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游戏,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好好学习?
谢邀。
我看过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故事讲的是一个孩子(小明)因为沉迷于游戏,在这之前,小明成绩一直很优秀,性格乖巧懂事,在学习上不用父母操心。
然而有一天,小明偶然间接触到了这样的一款游戏,于是开始了每日每夜的熬夜与沉迷。
成绩开始下滑,在班里垫底,学会了对父母撒谎,借口查资料去叔叔家玩游戏,半夜趁父母睡觉偷偷玩游戏,这样一个孩子,很多人认为他已经丧失自我了。
当然,看到儿子如此痴迷、蓬头垢面的玩游戏,父母急得不行,而且马上就初三了,中招考试就要来了,怎么办呢?
和他讲道理没用,抢手机也没用,骂他也听不进去…
似乎这个孩子已经放弃学习了。
母亲想到了自己的弟弟,弟弟对家庭教育有一定的研究,他告诉弟弟孩子的情况,弟弟说,“堵不如疏,既然他想玩游戏,那何不一次让他玩个够”没等姐姐问出疑惑,弟弟给出了解决方案。
母亲面对这个方案不仅有一些疑惑,这样真的行吗?孩子如此沉迷于游戏,要是他坚持下来了又怎么办呢?
最后,母亲决定放手一试,双方于是达成了一份家庭协议。
“3天,72小时,除去每餐20分钟的吃饭时间外,三天只能休息5小时!”看起来不难,小明很高兴,认为自己一定能做到,而认为母亲再也找不到理由阻止他了。
“如果能做到,那就以后电脑手机随便玩,若是做不到,那就接受惩罚,电脑手机没收,整个暑假都别想再玩。”
在小明看来,熬夜打游戏时常有的事,这有什么难?这不是天上掉馅饼的事嘛?
合同生效,舅舅公证。
第一天,小明开开心心地坐在了电脑面前,精神抖擞,在长达23.5个小时的游戏时间后(第一天下午4:30—第二天下午4:00),小明提出了睡觉请求。
妈妈告诉他,因为后面还有两天,所以只让他休息两个小时。
疲惫不堪的小明倒头就睡,立刻就睡着了。
哪想两个小时一到,妈妈就准点来叫他起床打游戏,不然就算他认输了。
小明只得睁着朦胧的睡眼,回到了电脑面前玩了一个通宵。
妈妈也没闲着,为了防止儿子在玩游戏途中睡着,夜晚惊醒数次起来监督儿子。
三天对赌的第二天早上八点,小明又提出了睡觉请求,妈妈提醒“这次只能睡一个半小时”。
和上次一样,时间一到,妈妈就赶紧喊儿子起床,小明想着不能输,于是不情愿地起来了。
父母看着也十分心疼,但是到了三天对赌的最后一天,成败在此一举。
小明又坚持了一个白天,如果他能熬过晚上就赢了,可惜,到了凌晨4点钟,小明直接趴在了电脑桌上,这次任由父母怎么叫,他都不愿意睁眼了。
见儿子没了玩游戏的心,父母早早地把准备好了的协议拿了出来。
等到睡饱清醒后,小明发现自己签了份“学习协议”。
“每天学习3小时,向尖子班冲刺;每隔一天可以玩2小时游戏,每天出门散步2小时,锻炼身体;每天十点之前睡觉……”
最终结果如何呢?
简直脱胎换骨!
几天的疲劳战,小明对游戏产生了抵触情绪,一连好几天都没有再碰电脑,还立志要考上北大。
这种戒断疗法,通过困意对大脑造成刺激,令孩子在自愿清醒的情况下,对游戏产生抵触,无疑帮助他成功戒除了网瘾。
看了小明的故事,许多网友都炸开了锅。
“这次不玩了,过一阵子,他又想玩怎么办?”
