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auras,我们最后的希望在哪里?
主流物理界对暗物质研究的现状
本文简要介绍主流物理界对暗物质研究和理解的现状。一、 引言
最近关于“悟空”(DAMPE)卫星数据的好消息,给中国科学界带来了一次狂欢。媒体纷纷报道,其中有两点共识:
第一,暗物质的存在是毫无疑问的,暗物质与可见物质的比率大约在5比1之间。
第二,迄今为止没有人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暗物质是什么?
是的,以上这两点基本上是正确的。
暗物质是什么?在主流物理学界没有人知道答案!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谈暗物质的视频介绍:暗物质是什么?中科院院长告诉你_网易新闻 http://news.163.com/17/1130/11/D4G3RP0I00018AOQ.html
白春礼院士介绍,这是令世界物理主流困惑不解,更是令全世界普通民众迷惑的大问题!
最终,全球科学界将通过科学的方法一一排除那些疑似暗物质的候选者,确定{暗物质不是什么}。
的确,主流科学在{暗物质不是什么}已经取得许多成果。但关键问题是{暗物质是什么?},这个问题必须要有理论突破!
因此,我们可以从网上看到全球科学界正在努力,试图揭开这个谜底。{暗物质不是什么} 与{暗物质是什么?}成为全球人类的热点问题!
那么,我们现在来看一看,国际主流物理界关于暗物质问题的探索情况。
二、主流物理界对暗物质的认识
1.已知的暗物质
国际主流界公认的已知的暗物质有两种:1)中微子,2)黑洞。
然而,这两种已知的暗物质不能解释全部整个暗物质。也就是说,还有其他的物质也扮演着暗物质的角色。事实上,在许多天体物理调查中,这两个已知的暗物质只占总暗物质的很小的百分比(小于1%),见:“2017的暗能量调查”结果。
2. 我们先说黑洞
去年,以及今年LIGO多次发现双黑洞的合并凝聚,显示出宇宙中的黑洞密度很高,从而,似乎“黑洞暗物质假说”又死灰复燃。宇宙中有两种方式产生黑洞。
第一种,黑洞就是一颗恒星的残余。这个恒星演变过程我们现在非常清楚地知道了解。我们还可以计算出每个星系中的黑洞数量。对于银河系,它有大约300万个黑洞,每个黑洞的平均质量为10个太阳质量。这300万个黑洞中的暗物质约占银河系总质量的0.001%。显然,这一种黑洞不能成为整个宇宙暗物质的候选者。
第二种,可能有在大爆炸期间产生的一些原始黑洞。它们携带的质量,大约可以从0.1到10亿个太阳质量不等。此外,我们不知道这些黑洞的密度。也就是说,它很有可能代表整个宇宙的暗物质。然而,通过分析LIGO的数据,给出了否定的回答:没有!原始黑洞无法解释宇宙全部的暗物质。也就是说,一定还有其他东西扮演暗物质的角色。
参见:LIGO不硬气:原始黑洞、暗物质和Ia型超新星的引力透镜效应。(https://arxiv.org/abs/1712.02240)。
3.其他暗物质候选者,包括中微子在主流物理学,基本上还有这两类暗物质候选者:1)不基于粒子的任何暗物质,如修改引力定律(MOND)。2)以粒子为基础的暗物质候选者:一些未知的粒子,如弱互相质量粒子WIMP(例如,无菌中微子、轴子、暗光子等);
2017年10月16日宣布的LIGO双中子星合并,它几乎完全排除了MOND存在的证据。参见{ gw170817暗物质仿真器(https://arxiv.org/abs/1710.06168)}。
此外,我国发射的 “悟空”(DAMPE)的数据,还没有发现任何MOND关联的证据。因此,现在还没有理论支持MOND的结果。
那么,主流物理的重点搜索范围放在以粒子为基础的暗物质候选者身上。
