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7游戏中心,盛极一时的全真教为何没落了呢?
据《金盖心灯》和《龙门传戒谱系》记载,自从龙门祖师丘处机于白云观羽化以后,即开创并私密传授龙门戒法,从第一代律师赵道坚到第六代律师赵真嵩,都是秘传戒律。且从赵道坚律师而后亦都未居住北京白云观,而于各地隐修秘炼,单传私授,鲜有名于世而弘宗阐教者。直到第七代律师王常月才来京改私传为公开传戒。方丈是对道教十方丛林最高领导者的称谓,《庄子·天下篇》中说:“方,道也。”《大戴礼记·本命》中说:“丈,长也。”即对有道长辈的尊称。方丈具有开坛传戒、普度弟子的职责,方丈的选拔也很严格,必须受过三坛大戒,德高望重、戒行精严、受全体道众拥戴,始许选为方丈。《三乘集要》中说:“方丈乃人天教主,度世宗师,演龙门之正法,撑苦海之慈航,常怀传贤之心,素无吝道之意,作全真之模范,律门之纲领,非有道之师,不可立也。”
祖师丘处机

字通密,道号长春子,宋代著名全真道掌教真人以及执掌天下道教的宗教领袖。登州栖霞人士(今属山东)。十九岁出家宁海昆仑山(今牟平东面),次年拜王重阳为师。曾先后在陕西磻西和龙门苦修达十三年,道功日增。因邱处机曾隐修陇州龙门(今宝鸡市)山,故取名“龙门”。因以74岁高龄而远赴西域行程35000里,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而闻名世界。元太祖十九年(1224年)返归燕京,太祖赐以虎符,玺书,命其掌管天下道教,诏免道院及道众一切赋税差役,于是道侣云集。玄教日兴,遂在南京设立八教会并宫观设坛作醮。1227年(元太祖二十二年),仙化于长春宫(原名天长观),瑞香氤氲整个北京城三日。元六年(1269年)诏赠“长春演道主教真人”,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加封为“长春全德神化明应真君”。在道教历史和信仰中,丘处机被奉为全真道“七真”之一,龙门派开山的祖师。第一代赵道坚(1163年—1221年)金朝檀州(今北京密云县)人。原名九古,道号虚静子。《金盖心灯》载,大定十九年(1179年)师事马丹阳,次年奉师命往龙门,拜师丘长春,乃改名道坚。后数年,往来于平凉间。二十六年(1186年)长春携道坚居终南祖庭。不久,丘长春奉诏东行,留道坚,命改师李灵阳。明昌二年(1191年)丘长春东还海上,过掖城,又命道坚拜谒刘长生。未几,刘真人又令道坚东归山东栖霞,往投丘长春处,遂充任文侍,掌管经籍典故,来往信函。金宣宗兴定三年(1219年)随长春真人赴西域,行至赛兰城,因病仙逝,享年59。元定宗五年(1250年)赠号“中贞翊教玄应真人”。道坚曾受戒律于丘长春,为全真教律宗第一代律师。第二代张德纯(?-1367年)元末洛阳人。本名珩,号碧芝。《金盖心灯》载其家世富有,喜与术士丹客交,讲学不倦。后因家破病困,乃悟以前所行皆妄想,无益身心性命,遂弃家为道士。师事赵道坚,专精龙门派元旨,时年三十余。侍师十八年,一无指授,而诚敬不移,道坚知其为道门人物,传以心法。德纯后隐华山,肩荷律教数十年。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七月羽化。为龙门派第二代律师。第三代陈通微(?-1387年)名致中,号冲夷子。元末明初山东东昌人。据《金盖心灯》载,幼时父母双亡,往来羽流间,学正一驱邪祈祷之法,后游华山,遇张德纯,受授戒律,拜师入道。德纯为改今名,自是苦志玄功,谨行妙德,阐扬道旨,爱度门人。后入青城山修道。洪武二十年(1387年)正月逝世,为龙门派第三代律师。第四代周玄朴(1340-1450?)名知生,号大拙,陕西西安人。初务农,躬耕自乐。元末大乱,不能安居,乃隐于终南山。后弃家入青城山,皈依陈通微。洪武二十年,受龙门戒法,遂与弟子数人隐居山中五十余年,不入尘世。后将戒法传与张静定,又将宗派传于沈静圆。此后,张静定一支仍称龙门律师,而沈静圆一支则称宗师。第五代张静定(?-1522年)明朝浙江余杭(今杭州市)人。原名宗仁。号无我。《金盖心灯》载其世代业儒,精通性理之学。永乐年间举明经,隐居不仕,讲学于苕溪。父母双亡后,弃家云游,参访高人达士。至天台山入道门。精八元阳经及丹诀,著述颇多,皆毁弃。后游青城山,见周元朴,慕其道德高尚,遂师事之,仍还天台隐居。景泰元年(1450年)周元朴遣徒召静定至青城,授以龙门大戒。嘉靖元年(1522年)七月逝世。是为龙门第五代律师。宗师 沈静圆号顿空氏,江苏句容人,正统十四年(1449)受教,隐浙江金盖山,成化元年(1465)以教授卫真定,后无人见之者。第六代宗师卫真定,号平阳子,浙江嘉兴人,受教后,云游各地,至于蜀,传法与第七代宗师沈常敬,传说卒于清顺治二年(1645),住世二百有五岁。第六代赵真嵩(?-1628年)原名赵得源,号复阳子。明朝山东瑯琊人。