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族,住在中国什么地方?
金朝的女真人在鼎盛时期,包含汉人、契丹人在内,也不足500万人。真正的纯女真人,大概是100万人。
蒙古灭金之后,女真人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中原的女真人只剩下了几千人。能够逃回东北的,最著名的有金章宗之子完颜守祥。他带着一部分族人从海路返回东北,融入了生女真。剩下的,大部分被蒙古人强行划为汉人。还有一部分,在蒙金交战期间,就已经投降蒙古,最终也就融入在了蒙古人中。
所以,金朝的女真人,大体上就是这三个出路——蒙古化、汉化、东归。
所谓生女真,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辽朝将部分女真人编户,称之为熟女真。没有被编户的,则是生女真。生是指陌生,熟是指熟悉,没有贬义。
第二次划分是生女真中的完颜部崛起后,建立金朝。金朝接连战胜辽朝、宋朝,带领大量部族进入中原定居。未跟随进入中原的女真人,则成为新的生女真。
这部分生女真,在元朝被划分为两个部分:兀者、水达达路。
兀者,又被称作野人兀者、兀者女直。可能是避讳铁木真的名字,女真被改称为女直。成吉思汗的几个弟弟被封在蒙古高原东部大兴安岭地区,被称作东道诸王。他们统治的部族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兀者女直。
明朝的兀良哈三卫之一的福余卫就是兀者女直构成的。蒙古六万户中的土默特部,其前身多罗土蛮部的首领一度由卜剌罕卫兀者后裔火筛担任。
他们是蒙古化的女真人。
水达达路,下面有五个万户府。到了明朝初年,最活跃的是胡里改万户、斡朵怜万户。
胡里改万户的首领是古伦纳哈出。“古论”就是清朝历史上的常见词“固伦”,国家的意思。所谓古伦纳哈出,就是国姓纳哈出。国姓是什么姓呢?完颜氏。
明朝初年,纳哈出被赐姓李,胡里改万户被编为明朝的建州卫。纳哈出的儿子李满住,成为建州卫的指挥使。
李满柱,这个名字特别有意思,李是明朝皇帝赐的汉姓,满住则是萨满教大祭司的称谓。可谓是土洋结合的典范。一来是政教合一的部落头人,一来是明朝朝廷承认的合法首领。
斡朵怜万户,则被明朝改编为建州左卫、建州右卫。这也就是后来努尔哈赤起家的建州女真的前身。
斡朵怜部的首领猛哥帖木儿,则被努尔哈赤追认为自己的直系祖先。
成化犁庭后,李满住家族就消失不见了。建州三卫被迫重组为建州五部。其中的王甲部,又称完颜部,疑似就是李满住家族后裔。
而海西女真的哈达部、乌拉部,也自称是完颜氏后裔。他们则遵守女真姓氏与汉姓的对应原则——汉姓为王。哈达部首领王台,是努尔哈赤崛起之前的女真霸主。
脸上“贴金”到了明朝末年,由于后金崛起后,经常骚扰明朝边境。天启皇帝为了报复后金,竟然损毁了北京附近的金朝皇帝陵墓。金太祖的陵脉龙头被砍掉一半,墓道被挖开,填满鹅卵石。又在金陵的原址上修了许多关帝庙,要镇住这股“王气”。
问题是,冤有头债有主。骚扰明朝边境的是后金,明朝却毁了金朝的皇陵。这算怎么回事?
