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乐视频社区,住在澳门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提起澳门给人留下的印象不过俩字:赌城。
总是感觉澳门离自己非常遥远,毕竟当时年龄小,留在脑海里只是一个曾经的概念。后来随着不断地学习,知道了它与台湾、香港、新加坡一样,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存在。
其实经过了解后觉得住在澳门是一种既激动又放松的感觉,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有众多不同的文化、文明和内涵。澳门也是一个拥有辉煌历史和腹地广阔的地方,从历史上可以看出,那里曾经有过文明的交流与文化繁荣。
“东方蒙特卡罗”“东方拉斯维加斯”的标签堆砌在它的头上,博彩业更撑起了GDP的半壁江山作为一个曾经去过澳门的游客,我能够在此尽情享受这座城市的美景,感受到它的独特文化气息,体验到它的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
澳门的西湾大桥、嘉乐庇总督大桥、友谊大桥澳门的妈祖澳门从整体上来看与其他城市并没有太大的不同,无论是语言、饮食、风俗、生活习惯等等,都和其他城市差不多,而且澳门不仅有很多世界知名品牌和美食,而且那里的生活节奏也比香港慢,环境更好,澳门这个地方真的很适合定居。
你见过最自律的人自律到什么程度?
说到自律不知道我算不算,但最起码在我儿子心里我是他的榜样。
先说说运动吧,那要追溯到30年前吧,身高167的我在生完儿子后体重猛增到146斤。看着原本118斤的体重,身材匀称,杨柳细腰的自己,现如今变成了臃肿圆润的水桶腰,我一度怀疑,这还能回到从前吗?
一年以后,儿子戒奶了。激素也撤退得差不多了,我就开始下决心减肥了。
把孩子安排好给婆婆以后,大约早上五点钟就跟我老公下楼,跑到3公里以外的球场那里,然后老公就去打篮球,我就跟一个六十多岁的大姨踢毽子。
这里还有好玩儿的一个插曲呢?因为踢毽子大都是一个腿不停地踢,踢了一段时间后,那个大姨的女儿发现她妈妈的一条腿粗一条腿细的,给女儿吓坏了,就带她妈妈去医院看病,医生说啥事儿没有啊,可是奇怪为啥会这样,后来才恍然大悟一定是踢毽子踢的[捂脸]
就说明这踢毽子是减肥的,你看不是把大姨其中的一条腿踢细了吗?
这是早上,晚上下班后吃过晚饭,只要我不是值夜班,我是绝对不会落下来,一定要去跳广场舞的,其实这广场舞绝不是现在就有的,早在30年前我们就在跳了。
就这个广场舞的运动我一直坚持到了现在,就是说坚持了一辈子了,尽管身材不像人家那么苗条,但至少几十年的我能保持在65公斤左右,我觉得也不错了吧,人老了也不能太瘦,太瘦了更是满脸都是褶子了,但我也绝对接受不了太胖。
就像现在我每天都会再忙也要在我规定的晚上8点钟左右做操一个小时,以前都是去外面广场上大家一起做。
现在因为疫情,我有点儿打怵了,我怕一旦哪个舞友有感染那就麻烦了,我自己隔离倒没办法,是我自找的。如果因为我涉及到单位关门停业了那我就成罪人了,那不是我的风格。所以,我就自己在快手上下载了以后就在客厅里跳。
再说说我梳头吧,这个更有说服力,我是患有神经性头痛20多年了,什么中药,西药吃了一火车皮了还是没用,疼继续着。是在一次火车上的奇遇,竟然让我缓解了疼痛的症状,当然了离不开我的自律性。
一次在回家过年的火车上,我因为头疼让老公给我按摩一下,敲打敲打。正好被对面铺上的一个大姐看到了,她询问了我的情况以后,告诉我一个方法就是梳头有缓解头疼的作用。
这就像有病乱投医一个道理,反正也不费劲,不就是买把梳子梳头吗?这多大点儿事儿!可是,你可别说,你还真不一定有我的毅力,我每天梳头一千次,已经坚持了十多年了,直到现在我也是一样的。
我的作息是这样了,晚饭后6点钟开始写问答两个小时,8点钟左右做操一个小时,然后冲凉,冲完凉以后就是梳头一千次,最后再去头条回复友友的信息,如果还有时间就写几个微头条,10点钟准时睡觉。
通过梳头十多年,我这头疼的病真的好了很多了。
写完了梳头,再说一下按摩吧,我利用坐班车的40分钟做手指操。
这个可好玩儿了,除了我没一个人坚持下来了。连当初教我们的那个同事都佩服我,对我竖起大拇指呢。
这是我前年来的这个新单位,要坐班车上班大约40分钟呢。有一天同事在班车上教我们做手指操,我寻思着反正要40分钟,闲着也是闲着,不就动动手指做呗,我是一做就一发而不可收拾了,一直坚持到现在,也是唯一一个坚持下来的人。我觉得做完以后身上热乎乎的,我不知道它有没有好处,但肯定没坏处啊!