三、基于粒子的暗物质探索
在此,我们将回顾主流物理所开展的基于粒子的暗物质探索及其搜索途径。
1. 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2 TeV实验,已经排除了所有的SUSY粒子。它也排除了大质量弱相互作用WIMP粒子(如LUX和PANDAx,2017),这些数据的的搜索现在已经非常接近中微子可能出现的底部。
2.最新的天文数据几乎排除了无菌中微子。
而且,最新的数据也几乎完全排除了“大爆炸核合成(BBN)”作为暗物质。BBN的适合分析说明中微子是狄拉克费米子(没有一个大规模的合作伙伴)。如果中微子是马约拉纳粒子(要求有一个隐藏的巨大的合作伙伴,如无菌中微子),BBN没有符合观测的数据。参见:https://arxiv.org/pdf/1709.01211.pdf。在米诺斯,米诺斯+反应器实验排除了惰性中微子(https://arxiv.org/abs/1710.06488);最近的LIGO {中子星碰撞的中微子参数空间,(https://arxiv.org/abs/1710.06370)}。
3. 排除轴子假设。
4. 探测未知粒子运行所有可能躲藏的地方,排除任何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WIMP(非对称),看到pico-60数据。
5. 没有发现暗黑的光子http://newscenter.lbl.gov/2017/11/08/scientists-narrow-search-dark-photon-dark-matter/。
“探测器中暗光子的特征是极其简单的:一个高能光子,没有任何其他活动。”
暗黑光子也被用来解释标准模型中观察μ介子自旋的性质和它的预测值之间的差异。
最新结果:“基于BaBar规则的这些暗黑光子理论作为G-2异常解释,有效地关闭这个窗口。”
日本的一个实验,类似于BaBar的升级,叫Belle II,将在明年开始运行。“最终,Belle II将产生高于BaBar统计的100倍的数据。”
还有,2014年基本排除了以前假设的冷暗物质(ΛCDM, CDM+ )、暖暗物质 (WDM) 、自相互作用暗物质 (SIDM) 。这些都是废弃、过时了的暗物质候选者。
关于基于粒子的暗物质探索问题的更详细文献和数据将在附录中列出。
四、相似的实验与理论思考
“悟空”(DAMPE)实验类似于丁肇中的阿尔法磁谱仪项目AMS02 ,但“悟空”(DAMPE)比AMS02 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探测能力。然而,阿尔法磁谱仪项目AMS02 的经验可以为“悟空”数据分析提供一些启示。
从阿尔法磁谱仪项目AMS02 可以看到两点(2013和2015):
1. 过量的正电子和反质子。
2. 数据的大幅度下降拐点(尤其是正电子)。
然而,这些正电子过剩和大倾角被排除了由暗物质DM衰变中产生的可能。再次,反质子过剩的阿尔法磁谱仪项目AMS02 可以由已知的宇宙的过程解释。(参见https://home.cern/about/updates/2017/03/cosmic-collisions-lhcb-experiment)。从而阿尔法磁谱仪项目AMS02 的这种反质子数据也排除了是暗物质的可能。
有很多原因,排除阿尔法磁谱仪项目AMS02 系统数据的倾角。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阿尔法磁谱仪项目AMS02发现暗物质候选者 的理论基础是SUSY,现在已经排除了所有2 TeV的SUSY粒子。从而注定阿尔法磁谱仪项目AMS02发现暗物质的机会很小很小,可以说一定会失败!
