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战神精致的小铜锤,这十代英雄分别是谁?
杨家将是北宋最著名的军事家族,也是宋朝最为忠君爱国的世家。七郎八虎、杨门女将等故事至今让人印象深刻,在评书中杨家可谓是满门忠烈,其先后有杨继业、杨延昭、杨永、杨勋、杨希等人战死沙场,以身殉国。而现在随着关于杨家将的小说和影视剧的流行,他们的故事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那么很多人都有这么一个疑问,评书中所流传的杨家将十代英雄都有些呢?当然其实个人觉得如果要加上传说和评书等内容的话,杨家将其实应该有十一代英雄。
第一代:邺王杨师厚杨师厚被很多人认为是北宋杨家的始祖。他是唐末五代时期后梁名将,也是后梁的开国功臣。从军二十余载,先后帮助朱温击破岐王李茂贞、败朱温叛将王师范,并先后为后梁襄、唐、邓、复、郢、随、均和房等荆襄八州,后更是靠计策夺取了天下重镇长安。梁末帝时期更是被封为邺王,权倾朝野。可以说如果不看什么正统不正统的问题,及其他因素,杨师厚可以说的确是五代时期一位大大的英雄人物。
这个是演义人物,其原型被认为是后周麟州刺史杨弘信,而杨弘信也就是北宋名将杨业。当然我们现在说的就是杨衮,在小说中的杨衮生于五代十国时期,他自幼学习到了高超的武义,其枪技和锤技可谓是出神入化,在当时候少有匹敌者。而且评书所说杨衮曾经跟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和五代名将高行周结拜为兄弟,之后辽国入侵中原之时,他集结了三十六寨兵马,并在火塘寨自立为火山王,自此世人称其为火山王杨衮。同时民间更是流传着杨衮大战李存孝、真杨衮义收假杨和火山王战败辽太宗等传奇故事,可谓是一代传奇英雄啊。
第三代:都虞侯杨业演义中被称为杨继业,他可以说是北宋年间最知名的将领。杨业本是北汉的建雄军节度使,被北汉军称为“无敌将军”,其在北汉为官期间曾击退辽军十万大军,并击杀辽将萧咄李,俘虏都指挥使李重诲,十万大军被彻底击溃。后北汉被宋所灭后,赵匡胤因仰慕其名生,而先封为郑州刺史,后升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公元986年,赵光义北伐辽国之时,因被监军王侁所逼迫,在战机不对之时,杨业不得已只能出兵攻辽,但最终在外无援军,内无将士的情况下,杨业兵败被俘,最终绝食三天以身殉国。
第四代:保灵侯杨延昭杨延昭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杨六郎,他也是杨业的儿子当中唯一被正史记载的杨家名将。公元986年杨延昭跟随父亲杨业随军北伐,在杨业攻击朔州城之时,杨延昭身先士卒率领将士猛攻朔州,即使身中数箭,也从未退缩,最终攻下了辽国边防重镇朔州。之后杨业兵败以身殉国之后,杨延昭被任命为保州缘边都巡检使,负责河北延边的抗辽重任。后在1004年的时候,杨延昭亲率大军攻进了辽国边境,并攻破了古城,杀敌甚众,可以他在边防二十余年,是辽宋边境最为安定的时,辽军也都十分惧怕于他。公元1014年,杨延昭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第五代:平南王杨宗保杨宗保为评书虚构的人物,在正史中并不存在,而在评书中他是杨延昭和柴郡主的儿子,穆桂英的丈夫。在《杨家将演义》中,他与其妻穆桂英同破天门阵,在杨延昭死之后,他奉命东征西夏之时,被围困于陷金山,最终中箭而死。而随着他的去世,演义中的杨家将可谓已于成年之将,遂开始了后世更为熟悉的杨门女将的故事。
