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付费的蘑菇视频,向往的生活第5季没有更新?
向往的生活第五季于2021年4月23日起,每周五晚上10:00在湖南卫视播出。芒果TV同步更新老友记,是《向往的生活》第五季的收费版,即便有芒果视频会员,也需要额外支付2元才可以收看,如果没有会员,则需要支付四元!
花钱看综艺,这件事很正常,毕竟电视综艺和观众之间,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不知为何,老友记的第三期迟迟没有播出!
按照前两期的播出时间来看,最新一期《向往的生活》更新的当天,老友记第三期就应该更新了,但三天时间过去后,第三期还是迟迟没有现身,于是问题来了,为什么老友记断更呢?
原因有两点,一个是播放量,另一个和张艺兴杨紫有关!
大家都知道,任何一档综艺节目,想要赚钱的话,都是需要流量明星,或者人气明星的,张艺兴的加盟,杨紫的长时间停留,都是为了这一目的
这一季《向往的生活》开播至今,有多个话题上了热搜,基本上都和杨紫、张艺兴有关!
而《老友记》呢,第一期的播放量有八百多万,第二期有七百多万,这两期都是围绕张艺兴和杨紫展开!
到了第三期,也就是杨紫走后,整个节目内容的重心都是围绕李诞和陈赫,这一期的播放量只有三百多万,可以说是拦腰斩!
要知道,陈赫和李诞在蘑菇屋里,除了展示出自己的懒惰之外,就是哈哈哈哈哈,没有什么可取之处,更为关键的是,他们俩没有CP感!
于是,随着播放量的骤降,加上观众对内容不买账,停更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所以,《老友记》的停更应该给芒果台敲响警钟,没有观众想要看的明星嘉宾,最好不要弄什么收费视频,一档节目口碑下降,这可不是几千万外快可以解决的哦!
儿童经典老歌有哪些?
1,《世上只有妈妈好》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了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这首歌在许多人的记忆里都是一枚重量级的催泪弹。应该说从上世纪80年代走来的观众,大抵都还记得记忆里的那一次集体挥泪《世上只有妈妈好》。几乎每个从电影院里走出来的人,手里都搽着哭湿的手帕。
2,《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这首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可谓是红遍华夏大地,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每听到那轻柔嘹亮透明的歌声,就像沉浸在金色的灿烂阳光中,仿佛又回到了最最纯真的年代,每一次都会感动不已。
3,《采蘑菇的小姑娘》
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晨光着小脚丫,走遍森林和山冈,她采的蘑菇最多,多得像那星星数不清,她采的蘑菇最大,大得像那小伞装满筐。
这首经典的儿童歌曲描述着一幅场景,小姑娘在一个没有人烟的大森林里,独自一个人采着雨后的蘑菇,小松鼠在树上蹦跳着,小兔子在她身旁陪伴着她,还有小鸟唱着动人的歌曲,小蘑菇随着音乐的节拍也摇动着......那一定会是一个很温馨很美丽的画面吧。
4,《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我高兴地说了声:“叔叔,再见!”
