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前锋胸甲,女德莱尼DK有什么好看的幻化反方案?
我发2套吧,现在就穿的蓝色套,自我感觉良好 蓝色套 头:命运皇冠(伪骑士T6 头) 来源:掉落 愤怒精华 @ 黑暗神庙 肩膀:瓦伦弗斯的锈蚀肩甲(普通模式映像大厅老1 掉) 或者 爱德华的肩铠 世界掉落的 胸甲:虚空保卫者胸甲(刀锋山任务和前锋胸甲同模型) 手:陶土议会崇拜 铠甲手 腰带:胜利者束带 腿:泰卡罗森林任务装 塞纳里奥树林腿铠(最佳搭配 前锋腿铠) 鞋子:正义点数换 悲伤使者之靴 ——龙_猫猫防拷分割线—————————————————————— 暗红色套装 头:带命运皇冠 或者选择隐藏 肩:暗羽肩铠 胸甲:生命熔炉胸铠 (奥杜尔 25人掌炉者伊格尼斯) 护腕: 暗潮护腕 手套:耀光护手 腰带:坚定信仰束带 腿部:XX之督军的铁腿铠 脚部:光影战靴 武器: 双手锤 毁灭火槌 双手斧 巨龙复仇者 双手剑 阿什坎迪,兄弟会之剑
冷兵器格斗有哪些内行才知道的细节?
太多了。。。。随便说几点吧。首先一般的武器格斗,太多人以为是兵器越是锋利越好,但是事实并非如此。首先过于锋利的剑往往剑刃非常得薄,这意味着很容易就会崩口。这在实战中极大地缩短剑的使用寿命不说,还会在面对重甲对手的时候吃大亏。历史上一般对付重甲都用大剑或者巨剑,说白了就是把剑当钝器用砸死或者砸晕对方。
【面对这类对手相信我你的剑越是锋利死的越快】
然后就是武器本身了,太多人已经中国武器就是青龙偃月刀啊丈八神矛啊什么的。但是人类的武器能够流传下来,往往不是因为其美观(仪式用的除外),而是因为其实用性。中国人是人类的一部分自然也是同理,事实上中国军队在冷兵器时代的制式武器你能够从全世界各处找到类似的。其原理很简单,不适用的都被淘汰了,而实用性强的都会被留下,最后被敌人山寨走,毕竟那时候可没什么版权意识。
【事实上这类武器在实战中真不多见】
最后就是武器的硬度了,太多人以为武器是越硬越好的,事实真不是如此。就拿日本刀来说吧,日本人的武器硬度是相当高的,足足是维京剑的两倍多。但是真的实战对刃却未必能赢,甚至会被维京剑击碎。原理很简单参考玻璃,是个人都知道玻璃非常容易碎裂,但是事实上玻璃非常坚硬需要金刚钻才能切开它。同理放在武器上也适用,太硬的武器往往很脆,古代工匠往往需要退火把硬度降低才能保证实战。
【大马士革弯刀就是退火处理的典型】
古代士兵穿的盔甲好像没什么用?
看来提问的同志受影视剧和武侠小说的影响确实非常大。我知道以前很多历史或武侠剧这所用道具真是满满的塑料感,神勇无敌的主角手起刀落,影视剧里身穿“盔甲”的兵人甲或乙应声倒地,怎么一个爽字了得,就是这些场景可能让提问的同志感受不到盔甲的作用。但是,我国影视剧也是在与时俱进的嘛!好歹您看一下《长安十二时辰》这样的历史剧啊!里面披甲士兵的打斗场景就真实很多。
好了!我就不扯影视剧了!先说个结论:古代军士不披甲上阵,那不是去打仗的,那几乎是去找死的,尤其是涉及肉搏层面的时候,披甲之士对上无甲之人,根本就是场没有悬念的单方面杀戮。
如果盔甲真的在战场上可有可无,为什么我国古代的中央政府对盔甲的严防死守要超过其他兵器呢?翻一下典籍就知道无论是私人或者组织或者达官显贵私藏盔甲就是重罪。举几个例子吧!
