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危机2序列号,川普宣称2020年1月10号就开始研究新冠疫苗又在打什么算盘?
谢谢邀请!在病毒来源问题上,已经有了明确答案了,毫无疑问是美国制造。当地时间5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表示,美国已经早在1月11日已经开始研发新冠病毒疫苗。1月11号要比美国疫情爆发早了将近两个月,而且当时新冠肺炎疫情还没有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爆发,美国是如何“未卜先知”,并且早早开始行动研发疫苗的呢?
或许特朗普是为了在选民面前炫耀自己政治团队的防疫工作以及为抗击疫情所作出的努力。但是这种说法所能展现出来的问题更大,让人细思极恐。无论特朗普有何种政治算盘,都只能说这一次他是把事实真相变相的告诉了全世界所有人。
更重要的是这种言论也不能讨好美国选民,美国网友普遍对特朗普的该言论持有怀疑态度,既然政府早有准备,为何还是毫无作为没有阻止疫情在美国传播扩散?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美国东部时间16日下午16时,美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患者1463350例,累计死亡病例310180例。美国早就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疫情“震中”,既然美国政府早就在四个月前就着手研发疫苗,那么肯定也是在更早的时候就知道要发生严重的肺炎疫情。既然如此,那是不是完全可以理解冠状病毒就是美国政府的一场阴谋呢?
更重要的是美国政府的这场阴谋中,美国普通民众也是牺牲品。特朗普在公开场合的这种表态,只能说是有适得其反的政治宣传效应。美国人如果稍微理性思考一下就该明白,美国政府完全就是在利用冠状病毒博取政治选票。
纵然特朗普用泛滥成灾的溢美之词美化自己的防疫工作,也掩盖不了疫情在美国失控的事实。如今更是抛出如此劲爆的言论,美国更应该给世界人民一个解释!
明空奕奕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浏览支持。同时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当年孟加拉为何要脱离巴基斯坦独立?
孟加拉国脱离巴基斯坦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们遭遇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在当年英国人离开印度殖民地的时候,他们分配领土非常随意,直接按照宗教异同把印度殖民地划分成了印度、巴基斯坦两个大国。
其中,大部分信仰印度教的地区被划进了印度,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地区则被划进了巴基斯坦。
在划分巴基斯坦的国土时,一个奇特的状况出现了。
当时由于现如今的孟加拉国地区主要信奉伊斯兰教,所以他们就简单、粗暴地把孟加拉这块和巴基斯坦本土相隔2000多公里距离、没有任何可接壤土地的地区划分给了巴基斯坦,使其成为了巴基斯坦最大的一块飞地。
在孟加拉地区被划分进入巴基斯坦后,人们对这片地区有了另一个称呼,那就是东巴基斯坦。
待遇不公而东巴基斯坦人与巴基斯坦人虽然都可以称之为巴基斯坦人,但是他们所面临的待遇却大不相同。
在那个时候,巴基斯坦本土并没有做好一碗水端平的思量,在对他们本土百姓有着优厚待遇的同时,对生活在东巴基斯坦地区的人们却非常苛刻,让东巴基斯坦的人们产生了极为不满的情绪。
这种情绪在刚开始的时候还可以被巴基斯坦人给压制下来,但是随着时间越发长久,这种情绪的酝酿就越发高涨,直至最终如同达到临界点的洪水一般爆发了开来。
