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意志,历代帝王为何多数喜欢把权利交给舅舅而不是叔叔?
古代的皇帝一般都很重用母亲家的人,比如舅舅,像自家的叔叔伯伯堂哥都是要重点防范的,比如唐朝的时候,长孙无忌一直对自己的侄子李治相当照顾后来还亲自把他推举到皇位上,因为像舅舅这类人都属于外戚,就是说无论他们再怎么和皇帝关系密切,离皇位总是要隔一层的,所以为了自己的权益,只会尽心的辅佐皇帝,而像叔叔辈的这些人,都是同姓,将来篡位继承皇位也是合法的。
宋太祖赵匡胤得了天下,按照皇室规矩应该传位给自己的儿子,结果二弟赵光义晚上来聊天,“斧声烛影”,太祖赵匡胤暴毙,留下千古之谜,“弑君嫌疑犯”赵光义登基,成为宋太宗,当了皇帝的二叔,不疼爱自己的侄子,还逼得二侄子赵德昭自尽,四侄子赵德芳命运还是不错的,世称“八贤王”,佑护包青天,估计情商很高,而且在民间颇有贤名,二叔也是杀之不易!
叔叔是同室的同姓的,要是真有什么意外被叔叔篡权了,那叔叔也能找理由圆过去,能再稳定国内的局面,那皇帝这回就真的是悲剧了,参考明成祖朱棣。如果是舅舅独掌大权的话,任他狂妄最后也是落下了乱臣贼子的名称。哪怕篡权成功,建立的新政权也绝对不会安稳,参考王莽。
封建王朝遵训的是家天下,子承父业,同姓相传的制度,上一代帝王驾崩,则由儿子中选择一位即位,儿子即位方式又有嫡长子即位的形式,又有择其贤能的儿子即位的方式,但当膝下无子时则会在最近亲的兄弟或者侄子辈中选择一个即位,但兄弟间争权夺位的比比皆是,按此继承方式,叔叔为同姓王,而舅舅为异姓,叔叔如果所掌握的权力大了,存在很大的夺权风险,夺了权也很容易合法化。
皇帝在皇子时期,叔叔们也不会与任何一位皇子多接触,谁也不知道将来谁做皇帝。如果自己没有扶持的皇子做了皇帝,自己将来的日子会不好过。反而谁也不搭理,自己将来怎么也混个安享晚年。
历史上叔叔抢侄子皇位在历史上确实有叔叔抢侄子皇位的事情,比如说明朝的朱棣,看着自己的侄子,朱允玟继位之后心里就不舒服,于是就起兵造反,把自己的侄子干掉,自己当皇帝,那些大臣最终也必须承认,因为毕竟都姓朱,都是皇室血脉,谁当皇帝不是当,所以对待亲戚方面,皇帝对于自己叔叔这辈就有着防范之心,更想从母族中找帮手。
还是为了稳定皇位皇帝坐上皇位之后不能孤立无援,还需要靠其他人的帮助,舅舅自然是自己放心的人,一般在争夺皇位的时候,皇子除了靠自己的努力之外,还需要靠自己母族的帮助,就是舅舅这一脉,而舅舅也会为了得到自己的权益而帮助皇子,皇子继承皇位之后,如果皇位受到了威胁,那舅舅也会受牵连,所以舅舅只会更用心辅佐皇帝。
历史上靠舅舅一脉帮助的皇帝唐高宗李治能登上皇位,就多亏了自己的舅舅长孙无忌,清朝的太子胤礽最初也是依靠自己的舅舅索额图造反夺皇位,只不过最后失败了。雍正皇帝名义上的舅舅隆科多对雍正的继位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舅舅对于皇帝来说是一把利剑。
总结:舅舅是外戚,而叔叔是皇族。皇室内部因为权力争夺而引发的动乱数不胜数,外戚专权倒是时有发生,但外戚篡位这个历史上还真是少见。所以相对来说舅舅要比叔叔靠得住,虽然从血缘上来看,叔叔的关系要比舅舅亲。但要弄清楚一点,皇家之内没有童话,也没有亲情。
为什么古代的帝王到了晚年都愈发昏聩?
