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乔抱枕,读书的方法举例?
好的读书方法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①节省阅读时间
②更容易找到要点
③加深理解和记忆
④容易产生思考和触发
⑤推动“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
这是我个人总结的比较直接的几点好处,从长远来看,益处就更多了,形成读书思维,可以转化到工作生活中,并且还能拓展新的领域,或者将读书获得的知识写成文章分享,由此获得工作之外的收入。既然好的读书方法如此之重要,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好好研究一下。
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读完一本书,找不到文章主旨,抓不住作者的写作主线。好像读完就算大功告成了,但若问“书中到底讲了什么?”——“这个嘛……嘿嘿,我也不知道”。
那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样的无用功虽然浪费时间,但是很多人却貌似“乐此不疲”。 如果在读书之前,针对书中内容提出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找到对应的答案。那么当一本书读完,你的问题也全部得到了解答,而且书中的要点也就自动出现了。
关于提出的问题,也有一定的技巧,有几个问题范例几乎可以放在任意一种类型的阅读当中(只要你想读完有所收获)。我们可以借鉴一下:
①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要想办法找出这本书的主题,以及作者如何从主题展开。
②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找出主要想法、声明、论点。
③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在你读完整本书,并且读的很认真的情况下,才能作出回答。
④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书中内容是否对你有用,是否启发了你?
这四个问题概括了一个阅读者的责任。而如果你想做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阅读者,通过这些问题的引领,你必然能交付给自己更有价值的干货。
养成做思维导图的习惯思维导图——近几年风靡全球各个领域的知识圈,各种便利软件和教授“手绘思维导图”的课程层出不穷。我个人经常用的是——“幕布”,这款软件可以自动生成思维导图,并且风格清新,比较文艺。
思维导图是将我们头脑中正在思考的内容,以可视化的图形呈现出来的工具。通过思维导图,你的记忆、整理、理解和构思的范围不断扩大。最重要的是,它能清晰地梳理出一本书的架构和主线。真正为高效阅读,带来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你可以先从最简单的入手,比如每天读完书,用思维导图梳理当天的内容;也可以读完每个章节,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整理。实践几次,你就可以轻车熟路了,再去试着把一本书的主线和重点,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样即使以后把书借给别人,你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轻松的回忆起这本书的主旨架构,而且在重读的时候也会非常便利。
找到20%的核心内容,反复精读没错——在《杠杆阅读书术》一书中有这样的解释:“一本书里的重要内容占20%,在从其中抽取80%后,所提炼的要点只占16%,如果是200页的书就只有32页是关键内容。”——这个观点也可以用“二八定律”来解释。这个定律就是“社会上20%的高收入者占有80%的社会财富。”
而用在读书上则可理解为:“全书最重要的20%佔有80%的内容”。这个方法不是为了偷懒,恰恰是因为阅读太浪费时间了,而我们如果能够找出一本书的核心内容,就能够把大量的时间分配到这一部分的阅读上,集中火力,用“巧劲儿”读书。这种读书方法,既节省时间,又能够高效吸收书中精髓。
善用这种方法,就意味着要对书中内容有所取舍。不能过分贪恋没有必要阅读的部分内容,要知道,无论是哪一本书,都不可能没有缺憾,而且还对你全部有用。对于你非常熟悉的内容,完全可以跳过不读;而对于那些浅显多余的举例也可以大致略过;如果书中内容过于专业深奥,你甚至可以暂时放弃,转而选择从同类型中的“薄书”读起。
总之,我认为读书不能死读,呆读。应该用“巧劲儿”读书,这样的读书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我是泰迪抱枕,如果我的分享对你有用,请关注我哦~如果你有更好的读书方法也可以在下方进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