在这种不公待遇下,东巴基斯坦人从上世纪60年代时就开始宣扬起了自己建国、脱离巴基斯坦本土的言论,当时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甚至还主导了不少动乱事件的爆发。
要不是他们没有具备足够的实力,他们可能早就强行脱离了巴基斯坦本土的管控。
孟加拉国立国事情一直到1971年才得到解决。
1971年的时候,东巴基斯坦获得了的印度帮助。
印度为了帮东巴基斯坦脱离巴基斯坦本土的管控,就出动军队和巴基斯坦展开了一场浩大战争。
那时候他们两面出兵,一边攻打巴基斯坦驻扎在东巴基斯坦的军队,一边攻打巴基斯坦本土,给巴基斯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正是在这压力之下,东巴基斯坦人才有机会脱离了巴基斯坦的掌握,在1972年宣布建立了孟加拉国。
民族不同而要说东巴基斯坦为何那么想脱离巴基斯坦控制,除了上面所说待遇不公的问题之外,还有着不少的原因,接下来我们就简单谈一下。
首先第一个原因是他们之间民族的不同。
在巴基斯坦,大部分人口由皮肤比较白的旁遮普人构建而成,这些人是雅利安人的后代,是从乌拉尔山脉迁移到南亚大陆上的人,他们现在很多人的皮肤虽然已经不像以往那么白,但是身上却还留存着非常明显的白色人种痕迹。
而孟加拉国就不同了,孟加拉国绝大部分人口是孟加拉人,他们大多是当地土著的后代,皮肤偏黑、偏棕,和巴基斯坦人站在一起能很明显看出区别。
虽然说他们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但是这民族上的不同,很快就让他们出现了隔阂,难以亲密相处在一起。
语言不同第二个原因就是语言上的不同。
在巴基斯坦本土,人们主要使用的语言是乌尔都语。
在孟加拉国,人们则习惯了说孟加拉语。
因为语言不同、难以交流,巴基斯坦当时为了在孟加拉国推广他们的本土语言,所以就用了一些比较激烈的手段。
距离太远与控制严格第三个原因是彼此距离太远了。
因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之间有着偌大的印度相隔,所以他们平常想要进行人员、物资往来非常麻烦,只能凭借海运和空运进行交流。
在这完全分隔的距离下,他们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一些隔阂。
最后,跟巴基斯坦的控制严格也有一定关系。
在1970年的时候,巴基斯坦对孟加拉国进行了军事管制,这点使得很多孟加拉人的不满情绪达到了顶峰,以至于在1971年的时候,发动了脱离的运动。
谷寿夫的第六师团结局如何?
今天就让青岩来扒一扒,在南京残杀中国百姓30万的(日军第六师团),在太平洋战场是怎样被美军虐到死的。
日军第六师团战斗为什么号称日本第一师团。
日军第六师团又称熊本师团,成立于明治二十一年,是日本陆军首批建立的6个师团之一。
第六师团被称为日军最精锐最强捍的师团,与它的兵源来自九州南部的偏远的熊本 大风 宫崎 鹿儿岛等地有很大的关系。这个地区的民风凶悍嗜斗,当地的男子世代以从军为唯一出路。在昭和年间,日本民间流传着:" 天下日本兵第一,日本九州兵第一。
第六师团的普通士兵训练时间都会达到1年以上,其中囊括了单兵队列、精准射击、白刃格斗、土木作业、投掷手雷,单兵对步枪、机枪、掷弹筒的使用和保养,掌握分队、小队、中队级别的协同作战。每天5公里的急行军和10公里的负重行军,到了训练末期,还要进行师团级别的协同作战,与野外实兵实弹演习。
据《日本陆军史》记载:日军第六师团为日军精锐中的精锐,共有作战人员28000人左右,师团下辖2个旅团,旅团下辖2个3000人的步兵联队,另外有独立的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各1个联队。其中,炮兵联队共分4个大队,配备有50门41式75毫米山炮和5门38式150毫米榴弹炮。另外,在4个步兵联队中,又都加强了1个炮兵中队,配属4门41式75毫米山炮。
