳斯群岛。此时的英军内部也秘密制定了起了反攻计划,考虑到马尔维纳斯群岛距离英国本土太远,因此亟需在英国和马岛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中转站,以提供生活物资和军用物资。因此,英国便将目光转移到了阿森松岛,并开始调遣海军和空军战队驻扎在阿森松岛,为在马岛的战役提供后盾力量。
此外,英国为了能够及时补给在马岛作战的英军的物资所需,还在海上开辟出了一条八千英里的后勤线。经过一系列的安排和部署,英国军队已经基本做好了反攻的准备,因此,英军便将南乔治亚岛作为进攻的第一个目标。之所以选择先攻下南乔治亚岛,是因为这个岛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它是马岛的一个分支,并且与马岛主体岛屿相距较近。如果不先解决南乔治亚岛的后顾之忧,那么在英军舰队进攻马岛时,阿根廷军队则很有可能从后方进行偷袭,对英军形成包围圈。1982年4月19日,英军正式对南乔治亚岛发起进攻,并于六日后占领该岛,岛上的阿根廷士兵被迫投降。

▲英军占领南乔治亚岛
双方交战激烈,英军战略优势
随着双方逐渐展开全面激烈的斗争,1982年5月1日,英国军队决定发起一场代号为“黑公鹿行动(一)”的战略进攻。英国军队派出两架火神轰炸机前往斯坦利港机场对阿根廷军队展开空中袭击,这两架火神轰炸机可以携带二十一枚炸弹和四枚反雷达导弹。但是由于火神轰炸机在加满油之后能够连续飞行的公里数只有四千一百多公里,而从阿森松岛上空飞往马岛本岛则至少要六千多公里,再加上火神轰炸机满载时重达七千多公斤,如果要顺利抵达马岛,则至少需要四次空中加油才可以。另外,当时英国的空中加油机是由轰炸机改装而成的,因此在执行加油任务时还需要其他同类级别的空中加油机进行支援,这一军事行动在实施方面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

▲火神轰炸机执行“黑公鹿行动”
英军发动的这次空中轰炸行动刷新了轰炸里程的记录,由于火神轰炸机在飞完单程之后,已经没有足够的空中加油机对其进行补给,因此,便由航母舰载机接替火神轰炸机对阿军进行空中进攻。然而,受到猛烈空中袭击和轰炸的阿根提军队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等着被英军收尸,而是也发动空中作战机,实施反攻。为了拦截阿根廷派出的三十多架空中战斗机,英军果断派出包括“无敌”号航空母舰在内的两艘航母和海鹞战斗机,与阿根廷军队展开了全面的空中战斗。

▲马岛战争中的海鹞战斗机
此外,在阿根廷与英国军队打响空中战斗之后,英军又开始实施海上战斗计划。1982年5月2日,英军便正式在马尔维纳斯群岛附近的海域与阿根廷军队开启了激烈对抗,而阿根廷的巨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却被英国的“征服者”号给盯上了,由于“征服者”号在潜行时噪音很小,“贝尔格拉诺将军”号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靠近,因此不幸被“征服者”号击中,舰队上三百名水手遇难。“贝尔格诺将军”号被击沉使得阿根廷海军力量受到重创,但也因此激怒了阿根廷,随即阿军便实施了报复英军的措施。5月4日,也就是在“贝尔格诺将军”号沉没的两天后,阿根廷军队决定出动携带有飞鱼导弹的空中轰炸机潜入英军所处领域上空。阿根廷认为,此时英军的“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是一个有利的攻击目标,因此阿根廷的空军战斗机便挂着飞鱼导弹沿着低空飞行,从而躲避英军的雷达探测。英军由于没能及时发现阿根廷的空中轰炸,“谢菲尔德”号被飞鱼导弹击中,对于阿根廷来说,这也算是报了之前“贝尔格拉诺将军”号的仇。然而,到了5月下旬的时候,英国越来越多的军舰成功登陆马岛,逐渐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

▲英军“谢菲尔德”号被击沉
阿根廷投降,英军取得胜利
1982年6月11日的晚上,英军又向斯坦利港发起了最后的进攻,旨在清除残余的阿根廷军队,彻底将其歼灭。没过多久,英军便完成了对于驻扎在哈丽山、两姊妹和朗敦山的阿军的清扫任务。此时的阿根廷军队大势已去,英军再次乘胜追击,6月13日,又发起了占领无线电山的第二波攻势。尽管阿根廷军队负隅顽抗,但是也还是无法抵挡英军的猛烈进攻,阿根廷完全没有任何反击的希望和可能。
1982年6月14日,驻扎在马尔维纳斯群岛上的阿根廷的剩余军队纷纷挂出白旗,阿根廷无奈宣布投降,英阿马岛战争就此拉下帷幕。英军在这次战役中可以说是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不过这个结果也确实是意料之中的,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阿根廷尽管经济实力稍微强大了点,但是还不足以和英国对抗。并且,阿根廷的军事实力和作战策略都处于劣势地位,尽管英国刚开始被阿根廷打了个措手不及,但也只是因为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马岛战争作为冷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不仅让阿根廷从中吸取了教训,对于世界其他各国而言,也能从中受到很多启示。

▲马岛战争英军取得胜利
从此次战争中,可以看到英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一方面是由于其具有强大的两栖突击作战能力,进攻和防守技能也十分先进;另一方面,英国的强大战略投送能力也在这次战争中凸显了出来。此外,对于马岛主权的争议问题,国际上也一直都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英国英国收复马岛,但也有人认为英国采取武力解决纷端的方式可能会引起其他国家的反感。
就下令英国海军全面护航波斯湾油轮?