《太上律脉源流》载其年二十,精通经史,博览道释要典。年二十五岁,父母双亡,遂弃家出游武当。至茅山阅道籍。遇张静定,慕其道德,遂请皈依。静定乃改名为真嵩,授受戒旨,嘉靖二年(1523年)至王屋山,精修法要,习大定三年,嗣是六通具足。崇祯元年(1628年)传其道与王平,乃返天台,旋入王屋山而终隐。是为龙门第六代律师。宗师卫真定(1441——1645)明末清初嘉兴石门(今属浙江省)人。字元宰,号平阳子。《金盖心灯》卷一载:其先世居华亭,宋末元初,正节先生开白社书院于石泾塘,遂家石门。真定生性鲁钝,但性至孝。既长,欣慕方外之游,师事沈静圆,乃从师至南宫,命名真定,授以宗旨,自是修道愈勤,毫无倦志。顺治二年(1645)十月逝世,时年二百零五岁,为全真教龙门第六代宗师。第七代王常月(?-1680年)为清初著名龙门派道士。俗名平,法名常月,号昆阳,山西长治人。 王常月生当明季之乱,慨然有出尘之心。中年时拜龙门派六世祖赵复阳为师。赵授以戒律,嘱之曰:“成道甚易,然亦甚难。必以苦行为先。种种外务切须扫除,依律精炼,潜心教典,体《道德》自然之奥,探《南华》活泼之真机,方为稳当。”王常月牢记其师振“宗风”之训戒,毅然以振兴龙门派为己任。(公元1656)奉旨说戒于白云观,开坛说戒凡三次,收弟子千余人。三次公开传戒,辞师后,周游诸山间。八九年间学师二十八处,印証五十余人。后隐居华山,刻苦修道。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秋,他北上京师,挂单灵佑宫。次年奉旨说戒于白云观,开坛说戒凡三次,收弟子千余人。三次公开传戒,不仅发展了大批教徒,而且表明其已获清朝统治者的保护和支持。这对龙门派的复兴具有重大意义。他为顺治帝所器重,赐为“国师”,三次赐予紫衣。康熙三年(1663年)王常月亲率弟子南下,在南京、杭州和武当山开坛授戒。一时,南方道士纷至门下。由此,龙门派在当时整个道教日趋势衰颓的情势下,呈复兴之象,并成为全真道中势力最大、影响最深的一个支派。王常月本人也被誉为“中兴之祖”。闵一得在《金盖心灯》中称其“是我朝高士第一流人物。”康熙十九年,传衣钵于弟子谭守成而卒。后被康熙赐号“抱一高士”。宗师 沈常敬(1523年-1653)字一斋,号太和子。明末清初浙江桐乡人。《金盖心灯》载其世代业儒,家贫无隔夜粮,而常敬泰然处之。年四十,入金盖山,居蘧云观,修行道法。后游名山,路遇平阳子,遂师事之。始得太士宗旨,乃至茅山居焉。顺治十年(1653年)逝世。第八代谭守诚(字心月) (?~1689)清代道士谭守诚,号心月,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性笃实,不苟言笑。为儿时,相貌不凡,嬉于庭,有绀发朱颜黄冠客,负蒲团策杖过其庐,见而异之于黄鹤楼读书,有出尘之志。刊印的《留溪外传》,卷十七有《心月道人传》,载:“心月道人者,楚之酃县人也,姓谭,名守诚,心月道号也。遍游名山胜境,求访高贤,历参名宿,颇有得。一日遇王昆阳真人,相见如故,遂契合,偕往武当山中,传秘密精义。操修二十余年,无晷刻少懈。昆阳知其有所得,遂以龙门心印付之。嘱曰:‘尔得吾道,当以度人为急。度一人证道,即积无量功德。于是守诚游行天下,以救拔为主,委曲劝化,诱人于至道。叮咛告诫,勿使堕落旁门左路也。后至江南,见江左人材济济,有根器者众,乃止于江宁(今南京)城西虎踞山之隐仙庵设教焉。诲人以忠孝为本,以诚静为用。其徒从者几千人。康熙己巳岁(1689),语诸学人曰:‘吾将逝矣,当在某月日也。’至期,沐浴更衣,朝参上帝,说谒曰:‘一心静极万缘消,独露真容月正高。自在希夷堪湛寂,龙门法律柏林操。’端坐而化。因得王常月衣钵,住持京师白云观。为龙门派第九代传戒律师。第九代 詹太林(字晋栢)(?—1712)清康熙年间湖北麻城县人。曾“屡应举子业,以多病故,栖心玄学”。潜修道法,在乾元观参玄。即昆阳王律师金陵行道之后,其嗣心月谭律师以先生为入室高弟。四十九岁,至吴门(即苏州)全真律坛受戒。詹太林得法后,北游京师,直至卢龙塞上(今河北喜峰口),阐扬教律,羽流闻风骈集其下。后来詹太林“南还,由天津历邺台(今河北邯郸市临漳县西南),以至睢阳(今河南商丘)亳土(今安徽亳州),所在皆演法谈经,宗风遐畅,康熙五十一年十二月十八日羽化。为龙门派第九代传戒律师。第十代 穆清风(字玉房)字玉房,号升阳,河南人。慕道入玄,遇詹师于茅山乾元观,康熙四十八年(1709)嗣法,受龙门第九代詹太林之传,为龙门第十代传戒律师。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始来成都梓潼宫,三次开坛传戒,收取弟子。并住持眉州(今四川眉山)重瞳观。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传法于朱一和。第十一代 朱一和(字自明) (?-1717年)字自明,号怀阳子。