第六代:太平王杨文广杨文广在演义中是杨宗保的儿子,但是在正史中却是杨延昭的儿子。正史中的杨文光并没有多少出彩的地方,他因杨延昭的关系而进入官途,先任侍卫亲军龙卫和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他的半辈子几乎都是在平定北宋内部的叛乱上,先后平定陕西南部张海起义和侬智高起义。公元1068年其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击溃了西夏军筚篥城的企图,并升任步军都虞侯,后于1070年病死,可以说在正史中杨文广没啥成就。当时演义中的杨文广可以不一样,其少年时期就曾领兵南蛮先后收服了鳄鱼精、水龟精和螟精,而更是在宋仁宗时期领兵二十万平定了交趾国的叛乱,并替北宋收服了交趾国,所以说在演义中的杨文广可谓是一位举世名将。
第七代:玉面虎杨怀玉《杨家将》虚构的人物,杨文广的儿子。杨怀玉最知名的故事就是西征西夏的故事,在当时杨文广在征讨西夏的时候被围困于庆州,在此过程中杨怀玉在为了解救其父母的大将焦通海的过程中,在冒名投亲拿解药的时候,结识了自己的妻子孟九环。而在这之后西夏国大智王设圈套让杨五郎收养的狄青之孙狄难抚坐上了西夏大军统帅的位置,并让他与北宋进行内斗,而穆桂英也因为狄难抚的诡计而险些丧命。同时北宋大将呼延云灵被狄难抚误杀,而后杨五郎下山助宋收服了狄难抚,然后狄难抚和杨怀玉一起通力协作生擒鄂厉虎、大破火龙车、巧占青冈峡,又俘虏了大智王,最终逼退了西夏大军。
第八代:震北侯杨士瀚杨士瀚评书虚构的人物,杨怀玉的儿子。是杨家将后期最为勇猛的武将,善使一对擂鼓瓮金锤,有着万夫不当之勇,也是四猛八大锤中的第一金锤将。评书中说到宋神宗时期,北方泥雷国等十八国联合反宋,泥雷国铁雷率领十八国二十万大军进攻北宋,此时神宗皇帝命杨怀玉与太子出征御敌,但因被铁雷用计所困,不得已杨怀玉只能派大将大将魏化回京求援,神宗皇帝并命杨士瀚带兵扫北,最终杨士瀚成功解救出杨怀玉与太子,并顺利的镇压了泥雷国等十八国的叛乱。而在此过程中还相继发生看杨士亮黑水国招亲、杨士瀚大弯国巧遇四弟杨士鹏、卖宝剑西番招驸马、得宝幡火烧铁雷等事件。
第九代:杨金豹《杨金豹下山》中虚构的男主角。宋哲宗时期,杨士瀚战死沙场,而其妻陆云娘和其子杨金豹相继失踪,下落不明。而后时逢佘太君一百五十岁大寿,皇子赵佶贺寿之时因调戏杨士瀚的女儿杨彩凤,而被杨六郎的妻子王兰英打跑,后赵佶恶人先告状,随即宋哲宗决定要杀掉王兰英,之后被家将杨开胜所救,之后佘太君辞朝回乡,而在回乡的途中陆云娘与杨彩凤母女相认,但此时的佘太君等杨家将也被困于金陵府。此事被杨金豹的师傅长眉老祖所知,于是长眉老祖就让杨金豹下山去认祖归宗,并顺便救出杨家人,而后杨金豹凭借着师傅所赠的水眼金睛兽接连攻破了金陵府四门,最终救出了佘太君等杨家将,而杨金豹也认祖归宗,于佘太君同回西宁。
第十代:杨满堂《杨满堂除奸》的虚构人物,生父不详。此书只要讲述的是宋徽宗时期,杨满堂奉老祖宗余老太君的命令进京探亲,途经飞鹰涧,因机缘巧合救下了芷兰公主,并结识了辽国皇族之女萧玉姣。之后杨满堂因萧玉姣的陷害而入狱,不过因余老太君的救助杨满堂被释放,再这之后徽宗得知他是杨将之后遂命他率兵征辽,杨满堂在萧玉姣的相助下先后破双峰寨、取太原。最后萧玉姣更是助杨满堂夺回雁门关,最终胜利回朝,而杨满堂也和萧玉姣顺利结成伉俪。
第十一代:杨再兴他在小说《说岳全传》中是杨家将杨六郎的玄孙,也是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第一枪王。在小说中杨再兴原是九龙山的土匪,后被岳飞打败归顺宋军,并于岳飞结拜为兄弟,后两人携手大破金兵,但最终在追击金军的溃兵误入埋伏,中箭而亡。当然以上仅是小说,在正史中杨再兴虽也是抗金名将,但是却只是岳飞的部下,而不是兄弟,同时他最开始也不是什么土匪,而是曹成部将,在1140年的时候他因在小商桥与金国人决战之时被埋伏,身中数箭而亡。
以上就是杨家将的十一代英雄,当然除了杨师厚、杨业、杨延昭、杨文广是史书明确记载的宋朝名将外,其余的都是虚构的,而杨再兴也没有史书记载他是杨六郎的玄孙。当然不管杨家将的故事到底存在不存在都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杨家将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满门忠烈,为国为民,这就是杨家精神。
张飞关羽韩信项羽四位名将中?
