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园保卫战,最好的养老院是什么样子?
这些天我也一直思考这个问题,最好的养老院是什么样子的?
虽然我到过的养老院不多,却给我一种医院的感觉,一间一间的房间,里面的布置也跟医院的病房差不多。走廊上有行不便的老人,还有匆匆忙忙走过的护工。
还听到了一个女性老人奇奇怪怪的喊叫声,估计是精神方面有点问题。
大家都表情木然,走廊上还东倒西歪的晒着衣服,让人想早点离开,一分钟不愿多呆。
我理想中的养老院应该是像陶渊明的桃花源,一个远离尘世的村庄,有青山绿水和稻田,村庄的四周种满桃花、梨花、梅花……
村庄里有许多独立的,有院子的小屋,一个院子里可以住三、四个老人,但最好是亲人、朋友、夫妻俩相伴养老。
我们在院子种菜、种花草、养鸡、养鸭、养几只鹦鹉……,吃了晚饭天气好,就去村里遛鸟打卦。我们聊今天什么花又开了,谁家的孩子有良心有本事,常常来陪老人……
村子的中间设有医院,有护工总部,有维护治安的专业人员。平时同一个院子里的老人互相照顾,有急事时按床头的铃,每个院子里有护工值班。
我们在自己的小院子里,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自在的养老。
求一篇深度美文?
看过一篇文章叫《小坐》,是的,生命中有些时候,是需要小坐的;有些时光,是用来小坐的。
当雨在廊檐底下淅沥,花的芬芳透过窗棂;当雪花在窗外漫舞,炉火熊熊,映红你的脸。或者,一弯冷月挂在中天,风在怒号,屋子里很暖,你的心很暖。
坐下来,泡上一杯茶,与自己对语。
是的,与自己对语,与灵魂中的另一个你说说话,伸出手,抱抱自己。
此刻,这片静是你的,你是安逸的,甜美的。
吖一口茶,茶入肺腑,暖意升腾。茶里有乾坤,有方物,有大智慧。
不必刻意去逃避,也不必千里迢迢去追寻,寄寓一方斗室,心儿褪去缧绁,你便是自由的。
推开窗,一地的月光如水,间或的,有车亮着灯无声地滑过。人影憧憧,路灯昏黄,世界是动的,你是静的。
窗外的一切,与你无关,此刻,你不必关心粮食和蔬菜,你只关心自己。
你是唯一的,浩渺宇宙中,唯一的存在。
2
你一定累了,甚或,还有一丝倦怠和疲惫。
生活就是这样,常常以某种出其不意的方式向我们昭示它的存在:汗水掺杂着泪水,泪水带着甜美,甜美中有苦涩,这就是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在历着的生存状态。
不要抱怨,别人也是这么过的,你羡慕别人,别人也在羡慕着你。
任何时候,你都不是最不幸的那个人。坐下来,且饮一杯茶,饮下这份清幽、怡然,这段生命的芬芳。
生活中需要这样的芬芳。有张有弛,不急不躁,不羡不妒,悠然自处。日子本该轻快如流水,明朗如日,朦胧像诗,淡雅若菊。
其实,菊花盛开的时候,香气一直在的,即使在艳艳的午后,烈日烘焙,花香也是有的,能不能闻到,却因人而异,或随情而化。
茶也是,一杯茶唾手可得,可是能不能拥有喝茶的心情、景致,却全在于你自己了。
3
躲进小楼成一统,关上窗,这世界就是你的了。
“什么也可以想,什么也可以不想”,你说了算。
如果要想,你可以思想一段爱情,年轻时的爱情。世事纷纭,岁月匆匆,很多的人和事就那么淡了,厌了,可是,那个身影,那个让你夜不能寐欲罢不能的身影,却在心海深处沉淀了下来,像明珠,像月光,像一页书签,温暖你的生命,丰盈你的旅程。
每个男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纯美的女子,艳若桃李,唇绽樱颗,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张爱玲所说的白玫瑰和朱砂痣,这便是了。
来,让她走来,在这静美的夜,像一首小令,从江南的烟雨里走来……
当然,你也可以思想一段友情,或者一份美好的过往。
你也可以把自己放空,什么也不想,只是喝茶。自斟自酌,茶尽再续,饮到足足,饮到夜阑更深,兴尽索然,这样最好。
时光慢了下来,一切慢了下来,你恍若止水,而灵魂如此澄澈、光明或美好。
4
音乐,来一段音乐吗?不,一个人坐着,想一点自己的心事,就很好,很美。