可见,明朝人也认定,金朝与后金,就是一脉相承的。这也不怪明朝这么认为,因为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时,就有意把金朝与自己捆绑在一起,做出了一系列的“贴金”行为。
首先是改姓。努尔哈赤,本姓佟。爱新觉罗这个姓氏,就是努尔哈赤自创的。爱新,是金的意思;觉罗,是氏族的意思。合起来,就是金氏。可是,完颜氏对应的汉姓是王,这在金朝就已经定下来的。
其次是国号。在金朝灭亡402年后,努尔哈赤又建立了金朝,史称后金。
那么,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与金朝的女真就一点联系也没有吗?显然也不是。别忘了,建州女真的源头——古伦纳哈出家族,就是金朝完颜氏。不过呢,这也是他们自称的,能够支撑的证据也显然不足。
在清军入关之前,后金曾经五次绕过山海关,进入长城之内掳掠。当他们进入北京房山附近后,因为房山县就是为了祭祀金陵而设置的县,也就免于被后金的强攻。后金军队也曾到金朝皇陵进行祭祀。
之后,皇太极曾经有过与金朝女真人切割的举动。一是在与明朝谈判中,曾表示与金朝没关系。一是改国号,为大清。
但这两个举动,前者是为了消除明朝及中原百姓的疑虑。
而将国号改为大清,则是与蒙古建立联系的表现。大清这个词,实际上是蒙语的“岱青”(歹青,很常见的蒙古人名),意思是勇敢。所以,大清国的意思,是勇士之国。但入关后,慢慢忘了这个国号的来源,以为“大”字是修饰而被省略。其实,单称“清”是不对的。
扯远了,再说回来。在清军入关后,康熙帝曾命人修缮了金太祖和金世宗的陵寝。
乾隆年间,清朝正式承认了与金朝的关系。他们的共同祖先是春秋时期的肃慎人。但乾隆皇帝也承认,他们并非金朝皇族的直系后裔。
而在编订《八旗氏族通谱》时,乾隆帝特意把金朝皇族完颜氏排在第一位,以示对金朝女真人的认同。
乾隆十八年,亲自祭拜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行二跪六拜之礼。又命大学士阿克敦去祭祀金世宗的兴陵。清朝还确认了金世宗完颜雍的后裔,负责祭祀金陵,享有“金源世胄,铁券家声”之誉。
乾隆曾对一个完颜氏的大臣说,“我家金代时曾是他家的臣子,而今他已是我家的臣子”。
金世宗完颜雍第二十四世孙完颜麟庆,每年都前往房山金陵,拜谒祖先陵寝。
融入蒙古的女真人除了兀者女直之外,还有一部分女真人,疑似就是当初金朝女真人的直系后裔。他们在元朝皇帝的行宫负责养鹰,隶属于云需府。
元朝灭亡后,云需府随元朝皇帝退回漠北,并逐渐部落化,成为蒙古六万户之一的永谢布万户。而云需府下辖的养鹰人,则成为永谢布十营之一的失保嗔部。
想来也有意思。蒙古人与契丹人同源,都是东胡族系。女真人与建州女真同源,都是肃慎人后裔。
当初,女真人是契丹人的养鹰户。之后,女真人建立金朝,灭了契丹人的辽朝,又开始奴役契丹人的同族蒙古人。
等到蒙古人战胜金朝,女真人有开始为蒙古人养鹰。最后,清朝建立了,又继续统治蒙古。
两大部族(东胡、肃慎),翻上倒下的轮回了两次。
融入中原的女真金朝灭亡后,留在中原的女真人一直存在,并且掌握着金朝的女真文字。明朝每次给东北的女真人的敕谕,就用的女真文字。
但是,到了明朝正统年间,东北的女真各部纷纷表示,请求明朝的敕谕,不要再用女真文字了。因为,他们已经看不懂了。
“臣等四十卫无识女真字者。” ——《明英宗实录》
据说,最后一个能看懂女真文字的东北女真人,是努尔哈赤的外公王杲。
大家都选择性忽略了lspl的皇族战队吗?