先来看元朝,原文如下。
《元史·卷一百五》:诸私藏甲全副者,处死;不成副者,笞五十七,徒一年;零散甲片不堪穿系御敌者,笞三十七。
看见吧,在元朝收藏铠甲一整副,如果被官府发现,直接送你去阎王爷那儿报道,处死!处死!处死!重要的事说三遍。
再来看看继元而起的大明。对私藏盔甲者比元朝仁慈一些,虽然罪不至死,但是后果依然很严重。马甲、傍牌、火筒、火炮、旗纛、号带之类的,全都不能持有,若持有一件“杖八十”。如果有人胆敢私自制造,那就是“杖一百”,赠送“流放三千里”套餐。
至于清朝代明而起后,对盔甲的禁令直接沿袭了明朝的条文,对《大明律》一字不差的进行了拷贝,所以从法律条文上来说对民间收藏铠甲的惩罚力度,明清两代是一样的。下图为康熙朝《大清会典》所载私藏盔甲之禁令。看看明清时代的禁令,对弓箭、刀、枪、弩、鱼叉、禾叉都不在禁限,但对盔甲的监管就是死咬不放松。在顺治六年,清廷考虑到战事尚未结束,民间局势混乱,允许百姓持有鸟铳、三眼铳、弓箭、刀、枪、当然马匹等项,但是唯有火炮和盔甲不能拥有,务必严厉禁止。封建统治者视民间持有盔甲之行为如洪水猛兽可见一斑。
当然,以上法律条文仅仅针对民间私藏铠甲行为,若是权贵敢于私藏盔甲,藏的越多,结局越惨(这个阶层比较有权有势,一藏就会以百计数)。一般来说就会被当成谋反来处理,你解释也没用,直接进入死亡快车道,就比如说汉初的周亚夫以“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就是做葬器用的,结果被诬告后,下狱,“因不食五日,欧血而死”。
《汉书·卷四十》:廷尉责问曰:“君侯欲反何?”亚夫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乎?”吏曰:“君纵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吏侵之益急。
还有明武宗时期的大宦官刘瑾,在其失势后被抄家没产,开列清单。在明武宗得知刘瑾还收藏着暗藏刀具的团扇、盔甲一千多副、弓弩五百的时候,勃然大怒:“瑾果反。”随后,命令进入下狱审讯阶段。审讯内容也是围绕私藏盔甲的事展开。内容如下。
蔡震:“公卿皆朝廷所用,云何由汝?抑汝何藏甲也?”
刘瑾:“以卫上。”
蔡震:“何藏之私室?”
(刘瑾)语塞。
然后,“既上狱,上命毋覆奏,凌迟之三日,枭其首,榜狱词处决图于天下”,怎一个惨字了得。
至于能显示盔甲防护作用,甚至关键时候能保命的史料多了去了,提问的同志不看史料偏偏相信电视连续剧,直是不可思议。可以这么说,要不是有盔甲这种防御性兵器护体,明朝、清朝的开国者早就没了,我国最后两个封建王朝还指不定叫啥名呢!
像明朝的开国君主朱元璋,在创业初期就卷入了孙德崖和郭子兴的内斗,要不是有盔甲护体,可能那时候命就没了,死在《明太祖实录》的卷二部分,更不要说开创后来的大明王朝。
《明太祖实录·卷二》:上即策马疾驰,群骑急追,兵及上身,上时衷甲,虽被创而无所伤。展转十余里,复为短兵所及,因坠马,顾路左适有乘马者在旁,亦与上有旧,呼与同载,上奔跃其乘马。
还有清太祖努尔哈赤在统一建州女真的过程中,攻打董鄂部的翁科洛城,中标两次,一次被对方的神箭手射中脑袋,“一箭正中其首,透盔伤肉深指许”,幸好头盔够硬,努尔哈赤所受的仅仅是皮外伤,另外一箭射中其颈部,这回是受了重伤,但是这支箭又被头盔下的锁子围领缓冲了一下,保住了一条性命,得以大难不死,想想看,如果没有盔甲护体,努尔哈赤的头部和颈部肯定是要被弓箭射个对穿的,登时就没命了。
盔甲有没有用不是很明显吗?