因此,虽然“悟空”发现了比阿尔法磁谱仪项目数据更高的能量(1.4 TeV)数据,它将无法超越和摆脱已知的超对称约束,除非它是基于一个新的非超对称物的候选者的理论。
也就是说,即使“悟空”最新发现的数据突出点完成统计学分析和确认,我们仍然需要新的理论来解释这种异常性态要求。其中一个例子就是费米神秘伽玛射线信号,它们在暗物质湮灭的源头基本上被排除了,发现毫秒脉冲星是这个神秘伽玛射线信号源。参见:“在银河内部解决γ射线点源的证据。”(2016年2月3日,参见https://arxiv.org/abs/1506.05124)。
五、最后的理论检验
当我们祝贺“悟空”取得的成就,我们必须敦促中国理论物理学家继续努力,加班加点找出一个新的理论基础,而不是用SUSY来解释这一新的发现。
现在,这个宇宙的组成现在已经被黑暗能量调查和普朗克CMB(2013和2015)数据所确定(见上、下图)。
也就是说,新的暗物质理论必须得出这个客观观测结论,这是对任何新的暗物质理论的最后检验。
六、结束语
无论什么样的暗物质理论,必须满足与这个宇宙的客观观测数据相匹配。这是检验这个科学理论的试金石。
悟空卫星、阿尔法磁谱仪项目AMS02和未来其他科学探测仪器所发现的这个宇宙世界的暗物质、暗能量、宇宙学常数、粒子精细结构常数等客观数据,将进一步推动人类对这个宇宙的认识走向更加深入透彻,甚至是彻底革命性的更新。
二十一世纪物理世界上空的两朵暗云必将烟消云散。
附1:
于2016年8月6日在人民大会堂,我与原全国青联朋友中国科学院院长书记白春礼院士有过一个简短交谈,我告诉了他我们有了重要成果,并写上了我们的网址:www.pptv1.com,我要他关注。我还告诉他我们曾在全国青联科学组,我们青联的朋友一起开过很多次会。8月6日 我与原全国青联朋友中国科学院院长书记白春礼院士交流附2:Appendix:* Exclusions from the LHC. https://arxiv.org/abs/1709.02304 andhttps://arxiv.org/abs/1510.01516
* Exclusions from Xenon-100 https://arxiv.org/abs/1709.02222
* Exclusions of Charming Dark Matter theories. https://arxiv.org/abs/1709.01930
* Theodorus Maria Nieuwenhuizen “Subjecting dark matter candidates to the cluster test” (October 3, 2017, see https://arxiv.org/abs/1710.01375 ):
Galaxy clusters, employed by Zwicky to demonstrate the existence of dark matter, pose new stringent tests. If merging clusters demonstrate that dark matter is self-interacting with cross section σ/m∼2 cm2/gr, MACHOs, primordial black holes and light axions that build MACHOs are ruled out as cluster dark matter. Recent strong lensing and X-ray gas data of the quite relaxed and quite spherical cluster A1835 allow to test the cases of dark matter with Maxwell-Boltzmann, Bose-Einstein and Fermi-Dirac distribution, next to Navarro-Frenck-White profiles. Fits to all these profiles are formally rejected at over 5σ, except in the fermionic situation. The interpretation in terms of (nearly) Dirac neutrinos with mass of 1.61+0.19−0.30 eV/c2 is consistent with results on the cluster A1689, with the WMAP, Planck and DES dark matter fractions and with the nondetection of neutrinoless double β-decay. The case will be tested in the 2018 KATRIN experiment.
A variety of searches for sterile neutrinos have also ruled out this possibility in the relevant mass range. See, e.g., https://arxiv.org/abs/1710.06488 andhttp://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1742-6596/718/3/032008/pdf
* Exclusions for Axion Dark Matter: Renée Hlozek, David J. E. Marsh, Daniel Grin “Using the Full Power of the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to Probe Axion Dark Matter” (August 18, 2017, see https://arxiv.org/abs/1708.05681 ).
* Combined direct dark matter detection exclusions.https://arxiv.org/abs/1708.04630 and https://arxiv.org/abs/1707.01632
* Exclusions based on non-detection of annihilations in dwarf galaxies.https://arxiv.org/abs/1708.04858
* Primordial black hole exclusions. https://arxiv.org/abs/1301.4984
* Daniele Gaggero, et al., “Searching for Primordial Black Holes in the radio and X-ray sky” (see https://arxiv.org/abs/1612.00457 ). Abstract:
We model the accretion of gas on to a popul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black holes in the Milky Way, and compare the predicted radio and X-ray emission with observational data. We show that under conservative assumptions on the accretion process, the possibility that O(10) M⊙ primordial black holes can account for all of the dark matter in the Milky Way is excluded at 4σ by a comparison with the VLA radio catalog at 1.4 GHz, and at more than 5σ by a comparison with the NuSTAR X-ray catalog (10 – 40 keV). We also propose a new strategy to identify such a population of primordial black holes with more sensitive future radio and X-ray surveys.
* Tight Warm Dark Matter parameter exclusions,https://arxiv.org/pdf/1704.01832.pdf
* More Warm Dark Matter parameters exclusions: Simon Birrer, Adam Amara, and Alexandre Refregier, “Lensing substructure quantification in RXJ1131-1231: A 2 keV lower bound on dark matter thermal relict mass” (January 31, 2017, seehttps://arxiv.org/abs/1702.00009 ).