清康熙年间陕西扶风人。《太上律脉源流》载其自少有出家之志,父母双亡后,遂为道士。云游至成都梓潼宫,开修接待常住,建立养疾病院,十余岁坚持不懈,乡人甚重之。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律师穆清风云游至此,登坛演法。见一和道德真纯,言行卓绝,遂传之大戒。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传付大法,成为第十一代传戒律师。第十二代 袁阳举(字清举)法名阳举,号九阳,陕西凤翔人。路遇异人,遂至陕西陇县景福山出家修道,后游终南山、老君山、青城山,在成都梓潼宫从穆清风受戒。“雍正六年(1728)岁次戊申复游陕省景福山,开建律坛。至八年(1730)正月登坛三次。”雍正八年(1730)传法于王来还。第十三代 王来还(字却尘)(1667年-?)号却尘子,清初燕京(今北京市)人。幼信东王公教,长大后西游关中,住玉泉洞玄真庵。继而登华岳,开阐教法,云集道众。平日以针药济人。《太上律脉源流》载,雍正六年(1728年)于陕西景福山听讲宗法,受授大戒。八年(1730年)袁清举律师授之大法,并《太上律脉源流》,来还重之,藏于石室。年六十四,应李大真人请至泾阳峨嵋山云门宫,传《道德》、《黄庭经》,以及虚无清静教。并开坛传戒,以阐玄风。为第十三代传戒律师。第十四代 白复礼(字照图)(?-1740年)字慧直,号照图子。清雍正乾隆年间陕西绥德人。十九岁,弃家东游,访道华峰,受业于应诏东,后云游关内浴水观,改名通真,遂卜居之。后至泾阳峨嵋山云门宫,参礼王来怀,听传龙门宗法,道授三大戒。王来怀付之大法,复礼惨真养性,苦志参玄,论虚无之妙道,究金丹之正理,居不数载,观宇为之改观,时人尊称「通真上人」。乾隆二年(1737年)开演百日法戒,传授弟子。五年(1740年)羽化于观中。为第十四代传戒律师。第十五代 程本焕(字香岩)号香岩,陕西龙门人。“幼栖(陕西韩城)紫云观,有学道志”,于是“卜象山修心炼己”。乾隆二年(1737)受戒,“于乾隆戊子年(1768)三月清明日登坛说戒”。付法于华山道士张本瑞。又一十五代 张本悟(字寿山)张本瑞,山西代州人。《白云观志》据白云观祠堂历代律师神位作“张本悟”,号寿山。因与程本焕同辈,故亦被尊为第十五代律师。房永谦所抄《玄都律坛威仪戒科全部》之《祖堂奉师法座》,每代只列一位律师,故无张本瑞之名。北京白云观历代律师神位,第十五代列两位律师,第十七代列三位律师,第十八代列五位律师。嘉庆十三年(1808)二月,张本瑞在北京白云观开坛传戒,得戒弟子一百二十余人。从此,北京白云观恢复了传戒活动。张本瑞传戒后,想起其师程本焕的遗嘱:“吾之戒律,将来兴化于北。”认为“今日之举,先数十年程师预知之,岂偶然哉”,遂遵程师之言,将龙门正宗法脉源流传授给张合皓。第十六代 張合皓((?-1808年)字朗然,号怡轩。清乾隆年间西安府长安县人。据《太上律脉源流》载,年三十二,父母双亡后,入终南山至鄢郿县瑶上庵,师事李本善。既而参访窑头神洞张律师,参研三教,朝夕晤对,获益良多。后又师事董赤脚、石赤脚、泾阳李赤脚,深究天人秘奥、三教同源宗旨。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至京师,居白云观,为知客。四十三年(1778年)移住御园永宁观,见知于侍讲学士图鞳布。学士特建延宁庵招住之。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复居白云观为住持。迄嘉庆十二年(1807年),四方诸友,欣然云集。后县礼币聘请张律师出华山,来白云观设坛说戒,得受戒弟子一百二十余人。并将龙门正宗戒律法脉源流,传与合皓,为第十六代传戒律师。据云:张合皓准备于该年九月九日开坛传戒,但至七月就羽化了。因此,张合皓实际上并未传戒。但因他曾任北京白云观住持,且由他恢复了该观的传戒活动,并已承继法统,故后世仍尊他为一代律师。第十七代 张教智(本字合智,一宇慧生) (?-1840)郭教仁、张教玄、孟教龄张教智清道光年间人。受戒于北京长春观。据《长春观志》载,与崔教淳同期受戒。后为北京白云观监院。平素藏拙不显,道品高尚。是中兴白云观的又一功臣。他是北京通州人,在通州文昌阁出家,度师为段真人。出外云游访道多年,后常住白云观,于嘉庆十三年(1808)从张本瑞受戒,并得张合皓传授衣钵。张教智住持白云观数十年,“前后开坛十次,度戒子一千一百余人。盖自昆阳(王常月)以来,未有如此之盛者也。” 张教智于道光十五年(1835)传法于吕永震(原名吕合震),道光二十年(1840)羽化。第十八代 吕永震(字乾初)、 孟永才(字豁一) 袁永亭、严永宽、郑永祥、字乾初,号雷鸣子,原藉山东青州府人。任白云观监院5年后,退职南游,被迎请至河南南阳玄妙观任监院。同治四年(1865),白云观道众又请他去开坛传戒。是岁冬,又回南阳玄妙观。