从整体上看:无论是兵员素质还是装备水平,日军的第六师团都远超日军其他军团。
在南京展开“杀人竞赛”的两大魔头,向井敏明和野田毅。
中国人为什么对日军第六师团恨之入骨。
在日本国土内纪律严明的第六师团,只要踏上中国的国土就变成了残暴的恶魔。抢劫、杀戮、强奸成日军第六师团的代名词。在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一下,这群恶魔的首领日军第六师团长“谷寿夫。”谷寿夫”侵华日军乙级战犯,南京大屠杀主犯之一,日本陆军中将。日本本州冈山县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1935年12月2日担任日军第六师团长。他曾用" 在战胜之后的追击战时,掠夺、强盗、强奸为士气为旺盛这所寄 " ,这种泯灭人性的话来教导自己的部下。1937年12月1日,谷寿夫带领日军第六师团,从上海奔袭南京。当时的日军高层认为:这可能是日军在中国战场的最后一次作战了,只要攻下南京,国民政府就会自动倒台。谷寿夫为了博得攻城总指挥日本皇室朝香宫鸠彦王的好感,带领日军第六师团向南京守军发动了疯狂的进攻。12月11日,日军第六师团攻下重兵驻守的雨花台,国军第88师264旅少将旅长高致嵩以及全旅官兵全部殉国。12月13日,日军第六师团攻破国军精锐88师防守的中华门,并第一个攻入南京城。志得意满的谷寿夫为了保持士兵的士气,开始纵容属下官兵在南京城内肆意妄为。日军第六师团的士兵在这时候已经不再是军人,他们化身为抢劫犯、强奸犯、杀人犯,已经完全丧失了人性。在日本报纸《东京日日新闻》中曾提到日军第六师团的两名军官的“杀人竞赛”。少尉军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众人的鼓励下,曾展开“杀人竞赛”,约定在占领南京时,谁先杀满100人为胜者。据1946年南京军事法庭查证:南京大屠杀中被枪杀、活埋的中国同胞共有35万人之巨,其中谷寿夫带领的第六师团就杀害了中国百姓和战俘至少5万多人。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引起了全世界一致谴责,1939年9月12日谷寿夫被停职,转入预备役。
美军登陆布干维尔岛
日军第六师团在南太平洋,被美军虐出了“翔”。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军第六师团被调往西南太平洋,驻守所罗门群岛的布干维尔岛。
1943年,盟军为了能够在布干维尔岛修建空军基地,开始准备对驻扎该岛的日军发动进攻。11月1日,美海军陆战队第3师在布干维尔岛西岸奥古斯塔皇后湾秘密登陆,在此地隐蔽多时的日军第六师团利用坚固的滩头工事开始向登陆的美军疯狂的倾泻着子弹,一时间美海军陆战队第3师被日军压在滩头动弹不得。刚刚从中国战场调来日军第六师团(毛还是嫩啊),他们哪里知道美军炮火的厉害。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亚历山大·范德格里夫特看到自己的部队在日军魔爪下饱受摧残,马上令护航舰队与B26轰炸机群开始向对日军的滩头阵地进行毁灭性攻击。在中国战场骄横无敌的日军第六师团哪里见过这等阵仗,盟军406毫米舰炮直接将日军工事全都炸上了天,日军士兵纷纷向兔子一样逃向身后的密林。在天上等候多时的美军B26轰炸机,将威力巨大的凝固汽油弹直接投向了逃跑的人群当中,一息之间日军的阵地就陷入了一片火海当中。有许多日军士兵被直接炸死,还有少量的士兵被汽油弹点燃成为火人,在阵地上翻滚哀嚎。日军第六师团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威风,只能躲在岛上的密林当中。至下午5时,美军陆战队第3师成功登陆1.4万人,并建立了滩头阵地。天色渐晚,擅长夜战的日军第六师团决定对美军发动夜袭。经验丰富的日军老兵,端着刺刀,成散兵线冲向了美军营地。怎料美军司令范德格里夫特早有准备,还没等日军冲到跟前,美军士兵的M1加兰德步枪射出的子弹,就将日军士兵成片成片的扫倒。受创严重的日军第六师团,只得又退回密林当中。
