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坦克大战2,90坦克足以震慑英美两国的坦克兵吗?
T-90系列坦克威力强大,但T-14系列更胜一筹。即使是到了今天,如果德国拥有的T-72和M60坦克数量与冷战中一样多,世界局势就会大不相同。为什么?因为现在的坦克部队虽然非常重要但却属于二级作战力量。它们的重要性体现在可以保存战场上、沦陷城市或要塞地区的步兵实力。这就意味着,二战中的坦克战已不太可能出现,除非进攻目标是被坦克重重包围。备注:第三世界国家的军队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塔利班为什么要打阿富汗?
塔利班为什么和阿富汗战斗当时苏联是如何处理日本俘虏及女兵的?
二战之后,日本投降,当时苏联是如何处理日本俘虏及女兵的?
一、二战期间,苏联与日本发生的战役1、张鼓峰事件战役:
张鼓峰,在中国吉林省珲春市、靠近图们江入海口的地方,是一座海拔仅有155米的小山包,当地人称其为张鼓峰。1938年7月,日本和苏联发生了一起军事冲突,史称“张鼓峰事件”。战后,获胜的苏联将张鼓峰据为己有。让中国丢失了图们江的出海权。
2、诺门罕战役:
1939年5月发生的诺门罕战役,起因于侵华日军和外蒙军为诺门罕以西,直至哈拉哈河这块呈三角形地区的归属问题,最后引起战役。战役结果以日本关东军的惨败而告终。此役之后,得到教训的日本对有着朱可夫将军的苏联军队畏之如虎,将战略目标改为南下,以珍珠港事件为导火索最终爆发了太平洋战争。
3、满洲战役(远东战役)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收尾战,苏联在1945年8月9日的零点时分派出了150万军队,突然从东北西三个方向越过中苏和中蒙的边境,向日本的关东军突然发动袭击。面对着苏联机械化部队,关东军很快投降。
二、二战之后,远东战役后日本俘虏的下落此役关东军被击毙8.3万人,被俘虏59.4万人,俘虏10万人参加了解放军,但是剩下的50万关东军却没有在中国的东北接受改造,更没有被遣返到日本,而是被苏联军队像战利品一样送到西伯利亚从事强制劳动。
苏联在二战结束之后,出现了极度匮乏劳动力的现象。于是苏联把这些日本俘虏送到远东、东西伯利亚等地区劳动,为苏联的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
根据苏联远东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在1945年9月1日的总结报告记载,“俘获日军官兵573 984人,将军110人。”
1945年8月16日,苏联远东军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接到斯大林的一项命令,上面有贝利亚等人的签 字,其中规定:“日本关东军战俘将不运往苏联,以示完全符合波茨坦公告的精神。在日军缴械投降后,尽可能在当地建立战俘营。同时,负责组建战俘营的前线指挥员还要抽调必要的军队来监管和押解战俘。战俘的伙食定额按照日军在满洲的标准执行,从地方储备中拨给。战俘营的组织和管理问题,由内务人民委员部战俘事务管理总局局长克里文科中将及其下属军官负责。”
1945年8月23日,以斯大林为首的国防人民委员部,再次给苏联远东军下达了《关于接收并安置日军战俘参加劳动的第9 898号决议》的密令,规定:“接收50万日本战俘参加苏联境内的强制劳动,将他们安置到国家的各个生产部门当中,采取适当措施安排他们的生产和生活。” 文件指出,从日本战俘中挑选体力上能适应到远东、西伯利亚工作的人,每1 000人编为一个营,营、连级军官从战俘中的中下级军官选拔。文件要求为战俘提供生产劳动所必需的物质条件:汽车及畜力运输工具等,保证冬夏制服、被褥、衬衣等军用物品的发放。
接收如此大规模的战俘人员,地方当局根本没有任何准备,缺少住房、棉服,食品和药品也极度匮乏。营养不良、对气候的不适应、疾病流行等原因导致日本战俘营在1945~1946年冬季出现了战俘大量死亡现象。有数据显示,“1945年12月死亡3 385人,1946年1月死亡5 168人。其中营养不良死因死亡率占48.2%,肺炎占11.9%,斑疹伤寒占8.4%。”
按照之后苏联和日本的长期交涉,苏联分批次遣返日本战俘,1950年3月17日,苏联公布向日本共计遣返了510417名战俘,这个数字不包括在军事行动地区当场释放的70880名战俘。然而,日本方面统计的数字却与苏方的数字相差37.6929万人。战后实际回到日本本土的战俘不到14万人。
至于日本女兵,实际上,日本军队女性没有军衔,只是文职人员,她们被俘后,下场凄惨,除了和男性俘虏一样饥寒交迫以外,还要承受种种非人的折磨。
有关保障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在这里并没有能够保障到俘虏的命运。
日本关东军俘虏的遭遇可以说是日本人恶行的自食其果,江城共工在这里提醒国人,只有强大的国家,才能保护人民不受欺凌,让我们共同建设家园,强国之路永不停歇!