歌曲创作者潘振声老师在描述他当年构思创作时是这样说的:“给孩子的东西既不能成人化,更不能虚假,曲调要跳跃优美,重要的一点是让孩子易学易唱,一旦唱了就要琅琅上口。”
5,《童年》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6 ,《小草》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春风啊、春风你把我吹绿,阳光啊、阳光你把我照耀,河流啊、山川你哺育了我,大地啊、母亲把我紧紧拥抱。
最坚强的歌,配合“种子的力量”那一课上,这首歌曲曾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流行神州大地。
7,《丢手绢》
丢手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捉住他,快点、快点、捉住他,丢手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捉住他,快点、快点,捉住他。
只要想起这首至今让人熟悉的儿歌,记忆里的场景总会清晰地出现:大大的操场,一张张纯真可爱的脸,欢乐的笑声,围成一圈的时候,多像一个美丽的花园。几乎整整一代人,都是在这种游戏中度过了童年时光。一方小小手绢,像是时光和记忆送给我们的小小仓库,珍藏着我们所有的欢乐。
8,《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这里有红花啊,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这首歌相信每年的儿童节都会听到,这首歌的传唱率很高,美丽的春天到来了,小朋友又可以去草原上,树林里寻找属于他们的春天。
9,《蜗牛与黄鹂鸟》
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阿嫩阿嫩绿地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阿树阿上两只黄鹂鸟,阿嘻阿嘻哈哈在笑它,葡萄成熟还早得很哪,现在上来干什么,阿黄阿黄鹂儿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
这是简单励志的一首歌曲,很适合放给小孩听!在这首歌中我们明白了“笨鸟”也是可以先飞的。
10,《泥娃娃》
泥娃娃,泥娃娃,一个泥娃娃,也有那眉毛,也有那眼睛,眼睛不会眨,泥娃娃,泥娃娃,一个泥娃娃,也有那鼻子,也有那嘴巴,嘴巴不说话
这首歌曲朗朗上口,表现了孩子们的童真,单纯和美好。
11,最后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我是一名爱歌者,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古代幻术出神入化?
古代幻术是江湖秘术里的一种,里面有“控、迷、器、术、托”五种技巧。一般来说,掌握一两个技巧,在江湖上混口饭吃就基本上没有问题了!至于大型的幻术活动,就需要这五种技巧全部运用才能达到效果。
控,就是运用“精神力”把一个人给控制住。古代没有精神力这个名词,是我为了回答方便用了这么一个名词,大致上差不多吧!
迷,就是运用一些药物。这些药物基本上都是一些有致幻效果的药物。
器,就是运用一些道具。很多魔术都是借助于相关道具来完成的。
术,就是一些方法和技巧。主要是指在没有道具的场合下运用的技巧和方法。
托,就是指配合的人。很多幻术的完成,都是那些托把人给带进去的。
就像江湖上的门派一样,这五种流派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技能,有很多人能在自己的流派内做到极致。一般来说,都是过着江湖卖艺一类的生活。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利用幻术做着违法的勾当,当这些流派的人联合起来,那肯定是要做一票大的了!
既然记载中的古代幻术是那么的出神入化,那么现在的人是不是也能够做到呢?甚至再进一步说,能不能够超过古代呢?我的答案是有些方面能超过,有些方面则很难达到古代的程度了!
在“迷、器、”这两方面能够超过古代,“术、托”现在和古代都在运用,主要还是看谁能运用的更好了。至于“控”这一方面,最后再谈。
古代幻术采用的药物,大多是从天然的动植物等中提炼出来的。现在由于科技的发展,大量的致幻药物被制造出来,而且致幻效果明显的大于古代那些天然的药物。在这一点上来说,现在肯定能够超过古代的水平。
密宗的“大幻网”修法,在修行的场所大量布置镜子,以此来达到一种魔幻的效果。现在的大型魔术中,大量采用“声、光、电、影”,在制造这种氛围上已经超过了古代。
所以说,在这两方面来说,现在肯定会比古代做的要好。
在没有任何的借助,单纯的把一个人给控制住。这看起来有点荒唐,其实道理很简单。
拿“定身法”来举例吧。
有一个人拿刀杀人,其他的人原本是有足够的时间逃走的。可是经常出现的是,其他人往往由于极度惊恐,导致腿脚发软或者不听使唤,最后被那个人一个一个的杀死。这种现象就和定身法类似。
现在的催眠术,也可以通过催眠,达到这种效果。但是催眠术的施行,还需要被催眠者的极度配合才行。古代的摄魂术,则可以在人不防备的情况下施行。
现在的人,很难在运用精神力方面超过古代。
现在人由于在学识上和见识上都远远超越于古代的普通百姓,所以很难产生对一个人的迷信和膜拜心理。利用一个人对自己的迷信和膜拜,恰恰是控制那个人的最佳时机。古代人由于时代的局限,往往很容易产生迷信和膜拜。这也是古代幻术会出现那么出神入化效果的一个原因。
在技术方面,现在的技术其实与古代的技术相差很远。有一阵流行过NLP技术,把人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和触觉型三种,针对不同类型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这些理论其实连《瑜珈师地论》和《成唯识论》的一半都没达到。
最重要的一点,现在人由于大量的精气外泄,精神力已经远远的弱于古代人。
《阴符经》里提到的“机在目”,是个非常关键的秘诀。人大量的精气外泄,都是从眼睛泄露的。现在人每天大量的时间盯着手机,从这里泄露的精气是巨大的。一个有着无神的双目的人,别说练习什么控制术了,就是出去推销都很难。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吧!
