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朝》105(无BUG版),秦始皇兵马俑怎么去?
坐公交去
1.由西安火车站东广场乘游5或306路公交至终点站“兵马俑”,全程票价7元。此外,东广场还有914、915路公交开往兵马俑,单程8元。车程1-1.5小时。期间还经过华清池。
2.由临潼区前往,可乘坐101专线、914、915路公车,车程15分钟左右。
3、坐5-101路到【下和村】下。
4、游5路东广场最早发车:7:10
5、.除了公交车以外,火车站附近还有不少中巴车、旅游车前往兵马俑,并且有“东线一日游”的旅游项目。从市内打车前往景点的.话单程价格打表为120元左右,不是很划算。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简介: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秦始皇帝陵以东1.5公里处,建筑在秦兵马俑坑的原址之上。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开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
1974年春,在秦始皇陵坟丘东侧1.5公里处,当地农民打井,无意中挖出一个陶制武士头。后经国家有组织的发掘,终于发现了使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兵马俑以其巨大的规模,威武的场面,和高超的科学、艺术水平,使观众们惊叹不已。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院也成为西安的标志之一。
以上就是有关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在哪里、怎么去的相关介绍,相信你已经有所了解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秦直道是哪?
秦直道在志丹南部,陕甘两省交界的子午岭上,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古代高速公路——秦直道。据《史记》记载,秦直道建于公元前212(赢政三十五年)到公前210年(赢政三十七年)。其南起陕西淳化县,北至内蒙古包头市,全长900公里,经陕甘两省,跨14个县,宽度一般为60米,可并行12—15辆汽车,最宽处可作中型飞机的跑道。志丹段南从甘泉县境进入永宁镇柏树畔,由杏河镇曹老庄入安塞曹嘴子,历永宁、双河、侯市、杏河4乡镇36村,全长105公里,约占总长度的15%,曾被旧志和土著者称为“圣人条”和“云中直道”,如今已被苍莽的群山沟壑风化残蚀,成为高原山形地势起伏绵延的构成部分,它原是秦始皇为巡视边塞,命令在大将蒙恬和长子扶苏,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旷时费日修筑而成,可以与万里长城齐名并列,为北方浩大的军事工程之一。
秦直道多依山势堑山成路,劈峁为道,垭口宽畅,逢沟渠多夯筑,道路宽直。沿途两侧五里一墩,十里一台,残迹较多。垒垒迭迭,依稀可见,志丹境内的秦直道宽30至50米之间。岁月悠悠,苍桑巨变,古代的高速公路,现在在大自然的剥蚀中已成为耕地、村址和天然林带。
古代皇帝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岁?
真君整理了一下我国历代帝王的寿命情况,最后得出结论:能查出年龄的270位皇帝的平均寿命为41(40.6四舍五入)岁。感觉怎样?和你想象中的有差距吗?
其实,通过对比,我们还会发现很多让我们感到意外的事情,一起来看看各个时期帝王们的寿命情况吧:
1、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的帝王平均寿命只有35岁,特别是东汉,很少有上40岁的,这从侧面反映出一个问题:东汉的宫廷斗争非常严重,皇帝成了各大派系斗争的牺牲品。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越是到了王朝末期,皇帝的寿命都很短。
2、魏晋时期
魏晋时期的皇帝寿命略有上涨,但仍不乐观,从东晋帝王的年龄结构上可以明显地看出贵族门阀专权的影子。
3、五胡十六国
让人颇感意外的是:五胡十六国的帝王平均寿命竟然达到了44岁,高于整体平均水平。
本来觉得乱世人们的寿命会更短,但转念一想,这种情况才符合优胜劣汰,能做到皇帝的自然就是强者,他们的寿命自然不会短,不然怎么成就霸业呢?
