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天惊拳,你最喜欢中国历史上四大名著中哪位人物?
我喜欢《水浒传》中的武松武二郎。他在景阳岗,精拳搏虎,三拳两脚,就打死了一只猛虎,为过往此岗的人们,除了一个大害。他为兄长报仇,手刃潘金莲,狮子楼斗杀仇人西门庆。快活林勇斗恶霸蒋门神,施醉拳力克此贼。后中了张都监的奸计,被擒遭困。假意屈打成招,等待时机,一雪此恨。在被监押的路上,至飞云浦,以一敌四,经过一番激战,将四个敌手,一一剪除。并顺势连夜返回孟州城,摸到鸳鸯楼上,怒杀张都监、张团练与蒋门神,雪了前耻。他随后夜走娱蚣岭,又击杀了抢男霸女的头陀李二僧,随后又与飞天蜈蚣王道人,展开了殊死的拼杀。关于武松夜走蜈蚣岭这一节,有各种各样的版本。一种是水浒传原著中的,武松用两口戒刀与那先生(道人),战到十四、五合,武松将那先生,一戒刀剁下头来。电视剧《武松》中,则是武松与飞天蜈蚣,斗了许多合,武松渐处下风,亏得张青、孙二娘夫妇及施恩、曹正等人赶到,一齐合力拼杀,王道人不敌,逃走,潜藏于屋梁之上。结果被武松察觉,一甩刀将其刺死。还有一个版本,是说武松对阵的是个叫吴谦的道人,此贼武艺甚高,武松只得节节抵挡、后退,一个不留神,摔下台来。吴谦跟踪跳下,以双剑击砍武松双腿,武松落台后,正好摆了个”醉八仙”姿势,见其双剑奔已双腿砍来,武松以左手一把戒刀,压住吴道人双剑,右手顺势一刀,将吴谦人头砍下。武松施计反败为胜。民间关于吴二郎的传说,也有许多,大都是关于武松除暴安良的故事。有不少故事,我都听说过。这也是我喜欢武松大英雄的原因所在了。
第二次机器人大战的?
他的机体很强,而且攻击力很恐怖,不能给他机会反击,你把等级高的盖塔龙先用热血必闪气合必中,气合要用到完为止,上去用闪光雷电攻击一次或两次(一定要用必中必闪热血),再用阳光高达气合热血必中上去用石破天惊拳或者黄金斩攻击,一般就玩完了.
教出来的徒弟怎么样?
谢谢邀请:
张三丰是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道家思想,从理论和实践加以总结,系统地创造了"太极内功"。
简单谈一下太极,我国最早的太极图产生于5000多年前的湖北京山屈家岭的彩陶上,我认为应该是文字的前身。《易经.系辞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是什么?唐代大学者孔颖达说:"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乙也。故《老子》云:道生一。太极是也。
两仪为阴阳,如白天、黑夜。
四象如春夏秋冬、风雨雷电等。
八卦为万事万物。道教祖师张道陵。
张三丰是元延佑年间到明永乐年间的著名道士。
张三丰总结和发扬了道家太极内功,这是中华本土诞生和发展的"国碎"。张三丰活动地区很广,四川大邑鹤鸣山及三十公里外青城山的"上清宫",江西龙虎山,最著名的当数颇有历史积淀和规模的湖北武当山。(四川大邑鹤呜山)
真正让张三丰广为百姓知晓却是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书中主角张无忌与师父张三丰的师徒情深,令人深感今人的人心不古。而江湖的险恶,人情冷暖也令英豪张无忌顿生退意。
武当七侠功夫可以笑傲江湖,但是遗憾的是却无一人超越师傅张三丰。张三丰在历史上鼎鼎大名,对太极玄妙了解透彻,教学经验是没有问题的,原因出在太极的最高境界是"纯阳无极功",只有保持童子之身方可能练成,可惜七个徒弟无法了结红颜之缠,凡心未了,终无一人看破红尘,而更上一层楼。以致在今天,谁能敢说他终生不娶,而专心修身,即使有这样的人,那师傅呢,张三丰早已乘鹤于云游间,谁来教你这玄之又玄的"导引之术"?
只有寄希望于未来,看能否石破天惊,出现一个天才!
为什么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
一
孙悟空大闹天宫是西游记极为精彩的高光时刻,那一刻仿佛我们每个人都化身成为孙悟空,向对自己不公的世界和假想敌开战。
那一刻,与神奋斗,其乐无穷;与仙奋斗,其乐无穷。
那一刻,举世皆呼齐天大圣;那一刻,屌丝逆袭成明星。
那一刻,也是孙悟空一生中最畅快淋漓、一生回忆中最美好的时光。
当时观音刚刚赶到天宫,却发现宴会中最主要的蟠桃没了,酒肉尽行被悟空偷吃。
天上的神仙也是会死的,要转世到人间再行修炼方可回归成为神仙。而蟠桃却是可以推迟甚至避免神仙死亡或转世的圣果,所以蟠桃会对天宫对神仙们的重大意义才显得如此重要。
一切全拜这只该死的猴子所赐,那是不是说佛道两家的高人们就应该找猴子算帐呢?