有一个很好玩的小技巧。练习一下在镜子上把一个鸡蛋立起来。这看起来好象很难,其实只要稍稍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即可!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bim行业靠谱吗?
BIMBOX漫画:我们怎么看「BIM骗子」
你好,这里是BIMBOX。
最近,关于BIM大家争论得越来越凶,总会有人问我们这样的问题:
➤ 怎么看待目前BIM的市场?➤ BIM骗子们是怎么骗人的的?➤ BIM十几年了,如果够先进,怎么还没取代传统设计?➤ BIM十几年了,如果是骗局,怎么还没黄呢?这些问题真的很难用几句话说清楚,所以我们直到今天才说一说想法。
做一个行业媒体,我们所幸能听到更多人的故事和观点。把这些故事和观点拼凑到一起,整片森林大概的样子浮现在眼前,我们把看到的东西叫做「建筑信息化行业生态」。
今天,我们把这个「生态」是怎么来的,现状是什么样,未来可能会怎么演化,讲述给你,无论你是新技术的反对者、迷茫的从业者、希望抓住机遇的创业者、还是一名普通的看客,都希望能带给你一些有态度、有深度的洞察与思考。
我们先用轻松点的方式,从「争议是怎么来的」这个话题开始吧。
看到这儿,剧情和登场人物你一定很熟悉。
很多设计师都面临着这样的烦恼:
➤ 干的活儿变多了,挣的钱却没有增加;
➤ 学了多年的本事主要是为了设计出图,而BIM在出图这件事上到底能帮多大忙呢?
➤ 至于行业的信息化,那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 说归到底,用BIM来出图,到底有什么价值呢?
先别着急下结论,我们的故事还没完。
好了,萌萌哒的漫画就扯到这儿,下面我们来说说自己的观察结果。接下来要谈的三个观点,或许是你在这场争论中没听过的。
1.抓不住「坏人」的系统
我们先来说一个很重要的思维方式——系统思维。
截止到目前,我们在漫画里给你展现了六张面孔。
首先是设计交图的设计师兔子小姐,照图干活的施工方海鸥先生,和收房给钱的甲方仓鼠先生(当然,为了简化关系把事儿说清,我们在这里略去了造价、监理等角色)。
传统建筑业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达成了平衡。
可近些年在很多地方,这种平衡被打破了,有两位玩家相继入场,宣扬BIM理念和研发软件的蘑菇女士、还有从事第三方咨询工作的小花先生。
建筑行业的总资金池并没有因为BIM的进入而增加,所以很显然,新入局的玩家,一定从老玩家手上分了一杯羹。
原有系统的平衡打破之后,一个新的系统又在逐渐形成。
我们来看看,一个系统有什么特征。
➤ 第一,系统由不同的元素组成,每个元素各自目的不同、互相的关系也不同,但都能在系统里找到生存的空间。➤ 第二,一个完整的系统会有一个整体的发展目标。➤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系统中几乎每个人的小目标,都和系统的大目标不一致。一个公司的整体目标可能是占领市场,而公司里每个人的目标,可能是升迁、多放假、或者是涨工资。漫画里,以前三人的系统,整体目标是把房子建出来;加入了新角色的新系统,整体目标是不仅要把房子盖出来,还要把建筑业信息化搞起来。
但无论老系统还是新系统,其中的每个角色的利益诉求都不一样,这些诉求混杂在一起,才决定整个系统往哪走。
要解决系统问题,就不能用线性思维。