回白云观传戒,将龙门大法传与南阳玄妙观监院张圆睿。是为第十八代传戒律师。第十九代 张园璿(字耕云)号云樵子、云樵真人。清同治、光绪年间山东登州府福山县人。生来天资聪敏,仪容端雅,志行高洁。《太上律脉源流》载其少慕玄门,后出家于即墨崂山三官庙。博览道典,普访名山,遍谒高贤,惟求玄妙之诀。后于江南天宝观常住,道众云集。因兵乱,移居南阳府玄妙观。时吕永震律师任监院,与园璿谈道数日,志气相洽。律师归主京师后,道众推举园璿为监院,自此勤理教政,夜以继日,精修妙行,严以持己,宽以待人,道众无不悦服。同治四年(1865年)吕永震召至京师白云观,传授宗门大法。六年(1867年)白云观道众请园璿来京,尊为方丈,开坛传戒。期满后,复归南阳。几年(1870年)复请进京,设坛度戒。蒙皇后慈禧恩赐紫袍玉冠,捐金助坛,开大戒场。京城内伯子公侯,接踵而来,玄风大振。光绪十年(1884年)重赴白云观,传法开戒。门下弟子近千人。遂于众弟子中选得云南蒙山高仁峒,传付大法,以承嗣宗。是为第十九代传戒律师。第二十代 高明峒(字云溪) 刘明印名仁峒,又名峒元,字云溪,号寿山子。为华山正宗十六代嗣裔,蒙山白云岩清虚古观第九代道人。世出望族,幼具慧根,至弱冠时,厌弃尘世,遂归山学道。拜华山第十五代李度师下,苦行修炼。同治(1870年)庚午年到具有“天下第一观”之称的京都白云观受戒,受戒后慧力益深,道心愈笃。凡道之所在,无不身体而力行之。至光绪初,群推为京都白云观监院,光绪中叶继任该观第二十代方丈。据《藏外道书》记载:“高仁峒在任方丈期间,为本观经营颇力,又说内监官司贵绅数为赈恤”。《清代铁闻》卷七称高仁峒“实以神仙中人兼政治中人者也”。《清代述异》卷十一说:“高仁峒通过与清总管太监刘卿的盟兄弟关系出入宫廷,与最高层统治者关系密切”。据《中华野史》载云:“峒元以神仙之术惑慈禧,时入宫数日不出。其观产富甲天下。慈禧封峒元为总道、教司,与龙虎上正一真人并行。其实正一真人远不如其势力也”。后慈禧皇太后又敕赐金冠紫袍,御前焚修等,在其羽化之后又敕赐一祭坛,号封寿山大真人。第二十一代 陈至霖(字钟乾,号毓坤) (1854—1936?)朱至和、刘至融。陈毓坤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一代传戒律师。派名明霦,律名至霦,字钟乾,号毓坤,又号玉峰子。清文宗咸丰四年(1854)生于河北顺天府宁河县,世居天津海滨。据道书《白云观方丈传戒谱》载:明霦幼而聪敏,秉性至孝,侍母素食,不茄晕酒。稍长,即有超凡出世之想。年二十四,投拜新城圣海宫陈圆岚真人为师,研究道妙,别具会心。厥后,赴关东干闾二山访道,遍历名山大川,屡遇异人,传授心法。光绪壬午年(1882年),高云溪方丈传戒白云观。他躬逢其盛,才冠群贤,云溪方丈因受之大法。彼时监戒大师张明治亦将所受张耕云老方丈之法,付与明霦,代传道脉。明霦道德名誉,夙为众所钦佩。光绪十年(1884年),云溪方丈复开戒坛,明霦被推任引礼大师。次年(1885年),被道众推任总理都管各执事。他不负众望,怨劳不辞,曾创修花园工程,襄办永久会务,置买田地等。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道众选任他为监戒大师,冬月,因积劳过甚,退隐宣武城南玉皇庙养病,并自署斋名“安乐洞天”。二十二年(1896),圣海宫陈师病笃,乃回新城侍奉。同年秋。高方丈又开坛传戒,任证盟大师。事后仍归本庙主持事务。他肩负重任,在各国联军入境中国时,坚定不移,誓守庙土,毅然与联军长官接洽,遂订保护居民之约。两载有余,秋毫无犯,使乡民财产转危为安,后将庙产香火余资竭力樽节,于壬寅(1902)正月在新城创办小学校,招邻里子弟入校读书,不收学费,功德无量。时直督北洋大臣袁世凯还赠以匠额:“德水滂仁一日行,道有福旌其功德。”宣统元年(1909年),任白云观监院。辛亥(1911)年又被道众推举任方丈。他阅历精深,虚怀若谷,待人治事素以慈善为怀。1912年,上书袁大总统,创立“中央道教会”。倡导各省道庙设立分会,以整顿道教清规,推广地方慈善事业,并发起国人道德思想爱国教育。1913年开启玄坛,宣演大法,得皈依弟子三百二十余人。1919年三月,开坛说戒百日,祈祷世界和平,庆祝欧战告终。得戒弟子432人。徐世昌颁匾“葆素涵真”。1926年,于徐世昌接洽,献白云观明版《道藏》,影印流传。1927年再次开坛受戒,三次传戒共度戒子1091人。第三次开坛传戒后,遂离观云游。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二月,陈方丈羽化归真。第二十二代王理仙(1913-1995)全真派高道,北京白云观第二十二代方丈,传戒律师。11岁时入私塾习儒业,读书六年。一兄一妹,父母劳累早逝.入道出家八年后(1943年),适逢沈阳太清宫金崇泽方丈在黑龙江双城县无量观开坛传戒,戒期一百天,他入坛受戒为“天字第一号”戒子。