谁愿意承认一个lspl的战队是自己喜欢的皇族呢?很多人其实不是真粉不过是冠军粉,实力粉罢了。一旦低谷就转粉其他队,所以我一般都叫Rng不是很愿意叫皇族
历史上有哪些巧合事件的发生让你惊掉下巴?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岁月更迭,无所不包。
世界上有许多巧合的事情,许多看似不相关的人物之间,也有许多巧合,或者说有着不一般的关系。
毛主席、朱老总与谭嗣同“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创办了长沙时务学堂,其中有一位学生十六岁入学,天分极高,后来走上革命道路,在云南领导了新军起义,发起了护国起义。他便是蔡锷将军。蔡锷手下有个兵,受他的影响极深,便是朱德。
谭嗣同还有个学生叫杨昌济,杨昌济后来也创办了学堂,还收了个学生,十分看好他,甚至把女儿嫁给了这个湖南学生。这个学生便是毛泽东。
人都说“薪火相传”,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谭嗣同到蔡锷、杨昌济,再到毛泽东、朱德,就可以清晰看到了。
毛主席与李小龙毛主席晚年时,白内障很严重了,为了减少他读书看报的时间,工作人员为他找来了一些电影。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刘庆棠打算找一些香港电影,辗转多人找到了邵逸夫借影片。当时借到了李小龙的《精武门》、《唐山大兄》与《猛龙过江》,毛主席十分喜欢,经常一边看,一边鼓掌:“功夫好,打得好!”
鲁迅是周恩来总理的叔叔周总理和鲁迅都出自绍兴周氏,是写《爱莲说》的宋代周敦颐的后人。周敦颐的第十世孙周澳有四子,周德、周完一是兄弟俩,其中周德的后人为鲁迅,周完一的后人为周恩来。
周总理是周敦颐的第三十三代孙,鲁迅是周敦颐的第三十二代孙,所以鲁迅是周总理的叔叔。后来,周总理开会时遇到周建人和许广平还叫叔、婶。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国原子弹当年赵忠尧被派往美国参观原子弹实验,并采购一些研究核物理的零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加速器。可是,当时一台加速器需要四十万美金以上,政府给的钱远远不够。
这时,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实验室的一位教授特别赏识赵忠尧,不仅教给他一些加速器的知识,还帮他获得了许多零件设备,赵忠尧离开之前,这位教授还送给了他一台旧的加速器。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可这和美国总统特朗普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那位教授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约翰·乔治·特朗普,是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亲叔叔。
金庸的哥哥姐姐们金庸的母亲是徐禄,徐禄是徐志摩的堂姑妈,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哥。
金庸原名查良镛,他的堂兄弟是查良铮,查良铮的笔名是穆旦,就是那位写出《赞美》《哀国难》、《冥想》的诗人。
女高音歌唱家、钱学森夫人蒋英的父亲是蒋百里,蒋百里的原配夫人是查品珍,查品珍是金庸的同族姑姑,所以蒋英是金庸的表姐。
其实,以上人物关系可以说是巧合,也可以说是注定。
以上几组人物巧合关系,为读者分析罗列,忝作休闲耳。
万贵妃比明宪宗大17岁却为何极度受宠?
1464年,明宪宗朱见深轻轻解开万贞儿的衣裳,只见万贞儿雪白的肌肤上,一道道血红的仗痕异常醒目,朱见深又心疼又愤怒,发誓道:“此等泼辣货,不把她废了,我誓不为人!”