显然没有,观音菩萨只是让自己的弟子惠岸行者去花果山装了装样子,就假装被打败退了回来。这时观音方才向玉帝举荐了二郎神出山应战,而不是自己出手。
这是为什么呢?
很显然,天宫是道教的地盘,孙悟空的花果山也是道教收取供奉和保护费的地方。而佛教则在西天,西牛贺洲才是佛教的地盘。
玉帝和孙悟空的冲突是道教地盘上的内部矛盾,作为外来客人的观音是不能干涉内政的,这是严重的政治问题。这才是观音不愿意出手的根本原因之一。
难道仅仅是这么简单吗?
二
显然不是。
孙悟空的师父菩提是和如来平起平坐的佛教大佬,只是行事风格低调,类似天龙八部中的扫地神僧。
而在道教和菩提如来功夫地位差不多的就有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观音是如来的心腹弟子,负责帮如来处理不少大事和私事。身份自然比三清要低一级,在道教内部和她水平相当的就有不少。以观音为神处事的能力,她自然明白,这样的事佛教的人是不方便出手的,尤其是在没有得到佛祖的指示的情况下。他自然会选择旁观。
更重要的,道教的大佬们为什么不出手?他们的态度是什么?观音也搞不明白?
还有孙悟空是菩提的弟子,也就是说是佛教的弟子,观音如果出手,到底是帮佛教还是才道教,将来如何说得清楚?
打败孙悟空没有问题,问题都在打不打孙悟空之外。
三
道教的大佬们不出手,就是想引出孙悟空背后的力量。
在道教的地盘上,除了玉帝的外甥二郎神曾反抗过天宫外,没有什么妖怪敢打上天来。道教的大佬们分析,这背后一定有强大的靠山在支持孙悟空。
打败孙悟空根本就不是问题,问题是能不能掀出孙悟空背后的势力,连根拔起,一劳永逸地解除后患。
所以他们选择不出手,只是派出中级神仙困住孙悟空而已,看有没有其它势力出面来挽救孙悟空。
观音出手就证明观音要么是孙悟空帮手,要么是孙悟空敌人,观音想做帮手却不敢,做敌人又怕得罪菩提祖师。于是观音建议玉帝请如来佛祖出面。
如来明明知道孙悟空是自己师弟菩提的弟子,却也不敢明说,假装不认识孙悟空,只是暗示 孙悟空,如果不快点罢手,会有性命之忧,我其实是来救你的。只可惜孙悟空当时只是一个不明世事的毛头小伙子,没明白如来的意思。
如来只好用道教的五行法术压住了孙悟空,再用奄嘛呢叭嵒神贴护住孙悟空,防止道教天宫玉帝们对悟空下毒手。
如来即辞了玉帝众神,与二尊者出天门之外,又发一个慈悲心,念动真言咒语,将五行山召一尊土地神祗,会同五方揭谛,居住此山监押。但他饥时,与他铁丸子吃;渴时,与他溶化的铜汁饮。待他灾愆满日,自有人救他。看到了吗?表面上是如来在压制孙悟空,其实是在救孙悟空。最后还派出自己的嫡系人马五方揭谛来保护孙悟空。
这是为什么呢?
就是为了有一天,能把佛教势力向东土传播,那时今天的安排就是如来铺垫的妙计,交由唐僧最终来一一解开。
反映秋月美景佳人的诗?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程颢《秋日》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王昌龄《长信怨》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程颢《秋日》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李白《秋浦歌》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花自飘零水自流。——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夜深风竹敲秋韵。——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诗》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纳兰性德《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诗》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元稹《菊花》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班婕妤《怨歌行》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天净沙·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白朴《天净沙·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古风二首》 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周紫芝《卜算子·席上送王彦猷》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白居易《望月有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李贺《七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李白《三五七言》 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曹雪芹《咏菊》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郑谷《菊》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李贺《李凭箜篌引》 昨夜西风凋碧树。——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欲寄彩笺兼尺素。——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画阑开处冠中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二首》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墙里秋千墙外道。——苏轼《蝶恋花·春景》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陶渊明《饮酒·其四》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晓阴无赖似穷秋。——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戚继光《望阙台》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王昌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白朴《天净沙·春》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杜甫《赠李白》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李白《长相思·其一》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纷纷坠叶飘香砌。——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晚秋》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令狐楚《年少行四首·其三》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赵嘏《长安晚秋》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李商隐《端居》 绿杨楼外出秋千。——欧阳修《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张仲素《秋夜曲·丁丁漏水夜何长》 明月不谙离恨苦。——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程颢《秋日》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杨冠卿《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贾傅》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纳兰性德《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苏轼《念奴娇·中秋》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寇准《书河上亭壁》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程颢《秋日》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王昌龄《西宫秋怨》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刘禹锡《始闻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