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七佛珠,封神演义中哪些人物死于不讲武德?
说起《封神演义》,不讲武德似乎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被当做顺应天命、正面形象塑造的阐教,从上到下最“优秀”的传承就是所谓的“不讲武德”。
从元始天尊到太乙真人,阐教各个等级的仙人打着天数使然的幌子各种护犊子,燃灯道人更是青出于蓝,尤胜掌教元始天尊。
那么我们就来看一看,那些因“不讲武德”而死的上仙都有哪些。
三霄娘娘提到三霄娘娘,多数人第一个会想到混元金斗。没错,混元金斗太强悍了,让人想忘都忘不了。
赵公明死后,申公豹赶赴三仙岛报信,碧霄和琼霄怒不可遏,坚持下山报仇,云霄怕他们坏了阐教门人性命,于是在不得已之下,赶上两个妹妹,亲自执掌混元金斗。
原本在云霄的提议下,她们只找陆压报仇,结果陆压道行高深,被擒之后从容走脱。云霄与姜子牙率人在阵前辨理,碧霄受不了姜子牙的大道理,加上哪吒也是暴躁的性格,以致双方大打出手,云霄被打神鞭打下青鸾,碧霄被哮天犬咬伤,亏了助阵的彩云仙子以戮目珠伤了黄天化,双方在各有损伤的情况下收兵。
这一战激怒了三霄娘娘,姐妹三人联手布下九曲黄河阵,以混元金斗先擒了精通八九玄功的杨戬(这是杨戬在整部书唯一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被擒)、金吒等三代弟子,之后大发神威,连捉赤精子、广成子、玉鼎真人、太乙真人、黄龙真人、灵宝大法师、清虚道德真君、道行天尊、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惧留孙。燃灯见不是头,率先遁走,姜子牙祭起杏黄旗才幸免于难。
三霄获得大胜,但云霄并没有下死手,只是将十二仙削了顶上三花,打落了修为,并未伤其性命,为此还忧心忡忡,怕不好向玉虚宫交代。但元始天尊还是和老子联袂而来,并联手出击,大破九曲黄河阵,碧霄被元始天尊的盒子收入其中,连人带坐骑鸿鹄化作脓血,琼霄被三宝如意打碎顶门,而云霄被老子以风火蒲团擒获,并命黄巾力士将其压在麒麟崖下。从最后柏鉴引三霄魂魄上封神台听封看,云霄娘娘最终也难逃陨落的命运。
元始天尊和老子不顾身份,只因门人遭难就亲自出手,以大欺小,真真是不讲武德的典范。
金灵圣母通天教主座下二弟子,截教女仙之首,有万载道行,麾下两名弟子,闻仲正直无双,受人尊敬;余元道行好深,不逊十二仙,更有强力法宝化血神刀。由此可见,金灵圣母不仅自身修为高深,更是难得的名师。
由于通天教主的首徒多宝道人在诛仙阵被老子擒获,所以在诛仙阵后金灵圣母就成了实际上的截教万仙之首,于是奉命代师布下万仙阵。
万仙阵中,龙吉公主、洪锦夫妇不听号令,率先冲阵,斩杀了无数截教上仙,金灵圣母大怒,以四象塔打翻龙吉公主,致使其被乱刃分尸,接着又用龙虎如意打死了洪锦。
之后,双方陷入混战,阐教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显了法身,连同三大坐骑青狮(虬首仙)、白象(灵牙仙)、金毛犼(金光仙)六大上仙围攻金灵圣母。金灵圣母发冠跌落,披头散发力战六仙不落下风,却也只战得个平手。
这时候,隐在暗处的燃灯道人突施冷箭,定海珠直奔金灵圣母。金灵圣母激战正悍,根本无暇旁顾,结果被定海珠打中顶门而死,魂魄直奔封神台去了。
曹宝因不讲武德而死的众仙中最活该的就是曹宝,他也很好的诠释了舔狗的悲惨下场。
曹宝与萧升原本是武夷山散仙,正下棋时,看见燃灯被赵公明追杀,或许是想找个靠山,于是两人以落宝金钱帮助燃灯脱困,不过在战斗中,萧升被赵公明打死。
事后臭不要脸的燃灯话里话外都是定海珠和他有缘,将来有大用,就差直接抢了。曹宝一看献殷勤的机会来了,于是双手奉上,不仅如此,还厚着脸皮对燃灯口称老师。燃灯也看似讲究的把曹宝带回周营。
谁成想一转脸破十绝阵时,燃灯就把曹宝送进去当炮灰挡煞了,实在让人哭笑不得,感觉燃灯巴不得早点弄死曹宝,以免反悔把定海珠要回去,夺笋。
石矶娘娘截教战死的第一个门人,修行万载才从顽石化为人形。两个童子无故被哪吒打死,石矶又痛又怒,但即便这样,她也没想把哪吒怎样,只是想要个说法,于是一路追着哪吒到了乾元山太乙真人的道场。
没想到太乙真人比哪吒还混,话里话外都是天数使然,甚至流露出对石矶一家的不屑,潜台词就是打死就打死了,就算打死你又有多大事。
泥人也有三分火气,气不过的石矶与太乙真人交手,可惜技不如人,最终死在太乙真人的九龙神火罩下,太欺负人了。
上述四位,其实只是其中代表。很多人说《封神》最强的是申公豹的那句“道友请留步”,实际原著根本没有这句话,真正在《封神》中最强的,明显是阐教从上到下的不讲武德,元始天尊——太乙真人——哪吒,还有青出于蓝的燃灯道人……
封神演义中的燃灯道人是不是佛界的燃灯古佛?