1989年11月10日(农历十月十三日),道教全真第一丛林——龙门祖庭北京白云观举办已中辍六十多年的传统授戒仪典。事前,1988年中国道协理事会便决议恭请王理仙道长开座为白云观第二十二代方丈。这次戒期20天,受戒弟子75人。王理仙方丈神态慈祥,细为受戒弟子说戒并发予戒牒。他成了全真道教授戒盛典的中兴者,是白云观法统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他告诫受戒弟子要“爱国爱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1992年3月,中国道协召开第五次代表会议,他被敦聘为名誉理事。1995年仙逝于西安八仙宫。蒋宗翰(1901-1979)字宣富,号得舒,道号清客子。浙江黄岩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月二十四日。九岁出家,1927年26岁开始闭关三年,期满赴武汉长春观受三坛大戒,得“天子第一名”。1933年开始于委羽山传戒,任委羽山大有宫方丈、律师。解放后在道观行医,1959年调入温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讲授针灸。1960年调入杭州莫干山医院工作,同年受聘浙江医科大学任副教授,参加省中医研究所科研工作和浙江省第一人民医院门诊。1962年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同年升座为白云观方丈。1966年以母病乏人照顾为由,申请离京还乡,并受该县第二人民医院聘请为副院长,1979年羽化。第二十三代 傅宗天(1925-1997)师承道名傅圆天, 中国道协会长、成都市道协会长、青城山道协会长,道教全真龙门派大师。四川省简阳市九龙场人,1925年农历五月间出生于一贫苦农民家庭。父母皆信仰道教。1946年因家庭衣食艰难,且体弱多病,年及弱冠的傅圆天便投奔成都灌县水磨乡黄龙观出家,师傅张永平道长.在家时曾上过几天私塾,不过略识文字,入观学道后,始因习经而刻苦学习文化。对道教圣典《道德经》有较深研究,不仅能背诵,且能用道教义理详解全文,依旨修持。1989年11月12日至12月2日(即农历十月十五日至十一月五日),道教全真派在祖庭北京白云观举行隆重传戒受戒活动,傅圆天是这次传戒活动的主持者之一,并被授予“大师”称号。1992年3月,中国道协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会议,改选领导成员,众望所归,傅圆天被选为中国道教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并兼任中国道教学院院长。同时荣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参政议政。1995年11月全真派在四川青城山举行传戒仪典,傅圆天大师被推举为青城堂方丈、第二十三代傅宗天大律师。1997年7月3日在四川青城山羽化。葛月谭道号明新,号宁静子。别号枕流道者,1854年出生于山东省邱县。1867年,葛月潭在斗姥宫出家修道。1874年拜龙门派19代律师张园璇为师。1875年,葛月潭赴北京白云观,任客堂知宾,广交天下名流,深受好评,被"能书能画更能诗,文采风流冠一时"的学者、诗人和画家。1877年,葛月潭返回沈阳,被选为太清宫监院。1914年,被龙门派诸山公推为太清宫方丈,成为龙门派第20代传戒方丈,同年七月开坛传戒,受戒300多人。葛月潭多次游历小住千山,把千山作为他的归宿。1929年,葛月潭亲自选定千山无量观聚仙台为其墓址,兴建葛公塔。1934年底,葛月潭羽化,终年80年。1935年春,其弟子将其遗体安葬在葛公塔下。王诚林道名王全林,俗名王长林,道号阴阳子。为千山五龙宫第二十四代传戒大律师。全真金山派,因受三坛大戒于傅宗天大律师,故以道名王诚林。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人,1928年出生,童年因家境贫困,为了求生13岁出家为全真道士,25岁开始遍访名山大川,寻仙求道,1952年返回沈阳太清宫,1953年到千山无量观,1957年参加中国道教协会第一次代表会,1958年因形势逼迫回乡参加劳动,1979年落实党的宗教政策返回无量观,1984年受鞍山市道教协会委派主持五龙宫,先后担任沈阳市、鞍山市、吉林省辽源市、辽宁省道教协会会长,1999年当选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2002年中国道教协会第三次全真派在千山五龙宫传授三坛大戒被礼请为传戒大律师。