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来小分队,说一说关于闹洞房的故事有哪些?
刘旭的头现在有两个大,不是他变异了,而是最近闹心事太多:一个是老母亲犯病住院,需要手术治疗;二是单位同事王龙要结婚了,给他一张婚礼请柬。
按说参加同事婚礼是很正常的人情往来,但尴尬的是王龙的新婚妻子赵琳,是刘旭的前女友,王龙也知道他们的过去,还给他发请柬,刘旭也不知道这两位新人是怎么想的。
思来想去,刘旭决定还是去参加王龙的婚礼,如果不去,显得自己没城府,去了的话,最多是苦酒一杯,忍忍就过去了。
周六早上,刘旭穿戴整齐,参加前女友的婚礼,虽然狼狈,但是形象必须注意,不能在气势上输给别人。他拿出两个红包放在上衣兜里,一个信封里是一千元,是礼金,另一个信封里是五千元,是准备参加完婚礼,直接去医院,给母亲主刀医生送的红包。
到了酒店,王龙和赵琳正站在酒店门口迎接宾客,男的英俊潇洒,女的靓丽漂亮。刘旭看着赵琳脸上的幸福笑容,心里一痛,想掉头就走,可是来都来了,再走更显得小家子气了。
刘旭心一横,大步走上前,和新郎新娘握手祝贺。王龙和赵琳本以为刘旭不能来,给他请柬是因为都是单位同事,不邀请不好,没想到刘旭真的来了。三个人都有些尴尬,刘旭赶忙拿出红包,塞进王龙手里,道了一声喜后,快步走进宴会厅。
刘旭找到位置,坐下后不久,婚礼仪式就开始了。看着一对新人幸福的致辞、交换戒指,拥抱接吻,刘旭心里五味俱全。
赵琳是个好女孩,可惜阴差阳错没有走到最后,王龙也是位好同事,为人正直,聪明上进。刘旭是衷心祝他们幸福,但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失落,再加上这段时间一直担心母亲的病情,心情更糟了。本来酒量一般的他,不由自主的喝了一杯又一杯。
婚宴结束后,同事们嚷嚷去闹洞房,刘旭本来不想去,老母亲还在医院躺着呢,可是他有些喝多了,头昏沉沉的,在同事们推推搡搡之下,不由自主地来到了新人的洞房。
大家想出各种花样,戏弄王龙和赵琳,两位新人落落大方,见招拆招,亳不扭捏,洞房里欢声笑语,玩得都很高兴。
大家越高兴,刘旭越愁闷,酒意上涌,眼皮发沉,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
“刘旭,刘旭,醒醒!醒醒!” 刘旭睁开眼一看,王龙和赵琳站在他身边,满脸关切的召唤着他,再看看四周,宾客都已经走的差不多了,而他却倒在了沙发上。
刘旭赶忙站起身来说:“不好意思,有点喝多了。”
王龙笑着说:“怎么了,喝这么多?”
赵琳性格直爽,打趣说:“看我们结婚,心里难受了?”
刘旭脸一红,赶紧辩解说:“没有,没有,王龙,你千万别误会啊,你是我的好兄弟,我是真心为你们感到高兴……最近家里事多,所以没控制住。”
王龙赶忙问道:“家里怎么了?需要帮忙吗?”