首先说结论:按照《封神演义》中的设定,燃灯道人就是后来佛界的燃灯古佛。
之所以这么确定其实主要原因如下:
1、《封神演义》小说中的佛教人物的命名规则基本都和佛教名号有一定的相关性
我们在《封神演义》中会发现很多佛教知名佛菩萨的名号,如三大士中的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显然就是对应的佛教中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还有惧留孙对应的惧留孙佛,接引道人对应的接引佛祖;准提道人对应的准提佛母菩萨等等,其命名相对比较直接,就是佛教名号的道教化而已,惧留孙甚至就直接用外来音译命名了,所以,按照这个原则,燃灯道人应该就是燃灯佛祖。
2、小说中实际上由比较多的暗示甚至是明示,佛祖源流对应的正好就是燃灯古佛
只见空中来了一位道人,跨鹿乘云,香风袭袭。怎见得他相貌稀奇,形容古怪。真是仙人班首,佛祖源流。
除此之外,还有多处暗示,如,燃灯谋划定海珠的时候
燃灯一见定海珠,鼓掌大呼曰:“今日方见此奇珍,吾道成矣。”曹宝忙问其故。燃灯曰:“此宝名定海珠,自元始已来,此珠曾出现光辉,照耀玄都,后来杳然无闻,不知落于何人之手。今日幸逢道友,收得此宝,贫道不觉心爽神快。”
而定海珠之前就已经说明了久后是佛门至宝
公明取出一物,名曰定海珠,珠有二十四颗。此珠后来兴于释门,化为二十四诸天。
而燃灯道人也和赵公明说明了此宝是佛门了道证果之宝
公明一见燃灯,大呼曰:“你将定海珠还我,万事干休。若不还我,定与你见个雌雄!”燃灯曰:“此珠乃佛门之宝,今见主必定要取。你那左道旁门,岂有福慧压得住他?此珠还是我等了道证果之珍,你也不必妄想。”
还有一处就是燃灯道人所持有的法宝,基本上都是佛教的法器,如赐予李靖的黄金玲珑塔,自己使用的紫金钵盂,还有收伏羽翼仙的一百零八颗念珠,这些物件法宝显然都带有明显的佛教法器的特征,所以显然燃灯是和佛教脱不开关系的。
最后一点就是燃灯道人的洞府在灵鹫山元觉洞,佛教中的灵鹫山位于中印度摩羯陀国首都王舍城之东北侧,是著名的佛陀说法之地,而元觉(圆觉)又叫做无上觉,是佛教中觉的三种境界之一,指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达到最高的、最圆满的境地,所以这么有指向性的地名和洞府名称也进一步的证实了燃灯道人和佛教的关系。
所以,综合来说,燃灯道人应该就是以燃灯古佛为原型的人物。
诛仙空智是谁?
不是空智,是普智。普智是《诛仙》中天音寺四大神僧之一,主角张小凡的师父。
普智,是萧鼎所著仙侠小说《诛仙》中的人物,也是开启整篇故事和围绕草庙村惨案的重要人物。
普智多年前在西方大沼泽中无意找到的魔教四大奇宝之一的嗜血珠,为使其不再祸害世间生灵,便用佛门真法将这邪珠封起,并用天音寺重宝“翡翠念珠”加以镇压。在草庙村被神秘黑衣人追杀,加上长期携带凶物噬血珠而受到反噬,在油尽灯枯之际将其交于张小凡,收张小凡为徒。
株换偏旁组词?
因株字的偏旁部首为木字,所以其换不同的偏旁部首可组成的字词有,换成王字旁为珠(珍珠,弹珠,珠宝),换成氵旁为洙(洙边,洙水河,洙洙,洙沫),换成歹字旁为殊(特殊,殊朱,殊不知),换成讠字旁为诛(口诛笔伐,诛心,诛杀),换成虫字旁为蛛(蜘蛛,蛛丝马迹),另有姝,铢(锱铢必较),跦,絑,秼,袾,鮢,鴸,祩,咮,茱,硃,邾,侏,駯,陎等,
遮天叶凡成帝是多少章?
《遮天》叶凡成帝是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
叶凡初为地球上的普通人,因缘巧合被九龙拉棺带到北斗星域,从此走上证道之路。在北斗得知自己是荒古圣体,历险禁地,习得源术,斗圣地世家,战太古生物,闯星空古路,阻黑暗动乱,重立天庭。
叶凡辗转四方得到许多际遇和挑战,功力激增,眼界也渐渐开阔,最终以力证道,打破圣体不可成帝的诅咒,成就天帝果位,平定六大禁区,取得万族认可,宇宙共尊。
成帝后活了九世,开启了前无古人的统治纪元。第八世晚年红尘为仙,第九世时与狠人大帝、无始大帝、段德联手,征战仙路,斩不死天皇和帝尊,打开仙域,举天庭飞仙。
《遮天》介绍:
《遮天》是一部古典仙侠类型的网络小说,小说签约授权首发连载于起点中文网,作者是辰东。
本书以九龙拉棺为引子,带出一个庞大的洪荒玄幻世界,引出上古神话的遗秘,卷帙浩阔,设定繁杂,人物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