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事件,据说北宋到南宋之间?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这问题,估计一般人瞅着脑瓜有点懵,这当中间咋就能再塞下一个朝代,开玩乐呢吧?
这事您要是真真的细究的话,还真有这么回事。那么他是咋来得呢?大家伙就听俺把这事掰扯掰扯。
首先咱先把这背景给交代一下。
背景话说北宋末年,要不是那特别喜欢玩石头的宋徽宗,不死命折腾的话,这北宋的国祚还得传承一些个年头的。
毕竟北宋那实力他也不白给,老百姓手里头也算有钱,国家富足。
但架不住这宋徽宗,特别的文气,这人除了不喜欢朝政之外,什么写字啦,什么画画啦,什么玩个花草石头啦,这都是行家中的行家,就人家的小手段,您得竖大拇哥。
写字都能给你创造出个所谓的瘦金体,画画都能给自立一派出个所谓的院体,这要是搁到一般人家里这就是艺术天才,您要说他是全才,这都不过分,没有一点夸张的成分。
但历史对这人一水的评价就是,这就不是个当皇帝的材料,好端端的一个北宋愣是被他玩废了。一般的说法都是,这要是北宋没有立他为皇帝,随便上去一个,这都比他强,也灭不了国。
别的皇帝昏庸,身边围着两个奸臣这就了不得了,而他身边围了六个,你说夸张不夸张,而这六个还能和谐的共处下去,厉害吧!
所以北宋末年政局相当的腐烂,这比腐败都高出一大截。
那么北宋之所以被灭国,其根本原因就是,这宋徽宗太喜欢玩石头了。
为了那石头,让他专属奸臣朱勔去全国各地捞石头,钻山洞,就为这破石头还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
你都不知道,为了把这破石头运回京城让咱这宋徽宗老爷子把玩个够,负责这事的朱勔,遇房扒房,遇坟扒坟,过河还得拆桥,遇到漕运的船,直接就把上面的粮食卸下来丢岸边上,先把这破石头小心翼翼的轻拿轻放的搁船上拉回京城。
目的只有一个,第一时间让这宋徽宗把玩到新石头,宋徽宗为了这石头那叫操碎了心,有一块有毛病,他都能心痛死。
您就说吧,这一路糟蹋了多少民户,多少田地,多少人就因为这破石头破产,成了流民,这就不在宋徽宗的脑子里。
这直接导致了,方腊起义(水浒那水泊梁山也有,但真没有小说里面的大),这场起义声势浩大,打的旗号就是诛杀朱勔。
当宋徽宗把这方腊起义按下去之后,他这国力已经受损。
但你都想不到,因为方腊起义,宋徽宗这就把朱勔给免职了,而把方腊灭掉之后,这宋徽宗立马又把朱勔给恢复。
“快!快!快!朕都等不急了,这都多少时间没摸过新石头,痒死了!那石头味都想不起是啥样的了,去!给朕再找去!记得好好找!这回一定要找更奇的更好的!”
得嘞!你说这得多急不可待啊!就让这朱勔折腾的同为六贼的蔡京都看不下去,和宋徽宗说这真的扰民。
就这时间点,已经离北宋灭亡不过只有五年的时间。
这就是整个事件的大背景。
接来下的事金国其实早就看出来北宋的虚弱不堪,这不在1126年,一路南下。
你都想不到,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这北宋的兵部尚书,把灭掉金兵的重任放在一个道士的身上。
对!没错,俺真真的没有说错,不是那个将领,就是一道士的身上,就这道士想要以道门的“六甲法”混合佛教的“毗沙门天王法”破敌。
至于这是啥,俺也不懂,但听着听玄乎的,这兵部尚书听着也挺来劲的,一拍大腿根这就同意了,对,没错,同意了。
结果神兵和这金兵一撞,这就撞了个稀碎,哭到来不及!
那特别特别喜欢石头的宋徽宗,这回不仅连石头也不要了,这皇位他也不想坐了,直接传给儿子,自己坐了太上皇,无事一身轻的搁江南那地避难去了。就瞅着自己的儿子如何把这事给摆平,看能不能再回去。
这操作,那叫个出奇制胜啊!俺都不知道咋形容了。
这上台的就是后来的宋钦宗,他这人也是个出了名的昏君,优柔寡断不说,还反复无常,所以北宋落这俩人手里,还能有个好?