历史上张飞,关羽,韩信 ,项羽四位都是能征善战,骁勇异常的名将,最后到底谁死的窝囊呢?咱们看看他们四位最后是什么死的就清楚了。先说张飞。这位仁兄可是一员虎将,当年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据水断桥,义释严颜,大败张郃等英雄事迹让大家耳熟能详,印象深刻。但张飞最后结局却让大家瞠目结舌,难以置信。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张飞被封为车骑将军,同年六月,刘备为关羽报仇,出兵伐吴,让张飞从阆中出兵江州。张飞一向敬爱君子但从不体恤士卒,经常鞭打,事后还让他们左右侍奉,终于引来杀身之祸。被其麾下将领张达﹑范强乘其酒醉时谋杀,并割去首级投奔了孙权。可叹可悲,张飞英雄了一辈子去落了个如此下场,着实让人惋惜。 再说一下关羽。一代武圣,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关羽忠义之名闻名播于海内,掌中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宝马,端的是盖世无双,难逢敌手。其斩颜良,诛文丑,封金挂印,护嫂,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名震天下,一时无处其右。后刘备西进益州,关羽便驻扎荆州,和江东的鲁肃达成一致,这就是著名的“湘水划界”。公元219年末,关羽在樊城遭到曹军徐晃部猛烈进攻后节节败退,接着江东的吕蒙又乘机突袭了荆州,而驻扎在荆州重镇江陵的麋芳(刘备小舅子)、公安守将士仁因与关羽有嫌隙而不战而降。致使关羽一败涂地,关羽只得率数十骑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麦城,遭遇吕蒙部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擒,和长子关平同时被害,享年60。一代武圣奋战到死,也算英勇就义,可敬可叹。 第三谈一下韩信。韩信,淮阴人,汉初三杰之一,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其一生当真是丰富多彩,早年深受“胯下之辱”而不能夺其志,萧何月下追韩信后,被刘邦正式拜为大将军。公元前206年首次出征,“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便大败项羽,占领关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取得对楚的初战胜利。随先后平定魏,代,赵(前204年井陉之战,著名的背水一战就发生在此),燕四国,东击齐,大败楚军于京、索间,最后南灭楚于垓下,名闻海内,威震天下,被封为楚王。尤其是垓下之战击败项羽,致使楚军十万全歼,项羽四面楚歌、逃至东城乌江自刎而死。后因功高震主,在公元前196年被吕后诛杀,同时被灭了三族。韩信之死完全是政治头脑简单,功高已震主,还不知道收敛,所以算是咎由自取,莫可奈何。 最后就是我们的西楚霸王项羽了。项羽下相人,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自幼跟随叔父项梁,吴中起义后,正式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于巨鹿大败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四十万,天下诸侯无不震惊。项羽于是辕门召见诸侯将领,诸将无不跪着前来,不敢仰视项羽。项羽便封诸侯为上将军,诸侯都归附于他。秦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后与刘邦展开了数年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2年,项羽在垓下之战被韩信指挥的联军所败,突围至乌江后,自刎而死。纵观项羽一生真不愧为西楚霸王,英雄一世气吞于山河,史称“王不过霸”,乃真英雄也!他最大的失误是不听范增所言,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致使后来兵败自刎。 所以综上所述,张飞死的最窝囊,关羽死的最可叹,韩信死的最无解,项羽死的最悲壮。
三国最厉害的十二位猛将?
之前几次盘点三国武将,都是按演义来说,这次按正史来。
我承认三国演义是一部优秀的小说,我也很喜欢,但里面毕竟有不少虚构的东西,不能全信。
信了其实也没问题,但不要见了和演义里不一样的内容就吐槽,它有可能是三国志的内容,三国志里也有不实之处,但毕竟陈寿是把它当史书来修的,会尽量尊重事实。
好了,言归正传。
这次猛将评判标准不仅仅局限于武艺,还包括了带兵的能力。
排名不分先后。
飞将·吕布很多人说吕布在正史上不怎么样,我觉得这种说法有失偏颇。
吕布有一定的本事,只是不如演义里那般夸张而已。
他膂力过人,弓马娴熟,外号“飞将”。
王允因为吕布武艺过人爱惜他,后来吕布和董卓生出嫌隙,王允趁机拉拢吕布,要他当内应协助诛杀董卓。
杀死董卓之后王允更加重用吕布,西凉人因此痛恨吕布,他们发兵攻打长安,吕布不敌,弃城而走。
值得一提的是,辕门射戟的事情是真的,吕布真的射中了画戟小枝,他的箭术非凡。