万贞儿,山东诸城人,她的父亲万贵,原本是一名小小的县衙掾吏,相当于现在县政府的一名小科员。
万贵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能够飞黄腾达,但是他知道,自己没钱没势,要成功很难,所以他把希望都寄托在自己的儿女身上,给自己的三个儿子取名万喜、万通、万达,合起来就是“喜通达”,可谓寓意深远。
只是令万贵没想到的是,最终让他达成所愿的不是“喜通达”,而是他那长得一点都不好看的女儿万贞儿。
1434年,万贵因亲属犯罪被牵连丢官,举家被发配到霸州(位于河北)。因为家道中落,万贵一家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有一回,万贵一个在京做官的同乡经过霸州时路过万贵家,看到四岁的万贞儿很是聪明伶俐,便对万贵说:“朝廷正在选侍女,既然家中如此艰难,不如让我把贞儿带进京去混口饭吃。”
就这样,四岁的万贞儿被“选入掖廷,为孙太后宫女”。
孙太后是明英宗朱祁镇的母亲,正统十四年,朱祁镇御驾亲征,攻打日益崛起的蒙古瓦剌部,发起土木堡之变,朱祁镇兵败被俘。
国不可一日无君,为了稳定政局,孙太后拥立明英宗朱祁镇同父异母的弟弟朱祁钰为皇帝,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并立朱祁镇两岁的长子朱见深为太子。
此时,万贞儿已经是一个19岁的妙龄少女,因为她从小就十分乖巧懂事,深得孙太后的喜爱,就派她去照顾朱见深。
在后宫中摸爬滚打十几年,聪明的万贞儿深知服侍这位未来的皇帝意味着什么,这是一次改变自己命运的大好机会。
从此之后,万贞儿就把自己孤寂的宫女生活中无法排解的美好理想和愿望,化作母爱般的温暖全都倾注在了小太子朱见深身上。
1461年,孙太后病重,万贞儿又回到慈宁宫照顾孙太后。孙太后薨世后,15岁的朱见深就乘机将万贞儿要进东宫作自己的贴身侍女。
两人像小时候那样搂搂抱抱,只是此时的朱见深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小P孩,而是一个青春萌动的少年,当他再次靠在万贞儿的胸前,感受她一起一伏的呼吸声,身体里的荷尔蒙开始燥动不安,两个便瞒着宫里人,行云雨之事。
尽管此时的万贞儿已年过三十,但因为还是处子又没有生育,看上去也就二十来岁,加上她身材丰满,浑身散发着成熟的魅力,令初尝人事的朱见深欲罢不能,只要一有机会就和万贞儿钻进帐闱中。
1464年,明英宗朱祁镇驾崩,18岁的皇太子朱见深即位,是为明宪宗。朱见深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万贞儿立为皇后。如此荒唐的事,皇亲国戚是万万不能答应的。
要知道,万贞儿说白了,只不过是一个保姆,还大皇帝整整17岁,这样的女人如果成为堂堂天朝的皇后,不是要被天下百姓笑死?
反对最强烈的是朱见深的生母周太后,她实在无法接受一个和自己同岁的女人当自己的儿媳妇。无奈之下,朱见深只能屈服,改立宗室之女吴氏为皇后,立万贞儿为贵妃。
年轻貌美的吴皇后并没有打动朱见深,他依然与万贞儿如胶似漆形影不离。吴皇后把这一切都归结到万贞儿身上,便找了个机会给她安了个不合礼仪的罪名,将她痛打一顿。
朱见深看到万贞儿细白的背上,染着一道道带着血色的杖痕,又心疼又愤恨,心疼的是自己的爱妃被人打得皮开肉绽,愤恨的是竟然有人敢打自己的爱妃,于是怒誓一定要把吴皇后给废了。
才当了32天皇后的吴氏就这样被废了。
万贞儿以为吴皇后被废,自己的机会就来了,但这事并不是朱见深一人说了算的,有周太后还有朝中的一众大臣在那卡着,朱见深只能立淑妃王氏为后。
王皇后吸取了吴皇后的前车之鉴,对万贵妃毕恭毕敬,从不敢轻易惹她,这也使得后宫基本上把持在万贵妃手中,王皇后事实上就是一个傀儡皇后。