4、南朝
南朝一点儿也不太平,每个朝代立国时间都不长久,除了4朝的开国皇帝寿命长点儿外,后面的皇帝一个比一个短命,不是被权臣整死,就是被北方的强敌搞下课。
5、北朝
北朝的皇帝寿命低得可怕,创历史新低,平均25岁。由此可见北朝有多乱,杨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下浑水摸鱼,最后成就大隋伟业的。
6、唐、五代
唐代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恢复期,皇帝的寿命也涨到了一个新高,平均45岁。五代十国虽然是乱世,但刚才也分析了,只有强者才能生存,皇帝当然是强者。
7、宋、辽、金、夏
宋朝以后,中华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所以人们的寿命自然也延长了,皇帝的平均寿命再创新高,48岁。除了“宋末三帝”中的后2位,其他皇帝都不怎么短命。
8、元明清
元朝黄金家族从来不消停,内乱不断,他们的平均寿命拖了后腿,只有39岁;明朝皇帝私生活太紊乱,没几个长寿的;只有清朝皇帝最注重身体,为平均年龄做了贡献,平均53岁。
现在大家明白了吧:古代皇帝还是个高危行业,稍有不慎就有性命之忧。如果你想穿越回去做皇帝,开国皇帝肯定没你的份儿,你得有那能力;亡国皇帝肯定你不相当;只有中间那段儿合适,但看到他们的平均年龄,你还愿意折寿去做天子么?
历史上还有哪些特别容易读错的人名?
汉字精深而悠久,古人取名讲究,加上忌讳,不少名字生僻,易读错。举些例子,大家感受下。
马日磾:“日磾”读音:Mì dī,不是“日碑”。
东汉末大臣,曾位居太尉、太傅,与年轻的曹操交好。其名来自匈奴王子金日磾。金日磾,原匈奴休屠王太子,在汉武帝时归汉,曾与霍光、桑弘羊等辅助汉昭帝。马翁叔仰慕之,故更名日磾。
万俟卨:读mò qí Xiè。
南宋奸臣宰相。受意于秦桧,诬陷岳飞。后与秦桧争权遭到打击。秦桧死后,万俟卨被召回京任职,继续执行投降政策。万俟卨谥号忠靖😆。
袁隗:隗读wěi。
东汉太尉、太傅,袁逢之弟,袁绍和袁术之叔,四世三公之贵。董卓进京,袁隗称病在家。后袁绍手持朝廷符节逃跑,袁隗被牵连,遭杀害。
刘长卿:长读zhǎng。
尽管chang很顺口,可是错的。古人多仰慕先贤,据说大诗人刘随州仰慕司马相如,司马又仰慕蔺相如。后者为相,百官之长(zhǎng),故司马取字长卿)。 另,刘长卿字文房,根据古人取名尿性,读zhǎng:文房对长卿。
高渐离:渐读jiān。
战国末燕国人,荆轲好友,音乐家,擅击筑。易水畔,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后刺秦王。荆轲败,高渐离隐于市,后被发现。秦王请击筑。演奏间,被弄瞎眼的高渐离以筑砸秦王,后被杀。
伍员(伍子胥):员读yùn。
姓伍名员,字子胥,春秋末吴国大夫、军事家。据考:“贠”作姓氏读yùn。员同贠,即“贠”的另一读音,写法不同。伍员伍贠(yùn)就是伍子胥。
南宫适:适读kuò。春秋末鲁国人,孔子学生。南宫适慎言,尚德。《论语·宪问》后,孔子感慨南宫是尊崇道德的君子,后把侄女嫁给了他。
另,唐有诗人高适shì,后有胡适shì,上述的“适”是“適”之简化。南宫之“适”(同“扩?”)为古字读kuò,多用于人名。所以,古人名中凡含“适”字,都应读适kuò。
陕西可能发生8级地震吗?
陕西可能发生8级地震吗?