谢邀
我国历史上出过许多名垂千古,功绩斐然的帝王,从春秋战国的霸主,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每朝每代都有开国明君,三朝盛世。
但任何帝王都要面对迟暮之年的到来,明君晚节不保,到了晚年愈发昏聩的代表人物:齐桓公、秦始皇、汉武帝、孙权、唐玄宗,乾隆(虽然感觉他一直坐享其成,但早年还行吧,而且晚年有点过)。
越是早期成就卓然的帝王,在迟暮之年昏聩,这个对比度就越是显得特别明显。
之所以年龄越大越昏聩无能,大致原因如下:
1.创业不易,创业之初所结交的能人异士,都是雄韬伟略的忠臣良相,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他们的相遇谋事那叫将遇良才,知音伯乐,初掌权力的帝王还能在他们的规劝配合下,居安思危忧国忧民,为了名垂青史而努力。尤其是发家早期吃过苦,奋斗之后才夺得皇位的帝王,更能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打好基础实力,才能更为长治久安的道理。
2.创业成功后身居高位,一人独大专断太久,难免志得意满,刚愎自用,变得骄傲自大。如果说昏君怕史官的笔,那明君,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名声追求更甚于昏君。会觉得自己最聪明,而好大喜功。更怕有人会抢走自己至高无上的皇权,何况古代王权的象征,首先就代表着予取予求和生杀大权。已经登上高位的帝王,对皇权的需求,对天下的掌控,对世界的支配欲会更加强烈,这也是部分开国皇帝对功高震主的功臣,会加重猜忌的原因。高处不胜寒,伴君如伴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帝王最擅长制衡权数,常言道自古皇家最无情,所有的父子反目,手足相残不都是为了皇权嘛。
3.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各种机能都会衰老,出现反应迟钝,思维糊涂是绝对的自然现象。再加上生活和医疗水平的落后,各种疾病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在智商、意志力和判断力等等逐渐衰退的时候,又怕自己所拥有的权利、地位被夺走,身居高位者所能享受的待遇为天下之最,常言说先苦后甜总比先甜后苦强,享受的久了也怕失去,自然会越发耽于享乐。
4.因为怕失去,便开始想象万世永存。便开始穷奢极欲、妄想成仙寻求长生不老,荒唐不堪,甚至不理朝政。如同在世间享受的一切,都想带到地下去一样,所以陵墓的修葺和陪葬品的丰厚,足以说明古人视死如生,富贵舒适久了,放不了手是人性。
5.喜欢奸臣的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好话人人都爱听。整天被奸佞逢迎拍马,忠臣若有反对意见,便属悖逆,属于对皇权掌控力的质疑。会更加导致晚年疑心病加重,不想对权力放手,独断专行,肆意妄为,亲佞远贤。
总结:君不见,创业难,一将功成万骨枯,守业难,多少英雄晚节不保。其实守业更比创业难,殊不知,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然孟子言: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历史上有哪些匪夷所思的事件?
战斗机被打掉机舱盖,居然敢横滚后倒擦着山顶尖飞行,飞行员的头部距离山顶树梢仅有1米多。美国王牌飞行员雷斯纳看到中国志愿军飞机飞出犹如特技般的动作,唯有惊呼:“平生所见最疯狂的动作之一!”