英国政府25日宣布,英国海军将会派遣军舰护送“所有悬挂英国旗的船只”通过霍尔木兹海峡。约翰逊是24日上任,果然是上任第一天就发大招了!
当我们看到要为“所有悬挂英国国旗的船只”护航的时候肯定会以为每一艘英国船都会被护航对吧?听起来很了不起,但实际含义是什么呢?
是指在提前足够时间获得航程信息的情况下,海军“将陪同悬挂英国国旗的船只通过霍尔木兹海峡,不论对方是单独或成队航行”。
(图:蒙特罗斯”号护卫舰)
简单地说就是任何英国船只都有权利请求英国海军护航,但是能不能为所有请求的船只护航那就是另一回事了,目前英国只有一艘“蒙特罗斯”号护卫舰在波斯湾,如果要实现约翰逊的豪言壮语,这艘护卫舰最好有“分身术”这种高科技。
(图:中英现役护卫舰对比,英国的早已落伍)
所以正如英国前外交大臣亨特所言,英国根本就没有能力为每一艘英国船只提供护航。他是个实在人,因为英国海军正如他所说,现在已经衰弱的不成样子了!
英国海军实力不足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时的一半从1982年至今,英国海军舰艇数量从80艘下降至50艘,即使是还在服役的舰艇不少也已经处于服役后期,经常发生回港维护的情况,有的基本上就是半服役状态。
1982年的时候英国有两艘航母在服役,另外还有两艘在建造,到2019年英国只有一艘刚刚建造好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前不久刚刚出现漏水事故,更为可笑的是它还没有配备舰载机,因为舰载机F-35是美国生产的。
(图:“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服役两周即漏水,三名水兵差点淹死)
英国海军的家底还剩多少?6艘驱逐舰、13艘护卫舰、10艘潜艇。而且这13搜护卫舰已经接近服役生涯后期,战斗力堪忧。
据报道现在每天有15-30搜英国船只驶过波斯湾,难道要英国出动全部海军去波斯湾护航?
英国如果老老实实的呆着或许还没有人能看出它现在日暮西山的惨状,可是这么一折腾,连英国人自己都意识到,原来自己好弱啊,和伊朗打一场硬仗的底气都没有。
(图:马岛海战是英国海军谢幕表演)
英国没有实力挑起伊朗战争英国这一举措只是一次强硬表态,对他现在的窘境没有任何帮助,反而让英国越陷越深,首先英国被伊朗扣押的油轮肯定要不回来了,另外英国海军就一定能够护航成功吗?
伊朗在波斯湾有着庞大的快艇部队,在这种小海湾里快艇的活动能力极强,退一万步说就算英国实现为每一艘英国船舶提供护航,伊朗依然能够虎口夺食!
伊朗方面一定会尝试这么做,伊朗现在正发愁没有办法打破僵局,只要英国敢于这么护航,伊朗一定会想办法在这种情况下再打劫一艘英国船只,让英国颜面扫地,这样伊朗国内一定会举国欢腾,也给中东的什叶派国家提气!
(伊朗海军)
不过伊朗的做法只是钻空子,不会挑起正面战争,所以一定是“快、狠、准”的偷袭,不会直接攻击英国军舰,但是就能够夺走被护航的英国船。
英国增加了波斯湾战争的可能性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发现,只要美国和英国紧逼一步,伊朗就会还击,伊朗也很无奈,因为不还击的话只能等死, 所以必须强硬。
英国发动军舰来护航,那么伊朗一定会虎口夺食打脸英国,但是这样的游戏很危险,如果在波斯湾真的出现军舰对峙,很有可能擦枪走火!