刘旭想了想,还是把母亲住院的事说了出来。 王龙和赵琳安慰刘旭,让他不要太着急,伯母一定会顺利完成手术的。
刘旭心里一暖,那一点失落也不翼而飞,虽然和赵琳没有结果,但是和这对夫妻还是朋友,并且还是非常关心自己的朋友,这已经足够了。
王龙拿出个红包说:“刘旭,你能来,我非常高兴。伯母住院了,用钱的地方肯定多,你还给我们这么多礼金,这不合适,你拿回去先可伯母看病用吧。”
刘旭一看红包的厚度,心里一惊,连忙伸手往兜里摸,兜里还有一个红包,但是明显厚度不对。原来进酒店时,刘旭心情比较乱,慌里慌张的把给医生的红包错当成礼金,给了王龙、赵琳二人。
刘旭苦笑一声,把那个小红包拿出来,和王龙赵琳说明缘由,把那两人也逗笑了。
赵琳大方地从刘旭手中把小红包拿走,又把王龙手中大红包塞进刘旭兜里,说:“我俩结婚,你要是不意思意思,我俩肯定不能放过你,这个红包我俩收下了,那个你赶紧拿去医院吧。” 王龙也说:“好兄弟,我就不客气了,你先去医院忙吧,过几天我俩去看看伯母。”
看着珠联璧合的一对新人,刘旭的头忽然恢复正常了。
空城计中司马懿本来有机会灭掉诸葛亮?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很多人都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小时候听到这个故事,觉得诸葛亮很聪明,司马懿太多疑;长大后觉得这个故事并不合理。
有一次读书会上我问其他网友:“如果你是司马懿,看到城门大开,诸葛亮坐在城头弹琴,你会怎么做?”网友们给出的答案大多是先派一队人冲进去试试看。没错,只要吼一句“活捉孔明者,赏千金,封万户侯”,空城计就穿帮了。我当时说:“这么简单的事情,大家都能想到,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竟然想不到?”
其实,如果我们把这件事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就会觉得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当时的事件背景是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北伐,在北伐前预见到最强劲的对手是司马懿,于是使用了反间计,散布司马有谋反之心,使得曹魏罢黜了司马懿。而后由于诸葛节节胜利,曹魏又不得不重新启用司马懿。然后司马懿在街亭击败了马谡,迅速兵临城下,导致诸葛亮一时被动,无兵应敌,只好摆起了空城计。
在这个背景下,当司马懿看到诸葛亮坐在城头弹琴时,他陷入了沉思。其实他考虑的并不是诸葛亮是否在城里设了埋伏,恰好相反,他一眼就看穿了空城计,他只是在沉思是否应该在这时候灭了诸葛亮。
表面上看,诸葛亮是司马懿最强劲的对手,但从另一方面看,诸葛亮也是司马懿还能拥有兵权的最大理由。因为没有诸葛,也就没有司马存在的必要了。正是由于诸葛北伐势如破竹,才使得曹魏重新起用司马。
所以,司马懿需要权衡的是趁着这个时机灭掉诸葛这个强劲对手呢,还是给诸葛一个喘息的机会。如果派遣一支小部队进城打探,或直接围城。那诸葛很快就会被灭掉。不过灭掉诸葛后,曹魏没有了威胁,自己反而很可能因为猜忌再次被贬。留着这个劲敌呢,日后难免有一番斗智斗勇的殊死较量,但曹魏由于有诸葛的存在,不会再次罢免自己。
司马懿在短短的时间里,估算出以西蜀一隅之地,其国力终究是无法与拥有广袤无垠中原地带的曹魏相抗衡的。从长远来看,西蜀必败无疑。所以自己现在最大的威胁并不是诸葛亮,而是曹魏阵营里的猜忌和政敌。现在不如留着诸葛亮,并以诸葛的威胁为理由,不断发展自己的势力,消灭自己的政敌。等自己彻底站住脚,最后再回过手来对付西蜀。于是他配合诸葛惟妙惟肖地一起上演空城计,装作自己中计的样子。
那么诸葛亮是怎么想的呢?其实诸葛亮也是对此心知肚明,因为这种操作诸葛亮也玩过,就是赤壁之战时在华容道放走曹操。