最开头,他上了位,重用的是主战派的李纲,首先向那主和派开刀。当然这其中的原因不是啥主和和主战之分,而是这主和派的代表性人物王黼谋划过他太子的位子让给别人。
所以这王黼这一派就倒血霉了,童贯也跟着死了。
当然咱前边也说了,这宋徽宗他身边的奸臣可不止一个,那太多了,其中一个跑到他的耳朵眼里叨叨,跟着宋钦宗又把主战派的李纲给罢免了。
就这骚操作任何人都看不明白,就这时间点上,金国人还杵在前线想要进来呢?您这就把主战派的人给调走了,想干啥呀这是。
得咧!这机会千载难逢啊,金国人这就轻轻松松的打到了京师。
没说的,求和呗!这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也不怕多这一次。
而且宋钦宗还有一个自己的小九九,想要弄死那王黼的小弟张邦昌,毕竟时间紧,没时间吗?在加上张邦昌也没什么大恶的事,可宋钦宗还是容不下他。
所以就让这张邦昌当做议和大使去金营里求和。(记住张邦昌这可是题主问题的关键性人物)
求和您的割地赔款不是,但张邦昌冲着宋钦宗要割地赔款的圣旨,宋钦宗压根就不给,要印绶也不给。
那么张邦昌瞬间就明白了,这美差压根就没有筹码,空着俩只手去,这不就是去金国人哪里找死吗?宋钦宗压根就没有想他能回去。
而且宋钦宗还给张邦昌配了一搭档——康王,这就是后来建立南宋的宋高宗赵构。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这宋钦宗对赵构的防范不是一星半点儿的。
话说那个时候,赵构也心高气傲,进了金人的营地。要咱一般人说这就是金人的地盘,但赵构压根就没有这么想,就好像跑到自己家后院溜达。
金国人不管说啥,他都和金国人抬杠,而且是往死了抬。
这金国人瞅着赵构,困惑的很,就感觉这赵构压根就不是啥王爷,按照他们的想法北宋的王爷这都是在后宫里边女人堆里长大的,稍微的一咋呼,不哭都不可能。
所以他们向宋钦宗提出抗议,找了个理由就把这赵构给开出了营地,让换个王爷来,其实他们从心里认为,这就是个假王爷,换一个!
得咧,这一下子赵构出去了,换来了个肃王,这家伙把个肃王给坑惨了,这议和成功之后,这肃王摸着眼泪就被金国人给掳走做了人质了。
至于张邦昌他就知道自己的命运被宋钦宗给卖了,进了金国人的营地,是哭哭啼啼的,这压根就不像个使臣应该有的样子,他倒是没啥事,山药蛋一个金国人也没把他当盘菜。
那么议和这事谈成了,金国人一撤,这事算是解除危机了,宋徽宗也就从江南这块溜达回来了。
中间这朝代咋回事但这事过去以后,金国人要求履行合约,要地要赔款的,宋钦宗没給。
得咧!金国人表示很愤怒,这一家伙又奔着京师来了。
宋钦宗又来老一套,要求和,这次直接指派赵构前去。结果路上被宗泽给拦了下来:“你去,你也得让金国人给掳走了!”
最后大家伙也知道了,这北宋算是被金国人给灭了,宋徽宗和宋钦宗这俩人就被虏到了五国城。
而那喜欢写字画画的宋徽宗这下子也有了空闲的时间写他的瘦金体了,只不过他写下的字再也没有风花雪月,取而代之的是憋屈,屈辱和愤怒。
最后活活的憋屈死了。
至于金人他们压根就没有想到能把北宋给灭了,就想着让宋徽宗和宋钦宗为他们的言而无信付出一点点代价而已。
所以拿下北宋这其实就是一个意外的战果,那么让他们统治这么大一个地盘,他们确实没有做好这个准备。
所以他们就想着在这块在重新立一个皇帝出来,负责管理这片区域。
首先他们想让契丹那些个投降过来的,按照幽云十六州那统治方法来一遍就成。
结果这事契丹人压根就不感兴趣,毕竟这事干好了是你应该的,干不好在当地就有人弄死你,就算你能够跑回去,金人也饶不了你,这就是个送死的买卖。
金人一瞅契丹人不干,那就找宋国人喽。
那谁呢?为了这事一帮子北宋的降臣就开始出主意,这就出了俩主意,一个是提名姓赵的人继续当皇帝,或者干脆提一个大臣来干这事。
其实这事金国人找就有主意了,只是走个过程而已,他一瞅有反对,直接将一帮子反对用大臣当皇帝的人全抓了起来。
那么在金人的授意之下,这张邦昌被选了出来。
为嘛选他呢?因为金国人就感觉这张邦昌一点骨气都没有,随便捏一下就能哭,以后也好控制。
得咧,这大楚的国号可就打出来了。
这也就是题主说的,北宋和南宋之间夹了一个朝代,就是它。
话说这大楚的字号是打出来了,可这大楚却没有实际的地盘,用的大臣还都是北宋的大臣,这就是一壳,瞅瞅还行,这就不能上台面。
张邦昌这人精那能看不出这个,他说死了都不干,最后金国人以血洗开封的条件逼迫张邦昌。
你不干就血洗开封城,没法子这张邦昌算是赶鸭子上架,这就同意了。
背锅侠张邦昌这就正式的成为了大楚的皇帝。
走到这一步,张邦昌他也没有想到啊!不就是到了金营里哭了两鼻子,至于吗?你至于给个皇帝当当。
他也知道屁股一旦坐上去,这就离死不远了,所以史书记载,他当皇帝那天,是哭了一整天。
那么张邦昌坐了皇帝,按照皇帝的要求这应该坐北朝南,而张邦昌从心里就拒绝,所以他总是坐东朝西。
就是向天下表个态,他就是个背锅的,皇帝他真干不了。
底下的臣子向他行礼,他立马站起来回礼。一点都不像皇帝,到像是同僚。
“你好!你好!我不是皇帝!不是!”