美军会克制,但是英军不会,有可能英国会刻意引发战争,把美国拖进战争泥潭,然后把伊朗难民引向欧盟,那样英国就可以隔岸观火。
综上,英国新首相约翰逊根本就没有能力为所有英国船只提供护航,这只不过是一次愚蠢的斗嘴而已,而且英国根本就没有能力打一场战争,现在脱欧的事情还没理清楚呢。
战场上可以捡敌人的武器使用吗?
这是电影《金刚·骷髅岛》的剧照,里面这名美军军士手里拿的就是苏制AKM突击步枪,由于影片的年代背景是越南战争期间……所以,就一直流传出美军士兵在战场上缴获或者拾到越军的苏制AK系列之后就将自己手里的M–16丢弃……这样的故事。
其实,美军捡拾敌军武器装备后自己使用确有其事,但仅限于极少数部队和极个别人的行为,不代表这是美军的普遍现象。美国是世界上武器生产量最大的工业化国家,武器装备配给充足,就算有个别武器在性能上落后于敌军也不会靠捡拾敌军武器打仗的,并且在战场上捡拾敌军武器需要去营团一级的管理部门去备案,不得随意据为己有和随意使用,而将自己完好无损的装备无故丢失要受到军法处治的!包括美军在内,世界各国军队都这样!没有军纪部队不成了一盘散沙了?二战期间德军缴获和使用的苏制PPS冲锋枪美军参战进入欧洲之后也有大量装备被德军缴获并且使用,图片上这两名德军正在使用缴获的美制M1919A4重机枪。
原则上不让使用敌方武器的原因:首先,就是敌军武器装备所使用的弹药口径与己方有可能不同,缴获的弹药打完了没法由己方供应,战场上又不是随时随地可以缴获……没了弹药的武器装备就是一堆铁,特么是枪械这种弹药消耗极大、极快的武器。
第二点,就是使用敌方的装备有可能造成误伤事情的发生,比如:缴获一只AK–47并且在战场上使用很容易误伤的,AK射击时所产生的枪声与M16有所不同……并且越南丛林十多米之外就看不到人了,己方唯有通过辨别枪声知道自己人在哪,如果出现异样的枪响马上就会组织反击……结果就是自己人由于使用了敌人的武器被打死了!电影《狂怒》剧照,皮特哥手里拿的就是缴获德军的STG44突击步枪。
但,不可以大规模使用敌方武器的原则也不是“教条主义”,二战期间同盟国与轴心国双方都大量的使用对方的装备,特别是德国,由于资源太少,武器装备产能上不去,只能通过缴获和俘获敌方的装备弥补自己的战损和数量不足,欧洲初期“闪电战”征服西欧国家之后,成建制、成批次的缴获法国军队的大量装备,而且在敦刻尔克战役中又缴获了一批英法军队的武器…进攻苏联之后也是缴获大量的苏制装备,德军甚至还将缴获的T34–76坦克编入自己的装甲师……缴获了一个国家的军火库当然要为我所用!并且这些装备在当时都是先进武器,使用效能不亚于德军自己的武器……总得来说由于是世界级的大战,敌我双方都疯狂的投入到军工生产…同时也形成了数量极多缴获量,在这种情况下适当的使用敌方装备在弹药、零部件供应上还是有保障的。这名侵越美军特种部队战士的脖子上挂的就是我国援助越南的56–1式轻机枪,由于该枪火力猛、火力持续时间长、重量轻…也受到了美军的喜爱,他们缴获该枪之后,将枪管锯短,使射程由600米变成200米,由于越南丛林战两军遭遇,压制对方的手段就是“泼子弹”!也不需要精确瞄准,而56–1式100发弹鼓正好适应该要求……。
从原则上来说:战场上不建议、不提倡甚至不允许使用敌方武器,原因前面已经说过了,世界级大战可以适当的使用缴获的敌方武器或者第三国武器,而世界大战再也不会发生了,交战等级最多是战役级别的 ,并且交战时间也很短促,两方面都有能力为自己提供充足的武器装备,这种情况下也就没有必要再用敌人的武器了,当然如果是交战双方的武器装备是一样的那就两说了,比如:目前的叙利亚战争,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大部分的武器都一样的制式,缴获对方的自己用是正常现象!