We study the substructure content of the strong gravitational lens RXJ1131-1231through a forward modelling approach that relies on generating an extensive suite of realistic simulations. The statistics of the substructure population of halos depends on the properties of dark matter. We use a merger tree prescription that allows us to stochastically generate substructure populations whose properties depend on the dark matter particle mass. These synthetic halos are then used as lenses to produce realistic mock images that have the same features, e.g. luminous arcs, quasar positions, instrumental noise and PSF, as the data. By analyzing the data and the simulations in the same way, we are able to constrain models of dark matter statistically using Approximate Bayesian Computing (ABC) techniques. This method relies on constructing summary statistics and distance measures that are sensitive to the signal being targeted. We find that using the HST data for \RXJ we are able to rule out a warm dark matter thermal relict mass below 2 keV at the 2 sigma confidence level.
* Paolo Salucci and Nicola Turini, “Evidences for Collisional Dark Matter In Galaxies?” (July 4, 2017, see https://arxiv.org/abs/1707.01059 ). Abstract:
The more we go deep into the knowledge of the dark component which embeds the stellar component of galaxies, the more we realize the profound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them. We show that the scaling laws among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the dark and luminous matter in galaxies are too complex to derive from two inert components that just share the same gravitational field.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30 years old paradigm of collisionless dark matter in galaxies. We found that their dynamical properties show strong indications that the dark and luminous components have interacted in a more direct way over a Hubble Time. The proofs for this are the presence of central cored regions with constant DM density in which their size is related with the disk length scales. Moreover we find that the quantity ρDM(r,L,RD)ρ⋆(r,L,RD) shows, in all objects, peculiarities very hardly explained in a collisionless DM scenario.
* Dark matter distributions have to closely track baryon distributions, even though there is no viable mechanism to do so: Edo van Uitert, et al., “Halo ellipticity of GAMA galaxy groups from KiDS weak lensing” (October 13, 2016, seehttps://arxiv.org/abs/1610.04226 ).
* One of the more successful recent efforts to reproduce the baryonic Tully-Fischer relation with CDM models is L.V. Sales, et al., “The low-mass end of the baryonic Tully-Fisher relation” (February 5, 2016, seehttps://arxiv.org/abs/1602.02155 ). It explains:
[T]he literature is littered with failed attempts to reproduce the Tully-Fisher relation in a cold dark matter-dominated universe. Direct galaxy formation simulations, for example, have for many years consistently produced galaxies so massive and compact that their rotation curves were steeply declining and, generally, a poor match to observation. Even semi-analytic models, where galaxy masses and sizes can be adjusted to match observation, have had difficulty reproducing the Tully-Fisher relation, typically predicting velocities at given mass that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bserved unless somewhat arbitrary adjustments are made to the response of the dark halo.
The paper manages to simulate the Tully-Fisher relation only with a model that has sixteen parameters carefully “calibrated to match the observed galaxy stellar mass function and the sizes of galaxies at z = 0” and “chosen to resemble the surroundings of the Local Group of Galaxies”, however, and still struggles to reproduce the one parameter fits of the MOND toy-model from three decades ago. Any data set can be described by almost any model so long as it has enough adjustable parameters.
* Dark matter can’t explain bulge formation in galaxies: Alyson M. Brooks, Charlotte R. Christensen, “Bulge Formation via Mergers in Cosmological Simulations” (12 Nov 2015, see https://arxiv.org/abs/1511.04095 ).
rog笔记本技巧?
FN+Esc:关闭/打开摄像头 FN+F1:让计算机进入睡眠模式 FN+F2:关闭/开启LED屏幕背光 FN+F3:切换至其他连接的显示设备 FN+F4:在宽屏幕和一般模式之间切换 FN+F5:调用无线设备开启/关闭控制界面 FN+F6:启用/停用触控板 FN+F8:启用/停用数字键盘 FN+F9:播放/暂停Media Player播放 FN+F10:停止Media Player播放 FN+F11:跳至上一首曲目 FN+F12:跳至下一首曲目 FN+PgUp/ScrLk:启用/停用滚动锁定 FN+PrtSc/SysRq:系统请求键 FN+向上/向下键:增加/降低显示屏亮度 FN+向右/向左键:增加/降低计算机音量 FN+PgUp:使光标移至行首 FN+PgDn:使光标移至行尾 FN+Nmlk:开启/停用小数字键盘
20岁左右的女生该用哪种粉底?