还有以前我没写头条时我还在全身按摩,就是从头到脚按摩,每个部位按摩100次,这也坚持了好多年呢,就是现在我确实是一点儿时间也没有了,但我仍然会抽空做的,咱也不能顾此失彼对不对?
至于饮食,我是以前是自己用破壁机打各种粉来吃,什么黑芝麻呀,核桃呀,腰果呀,花生呀,葡萄干呀一起打。
然后早上就喝几勺再加个鸡蛋,只是有一次我发现这个粉我放在冰箱里它也发霉了,我从此之后再没自己打过粉吃。
我就早上吃两勺麦片加一把葡萄干,外加上自制的一杯酸奶外加一个鸡蛋,中午会在食堂吃,但吃得不多,然后饭后再吃两个核桃,两个大红枣,还有一个水果。晚饭我就吃得很少了,如果不是经常被老公骂,估计我会吃得更少了。
我觉得我的饮食和运动导致我到目前为止身上脸上一个老年斑也没有,是年龄不到吗?那我怎么看到比我小五六岁的同事脸上都有老年斑了,不知道是不是我吃大枣和葡萄干吃的,我也太明白,反正没有不就更好吗?是不?
最后就是三句话不离本行了,就说这个写头条吧,我有一天告诉我儿子我已经有8000多的粉丝了,挣了2000块钱了。
只见我那个一向拖拖拉拉的儿子,张大了嘴巴直呼佩服佩服,谁都不服就服老妈。还说如果他像我一样自律,估计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恐怕想当初考个清华北大都不好说呢?
在我的感召下,儿子准备学英语了,不知道他会不会坚持下去,怎么感觉这艮不溜丢的儿子根本就不像我的孩子,多亏我是他妈妈,我要是他爸爸,我一定去滴血验亲搞个明明白白的[捂脸]
不知道以上的我算不算自律,但我属实成了我儿子的榜样,这就够了。
乌拉圭是个怎样的国家?
来到乌拉圭才知道男人可以娶几个老婆,只娶一个老婆还要坐牢,来到乌拉圭才知道老婆生理期老公可以吃快餐,一周不超过200次就行。
乌拉圭可以娶几个老婆走在乌拉圭的大街上,随处可见肤白貌美大长腿的美女,乌拉圭的女性比例占总人口的51.7%,比男性要多3%,100个女性里有7个成为了剩女,就是这样的性别比例也是经过上百年的调整才逐步达到的,原来男女比例失衡更加严重。乌拉圭为了让男女比例接近,要求男性到了法定年龄后必须结婚,而且可以娶几个老婆,如果没有结婚或者只娶一个老婆会被罚去坐牢。乌拉圭没有娶老婆的数量限制,有能力甚至可以娶5个老婆。乌拉圭人大部分是西班牙或者意大利的后裔,在南美温润气候的影响下,皮肤比欧洲人更加白皙细腻,身材火辣性感,高挑挺拔的双腿,凹凸有致的曲线,是街头靓丽的风景线。乌拉圭的美女开朗活泼,热情大方,看到镜头会主动地招手致意,脸上洋溢着甜美的笑容很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在当地的沙滩上,不少美女旁若无人地裸晒日光浴,毫不避讳别人的目光。乌拉圭的收入和福利乌拉圭每个月的最低工资标准是19360比索,差不多是2895元人民币,当地的平均收入每个月28000比索,家庭月平均收入79000比索,月收入中位数24300比索,家庭月收入中位数61670比索,相当于一半的人月收入不到3650元人民币。乌拉圭人生孩子母亲有98天的产假,父亲有10天的陪产假,从产假结束到孩子满6个月之间,父母可以选择其中一人享受半天弹性工作制,方便照顾小宝宝。乌拉圭提供免费的公立教育,从小学6年覆盖到初中3年,高中毕业后可以选择职业教育或者高等教育,接受高等教育同样免费,而且还免费提供电脑和无线网络服务,接近99%的人口接受过教育。乌拉圭的公立医院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如果每个月缴纳医疗保险,还可以指定到当地的私立医院看病,挂号,检查,药品费会有一定额度的减免,手术,住院费用全部报销。乌拉圭的物价并不低2升装矿泉水48比索,一升装牛奶59比索,一斤盐45比索,一包方便面19比索,一瓶果汁70比索,一罐可乐80比索,一升植物油90比索,一公斤奶酪240比索。一颗生菜19比索,一盒上海青49比索,一公斤番茄59比索,一公斤胡萝卜59比索,一公斤茄子89比索,一颗西芹99比索,一斤豆芽280比索,一公斤橙子25比索,一公斤苹果45比索,一公斤香蕉80比索,一公斤葡萄90比索,一公斤草莓100比索。15个鸡蛋150比索,一公斤鸡翅100比索,一公斤猪蹄130比索,一公斤猪里脊180比索,一公斤安格斯牛肉根据牛肉所在位置和档次不同,价格在509比索到849比索,普通牛肉每公斤价格225到350比索。