如果你一定要听,那就放一段古筝,声音调到最低,絮语的那种,不至于惊扰了你的梦,思想的梦。音乐里要有流水,有鸟鸣,有花香,有力量——一股舒缓的流水的力量,推着你的思绪在走,没有丝毫的阻隔,一路欢歌,抵达竹林深处。
夜,伸出千万只手,抱住你;你灵魂里的另一个我,伸出手,抱住你。
你与你的你合二为一,此刻,你是真实的,安逸的,幸福的。
整个世界都睡去了,只有你,在这里醒着。
5
如果是我,我会燃一根香。香是很细的那种,带着古木和松脂的味道。烟雾缭绕,茶香袅袅,我的思绪袅袅,和无边的夜融在一起。
此刻,我不问更漏,不想明天要做什么,我只想把这夜坐尽。
我是尊贵的王,我坐拥一屋子的月华,一屋的足光阴。
来,你也坐下来,跟我一样。听听你的心音,听听灵魂深处,另一个自己最真实的絮语。
在薄凉的世界里,在冷与暖、冰与火的夹缝里,你有着太多的心酸和不易。你太累了。
来,坐下来,让疲惫的心歇歇脚,让灵魂跟上来。
此时,你是离自己最近的呼吸,只有你,能温暖你的灵魂。你是自己唯一的拯救。
伸出手,抱抱自己。因为,天亮了,你还要赶路。
太阳升起的时候,你会发现,所有的荒芜正在退去,而绿意正蓬勃生长。
明万历帝为何对张居正的后代大肆抄家杀戮?
提到“万历新政”就一定会让人想起张居正,他是继商鞅、秦始皇之后又一新政的创始者,他给一个“烂摊子”制定了新的法则,为奄奄一息的大明王朝续命100年。
张居正对明朝功不可没,但他死后却给家人带来了不小的灾难。
踏入官场,却做成了不倒翁
夏言和严嵩的斗争张居正初入官场时,就碰到了夏言和严嵩的斗争,夏言夺得内阁首辅宝座之后,严嵩一直是耿耿于怀,到了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时,严嵩成功离间了嘉靖皇帝与夏言的关系,诬陷夏言收了曾铣的贿赂,嘉靖皇帝听闻此事后勃然大怒,下令处死夏言,严嵩也就顺利地坐上了内阁首辅之位。
此时的张居正左右逢源的能力确实令人钦佩,一边夸着嘉靖会做皇帝,另一边对严嵩是阿谀奉承。
严嵩和徐阶的斗争张居正对严嵩“面子工程”做的可谓是十足的,但他却私底下找到了人生中的导师——徐阶。
张居正知道徐阶对严嵩非常不满,但又无法撼动其在朝廷的地位,为了自保不得不臣服于严嵩。
张居正暗地里帮助徐阶出谋划策,徐阶在对张居正观察了许久之后,将张居正推荐给裕王朱载垕做了老师,也就在那时候张居正积攒了不少人脉,这或许就是徐阶目的——“卧薪尝胆”。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嵩倒台,徐阶继任首辅,在内阁之中最年轻的张居正,有了徐阶这个牢固的靠山,他的仕途开始平步青云。
高拱和徐阶的斗争严嵩和徐阶斗法的时候还有一个重要人物高拱,在许多人选择站队时,他保持了中立,对严嵩和徐阶是进退有据,不失尊严。
用现在的话来讲,高拱就是一个老好人,两边我都不得罪,这样不仅没有被争斗的两人记恨,反而为争取他这一票,都争着去嘉靖皇帝跟前推荐高拱。
成了内阁一员后的高拱,野心不断膨胀,终于显露出丑恶的嘴脸,开始和徐阶反目成仇,不过他开始并没有掀起什么风浪。
当时张居正在干嘛?看到又是一场权力的斗争,张居正或许预感到些什么,主动承担内阁中繁重的政务工作,以此为借口,在徐阶和高拱的斗争中巧妙保持了中立,不得不夸赞张居正的明哲保身。
在隆庆二年(1568年)七月,徐阶退休归乡之后,高拱继任内阁首辅。
高拱和张居正的斗争高拱坐上了高位,难以掩盖内心喜悦,在众人面前变得趾高气扬,还经常和一些官员发生冲突,过于张扬的他,也为自己埋下了祸根,不过高拱和张居正却志趣相投,二人的关系非常要好。
官场上的朋友,关系再好也是靠不住的,高拱的亲信透露出传言,说张居正为了救徐阶的三个儿子收了三万两白银,正是因为此事,高拱和张居正的梁子才算是正式结下。
不过张居正可不是吃素的,在经历接二连三的斗争后,张居正早已变得成熟、稳重,于是张居正开始想办法扳倒高拱。
张居正知道高拱得罪了宦官冯保,于是张居正找到冯保,二人联手将高拱从内阁首辅的位子上拉了下来,“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张居正接过了内阁首辅的位置。
更为神奇的是张居正不仅在4次斗争中屹立不倒,还能和斗争双方保持良好的关系,在恰当的时候主动出击,不失为最明智的选择。
为国效力