吕布虽然骁勇,但是为人反复无常,刚愎自用,不能善用手下,最终导致兵败,他实在算不上优秀的将领,当个先锋官什么的还过得去。
万人敌·关羽关羽并不是被演义夸大的武将,他正儿八经的也是一员虎将。
颜良率军围困白马,关羽在万军之中取颜良首级,颜良军中无一人可以抵挡,蛇无头不行,主将被杀,袁绍军自乱,白马之围自解。
关羽还是一条硬汉,他的手臂被弓箭射中,虽然外面长好了,但每到下雨天骨头就疼,于是军医给他刮骨疗毒,关羽一边饮酒一边吃烤肉,谈笑自若。
当然这个刮骨的军医并不是华佗。
关羽在蜀汉的地位很高,史书记载是假节钺,这意味着关羽可以代天巡狩,可以行使君王的一些权力。 因为能便宜行事,关羽看到战机之后果断发动襄樊之战,取得了一场漂亮的胜利,可惜吴国在背后偷袭,导致关羽的战略计划功亏一篑。
万人敌·张飞张飞也是万人敌,他武艺高强,而且胆识过人。
长坂坡一战,曹操大兵压境,刘备仓皇逃窜,张飞带领二十骑在桥边拒守,曹军阵营中无一人敢上前,诚然他们是怕有埋伏,但张飞敢只身犯险,胆量实在过人。
不过人无完人,张飞有个缺点,那就是不善待士卒,最终他死在了两个宵小之手,一个威武无敌的大将军,没死在战场上,反而死于小人之手,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老当益壮·黄忠黄忠前半生可以说籍籍无名,这样说可能有点过,但他确实没太大作为。
只能说他没有遇到好的伯乐。
黄忠作战勇猛,身先士卒,算得上一员虎将。
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几年里,终于有了发挥的空间,定军山一战,黄忠斩杀曹魏名将夏侯渊,声名大噪。
古之恶来·典韦典韦不光在演义里厉害,在正史上也是一员猛将。 典韦未跟随曹操的时候,帮刘氏报仇,杀了县长李永和他老婆,之后夺路而逃,当时有几百个人追杀典韦,他们惧怕典韦勇猛,只是远远地跟着,却不敢靠近。
濮阳之战,曹操被吕布的弓弩手追杀,这些人近前五步的时候,典韦手掷飞戟杀之,百发百中,剩下的弓弩手没有敢再上前送死的。
可惜再厉害的人都敌不过阴谋诡计,张绣投降曹操后又反叛,典韦力战帮助曹操逃脱,他自己因为寡不敌众被乱军杀死。
虎痴·许褚许褚在演义里显然被贬低了,他的武艺应该不输关羽,张飞。
许褚力大无穷,到了什么程度呢,他能单手拽住牛尾拖得牛倒退行走,我们常说力大如牛,显然许褚比牛力气还大。
因为许褚武艺高强且忠诚,曹操命他担任自己的护卫工作。
马超起兵攻打曹操,他和韩遂单骑和曹操会面,马超仗着自己武艺高强想突袭曹操,不料却发现许褚对他怒目而视,马超胆怯,没敢对曹操下手。
威震逍遥津·张辽曹魏手下五子良将之一,有勇有谋,在吕布处不受重用,曹操却看出他的过人之处,委以重任。
张辽不负所托,征乌桓的战争中,他斩杀了单于蹋顿。
后来张辽镇守合肥,孙权亲率十万大军前来,张辽全不畏惧,反而以少胜多,杀得孙权大败而归,张辽因此名扬天下。
晚节不保·于禁于禁也是五子良将之一,说他是曹操最器重的将领不为过。
因为他已经假节钺了,权力很大,地位之高相当于关羽之于刘备。
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襄樊之战时,庞德宁死不屈,于禁却委曲求全,投降了关羽,于禁的所作所为令曹操大失所望。
后来关羽被东吴所擒,于禁一并做了战俘,孙权把他放归魏国。
周亚夫之风·徐晃徐晃原本跟随杨奉,后归附曹操。
官渡之战中,徐晃率军在延津大破文丑军,文丑在此战中殒命。
徐晃最出名的一战是在襄樊地区打败关羽。
当时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徐晃临危受命,他顶住了压力,击败了关羽,为曹魏一方立下大功。
徐晃是寿终正寝的,并非被孟达弓箭射死。
张郃官渡之战的时候,张郃曾提醒袁绍,淳于琼守卫乌巢不行,必定抵挡不住曹操,郭图不以为然,他对袁绍说不能听张郃的,结果乌巢果然失守,郭图恐袁绍怪罪,遂陷害张郃。
张郃无奈之下投奔了曹操,这么一员良将袁绍却留不住。
三国后期,张郃屡次挫败诸葛亮的伐魏大计,他的智谋令诸葛亮颇为忌惮。
后来诸葛亮再出祁山,又被张郃打败,张郃追至木门道和诸葛亮展开激战,流矢射中了张郃的右腿膝盖,张郃伤重不治身亡。
破虏将军·孙坚孙坚曾参与平定黄巾军的战役,屡立战功。
征宛城一战,孙坚身先士卒,他冒着流矢冲上城头,其他士兵尾随而至,孙坚取得大捷。
讨伐董卓之战,孙坚斩杀了华雄。
董卓带着吕布亲自出战,也被孙坚击败。
不过十几路诸侯各怀鬼胎,不肯为国出力,最终讨董计划不了了之。
孙坚和袁术之间也生出了嫌隙。
袁术结连刘表攻击孙坚,孙坚在战斗中中流矢而死,一代将星就此陨落。
陆逊陆逊在三国演义里戏份不多,但正史上他实实在在是一名了不起的将领。
猛将不一定非要武艺高强,能领兵独当一面,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更为难能可贵。
陆逊显然就是这样的人。
有人说袭取荆州没陆逊的事,都是演义演的,这样说显然对陆逊不公正,陆逊帮助吕蒙分析形势,出谋划策,出的力气着实不小。
吕蒙病逝之后,陆逊担任了东吴大都督一职。
刘备为夺回荆州率大兵进犯东吴,陆逊临危受命,坚壁清野,最终大败蜀军,取得了夷陵之战的胜利,扬名青史。
之后孙权年老昏聩,陆逊见主上昏庸,不听劝谏,气愤不已,最后他忧愤而死。
除这十二个人外,三国时代还有很多良将,但限于篇幅,我不能一一列举,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了解。
孙悟空究竟有多大本事?