一个冰淇淋蛋筒99比索,一杯咖啡140比索,快餐店一个汉堡早餐套餐210比索,一盘牛排加培根蔬菜400比索,三个人点下午茶人均500比索,双人烤肉海鲜大餐人均3500比索。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的公交车票价65比索,不过当地的公交车站台就是一个小亭子,没有任何站点和线路标示,坐车纯粹是靠经验。当地出租车起步费40比索,每公里收费27比索,从机场到市区21公里路程打的要1500比索左右。乌拉圭的房价在南美洲属于比较高的,平均房价要100000比索一平,首都蒙得维的亚的房价要超过130000比索一平。乌拉圭还有经济适用房,上下两层楼带花园一套250万比索,只能自己居住,不能出租交易。乌拉圭的慢生活乌拉圭人上班每天有午休时间,从12点到15点,大部分的单位包括街上的商店都会在中午暂停营业,即便到15点上班时间,当地人还会拖延半个小时才懒洋洋地重新开门。乌拉圭很多人下班后会到海滩边散步,慢跑,骑行,遛狗,海滩上沿路设置了很多健身器材,看到不少居民锻炼身体,每天到沙滩一边活动,一边欣赏日落是他们的保留节目。乌拉圭的城市很少见到高楼大厦,道路也比较狭窄,建造10层以上的建筑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才能动工,马路两旁大部分是充满历史气息的古老建筑。乌拉圭人开的都是老爷车,当地没有车辆报废的限制,到了一定的时间连税都不用缴纳,只要能安全行驶就可以上路,他们没有攀比开豪车的心态,也不追求开新车。乌拉圭的饮食习惯乌拉圭人喜欢喝马黛茶,把冬青干树叶磨碎后用80到90度的热水泡制即可,传统的马黛茶喝法是一家人或者一群朋友围坐一起,在装满马黛茶的容器里插入一根吸管,依次轮流用同一根吸管喝,直到喝完再加入热水冲泡。乌拉圭人喜欢吃牛肉,人均年消费牛肉70公斤,当地人煎牛排的时候不放盐,等上桌前再撒盐,很多人会在自家后院架起烧烤架,用木炭烤制牛肉,这样熏烤出来的牛肉香气扑鼻,肉质鲜嫩,令人胃口大开。乌拉圭人特色街头小吃就是随处可见的油炸饼,用小麦粉制成的面饼经过油炸后撒上糖粉或者太妃酱,口感松脆,在乌拉圭有下雨天要吃油炸饼的传统,遇到下雨当地人会自然而然地去街边买上一块,边走边吃。乌拉圭人晚餐离不开喝葡萄酒,品种以丹娜为主,色彩艳丽,口感浓郁,口味偏甜,单宁强劲,适合和烤肉搭配品尝,乌拉圭的葡萄酒大部分被本地人喝完了,只有不到5%的产量用于出口。乌拉圭的奇风异俗乌拉圭有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狂欢节,从每年1月底开始到3月中旬,长达40天的狂欢节里每天上演着花车巡游,露天音乐会和歌舞表演,结合美洲文化和非洲文化的火辣风情演出,让人彻夜无眠,流连忘返。每年的2月2日是乌拉圭的叶曼娜节,傍晚当地人会来到海边,把准备好的祭品和点燃的蜡烛放在沙滩上,让潮水涌上来后把东西带入到海里,寓意着向海洋女神献礼,祈福风调雨顺,好运降临。在复活节前一周,乌拉圭迎来克里奥尔周,来自乌拉圭各地和巴西,阿根廷等国家的牛仔会进行训马比赛,骑在没有驯化过的野马背上做各种动作,坚持的时间越长就是胜利者,每年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乌拉圭科烈达小镇有个奇特的风俗,当地的女性结婚后一般情况下不能戴帽子,只有在婚前才能戴帽子,在不得不戴帽子的场合下,已婚妇女要戴彩色的帽子,基本上看到戴帽子的就可以大胆地追求。来到乌拉圭才知道的事乌拉圭人不喜欢青色,他们认为青色预示着黑暗即将到来,是象征倒霉和不幸的颜色,要避免提到或者出现青色。到乌拉圭人家里做客或者出席正式宴会要带上一份礼物,红酒、蛋糕或者给女主人送上一束鲜花表示感谢。乌拉圭饲养的牛羊基本是放牧散养的,在野生环境下吃纯天然的水和草,没有人工添加饲料,保证肉质健康肥美。乌拉圭几乎没有重工业,很多工业和生活用品依赖进口,境内65%的森林是由当地人种植而成。乌拉圭人对关羽很崇拜,他们认为关羽讲义气够朋友,待人忠诚,不少人的纹身就是关羽的形象。最后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乌拉圭每年会举行上厕所比赛,在3个小时内上厕所次数最多的人可以获得一个浴缸作为奖品。如何评价江宁?