雷斯纳原以为飞行技术如此高超的一定是苏联飞行员,可等其临近能看清楚对手时,却惊讶地发现一张年轻的东方人面孔,而且这位东方飞行员还向其示威性地挥了挥拳头。
而这位令美国王牌都频频惊叹的东方飞行员,就是我志愿军英雄飞行员王海的“铁杆僚机”焦景文。
也许雷斯纳对中国飞行员能拥有如此娴熟的飞行技术颇觉匪夷所思,可其却不知我志愿军飞行员敢与其如此硬拼,凭借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有大无畏的战斗精神以及机动灵活的超人智慧。
1926年,焦景文出生于河北武安,1945年参军,后在194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空军正式成立时,被编入空军第四混合旅成为王海的默契搭档。
抗美援朝初期,美军凭借强大的空中优势完全占领了朝鲜上空。美机想炸那就炸那,想飞多低就飞多低,甚至有时我军锅里冒个烟都能引来美机扫射。由此中国人民志愿军陆军急需空军入朝协同作战。
可新中国空军组建还不足一年,飞行员课程训练还远未结束,但因战争需求,也只得让苏联教官加紧速成训练。1950年12月21日,首批新中国空军进驻安东基地,由秘密出动的苏联空军带领进行实战锻炼。
当时我空军各方面实力确实无法与美空军相比。我空军各种作战飞机不足300架,而美军在朝鲜战场出动飞机1200余架,甚至最多时可达2400架。
我空军飞行员平均飞行时间不足68小时,而美飞行员多参加过二战,平均飞行时间已多达数千小时,其中不乏雷斯纳这般与德国、苏联等顶尖飞行员交过手的王牌,作战经验相当丰富。
虽然我空军实力不占优势,可我志愿军飞行员也多是抗战时期参军,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从枪林弹雨中一路闯过来的,胆量绝非常人可比,遂面对自视甚高的美空军并无任何畏惧心理。
中美空军在朝鲜战场上第一次对决,我军空四师飞行大队长李汉就创下了击落美军F-84战机一架,击伤两架的惊人纪录。我空军就是如此以战代练,逐渐淬炼出足与美空军争夺制空权的实力。
1951年10月,焦景文所在空3师抽调50架米格-15战机赴安东,代替空四师执行作战任务,当时正逢美空军实施大规模“绞杀战”。
原来1951年7月,作战双方就开始停战谈判,可美军却在我志愿军背后“插了一刀”,派大批飞机全方位轰炸朝鲜北部交通枢纽,试图切断我志愿军物资补给运输线,以便胁迫中朝在停战谈判中做出妥协。
美军将如此大规模的空袭称为“绞杀战”。由此我军空3师一开战就面临艰巨阻击任务,于是他们根据敌我双方优缺点对比开创新战法,很快就有效打击了美空军的嚣张气焰。
尤其是在鸭绿江南岸平原地区形成一条令美空军闻风丧胆的“米格走廊”。而焦景文与雷斯纳的那场经典空战就发生在1952年10月10日那天。
战争中长机负责进攻,僚机负责掩护长机。焦景文作为王海僚机,时刻以王海为主,不仅防御敌机右来右打、左来左打,甚至还要舍命挡住射向长机的炮火,尽职尽责履行着僚机的责任。
雷斯纳确实经验老道,那天一开战就已察觉焦景文的重要性,遂在其背后射出的第一炮就击飞了焦景文座舱盖,高空寒冷空气顿时扑向焦景文。
一般情况下,飞行员高空遇到座舱盖破裂,会出现缺氧以及身体冻僵等不利状况,遂大概率会选择弃机跳伞求生。