西游记角色的实力可以分为三部分,即武力、神通、法宝,这里不说法力而说神通,因为理论上法力带来的力量速度加成是可以加持在武力上面的,例如孙悟空一口仙气就授予玉华洲三名王子万千之膂力,这力量自然就来自孙悟空给予的法力。
所以作为神魔小说的西游记:
武力等于武艺加上法力的强弱,前者是招数技巧,后者加持基本面板(力量、速度);
神通的话,个人理解就是对法力和天赋技能的具体应用;
法宝,就是装备加成。
以上述三点衡量的话,孙悟空武力属于绝顶水平,神通属于一流水平且由于孙悟空作为主角,篇幅内容多,也是全书神通表现最全面的人,法宝的话,确实逊色了,但严格来说也不能说没有。
孙悟空武力孙悟空的纯武力在书内可谓极强,整篇西游记出手过的人物里,能在纯武力挑战孙悟空的,仅仅寥寥数人,分别是二郎神、牛魔王、镇元子、黄眉大王、六耳猕猴。至于其余人等,像如来、观音的确有在法力上压过孙悟空的表现,但是他们并没有任何的纯武力表现,是存在不会武艺的可能的,而且说真的,像如来、观音这种角色,拿着兵器跟人舞刀弄枪多少也是掉逼格的感觉。
再如一些“网红”妖王,一些营销号吹得很高,但实力往往经不起细扒,比如奎木狼,有人说孙悟空打赢他是因为奎木狼醉酒加上内丹被偷,然而原文写明了奎木狼是被孙悟空打怕了的神将,这段文字卡死了上限,其他因素说得再多,他也是的的确确不如孙悟空。
你道他在那里躲避?他原来是孙大圣大闹天宫时打怕了的神将,闪在那山涧里潜灾,被水气隐住妖云,所以不曾看见他。他听得本部星员念咒,方敢出头,随众上界。
奎木狼再比如大鹏,大鹏是写明了因为害怕孙悟空才去跟青狮、白象结义,自己当了三弟,而且在孙悟空叫阵时原文也十分有意思,这哥仨,先是青狮在孙悟空叫阵,大鹏和白象都在装聋作哑不敢出战的时候挺身去战孙悟空。
老魔道:“那行者早间变小钻风混进来,我等不能相识。幸三贤弟认得,把他装在瓶里。他弄本事,钻破瓶儿,却又摄去衣服走了。如今在外叫战,谁敢与他打个头仗?”更无一人答应,又问又无人答,都是那装聋推哑。
老魔发怒道:“我等在西方大路上,忝着个丑名,今日孙行者这般藐视,若不出去与他见阵,也低了名头。等我舍了这老性命去与他战上三合!三合战得过,唐僧还是我们口里食;战不过,那时关了门,让他过去罢。”遂取披挂结束了,开门前走。
同时青狮还很讲武德,出去跟孙悟空交战时表示我跟你孙悟空一个打一个,不让小妖帮忙。老魔道:“你休猖獗!我若调出妖兵,摆开阵势,摇旗擂鼓,与你交战,显得我是坐家虎,欺负你了。【我只与你一个对一个,不许帮丁】!
青狮然后到了二大王白象那里,白象后面看见孙悟空身材矮小,以为孙悟空本事不过如此,胆子稍微壮了些,敢跟孙悟空打了,不过白象不怎么讲武德,要三千小妖才去跟孙悟空打。多少显得有些色厉内荏,说白了还是以防打不过的时候可以群殴。二怪道:“【你与我三千小妖,摆开阵势,我有本事拿住这个猴头】!”
