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信2013官方,未来有没有可能出现一家互联网公司?
看如何定义互联网公司?
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在做物联网!
如果把互联网范围扩大,是有企业成为物联网时代BAT级别的公司。但BAT本身具有资本、流量、用户、技术、数据的优势,在物联网时代BAT还有可能在物联网时代进一步扩大垄断优势。
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可以分享给大家,这篇文章比较早,一些内容需要更新!
国内物联网业有望诞生下一波BAT经济观察网:华为目前正式布局物联网,算上此前京东、小米、乐视、360、BAT等在内的各大互联网企业以及海尔、美的等传统家电厂商,巨头基本上都进入了这个行业,其他企业还有没有机会?
许永硕:这些大公司有的做平台,有的做生态链,平台或者生态链实际上是一致的;生态链的搭建是将不同类型的企业聚在一起,各有分工,而这些大公司承担的是平台搭建的职责,提供开放的平台,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借助这个平台,更加方便得实现业务功能,而无需为通讯、基础软件工具等基础技术工作花费太多精力。所以这些巨头企业进入物联网,未来会促使更多的中小企业或者创业者来丰富行业应用。
这个模式可以参考互联网时代的平台企业,最早的苹果App Store就是一个开发平台,与开发者共同搭建了苹果的生态链,成就了苹果的传奇。谷歌,百度,阿里,腾讯都是利用平台搭建了生态链。
所以这些大企业进入行业,实际上降低了中小企业进入行业的门槛,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提供了便利。只能更加丰富行业的应用。
事实上智能硬件领域,最早做平台的是一家叫杭州古北电子的公司,其前身叫湖北杰澳电子,拥有BroadLink品牌,其核心技术能力是WIFI模块,为热水器厂商做智能化解决方案。在2013年初为了教育市场,推出智能插座,凭借13年5月推出的智能遥控器,获得了京东与奇虎360的投资,进而与BAT及京东,奇虎360,小米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很多智能硬家企业提供解决方案。
现在生态链做得很猛的小米在14年早期推出的智能路由器的套件中,就搭载了BroadLink RM2产品。小米与BroadLink关于技术方面的争执是14年智能家居领域的一场大戏,在圈子内一直都是热点。去年5月21日古北公布了BroadLink DNA计划,到现在已经搭建了与云服务商,Broadlink DNA小伙伴的生态链,包括华为也是古北的合作伙伴。
杭州古北电子是小企业,站在风口上后,快速成为行业的平台。而与杭州古北类似的企业还有上海庆科,上海汉枫。这三家企业技术能力都在通讯模块上,在杭州古北快速建立了生态链之后,在14年上海庆科,上海汉枫分别获得了阿里与百度的投资。其共同特点都是降低智能硬件企业技术门槛:智能硬件需要“铁人三项”——云、智能硬件和APP的开发,而三家提供云解决方案,智能硬件解决方案和App解决方案。让硬件企业专注于本身的行业以及场景开发。
汉枫做的平台叫OPENBOM,帮助照明企业实现智能化解决方案;庆科则开发了中国第一款物联网操作系统MICO,借助阿里资源建立MICO联盟,实现生态链。上述三家背后都是很知名的投资机构,因此我认为,古北、庆科、汉枫这几家企业有机会做到物联网领域的BAT级别的公司。当然在我的圈子里,类似的企业还有几家,比如银河风云,我在这里不一一介绍了。
经济观察网:那这样说来,大公司做平台还有什么意义呢?
许永硕:我刚才介绍的是几个由中小企业做的平台。两年以前我曾经写过一系列关于平台的文章,要想成为平台型公司,终端用户、资金都是必要条件。大公司的优势在于有终端用户和硬件的生产能力,比如互联网公司一方面有终端用户,另外一方面有资金。而硬件与软件不一样,需要供应链能力,这也是联想、海尔或者华为进入该行业的主要优势。
一般而言,小企业做硬件创新的门槛很高。首先要设计、之后开模,做样机,最后量产,前期成本很高。在进入市场之后,还需要有销售的渠道、硬件产品的物流问题需要解决。而联想、华为、海尔这些传统做硬件的企业从硬件设计、模具,生产,渠道都有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可以降低其生态链企业的供应链门槛。
这些都是相对于小企业建立的生态链的优势。所以小的生态链都在寻求在供应链方面帮助其生态链内企业。比如杭州古北一直在建立合作的渠道,具有broadlink DNA 标志的企业可以直接进入其合作渠道, Broadlink已经建立与苹果专卖店的合作。
经济观察网:像小米这种学习能力很快的公司,要复制曾经的合作伙伴古北是不是不难?