“根本没用,我玩了三天三夜,熬不住,过了几天还想玩。”
这些疑惑,也许你也有。正是因为害怕孩子高强度玩会出现意外,所以很多网友都表示不敢这么对赌。
换做是你,你敢这么做吗?
戒断疗法,之所以能有效,除了疲劳厌恶刺激外,还有些收服孩子的小“心机”,并没有一刀切,有效避免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说好输了就整个假期都没收手机电脑,但最后依然给予孩子每隔一日玩2小时的机会,这种做法,让孩子能够在还有机会玩游戏的机会下,认真学习,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个不赔本的买卖。
戒断疗法,其实,真正的根源还是家庭。
真要治本,最需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家庭环境。
小明之所以沉迷于游戏,关键还是在于父母之间的关系。“记忆以来,父亲一味指责母亲,母亲脾气火爆,一言不合就吵架”。
孩子签完学习协议后,在舅舅的建议下,父母也反思了自己的问题,签署了一份家庭公约,写下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有事一起沟通,一家人一起努力。
父母关系和谐,家庭氛围变得温暖,小明身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成功戒除网瘾,成绩突飞猛进,高一从年级514名升到85名。
我们可以看到,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首先要反思一下自己在哪些方面做了错误的引导,与孩子一起进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
你认为这种方式有用吗?
小朋友在家打游戏?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疫情期间孩子接触手机,电脑的时间长了,玩游戏上瘾了,确实很让人担忧和焦虑的。其实每个人都有喜欢玩游戏的天性,大人也会如此。是因为在游戏中能让人有成就感。或是在其它方面没有这个环境等,比如没有人陪孩子玩。
所以孩子喜欢玩游戏这件事宜疏不宜堵。首先要给孩子成就感,多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堆积木,拼玩具强过孩子在电脑,手机上玩游戏,激发孩子多方面的兴趣。比如春日正浓,草莓、樱桃都熟了,周未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爬山采野菜,放风筝,摘草莓、樱桃。孩子一定会玩得很开心,而不会只记得玩游戏了;去书店、图书馆、博物馆、公园也是不错的选择。
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把孩带到户外去或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同时家长也要注意以身作则。自己不要整天玩手机,否则孩子也会如此。
其次孩子玩游戏时要设置好时间。手机里有儿童模式,设置20-30分钟的时间。严格要求,现在的孩子比较孤独,大部分的孩子都玩过游戏。只要控制好时间让孩子不要上瘾,沉迷就好了。当然能够不玩游戏是最好的。也是我们的目标。
最后要多陪伴孩子给孩子关爱,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多参加体育锻炼。孩子的生活内容丰富多彩了,可以画画,弹琴,看书,骑自行车,拼积木……选择多了,游戏就没有那么多的吸引力了。希望能帮到你。
我是穆瓣草籽,教育领域创作者,欢迎关注我,一起探讨教育问题,也可以下方留言点评。
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
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爱发脾气、打人,怎么办呢?
孩子出现咬人打人这些攻击行为的时候,父母这样引导才正确
当你的孩子打、推、咬、抓或其他有攻击性的行为时,告诉他要温柔,不要伤害他只是他们需要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界限的信息和支持的一小部分。
孩子可能会意外地伤害别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叙述你所看到的,并询问什么可能会更有效,来帮助他们纠正这种情况。尽管情况并非总是如此,但大多数情况下,当一个孩子表现出攻击性的时候,他们的行为是由挫折感驱动的,这种挫折感会压倒一个还在慢慢发展冲动控制的孩子,尤其是当他们失去了联系感和安全感的时候。除了知道伤害别人是不可以的,他们还需要一个问题的答案;“但是,面对这些挫折,我能做些什么呢?”