华容道时诸葛亮安排狙击曹操的出场顺序是赵云、张飞和关羽。只要把关羽和赵云或张飞两人任意调个顺序,不让关羽最后出场,曹操就跑不了。但诸葛亮深知曹操当时还不能死,因为当时曹操实力最强,孙权其次,刘备最弱。孙刘联合抗曹,三方正好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此时如果曹操过早被灭,没有了曹魏的威胁,东吴会变成三者中的最强者。那时候别说刘备还能不能向东吴借到荆州,周瑜、吕蒙等估计会先说服孙权灭了刘备,解决这个后顾之忧。所以,诸葛只能安排关羽放了曹操,表面上忽悠说是因为曹操命不该绝,关羽义气深重,实则为了让刘备在曹魏和东吴的夹缝中生存,先向东吴借到荆州,等待时机再去占领西蜀,以实现三分天下的战略布局。
所以,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三国里有大局观的人。在无奈上演空城计时,诸葛亮估计在城头上边弹琴边想:“老马,你可千万别糊涂,不然咱俩都得玩完……”
有人也许会说,诸葛亮如果有大局观的话,就不应该六出祁山,明知没有胜算还空耗国力,最终导致蜀国的灭亡。那么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的真正用意何在?还有北伐时魏延曾建议奇袭长安,诸葛亮为何不同意?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要从北伐的隐含的真实目的中去找。
诸葛和姜维的北伐,虽然表面上喊口号是恢复汉室,但其真实的目的有两个。首先,北伐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是为了保持一个战略进攻势态,让曹魏紧张又摸不透底,但又不能把曹魏逼到决一死战的地步。事实上蜀汉和魏国的国力相差数倍,蜀汉根本没有力量抵抗曹魏坚决的进攻。所以,北伐的一个目的在于以攻代守。以进攻的方式,取得防守的实效。否则一味防守,只会是被动等待灭亡的结局,和后来的东吴,或是南宋一样。
如果按魏延的建议奇袭长安,虽然能取得一时的胜利,但却破坏了这个长远大计,会彻底激怒曹魏,到时举全国之力讨伐蜀国,那么蜀国将无法抵挡。况且当时北伐仅仅是侥幸到了长安附近,而长安易攻难守,占领后战线过长,后方补给无法跟上。而且过长的战线使得到处都相当于街亭,很容易被断了后路。所以即使侥幸占领长安,终究还是要失去的。
其次,诸葛亮北伐的另一个目的,不在于短时间内击垮曹魏,而在于斩断魏国右臂,控制河西走廊,改蜀汉南北攻势为东西攻势,依靠西凉积蓄力量,这是比较现实的作战方针。他清醒的认识到荆州不可以复得,而益州不足以制天下。而控制民风剽悍的西凉,自西向东居高临下,则为蜀汉取得类似于北周灭齐的君临态势。
毕竟当时蜀国已经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地步。而西凉人强马壮,民风剽悍,出过马超、庞德、马岱等猛将,曾将曹操打得割须弃袍。如果攻占西凉,后来北伐困扰孔明的兵员,粮运,甚至人才问题均可迎刃而解。而且背后还没有一个可能随时背盟的东吴(小注:孙权没有匡扶汉室这类的历史包袱,投降的成本很低,如第82回: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占据了西凉以后,实力的对比就会向蜀、吴发生倾斜,蜀、吴就可以象两个不同方向的绞索,慢慢的把魏国绞死。
这就是诸葛亮的长远谋划,对于北伐,他只想打局部战争,打长期战争,目的是以攻代守,并抢占战略制高点。而魏延这样的鹰派武将,却以为是打的是全局战争,是短期战争。当然,诸葛亮没法和魏延细说这些战略。首先,表面上还是要提出北伐中原匡扶汉室的口号以鼓舞激励士气;其次,这种高层战略只能少数人掌握。就像赤壁之战,采用火攻战术只能周瑜、鲁肃、诸葛和庞统等核心人物知道,如果连甘宁、丁奉、徐盛等武将都知道了,那么曹操就会开始防备了。
所以,诸葛亮的大局观,在三国中确实无人能比。对于空城计的理解,感觉像经历了三重境界,开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诸葛亮好聪明,利用了司马的多疑),而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诸葛亮用这种很容易被识破的计,能成功只是运气好而已),最后到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诸葛亮和司马懿果然都有雄才大略)。
美国精锐特工率队颠覆委内瑞拉?