可就在雷斯纳认为这次基本轻松稳杀时,焦景文也许为避免缺氧、挨冻,竟突然驾机直扑地面,然后在距离地面不到5英尺(不足2米)高度,又开始拉起改平擦地飞行。
雷斯纳看得目瞪口呆,随即紧跟着直追下去,可已失去了攻击焦景文的机会。因为战斗机上的机枪有一个稍微向上的角度,无法朝距离地面只有2米的目标开火。
焦景文想把雷斯纳甩掉,雷斯纳则紧追不舍。两架飞机在树梢高度翻滚腾挪,都想找准攻击对方的角度,可都未能得逞,而雷斯纳的僚机已早早被甩在了后头。
抗美援朝纪录片《断刀》中,我志愿军老兵曾回忆美飞行员敢贴着树梢飞,技术娴熟过硬。可雷斯纳遇到焦景文真可谓棋逢对手,用其自己的话形容“已把最后一点点本事都拿出来了,完全是凭着直觉才勉强咬住焦景文。”
战斗高潮还在后面,也许焦景文为追求速度上的优势,突然飞出了那个竟雷斯纳惊呼的横滚倒擦山尖飞行的惊险动作。
雷斯纳穷追不舍,两架飞机机翼紧贴机翼沿地面并排而飞。因为焦景文的氧气面罩早已被吸走,所以雷斯纳能清晰看到焦景文的面孔。而焦景文却像单挑的斗士般向雷斯纳伸出了拳头。
焦景文终于飞抵我空军基地上空,我军密集的防空炮火随之掩护而来。焦景文误以为在炮火掩护下可以安全着陆了。可当焦景文刚欲降落时,非要吃掉焦景文不可的雷斯纳,硬是从密集火力网中钻出,打落焦景文战机半个机翼。
而焦景文也真不含糊,居然凭借超人力量成功迫降。不过焦景文战机落地腾起的尘土,令雷斯纳的僚机飞行员误以为焦景文战机坠毁,兴奋高呼:“Woooh,你刚刚打掉了整个红色空军。”
只是雷斯纳等人兴奋过头了,其僚机返航时被我军地面炮火击中,飞行员跳伞身亡,雷斯纳侥幸得以逃脱。
战后几十年,雷斯纳对此次空战精彩细节念念不忘,直到后来与中国空军有所接触后才知对手就是焦景文。
雷斯纳对精彩空战细节的描述轰动了美国空军,可他们却不晓得焦景文还不是中国空军飞行员的最高水平。
而焦景文随后又在12月2日、3日爆发的中美300余架喷气式飞机大空战中,再度上演机中24弹座舱盖被打掉一半后,掩护长机成功返航的的生死一刻。
1952年12月3日中午,焦景文所在的空三师王海大队正准备吃午饭,却突然听到消息,美军72架战斗机、56架轰炸机正气势汹汹地飞临清川江上空。
王海率一大队12架战机随即升空迎战,经过激烈鏖战成功击落敌机5架。可就在我军12位勇士返航时,作为僚机的焦景文突然发现右上方出现8架美军战机,随后只剩4架了。焦景文明白消失的4架美军战机很有可能绕到他们后面去了。
这4架飞机就是美军惯用的“鱼饵战术”。简单说就是美军以单架飞机做诱饵,后面的机群埋伏伺机而动。
这还是王海大队头一次遇到美军的“鱼饵战术”,王海知道这可能是个陷阱,遂命令12架战机保持编队互相掩护,而作为僚机的焦景文,为完成掩护长机的任务,也时刻警惕着身后的动静。
焦景文突然发现后上方有4架美军F-86战机扑来,可就在他向长机报告后想转身迎战时,占据高度优势的美机已先发制人向其开炮。
一阵急促炮火从后上方射向焦景文战机。“嘣”的一声,焦景文座舱盖又被打掉一半,一股强劲寒风钻进座舱,犹如钢针刺脸钻心般疼痛。
焦景文稳住心神一看,机翼已被打得千疮百孔,升降舵、操纵杆都不太听使唤了,很难保持双机作战了,可为了避免敌机集中火力攻击长机,毅然决定豁出去了。
后来焦景文曾回忆当时情形说:“我飞机也快没油了,我跳伞也回不去了,那就豁出去了,反正我回不去,也不能让敌人回去,我就朝敌机撞了过去。”