许永硕:实际上不止小米,其他公司也纷纷推出自己的智能模块,例如一家知名家电企业,原来用的是庆科的解决方案,现在是研发生产自己的。
不过智能硬件的开发没有那么简单。以小米为例,跟古北终止合作之后,其收购的做Wi-Fi模块的企业去年7月20日左右已经宣布要推Wi-Fi模块,但一直拖到年底才发布第一款生态链产品。小米这么厉害的公司发布新品都一拖再拖,说明智能硬件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硬件里面有模组,有属于硬件范畴的软件开发,甚至天线不好也会出问题。
深圳有家企业叫银河风云,做路由器起家,也承接军工订单,有很强的产品生产能力,说做就能做出来。它做的第一款智能硬件——智能插座“悟空i8”就在京东众筹了上千万,成了该平台第五个过千万的项目。今年年初,小米推出仅售22块钱的智能模组,银河风云听闻利马宣布要做21块钱的,并且在一个月之内就做了出来。
Gartner中国评价中国最牛的芯片公司中排名前两位的是华为海思和银河风云,只是大家不知道而已。
经济观察网:做平台的公司得具备哪些条件?
许永硕:做平台就是要么你有用户,要么有自己的资源。大的互联网公司或者华为、联想等老牌硬件厂商有用户和供应链资源。古北、汉枫等有整体解决方案和渠道资源。例如古北的渠道已经铺到了苹果的专卖店里。苹果专卖店和古北BroadLink DNA合作,具有这一标志的产品可以在店里销售。类似的渠道还有苏宁等。
不过我认为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想清楚了为什么要做平台以及怎么样去做平台。比如我一直在怀疑雷军在创建小米时就已经布局智能硬件,我推断雷军早期对小米的规划是米聊+手机,利用米聊做社区。米聊+小米手机的模式是有希望像阿里、百度那样做到互联网公司的量级,但可惜腾讯的微信做得太快导致米聊失败,单纯的手机业务,不足以支撑小米成为BAT这个级别的公司,因而必然要开拓新的业务,14年谷歌收购Nest帮助雷军找到了方向。
但是做平台,做生态链一定要足够开放,小米做生态链的时候,相对封闭。另外一方面小米借助其强势品牌,对生态链的小伙伴条件相对苛刻,所以小米生态链中企业,都没有选择行业内最优秀的小伙伴入驻。所以我认为小米没有做平台的胸怀。
例如小米先说要推39元的智能插座,结果做出来定价是79,因为在消费者印象中小米以便宜著称,有些人就因此揶揄“怎么这么贵”。
经济观察网:这么多平台公司涌入,是否意味着投资风口真的来了?
许永硕:我说一个现象。去年7月下旬,20-25号仅仅5天时间内就有三个智能家居联盟成立,第一个是上海庆科和阿里云合作的MICO联盟,第二个是中国电信成立的悦me联盟,再一个就是联想成立的NBD联盟,此前海尔的U+平台也一直在宣传,它还成立了一个新的智能家居平台暂未公布。
今年才过去两个月,行业布局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但风真的来了吗?我推断这个行业需要一个爆款来促发更多的用户来使用。
联网的价值与联网连接数量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说连接数量越多,价值就越大。比如100户人家只有2部电话的时候,只能与一家进行电话沟通,而与另外98家仍然是传统的通讯方式。而只有100户人家都安装了电话,那么通讯方式就被颠覆。
现在智能家居行业需要一款产品,促发家庭使用智能硬件产品,当有超过50%的家庭拥有智能硬件产品时,风口就真的来了。
经济观察网:物联网发展到目前一直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平台公司或者说联盟的出现是否会加快标准的出台?