特朗普不是最近才对瑞内维拉下毒手,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准备了!美国早在2017年就宣布制裁委内瑞拉副总统艾萨米,并认定他涉及国际贩毒!2017年2月13日美国财政部宣布,经多年调查认定:委内瑞拉副总统艾萨米参与国际贩毒活动,遂对其进行制裁。
2020年3月26日美国司法部以涉嫌“毒品恐怖主义”为由,起诉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蓬佩奥更是开出5500万美元悬赏缉拿马杜罗及其亲信。谁能让美方逮捕或起诉委内瑞拉的“Maduro(马杜罗)”,就能获得1500万美元的赏金。
前2个月美国就宣布委内瑞拉总统参与贩毒,又调遣海军舰队耀武扬威。
3月31日,蓬佩奥又向马杜罗公开喊话称:
只要你宣布辞职,就可以考虑解除对委内瑞拉施行的制裁。
4月1日特朗普宣布,将联合22个国家对委内瑞拉展开军事行动。
4月2日特朗普宣布:为保护美国人民免遭非法毒品的致命威胁,
将在西半球启动大规模扫毒行动。
要防止贩毒集团利用疫情大流行的漏洞,走私毒品威胁美国人的生命安全。
联合多国舰队,进入加勒比海~~~
特朗普想拍加勒比海盗了吗?
4月30日,美国派出的来自哥伦比亚的大批雇佣兵乘坐高速快艇,
入侵委内瑞拉北部沿海地区的拉古伊拉州。企图在入侵之后发动袭击,
并暗杀委内瑞拉高层政要,实施“变天”计划,将流亡在外的瓜伊多推上总统宝座。但是武装分子刚乘坐快艇抵达海岸,
就遭到了委内瑞拉国民警卫队、警察和情报机构特种部队的拦截,
包括一名指挥官在内的8名雇佣兵被当场打死,还有2人被俘虏,
其中1人是来自美国的“精英特工”,他在走投无路后投降,
供认是长期活动在南美的美国缉毒署特工,也是指挥协调此次入侵行动的美方负责人。
5月3日凌晨,委内瑞拉宣布,挫败了美国主导的雇佣兵入侵计划,
对外声称打死了8名来自哥伦比亚和美国的雇佣兵,被俘2人;
当地时间5日,委内瑞拉军方再次俘虏了8名雇佣兵。
这应该是特朗普批准的斩首行动把,
奇怪为什么不用导弹了呢?
说到底还是惦记着委内瑞拉的石油资源!
特朗普的目标就是石油,今年沙特和俄罗斯玩的开心,
国际油价崩盘,期货变成负数,美国多个页岩开采石油公司宣布破产。
根据相关统计,委内瑞拉的石油储量光是2018年为止,
就多达2965亿桶,占有世界总油量的14.35%。
沙特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的比例也仅仅才17.85%。
正如沙特依靠石油出口而发家致富一样,
委内瑞拉的国民收入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来自于石油的出口业务。
美国石油资源紧张,导致特朗普动起了委内瑞拉的歪主意!
落网的美特工承认,哥伦比亚的雇佣兵接受了美国海豹突击队和绿色贝雷帽特种部队的培训,
携带大批武器弹药和炸药乘坐快艇在委内瑞拉沿海登陆,企图暗杀委总统马杜罗。
委内瑞拉方面的结论,此次行动幕后黑手就是美国。
美国白宫和情报机构通过一名叫做乔丹-古德劳的退役“绿色贝雷帽”特种兵,
出面和自封为委内瑞拉总统的瓜伊多签订合同。
由前者负责组织一次精心策划的“斩首”行动,
秘密潜入暗杀马杜罗,随后瓜伊多将登上总统宝座。
但我奇怪的是,加上5号抓到的8个人,也不到20人~~
就这几个人想发动政变?应该是有很多部队的内应把?