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崩,明神宗朱翊钧继位,也就是万历皇帝,张居正在这一年六月担任了首辅,自此也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张居正就任之后,看到的是国家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官僚主义严重,办事效率极其低下,而且每位官员都觉得自己忙得不可开交,却看不到任何成绩。
万历元年(1573年)十一月,张居正上疏实行“考成法”的官员考核制度,他以六科控制六部,再以内阁控制六科。
这是怎么个制度呢?其实就是咱们现在所说的绩效考核,明确了每个人职责所在,这么一来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赏罚分明,使朝廷发布的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这个“考成法”实施之后的第九年,张居正说:“近年以来,正赋不亏,府库充实,皆以考成法行,征解如期之故。”可见对整顿田赋、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也起了很大作用。
紧接着,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一条鞭法,它简化了赋役的项目和征收手续,使赋役合一,也就是“田不荒芜,人不逃窜,钱粮不拖欠”。
到了万历十年(1582年),国库存银七八百万两,太仓的存粮也可支十年之用,张居正的功劳是有目共睹的,同年他因劳累病逝。
死后清算
“人走茶凉”这句话一点都没有错,张居正去逝世后的第四天,神宗下令抄了张居正的家,并削尽其宫秩,剥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家属或饿死或流放,神宗甚至还想将张居正开棺鞭尸,不过迫于舆论压力神宗最终放弃了。
究竟是为什么会何让功勋卓著的张居正,死后遭受这般凌辱?
张居正把持朝政,神宗要树立皇权
神宗继位时仅10岁,张居正不仅是神宗的老师,还是内阁首辅,此时张居正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小皇帝还需要倚仗张居正,这让张居正心理上产生了变化。
经过几次的权力斗争,张居正目睹一次次地朝政混乱的局面,奈何当时自己的能力有限,无法阻止。
现在张居正手握重权,皇帝又年幼,一人独大,正好实施改革的大好时机,一方面默默筹划,另一方面好好教导皇帝,希望自己的新政能被他继续推行下去,以至于张居正对他十分严格。
一次,小万历读《论语》,误将“色勃如也”的“勃”字读成“背”音,“当作勃字!”张居正大喝一声,声如雷鸣,吓得小皇帝惊恐万分。
小皇帝母亲对张居正的严厉教育还是十分的支持,可幼小的神宗表面顺从,在心底却埋下了一颗炸弹。
万历七年(1579年),神宗想要十万金,以备光禄寺御膳之用,却被张居正以户部入不敷出为由拒绝了,之后张居正还上疏皇帝停止一切无益之费。
一个皇帝伸手要钱,不仅被一个大臣给拒绝了,还来要求自己节省开支,这样一国之君颜面何在,让谁做这个皇帝都觉得窝火呀!
由此可见,张居正效忠国事,独握大权,神宗失了皇帝真正的权利,二人反而成了对立面,张居正的态度在神宗眼中便是对自己的一种蔑视。
推行新政时,张居正的变革是朝着好方向在发展,国家的经济是日益昌盛了,可是却没有几个人体谅他的辛苦,张居正在改革过程中,罢免了很多官员,而且执法严苛,没有任何人情味,因此他也得罪了不少人。
张居正生前因为功勋卓著,在朝廷中影响力巨大,并且各个重要部门遍布自己的门生和亲信,想清除张居正的羽翼,以当时的神宗,无疑是“蚍蜉撼树”,而他能做的只有等。
直到张居正死后,在一些官员的弹劾之下,神宗顺水推舟,将张居正举荐的潘晟罢免,张居正一派见大势已去,纷纷倒戈,都不在为张居正辩解,其实天下毕竟还是皇上的,想要继续为人臣子就要看清楚形势。
明神宗要想坐正这把龙椅,就要对张居正进行制裁,就像秦惠文君下令诛灭商鞅全家是一个道理。
为什么有人说失去土地的农民工在这次疫情中损失最大?