许永硕:行业标准分两种,一种是国家运用行政手段制定的标准,一种是事实标准。前者通常会有利益关系纠缠在里面,所以基本用的不多,没有生命力。大部分标准是事实标准,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谁的标准就相当于行业标准。例如苹果手机,它推出的协议虽然不是标准,但很多开发者都会遵循,就是事实的标准。
目前国内物联网行业还处在平台争夺的阶段。我曾接触一家业内知名的公司去年上半年发布平台战略的时候还曾高调说要做标准,但到下半年就闭口不提了,只为其生态链企业提供服务。
未来可能还是每家云企业或者家电企业等都有自己的标准。如果出现一种公司能够扮演将这些不同标准打通的角色,标准就出来了。
另外我刚才讲的这些企业,都是技术平台,我称之为水平平台。物联网行业实际上范围很广,未来各种行业都将联网。例如前两天空气质量问题引发空前关注。有些检测或者治理空气的企业研发了十几年,拥有雄厚实力,那么它那个行业的联网标准就不一定是水平平台公司来做了,它只要跟平台公司合作,实现快速发展,或许就能拥有行业标准的制定权,就会成为垂直平台。这也是我认为下一波投资热点一定产生在垂直平台的原因,这就跟电商的发展路径相类似,淘宝后面有京东,而京东后来就出现了垂直电商聚美优品。
为什么互联网品牌取名都要拉上个动物?
互联网品牌起名基于营销的角度,基本上赋予动物或植物以及常用名词特定的含义和内容,青蛙化工.com认为这样可以让你一下子能记住这个品牌,因此可以节省百万,千万,乃至上亿的广告费用和营销费用,何乐而不为呢?:
(1)动物类名称
阿里动物园:天猫商城、菜鸟网络、神马搜索、蚂蚁金服、飞猪旅行,虾米音乐,闲鱼,千牛,大鱼号,UC(松鼠),盒马鲜生(谐音:河马先生)等,每个产品都用一个可爱的动物作为形象,被网友戏称为阿里动物园,而这个动物园的园长就是马云。
互联网圈流行用动物做公司名称或logo,其中以阿里巴巴最为热衷,不过跨界到金融圈,这样“大胆”的名称还是独一份。有网友称,“阿里这是在用‘绳命’告诉世界,我们真的是要做生态,不信你看我家的动物园!”
塑料派(www.suliaopai.com)
UC(松鼠)
盒马鲜生(谐音:河马先生)
当初天猫命名:因为是迫于京东的压力才升级品牌,因此阿里的高层们在想名字的时候都纷纷朝如何压制京东的思路上想,这是一种战略心理。就像后来天猫使用猫,而京东为了压制天猫使用狗作为品牌形象一样。
京东(机器狗)
腾讯,企鹅
青蛙化工.com LOGO(青蛙)
搜狐(狐狸)
搜狗(狗)
雅虎(虎)
苏宁 狮子
猫扑 LGO 卡通猫
美团外卖:
携程(海豚)
去哪儿(骆驼)
飞猪(猪)
途牛(牛)
马蜂窝(马蜂):
驴妈妈(驴)
三只松鼠(松鼠)
斗鱼 直播(鱼):
虎牙直播
网易考拉海购(考拉)
Linux LOGO:
freebee LOGO 小蜜蜂
蜂鸟网(蜂鸟)
蘑菇街(蘑菇):
(2)植物名称
最为知名的以植物命名的是苹果公司:
此外知名的还有:芝麻信用,花椒,土豆,豌豆荚,美柚。
小米LOGO:米
豆瓣 (豆)
花椒直播(花椒)
土豆网(土豆)
豌豆荚(豌豆)
美柚(柚子)
红豆街:
小辣椒 手机 LOGO
当然还有头条的西瓜视频(头条,悟空,西瓜视频)
认同青蛙化工.com的请给个赞,谢谢!
假如出现一个类似微信而且有60亿用户的通讯软件?