那么金国人感觉这张邦昌大楚的皇帝应该是坐稳当了,他们也不愿意继续呆下去了,毕竟这人吃马嚼的一天天的下来金国人也招架不住,这就走了。
咋说呢?宋徽宗一帮儿子这几乎都被抓到了五国城,独独留下一个赵构在外边溜达,那没跑了,大家伙都认为这赵构就是宋的皇帝了,群龙不能无首不是。
这不后来张邦昌一见到赵构。
“哎呀!你咋才来呀!”回头就把皇位还给了赵构,继续当他的臣子。
为了这事,张邦昌还写文章把个赵构这顿夸啊!毕竟花花轿子人抬人吗?
那么赵构也就接了张邦昌送过来的玉玺,这就成为了南宋第一个皇帝。
事就是这么个事。
那么张邦昌呢?
咋说呢?他这是有功的,当然是不能杀的了。但他必须死,毕竟赵构这皇位按理说是应该从赵家人的手里接过来的,咋就跑你张邦昌的手里倒腾了一下,这就不应该啊!
所以他这皇位多多少少有那么点来路不正的意思。
后来这张邦昌还是被赵构以别的理由给杀死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岳飞被害后其7个子女下场如何?
“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如果你了解岳飞就会知道这句话有着怎样的豪情壮志,就会知道岳飞的死是怎样的遗憾、可惜。岳飞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爱国将领之一,也是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军事将领之一。
关于岳飞平生,每当读起来无不令人扼腕叹息,大好形势之下却被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催促班师。
而陷害岳飞的秦桧、张俊等人注定要遗臭万年!岳飞被冤死时,年仅三十九岁,留下了八个字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生前共有七个子女,与前妻刘氏所生有岳云、岳雷二子;与后妻李娃所生有岳霖、岳震、岳霆、岳安娘、岳银瓶五位子女。
前妻刘氏且不提,但却为岳飞生了两个极为出色的儿子。后妻李娃却值得大书特书:
李娃与岳飞相逢于乱世,在岳飞遇害后将五个子女抚养成人,直到岳飞平冤昭雪后才带三子北归,为的就是给岳飞留下一支香火。
当岳飞被孝宗平反后,这位夫人已经61岁了,真可谓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妻子!
岳飞七位子女长子岳云与父岳飞同被冤死与大理寺中,岳云十二岁从军,与父亲南征北战,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少年将军。
史书记载,在随州战争中,年仅十六岁的岳云手持一柄长枪,冲锋在前、锐不可当,乃是第一个登上随州城的宋军。
之后岳云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名震金军。本来岳云应该是继其父岳飞之后又一名将,成为大宋朝的基石,可惜没等到那个时候。
岳飞遇难时岳雷仅十六岁,随母亲李夫人被流放至云南。岳雷妻温氏为岳雷生四子二女。
岳飞昭雪后,岳雷被封为忠训郎、翰林院大学士等。岳雷死后追封为绍忠候,其妻温氏被封为辅德夫人。
岳霖生母为李氏夫人,父遇难时岳霖仅十二岁。待到岳飞被昭雪后,岳霖三十二岁。岳霖与朱熹、张拭等文史大家为友,在生前便开始着手搜集遗文,尚未完稿病卒,由其子岳珂继续整理。1261年岳霖追封为缵忠候!