精良的盔甲具有极强的防御力,大大提高了古代士兵在战场上的生存率。所以不管是什么势力,只要成规模,就一定会提高士兵的披甲率。就比如说明朝,据《四镇三关志》记载,辽东镇有兵94045人,铠甲75074副,披甲率高达79.8%;真保镇有兵54303人,铠甲52796副,披甲率高达97%;蓟镇有兵131135人,铠甲69892副,披甲率高达53%;昌平镇有兵30923人,铠甲19480副,披甲率高达53%。而据《全辽志》记载,辽东镇每年生产头盔3520顶,甲3200副,要知道古代的盔甲生产也是挺复杂的,这个产量已经是不错了。
缺铁如蒙古人,也尽量给其精锐部队配备盔甲,蒙古人“甲胄以铁为之,或明或暗,制与中国同,最为坚固,矢不能入”。
而努尔哈赤在反明前,已然形成了较大规模的盔甲产业链,毕竟东北有铁矿,冶铁业一旦被点开开始批量制造盔甲兵器,“北门外则铁匠居之,专治铠甲”,据《李朝实录》记载,八旗军的披甲率非常高,“其兵有八部,二十五哨为一部,四百人为一哨。一哨之中,别抄百、长甲百、短甲百、两重甲百。别抄者(很可能是后金军中的精锐护军)着水银甲,万军之中,表表易认,行则在后,阵则居内,专用于决胜。两重甲用于攻城填壕”。当然,《李朝实录》可能事涉夸张,但据《满文老档》记载,后金军一牛录内可能配备了150副铠甲。
士兵广泛披甲当然是提高了战场的生存率,这样的例子更是一抓一大把,就举几个例子。
就比如说在万历援朝之战中的碧蹄馆之战,日方史料记载,明军盔甲刺不穿,砍不动,弓箭也没法射透,坚固的让人绝望,要几个人围攻一个明军士兵才行。
再如《经略复国要编》载,在碧蹄馆之战中,明军将领李宁,因为有盔甲甲叶削弱了日军火铳弹丸的攻击力,未造成重伤。“铳子击穿左肋甲叶,未曾重伤”。
再来看看《满文老档》。
这位叫哈宁阿的将领在已巳之变中与袁崇焕所统的关宁军交锋,“盔伤四处、甲袖刀伤二处”,这就说明他在战斗过程中头盔挨了四下,躯干挨了两下,躯干的事我就不提了,不戴头盔,头部被砍四刀或挨四箭试一试,确定不会两腿一蹬嗝屁吗?
再来看看这位叫劳萨的。“盔中箭一处”,不戴头盔挨一箭试试?
再如郑成功巨资打造的“铁人军”,由军中优中选优的士兵组成的重甲步兵,攻打南京之役,首战就击败了清军的重骑兵。清军形容“铁人军”“俱全身是铁,箭射不透,刀斩不入”,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披上重甲,完全就是人型坦克,一旦结成方阵,硬冲很难有胜算。
所以,一旦一个精兵披上坚固的盔甲,战场生存率是很高的,怎么能说是没用呢?不要被电视剧骗了。
引用文献:《清世祖实录》、《明太祖实录》、《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经略复国要编》、《四镇三关志》、《满文老档》、《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全辽志》、《元史》、《大明律》、康熙朝《大清会典》、《夷俗记》、《汉书》、《石匮书》、《东夷考》、《从征实录》
参考文献:《万历朝鲜战争全史》
魔兽世界人类女骑士幻化什么好看?