国际上类似微信的聊天工具按照用户量排名
第十名:Kakao Talk
Kakao Talk目前的总注册用户数达到了六千两百万,主要面向于韩国市场,据统计韩国有95%的智能手机都装载了它,并且推出了十二国语言版本正在向全球两百多个国家进行推广。
2010年Kakao 团队刚创业的时候选择将Kakao Talk放在了电脑端上,但一直不温不火,直到看到智能手机流行后,他们把产品移植到几乎所有手机平台上,推出了"赠送礼物优惠券"和游戏平台之后用户量开始了爆发性增长,并给公司带来了大量的收入。因为他们在基础功能上和微信的相似,加上腾讯收购了他们13.54%的股份,Kakao Talk被中国的粉丝称为了"韩国微信"。
第九名:黑莓BBM服务
黑莓BBM服务最初是搭载于黑莓手机的电子邮件信息服务,依靠黑莓手机当时在高端商务人士中的流行一直在聊天软件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它优秀的加密性和在手机信号较差时能够保持稳定的特性让它的粉丝们引以为傲。在著名的"9 · 11"事件中,纽约通信陷入瘫痪,白宫与世界贸易中心救援现场失去了联系,幸好使用黑莓手机的美国副总统切尼用BBM服务成功地联通了灾难现场,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因此黑莓手机被美国人称为了"超人",名声大噪。
此后黑莓更新了图片、视频、语音、文件等新功能,又推出了安卓和苹果手机版本,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BBM服务。尽管现在黑莓手机的销量不断下滑,许多国家处于治安考虑也禁用了黑莓BBM服务的使用,但它目前还是拥有了超过九千一百万名用户。
第八名:Line
Line是由韩国互联网集团NHN的日本子公司开发,最初是为了替代2011日本大地震后被摧毁的通讯系统,帮助人们联系亲人,但没想到的是如今它在全球收获了1.8亿用户,成为了全世界年轻人最喜欢的聊天软件之一。出生在日本的Line成功之路也充满了浓浓的日本气息。
和别的聊天软件专注于软件本身不同,Line本身社交的功能并不突出,但是他们创造的一系列"聊天表情贴图"却大受欢迎,NHN公司也顺水推舟,为表情贴图中的人物创造了故事、动画,此后又将他们带来到三次元,推出各种娃娃、周边实体店,如今在全球各地都能看到人们排着长长的队进入Line的周边实体店进行拍照。
第七名:KiK messenger
KiK messenger是一款十分纯粹的手机聊天软件,并没有太多周边功能,但是依靠较早的发布时间和读取通信录的病毒传播营销手段,KiK messenger在全球收获了两亿用户。据说这款软件当时也启发了小米和腾讯分别开发出米聊和微信,当时网友们还将米聊、微信等软件称为"类KiK软件"。
第六名:Viber
Viber目前在全球拥有2.36亿名用户,它的特点是可以不用注册登录,直接利用电话号码就可以使用在线语音、视频、文字通信。有意思的是,它的创始人来自以色列,他在塞浦路斯开发了Viber,在白俄罗斯创建了公司的研究中心,后来公司被日本乐天集团收购,而Viber最流行的国家是泰国,被称为是泰国的"国民软件"。
第五名:Skype
Skype早在2003年的时候就被开发出来了,具备了视频聊天、文件传输、多人语音会议等功能,在2010年的时候的累计通话时间已经达到了2500亿分钟,2013年微软收购了Skype用于替代此前失败的即时通讯软件MSN,在微软的推波助澜下Skype现在拥有了3亿注册用户,是许多大公司电话会议和视频面试的首选。
第四名:QQ
作为中国最早的网络即时通讯软件之一,加上腾讯出色的运营与推广能力,QQ一直是中国的国民软件,也是腾讯帝国的重要支柱,尽管在移动互联网兴起之时QQ的成绩有所下滑,不久前也被"同门兄弟"微信超越,但是通过腾讯一系列年轻化的措施让QQ受到了大多数90后00后的青睐,据统计QQ目前的活跃用户达到了7.83亿。
第三名:微信
虽然比它的"哥哥"QQ小了整整11岁,但是微信的发展速度在全球互联网都是一个神话,10年之内微信的用户量已经超过了十亿。从最初的聊天,到如今的公众号、钱包、小程序,微信在成就了自己和腾讯的同时,也为中国互联网的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名:Facebook Messenger