2005年当选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谢宗信北京白云观第二十三代方丈,湖北黄陂人,生于清宣统三年(辛亥)、(公元1911年),幼年出家黄陂木兰山,1951年担任国瑞庵主持,建国后担任武汉桥口“汉水医院”院长,1982年辞去院长,常住武昌长春观十方丛林,1981年担任武汉市道教协会副会长,1988年6月应加拿大安大拉省多伦多市道家太极拳社和多伦多香港蓬莱阁道观分院的邀请,同闵智亭道长代表中国道教协会前去讲学。1989年于北京白云观受方便戒,1992年3月当选中国道教协会常务副会长,1995年中国道教协会在四川青城山天师洞传授全真三坛大戒,被礼请为律坛八大师之一的证盟大师。1998年自愿退下领导岗位,被中国道教协会聘请为顾问,2000年10月15日被北京白云观礼请为第二十三代方丈。2005年春羽化于武汉长春观。岳崇岱沈阳太清宫方丈、第一届中国道协会长,道号东樵子,俗名岳云发。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生于山东省寿光县城西大化庄。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山东寿光遭灾,全家逃荒到辽宁建平县公营子,以务农为生。10岁至19岁(1898——1901年)随祖父边读书边种地。24岁前曾在建平县小东经度日。每感时世艰难,屡遭磨难,遂生脱尘绝俗之念。1912年毅然赴辽宁闾山圣清宫出家修道。曾参访东北名山宫观越两年,复返闾山圣清宫,率道众植果树,事稼穑。1920年到沈阳太清宫常住,被推选为太清宫知客,后任监院。岳崇岱力主道众自食其力,且深谙农事,曾率太清宫道众在沈阳城东张宫屯地庄子耕耘土地达14年之久。1939年曾被推选为伪满道教总会常任理事。1944年再返闾山圣清宫清修四年,后到北京白云观参访。解放前返沈阳太清宫。1958年4月岳会长被错误地打成“右派分子”,5月间离京返沈阳太清宫,同年含冤羽化。1978年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已为其彻底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岳崇岱方丈一生爱国爱教、光明磊落,堪称一代杰出的全真道士,至今仍为广大道教徒所思念。吴诚真吴诚真 湖北省政协常委、湖北省道教协会会长、武汉市道教协会会长、武汉长春观住持。吴诚真是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学历,1984年3月在武汉市长春观出家,拜北京白云观第22代方丈谢宗信大师为师。2009年11月15日,武汉长春观住持吴诚真大师正式升座为方丈,成为中国道教历史上首位女方丈。这在1800余年的道教历史中也绝无仅有。
什么品牌的显卡好?
1.影驰GeForce GTX 显卡
影驰(Galaxy)GeForce GTX1650 Super 大将 OC GDDR6 台式电脑游戏显卡,
影驰(Galaxy)GeForce GTX1650 Super 大将 OC GDDR6,
2.华硕显卡
华硕 (ASUS)电竞特工TUF-GeForce GTX 1660-O6G-GAMING OC 1530-1845MHz 8002MHz 吃鸡电竞游戏专业显卡6G,
华硕 (ASUS)电竞特工TUF-GeForce GTX 1660-O6G-GAMI,
3.七彩虹显卡
七彩虹(Colorful)战斧 GeForce GTX 1650 4GD6豪华版 1710MHz GDDR6电脑游戏显卡,
七彩虹(Colorful)战斧 GeForce GTX 1650 4GD6豪华版,
4.铭瑄显卡
铭瑄 (MAXSUN) MS-RX580 2048SP 巨无霸 8G 1284MHz/7000MHz GDDR5/256bit 游戏显卡/吃鸡显卡,
铭瑄 (MAXSUN) MS-RX580 2048SP 巨无霸 8G 1284MHz,
5.蓝宝石显卡
蓝宝石(Sapphire)RX 580 2048SP 8G D5 白金版 V2 1284MHz/7000MHz 8GB/256bit GDDR5 DX12 吃鸡显卡,
蓝宝石(Sapphire)RX 580 2048SP 8G D5 白金版 V212
6.迪兰恒进显卡
迪兰(Dataland)RX 5500 XT 8G X战将1737-1845MHz/14Gbps 8GB/128bit GDDR6 DX12 吃鸡游戏显卡,
迪兰(Dataland)RX 5500 XT 8G X战将1737-1845MHz/1
7.微星显卡
微星(MSI)GeForce GTX 1050 Ti 飙风 4G 128BIT GDDR5 PCI-E 3.0 电竞游戏显卡,
微星(MSI)GeForce GTX 1050 Ti 飙风 4G 128BIT GDDR
济宁的微山湖怎么样?
