莹火虫在发光的时候同时也发热吗,五年级科学天然光源都能发热吗?
身体会发光的生物称为发光生物。动物之中除了最有名的萤火虫之外,还有松球鱼、夜光蝶、海萤等,太阳依靠核聚变来发光,电灯依靠电流对灯丝的加热来发光,它们在发光时都伴随有热的产生,因此称为热光源。
萤火虫发出的光,是由体内一系列特殊的化学反应引起的,由于它能全部将化学能转换成光能,不产生热量,所以称为冷光源。
自然光的定义?
光(light)可以激发视网膜产生视觉能力之辐射能;电磁波之可见光谱范围为380~770nm(10-9m)光分为人造光和自然光。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客观世界中斑驳陆离、瞬息万变的景象,是因为眼睛接收物体发射、反射或散射的光。光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光源:能自身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光源分冷光源和热光源;冷光源:指发光不发热(或发很低温度的热)。如萤火虫等;热光源:指发光发热(必须是发高温度的热)。如太阳等;严格地说,光是人类眼睛所能观察到的一种辐射。有实验证明光就是电磁辐射,这部分电磁波的波长范围约在红光的0.77微米到紫光的0.39微米之间。波长在0.77微米以上到1000微米左右的电磁波称为“红外线”。在0.39微米以下到0.04微米左右的称“紫外线”。红外线和紫外线不能引起视觉,但可以用光学仪器或摄影方法去量度和探测这种发光物体的存在。所以在光学中光的概念也可以延伸到红外线和紫外线领域,甚至X射线均被认为是光,而可见光的光谱只是电磁光谱中的一部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即既可把光看作是一种频率很高的电磁波(1012~1015赫兹),也可把光看成是一个粒子,即光量子,简称光子。光速取代了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的铂制米原器被选作定义“米”的标准,并且约定光速严格等于299,792,458米/秒,此数值与当时的米的定义和秒的定义一致。后来,随着实验精度的不断提高,光速的数值有所改变,米被定义为1/299,792,458秒内光通过的路程。光是地球生命的来源之一。光是人类生活的依据。光是人类认识外部世界的工具。光是信息的理想载体或传播媒质。据统计,人类感官收到外部世界的总信息中,至少90%以上通过眼睛……光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电磁波,覆盖着电磁频谱一个相当宽(从X射线到远红外)的范围,只是波长比普通无线电波更短。人类肉眼所能看到的可见光只是整个电磁波谱的一部分。当一束光投射到物体上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干涉以及衍射等现象。光线在均匀同等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波,包括红外线,它们的波长比微波更短,频率更高,因此,从电通信中的微波通信向光通信方向发展,是一种自然的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普通光:一般情况下,光由许多光子组成,在荧光(普通的太阳光、灯光、烛光等)中,光子与光子之间,毫无关联,即波长不一样、相位不一样,偏振方向不一样、传播方向不一样,就象是一支无组织、无纪律的光子部队,各光子都是散兵游勇,不能做到行动一致。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同一平面,位于法线两边,且光路可逆行。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会产生折射。如果射入的介质密度大于原本光线所在介质密度,则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反之,若小于,则入射角大于折射角。但入射角为0,则无论如何,折射角为零,不产生折射。但光折射还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产生,理论上可以从一个方向射入不产生折射,但因为分不清界线且一般分好几个层次又不是平面,故无论如何看都会产生折射。如从在岸上看平静的湖水的底部属于第一种折射,但看见海市蜃楼属于第二种折射。凸透镜凹透镜这两种常见镜片所产生效果就是因为第一种折射。激光——光学的新天地激光光束中,所有光子都是相互关联的,即它们的频率(或波长)一致、相位一致、偏振方向一致、传播方向一致。激光就好像是一支纪律严明的光子部队,行动一致,因而有着极强的战斗力。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事情激光能做,而阳光、灯光、烛光不能做的主要原因。【guang】光light;ray;honour;merely;naked;scenery;smooth;光guāng〈名〉(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火,在人上”。本义:光芒,光亮)(2)同本义[light;ray]光,明也。――《说文》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广也,所照广远也。――《释名·释天》与日月兮齐光。――《楚辞·九歌·云中君》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淮南子·俶真》日月淑清而扬光。――《淮南子·本经》国之光。――《易·观》夜未央,庭燎之光。――《诗·小雅·庭燎》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史记·屈原列传》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光明之耀也。――《国语·晋语》容光必照焉。――《孟子》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西。――清·邵长蘅《阎典史传》(3)又如:阳光;灯光;反光(反射的光线);色光(带颜色的光);晨光(清晨的太阳光);曙光(清晨的日光);光晃(光芒闪烁)(4)色泽;光彩[colorandlustre]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蛾脸不舒,中袖无光。――唐·李朝威《柳毅传》(5)又如:丝光;油光(光亮润泽);光色(光彩色泽);砑光(6)荣耀;昭著[honor;glory]邦家之光。――《诗·齐风·南山有台》连我脸色都无光了。――《儒林外史》士之处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唐·韩愈《原毁》(7)又如:为国争光;沾光;光宠(光荣;增光);光国(为国争光);光天(光辉达于天下);光隆(光辉隆盛);光烂(光辉明亮);光晶(光辉);光赫(光辉显赫)(8)光阴,时光[time]始屏忧以愉思,乐兹情于寸光。――南朝宋·鲍照《观漏赋》(9)又如:寸光(短暂的光阴);光阴荏苒(时光一天一天地逝去。荏苒:[时间]渐渐过去);光景如梭(光阴如梭。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拈指(阳光在弹指间逝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10)景色[scenery]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宋·范仲淹《岳阳楼记》(11)又如:风光;山光(12)恩慧;好处[favor]。