20岁,青春的花朵开的最靓丽的一段时期。和10岁时期相比,化妆的机会也会有所增多。离开校园,告别学生党的身份步入社会开始工作啦,有些场合需要好好打扮一下。而粉底除了可以让皮肤看着更亮丽之外,还可以保护皮肤不受紫外线和户外空气的侵害。如果想挑选一款适合自己肤质的好粉底,那么就需要认识自己现在的皮肤状态。
一、按肤质来挑选粉底的类型
1、油皮·普通皮肤⇒「粉状粉底/粉饼」
粉末型粉底,表面涂层的粉底表面呈固状,需要用海绵粉扑。皮肤触感很轻,随时随地都可以用海绵粉扑往皮肤上拍打涂抹,不会脏手,外出时修妆补妆比较随心所欲。因为是粉末状所以容易吸收皮肤脂肪,适合多油皮肤和普通皮肤使用。因为可以吸收皮肤的脂肪,所以呢不适合干皮使用。
2、普通皮肤·干皮⇒「粉底液」
粉底液,就是液体形状的粉底。由于同时富含油性成分和水性成分,所以在皮肤上的延展性能比较好,保湿效果也很出色。用手指直接往皮肤上涂抹,鼻翼等部位用海绵涂。同时具有遮瑕能力和保湿能力,建议干皮·普通皮肤使用。因为油分较多,所以油皮使用会出现给皮肤带来不适的时候。
3、干皮·超干皮肤⇒「霜质地粉底」
比起粉底液,质地更为固化些的是霜质地粉底。具有易贴紧皮肤的特征,所以可以期待它的长久持妆能力。因为油分添加的要比液体类型的多,所以可以发挥抵御干燥的作用。建议注重使用感,干皮或超干皮使用。特别建议在易干燥的冬季里使用霜质地粉底。
二、按年龄阶段挑选粉底类型
20岁以后,受就业参加工作等环境影响,皮肤状态会发生很大地变化。而皮肤会不知不觉的接受紧张和压力状态,或因为生活规律的打乱,激素平衡开始变得不稳定,而皮肤状态就容易开始出现变化。要说为什么会变化?因为特别是女性激素的平衡和皮肤的关系性是密不可分的。激素通过大脑的指令而分泌,而大脑极为纤细,很容易受紧张状态和睡眠不足和饮食等因素而影响。
女性激素的卵泡激素和黄体激素,不多不少的相互平衡作用来控制着月经,对妊娠和生宝宝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这些激素影响着皮脂的分泌和美肌状态。
比如,就是在月经不调的时候,皮肤状态也会不太好。这就是因为激素平衡的不稳定,皮肤的状态容易发生变化。等到快接近30岁的时候,皮肤脂肪开始变少了,皮肤则容易出现干燥的倾向,这听着感觉是一个很悲伤的故事,但皮肤确会随年龄而慢慢改变其状态的,这个时期就需要挑选不会给皮肤带来负担的粉底。具有防紫外线效果,淡薄自然感,遮瑕能力很出色,且添加了护肤成分的粉底最为理想。
三、25岁前推荐使用的粉底:
1、Type⇒粉状粉底/粉饼
心机彩妆 绝色透薄光感粉饼
一款慕丝状的粉底产品。由资生堂心机彩妆独自开发的「Mousse Press Process制法」,将精华和粉末成分混和成慕丝状,然后逐个风干压制,让粉底质感更轻柔顺滑。附带SPF防晒对策也很万全。涂抹瞬间,会让皮肤沉醉于幼滑的触感当中,隐藏毛孔,均匀肤色,不留痕迹,透薄光感如素肌,一品让皮肤沉醉于妙不可言的轻爽透薄妆容意境。另外这款粉饼的控油能力也很强,采用的是自动控油粉末S和油脂感应来吸收油脂粉末。
2、日月晶采 细润美肌粉饼
粉末特殊设计的质地,具有超乎想像的卓越贴合效果,舒适无粉腻感,实现晶莹剔透,与肌肤融为一体的完美妆容。耐汗,耐皮脂,长时间保持如同刚完妆后的柔肌感,高雅妆容。附带SPF20防紫外线效果。价格不高,对学生党而言可以说是难得一遇的好物。
3、Type⇒粉底液
兰蔻Teint Miracle liquid 奇迹薄纱粉底液
渴望自己的皮肤如同钻石般折射出光线,给人艳丽透明感的美肌印象吗?