微山湖是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南部的断陷湖。与昭阳湖、独山湖和南阳湖首尾相连合称南四湖。四湖中以微山湖面积最大,达660平方千米,水深3米左右。 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 京杭大运河傍湖而过。
微山湖有两个比较大的特点:
1.风景优美。微山湖是中国著名的六大淡水湖泊之一,风光秀丽,自然洒脱,山、岛、林、湖,渔船、芦苇荡、荷花池,还有醉人的落日夕阳、炊烟袅袅,和谐统一。
山,桃花山在山东省微山两城东三公里,南临独山湖,海拔三百一十九米,面积约九平方公里,上有桃花洞。传说,此处自古背山面水,背阴向阳,春来早,桃盛开,一派美景,洞以桃花得名。
岛,微山岛,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境内、微山湖的东南部岛,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内陆岛。岛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2.5公里,面积9平方公里。岛上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抗战时期,著名的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林,林海黄叶是微山湖红荷湿地特色景点,也是在秋景来微山湖旅游的最常见的美景之一。林海黄叶的来例是微山湖上的万亩养生林,这片林子的存在也是使微山湖风景区添加了一个“天然氧吧”的称号,这片林子的存在也是给微山湖旅游景点添加了浓重的色彩。
湖,这个从宋末元初就存在的湖泊,盛夏季节,千倾芦苇摇翠,万亩荷花飘香。白帆点点,鸢飞鱼跃。微山湖与大运河相融相汇,河湖一体,河即是湖,湖即是河,相依相偎,十分壮观。
渔船,渔民的家建在船上,船就是家。渔民的家没有根,逐鱼而动,满湖里飘荡。白日你放眼湖面,烟波浩渺之中,一只只渔船象满湖绽开的荷叶,在水面上浮动。
芦苇荡,“春夏芦荡一片绿,秋后芦花赛雪飘。”深秋时节,这里的芦苇渐渐变黄,摇曳的芦花开始吐絮,辽阔、幽深的苇荡也开始演绎这一季的浪漫。如果遇到一阵清风,芦花就会随风飘散,在空中顾盼生姿,然后缓缓落在你的衣裙、发梢。沿着湖畔走着,追随芦花的脚步,别有一番滋味。
荷花池,站在湖边,观赏着翠绿的荷叶,粉色的荷花,别有一番韵味。“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绝代芳姿,醉了赏荷人。
夕阳,“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 “摘桑春陌上,踏草夕阳间”等等,读后让人浮想,如沐仙境。然夕阳之美,源于她的“颜值”与内涵;夕阳之绝美,要借助天造地设的“衬物”——在水一方。
炊烟,来往如梭的船只,也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微山湖畔,醉人的落日夕阳罕见的水上森林升腾的袅袅炊烟,构成了微山湖独特的美丽画面。
2.美食多多。
老鳖靠河沿
霸王别姬
麻鸭卧雪
微山湖鸭蛋
四鼻鲤鱼
京郊自驾游去哪好?
北京金秋的景观大道-G109国道初秋游 我痴迷于自驾旅行和摄影,经常在阳光明媚的早晨,手握方向盘,副驾位置放着我的摄影包,从家中出门向西,离开闹市,驶上G109国道北京段。永定河从官厅水库奔流而出,直入京西门头沟山峡,一路上穿峰切谷,九曲十八弯,在门头沟区的广阔土地上,形成百里清流,百里画廊。
G109国道北京段,是一条贯穿京西门头沟的旅游黄金通道,全线免费通车,途经京西各大风景区,沿线风光山水秀丽,海拔逐渐增高,自然地貌变化多端,沿线周边有大量值得推荐的风景名胜和旅游景点。车轮滚滚,随风飘过视线的,是城市难得一见的青山秀水与乡村僻野。
四季交替,感情不变。这里,G109国道的北京段,是我最早的自驾游的开始。我喜欢在路上捕捉美丽,更喜欢在途中的回忆和思考,关于自驾,关于摄影,关于生活和情感。又是了一个初秋时节,驾驶这帅气的铃木超级维特拉,再次游走在这条美丽的景观大道上,感受着维特拉的优越性能,聆听秋天醉人的声音,品味着属于我的快乐时光。
拮取其中的几段风景,和大家来一个分享!
第一站:京西古道马致远故居
京西之山,统称西山。群山之中,遍藏乌金。元明以来,京城百万人家,皆以石炭为薪。加之这里出产石材,琉璃的烧制更是闻名京城,于是,拉煤运货的驼马成群结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山路石道上来来回回,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京城到西部山区,再远至内蒙、山西的商旅道路。
现在的京西古道,早已没有当年的喧嚣,到处都是破败不堪,那些原本依靠京西古道的村落,也已经基本破败,除了有稀少的一些人家之外,大部分的村落都已经人人烟稀少。一条熙熙攘攘的商旅古道就此成为千古历史。那些圆润深陷的“蹄窝”,记载那些古老的故事,将这曾经的繁华深深的,犹如一种铭刻般的,留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元代散曲大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熟悉,这里的小桥流水写的可不是江南水乡,而是马致远的故居——北京西山门头沟王平镇韭园地区的西落坡村。
马致远故居修缮前,破败不堪。目前在不破坏原有结构与形貌的基础上,对故居院内的15间房屋进行修缮。仿照元代家具对屋内进行装饰,门前的影壁墙上写着“马致远故居”,增添了仿古雕塑、古琴、古灯和马致远书画作品等仿古物品等。