听闻日军第六师团遭遇惨败,日海军出动重、轻巡洋舰各2艘,驱逐舰6艘,携带一个步兵联队前来增援。担任封锁任务的美海军第39特混舰队与日军增员舰队发生激战,结果日海军的一艘轻巡洋舰被击沉,增员任务也没有完成。
正在警戒日军的美国炮兵
11月8日,美军为了完成战役目的,在布干维尔岛修建了大型的空军机场。由于美军的任务是保护机场的地面设施,所以他们固守在防御严密的圈型阵地内。而日军则被迫长期驻扎在雨林当中,时间一长,补给短缺、毒虫叮咬、疟疾造成了日军第六师团大量的非战斗减员。在11月7日,日军运输舰偷偷将475名新兵和补给送上岛后,第六师团就再也没有接到任何的支援。
至12月2日,美军已经掌控了布干维尔岛的制空权和制海权,日军第六师团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向美军基地进攻的日本士兵
已经没有退路的日军第六师团,开始在雨林中艰难求生。其实热带雨林对于在北方生活的日本士兵来说,是极为陌生的。要想在里面寻找能食用的野果或是猎捕小动物都极为困难。在坚持了将近4个月以后,实在是挺不过去的日本军人将目光盯上了美军的奥古斯塔皇后湾的基地。日本陆军中将百武晴吉对第六师团曾说:“我们一定要把美军赶到大海里去,他们的基地里有食物,我们要用他们鲜红的血为第六师团的徽章增辉”。1944年3月9日,日军第六师团集中所有的兵力不分昼夜的对美军阵地发动进攻。至3月17日,美军以伤亡1千多人的代价,消灭了日军将近一半的有生力量。百武晴吉眼看取胜已经无望,只能下令撤退。(美军基地外的空地上,有大量的日军尸体直接暴露在炎热的阳光下,腐烂的恶臭充斥在布干维尔岛的上空。)
在雨林中饱受折磨的日本士兵
日军第六师团在物资断绝,取生无望的情况下,反而镇静下来。他们一边在各个至高点上修建观察哨位,一边学习在雨林中开荒种地,不在寻求向美军基地发动进攻。虽然日军老实了很多,但腾出手来的美军并不打算放过日军第六师团。奥古斯塔皇后湾基地起飞的美军飞机,开始不断的对日军在雨林中的哨位和耕地,进行轰炸。美军守岛部队则在第93步兵师的增员下,逐渐将日军第六师团封锁在布干维尔岛的南部地区。1945年8月21日,极度衰弱的日军部队向盟军投降。
谷寿夫被押赴雨花台刑场
谷寿夫被枪决
战争后记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在太平洋地区服役的日本军队开始陆续返回日本。1946年1月19日,远东最高盟国统帅部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宣布成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审判日本战犯。1946年2月谷寿夫作为乙级战犯被逮捕。同年8月被押往南京政府进行宣判。1947年4月26日,谷寿夫被枪决于南京雨花台。
野田毅、向井敏明被押往雨花台
野田毅、向井敏明已被枪决
大家还记的当年在南京大屠杀中参与“百人斩”的刽子手:野田毅、向井敏明、田中军吉吗?老天有眼,这三个杀人魔头都没有死在雨林中。归国后的田中军吉躲藏在东京赤坂路,当了一名乞丐。有一次他吃完鱼丸不给钱,与店老板发生争吵时,被路过的宪兵发现。在宪兵司令部的审讯室中,田中军吉将自己的两位老战友野田毅、向井敏明都供了出来。1947年,这三个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魔头被引渡回中国接受审判。12月18日,南京军事法庭裁定野田毅、向井敏明、田中军吉犯有杀人罪和违反战争罪判处死刑。18日11时,野田毅、向井敏明、田中军吉在南京雨花台被执行枪决。
到底什么是云计算?
大家好,我是小枣君。
“云计算”很复杂?其实,一个小故事你就能看懂了——
周末快到了,李雷和他的几位小伙伴们约好,一起去春游、烧烤。
于是,到了这天,每个小伙伴都带来了烧烤所需的器材和食材:
大家带的器材和食材
(每人都带齐了一整套)
然后,他们就开始烤、开始吃...