万贵妃深知,要想登上皇后之位,唯一的办法就是诞下皇子,但自己已经三十几岁了还有可能吗?令人没想到的是,经过几年的求医问药,38岁的万贵妃居然先于后宫中那些年轻妃子诞下皇子。
第一次当父亲的朱见深十分高兴,加上这个儿子还是自己最爱的女人生的,当即立他为太子。
但是历史就是这么诡异,我们会发现,历朝历代的宠妃,要么不孕不育,要么生出来的儿子都短命。万贵妃也不例外,她的孩子出生不到一年就夭折了。
眼见着自己一天比一天衰老,又没有子嗣,还比丈夫整整大了17岁,但凡是个女人都会担心丈夫会移情别恋,爱上更年轻漂亮的女子,更何况是丈夫不止一个老婆。
但是朱见深却是个例外,不管万贞儿多老,自己身边有多少女人,他对万贞儿的宠爱都没有丝毫减少,直到万贞儿在58岁病逝。
万贞儿以一个卑微宫女、半老徐娘之身,却一举宠冠后宫,虽然生前死后都是“贵妃”,却是真正的后宫之主,让明宪宗的两个皇后,一个从新婚就开始守活寡,一个当了一辈子傀儡。
历史上得宠的妃子很多,但若要论离奇的宠妃,谁都比不过万贞儿,连史书都说:”自古妃嫔承恩最晚、而最专最久者,未有如此。“这确实令人觉得匪夷所思,百思不得其解,但要仔细分析,还是能窥探其背后隐藏的心理和政治因素。
1、童年的特殊经历,让朱见深对万贞儿产生一种别样的恋母情节朱祁钰登上皇位后,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瓦剌就想放了明英宗朱祁镇借此求和,但朱祁钰却不愿意,毕竟明英宗才是正统的皇帝,回来了,两个皇帝算怎么回事?
兵部侍郎于谦说:“皇位已经定了,不会再更改。但如果陛下不把太上皇接回来,会有损陛下圣名。”
朱祁钰见最得力的大臣都这么说了,只得答应。
但是明英宗虽然被接回京,却被朱祁钰软禁在南宫。为防止明英宗与旧臣联系,朱祁钰对他的一举一动都严加防范,还将南宫的树木全部砍掉,以防有人越过高墙与明英宗联系。
朱见深可以说从出生后就没见过父亲,而他的生母周氏,当时的位份很低,不能亲自抚养他,甚至连见面也要皇太后同意才可以。
可怜的朱见深,从小就没有父母的疼爱,这让他十分缺乏安全感,而大他17岁的万贞儿代替了他父母的角色,甚至对他倾注了比父母还要多的疼爱。
坤宁宫里,宫人经常可以见到万贞儿抱着小太子,哄着他玩耍的身影。随着朱见深一天天长大,他发现自己越来越离不开这个大自己17岁的宫女姐姐或者说阿姨,每天都跟她形影不离。
只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种叫爱情的东西在年轻的朱见深心里开始萌芽,他发现自己对这个从小照顾自己的大龄宫女,竟然产生了超越“母子”的感情。
2、万贞儿是朱见深的第一个女人,带给朱见深致命的初恋情节万贞儿发现朱见深对自己有情,是在朱见深15岁那年。那时候万贞儿已经是个32岁的大龄宫女了。
眼见着自己就要像大多数宫女那样孤独终老时,转机出现了。
一天,她出坤宁宫办事,无意间抬头时,发现一个侍卫冲自己温柔一笑,她瞬间羞红了脸。这个侍卫就是守卫坤宁宫的杜缄言,两人暗生情愫,并私下交换了定情信物。
万贞儿初次怀春的心思自然逃不过与她每天形影不离的朱见深。每次只要是杜缄言当班,朱见深就想方设法不让万贞儿出门,不然就是故意大发雷霆。
1452年,当了6年皇帝的朱祁钰想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便将朱见深废为沂王。结果没想到朱见济只当了一年太子就病逝了,同年明英宗复辟重夺皇位,朱见深再次被立为太子。
重新坐上太子之位的朱见深,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以莫须有的罪名将杜缄言斩杀。
万贞儿跑去质问朱见深为何要杀害自己的心上人,这是要断自己的后路啊,说完就要往殿上的柱子撞去。
千钧一发之际,朱见深一个箭步冲上去,死死抱住了万贞儿:“姑姑,你如果死了,深儿也不活了!”