不知道委内瑞拉总统,什么时候把内应清除干净啊!
美国白宫对此予以全部否认。特朗普:我丢不起这个脸,
要不是航母感染的感染,修理的修理,我早就开战斗机和轰炸机,去炸死你了!
美国特种部队,看来没有出动,不然下场太丢脸了,
应该是雇佣兵,不是特种兵!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强大的元朝为何会如此短命?
强大的元朝为何会如此短命?是因为元朝仅仅只是初期军事强大而已,后期享乐去了。元朝为什么会灭亡?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吧:
第一,是没有自己的文化。我们知道打天下靠武力,治天下靠的是文化软实力。蒙古人发迹之初,本来是没有文字的。1204年,成吉思汗征讨乃蛮人之时,乃蛮人掌印官回鹘人塔塔统阿虽然遭逮捕,依然守着国家的印信。成吉思汗非常嘉许他忠于自己国家的行为,遂命令他掌管蒙古国的文书印信,并命令他教授太子、诸王畏兀字以书写蒙古语。蒙古人至此时便采畏兀字母以书写蒙古语,学界称为回鹘式蒙古文,蒙古族开始采用回鹘字母拼写自己的语言。这种书写系统是现行蒙古文的前身。由此可见,蒙古人的文化涵养是很低的。你只能用武力征服敌人,不能让敌人从内心上顺从你,那对方迟早要反抗的。
第二,采取民族压迫制度。天下分为四等人:第一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北方汉人、四等南人。汉族人不能能用铁器,汉族女子的初夜要给当官的蒙古人,蒙古人杀了汉人只要赔一点东西就可以免去死罪等等。这些都是民族的不平等政策造成的,换来的就是反抗。
第三,国家的统治民族没有被统治民族多。这样的话,占绝对人数优势的被统治民族醒悟过来的时候,二者的地位必然互换。于是有了红巾军起义。
第四,元末吏治腐败,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全国税额比元初增加20倍,大批蒙古贵族抢占土地,而中原连年灾荒,更使得百姓破产流亡,无计为生。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为了活命百姓只好起来反抗。于是出现了红巾军以及张士诚、郭子兴、朱元璋、陈友谅、韩山童等反元志士。
侦察兵的战斗力强吗?
侦察兵也好特种兵也罢,这些人的自身军事素养是相当强悍的,但有一个事实也需要注意,那就是他们的能力虽强,但他们还达不到万人敌的地步!
说白了,如果现实当中真的存在像《第一滴血》当中兰博这样的人物,拎着一支机枪就可以在千军万马中杀进杀出,那当年的大老美又怎么可能会在越南扔下五万多具尸体?那我们就又回到了问题的原点,既然侦察兵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厉害,那为什么还要有侦察兵这样的编制?为什么还要对他们进行严酷的训练?事实上,侦察兵和特种兵的出现,并不是为了让他们单枪匹马的去跟敌方的千军万马去单挑,而是需要让他们去打击敌人最意想不到的部位。你可以理解这样的打击也算是偷袭,自身出色的单兵素质加上出其不意,那他们的行动和施展的杀伤自然也会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但是需要注意,他们的行动虽然经常需要深入敌后,但他们也并不是孤军作战,在他们的背后,事实上还有更多的单位来配合他们。