这款兰蔻奇迹薄纱粉底液即可让你拥有韩剧女主光彩肌,第一次,肌肤如钻石般闪耀。不仅无瑕,让皮肤更水润有光泽。全新升级配方:Aura-Inside™ 专研光感科技激活内在光采;Miracle Light Pearls 奇迹光采珍珠成分捕获外在光芒。 质地更水润细腻:更细粉质经过万千打磨细腻不卡粉;添加天然保湿成分,粉液细如丝缎,润如晨露。 配合独特钻石抛光粉扑:双头双效,贴合人体工程学,各角度无死角,抛光提亮,打造无痕轻透妆容。附带SPF15防紫外线效果。
4、巴黎欧莱雅 陶瓷光感气垫粉底
埃菲尔铁塔式的设计,给人可爱印象的「陶瓷光感气垫粉底」。彻底实现了无需浓浓涂抹也可让妆容更自然更有滋润感。遮瑕能力强,不会掉妆。首创双网面设计,释出更柔滑细致的粉底,同时注入了珍贵的精华成分,丝氨酸 二氧化钛,氧化铁。抹出法式霧光妆容感,轻透贴服,打造无暇陶瓷肌肤。建议那些想化自然妆还想有些透明感的MM使用。
5、Type⇒霜质地粉底
资生堂INTEGRATE GRACY完美意境保湿粉霜
资生堂INTEGRATE新彩妆系列,INTEGRATE GRACY,平价CPB的替代品。第二代唯美主义—主打底妆产品!有效覆盖毛孔,小细纹,妆感不厚重,长时间完美保持妆感,呈现滋润的保湿肌,透明质酸成分配合无香料。开架品却有不输给专柜粉霜的品质,滋润,不暗沉,长久保持皮肤湿润感,不堵毛孔不致痘。附带SPF22防紫外线效果。
6、佳丽宝media cream foundation 粉嫩保湿粉底霜
添加了保湿美容精华液成分(透明质酸)的高保湿效果的粉底霜,质地柔滑易于延展,滋润紧密贴合皮肤,让妆容更有滋润更有迷人艳丽感。此外还具有隐藏毛孔,遮掩皮肤暗沉现象。最适合干皮妹使用,价格也属小众。
四、25岁后推荐使用的粉底:
1、Type⇒粉状粉底/粉饼
迪奥skin Forever compact control凝脂持久粉饼
配合Mat Pearl隐藏毛孔和肤色不匀,皮肤长时间持续光亮。添加了调整水分和皮脂平衡的迪奥独自的护肤成分,全新底妆系列加入护肤精华,结合柔化作用的Dior培植园锦葵属植物,以及调控分子组合,一款超人气的粉状粉底。
2、Type⇒粉底液
雅诗兰黛 double wear stay-in-place持妆粉底
不知被推过多少次的雅诗兰黛double wear stay-in-place持妆粉底。长久保持零毛孔美肌状态。1998年推出以来,引以为豪的一款也无需补妆的一款超实力派,畅销粉底液代名词的雅诗兰黛粉底液。
3、圣罗兰 LE TEINT ENCRE DE PEAU墨水粉底
能让皮肤感受到粉底液和粉状粉底各自闪光点的「液体扑粉」,让你尽情享受水润光滑的好皮肤。这一品粉底的灵感源自墨水,水感轻盈,持久显色,如墨般轻盈,更如墨般深沁贴肤,持久,遮瑕。添加的“鹅毛笔”蘸取器,精准蘸取粉底用量,在肌肤上写下圣罗兰无瑕印记。
4、Type⇒霜质地粉底
RMK creamy foundation N RMK水凝粉底霜
RMK皇牌粉底系列的新成员,蕴含大量纯净水分与高密度的水分子,能持续滋润肌肤,并完美遮盖色斑和肤色不均,适合一年四季使用的最佳粉底之选。
三大优点集一身:高密度滋润——蕴含高度保湿效果的WATER HOLDING OIL,充满水润感的油份能让皮肤感受有如涂上面霜一般,整天保持娇嫩的触感。添加丰富矿物质的富士山水,为肌肤提供加倍滋润。妆效持久——有别于一般容易脱落的粉底,creamy foundationN具有出色的控油与防止脱妆的功效,因成分中的stretch powder如橡胶般充满弹性,能顺着凹凸面型轮廓紧贴肌肤,即使油脂分泌旺盛的T区,也能提升妆容的持久度,感觉就如刚上妆时贴服自然。触感轻柔——如丝般柔滑的creamy质感,添加了丝娟精华,轻易地均匀推开,如融入肌肤让肌肤拥有零负担的感觉。