人类历史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苏德库尔斯克之战?
先搞清几个地理位置: 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哈尔科夫,库尔斯克。
莫斯科在北,斯大林格勒在南,库尔斯克在两者中间线的偏西约400km,在基辅东北部约800km处。哈尔科夫则在库尔斯克西南约300km的广袤地区。
1942年曼施坦因、保卢斯指挥的大军从乌克兰基辅出发向南发动攻势,在哈尔科夫地区再次大败苏联红军,一路势如破竹。原本一举能够攻陷伏尔加河上的重要交通枢纽新兴重工业城市斯大林格勒,因一路打得顺畅,苏军似不堪一击。所以德国统帅部决定分兵两路,由曼施坦因率部直扑高加索油田区,由保卢斯率部直扑斯大林格勒。两路大军顺风顺水在野战中大破苏军,进展顺利。直至保卢斯打到斯大林格勒城中,这才遭遇新任城防司令崔可夫指挥的62军殊死抵抗才陷入僵局。与此同时,曼施坦因的这一路大军也遭遇了依托有利地形进行有效抵抗的铁木辛哥指挥的大军,攻势也陷入僵局。
经过斯大林格勒长达半年之久的血战,在罗科索夫斯基、瓦图京、科涅夫大军在朱可夫指挥下的大纵深反攻下,一举包围歼灭了进攻斯大林格勒的保卢斯大军。保卢斯形势危机下,同时也严重威胁着曼施坦因大军被切断后方补给线的威胁。希特勒果断调回曼施坦因大军去解救包围圈中保卢斯,最终因保卢斯的迟缓、苏军的强力阻击,曼施坦因没有达成救援目的,赶快收缩大军避免总溃败。
苏军因斯大林格勒城下的大反攻取得巨大胜利,不顾已是强弩之末军队状态继续追击,最终在哈尔科夫地区被曼施坦因打了一个德军在苏德战场最后一个胜利的反击战,几乎打残了科涅夫整支方面军,科涅夫不得不率军退到罗科索夫斯基、瓦图京指挥的中央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后方休整。这是1943年5月的苏德战场局部态势,罗科索夫斯基、瓦图京指挥的两大集团方面军守备着库尔斯克以西战线的突出部,同时也给希特勒造成了一个期望,在这个非常容易造成合围态势的突出部,有希望一举歼灭苏军最强大的有生力量,最终取得像1941年那么大胜利与战场主动,为此曼施坦因做了旨在围歼库尔斯克突出部两大苏联集团军战役计划,得到了希特勒的赞赏与批准。
面对苏军日益强大,希特勒仍然寄希望于新式装备一举打败苏军。于是经过静心准备、推迟进攻的两个月里,希特勒为莫德尔北面突击集团、曼施坦因南面突击集团预备了500多辆虎式豹式坦克猎豹坦克歼击车及其它坦克装甲车辆于1943年7月5日发动了库尔斯克突出部战役。
虽然战役开始前,苏军发现了德军的进攻企图,提前对预想的德军进攻出发地发动了炮火猛袭,给予了德军第一进攻梯队迎头痛击。但曼施坦因评估了自己的损失后,仍驱动大军如期发动了进攻,直扑交通枢纽库尔斯克城。
苏军为进攻准备了约5000辆坦克装甲车辆及携带新型反坦克子母弹的大量伊尔2强击机,但还是被主力坦克T34/76遭遇虎式豹式猎豹攻击付出的巨大损失惊呆了。整个库尔斯克战役坦克攻击行动中苏军竟损失了800多量T34/76坦克,占投入战斗的T34/76坦克将近1/2。原本想再打一场比斯大林格勒更大胜利的战争,结果用于进攻的坦克竟损失了一半,原定的胜利泡汤。苏军在完成对库尔斯克战役惨败后溃退的德军追击中,基本上拉平苏德战线,不再存在“突出部”这样危险的战场态势便见好就收的停止了进攻,毕竟哈尔科夫德军的反击战着实教训了乘胜追击顾头不顾腚的苏军。
总结库尔斯克战役中的苏德双方的坦克大战,鲜有虎式坦克被T34/76坦克直接打报废的,反而是虎式豹式坦克在上千米的距离上重创T34/76坦克,直至甚至200m距离成功击毁虎式坦克。苏军T34/76坦克完全是靠英勇、行程长与快速机动性最终战胜了油料耗尽虎式豹式坦克的集团冲锋,战役中那个可以在2千米距离上击毁T34/76坦克的打黑枪的猎豹坦克歼击车也因为位置靠后、机动能力强,损失及其轻微。如果不是忌惮这些猎豹没有遭受特别大的损失,苏军早就重刮斯大林格勒战役一样的大反攻台风了。
实质上,库尔斯克战役后,苏军已彻底掌握了苏德战场上的主动权,随时随地可以从战线的任何地方出击对德军发动毁灭性的进攻,这也是曼施坦因、莫德尔惶惶不可终日的根本原因,必败情绪已开始在整个东线德军中蔓延。