例如上世纪80年代的南疆作战期间,我们曾有15支侦察大队赴越南参战,他们经常需要渗透侦察,甚至潜入敌境捕捉俘虏,那他们能得到的支援又是什么?1、情报单位的持续侦察,为了完成一次行动,像这样的单位往往会对目标地点进行更多次数的侦察,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只有依靠这些足够的信息,接下来行动的侦察兵才会有更多的把握。2、行动得手后的第一时间,在我方的区域内,早已准备已久的炮兵和机枪单位会立刻对敌目标区域实施火力覆盖。例如在捕俘行动中,我方的侦察兵在抓获越南俘虏后,炮兵和其他火力单位立刻对越军阵地实施打击,为了躲避我方的炮火,原本计划拦截我方返回人员和抢夺俘虏的越军就只能龟缩在掩体工事内。只有利用这样的机会和时间差,完成抓捕俘虏任务的侦察兵们才能安全撤回。例如1987年第12侦察大队的一场捕俘战斗,在侦察兵和炮兵单位的密切配合下,这次行动成功捕捉越军俘虏一人,并毙伤越军34人。但实际上,真正被侦察兵们击毙的敌人只有一人,余下33人全部死伤在我方的炮火拦截之下。3、侦察人员撤回时,他们必须还要得到更多人员的接应,如果指望着他们自己独自返回,那最后的危险系数只能会陡然加大。相信看到这里你就会明白,侦察兵的战斗力固然强悍,但他们的杀伤力想要达到最大值,其实还需要更多单位的辅助。倘若他们在行动前根本得不到情报的支持,得手之后又得不到火力拦截,撤退途中更没有其他人员来接应,接下来的他们会是什么样的结局?答案会是相当之惨!同样在1987年,上面所提到的第12侦察大队就遭遇过一次惨痛的失利,一队深入敌境的侦察兵在成功抓获一名俘虏后,由于遭遇信号故障,他们未能在第一时间联络到我方的火力单位。在缺乏有效拦截的情况下,附近多个越军阵地的越军纷纷杀出。为图行动方便,侦察兵们普遍装备的都是79式微型冲锋枪和手枪,根本无力对抗越军手中的AK47自动步枪和轻机枪。当双方的火力不对等的时候,你侦察兵的战斗力再强又有何用?最终的结果就是,在越军的追击和火力打击下,该大队的参谋傅平山在撤退时走失,其最终遭遇越军围攻而壮烈牺牲。当该队人马撤回时,众人才发现还有一名侦察兵失联,好在当天行动是在夜间,这名失散的侦察兵并未被越军发现,他于两日后自行返回。而在一年前,第七侦察大队在南疆的一次战斗中,同样是在捕俘行动成功后,我方的火力单位未及时开火,面对追捕而来的越军,该大队有四名侦察兵决定留下阻击敌人,以此来掩护其他大队成员撤退。但由于他们装备的是清一色的微型冲锋枪,四支冲锋枪的火力甚至比不上对方的一支AK47自动步枪,面对越军的围攻,四名侦察兵只在短暂的交火射击中就全部遇难。事后我方人员在寻找到这四位遇难者的遗体时,战场上找不到越军尸体或流血痕迹,那基本可以推断,在这场阻击作战中,我方未造成对手伤亡。而在上世纪50到60年代,对岸的蒋军经常派出特工队进入我沿海地区实施破坏,而他们的行动连续遭到我方的严厉打击,打击他们的主力对象是谁?答案或许会让你意想不到:不是我们的正规军,而是沿海当地的民兵。比拼军事素质,这些民兵比不上蒋军的特工,但比拼人数、火力和战场背景,这些孤军深入的特工当遭遇犹如汪洋大海一般的民兵队伍时,他们的结局也只能是挨揍!例如1966年8月23日,在东南沿海大嵊岛的一次反渗透战斗中,蒋军特工队的一名小队长王承鲁在战斗中被击毙。在四年前的一次渗透行动中,此人单枪匹马成功的登上厦门岛,并在该岛的海滩上插上一面旗帜,王承鲁因此名声大噪。可四年后击毙他的我方人员是谁?答案或许更让你意想不到——只是大嵊岛上的一名女民兵炮手,在发现有特务渗透后,这名女民兵使用一门60毫米迫击炮,第一发炮弹就秒杀了王承鲁。说白了,你的战斗力再强,倘若你缺乏支援,一帮普通的民兵也能淹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