孩子为什么会有攻击行为伤害别人的孩子常常是在释放一种信号哦,他们需要更多的联系,温暖,爱,乐趣,欢笑,或者也许他们有一些大的哭声锁在他们的身体里,需要一个出口。
一岁到十八个月大的婴儿经常会咬人、推人、抓人或撞人,因为他们对对方的空间毫不在意,也没有意识到这会伤害对方。在告诉你的孩子这很疼的时候,你可以表现得很真诚,而不用批评:“哎哟,真疼!”如果他们伤害了你,或者“我不能让你伤害你的妹妹”,而不是“你敢那样做!”你的孩子是通过观察接受者不喜欢的反应来学习的,不管是另一个孩子还是父母,通过你的耐心,他们逐渐学会更好地控制冲动。把这当成一个可以教孩子的时刻。
你一贯的冷静耐心的指导和支持将会得到很大的回报。获得更多的语言和对他们接收到的信息的更好的理解也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交流他们想要的或需要的,而不是变得身体上的。那些会说“停止”、“我不喜欢”、“我很烦”的孩子,在受挫的时候不太可能对另一个孩子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当你询问他们的感受时,你的回答是:“扎克,当萨姆不肯和你分享他的玩具时,你好像把他推倒了,你难过吗?”-这有助于孩子识别他们的感觉。
要确保你的孩子的打人、咬人或推人的阶段都是他们学习的一部分,是他们仍在发展冲动控制和表达想法和感受的更健康方式的症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一个“好斗的孩子”或“淘气的孩子”。只有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获得平静、平静和温暖的支持时,这些问题才会成为一个持续存在的问题。
除此之外,如何才能满足这些需求呢?
但大多数孩子,尤其是18个月以上的孩子,往往会因为沮丧而打、推或咬。记录它发生的时间。减少可能让孩子发生这些行为的因素。例如,许多孩子在吃某些食物时变得非常不平衡,比如麸质或奶制品,加工过的糖或含有人工色素和染料的食物。花几天时间把每件事都记下来,慢慢你会发现孩子的脾气。
1.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减少压力,从而减少他们攻击行为的发生。
2.温柔和敏感地触摸和抚摸你的孩子。
在你的日常活动中,温柔地触摸和对待孩子,帮助他们学会对别人温柔。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经历一个充满攻击性的阶段,怎么办?1. 身体干预
通过尽可能快地进行身体干预,而不是期待他们对口头指示做出反应。如果他们已经打过了,让伤害过的孩子靠近,在照顾和同情被伤害的孩子时,让他们参与进来。
2. 对孩子的愤怒和挫败感表示关心和同情
对孩子的愤怒和挫败感表示关心和同情,这些情绪驱使他们采取行动。一旦你的孩子学会真正相信他们的感情永远是重要的和值得同情的,他们就会在被压倒之前更好地寻求支持。获得支持的孩子学会寻求支持,通过哭泣或说话来释放压力。
3.向他展示你可以在帮助他克服挫折时保持冷静和自信。你帮助孩子的信心会开始减轻他们可能有的不安全感或崩溃感。即使当一个孩子看起来并不害怕或沮丧时,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们的身体处于一种非常紧绷、紧张的状态。
4. 向她展示当她遇到挫折时她可以做什么。
如果可能的话,当你介入并阻止你的孩子的时候,希望是在他们爆发之前,表现出你能让自己真正倾听他们的哭泣和抱怨,并把一切都发泄出来。通常情况下,父母阻止孩子的干预,会提供他们需要的出口,让潜在的挫折感浮出水面,通过大声哭喊获得一些解脱。
5. 笑可以治愈和驱散紧张。
在孩子面前微笑,帮助他们驱走压力,也许他们的攻击性就不那么强了。
6.“力量逆转游戏”
可以帮助孩子释放挫折感,任何家长扮演傻傻的、愚蠢的或没那么强大的角色的游戏都可以很有疗效,这可以通过游戏引发的笑声的强度来衡量!和你的孩子打一场枕头大战,给他们一个宣泄压力的机会,让他们充满活力,或者在你告诉她这样做是安全的、你在照顾她的时候,让他对着垫子大喊大叫。
总结让孩子知道你不会让他大发雷霆,你是在保护他的安全,并帮助他克服巨大的挫折感。她需要看到你关心她的感情。这样,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就会减少,这是一个逐渐的长期的过程,家长要耐心等待。
聪明的父母都会关注J妈学堂,每日分享孕产育儿小知识。
有爱的父母都会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受益。
我是J妈,创建了宝妈自媒体创业营,带领全营宝妈实现经济独立!曾经以为自己足迹踏遍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现在认为做了妈妈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经的职场达人,现在的育儿达人,专心在头条码字,每天更文,专注于育儿经验和宝妈自我提升以及时间管理,分享我的所学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标点,全部是我一个一个敲打出来。J妈学堂的美国家庭万用亲子英文教学课程已经上线啦!关注即可免费获得!