白象到了大鹏这里,就更有意思了,他可不愧是害怕孙悟空十分厉害,要跟孙悟空交战,得把狮驼岭剩余的三万多小妖都叫上,真就突出一个怂。三魔闻说,即点大小怪,前前后后,【有三万多精】,都执着精锐器械,出洞摆开一个三才阵势,【专等行者出口,一齐上阵】。
大鹏除此之外还有青牛怪,青牛怪纯武力同样跟孙悟空有一定差距,跟孙悟空几次武力比斗,第一次孙悟空五十回合将青牛打得枪尖点地,青牛喝令小妖齐上,第二战孙悟空和青牛比试拳脚,拳脚压制青牛后,第三战,孙悟空从金兜洞夺回金箍棒,与青牛再次单挑,战了三个时辰,青牛逃了性命。第四战孙悟空劈头给了青牛一巴掌,后面把青牛引出来方便老君施法降伏。
青牛怪最后再说蝎子精,蝎子精有个很亮眼的表现,是在洞内打得孙悟空且战且退,但这处很不好讲,因为洞内孙悟空可能担心误伤唐僧,不好施展,洞外面对孙悟空、猪八戒的联手,蝎子精被孙悟空破了叉式,回合数不明,总得上说蝎子精纯武力上限跟孙悟空大致伯仲,但下限很难说。
蝎子精纯武力可能比孙悟空强的书内只有镇元子与黄眉,镇元子跟取经组打了两次都是游刃有余的表现,第一次孙悟空和镇元子打了两三合,被镇元子使个袖里乾坤的神通笼住;第二次三兄弟联手围攻镇元子,双方战经半个时辰,原文如此写镇元子和三师兄弟的这场大战。
这场恶斗,有诗为证,诗曰:悟空不识镇元仙,【与世同君妙更玄】。三件神兵施猛烈,【一根尘尾自飘然】。左遮右挡随来往,【后架前迎任转旋】。夜去朝来难脱体,淹留何日到西天!他兄弟三众,各举神兵,一齐攻打,那大仙只把蝇帚儿演架。
妙更玄,自飘然,任旋转,显然镇元子是游刃有余的一方。
镇元子另一个是黄眉,孙悟空数次围攻黄眉,在纯武力方面也都没能占据上风,
第一次:孙悟空从金饶出来后,与黄眉大战五十合不分胜负,随后黄眉遭到孙悟空+二十八星宿+五方揭谛+六丁六甲+十八个护教伽蓝共计六十四人的合围攻击,在六十四人的围攻下,单手抵挡一击然后拿出袋子,将众神收入人种袋中。
第二次: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群殴黄眉整整一天无法取胜。第三次:孙悟空到武当山寻求真武大帝的帮助,真武大帝令龟蛇二将、五大龙神前往助战,黄眉以一敌八,大战半个时辰不分胜负,此战中,孙悟空疑似被打低体力槽,战后累得睡着,是全书极为罕见的战例。你看那大圣落下云头,斜欹在山巅之上,没精没采,懊恨道:“这怪物十分利害!”不觉的合着眼,似睡一般,猛听得有人叫道:“大圣,休推睡,快早上紧求救。你师父性命,只在须臾间矣!”
第四次:孙悟空又到盱眙山寻求大圣国师王菩萨帮助,大圣国师王菩萨让小张太子和四大神将助战,黄眉以一敌六,征战多时,不分胜负。黄眉第四次拿走人种袋收走小张和四大神将。黄眉神通孙悟空的神通实在太多,一一列举就太长了,只简略的列举,然后重点说几个重要的,孙悟空的神通包含有长生不老、七十二变、筋斗云、身外身之术、法天象地、三头六臂、兵器雨、金刚不坏、恢复力、三昧火、翻江倒海、担山赶月、移山缩地、拘神法、推山移岭、千里眼、避水诀、避火诀、呼风唤雨、安身法、定身法、开锁法、授人神力、隐身法、抓风法、摄法、元神出窍、草龙带人飞行、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换斗移星,踢天弄井,吐雾喷云等。
这些神通除了最后三个仅仅是口头提及外,其余所有都是有实实在在的描写和表现,这也是为何说孙悟空的神通是书内描写最为全面的一个。我们找几个重点的说一说。
长生不老:西游记中多数的妖怪都在追求通过吃唐僧肉而长生不老,这是因为他们虽然得到了长生,但这个长生是有限度的,而不老可能是千年不老,却不做不到万年甚至更长久的不老不死,孙悟空的长生不老非比寻常,原文当中孙悟空的长生不老甚至比天地同寿的级别还要高,孙悟空的寿命描述是“亿万年不老长生客”“逍遥亿万年无计”,在西游记世界观中,天地是每十二万九千六百年重开一次,即使日月星辰也都会消失,也就说单纯的天地同寿也充其量不过十二万九千六百年,而孙悟空的描述是万亿年、亿万年,并且明确说孙悟空能够“清浊几番随运转”,就是说天地重开也碍不着孙悟空。可以说菩提祖师教导的功法确实了不起。