但,斯大林并没有下令立即进攻,而是用最新式的坦克装甲车辆重新装备整个苏军主力。半年以后的1944年春,装备并行成战斗力的苏军依仗上万辆T34/85中型坦克、4000多辆IS1、IS2重型坦克、2000多辆SU152大口径坦克歼击车开始了震惊世界的铁流狂飙“斯大林十大打击”,以摧枯拉朽之势从苏联本土一直打进了纳粹德国老巢柏林,于1945年5月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车臣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存在?
关于车臣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首先我说出我自己的观点:对于俄罗斯来说,车臣是以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存在的。往往俄罗斯能够罩得住的时候,车臣就暂时的臣服;可是俄罗斯一旦不行或者衰落了,车臣立马就会重新发起独立的。车臣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历史上沙俄先是攻占了车臣,可是往后车臣人经过了漫长而勇猛的反抗。此后沙俄通过强力的武力压制和几乎种族灭绝的手段才控制了车臣地区。苏联解体的时候,车臣人再一次要求独立,往后又发生了两次车臣战争。目前车臣表面上已经臣服于了俄罗斯,不过未来到底车臣会不会再次独立,我认为:那就要看俄罗斯自身的实力能不能罩得住了。
车臣国土面积1.79万平方公里,有128万人口,目前是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一个自治共和国。
他们家的领导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了,就是那个:小卡德罗夫。现在和上一任车臣的领导卡德罗夫父子,都是老普一手扶植的。目前好像随着俄乌冲突局势的变化,这哥们现在又有一点不同的想法了。
我们先来看看:车臣与俄罗斯的那些恩恩怨怨吧!19世纪初期的时候沙俄发动了高加索战争。 在这其中进行了各种复杂的、血腥的战争,最后俄国人搞定了车臣,并最终在1881年的时候——车臣并入沙俄并趋于了稳定。
这期间发生了长达61年的车臣人的反抗运动,不过沙俄人对付这样的情况通常有一个基本的办法——留地不要人。据不完全统计:沙俄通过各种方式干掉了75%以上的车臣人,使车臣民族人口数量迅速减少,最终车臣人被沙俄征服了。
不过这种没有文化认同只有武力手段征服的地方往往都是有后遗症的——口服心不服的问题。
二战的时候,车臣人又开始跟德国人一起来反抗苏联了——车臣人试图与德国军队合作谋求独立。同样的事情二战时期的乌克兰、克里米亚都干过。
往后苏联在1944年打回来的时候,车臣人的命运再一次被改写——斯大林几乎把整个车臣民族的人全部运往了西伯利亚地区。车臣人在被斯大林驱逐的路上,因为缺乏食物和药品,病死饿死10万多人。
不过这样的事情对于苏联也是轻车熟路了,二战末期的时候,苏联人几乎用同样的手段对付了克里米亚人、波罗的海三国的人等等。至于理由基本上差不多:二战的时候,这些地区的人都跟德国人合作过。
二战以后车臣又回到苏联的怀抱里面来了,不过大家要注意一点:此时车臣里面的人大部分都是俄罗斯族了。原来的车臣人都被迫到西伯利亚或者倒在了去西伯利亚的半路上了。
1957年的时候,赫鲁晓夫成立了一个所谓的“车臣共和国”。不过此“共和国”非彼共和国。“车臣共和国”只是为了自治而成立的地方自治行政单位,是直接隶属于加盟共和国俄罗斯的。一直到这个时候,车臣的部分当地人才允许从西伯利亚回迁回来了。
1957年——1991年这段时间里面,车臣内部虽然有一些零星的反抗活动但是总体上还是臣服于苏联的。
1991年底的时候,苏联轰然倒塌了,当然了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俄罗斯的贡献是比较大的。既然苏联都解体了,那么各加盟共和国就纷纷地独立出去了。
曾经的十五个加盟共和国就分道扬镳了,变成了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车臣人一看自己独立的机会岂不是又到来了。往后就在苏联解体的前一个月,也就是1991年11月的时候,车臣的领导就发表了所谓的“独立宣言”,认为自己已经脱离了俄罗斯联邦了。不过当时俄罗斯人的态度很明确——不承认。
当时苏联刚解体属于一地鸡毛,俄罗斯实力严重下降、经济一团糟。另外叶利钦当年是亲西方的,于是乎车臣人一看这是个天赐良机——独立地搞起。