5、日月晶采 水润亮泽持久粉底霜
一款让人感动的延展性和轻盈透薄质感,无法想象这竟然是粉底霜,添加了护肤成分的防水型霜质地粉底。 含60%水分,让皮肤持续一整天的水润感。接触皮肤的一瞬间,犹如水分般立即在肌肤上得到延展, 拥有上乘光泽和充满透明感的理想肌肤由此诞生。 添加的精华液成分提升美肌印象。
五、综合性不错的专柜化妆品牌
1、COFFRET D’OR/金炫光灿
金炫光灿是佳丽宝集合了至今化妆品所积累的技术和理念,注入最尖端技术和感性色彩,在“色彩”,“质感”,“功能”和“触感”,各个领域着眼高品质的彩妆品牌。粉底有扑粉·液体·霜质地。
粉状粉底的「金炫光灿Beauty aura pact UV」,获2016上半年cosme大赏粉底部门第一名。为双颊及鼻梁部位带来自然提亮效果,让皮肤全脸洋溢透明感的一品粉底。均一遮掩皮肤暗沉和毛孔,透明感如同素肌般。SPF26防止紫外线效果。很适合20岁可爱系女性。
在意干燥,推荐「金炫光灿silky Fit Pact UV」。添加了烟酰胺,蜂王浆提取物和水溶性骨胶原等的美容精华液成分,持久保持妆容,不浮粉。顺畅柔滑地渗透至肌肤里,保持干爽感。保持彩妆的成份,能防止因汗水、皮脂引起的脱妆,长时间保持毛孔不显眼且无油光状态。能轻盈柔滑地延展开,紧密贴付在肌肤。
粉底液推荐「金炫光灿nudie cover Liquid UV /光透裸肌粉底液」。添加水溶性骨胶原(保湿),涂抹瞬间,在皮肤表面形成薄膜,轻盈服帖皮肤。不给皮肤负担的轻薄妆感,修饰皮肤凹凸,毛孔和肤色不均等等细微瑕疵,彻底实现裸妆遮瑕,长久维持光泽美肌。
2、RMK
RMK的彩妆,多以轻薄和服帖而出名。粉状粉底共有3种。喜欢轻快感的「RMKAiry Powder Foundation轻柔空气感粉饼」,水润光亮感的「RMK Casual Solid Foundation」,防紫外线透亮皮肤的「UV粉饼」。粉底液添加了具有保湿效果的silk essence天然蚕丝微粒子和乳木果油,实现RMK的自然妆容的。防紫外线对策可以挑选SPF50+的UV粉底液。超人气的水凝粉底霜,给皮肤足足的水分和湿润弹性皮肤。获得2016年cosme大赏粉底部门NO1。
3、圣罗兰
人气时装设计师伊夫圣罗兰先生在1978年创立的品牌。粉底有3种,液体粉底有4种。
粉底液的「LE TEINT ENCRE DE PEAU墨水粉底」是一款长期畅销粉底产品。给皮肤带来前所未有的涂抹感受和服帖度,隐藏皮肤的暗沉长久保持美丽妆容。护肤般化妆体验。粉饼很有人气的「LE COMPACT ENCRE DE PEAU 轻透无重羽毛粉饼」,全新粉饼荟萃细滑如丝的丝绒妆效和粉底液轻盈透薄的特性,为彩妆世界带来全新粉底体验。凝练成水润弹滑配方,注入持久遮瑕的完美粉底功效,让肌肤焕然一新,散发难以抗拒的动人魅力。
4、日月晶采
打造「优质女人」概念的佳丽宝高级化妆品品牌「LUNASOL 日月晶采」。每一次涂抹,每一次净化你的妆容。改变人们对彩妆的常识,革命性的「净化妆容」系列。
粉状粉底的「SHEER LIGHT LOOSE FOUNDATION轻柔粉饼」,粉质非常细滑,触感轻盈,推开后自然融入皮肤,形成一层透明薄膜,控油以及遮瑕能力让人吃惊,大大減少补妆次数。
新发售的「日月晶采贴肤提亮凝润粉饼」,既不浮粉,又能自然隐藏毛孔和凹凸,让妆效自然而富有透明感。
5、THREE