所谓线性思维,就是找简单明了的因果关系,找到原因,直接单点解决。
➤ 1967年,罗马尼亚政府就干了这么一件蠢事。当时罗马尼亚的人口出生率很低,政府就想,影响出生率的直接原因不就是避孕和堕胎嘛,然后就真的出台了直截了当的政策:禁止售卖避孕药品、禁止堕胎手术。结果怎样呢?不仅人口出生率没提升,反倒催生了大量的地下非法堕胎,孕妇死亡率大幅上升。还有很多人生下孩子就抛弃了,孤儿院里挤满了儿童。这是因为当时人民的利益诉求与政府的大目标不一致,人们因为贫困而不愿意生孩子,一刀切政策是无效的。女性宁可冒生命危险、抛弃骨肉,也不愿意响应政府的政策。➤ 中国足协也干过线性思维的事:他们认为中国足球踢不好是因为青年队员得不到锻炼的机会,于是规定中超联赛每个球队至少要有两个20岁以下的球员上场。可是「培养青年球员」这个大目标和每个球队「获取胜利」的小目标也是不一致的,于是每个球队都在开场时派两名青年球员上场,然后迅速换下来。要知道一场比赛只能换三个人,球队宁可牺牲两个换人名额,也要保住胜利,才不管给你培养青年呢。所以,政策强推BIM,见效很慢;另一方面,很多人喊着「打倒BIM」,见效也很慢。这些都是线性思维下的解决方案。
线性思维的人认为系统有问题,一定是有坏人,把坏人赶跑,问题就解决了。实际上——尽管这让很多人不爽——系统是允许「坏人」存在的。
漫画里蘑菇女士对兔子小姐最初的承诺——「简单高效的出图」,可以说从来没有实现过,站在兔子小姐的视角,你们宣扬BIM的,真的就是一帮骗子。
而在宣扬BIM的人眼里,传统行业的人顽固不化,导致建筑业这么落后,他们才是该被淘汰的「坏人」。
可是系统对「谁是坏人」这件事是无感的。系统既没有感情、也不讲道理,它从不因损害部分人的利益而淘汰另一些人,它只是机械地向前演化——或是成长,或是瓦解。
等等,我们说到新系统的时候,还有一个角色没有说,漫画中最后出现的神秘买家熊熊老大是谁?
2.商品变了——少数人知道的新买卖
在一个微信群里,我们看到一位老朋友说:现在搞BIM的有资格和能力画施工图的人有多少?
在漫画里,兔子小姐和海欧先生看着其他人热火朝天的讨论行业信息化,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大家讨论的还是出图和施工这件事吗?
我们先来回答漫画里熊老大到底是谁。在真实的行业里,我们看到了两个隐藏的「玩家」也加入了游戏。
➤ 第一个是需要数据的公司。单条数据在你我手里不值一分钱,但很多数据收集到一起,就可以赚钱。数据赚钱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巧达数据公司,靠在智联等网站爬取简历数据,把2.2亿份个人数据做成服务,卖给需要监视员工跳槽的公司,2017年营收4亿元。不过目前这家公司因为非法获取数据被查封了。合法获取数据的公司就更多了,我们每天接触的几乎所有网站和APP,都在靠数据获利。如果你知道这一点,再去看这些公司发布会,就会觉得特别有意思:他们既想让投资人看到自己的数据量很大、很值钱,在用户面前又很腼腆,尽量不谈这些数据是以什么成本收集来的。如果用户知道你靠数据赚了这么多钱,哪怕数据在他们个人手里分文不值,作为数据的贡献方,难免会心里不平衡。这个就叫「数据权」。➤ 第二个是政府。很多人不知道,除了To B和To C,还有很多公司的业务是To G的。响应政府的号召,帮助政府实现管理目的,然后从政府拿钱、拿课题费、拿项目。注意这里说的可不是灰色交易,是公开招标的数字化管理需求。数字化城市的先行者是英国,计划的名字叫Digital Built Britain(数字建造不列颠),在中国的深圳、雄安新区,也都出台了CIM相关政策和招标办法。政府不需要靠数据赚钱,但需要花钱买来数据来进行治理。这一点,我们国家是绝不会落后的。漫画里收购数据的熊熊老大,代表的就是这两个角色。