美军少爷兵这个外号怎么来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主要是美军的待遇太高,而且从一战开始就是如此。
在朝鲜战争中,志愿军用雪就着炒面吃的时候,美军抱怨吃腻了C级口粮。
C级口粮里面有大量的肉类,谷物,蔬菜,和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非常丰富。
更夸张的是,美军甚至闹着要吃冰淇淋。为此,美国陆军特别从国内运来了冰激凌机器。
而且,朝鲜战争中,美军一旦断绝补给超过2天,军官就被允许带领士兵向志愿军投降。
而志愿军饿2天肚子,简直是家常便饭。
所以,志愿军把美军叫做少爷兵,意思要求吃好喝好。
实际上,这主要是当时美国国内的生活待遇就很高。而美军的观念是,士兵绝对不应该低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所以,美军士兵的要求在他们自己看来,是完全合理的。
相反,说美军都是胆小鬼,都怕死的人,看看美军这几十年来的战绩就知道了。
一直怕死的部队,能够在全世界战无不胜吗?
看看美国空军都吃些什么好东西?标准超过我军最好伙食2倍多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美国空军是美军的主要作战力量,而官兵的吃饭问题也是首要考虑的。听萨沙说一说吧。
外媒的资料显示:目前美国空军有近6万人部署在海外基地,还有3.5万人处于临战状态。这些近10万人的吃饭问题,是空军必须解决的。
今天的美国空军吃饭,不仅仅是吃饱和营养均衡,还必须考虑到容易吸收以及好吃。
空军的数据是:每年必须提供5300万份口粮。
美国空军每年花费5亿美元巨资(33亿人民币)用于餐饮。其中直接购买食品的是2.2亿美元,其余用于运输、餐厅维护、人员的开销等等。
和我国不同,美军的餐饮日益外包化,以减少军队的规模。在空军部署在全球的部队中,有的基地一半人员都是非军方的供应商,有些则是百分之百都不是军人。
美国认为世界上的餐饮行业已经很发达,民间企业水平不亚于军方,完全可以从民间订货。
美国国防部对于军用口粮的热量,有明确的规定。
女性军人一天必须摄入2500卡路里,男性军人则是3200卡路里。
部署在世界各地的军人餐饮标准相同,但经费会有所差异。
如阿富汗战区的美军最高,为每天16美元(106元人民币,解放军目前的伙食费标准四类灶39元);南亚的15美元;欧洲日本韩国12美元;美国本土只有10美元。
费用不同,吃的却没有差异。
根据民主的原则,美国空军必须保证全世界各地的空军官兵,以同样的菜谱和饮食标准。
空军一般会制定半个月的菜谱,分布到各地。
外媒这样写道:如某一天,美国本土空军基地士兵的午餐是鸡柳、蔬菜色拉、烤猪排、胡萝卜、炸薯条、玉米饼,那么无论是东亚、欧洲和中东的基地也都是一样。
即便在阿富汗这种交通不便的山区,美军强调官兵必须吃到所有菜单上的食物,包括鲜肉、蔬菜、水果和乳制品。
如果阿富汗本地不能提供,就由美国本土提供。通常是用集装箱运送到巴基斯坦卡拉奇港口,然后通过铁路和公路运输到每一个空军驻地。
美军对于食物的安全把关极为严格,每一个环节都会有人检测食物。
如果出现食物变质或者有毒还继续运输的情况,就会立即追查谁是负责任,给予严惩。
在一些战区,因为陆地运输不便或者非常危险,就改为空运。
2012年,美国空军向阿富汗空运了1200万磅食物和水。
空军的伙食很多样,下一顿就不会是这个菜谱,但几日之内还是会有重复的。
对此,军人抱怨很多。
于是,美军方面开始制定为28天更换新菜谱,保证前后的菜不重复。
在军人的反复要求下,从28天改为21天,2014年改为14天。
在每个地方,还会根据当地的饮食习惯进行一些调整。
如阿富汗就推出了羔羊肉、米饭等等。除了这些食物比较新鲜,还可以提供给阿富汗本地的友军食用。
对于执行一些艰苦飞行任务的官兵,则有特点的餐饮待遇。
在一些繁忙的空军基地,因飞行员没有足够时间进入餐厅吃饭,就设置了可以点餐的小卖部,提供各种套餐、三明治、水果沙拉、干果、奶酪、香肠等等,还有各种冷饮热饮,新鲜水果。
飞行员可以在小卖部点餐以后,边走边吃,赶在再次起飞前饱餐一顿。
这种小卖部是24小时服务的,即便凌晨2点也可以照常供应。
美国军方一直认为:军人也是普通人,军人的伙食不应该低于老百姓。如果出现了军人吃的比老百姓还差的情况,就是美国国防部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