烧烤结束之后,大家虽然都吃得很好,但是觉得并不开心。。。
为什么不开心呢?因为:
1 每个人都带着一整套的器材和食材,背包太重,很累
2 每个人都要搭架子,生火,穿铁签,抹酱料整个流程走一遍,时间太久
3 有的人木炭不够用,有的人却浪费了很多
第二周,大家又嘴馋了,于是,又相约去烧烤。
鉴于上次烧烤的经验教训,大家商量了一下,决定提前进行分工。
分工方案如下(方案A):
在这个方案A中,李雷专门负责带木炭、烧烤架、打火机,并且全程负责把火烧好。
而其他4人,负责各自食材的烧烤。
当然,最后烤好之后,四个人给李雷一份自己烤好的食物。
这次烧烤之后,大家都觉得比第一次好多啦!
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下:
1 有人酱料用得多,也有人酱料用得少,既有不足,也有浪费。
2 韩梅梅、吉姆、露西、莉莉每个人都要负责各自食材的烧烤,觉得太累。
第三周,小伙伴们又又相约去烧烤。。。
大家商量了之后,进一步进行分工调整,推出了新的方案,如下(方案B):
在方案B中,李雷带的东西不变,工作分工也不变。
韩梅梅改成只带酱料、酱料刷、铁签,并且,全程负责穿铁签,烤食材,刷酱料。
剩下的3个人,负责带食材。
当然,烤好之后,3个人都需要给李雷、韩梅梅一份烤好的食物。
这次烧烤之后,大家觉得更方便了,很开心,很满足。。。
到了第四周。。。。。。
Duang...
李雷、韩梅梅、吉姆这三个小伙伴,瞅准了烧烤带来的商机,干脆合伙开起了烧烤摊。。。专门卖给游客烤好的鸡腿、鸡翅、羊肉。。。(这就是方案C)
他们三个人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故事结束。。。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枣君~
上面的这个烧烤小故事,不知道大家看明白了没有?没明白也不要紧,大家听我慢慢解释。
今天我要说的,是关于“云计算”的知识。
云计算,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如今是一个很火爆的科技概念,到处都能看见对它的宣传,还有很多与之相关的企业。
那么,到底什么是云计算呢?
实际上,关于云计算的解释众说纷纭,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太一样。比较流行的一种书面定义,是这个说的——
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 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这实在不是一句人话。
如果让我来解释,云化就是把每个人手中的独立资源集中起来,放在一个地方进行统一管理,然后动态分配给每个人使用。而云计算,就是把计算资源集中起来,这个计算资源,包括CPU、内存、硬盘等硬件,还有软件。
云化,集中化
嗯,是不是有点像人民公社的大锅饭?
换句话说,云计算就是让用户使用互联网来使用在云端的应用,数据,或者服务。
不同的用户,接入到云,获取资源
这些应用,数据,或者服务,就是云计算的资源。
云计算的结构里,这些资源是如何提供的呢?到底是怎么一个运作模式呢?
这里,就要提到三个我们经常会看到听到的词:
很多人搞不清这3个“ass”是什么意思。其实,它们是云计算的三种最常见的服务模式。
最底层的,就是IaaS——
IaaS: 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
Infrastructure就是基础设施的意思,IaaS有时候也叫Hardware-as-a-Service,一下子就理解了吧?就是提供硬件相关的服务。以前,你要建个网站,建个FTP,需要自己买服务器和交换机等硬件设备,现在不用了,可以使用IaaS服务商提供的IaaS服务。
刚才的故事里,方案A的李雷,其实就类似一个IaaS服务商。
再往上,就是——
PaaS: 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
P就是Platform,平台。某些时候也叫做中间件。基于硬件之上,平台开发都可以在这一层进行。PaaS服务提供商提供各种开发和分发应用的解决方案,比如虚拟服务器和操作系统,以及数据库系统等。
方案B的李雷+韩梅梅,类似一个PaaS服务商
继续往上,就是——
SaaS: 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
这一层是和你的生活每天接触的一层,在这一层上,就可以直接访问和使用服务功能了!例如通过网页浏览器收发电邮,订购商品,查看航班信息等。在你的面前,就是具体的应用服务。
方案C,好基友烧烤摊,就是一个SaaS
游客们可以直接购买食物,买了就能直接吃,什么都不用自己操心,无需自己去准备器材、食材、也无需自己进行烧烤。
以上3个“ass”概念,一旦你理解了,云计算你就基本上算是理解了。
怎么样,并不难吧?