不知是萧瑟的秋风渲染了这里的一切,还是故居的一草一木感动了深沉的秋天,我在这里感受到的,只有那悠悠的过去和内心的平静。这是一个容易让人伤怀的院落,寥寥的游人,远去的大师,远离喧嚣的静逸,精致的古老院墙,那些泛黄的记忆在这里演绎着那曲婉转哀迴的古调,带我们走进前世尘缘,而将此生的扭结都抛在了身后。
第二站:神仙妙境十八潭
十八潭位于门头沟区王平地区安家庄境内,面临永定河,山环水绕,景自天成。群潭背依的清水尖,系北京四大高峰之一。而谷内则溪水奔流,四季不断,层峦迭嶂,峰回水转,逢崖成瀑,遇壑成潭,形成了闻名遐尔的“三瀑六景十八潭”之自然景观。
秋日的十八潭,犹如舞动的炫彩画板,洁白的流云、斑斓的高山,将其婀娜的身姿投射在一潭一潭的碧波之中,蘸满了金黄、火红的树叶悠然的在画板中穿梭。岩石上,两片树叶紧紧的靠在一起,它们的灵魂同身体,紧紧的连接在一起。在周遭的环境中,是那样的与众不同。我没有去打扰他们,只是轻轻地、轻轻地,拍了下来。
第三站:小九寨—双龙峡
双龙峡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火村南2.5公里的青山翠谷中,其主体形象概括为:
十里溪流百潭瀑布
千亩杏 园万顷林海
青山翠谷世外桃源
苍山如海,峰峦巍峨俊秀,被喻为“京西小九寨”、“百瀑谷”。最高峰老龙窝海拔1646米,形成29米以上的大瀑布两个,几米以下的小瀑布近百个,天河、水潭、绿谷、红岩组成一幅幅靓丽的美景。
第一瀑布至第二瀑布山谷内,沿溪流、山径,藤蔓植物与灌木、乔木纠缠盘结,形成约五公里长的天然植物走廊,荫郁葱茏,号为“藤萝谷”,为双龙峡一大奇观。游人至此恍如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无不立觉拔尘脱俗,心清气爽。
流水卷着落叶,一路奔波流淌,将落叶对根浓浓的思念编织成一匹匹锦缎,高高的悬垂在空中。我失神于这一幕幕的深情,任由思绪飘荡在这薄薄的雾气之中,疯狂的弥散开去。
第四站:游荡在爨底下
爨底下村,因为处在明代军事隘口“爨里安口”下方,故得此名。它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是一个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保存较好且集中的村庄,因访古热的名声大噪。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是随山西向北京移民迁移至此而建立。建筑风格既有江南水乡窗、楼、室等细节、局部处理上的风韵,又有北方高宅大院恢弘整体的气势。石墙山路、门楼院落、影壁花墙,仍能看出当年的精工细作,砖雕、石雕、木雕蕴育着古老的民族文化。灰瓦飞檐、石垒的院墙凝重厚实中透着威严、恬淡平和中积淀着深厚的文化,被称为“京西的不达拉宫”。
爨底下经历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历程,村内至今仍保留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标语,成为历史的遗存。20世纪80年代处于封闭贫穷的山村,大量青年外出求知、安家,村内只剩13户人家,30多人,至此古山村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也正是因经济的衰退,村民无力建造新房的特殊情况,却保留了古村原始风貌和融于自然的田园环境,保留了一处具有珍贵历史文物价值的古村落,它已成为京西具有文物保护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的人文资源。
古村群山环抱布局随地形高低变化依山而建,在以龙头山为中心的南北中轴线控制下,将76座精巧玲珑的四合院民居,随山势高低变化,分上下两层,呈扇形向下延展,以放射形态灵活布局在有限的基地上,建筑布局严谨和谐,变化有序。村落的整体布置形似“元宝”,气势宏伟。
我喜欢这座小村落,爱它早已斑驳的院墙,颜色虽不再娇艳却犹如陈年美酒般让人沉醉;爱它那逶迤的布局,细微之处总有别具匠心的惊喜等待着你;爱它虽饱经沧桑,却依然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原始风貌。京西的300多座古村落中,爨底下绝对称得上独树一帜,希望在某个飘着清雪的日子里,当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之时,再次来到这里,不知能否让这里增添几许新的生机?
第五站:北京第一峰-灵山
灵山自然风景区距京城122公里,其顶峰海拔2302米,是北京的第一峰。是北京地区唯一的新疆细毛羊、伊犁马、青藏牦牛的天然繁衍养殖场,植被丰富,拥有暖温带植被,又有西伯利亚寒冷地带亲缘植被,是北京郊区避暑纳凉的胜地。
灵山一天之中有四季,往往山下晴空万里,山上一块云彩飞过,立即大雨滂沱;雨收云散,转而又是烈日当空。因此,“六月雪”以及“山下秋雨山上雪,灵山顶上温天白”就不足为奇了。
驱车沿着蜿蜒的盘山道一路向上,气温逐渐的下降,登上之时已感寒风刺骨。日暮的灵山之巅被云海环抱,天空不够通透,没能拍到绚丽的落日,却捕捉了难得一见的云海分割线。那笔直划过天空的线条,割裂了现实与虚幻,记忆与未来,只留下今天的我,在那朦胧中,将这瞬间定格、留下了翩翩舞动的韵律。我恍然失神,眼前的这云雾笼罩下的小岛,是否是我幸福的彼岸,看似如此的凄迷而又绚烂。
京西是我走不厌的地方,我陶醉于这样的旅途,在这样的行进中,我能酣畅淋漓的体验驾驶乐趣。车窗外,优美的风景、清新的空气,沿途的田野,桥梁,村庄,甚至天空下无忧无虑的羊群都会让我开心。这样的生活,真正的快乐,并不是到达目的地时身体和精神的释放,而是来自于驾驶本身所带来的感受和思索。
我热爱京西的四季,那初春的生机,盛夏的绽放,秋日的浪漫,冬日的轻盈,无一不让我深深地迷恋。希望,会有更多热爱自驾的人能分享到大自然、历史带给我们的京西美景!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