我们今年看到了几家这样的公司:
➤ 有的是生于行业外,趟平了靠数据盈利的路,现在想进入建筑业,用建筑数据服务金融等业务,比如平安旗下的平安城科;
➤ 有的是生于建筑业,拥抱大数据,靠算法推动产品迭代,再把产品卖给用户,比如用人工智能做方案设计的小库公司;
➤ 当然也有专门打造平台,收集数据,直接为政府提供To G服务的公司。
无论哪家公司,和我们沟通的时候,谈论的焦点都是BIM。
这并不是因为,在数据和建筑之间搭建桥梁,BIM是最好的选择。而是因为,BIM是唯一的选择。
同时,这几件事都刚刚起步,很难。
难在哪里?平台可以投资建,工具可以花钱开发,可海量的数据从哪里来?
直接花钱买吗?不一定,人们使用淘宝,消费记录数据是免费给了阿里巴巴的,这是用「功能」换数据。
但如果人们不愿意免费给,那就真得花钱了。我们在文章《信息麦田里的数据农民》里(文末有链接)说到,人脸识别数据,200块钱一个人;图片标记数据,6毛钱一个。
无论怎么说,这么个情况正在悄然成型:市场需要设计师和施工方交付的,不再是一份图纸、一个盖好的建筑、甚至压根不是一个模型。数据,是这个市场的新需求。
而新的需求还没形成新的交易模式。
靠功能换数据?软件功能还不够好,甚至很多功能都落不了地。直接花钱买?用BIM生产数据的人可没比用CAD生产图纸的人挣到更多钱。
还没成熟的市场,就有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的地方就一定会出现骗子。谁能骗谁,取决于对数据这件新商品价值认知的不对等。
那未来可能怎么样呢?工具发展得更好用?有人直接花钱买数据?出现脱离于建造的数据收集者?或者数字建造这件事以失败告终?
没人能知道。
回到第一个观点,新的数据市场也是一个系统,系统里每个人的目的都不是「数字建造中国」,而是获利。
我们只知道,市场在悄然发生变化,现在建筑业里,至少有几十万养家糊口的人,正坐在十年前根本不存在的职位上。
而如果你把视角依然停留在「图纸」这个交付物上,会有很多东西看不到。
漫画中一直困扰兔子小姐的问题是:BIM到底能不能提高出图效率?能不能产生实际价值?这取决于系统里有人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来做这件事。
有人正在做,也有人正在骗,来往皆为利,和政策强推不强推,没有一毛钱关系。
3.到底什么是「价值」?
广告行业有个「戛纳广告节」,相当于广告界的奥斯卡。
每年都会与很多公司去争夺这个荣誉,这个奖评选的可不是最能帮广告主宣传的广告,而是那些最有创意的广告。
泰国人在广告创意方面很出名,第三届亚太广告节上,泰国人一口气拿了三金二银七铜,亚洲第一。
很多人就有点看不惯了:你们做广告的,本职工作不是为广告主服务吗?广告的价值,不应该体现在品牌宣传效果上吗?
可是广告业这么发达的泰国,却没有几个广为人知的本土品牌。反倒是好多人看完了泰国广告,觉得创意很棒,可就是记不住它宣传的是什么品牌。
广告创意这么没价值,怎么还去厚颜无耻的搞什么广告节呢?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还会有企业出钱养活这些人呢?
