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琢磨着家里这摊子事儿,住有些年头,总感觉缺点不够那么“美”。心里头就痒痒,想着,得捯饬捯饬,弄得“比家美”一点?
我就开始行动。先是在网上瞎转悠,看各种装修案例,效果图一个比一个漂亮。然后又抽空跑几趟家居市场,主要是看看板材、家具什么的。看到那些宣传,特别是有些牌子,比如提到过的“比家美”,说什么板材环保,上午装下午就能住,沙发怎么怎么舒服,设计感怎么怎么强。
说实话,一开始是挺心动的。谁不想自己家漂漂亮亮,住着又安心又舒服?销售人员嘴皮子也利索,把自家东西夸得天花乱坠。我这人,耳朵根子有点软,差点就冲动消费。
实际跑动和观察
我专门去摸摸那些宣传的板材,看看样板间。感觉,确实比我家现在用的要新、要好看。但是,那个“上午装下午住”的环保说法,我心里还是打个问号。毕竟是化学合成的东西,一点味儿没有?我是不太信。还有那个沙发,坐上去感觉还行,但要说多惊艳,好像也就那样,价格倒是不便宜。
转悠好几天,对比来对比去,越看越觉得,这“美”的标准,好像被商家定义。非得用某种特定的板材,买某种款式的沙发,才算“美”?
想起以前的事儿
这让我想起几年前,刚搬到现在这房子的时候。那时候手头紧,没钱搞什么复杂装修。我跟老婆两个人,自己动手,刷墙,铺最简单的地板,家具也是挑的基础款,够用就行。
那时候虽然累,每天弄得一身灰,但心里特别踏实。看着空荡荡的毛坯房,一点点被我们填满,有家的样子,那种感觉,比现在看再多效果图都实在。
- 我们亲自挑选每一块瓷砖,虽然不贵,但是颜色样式都喜欢。
- 一起组装买回来的书柜,虽然手艺笨拙,螺丝拧歪好几次。
- 布置那个小小的阳台,种上几盆绿植,看着它们发芽。
那时候,没想过要“比”谁家美,就是想着怎么让这个小空间,变成我们俩舒服自在的窝。住进来这么多年,东西越来越多,有些旧,有些磕碰,但用着顺手,看着也习惯。
回到当下
所以现在再琢磨“比家美”这事儿,我心里就冷静多。不是说不追求美,而是这个“美”,不应该只是材料多贵、牌子多响、样子多时髦。
家嘛,得是自己住着舒服。环保安全肯定是第一位的,是实用、方便,然后才是看着顺眼。我寻思着,与其花大价钱去追求那种样板间似的“美”,不如把钱花在真正能提升生活品质的地方。
比如,换个好点的床垫,睡得舒服比啥都强。或者添置个洗碗机,解放双手。再或者,就是把家里好好收拾干净,扔掉些用不着的杂物,看着清清爽爽,心情也舒畅。
最终决定,不搞大动作。局部调整一下,把确实老化、不好用的东西换掉。比如厨房那个漏水的水龙头,赶紧给它换;卧室那个吱呀响的旧衣柜,看看能不能修实在不行再买个新的,但也不追求啥名牌,结实耐用就
我觉得,真正的“比家美”,可能不是跟别人比,而是跟自己过去的家比,让它变得更适合现在的自己,更舒服,更安心。这过程,自己参与,付出,那才是最有意义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