岳震,岳飞的四子,岳飞被难时仅七岁。在岳飞被难后曾短暂的姓鄂,待岳飞冤案昭雪后岳震历任朝请大夫、江东提举等职,在逝世后加封缉忠候。岳震生前育有六子,妻子周氏封为翊德夫人!
岳霆,岳霆是岳飞最小的儿子。岳霆最初名字为岳蔼,孝宗赐名为岳霆,历任朝散大夫、举直大夫等,死后追封为续忠候。岳霆育有三子,分别是岳蟠、岳与、岳琨。
岳飞育有两女,分别是岳安娘与岳银瓶。关于岳安娘史料不多,只知为岳飞长女,其夫高祚曾担任承信郎。
关于幼女岳银瓶,在《说岳全传》中记载,岳银瓶欲为父兄伸冤而不得,遂抱银瓶投井而亡。笔者以为,银瓶之气节实乃千古之典范!
岳飞被难后,其五子皆留下了后裔。时至今日,已经发展到了极为庞大的数量,遍布全国各地。据岳飞研究会会长龚延明研究,海内外现存岳飞后人约有200万人。主要遍布在浙江杭州、嘉兴、山西洪洞、甘肃庄浪等地,甚至有传在韩国李氏中也有一支是岳飞的后人。
甘肃庄浪永泰后人这支岳飞后裔乃是岳飞三子岳霖后裔。这一支主要由岳霖次子岳珂后人组成,是从江苏宜兴迁到甘肃庄浪永泰堡,因为岳珂曾在江苏做过官。
这一支后人后世出现了很多杰出人物,如清朝时的岳镇邦与其二子,乾隆帝称之为“三朝武臣巨擘”。
时至今日,这里仍有众多岳飞后裔,现在这边只要是姓岳的人,都极有可能是岳飞后裔。
安阳汤阴后人汤阴乃是岳飞故里,更是易经起源地。笔者大学就是在安阳上的,经常去汤阴参观岳飞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在汤阴的这支后裔是从光州息县迁徙而来,现已传至三十世孙。这支后裔虽无大富之人,但却也安安稳稳,生活美满!2013年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纪念岳飞诞辰910周年,无数海内外华人共聚一堂,前来瞻仰这位爱国英雄。
千载以来,仰慕岳飞者不计其数,皆是因为岳飞的不屈精神和民族气节使无数古今华人所为之倾倒。这种民族精神需要我们世世代代永传承!
1118火灾是什么意思?
一般指被列为重大火灾或特大火灾的火灾事件,“1118”是指该火灾发生的日期,具体日期为11月18日。
天龙八部中萧峰被任命辽国楚王南院大王?
南院大王全称为南大王院大王, 金庸先生《天龙八部》里的南院大王和辽国历史上的南院大王完全不同。《天龙八部》的南院大王,是个仅次于皇帝的最高职位,相当于拥有王号的中原王朝的节度使;而历史上的南院大王,说白了相当于户部侍郎。在谈历史上的南院大王前,还是先来看看小说里的南院大王哈。
《天龙八部》的作者金庸先生
第一、小说里的南院大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天龙八部·第27章 金戈荡寇鏖(ao)》记载,契丹皇帝耶律洪基在身陷绝境,被逼的自杀殉国十万火急。当时,他的义弟萧峰,好言劝慰,随后勇猛和睿智表现得淋漓尽致。萧峰以其一人之力,在五十万军中,先射杀楚王、南院大王耶律涅鲁古,继而又勇擒楚王之父天下兵马大元帅、皇太叔耶律重元。辽道宗耶律洪基见萧峰救了他的命,保了他的位,立下不世之功,感动万分。当时就要要与他分享天下——册封萧峰为楚王、南院大王。
走马上任的南院大王萧峰
萧峰坚决拒绝接受如此高位,耶律洪基极力挽留。辽道宗表示,南院大王是辽国最高的爵禄,要再嫌弃的话,他只能让贤——禅让给萧峰皇位了。那么比起北院大王怎么样呢?南院大王比北院大王更厉害。小说里透露,辽国军国重事,是由南北两院分理。南院大王可是由楚王担任,并且留守上京,几乎是暂时统摄国事。
辽道宗耶律洪基剧照
辽朝与其他王朝一样,基本是不封异姓王的,就是封也得先改姓,就是韩德让也没封王。北院大王一没有亲王,二又随皇帝出外狩猎。根据小说的记载,其官职仅次于南院大王,高于于越,就是北院枢密使也在于越之上。这个有《天龙八部》小说里的职位排名有证——
不多时随驾文武百官进来参见,北院大王、北院枢密使、于越、南院知枢密使、皮室大将军、小将军、马军指挥使、步军指挥室等等。——《天龙八部》