拘泥于有机/日本国产原料的天然护肤系列THREE。舞动生命感,创造宛若天然素顏美肌的
T H R E E彩妆,极力发挥肌肤的美丽本质,创造富有生命感的肌肤容貌,保持健康的肤质。粉状粉底的「THREE Renewing Powder Foundation自然有机植物时间分段粉饼」,添加了摩洛哥坚果油和植物油成分,让皮肤变得更加柔软。另外, 1个调色板添加了2种类扑粉粉底,可以在早上和下午分开来使用。
粉底液,是含天然成分80%的「THREE Flawless Ethereal Fluid Foundation完美轻盈粉底液」。一款无紫外线吸收剂,不含对羟基苯甲酸酯,不含合成香料和一切动物原料,无添加矿物油的天然粉底。在敏感皮肤群体当中人气很旺。
六、功能性出色的小众平价粉底
每一次推荐,都不会忘记需要小众平价的宝宝们,推荐小众却不失品质的3品优质粉底。
1、千妇恋moisture power foundation
以高品质,合理的价格著称的千妇恋粉状粉底。添加了3种水润柔滑扑粉和双倍滋润油,代购价在80左右即可拥有光滑水润的妆感。
2、CEZANNE UV liquid foundation R
一款添加了防水成分的粉底液,强力耐皮脂耐汗液的粉底。SPF26防紫外线对策保护皮肤。无香料·无矿物油·无紫外线吸收剂温和的涂抹感。
3、CANMAKE airy cover fit foundation
CANMAKE轻薄丝滑粉底添加了耐汗液和水分的控油扑粉,运用WET PROCESS 制法,不同于一般粉底上妆后出现的粉状,质感很细滑,易推匀全面部,如羽毛慕丝般轻柔,同时给皮肤水润感,粉底可防油可防水,附带SPF45和PA +++防晒功能。
总之,同是20岁,前半期和后半期,皮肤状态会有一定的变化,同时还要考虑到自己的肌肤状态和肤质,毕竟不同的产品和不同的肌肤会有不同的上妆效果。
电脑主板上的灯光怎么关?
电脑主板上的灯光通常由主板上的LED灯提供,用于显示电脑的工作状态。要关闭电脑主板上的灯光,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 BIOS设置:进入计算机的BIOS界面,查找与灯光有关的选项。不同的主板厂商和型号可能具有不同的BIOS界面和选项,您可以按照主板的说明手册或官方网站提供的指南找到相应的选项,以关闭或设置灯光。
2. 主板应用程序:一些主板厂商提供额外的软件工具,用于管理主板上的灯光效果。您可以下载并安装厂商提供的主板应用程序,并在应用程序中关闭或调整灯光效果。
3. 调整硬件连接:有些电脑主板上的灯光通过插针或连接线与电源或其他硬件连接。您可以检查并调整连接线,或根据需要断开连接来关闭灯光。
请注意,关闭主板上的灯光可能需要某些技术知识,操作前请先了解和理解相应的风险和细节。如果您对电脑硬件操作不熟悉或不确定,建议您咨询专业人士或您的计算机制造商的技术支持部门。
9980xe主板推荐?
华硕ROG R6E Encore主板采用EATX版型设计,大面积全铝金属装甲加上炫酷的AURA SYNC神光同步灯效令这款梦幻旗舰主板更夺目。由于英特尔酷睿X系列处理器拥有多核心带来的高效能需求,需采用具备更强大的供电解决方案的主板。为了提供超一流的供电能力,ROG R6E Encore主板特别采用了16 Power Stages供电模组设计,并配备ProCool II特质实心结构电源接口,实现延长使用寿命并且更可满足新一代处理器超频时的供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