魔兽世界人类女
魔兽世界联盟种族武器模型最大的应该就是人类女了,个别巨大的武器甚至快赶上角色的身高了,联盟方幻化玩家选择人类女是最佳的选择,骑士职业也是魔兽世界最炙手可热的职业,并且持续了很长时间,本身板甲都是幻化中比较受欢迎的种类,在配上骑士各种土豪金的技能,人类女+骑士,作为一个幻化党,恭喜你,选择正确。
因为不知道题主喜欢什么类型的,所以大概分享一些大众流行的和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板甲幻化。
血鳞套+AL血鳞套装,加上兄弟会之剑,这套以红色系为主,因为血鳞护肩很难看,所以肩膀换成了迅捷惩戒护肩。
武士套个人觉得比较有意思的一套板甲幻化。调料包如下:
头:仿制的影踪派头盔,肩膀:淬火萨隆邪铁护肩,胸甲:加拉隆的雕饰甲壳,护手:上古护手,腰带:密囊腰带,腿:铰链腿甲。鞋子:烬铸源质长靴,披风:不屈大氅,武器:上古卫士
前锋套前锋套为世界掉落,可以AH购买,一定要配一把和护甲颜色差不多的武器,比如:魔渊。
盐石套这套配合末日决战也是非常好看的,不过这套也属于世界掉落,所以比较难刷。AH的价格也比较高。
白银圣斗士这套是为数不多的白色板甲幻化之一,喜欢的话可以去收集一下。
头:眼睛或者隐藏,肩膀:愤怒斗士装饰肩甲,胸甲手套为霸主,裤子:踏云腿铠,腰带:坚韧防卫者,鞋:堕落英雄之靴。
另外还有骑士的职业套装,T6套和机甲套都是很好看的,当然还有不能免俗的光荣套。喜欢就去收集吧,不过我建议人类以武器为基础来选择配套的护甲幻化比较好。
关注胖哥游戏说,专注解答游戏问题,小手一抖点个赞呗!
郑成功的铁人军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铁人军其实就是明盔明甲重步兵。
明军重甲步兵,可见与铁人军一样,甲胄齐全
郑氏起于海盗,海战不会穿盔甲,因其笨重,所以其部上陆后就是一支轻步兵,与清军特别是披重甲的八旗兵作战时经常吃亏。郑成功为了对付清军,想组建重甲部队,专门召集诸将会商:“(郑成功)集诸将议曰:『先年护国岭杀败阿格商所拾衣甲,全身披挂是铁;所以敢下马打死仗者,恃有此耳。其如我兵精勇何?今我亦用此披挂,剿杀丑虏,诸将以为何如?』”
当时军中有两种意见。
海盗出身的郑氏旧部反对:“戎政王秀奇进曰:『披挂全身穿带,不下三十觔(斤),虏有马驼,载穿带尤易,若至下马打死仗,战胜不能追赶,战败则难收退。今我兵欲以一人穿带三十斤步行,雄壮者步伐不难,痿小者未见其便』”
来自北方的新秀赞成:“甘辉进曰:『岳家军多自负带,我朝戚南塘(戚继光)令兵卒两脚股负沙操练,岂畏重耶?要在拣练得法耳』”
在双方相执不下的情况下,一位郑氏旧部突然出来赞成郑成功的意见,对铁人军最终拍板组建发挥了关键作用:“时适左戎旗管理大候缺将王大雄,将披挂付其穿带。雄手执战椇,步伐整齐,如赴敌状,动履如飞。藩(郑成功)喜曰:『似此可纵横天下矣』!遂行冯工官传督造陈启等日夜制造披挂铁面,专意为之。诸将亦以为可。”
郑成功立即挑选精壮,组成了铁人军:“二月,挑选各提督壮勇者为亲军,厦门港筑演武亭操演。各以五百觔石力能举起遍游教场者五千人,画样与工官冯澄世,监造坚厚铁盔、铁铠及两臂、裙围、铁鞋等项,箭穿不入者。又制铁面,只露眼耳口鼻,妆画五彩如鬼形,手执斩马大刀。每人以二兵各执器械副之,专砍马脚,临阵有进无退,名曰『铁人』。”