狭路相逢殊死搏击,也许美飞行员从未见过如此不要命的对手,居然吓得扭头飞走了。焦景文驾使负伤29处的战机奇迹般的返回了基地,当其走下飞机时感觉都有些虚脱了。
焦景文作为僚机以能攻善守、绝不掉队著称,为长机筑起了坚固屏障。难怪长机王海慨叹如果没有焦景文,哪里还有王海。
可焦景文个人先后击落美军战机3架,击伤1架的战绩,在志愿军空军中还不算显赫。这不仅是焦景文身为僚机的原因,更因王海大队飞行员个个都有英雄虎胆,皆有击落击伤美军战机的记录。
雷斯纳为焦景文匪夷所思的飞行技术叹服,却不知焦景文只是志愿军飞行员的一个缩影。
譬如长机王海击落4架、击伤5架美军战机,是响当当的九星飞行员,甚至还斩落了美空军51大队中队长加布里埃尔,也就是日后的美国空军参谋长。
还有素有“空军之王”美誉的赵宝桐,同样是击落7架击伤2架的九星英雄。
还有王海大队的孙生禄,居然敢在200米距离发炮,将美机打得凌空开花后,再直接钻到爆炸碎片中去,是名符其实的“空中狙击手”,也取得了击落敌机6架击伤1架的战绩,只可惜孙生禄在12月3日那场空战中牺牲了。
要知道志愿军飞行员们平均几十小时的飞行时间,对于美军王牌飞行员平均上千小时飞行时间来说,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但志愿军飞行员于1951年9月25日,首次参加双方200架次规模大空战时就丝毫未怂,其中李永泰在座舱盖被打碎情况下,驾着中弹30余发、负伤56处的飞机顽强返回基地。
志愿军飞行员们个个是空中英豪,他们凭借的不仅仅是过硬的个人素质,更因其心中拥有保家卫国的强大心理支撑。
当时志愿军驾驶的米格战机,除了小部分是苏联免费捐赠,大部分都是半价购买的。一架战斗机折合人民币15万元,新中国百废待兴,国家一时还拿不出那么多钱购买飞机。于是全国上下掀起了捐款给空军买飞机的热潮。
北京石景山钢铁厂职工利用增产、捡废铁等方式,捐献了“石景山钢铁厂号”战斗机1架。甘肃玉门油田工人用8天增产所得,捐献“石油工人号”战斗机1架。
京剧大师梅兰芳个人直接捐献战机1架。豫剧大师常香玉变卖汽车、孩子的金银首饰,然后又在6省市巡演170余场,为志愿军买了一架当时最先进的米格-15战机1架,战机被命名为“常香玉号”。
截止1952年5月底,全国各界人民共捐款55650.37万元,可购买战斗机3710架。可以说新中国第一代空军是中国人民从自己牙缝中抠出来组建的,而新中国空军的表现也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
难怪焦景文没有座舱盖也敢横滚倒贴山头飞;难怪李永泰拖着被打了56个弹洞的战机,毅然选择冒险着陆也不跳伞;难怪孙生禄敢冒险钻入爆炸碎片中也要将美机打开花。
这是因为志愿军飞行员们知道每架战机都是人民省出来的,所以他们宁肯个人被毁灭,也不愿被打败。这是一种怎样的血性与勇猛精神?
志愿军飞行员们之所以能打破美空军神话,赢得对手尊重,凭借不仅仅是匪夷所思的技战术,更因其背后有强大的人民支撑。
2020年8月2日,九星米格的空战传奇王海老将军病逝。2021年8月 10日,名扬海外的焦景文老英雄病逝,享年95岁。
将军罢身追云去,碧天长流屠枭迹。空战英豪血洒长空,铭记历史,这才是我们应该推崇的英雄。
让你瞬间想起难以忘记的五部电影是什么?
第一个想到《小鱼儿和花无缺》里的小仙女死的时候,和苏樱死的时候!!!