往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忆。江宁区的未来,取决于南京市在国家发展战略布局里的定位。新一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显示,我国或将打造“4+11”个亚洲乃至世界中心城市。
自2006年开始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拟形成“十百千万”城镇体系(即布局10个国家中心城市、100个国家区域中心城市、1000个地区中心城市和10000个重点镇。并且明确国家中心城市是已经或将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金融、贸易、管理、文化中心城市,是位于直辖市和省会之上的新的“塔尖”,是居于国家战略要津、担负国家使命、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门面型城市。10个国家中心城市等,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并且细分是两类:全球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可以简单理解全球城市是国家中心城市的升级版。国家中心城市最基本的条件: 一,应是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或者计划单列市;二,人口过千万,GDP过万亿。截至目前,已经公开的,分两批共批复了9个国家中心城市:第一批: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第二批:成都、武汉、郑州、西安。2010年出版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此版已公开发行)里详细介绍了2010年之前第一批批复的5个国家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至于第二批批复的4个国家中心城市,分别是:2016年4月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将成都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2016年12月国家印发的《关于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复函》中明确同意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17年1月国家批复了河南省政府《关于恳请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函》,并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郑州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18年2月,国家正式发布《关于印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出,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由于,国家中心城市是在全国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的城市,是一国综合实力最强、集聚是辐射能力最大的城市。因此,各城市争相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尤其各大城市,纷纷把争创国家中心城市作为今后的重点任务和发展目标。一方面是为了提升城市的地位和功能,另一方面也是期待成为国家战略,优先获得资源配置。已有发行的《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一书,称2016年住建部等19部委联合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6-2030)》(此版目前尚未公开)已经确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城市晋级为全球城市,确定天津、重庆、沈阳、南京、武汉、成都、西安、杭州、青岛、郑州、厦门为11个国家中心城市。城市定位,是一座城市发展预期的体现,是人们对一座城市的发展信心来源,是10个左右的国家中心城市之列,是100个左右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之列,还是1000个左右的地区中心城市之列,直接决定了一座城市的未来。所以,关注该关注的,才能知现在、比过去、明未来。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那么他们自己不抽吗?其实英国在两次鸦片战争的时代也存在许多人鸦片成瘾的问题,但因为社会管理水平以及地理阻隔等因素,所以相对来说英国人吸食鸦片上瘾的问题没有当时的中国那么严重。英国的鸦片问题