其实,除了IaaS、PaaS、SaaS之外,现在还衍生出了很多相关的概念,例如BaaS(后端即服务,Backend-as-a-Service)、CaaS(通讯即服务,Communications-as-a-Service)、DaaS(数据即服务,Data-as-a-Service)。这些都是创造出来的概念,表达了你提供服务的层面到底是什么。
就好像我给大家提供知识,也可以算是KaaS(Knowledge-as-a-Service)。
云计算之所以成为一种普遍采用的流行技术,就是因为它有这么几方面的优点:
1 能力强
云计算可以达到很庞大的规模,例如Google公司的云计算,就有100多万台服务器,这意味着超强悍的计算能力。
2 很可靠
云计算采用各种容灾措施,可以保证服务的高可靠性,比本地服务更稳妥。
3 灵活性
云计算很灵活,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或规模提供相适应的资源,并支持动态伸缩,想多就多,想少就少。
4 低成本
云计算看上去很庞大,很花钱,但实际上,因为节点更为廉价,资源动态管理,所以,用户花的钱反而更少,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定制服务,控制成本。
总之,云计算作为一个新的技术趋势,已经在不断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在网络等基础设施日益发展的支撑下,云计算将得到更快速的发展。
也许在未来,我们人类的大脑也会成为云计算的一部分,那也说不定哦!
小伙伴们看完是否有一些收获呢?喜欢就为我点赞和关注吧!
日本语是什么语系?
「 ==== 日语、蒙古语、满族语 应该都属于阿尔泰语系。
日语与中文之间的差异,比中文与英文等印欧语系之间的差异还要大。
中文、印欧语系,在最根本的的语法组成上是一致的,比如都是:主语S、谓语V、宾语O结构。而日本人、蒙古人他们的语言结构完全不一样,他们的语法结构是:主语S、宾语O、谓语V。
在婴儿呀呀学语阶段称呼的“爸爸”、“妈妈”等形成的词汇,中文、印欧语系的发音基本是一致的,但是蒙古语、满语、日本语,则与我们完全没有共同之处。
事实上这种差别是可以史前人类迁徙过程中得到比较合理的解释的。
」
「
要想弄清楚人类语言的差别,完全不了解人类的迁徙历程,有些疑问将会是难以理解的。
下面大致,罗列一根据人类Y染色体在整个世界分布而假设出的人类迁徙过程。应该注意的是,每个研究的结论都不相同,但几乎都指向了一个大致相同的方向。这里的每一张图片,仅仅能作为参考。如果有兴趣,想弄得稍微清楚一些,需要读者自己私下从不同方面来了解。这里面的结论都不肯定,数据相对而言是客观一点的。
」
==========================================================================
日本最开始是矮黑人后代,以矮黑人为主体,黄种人随着历史推进慢慢加入日本列岛,就现在的日本人来讲的话,日本现代人的复习Y染色体基因,矮黑人主体后来黄种人进入日本列岛,他们共同的后代。看下面的图:
日语与中文之间的差异,比中文与英文等印欧语系之间的差异还要大。
中文、印欧语系,在最根本的的语法组成上是一致的,比如都是:主语S、谓语V、宾语O结构。而日本人、蒙古人他们的语言结构完全不一样,他们的语法结构是:主语S、宾语O、谓语V。
事实上这种差别是可以史前人类迁徙过程中得到比较合理的解释的。
今天的东方人、西方人的共同祖先可能最早分离才不过5万的历史。7.5万年前走出非洲,沿着内陆迁徙,在中亚草原生活几万年,其中一支大约在3、4万年来到了西伯利亚,这一支最后在1.8万年前最早达到美洲大陆;另一支达到西欧;还有一只到了印度,最后也在3、4万年到达印度再到了中国。我估计冰河时期冰川扩张时,有一批西伯利亚人最终被冰川逼到了中国北部。可能是刚刚离开非洲热带大陆的智人,无法适应纬度较高的寒冷地区。