一. 小仙女死的时候
小鱼儿和小仙女这段真的很虐心,小仙女面容可爱,长相甜美。小鱼儿为了追小仙女花费了好大力气,最爱看的就是小鱼儿男扮女装成“小喇叭”给小仙女当婢女。然而机智的小仙女早已看清楚这一点,小仙女喜欢小鱼儿聪明,仗义,侠肝义胆。两人不顾家人的反对,北背景的悬殊走到了一起。原本该幸福的结局被太监刘喜搅乱,他为了练“嫁衣神功”,吸了小仙女的真气,一夜间小仙女变得又老又丑,后来她求苏樱给她服毒,让容颜恢复一天一夜,在那一夜她嫁给了小鱼儿,第二天就再也没醒过来………令人心痛惋惜~
二. 苏樱死的时候
看过电视剧版的都知道苏樱爱小鱼儿有多不容易,为小鱼儿做了很多很多,也等了他很久很久。小鱼儿最终爱上苏樱,决定忘掉小仙女。但是就在这时苏樱被食人花咬中,最后化作一滩血水,在融化的过程中还请求小鱼儿杀了她。后来小鱼儿为了让她少受一些痛苦便杀了苏樱。这一段真的看一次哭一次。
多图预警《告白》中当女教师最后再一次以神职者的身份出现,,走向这个“少年天才”她说
看起来,女教师用自己的伟大的原谅,原谅,这个杀害女儿的未成年凶手。然而在影片的结尾,森口老师又有颤抖的声音,微笑着说了一句一切归于黑暗,若你是邪恶的,我又何必在意你是个孩子。一黑到底,看罢内心压抑。电影《霸王别姬》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反倒不是那些众人熟知的片段,唯有一段,在我最糟糕的日子里,看到此处,听着小癞子哭着看戏说出的这段话,就觉得太苦了,真是太苦了 小癞子说“他们是怎么成的角啊? 这得挨多少打啊 我什么时候才能成角啊! 吃了一辈子吃过的一串糖葫芦,看了一辈子看过的一场名角的戏,然后,小癞子就走完了自己的一辈子。 痛哭失声。
这就是一辈子《百元之恋》 一子是个十足的女屌丝,大龄单身啃老一无所成,长相平庸,如同百元商店里那些不值钱的商品一样,就是这样的loser,在喜欢上拳击后,在拼命训练走上比赛里,第一次,激发了想要赢一次的斗志。我太喜欢安藤樱了
在这无聊的人生里,就算一次也好。好想赢。《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生活最终把松子消磨殆尽,松子唱着小时候唱的歌,一步一步走回过去,又成了年幼时那个渴望父爱的大女儿,就为了让你对我一笑,你可知我过尽了我这荒唐的一生,松子这一生,从未为了自己活过。最后的这个笑容,令我悲恸无比。《爱在》系列电影里,台词太丰富,三部看下来,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二人在情爱上的一些细节在二人火车初相遇最后下车结伴而行开始一段浪漫之行中,在最后的夜晚公园里,女主角说.
原本以为只是one night stand 的两人,不知不觉相爱,最后才回到一开始的动机。在第二部里,时隔多年后的两人,在回忆那段浪漫之夜时,关于情爱,又有一段令我难忘的对话
女主角说她他们并没有做爱男主角大为吃惊 这时候,女主角才说出这只是她在说谎,时过境迁,在我不知道你的心意时,女人,往往倾向于要隐瞒。在二人在车上敞开心扉 这才说出爱终于不再掩饰,我们做了两次爱,你这混蛋。还有影片结尾
一切戛然而止。至此,二人的心意 这段美好的爱情,圆满。第三部中
婚后琐碎的生活,杰西小说中作为原型的二人,现实中这对经历生活洗礼的夫妇。这部里让爱情更加现实平凡,有争吵有分歧,这才是生活。《当哈利遇见莎莉》里有很多关于男女之间,朋友之间爱情的讨论,很多都是经典,但电影开篇这个故事,却总让我觉得幸福。
这不就是疯狂的难以置信的爱么。土木堡之变的真实情况?
土木堡之变,又叫土木之变或土木之祸。
如果去掉堡字,还以为是建房子引来的祸变,其实土木堡之变指的是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
别看现如今土木堡不过是一堆遗址了,在明朝土木堡是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一个城堡,坐落于居庸关至大同长城一线的内侧,是长城防御系统组成部分,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军事的桥头堡。
再来讲讲为何皇帝会去亲征?
明朝打仗厉害的应属于明太祖和明太宗父子二人!明太祖驱逐鞑虏,定鼎中原。明太宗(嘉靖帝时改为成祖)曾五次亲征蒙古,并将首都设在北京意欲天子守国门(真实用途可不是哦)!
明朝历代皇帝都慕太宗之雄风,朱祁镇也不例外,亲征时才22岁,自然是一位血气方刚的青年,满腔的雄心壮志,自然也跃跃欲试。
朱祁镇觉得这正是自己一展拳脚的大好时机,一来是效仿他的父亲——明宣宗曾在杨荣的建议下,御驾亲征,打败汉王;二来为了证明自己,何况大明朝国势鼎盛,区区蛮夷,怕他不成?