王大雄也因在关键时刻支持郑成功,成为铁人军的统领之一:“(王)大雄,(福建)长乐县人,腰大数围,力举千斤,有武艺。后因拔为左虎卫正领兵中军官。行各提督、统镇挑选勇壮者吊(调)入亲军。”
八旗兵也是披重甲的
不过要说明的是,铁人军并非发明创造,明军重步兵一直就是这样的,按照明军制度:“重甲内穿锦衣,套锁子背心和网裙,外穿明甲,套铁鞋。”而师承明军的八旗也大同小异,甚至和铁人军一样有面甲,根据西班牙大主教帕莱福(Blessed Juan de Palafox y Mendoza)所著作的《鞑靼征服中国史》(Historia de la conquista de la China por el Tartaro)的记载: “至於各种军备,鞑靼人(按:这里指的是满洲人)使用的防护性武装是:胸甲和背甲、头盔、护肩和臂甲,有点像欧洲的防护装备,但他们的甲胄并不明亮,制作欠佳,穿戴的人显得难看可怕。盔的面甲并不像欧洲的固定在罩上,仅仅是一块松弛的硬铁片,保护面孔、咽喉和肩,随时可和盔分开。他们还有保护头、喉、颈和肩的其他铁片。这些在战场上用来防御密集的箭,当箭如雨落时可能射穿血脉,深深刺伤那些可能造成大量流血和危险的部位。所以他们尽量保护这些部位。”可见与铁人军的甲胄是差不多的。
铁人军也会携带弓箭作为远程火力
铁人军的编制也有其特色,即重步兵和轻步兵合编,互相配合。有三人一组:“其兵三人一伍,一兵执团牌蔽两人、一兵斫马、一兵砍人;甚锐,一刀挥铁甲、军马为两段。”也有六人一组:“有一甲卒,即有五火卒随之。俱以布裹首,赤足;刀长六尺,或长枪、团牌。”
铁人军使郑成功如虎添翼,有了正面野战对抗八旗兵的底气。在镇江之战中,铁人军为战斗胜利发挥了终于作用:“来冲之虏,后知一千八百余骑,亦作三叠。本藩(郑成功)亲督新军右武卫、左虎卫特当其锋,以二百人冲杀满汉八百余骑。时有虏骑三百,直冲过我头叠之内,在二叠之前。我头叠之兵任其冲突,安然不动,被我二叠之兵并人马砍死。头叠之虏遂尔少退,二叠之虏站住射箭,箭如雨下。我师头叠之兵,任彼射箭(重甲不畏弓箭),即喊一声,竟冲二叠之虏,杀死颇多……我师奋勇死战,无不一以当百。虏遂披靡,齐奔下山坡,连人带马,跌陷无数。道路小而沟河多,一时各自奔命,自相蹂踏而死,及淹河填沟而死者不计其数。”
清军的记载则是:“凡骑兵遇步卒,反退数丈,加鞭突前;敌阵稍动,即乘势杀入,步卒自相残陷,骑兵因而蹂躏:以此常胜。至是遇郑兵,亦用此法。”但是铁人军不比以前的轻步兵,不怕骑兵冲击:“郑兵不动。俱铁甲胄、铁面头子,止露两足;用长刀砍骑,锐不可当。射中其足,则拔箭更战”。清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出兵四千,止存百四十人。叹曰:『吾自满洲入中国,身经十七战,未有此一阵死战者』!”
明军铁骑,手里拿着制式斩马大刀
通过这两个记载,我们知道八旗骑兵1800余人,分为三波,企图正面冲击明军阵营。但是铁人军重甲不畏弓箭,斩马大刀可连人带马一起劈死,因此正面击败了八旗骑兵。同时也说明,之所以明军屡战屡败,并不是汉人不善战,或者满人太厉害,还是明军太过腐败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