尤德考斯基在《不充分均衡》这本书里,对于那些看起来没价值的东西打了个比喻:
现在有人建了一个魔法塔,进入这个塔对你没有什么直接的好处,一旦进去你必须呆满四年,还得交一笔钱才能进。但这个魔法塔能识别人,只有智商超过100,并且具有一定意志品质的人才能进去。你会进入这个塔吗?你肯定觉得,我傻啊,肯定不进。别着急,想想雇主会怎么看待这个魔法塔:他会守在塔门口,优先雇佣从塔里出来的人。因为这些人证明了自己的智商和品质。也许没进入塔的人也有更好的智商和品质,但他们没法证明。进入魔法塔,实际上是给别人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我愿意浪费四年时间,来证明我拥有足够的智商和品质。有这个信号的人越多,对没有的人就越不利。人们宁可做一些不利于自己的事,也要发出信号。前提是,无论是信号的发送方还是接收方,都相信这个魔法塔的测试是绝对准确的。这个比喻同样适用于广告业——有钱的雇主明知道很亏,也要花钱去雇那些在广告节上获奖的公司,它们在向市场发送一个信号:我有实力在这样的广告公司上花钱。这个信号本身就是价值。
北京有一家建筑公司,每年在软件商花的钱上千万,基本上从来没靠设计回本。
你可能会说:这公司不是活活被骗了吗?
但这家公司在政府能拿到很多项目,政府呼吁什么,他们就大力做什么,这是在发送一个信号:我们和国家最前沿的方针政策是一致的,哪怕要承担经济损失。
一位朋友聊到这件事的时候和我说,好多人说这老板傻,谁傻还真不一定呢。这事儿能不能回本,你还真别觉得自己比一个集团老板更精明。
我们泡在建筑业的生产环节里,习惯性觉得那些能带来生产力的东西才有价值,可看看身边,名牌包包、最新款iphone、或是一辆豪车,都不提供生产力,它们的价值是给别人发送信号:我买得起。
有的东西在一些人的视角里看没有价值,换一群人就有价值,区别在于,谁把控着信号的收发渠道。
再说白一点,有的公司,就是能靠花钱用BIM,拿到更多的项目。重要的不是用BIM能不能为员工提高效率,而是「我用得起」这个信号。
在他们手中,BIM该叫做建筑信号模型。
4.总结:我能做什么?
今天我们用一篇漫画描述了行业的基本现状,又用一篇文字聊到了三个观点:用系统思维看待行业、商品从图纸变化成数据的端倪、以及更广义的价值定义。
漫画只是极其简单的抽象,真实的世界,比漫画可复杂多了。
在真实世界里,还有着对BIM很满意的设计师、努力开发好工具的商人、从工程转行创业的青年、对数字化完全不感兴趣的工程师、愤怒的失业者、迷茫的翻模员,等等等等。当然,也有大量靠信息不对称赚钱的骗子。
这些人不同的诉求,组成了更加复杂的系统。
我们不是说,只要是个系统,就一定是正确的、一定能长存。我们说的是这个系统的客观存在性,任何系统都有生命周期,这个周期也许比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还要长。
而我们对你的建议是:在客观存在的系统里,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态位。
➤ 如果你对BIM感兴趣,又恰好身在一个欢迎BIM的公司,就努力把它学好用好,用它目前有限的功能尽可能实现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相信建筑业数字化是未来,可以去尝试兼修一下信息和数据的知识,为将来做一些准备,并随时关注系统的演化;➤如果你鄙视现有的工具,向前一步有Python,退后一步有CAD;➤ 如果你很讨厌BIM,公司在强推,你又得不到相应的收入,那就和领导提出要求,实在不行,也有大量对BIM无感的公司可以去;➤ 如果你遇到了BIM骗子,就努力成为信息不对称的有利一方,想清楚哪些承诺不可能兑现,认清骗子的花招,永久远离他们;当别人问起你的时候,有理有据地给出建议。我们唯独不建议的,是浪费精力去质疑整个世界的合理性,去讨论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
世界有自己的运转方式,它既不是为了取悦你,也不是为了跟你作对。
世界上也从来没有「合理」的系统,因为「理」在每个人的利益面前都不值一提。
你的任何观点,都压抑不了系统里其他人养家糊口的生存欲望。
既然行业的未来只能靠演化,没人能设计,你能做的只有观察,思考,在每一个对的时刻,选择自己的位置,别拿余生去赌,也别浪费时间去骂。
所谓挣着几千块钱,就别操心几个亿的大未来。
正如约翰凯恩斯在《货币改革论》里说的:
对当前事物来说,「长远」是个误导性的指导。从长远来看,我们都死了。
[END]
网络直播都直播什么?