如:叨光;沾光;借光(13)特指日、月、星辰等天体[sun,moon,star]。如:光岳(天地。光:星辰。岳:河山)(14)称人来访的敬词[gracetheoccasionwithsb.'spresence]四位老先生,今日光顾小园,老夫有何德能?――明·桑绍良《独乐园司马入桐》光guāng(1)光明,明亮[bright]宝剑直千金,被服光且鲜。――三国蜀·曹植《名都篇》(2)又如:光净(明亮洁净);光朗朗(光亮);光眼(大而有神的眼);光灯(明亮的灯火);光润(光亮润泽)(3)光guāngㄍㄨㄤˉ(1)太阳、火、电等放射出来耀人眼睛,使人感到明亮,能看见物体的那种东西:阳~。月~。火~。~华(明亮的光辉)。(2)荣誉:~临(敬辞,意含宾客来临给主人带来光彩)。~顾。~复。(3)使显赫:~大。~宗耀祖。(4)景物:春~明媚。(5)光滑:~滑。~洁。~泽。(6)完了,一点不剩:杀~烧~。吃~用~。(7)露着:~膀子。(8)单,只:~剩下一口气。(9)姓。郑码:KOGR,U:5149,GBK:B9E2笔画数:6,部首:儿,笔顺编号:243135light;ray;honour;merely;naked;scenery;smooth;光 ①明亮。《素问·移精变气》:“余欲临病人,观死生,决嫌疑,欲知其要,如日月之光。” ②显露,揭示。《素问·王冰序》:“君臣请问,礼仪乖失者,考校尊卑,增益已光其意。” ③光大。《灵枢·根结》:“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光的速度为每秒30万千米。
仰慕高尚的人的名言?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译文: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译文: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3、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出自宋代郑思肖的《寒菊/画菊》译文: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现在引申为:坚守高尚节操,不屈不移、忠于信念的情怀。
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自唐代杜甫的《蜀相》译文: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自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译文: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人类从萤火虫身上学到了什么?
人们根据萤火虫发明荧光衣
发光服 这是科学家们为了保证人员在夜间或黑暗环境中的安全而研制的服装。它是根据萤火虫发光的启示,为登山、探险、考察人员在光线暗淡时行路、操作而制成的发光服。它表面光亮似镜,像萤火虫的萤光一样发射出亮光,即使在黑暗中也极易被人们发现,以此解救迷途或与基地失去联系的人员于危难之中。
萤火虫与人工冷光
自从人类发明了电灯,生活变得方便、丰富多了。但电灯只能将电能的很少一部分转变成可见光,余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浪费掉了,而且电灯的热射线有害于人眼。那么,有没有只发光不发热的光源呢? 人类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发光,如细菌、真菌、蠕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昆虫和鱼类等,而且这些动物发出的光都不产生热,所以又被称为“冷光”。
在众多的发光动物中,萤火虫是其中的一类。萤火虫约有1 500种,它们发出的冷光的颜色有黄绿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萤火虫发出冷光不仅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而且发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适合人类的眼睛,光的强度也比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种人类理想的光。
科学家研究发现,萤火虫的发光器位于腹部。这个发光器由发光层、透明层和反射层三部分组成。发光层拥有几千个发光细胞,它们都含有荧光素和荧光酶两种物质。在荧光酶的作用下,荧光素在细胞内水分的参与下,与氧化合便发出荧光。萤火虫的发光,实质上是把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过程。
早在40年代,人们根据对萤火虫的研究,创造了日光灯,使人类的照明光源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年来,科学家先是从萤火虫的发光器中分离出了纯荧光素,后来又分离出了荧光酶,接着,又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荧光素。由荧光素、荧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满爆炸性瓦斯的矿井中当闪光灯。由于这种光没有电源,不会产生磁场,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现在,人们已能用掺和某些化学物质的方法得到类似生物光的冷光,作为安全照明用。
是固态的还是液态的?
火并非是一种特定物质,而是物质转化的一个过程,只是人类把这个过程的表象定义为“火”。
火不是某种特定的物质你想想,火可以是一堆干草燃烧,也可以是酒精燃烧,也可以是氢气燃烧,也可以是磷单质或者镁金属单质在空气中燃烧,不同的物质燃烧都会产生“火”,燃料有固体、有液体、有气体,而燃烧产生的产物,释放的能量,释放的光的光谱(颜色)也都有差别。在产生火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物质是不同的,因此如何界定火是什么物质呢?
“火”是一个现象,不是本质,它是一个过程,只是一个短暂持续的状态,不是物质。
上图:镁燃烧(白光)
上图:钾燃烧(红光)
上图:硫燃烧(蓝光)
但“火”这一现象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也是可以归纳为一个状态的——
火的状态前面有大神说火是低温等离子态,个人不赞同,因为低温等离子态是在高电压下形成,而某些火的温度还是能达到上千度的,何况火还不具备高电压的情况。
低温等离子体的典型例子就是LED显示屏和LED灯
上图:在室温下通过高压放电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
但不管是什么物质燃烧产生的火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一种自然维持的释放可见光的连续剧烈氧化反应。
自然维持、释放可见光、连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是这些基本特征的关键字。
个人建议把具有这样特征的状态称为氧化等离子态会比较合适。
生物在体内进行呼吸代谢也是一个自然维持的连续氧化反应,但是生物的呼吸作用并不释放可见光,也不是剧烈的氧化反应,这就与火的特征区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