在那里有出售遗忘的鸦片馆,在这恐怖的鸦片馆人们可以销毁以往的罪恶,但工具却是更加疯狂的新罪恶……
这是当时处于英国统治下的爱尔兰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笔下所描绘的英国鸦片馆的场景。从这里的描写也可以看出,当时的英国也确实存在着鸦片馆,也有形容猥琐,吸大烟上瘾的鸦片鬼。
(19世纪英国文学作品里描绘的伦敦鸦片馆,当然在他们的描写里,吸食鸦片的主要是华人)
但具体说来,英国的鸦片馆确实数量极少,因为吸鸦片这种方式其实并不是英国人消耗鸦片的主流方式,英国存在的鸦片馆也主要局限在当时为数不多的华人社区周边。
但英国人进鸦片馆的少可并不意味着英国人不消耗鸦片。其实在19世纪的英国,使用鸦片也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全民疯狂的集体行为,只是方式和中国有所不同。在英国,当时主流的鸦片使用方式是喝鸦片酊,也就是鸦片含量为10%的“药酒”。鸦片酊曾被称为“19世纪的阿斯匹林”,而且当时的鸦片酊是一种非常便宜的“药物”,一个便士(“一英分”)就可以买20滴到25滴,所以在当时的英国下层平民里,用服药的名义滥用鸦片酊,甚至服用上瘾的现象也是非常普遍的。
(19世纪英国生产的药用鸦片酊)
甚至在当时,许多含有鸦片的药物还被称为“妇女之友”或者“儿童之友”,许多含有鸦片的药物被用于治疗女性痛经,甚至在其分娩时被用于止痛。而当时一款名为“戈德弗雷止咳露”的糖浆甚至被称为母亲之友,因为它在当时被视为儿童止咳“神药”。
而英国的中上层尽管对下层滥用鸦片酊非常鄙视,但他们之中却也有许多人大量使用其它制作更精细的鸦片制品,有些人的这种嗜好甚至曾一度被视为“雅好”。例如在19世纪后半叶,也就是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包括查尔斯·狄更斯、伊丽莎白·布朗宁、柯勒律治、乔治·埃略特在内的大量英国著名作家与诗人都曾经服用鸦片制剂上瘾。不过在鸦片风靡了几十年之后,在英国的上流社会很快被更“高级”的可卡因所取代,比如在咱们中国朋友也非常熟悉的侦探小说福尔摩斯里,主角福尔摩斯就是可卡因瘾君子,而这也是当时英国上流社会风貌的一种反映。
英国的“禁烟”举措不过英国人在19世纪下半叶虽然也存在滥用鸦片的情况,但与当时的中国相比,英国的鸦片却始终是在一种相对受控的情况下进行使用的。首先英国对鸦片的进口管制比较有效,虽然鸦片进口始终存在,却主要是集中在伦敦码头区和其它的一些港口区。而通常情况下,进口来的鸦片一卸货就马上被药剂师之类的专业人士取走加工成药物,直接流入鸦片贩子手里的鸦片数量很少。
而少量存在的鸦片烟馆从来没有进入过主流社会,而且就像本文开头王尔德的描写那样,在英国始终没有逃脱“与魔鬼交易”这种形象,所以对英国社会并没有产生实质性影响。
(福尔摩斯的人设其实也是个可卡因瘾君子,和吸鸦片上瘾差别不大)
早期从药店买鸦片酊之类的药品并不需要药剂师处方,但毕竟是以医用名义出手的,而且是鸦片含量只有10%的制剂,其成瘾性和危害性跟直接吸食鸦片还是没法比的。所以从这个角度,其实英国是从很早就禁止鸦片了的,只是为了向外国倾销鸦片时让自己在道德方面吃相没那么难看,禁止的力度没那么大而已。但在英国为了扩大对华鸦片出口进行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仅仅八年之后,英国议会就通过了进一步限制鸦片制剂销售和使用的《制药法案》,其中规定只有注册药剂师才有资格出售鸦片制剂,而且购买者必需向药剂师提供自己的姓名和地址等个人详细信息。
(鸦片酊用于儿童催眠药的广告)
虽然这个法案出台之后的效果并不太好,英国仍然广泛存在鸦片滥用现象,但这个性质和当时中国被迫不能禁止鸦片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这个法案出台之后,其实英国在法律上已经禁止了非医疗用途的鸦片使用,后来仍然存在鸦片滥用其实是执法不严或者说一些难以界定的灰色地带,和不禁止鸦片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了。所以英国没有明文严禁鸦片,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成为了向其它国家继续“合法”出口鸦片而在法理方面行方便。
而在19世纪末阿斯匹林发明之后,鸦片作为镇痛剂使用的医疗用途在很大程度上被副作用较小的阿斯匹林替代,英国也迅速出现了大量反对使用鸦片的社会舆论,使用鸦片在英国社会里负面形象进一步加深。1910年,在中国政府的一再要求之下,英国最终在官方层面不再从事从印度向中国出口鸦片的贸易,同时在其国内也进一步收紧了鸦片的使用。1914年,英国通过《哈里森麻醉剂法案》,再次大幅收紧鸦片使用限制,要求使用鸦片制剂的医生或药剂师必需注册,而且要缴纳重税,此后英国的鸦片滥用情况基本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