早期的Facebook Messenger尽管只有着简单的即时聊天功能,但依靠着Facebook本身庞大的粉丝基数有着令人羡慕的用户量。最近几年,Facebook开始将公司研究的尖端科技如人工智能、VR、AR等加入到Facebook Messenger中,让其成为了一块试验田。目前Facebook Messenger的活跃用户量已经超过了13亿。
第一名:WhatsApp
WhatsApp发布于2009年智能手机刚刚起步的时候,依靠着大量针对移动端用户需求开发的功能,WhatsApp慢慢地积累着自己的用户,此后由于被Facebook收购,WhatsApp成为Facebook用户在Messenger之外的一种选择。比起被添加越来越多功能的Messenger,更多人还是选择了更为纯粹的WhatsApp,加上与苹果公司的合作,让WhatsApp坐上了世界第一聊天软件的宝座,全球用户量超过了15亿。
国内类似微信的两家在很久以前有一个比QQ微信都要强大的聊天工具,当时移动为了拓展自己的业务开创了一个叫做飞信的产品,飞信2007年问世,当然做了并不长久,很快的就被腾讯打压了下来,可以说飞信当年是做得比较好的一个产品之一了,本身移动的用户基数就很多,当时电话费都很贵的时候,大家可以用飞信免费发送信息,并且还可以做到用流量进行语音聊天的功能的时候,在当时确实是一项很伟大的进步。
但是移动却没有把飞信的作用放在心上,一直建立着自己的移动互联,当时流量可是很赚钱的一个产品之一了。并且移动作为官方的运营商可以在联通电信之间“三足鼎立”可是很完美的一项举措。在飞信的巅峰时期还是有5亿的用户存在,当时移动可能没有看到未来的商机,本应该是飞信做起来的却眼睁睁看着移动毁了它。因为移动需要的是移动的SIM卡,所以你想使用飞信的时候必须要买移动卡,这让人难以接受!
当然飞信这个产品被移动控制在移动网的范围之中的时候,马化腾的微信开始问世,采取实名制的SIM卡注册机制,微信几乎包含了飞信的所有功能,当然当时还有小米的米聊,但是最后还是被社交巨头腾讯给一家独大,以至于今天微信可以在全球拥有10亿的用户活跃度。有网友也谈及国企做好垄断就好了其他别想那么多,根本没有在国际上有竞争力。
信息的传递速度的发展,从古至今都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聊天软件们的出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我们工作生活中的沟通交流带来了巨大的便捷,很多人可以一天不玩游戏,一天不刷微博,但是不能一天不看微信。
当然笔者最后想说,作为一家超强的企业,必须要有超凡的眼界,看待事物的时候需要对其的发展性进行估量,虽然飞信是好东西的,但是为何联通用户不可以享用,同时电信用户也不可以享用,当飞信突破五亿大关的时候有没有想到,第三方的接入会让五亿大关变成十亿甚至更多,这就是马化腾的聪明之处,未来需要的是更多的用户,然而用户需要什么,马化腾却了如指掌!
有人说比起支付宝和微信?
云闪付平时推出的活动确实不少,从年初到年底,一直都有一分钱乘公交的活动,各大便利店也每周会有满减优惠,力度可以达到五折,10元至20元封顶。今年的双十二,云闪付上也有很多商家推出了五折优惠活动,覆盖了吃穿用出行等多个方面,可以说活动丰富力度很大。加上信用卡还款、转账提现都不需要手续费,云闪付是一个非常好用的移动支付软件。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云闪付会超越微信和支付宝,将这两家踩在脚底下。但跟身边朋友一交流,却发现大部分人都不怎么了解这款app,使用频率跟支付宝和微信不能比,细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导致的。
1、缺少核心业务板块,用户黏度低支付宝作为最早的支付软件,早期通过烧钱吸引了一大批用户。近些年通过植树、养鸡等一系列线上活动,吸引用户频繁上线进行交互。同时配合淘宝、口碑等相关APP的年度活动,通过各种综合手段的引导,增加了用户黏度,使支付宝支付始终具备相对较高的活跃度。
微信虽然晚于支付宝出现,但除了支付业务外,微信有个非常核心的业务板块就是社交交互板块。凭借提供微信用户随时信息交流、音频视频互通的服务,积攒了大量用户,甚至在这块业务上打败了早于微信成立的QQ、飞信、MSN等软件。由于微信属性高度活跃,有效提升了微信支付的使用活跃度。
云闪付在增强客户粘度方面就不具备微信、支付宝的核心优势。作为一个单纯的移动支付APP,云闪付除了扫码支付以外没有其他的使用功能,用户活跃度很低,基本打开扫码后就会退出,无法让用户长期活跃。