每一个文章都是我的原创,如需转载,必须取得授权。 文内如果有错别字,请见谅。 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游戏暴雨剧情详解?
游戏暴雨的剧情详解如下
故事发生在美国东海岸的一座小城镇,每当暴雨倾盆而下的时候警方便会在雨水中发现一具8到10岁左右的男孩的尸体,手中握着折纸,胸口放着一朵兰花,受害者已达8人,至今无法破案,故事将以4名主人公为主,从不同的故事主线来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分支情节众多,玩家的选择取向影响着游戏的发展,结局众多。
在游戏后期,玩家将扮演第五个角色,即童年时的折纸杀手。他的双胞胎哥哥约翰与他在一座建筑工地玩耍时,被卡在一个打开的排水管中,当时暴雨倾盆,但弟弟最终没能说服他们那醉酒的父亲去救约翰。
十六岁女孩整天玩游戏不上学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确实很难解决,一定有一些原因,让她更愿意沉浸在游戏中。
比如,父母的陪伴太少了,孩子在生活里没有获得关注,只能到游戏中去找。比如,孩子遭遇了学业或者某些成长的伤痛,但没有得到父母应有的回应,于是,孩子对学业失去了信心,只能在游戏里找到成就感。家长想解决这个问题,我来出一个奇招,但如果你用心去做,会有奇效:
第一,先停止去批评她,陪她一起打一打游戏。这个过程一开始可能孩子根本不理你,但你坚持做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你们的关系会缓和。关系缓和了之后,交心的沟通,你就能找到她沉迷游戏的原因。
一个高中的孩子告诉我,他一开始打游戏就是因为太孤单了,在生活里边,没有可以交心的朋友。听到孩子这样的倾诉,父母就知道,如何做孩子更容易走出游戏。
第二,找到比游戏更让她有成就感的事。孩子在游戏里有刺激,有好玩,更有成就感。为什么有些孩子能克制自己去做一些看似无聊的事儿?因为把一件事做成了之后的成就感,让这些孩子愿意有耐心的等待。
比如,带孩子去一些她想去的地方旅行,或者陪孩子去做一些她愿意做,但曾经你限制她做的事情。注意这个过程里,绝口不谈成绩、学习。一定要耐下性子,和孩子缓和关系是第一步。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三,如果你实在没有办法可以求助专业的人。比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家庭教育指导师,我曾经看到一个青春期不愿意去上学的孩子,她的妈妈在课堂上痛苦流涕,而这位讲师,通过对这位妈妈和孩子同时半年的陪伴,让他们家的沟通相处模式都有了很大改变,孩子也愿意去上学了。
总之,要相信方法总比问题多,要么自己改变,要么请专业的人来帮助自己和孩子改变,现在的孩子网络是很大的诱惑,但同时,网络也是一个礼物,当孩子能够有控制的使用网络,又能有其他生活,他就变得更加独立自由了,而这也是做家长最大的成功。
我是@亲子故事莲君说 ,欢迎关注并转发,也请在评论区留言,一起交流,轻松教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