2019年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对人类而言可谓是一场灾难、一场浩劫。时至今日,未有完全灭绝的迹象,这场抗击疫情的战争仍在继续,几时结束,还是未知数。疫情造成的损失已完全不可估量,超出现代任何一场局部战争。
虽然疫情病源地并未明确,但最初却在中国武汉开始大爆发。突发的疫情最初让中国人民措手不及,但在党中央的英明带领下,全国人民同心同德,一起努力,最终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战胜了疫情。但须要提防病毒卷土重来,仍不容松懈。
在抗击疫情的同时也暴露一些问题出来。春江水暖鸭先知,任何一场天灾人祸,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深受其害,深陷其中的人们。
农民就是其中之一。
1.医疗资源
社会发展受制于条件,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会不均衡造成农村发展滞后。医疗资源的投资建设以人口集中化的城市为主,农村地区人口分散,医疗投资按人口分配必将减少。一旦发生重大病情,救急救助是难中之难,加上疫情发生后,各地区积极管控,封村堵路,给救护运输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另外,突发的疫情也极大地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病人增多,本着时间就是生命,救护人员不会舍近求远。相对于僻远的农村病人而言,有着切肤之痛。
2.教育资源
疫情期间,学校停课,教育部提倡网上授课。城市的科技发达,教育资源丰富,学生可以家里上网学习。但在农村,互联通讯技术并没完全普及,一些农民家庭无电脑,无网络,对孩子的学习全凭家长督导,加上一些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完全无力辅导孩子学习,对孩子采取放之任之的态度,任由孩子自由发挥,偶有用手机学习的孩子,倒成了玩手游的借口。
3.农民和失地农民
疫情发生后,全国停工,以前全凭打工收入的农民工,完全失去收入来源。只能干着急,而一些有着着部分田地的农民,一年的收成仅够简单的温饱。更主要是哪些失地农民,一家人的收入仅靠外出打工,失去工作的机会,就完全断了生活来源。假以时日,就是那句老话,“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这是一群农民不像农民,市民不像市民的一群人。在农村没有了土地,在城市没有市民的待遇。全靠自己四处漂流,打工挣钱,在疫情暴发时,只能眼睁睁地闷在家里发愁。
4.农村老人
在疫情期间,最痛苦应该还是数农村老人。一生辛劳,突然间,无所事事,要田没有,要钱只有每月国家补贴的几十元养老金。他们平时的工作就是照顾在家的孩子,他们自觉都成了儿女的负担。一旦生病,他们都会选择不医不治,为了不拖累儿女,最终选择一条不归路。
如何解决失地农民未来生活和工作是当前最迫切的问题。
1.就业问题。
当地政府和征收土地单位,不能收完地就完事,除了收去土地,提供补偿失地金之外,更应该解决这些失地农民工重新就业问题。应根据农民的文化程度和个人素质,针对性展开就业培训,让农民工掌握更多工作技能,提高他们就业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学习培训,并提供就业岗位。
2.养老问题
当地政府和征地单位,除了提供并引导失地农民参加工作外,并应该帮助他们交纳社会养老保险,提供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让这些农民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3.留守老人和空巢老人
农村留守老人和空巢老人现象越来越普遍,失去土地年轻人只能选择外出务工,而老人成了照顾家庭和孩子的老保姆。基层领导应该有组织有计划地举行一些老年人活动,当地政府可以筹资兴建老年俱乐部,让留守老人和孩子一起加入,除了让老人老有所乐外,更让留守老人一起互帮互助。也可以举行一些老人“数字扫盲”学习,让老人学习智能设备的使用方法,让他们戴上老花镜,享受科技发展的成果,浏览新闻,还方便老人与儿女沟通,增强与儿女的亲情。
4.社会救助
基层单位和社区,要做好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工作,针对一些低收入家庭,要实施社会帮扶政策和救助制度,积极落实国家惠民政策。对特殊病残群体更要视病人工作能力,做好帮扶工作,积极主动走访,做到不遗漏,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和温暖。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对农业、农民的惠农政策。我们应该坚信,未来的农民生活只会越来越好。
大家看完高畑勋萤火虫之墓是什么感受?