2、云闪付运营手段单一支付宝背后是阿里,微信背后是腾讯,阿里和腾讯作为互联网巨头,旗下都有一系列产品可以全方位为支付宝和微信进行宣传和营销。比如双十一淘宝联合支付宝一起盖楼拿红包;双十二口碑联合支付宝一起疯狂买买买;每年过节微博联合微信开展明星送福利活动。通过这些营销手段,用户可能通过淘宝、口碑、微博等一系列其他APP使用支付宝和微信的支付功能。
云闪付在这方面就单调许多,没有其他的APP可以跟云闪付绑定开展活动,导致用户获知优惠活动和加入活动的渠道单一。营销方面除了广告以外也没有其他的创新之举,这直接导致新用户增长少,老用户黏性弱。如果有一天云闪付不再提供优惠活动,那很多用户可能直接就不再使用了。
3、新用户拓展困难由于支付宝和微信已经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较长时间,对云闪付来说,想要抢下“老虎口中的肉”,不是那么容易的。作为支付宝或者微信的用户,通常更习惯于使用原先的支付方式,如果要开通云闪付支付功能,还需要绑定银行卡,输入个人信息,很多新用户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选择放弃。因此如果没有很优惠的活动,云闪付也很难吸引到大批新用户。
但客观来说,云闪付背后是银联和整个银行体系,整体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作为用户,最希望看到的还是云闪付可以推出更优惠的活动,开发新用户,在市场上和微信、支付宝达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三家竞争优于两家相斗,两家相斗优于一家垄断,毕竟,竞争的市场才最符合我们用户的利益。
为什么不做一款属于阿里的沟通聊天软件呢?
本身是软件这个行业的,我来说说吧!
首先想明确的说,阿里从未停止过做聊天软件,从我们最早的阿里旺旺,到这几年的来往、钉钉,可以说从来没放弃过,但是还未成功过,不过钉钉这个定位企业服务的沟通软件倒是目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或许这个能成功。
其实做一款软件成不成功,绝不是资金说了算,也绝不是任何一个公司去做了就能成功。涉及到时机、产品、推广等各个方面,这些因素缺一不可。当年做即时通讯工具的一堆公司,和腾讯直面竞争的有微软MSN、新浪UC、网易泡泡(见下图),包括后期的移动飞信,哪一家都不是省油的灯,但是这些对手最终被都灭了。而阿里的旺旺能存活下来,得益于他的淘宝自成体系,可以算是淘宝专用,用户不得不用,其实就产品各方面性能而言,真心差的一塌糊涂,如果没有淘宝这个依靠,旺旺你现在估计也看不到了。
这个看看续阿里做的来往就知道了。微信起来后,马云马上意识到这是个大杀器,对自己的未来是个威胁,不得不说马云战略眼光的确是高。立马就要求阿里全力开发和微信类似的产品,进行直面的竞争,随即来往就问世了。马云要求对来往全力推,不惜砸巨资,并且要求阿里员工全员用来往,谁不用年底不发年终奖。可见马云对来往的期望很高,但是任何一个软件产品绝不是能靠个人意志强推起来的,定位错误、时机错误、性能不给力,这些因素都能要一款软件的命。
就拿定位错误这点来说,支付宝也犯过。2016年支付宝为了和微信竞争,不断加入社交属性功能,结果犯了一系列的错误,最严重的就是圈子功能,低俗化,最后不得不出来道歉并关闭圈子。可以说支付宝面对微信的压力,有些焦虑了,接连出昏招。倒是蚂蚁种树这种就好多了,一定程度能提高活跃度,又能做公益,用户也不反感,这种策略就高明多了,比强加的社交属性更容易让人接受。
来往(现在已改名叫点点虫)的命运很多人也都知道了,悄无声息了,虽然软件还偶尔更新,但已经被彻底遗忘了。而钉钉目前来看是发展不错,专职企业办公领域,可以说定位明确,并且布局很早,整个市场也还处于群雄乱战的阶段,并没有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从现在钉钉的功能情况来,已经比较完善(16年我用时整体还是较为简陋,许多模块不够完善),加上推广力度不低,现在取得的成绩确实可以。
最后总结就是阿里不是没做过即时通讯软件,而是做不起来了。但是好在有淘宝在,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内自成一派,比如旺旺,比如给卖家用的千牛,围绕淘宝而生存。同时钉钉也算是专用领域,给企业而服务,目前趋势还算不错。
感谢阅读,觉得回答好点个赞以资鼓励,更欢迎点击关注NB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