万贞儿愣住了,她一时不明白朱见深什么意思,朱见深又说道:“姑姑,你放心,我一定会娶你的。等我当了皇上,你就是皇后!”
万贞儿万万没想到,自己当作儿子一样带大的孩子,竟然会爱上自己。她一边觉得难以置信,一边又想:这不就是改变命运最好的机会吗?
朱见深看到她一副不相信的样子,笨拙地往万贞儿脸上亲了一下,然后移到嘴唇......就这样,万贞儿成了朱见深的第一个女人,她给了朱见深作为男人的第一段美妙回忆,以后巫山云雨再好,也不是云了。
3、朱见深经历几次帝位之争险些丧命,是万贞儿与他患难与共才熬到登基朱见深作为明英宗的皇长子,2岁就被立为太子。但在他当太子时,皇帝却不是自己的父皇而是自己的叔叔,中国历史上从没有过如此奇怪的事情。
哪有一个皇帝会想要立别人的儿子当太子呢?所以朱祁钰会废掉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也是人之常情。
当时朱见深已经10岁了,已经是个懂事的的孩子了,从太子太沂王,身边的人对待自己的变化,他不是感受不出来。
幸好有万贞儿内外庇护,他才熬到登基之日。所以,朱见深对万贞儿的依赖可想而知。
也因此,在朱见深登基后,因其一直专宠万贞儿导致后宫没有子嗣引起大臣议论和不安时,宪宗公然当着满朝文武大臣为万贞儿辩护道:
朕年幼时被代皇帝废去太子之位,受尽冷落,是万贵妃以浆代乳喂活了朕,时时关怀朕、怜悯朕,才让朕得以存活到现在。如今朕专宠她,有何不可?
宪宗一席话说得声情并茂又咄咄逼人,令朝臣无言以对。
宪宗的母亲周太后也不明白儿子为什么会这么宠爱一个年纪大、长得又不好看的女人,宪宗答道:“臣有疝疾,非妃抚摩不安。”
万贵妃对于宪宗来说是任何人不能替代的,无论后宫出现多么杰出的女子,他都离不开万贞儿。
总而言之,万贞儿以她独特的魅力降伏住了宪宗,这里有宪宗从小对她的依赖之情,还有男女之情和患难之情,情欲和依恋相交织,令宪宗欲罢不能,万贞儿才能独霸后宫二十多年。
只可惜,上天不可能把所有的幸运都给一个人。万贞儿在产下她一生中唯一的儿子后就再也没有生育。
按照《明史》记载,万贞儿因为自己不能生育,便强迫后宫怀孕的妃子打胎,导致明宪宗迟迟都没有子嗣。时万贵妃专宠而妒,后宫有娠者皆治使堕。柏贤妃生悼恭太子,亦为所害。
但在我看来,这是《明史》故意在抹黑万贞儿,她并没有残害皇嗣,否则在万贵妃的皇长子和柏贤妃的次子夭折后,他的11个儿子和6个女儿是哪里来的?