作为吉卜力工作室的三巨头之一(其余两位则是宫崎骏和铃木敏夫),高畑勋在自个儿的创作生涯中都一直秉承着自己的创作理念,区别于宫崎骏的奇幻瑰丽,高导的风格更加倾向于日常生活的场景,作品多以涓涓细流来逐一敲击观众的内心。
比如《岁月的童话》,《百变狸猫》,《我的邻居山田君》,《辉夜姬物语》等等均一都是如此。相比之下,《萤火虫之墓》就会显得有点儿“激进”,不太像高畑勋往常的作品风了,因为剧情画面实在太过凄厉,甚至有点儿让人毛骨悚然了。
下面拾部君就为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这部动画的几个关注点:首先,这并不是一部能讨中国民众喜爱的动画,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二战末期的日本上方,也就是1945年的那个夏天。
一方面,高畑勋用了一场凄厉的剧情,加之惨不忍睹的画面来描绘战争的残酷,在一定程度上呼吁了和平的到来。
但在另一方面,可能出于高畑勋看来他也只是如实的描绘出了彼时日本岛国上居民对待战争所揣怀的憧憬,希望家人能够在这一场战争中凯旋而归吧,但真的不好意思,在那些年头里面,我们的国家可正遭到日本帝国的侵袭。那么这种所谓的“如实描绘”也仅会带给人们一种对这部动画“关于战争问题不完全反思”的认识。
而这也是后来人多番批判这部动画的原因所在。
其次,在《萤火虫之墓》这部作品里头,虽说我们能够看到众多凄惨的画面,但同一时间,这部动画又营造了一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男主角色。
这位男主对自家妹妹的照顾是全心全意的,在剧情中的每一步的表现都似乎是全为她着想的(不仅在妈妈逝世之后独自的杠起这一心理压力,还时常的去为妹妹遭到的欺负以及内心的悲怜做出正义的举动)。
但是,这位大哥哥却自始至终都没有听得进去旁人的话,也对自己于生活当中所见到的“劳活生计”,做出有意忽略的行为。
生活花费上确实甚为节俭,妈妈存留给他们的7000块,用了一大轮还剩下3000块在账户上。
但是啊,这位哥哥却一直都没有提出来,看到妹妹那般被饿得体无完肤的样子,脸色也变得异常的苍白,背部也长满了因为营养不良而结出的红斑的时候。这位哥哥也只是选择了去偷东西,甚至因为美军空袭会使得大片居民离开原本住所的行为诱因,诡异般的对这样的袭击产生了期盼。。
直至最后妹妹的病症陷入到了无可挽回的程度,这位哥哥才作出了将那3000块存款提取出来购买养料的举动,不过除此之外,也并未改变他的那种“不愿去干活”的想法。
原本《萤火虫之墓》可以是一部通过对战争带给人们何等残酷苦痛,并用以观众对和平萌生向往之情的创作,也可以是一部用以描绘在一个颠沛流离的年代,两兄妹之间的那一份至真的感情,用以馋补观众们枯竭已久的那份心灵。
但可惜的是,这两种催泪的创作因素都毫不留情的被这位大男主的那一阵让人匪夷所思的行为所摧毁了。其直接的效果,也就是将这部创作引向了另一极端,用以描绘人性当中的无知,以及无知可能带来的悲惨命运。
难道不是吗?每当看到男主因为自以为的正义,而逐渐将其妹妹引导向死亡的时候,拾部君有的也仅是愤怒。这样一部戏,怎么叫人感动落泪呢?
高畑勋导演的这部创作,或许压根就是对人类无知的一种谴责,而让拾部君笃信这一点猜测的可不仅仅是男主的那般细思极恐的行为,另外还有这部创作上映的那个年代,1988年,正值日本经济泡沫发展到最高峰的时间啊,每一位居民都生活在纸醉金迷的社会图景当中, 认为自己彼时的行为能够让自己在可预见的未来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一劳永逸的梦想。
在这一维度来看,这部创作也颇有《阿基拉》这部动画的味道,可是视作为对日本居民的无知行为的一种谴责。
如是说来,在民众行为“无知”的这一基础认识下,那么影片当中各色人物的那种对战争的憧憬可否看作为“对战争的反讽”呢?如果真能够此般去看,那么这部高畑勋的这部创作还应当被中国动漫迷谩骂吗?
如果觉得拾部君的回复对你们有帮助,麻烦给我点个“赞”吧!
关注【拾部动漫】,每天推送有态度的动漫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