更重要的是他还有一位好先生——大太监王振。在朱祁镇前期有三杨主政还有太皇太后张氏辅政,王振自然没有出头之日,但是作为皇帝从小的玩伴深受朱祁镇厚爱,正统七年后王振逐渐大权独揽,小皇帝自然也信得过自己的家奴。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竟然派出2500多人的贡使集团,为了多领赏物,又虚报为3000人。 本来这种事朝廷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花钱消灾,能使边境和平这也不是坏事。可是王振这人倒是正直,偏偏就是不肯多发,还轻易的将贡马削价。本来蒙古人就缺衣少食,自然不答应,也先秉着你给我我就来抢的理念,发兵四路大举攻明,并亲率一支大军进攻大同。蒙古骑兵自然是比汉人的步兵厉害,明朝边将与之作战均失利,向京师请兵救援。
好家伙,王振这次就玩得更大发了!他觉得用天子之威就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于是奉劝朱祁镇学习当年宋真宗澶渊之盟时的亲征,必定能退敌万里,青史留名,也不知道宋真宗留了啥好名,学他。朱祁镇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自然耐不住这样的怂恿,于是不顾大臣的劝阻执意亲征。
再来讲讲为何会被俘?
朱祁镇带着王振等100多名官员及50万大军从北京出发,要命的是辎重这些配备不完全;更要命的是朱祁镇让外行人王振全权掌握军政大权,内行人不得参预军政事务;最最要命的是未到大同,军中开始缺粮,民以食为天啊,不吃饭怎么打仗,不断有人死亡,军心不稳。最最最要命的是遇到了真正聪明的对手,也先是一位伪装大师,他率军佯装退以诱明军深入,朱祁镇和王振自然洋洋得意。
其实军中也不乏明智之士,兵部尚书邝埜和户部尚书王佐就是其中两人,他们都劝劝回军,后来王振也觉得撤回北京,只不过撤回去发生了更搞笑的事情。
朱祁镇带着王振等100多名官员及50万大军从北京出发,要命的是辎重这些配备不完全;更要命的是朱祁镇让外行人王振全权掌握军政大权,内行人不得参预军政事务;最最要命的是未到大同,军中开始缺粮,民以食为天啊,不吃饭怎么打仗,不断有人死亡,军心不稳。最最最要命的是遇到了真正聪明的对手,也先是一位伪装大师,他率军佯装退以诱明军深入,朱祁镇和王振自然洋洋得意。
其实此时离紫荆关倒是没多远,群臣也是进谏改道可能会被瓦剌追上,可是王振此时已经是王八吃了秤砣,坚决迂回宣府回京。但是耽误了行军速度,瓦剌大军真的追了上来,朱祁镇派人掩护以便加紧撤退,明军付出了上万人的代价使他撤退到了离怀来城仅20里之地——土木堡!
此时如果再加紧撤退,后面的是到此就是全剧终。可是王振此时偏偏又来了小性子——不走了,不管怎么说就是不走,因为他这一趟搜刮了不少塞外的好东西,担心跟不上他们逃跑的节奏。朱祁镇自然听先生的,做一个乖学生。
到了第二天,朱祁镇想走了,但是老天就偏偏不让他走了,瓦剌大军包围了土木堡。要命的是他们犯了马谡当年犯的错,驻扎的地方地势高而无水源。人一天不吃饭倒是可以,两天不喝水自然不行,不过王振倒是有点学问,没有河水喝我们可以喝地下水嘛!他让士兵就地挖井,可是挖了二丈(6m)多深,却不见一滴水。士兵自然饥渴难耐,怨声载道,骂不绝口,军心进一步涣散了。
也先再一次展现出伪装大师的手段,一边派人去议和麻痹明军,另一边假装撤退迷惑明军。瓦剌军撤退时将土木堡南面河水让出,却暗地埋伏,只等全歼明军。作为瓮中之鳖的明军,像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这些事情也来不及分辨了,王振命大军移营就水。得令的明军自然一哄而散奔向河边,其实是奔向死亡,瓦剌伏兵四起,明军溃败,王振也死于乱军之中,真是死得其所,慢哉慢哉!