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中介绍,南北两院大王的区别:南院大王管辖辽朝的南方,这里基本以汉人为主,南院大王最核心的地盘就是南京。这里的南京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一带,所管辖的地方正是宋朝一直都想收回的燕云十六州。辽朝实行的是五京制,为此划分为五京道,南院大王的地盘是五分天下有其三——南京道、西京道、中京道。
契丹五京道
而北院大王则管辖东京道和上京道。不过,我们从地图上来看,东京道、上京道随便一个道都是南院大王地盘的好几倍。耶律洪基让萧峰担任南院大王,除了感谢他外,另外就是希望他南下攻宋,帮他实现一统天下的梦想。
第二、历史上的南院大王:不过唐朝户部侍郎。南院大王是辽朝的北面官制。辽朝却是有一统天下的企图,而且辽朝率先实行了两面官制。两面官制分为南北,以北为尊,其次是南。北面官制,属于辽国原有的官制,用以治理辽国境内的以契丹人群居为主的北部。南面官制,直接借用唐朝的官制,治理辽国以汉人群居为主的南部汉人。
福垊认为,一方面是借鉴了中原王朝的边疆羁縻制。另一方面是契丹人获取了12万平方公里的幽云十六州。契丹强势崛起,有汉人韩延徽的完善其制度,而契丹对五代十国的局面也有南下的统一的企图。
幽云十六州地图
在这种情况下,契丹实行两面官制,而两面官制中,也确实包括南院大王,可它并非小说中或者说金庸先生所理解的管理汉人的大王。您别看南院大王有个南字就认为它就是南面官制,其实它是北面官制。前边说了,南面官制直接借用唐朝官制,诸如三公、三省六部等机构,不过没什么权利。中原王朝不可能有大王这个官职,更没有南院这样的官署。南院大王是官署是南大王院,是典型达到北面官制。
南院大王不过相当于个侍郎。北面官制,是契丹传统的官僚机构,之所以北面官制也有南北之分,是因为官署分设皇帝牙帐的南北方向,契丹皇帝为了对称和分权才称为南北,汉人王朝一般称为左右。
大王这个官名很霸气,但他还真不是真正的大王,大王最初官名为夷离堇。福垊认为突厥语夷离堇应当音译为懿俐晋,原意为智慧之意。当初契丹部落臣服突厥时,就被称为夷离堇,可以翻译了为头人(聪明人)。922年还称为夷离堇,到了938年除了南北院、乙室部被称为大王,其他各部改为令稳,966年令稳又改名为节度使。
五院大王(右左上下阅读)
北院大王又称五院大王,南院大王又称六院大王。那么南院大王有多大权力呢?从下面引用的《辽史》中,您就会明白最初迭刺部相当于户部,可能因为权大过大,被耶律阿保机分为南北。契丹人以北为尊,那么北大王院的大王就相当于户部尚书,而南大王院的大王就相当于户部侍郎,侍郎相当于副部长(次长)。
凡辽朝官,北枢密视兵部、南枢密视吏部,北、南二王视户部,夷离毕视刑部,宣徽视工部,敌烈麻都视礼部,北、南府宰相总之。惕隐治宗族,林牙修文告,于越坐而论议以象公师。……初名迭刺部夷离堇,太祖分北、南院,太宗会同元年改夷离堇为大王。……南大王院。分掌部族军民之政……《辽史·百官志一》
辽国两面官制及其对比
福垊得出的最终结论:不过,考虑到他们都是南北院的长官都是大王,这也就和清朝的户部满人尚书和户部汉人尚书有点相似。不同的是,辽朝的北院大王和南院大王都有契丹人担任,汉人类似的官员只有户部尚书和户部侍郎了。不过,辽朝南面官的户部侍郎是无法和辽朝的南院大王相比的。
1118是什么意思?
1118指的是“公元1118年”的意思。
公元1118年也是我国传统农历纪年上计算的农历戊戌年,生肖属狗的农历纪年,五行纳音属木的年份之一,天干是戊土,地支是戌土,是天干地支相互比合的农历纪年。
戊戌年是农历干支六十甲子中的一个年份名称,比如1898年和1958年,每60年为一个周期,历史事件有1898年的戊戌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