一些比较正常的直播其他答主已经回答过了,大唐雷音寺喵住持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些冷门的直播内容,这些人播的那可谓是五花八门。
直播睡觉
这种现象最初出现时大概是主播突然困倦难耐,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趴下再说。
2015年11月11日,在熊猫直播平台王思聪“校长查房”时,发现了正在睡觉的主播阿呆,国民老公大手一挥,一口气赏了70个1000元的红包。
事后,人们也不再去关注这件事到底与其背后的利益团队的策划有没有关系,类似的事情在其他平台也时有发生,人们乐得去看这帮人的疲惫不堪。
如果你作为一个主播实在不知道该播什么,你可以尝试去睡一觉,说不定一觉醒来你就多了几万粉丝,收获了一堆礼物。
直播吃饭
有直播睡觉的自然就有直播吃饭的,2015年8月份,有媒体报道一名韩国少年每天在电脑前大吃晚餐的过程,一个晚上约可挣到1万元人民币。
许多吃货们看到就眼馋了,这简直就是一个赤裸裸的商机摆在他们面前啊。
于是他们放下了手中的碗筷,购买了一堆专业设备,自此开始走向了走街串巷的不归路。
后来有吃货直播吃自助,一顿饭惊人地吃了近十人的饭量,把个老板吃的目瞪口呆。
关键还是个妹子,看过这个妹子直播的朋友们多半会想:“这是唯一一个不要房子不要车我也娶不起的妹子。”
直播写代码
这些直播仿佛是为广大的主播群体们打开了一扇窗户,自此,五花八门的直播开始崭露头角。
有个叫做“铠甲勇士saro桑”的女主播甚至直播写代码,引来了无数人前来观看,其中不乏大量的程序员,在直播间里弹幕各种讨论代码,俨然一副学术论坛的架势。
直播驱鬼
有人剑走偏锋有些偏了,睡觉不新鲜了,吃饭饭量也不够,代码也不会写。
有些人干脆装个神棍给大家逗个乐子,直播间的各位看官也是怪招齐出,其中不乏一些神神叨叨的经常给主播提供一些诸如驱鬼、招魂等通灵仙法,而主播则带着这么一群人干起了没谱的买卖。
对此,我只想说,大哥,怪吓人的,我们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你这么玩封建迷信可是有风险的。
直播啪啪啪
还有更过分的,2015年8月份,一网友发微博称某女主播公然直播自己啪啪啪的全程,一时间风光无限,虽然有不少网友纷纷吐槽尽毁三观,但直播间人数却在呈几何倍的往上增。
后据说是因为直播结束后忘记了关摄像头,但谁知道这是不是“借鸡炒作”。
有关网络直播的环境净化,仍需在座的各位不遗余力的检举,直播平台需要管理部门加大监管力度。
直播火化
有人直播造娃,也有人直播火化。
在一家名为“快手直播”的平台上,id名为“成都殡葬服务中心”的账号对遗体火化的全过程进行直播。
从举行仪式、火化到下葬,全程配上文字解读,让看直播的观众了解整个火化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以便知道自己百年后将会有什么样的待遇。
直播过程中自然不乏一些正义之士表示要举报该主播,奈何主播一个侧身便将其踢出了直播间。
没办法,人点子硬,很扎手。
以上这些颇费心思、频出怪招的主播们自然不在少数,而由此也能看出,如今直播也并没有那么容易混。
我是周末还在加班给大家答疑解惑的大唐雷音寺喵住持哦,看完别忘了点赞,谢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