宪宗登基初期之所以子嗣凋零的原因,是因为宪宗对万贵妃用情太深,所以不想立太多妃子,在他当上皇帝后,后宫除了万贵妃外,就只有吴皇后、王淑妃(后来王皇后)和柏贤妃,就没有其他妃子。
吴皇后被废后,王皇后怕得罪万贵妃也不敢主动与万贵妃争宠,万贵妃几乎享受了专房之宠。
一直到万贵妃47岁时,30岁的宪宗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考虑,才改变想法,开始临幸其他女人。这些女人都是身份不高的宫女,在生下皇子后,才陆续晋升为妃子。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明宪宗的太子朱佑樘(后来的明孝宗)对万贵妃是忌惮甚至是痛恨的。所以在他继位后,一生远离女色,不仅没有宠妃也没有册立过一个嫔妃,只与皇后张氏一世一双人。想来就是对父亲独宠万贵妃深恶痛绝。
据史书记载,万贵妃的死也与朱佑樘有关系
朱佑樘是宪宗宠幸一个姓纪的女官生下的,一直密养在安乐堂(吴皇后冷宫)。一次偶然的机会,宪宗得知自己有一个儿子,已经6岁了,就接回来立为太子。
万贵妃当然也想过加害朱佑樘,但因为朱佑樘回来后由周太后亲自照料,在周太后的耳濡目染之下,知道要远离万贵妃。有一次,万贵妃让他喝茶,太子直接拒绝道:我怕有毒。把万贵妃气得半死。
这天夜里,万贵妃做了个恶梦,梦见坐上皇位的太子朱佑樘拿着一把剑怒气冲冲向她刺去,称要为母亲报仇,竟然吓出病来。便央求宪宗废掉太子,宪宗自己被废过当然不愿意,也没有理由废掉太子。
正在他不知道要怎么拒绝万贵妃的要求时,泰山发生地震,御史们说这是上天在警示,万不可易储。
万贵妃因逼宪宗易储不成,气郁伤身,加上更年期,脾气一天比一天大,动不过就拿身边的宫女发脾气。
终于,在1487年的一天,万贵妃因为一件很小的事对一个宫女动了怒,直接拿起拂子挞打宫女数十下,气急之下一口痰没上来,竟然活活给憋死了,终年58岁。
宪宗得知消息后,悲痛不已,哀叹道:“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
果然,在万贵妃病亡的七个月后,宪宗也追随他的万侍长去了,享年41岁。
总而言之,明宪宗之所以会对一个大自己17岁、长得还有点像男人的宫女一往情深,是有其特殊的心理和政治因素。
但不管怎么说,万贵妃作为一个女人是幸运的,她得到了世间大多数女人都得不到的东西,一个男人对自己至死不渝的深情。
历史上有哪些劣迹斑斑的女人?
一个富商之女,凭借卓越的姿色混进后宫,成为皇帝背后三千佳丽中最不起眼的一个小角色。在外人看来,这位女子的人生仿佛一眼看到尽头,可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她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女子,心中的阴谋诡计非常人所能比。
这个女子正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从一个不起眼的五品才人到母仪天下的大唐皇后,这中间历经波折,曾有几次险些沦为刀下亡魂。可是最终她挺过来了,成为那个时代站在权力巅峰的女人,可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她成功的背后有成百上千的人为其殉葬。
史书上对武则天的评价是“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客观地来说,武则天其实是一个蛇蝎心肠的女人,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阴险、残忍、善弄权术是她的代名词,就算过去了一千多年,那块矗立于乾陵的无字碑上仍然满是对她恶行的控诉。
前一段时间唐宫剧大火,以武则天为原型的影视剧被搬上荧屏,出于吸引观众眼球的目的,这些影视剧偏向于宣扬武则天的坎坷爱情、或者将她所做的恶行归咎于被欺凌的结果,故意掩盖她不择手段的权力斗争,以至于让人们对她心生怜悯之情:武则天真是一个命运坎坷、天真无邪的好姑娘。
为了让大家重新认识传奇女帝武则天,我觉得有必要将她的恶行一一列举,重新伸张历史的严肃性。
不守妇道,与太子私通。早在隋朝的时候,武家与李家就结下了瓜葛。
公元617年,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身为封疆大吏的他免不了和当地富商大贾打交道,一来二去便和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当李渊起兵造反的时候,武士彟变卖家中的房产土地,倾囊相助,这份恩情让李渊记在了心里。