同样是7.5万年前走出非洲的另一支部落,沿着海路迁徙,只花了几千年就到达了澳大利亚和亚洲沿海。后来沿着内陆支迁徙到东亚大陆的部落,将早已经到达东亚大陆的矮黑人、棕种人进行了种族替换和驱逐,以至于向青藏高原、蒙古高原、日本等偏僻岛屿基本上都混杂了大量M175基因,由于最后一次冰川期结束,全球海平面上升120多米,导致孤岛形成,因而大量的C、D等代表矮黑人、棕色人种的基因的后代得以保留了起来。东亚大陆基本上都会是O(M175)的后代了。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的东亚人、欧洲人肤色变浅得历史可能不超过3万的历史,3万年之前,地球上的人都是黑色的。
用图片科普一下:
=================================================================
图1:
看到日本了没?日本最开始的原住民是走出非洲的矮黑人D后代
从这张图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中日语言差异大于汉语与印欧语系之间的差异不同了。
也容易理解,日本大和民族为什么那么矮了。没有黄种人基因,日本将更糟糕,日本人历史上出于自卑,还有人种改造计划,这也容易理解了。
印度是人种的熔炉,这个铁定没错,人类向东亚的迁徙,每次都会经过印度。
N就是所谓的基因学上“华夏-芬兰”人种中的指的是芬兰,事实上,北欧、北亚土著就是这个类型,在整个中国都有分布,但是比例不大,现代中国人这个类型只占1%-2%之间。
看到没,今天的中国人2/3以上有这类型,汉族及少数民族3/4以上都是类型,有些少数民族几乎100%是这个类型。
日本也占40+%,今天的日本人矮黑人D2类型过半,今天的日本更多的表现出的是黄种人特征。
下面详细分析O(M175)类型:
看看日本
O3:中国60%的人口是这个类型
东亚最早开始种植水稻、粟米,掀起农业文明,开始定居生活,最开始就是M122,农业文明浪潮,经过几千年从中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传播到朝鲜半岛、台湾岛、东南亚和日本列岛。
M117:汉藏语系,古华夏民族就是这个(黄河流域),汉族里面整个M134(包含M117 15%以上)达到了30%以上。
下面O(M175)类型讲完了,继续:
该打某些人的脸了,美洲原住民父系Y染色体跟中国人没多大的关系
印欧语系民族,也就是现在西欧国家,英、法、德、意大利、西班牙、印度高种姓,综合起来就是雅利安人,又一次证明了,印度是人种的熔炉,文明一波接一波,亡了一次又一次,史前社会就是这样的。
这个也稍微细说一下:
=======================================================================
外蒙古
藏族O类型,一半以上是M117,汉藏同源,最开始是发现汉语、藏语文字存在系统性的对应关系的得出的,后来在基因上得到印证。
日本的D类型几乎都是D2类型。
日本从西到东,O类型呈递减的趋势,事实上到了北海道,O几乎就不见了。注意:这里跟前面说的有矛盾之处,我接受信息大致从不同方面,有写研究者偏向的一种结论,有些偏向的是另一种结论,总的来说,大致的趋势是一样的,具体的细节有时会有很大的出入。就算是凭借现代技术,也不可能把人类迁徙历程弄的一清二楚,只能接近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