菩提祖师七十二变:因为孙悟空修炼的功法大品天仙诀过于强大,仅仅三年就让孙悟空成仙了道,这门功夫自然能也有副作用,那就是需要五百年一次历劫,一共三次,七十二变的作用本质就是躲避三灾,当然自然也能变化成各种各样的动物、物品以及其余神仙妖怪人类,用八戒、沙僧的话说,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自然就有七十二条性命。
另外,网络上现在流传的那个所谓的天罡三十六变和地煞七十二变跟西游记原著没有关系,那是出自清代的《历代神仙演义》,西游记原著只有天罡数变化和地煞数变化的说法,并不存在所谓三十六变高于七十二变,相反三十六变的猪八戒只能变大却不能变小巧之物,变化术明显比不得孙悟空、牛魔王、二郎神这几个会天罡数变化的。筋斗云: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在书内明确说是最强的飞行神通,原文说“跨海飞山第一能”。当然,肯定有人说大鹏抓住过孙悟空,然而那里很大程度是孙悟空轻敌,只翻了一个筋斗,到了孙悟空从狮驼国逃脱的时候,就不见大鹏能抓孙悟空,而且如来让孙悟空诱敌时大鹏仍然做不到追上孙悟空。大鹏扇一次翅膀九万里,孙悟空是一次十万八千里,从一次性速度来说,明确是筋斗云更强。
大鹏与孙悟空身外身之术:孙悟空的大杀招之一,可以说用身外身的孙悟空跟不用神通的孙悟空战斗力差了不止一个档次,即拔毫毛一把,丢在口中,嚼碎了喷将出去,叫声:“变!”就能变出百、千、万、亿的化身,投入战斗,面对那些没有大规模aoe技能的敌人,这招基本上见谁秒谁。孙悟空曾用此法战败哪吒太子和五大天王,剿灭平顶山和隐雾山小妖,活捉蜘蛛精,降服竹节七狮。
身外身之术法天象地:孙悟空的另一大杀招,变出身高万丈,青脸獠牙,朱红头发,一颗脑袋都有泰山大小的巨大法相,相应的金箍棒更是上指三十三重天,下抵十八层地狱,全书孙悟空只在打斗中用过两次,对手分别是二郎神、牛魔王,因此这招也显得逼格极高。
法天象地金刚不坏身:孙悟空能在斩妖台活下来的重要依仗,源于他同时服用了大量御酒、仙丹、蟠桃,随后孙悟空以用三昧火炼成了金刚之躯(没错原著孙悟空自己就会三昧火),在斩妖台上,刀砍斧剁、枪刺剑刳、雷打火烧,都不能伤及分毫,也因为此,孙悟空在初次被擒后,玉帝也一时找不出杀死他的办法,才搞了八卦炉煅烧四十九天,结果让孙悟空再次跑了出来,又一次大乱天宫。
兵器雨:将金箍棒化为千千万万攻击敌人,身外身之术中小悟空的金箍棒应该也是来自法术变化。分别在对付哪吒和青牛时使用过
兵器雨拘神术:其咒语为唵蓝净法界,乾元亨利贞,电视剧中孙悟空经常一瞬间就能把龙王、土地这些神仙召唤出来,其实在原著写得比较清楚,用的就是拘神术,而原著这个法术拘唤对象更多,除了各地的城隍土地和四海龙王外还包括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六丁六甲与护教伽蓝等众。
推山移岭、移山缩地、翻江倒海:
这些都是相当暴力的神通,这里放在一起说,推山移岭字面意思,能够推倒山岭的神通,书中推倒人参果树时用了这个神通,注意原著的人参果树有千多尺高(三百多米),根深叶茂,而人参果树的土比铁还要硬,金箍棒单纯的筑地都筑不动这人参果树的土,然而在这种神通面前,人参果树却也叶落枒开根出土。
推山移岭推倒人参果树移山缩地则偏向于将山移走,金箍棒一指就完成了,在红孩儿所在的六百里号山,孙悟空早就认出红孩儿假扮成被丢在山里的小孩要捉唐僧,他知道唐僧烂好心,真被抓了自己还得费心思去救,于是用了这个法术把山移开了一段距离,跟红孩儿错开了,不过红孩儿锲而不舍,又飞到了下一个山头。翻江倒海是孙悟空在鹰愁涧所用,小白龙吃了唐僧的马,又打不过孙悟空,自然就跑回水里去了,唐僧就埋怨说孙悟空夸口能降龙伏虎,怎么今天不能降龙,孙悟空生气就使出了翻江倒海的神通,将鹰愁涧搅的似九曲黄河泛涨。
法宝孙悟空的法宝很少,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首先是瞌睡虫,孙悟空在天庭的时候跟增长天王和广目天王猜枚子赢来的东西,顾名思义用来让人昏睡,不过似乎只对杂兵有用。
然后是三根救命毫毛,观音菩萨给孙悟空的法宝,破了大鹏的阴阳二气瓶。
最后就是定风丹,本来是含在嘴里用来防御芭蕉扇,后面孙悟空不小心把定风丹吃了,就一直生效了。
身为兴隋九老之一的靠山王杨林?