当李世民即位之后,忽然想起武家有个美若天仙的小姐待嫁闺中,立马动起了歪心思,派人把她强行纳入宫中,仅仅封了个五品的才人。李世民与武媚娘可以说是真正的露水夫妻,她仅仅在入宫的当天被皇帝宠幸过,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就像被遗忘了一样,每天只能与孤独相伴。
就在武媚娘认为自己注定在后宫里孤独终老的时候,刚刚被册封为太子的李治为她点燃了一盏明灯,两人互生爱慕之心,在李世民的眼皮子底下摩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为做皇后,武则天在后宫掀起腥风血雨。按照唐朝后宫惯例,先帝驾崩之后凡是没有生养的嫔妃都要被遣送到感业寺做尼姑,可是因为李治的关系,武媚娘仅仅在感业寺生活了几个月后,便被带回了宫中,并且和李治生下了一个儿子。
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尼姑生活,再看看尚在襁褓中的儿子,武媚娘深刻体会到权力的重要性。而当时的李治虽然是皇帝,但在朝中一直受到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一群元老大臣的压制,为了提高皇权,李治决定以废立皇后作为突破口,搓一搓元老大臣的锐气。这个时候,武媚娘和李治俨然结成了政治同盟。
武媚娘生下一个女儿后,作为后宫之主的王皇后前来慰问,这本来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可当王皇后刚告辞回宫,武媚娘就亲手掐死了女儿,并把罪名嫁祸到了王皇后身上。
有了这个借口,李治顺理成章地把王皇后打入冷宫,武媚娘取而代之。为了能更好地震慑长孙无忌等人,也为了巩固自己在后宫的地位,武媚娘安排手下秘密将王皇后虐杀。
大肆屠杀李唐宗室。唐高宗李治奄奄一息之际,曾经下过一道遗诏:武则天可以决断军政大事。
正是因为这道旨意,无形之中给武则天打开了一道专权的大门。不仅废掉了唐中宗李显,还专门在后宫另设朝堂。
正是因为她的这一举动,引起全国有志之士的不满。公元684年9月,徐敬业、唐之奇等人打着拥护唐中宗的名号在扬州起兵,短短几天的时间就聚集了十万兵马,浩浩荡荡地朝长安进军。可惜的是他们虽然人数众多,但并不善战,两个月的时间便全军覆没。
扬州起兵给武则天敲响了警钟,为了防止类似事情的发生,她令人在宫城门口放置铜箱子,专门供人告密使用。
面对朝廷许下了高官厚禄,无论是市井小民、还是朝中大臣,都积极地加入到告密队伍中。很快,武则天就凭借那些不实的消息将琅邪王李冲、越王李贞、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等人全部杀害,李唐宗室成员折损大半,再也没有实力与武则天抗衡。
豢养男宠,淫乱后宫。武则天在位期间,做了一件令人大跌眼镜的事,那就是册封男性嫔妃。
“人主富有四海,妃嫔动千百,后既为女王,而所宠幸不过数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后初不以为讳,而且不必讳也。”
“控鹤监”就是武则天专门招纳并管理男宠的机构,像冯小宝、张易之、张昌宗、薛怀义等人曾在这里任职,当然他们几个也是武则天最宠爱的男宠。
武则天对男宠的要求可谓吹毛求疵。身体强壮、长相清秀都是必备因素,除此之外还要守身如玉、对自己忠心耿耿,但凡与其他女子交合过的男人一概不收。
武则天把朝堂搞得乌烟瘴气,大臣们也是敢怒不敢言,毕竟谁会冒着被砍头的危险去劝一个年近七旬的老女人呢?
公元705年,已经81岁高龄的武则天气息奄奄,张柬之等一干大臣趁着这个机会发动兵变,迫使她将皇位交还李唐,这便是著名的“五王政变”。
被逼无奈之下,武则天只好同意让唐中宗李显再度继位,保全自己能够寿终正寝。
就是这样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皇帝,在历史上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她统治时期政通人和,其功绩不能磨灭;也有人说她手段阴狠残暴、在位时期多重用酷吏,搞得天下民不聊生,是暴君无疑。
在座的各位认为如何评价武则天的一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