朱祁镇这时倒是冷静了许多,他深感突围无望,索性跳下马来,面向南方,盘膝而坐,等待就缚。据《明英宗实录》记载,朱祁镇被抓后,由于衣甲与他人不同引起注意,并报告了也先的弟弟赛刊王。赛刊王询问明英宗时,明英宗反问道:“你是谁?是也先,还是伯颜帖木儿,或者是赛刊王。”赛刊王感到明英宗说话的口气很大,立即报告也先,也先立即去请安磕头行君臣礼,献上各种野味美食。
其实这只不过是溢美之词,真正不杀朱祁镇的原因是因为也先想奇货可居罢了。
再来讲讲皇帝被俘,为何明朝没和北宋一样乱掉?
其实在朱祁镇亲征的时候,还做了一手准备立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为皇太子,令异母皇弟朱祁钰留守(注意不是监国)。
其实明朝上下听到皇帝被俘的时,朝野震惊,很多人动了南逃的想法,提出迁都南京,如果这样的话明朝可能变成第二个北宋。但是这时站出来一个人,他就是于谦,是粉身碎骨浑不怕的于谦,不是抽烟喝酒烫头的于谦,他极力反对南迁,指责南迁是亡国之论,他还支持朱祁钰清算王振旧党,得到了大臣的拥戴。
在于谦等人的拥立之下,明朝另立新君朱祁钰以安民心,也让瓦剌不能打着皇帝的名义招摇撞骗。
断了别人的财路,自然让别气急败坏。也先带着朱祁镇率大军南下攻打北京,朱祁钰倒是识人让于谦全权负责守战之事。
正统年间打赢北京保卫战主要是臣民一心,不像后世李自成进入北京城一样民心向背。不仅于谦亲自上阵,民众更是积极配合,在先前损失20万人的情况下北京保卫战的成绩是显著的——
十月初二,副总兵高礼、毛福寿迎敌于章仪门的土城之北,败瓦剌先锋官,首战告捷,军心大振。派右通政王复到土城拜谒英宗。十月十三日,也先进攻德胜门。石亨,范广等将领在民间的土房内埋伏,二人大败敌军。也先的弟弟孛罗、平章卯那孩战死。也先转而攻打西直门,又大败十四日,战于章仪门,居民投石相助,再次大胜!此时,围攻居庸关的瓦剌军与守军大战七天七夜,还是大败!也先在十五日夜,拔营而走,明军以炮火追击,杀敌万人,也先向回良乡逃去。十七日出紫荆关,明军直追,败敌于固安、霸州,擒阿归等18人。也正是如此,明朝没成为第二个北宋。
后来他们都怎么样了?
成为太上皇朱祁镇在瓦剌被俘近一年,瓦剌由于得不到好处还得养着这尊佛,于是就放他回去。可是此时当上皇帝的弟弟朱祁钰极其不希望哥哥回来,但是却没办法。
迎回来后的太上皇被囚禁在南宫过了七年囚徒的日子,甚至吃穿不足,靠原配钱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些女红,托人带出去变卖,以补家用。为免有人联络被软禁的太上皇,景泰帝甚至把南宫附近的树木砍伐殆尽,让人无法藏匿。
朱祁钰这种做法也太让人震惊,后来还废掉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可惜好景不长朱见济病死,朱祁钰也生病。
不受待见却想当大官的几个人——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辄,太常卿许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贞以及原王振门下太监曹吉祥等人密谋拥立太上皇复位,这就是夺门之变。
重新登基的朱祁镇以谋逆罪处死于谦、王文,籍没其家,而且于谦所推荐的文武官员都被波及。朱祁镇又废朱祁钰为郕王,软禁在西苑。朱祁钰死后葬于西山,恶谥为戾。
虽然朱祁镇报复了当年拥立朱祁钰登基的一干人等,但是皇位失而复得也使得勤政处事,他最大的贡献其实是废除自明太祖开始的宫妃殉葬制度。
欢迎关注【最爱肉丸子先生】,以轻松有趣的方法,带你畅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