陕西可能发生8级地震吗?从现有记录来看,陕西境内的华县层发生过一次8.25级大地震,由于地震发生的地点人口密集,且发生时间也是深夜,所以,这次地震难以避免的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客观而言,由于山西省境内有多条地震带分布,其中最被大家熟知的当属汾渭地震带。所以,地震也相对比较频繁的发生在陕西的一些地区,从同即数据来看,大大小小的破坏性地震超过了60次,有震感的地震也达到了数百次。
但是,不同于过去,随着现在的地震观测系统和速报水平的提升,我们不仅可以实时检测地震的发生,而且也建有地震灾害相关的紧急救援队。虽然,目前尚且没有人可以做到震中的地震预报,但对于距离震中有一定距离的人来说,却可以通过地震波的传递,而提前知道即将有几级地震将要经过自己所在的地方,这也为地震可能带来的意外提供了宝贵预防时间。
事实上,地震本就是地球上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全球每天发生的地震都有上万次,只不过其中的大部分可能都难以让人体感觉到,但这一切都被地震仪器记录了下来。陕西有没有可能发生8级地震,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没有人可以给出,地震本身就无法预测,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了解地震是怎么发生的,以及当其来临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自救。
5月以来,地震,火山喷发等问题可以说在全球都出现过,而在5月13日6时41分(当地时间5月13日9时41分),全球又出现了一个强震。根据地震监测网数据显示,本次地震发生的地点位于圣克鲁斯群岛,等级大小为6.6级,所以强度还是比较大(不小了),震源深度120千米。
不过幸运的是,这次地震没有传出海啸预警或破坏性问题,在震中300公里范围内没有大中城市分布。从位置上来说,这次地震的区域又是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所以产生强震的情况也属于正常的情况。环太平洋地震带几乎每天都有大小不一样的地震发生,而这次只是其中的一个。
从地震数据上来说,这也是2020年5月以来的第4个强震,并且也是5月记录到6级(包括6级)以上排名第2的强震,最强的就是印尼班达海7.2级地震,大家从数据上可以看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连续两个较大地震的震源深度都比较深,一个是110千米,还有一个就是120千米,这难道是地球“内部”有问题了?当然这个震源深度属于一个点,所以具体是不是地球内部“不太安分”我们就等待科学家们去分析吧,但是依照科学的原理来说,这可能只是属于板块运动“碰撞点”不一样了,也就是诱导地震发生的点不一样。
本次地震也是2020年已经记录到的第29个强震《6级(包括6级)以上的地震》,4月全球总计出现的强震为5个,而5月已经出现了4个了,暂时仅仅相差1个,不清楚后面强震以上级别的地震会不会超过4月。整体上来说,强震的频率从短时间来看,相对还是较多了。当然由于地震无法进行预测,所以后面我们也不知道会不会有。地震的发生主要就是因为板块运动或者断层带(俯冲带)滑动所带来的,所以每次出现较强地震的时候,基本都是利用这种因素来进行地震的分析,当然这并非是地球的唯一一种地震模式。
在地球上,还有一种最为常见的地震情况,那就是“人工地震”,这种地震是人为活动影响产生的地震,主要形成的原因有工业爆破等问题,当然大家见到最多的就是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这种人工地震的情况相对较为常见。这就是主要的两种最为常见的地震,还有就是“塌陷地震”也比较常见,因岩层崩塌陷落而形成。而在上面我们说了,地震在科学之中无法进行预测,那么不少人说的地震云,地震鱼,生物异常又是什么情况?
其实对于这些现象来说,科学界也进行了分析,并没有证据显示这些现象与地震有关系,可能只是偶然遇到了。同时我们也还看到了不少科学家或者专家说,地球某个区域可能发生地震的概率,这属于地震预测吗?当然也不是,地震概率只是一个可能性的说明,并不是说一定就会发生,所以也不具有地震预测的说明。我们始终要记住,地震无法进行预测就行,地震无法预测,如今我们如何防御地震呢?其实地震预警的建设确实减少了不少的影响。地震预警也不是属于地震预测,这个我们首先需要注意下。
地震预警是建立在地震发生之后,地震波传播到地震设防区之前,就是这一短暂的时间,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以减小当地的损失。如今不少地区可以提前几十秒收到地震预警信息,主要是人类的科学技术提升,可以在地震发生之后,快速的实现预警,这样当大家收到预警消息的时候,就可以快速的进行地震防御,比以前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好很多,以前还未出现地震预警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地震波什么时候传播来,如今就可以知道了,地震预警在全球范围之中都非常的普遍,所以值得我们支持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