车臣宣布独立以后,一开始的时候由于俄罗斯自身的实力实在是太差了,所以并没有立即出兵解决车臣问题。但是俄罗斯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坚决不承认车臣的独立,不过往后自己回血、准备还是用了三年左右的时间。
最终叶利钦在1994年12月11日签署《解除"非法"武装和在车臣境内恢复法律制度》的命令。同一天,俄罗斯三万大军开始集结待命,准备从三个方向进攻车臣——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
其实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军打得并不好,主要:一是,俄军自己的战术、武器装备、各种实力还没有恢复;二是,车臣人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给俄军造成了重大的困扰和伤亡。
这场持续了20个月的战争,最终以车臣武装分子头目杜达耶夫被俄军猎杀结束。不过俄军也付出了阵亡2837人、伤13270人、失踪337人、被俘432人以及大量武器装备被毁的代价。
可是车臣问题还是没有彻底的解决,虽然名义上车臣已经归俄罗斯管辖了,但是实际上车臣还是处于独立的状态。
此后几年里面,车臣武装分子在俄境内开展了很多次的各种袭击、绑架人质等等活动,让俄罗斯这边很是恼火。
最终俄罗斯方面在1999年的时候,又开打了第二次车臣战争。这一次俄罗斯方面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此时俄罗斯的实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恢复。
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军准备充分,战术、指挥灵活,放弃了以往用大量的兵力来进攻,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运用了特种部队,用猎杀的方式对付车臣非法武装。
同时,俄军还运用了高科技的精准武器装备,对车臣的重要军事目标、基地进行了精准的打击。2000年2月初,俄军攻下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取得了军事行动的决定性胜利。这也宣布:第二次车臣战争结束了。
往后车臣问题实际上也并没有根本性的解决,时不时地还是会出现反抗俄军的行动以及各种袭击。不过后来俄罗斯人采取了一种新的办法,就是让:车臣人对付车臣人自己,俄罗斯在后面扶植亲俄势力就行了。
2006年7月,车臣非法武装的领导者巴萨耶夫被俄军斩杀。老普后来又相继培养了卡德罗夫父子在车臣掌权,并不遗余力地支持。最终车臣问题在2008年以后基本上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了现在,老卡德罗夫死了以后,他的儿子小卡德罗夫继续在车臣掌权了。按照表面上来看的话,小卡德罗夫好像还是蛮听老普的,不过表面上并不代表骨子里面的一些东西。
最后来分析一下:如今的车臣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呢?其实很简单:1、现在车臣几乎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王国般的存在,小卡德罗夫在车臣应该属于是说一不二的领导了。
2、车臣现在表面上对老普、对俄罗斯是毕恭毕敬的。我个人认为:一旦俄罗斯的整体实力下滑或者进一步地失去对车臣的掌控能力的话,车臣估计还是会继续往独立这条路上狂奔的。
例如:当年德国人来了就跟德国人合作、苏联解体了就立马要独立,这也说明——车臣人跟俄罗斯不是一条心。
3、车臣独立的背后都有西方人和美国人的影子在里面。如果俄罗斯进一步衰弱的话,车臣可能会在西方和美国的支持下搞出点什么事情来的。
我的个人观点就是:车臣人在历史上无论跟沙俄、还是跟后来的苏联都有着极大的恩怨的。目前只不过俄罗斯的实力还可以,车臣人暂时潜伏了下来而已。如果有一天俄罗斯的实力不行了、老普不在了,我估计车臣还是会继续把独立运动搞起来的——强扭的瓜不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