作为中国历史上鲜有的繁华且短命王朝,隋文帝一手建立的杨氏政权也同秦朝一样两代而亡。然而,时势造英雄,在隋唐"七十二路烟尘起,百万英魄绕黄泉"的时代,自然而然地涌现出一大批或战死沙场,或功成名就的武将。他们的事迹在后人创作的小说《说唐全传》《兴唐传》等广为流传,甚至一度被搬上荧幕,成为评书界的宠儿。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身为"兴隋九老"之一的靠山王杨林,实力怎么样?有几人能够胜过他?在小说中高手如云的背景下,杨林的实力虽然不及广为人知的李元霸、宇文成都等人,但在老一辈的人物中也算是出类拔萃数一数二的了。作为开隋九老之一的他,同忠孝王伍建章、大元帅高颎、上柱国贺若弼、大都督鱼俱罗、昌平王邱瑞、上柱国韩擒虎、双枪将定彦平、越王杨素一起为隋朝大业汗马功劳,这才被封为"靠山王",当然这只是文学作品中对他人生成就的最高概括,至于具体实力,我们一一道来。
《说唐全传》中记载杨林面如傅粉,两道黄眉,身长九尺,腰大十围。善使两根囚龙棒,每根重一百五十斤,有万夫不当之勇,在大隋称第八条好汉。至于这位好汉的实力,我们还是要扒扒他广为人知的正战绩,才能下结论。
杨林VS秦旭、秦彝、秦琼爷孙三人。
在小说《说唐全传》中,杨林初次登场就已经是周国行军都总管的身份。当时他奉命率军攻打北齐,而秦旭也是在晋阳护驾,然而敌众我寡,杨林最终还是攻破晋阳,秦旭战死。而后又杨林率军攻打济南,济南守将秦彝因北齐丞相高阿古开门投降,导致济南城迅速失守,秦彝在此战中也未能幸免,战死沙场,杨林则将秦彝盔甲收藏。至于秦琼,在同程咬金等人劫取生辰纲时,就被杨林所缉拿,只不过当时的杨林还不知晓他就是秦彝的后代,反将其收为义子,成为第十三太保。后来秦琼在山东造反,并挑明身份,但是还是败在了杨林手下。
一门三父子,皆为杨林手下败将,单从这一点就不难看出杨林的武力是足以支撑其"靠山王"这个封号的。然而,纵然杨林再怎么厉害,遇到这些人时,也仍然要低头臣服。接下来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同一小说背景下能击败杨林的人物。
NO.1:隋唐第一猛将——李元霸作为《说唐》《兴唐传》等古典小说中bug级别的人物,隋唐十八好汉之首李元霸的实力单单从他一身的气力值就足以看出: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力,无人能敌;使一对金锤,四百斤一个,共重八百斤。在这样一个力量级"怪物"面前,杨林压根是站不住脚的。虽然小说中没有李元霸与杨林直接单挑的描述,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拿罗成与伍天锡作为跳板,来间接对比一下两人的实力。
看过《说唐》此类文学作品的读者对于"杨林死于罗成回马枪"这件事都不陌生,而身为隋唐第六好汉的伍天锡在综合实力上也是要强于排名第七的罗成。那么比杨林排名靠前的罗成与伍天锡和李元霸打起来会是怎样的下场呢?惨败!我们先从罗成看起看起,再过度到伍天锡。
李元霸VS罗成:罗成大怒,拍马摇枪来战,被元霸飞起一锤打将过来。罗成当的一架,把枪打做两段,震开虎口,回马逃命。
李元霸VS伍天锡:元霸大喝道:"红面贼,你把孤开路将打死了,孤来取你命也!"把万里云一夹,四百斤的大锤一举,当的一锤打来。伍天锡只得把混天镋一架,震得双手流血。元霸又是一锤,天锡虎口震开,回马便走。元霸叫声:"哪里走!"一马赶来,伸手照背心一提,提过马来,往空中一抛,倒跌下马来,元霸赶上按住脚,双手一撕,分为两开。
如果换作老将杨林,那肯定也是落荒而逃,搞不好还要死无全尸。
NO.2:天下第一横勇无敌——宇文成都宇文成都,隋朝天宝大将军,被赐"天下第一横勇无敌"金牌。身长一丈,腰大十围,金面长须,虎目浓眉。头戴一顶双凤金盔,身穿一件锁子黄金甲,坐下一匹能行千里黄花马,使一条凤翅镏金鎲,重四百斤。武力在隋唐好汉中排第二。毫无疑问,又是和李元霸比肩而立的战神。
小说中,由于宇文氏和杨氏立场相同,所以并没有给出宇文成都和杨林的交锋画面,所以笔者还是只能间接分析同宇文成都交手且实力大于杨林的人,这样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
宇文成都VS伍云召:时任南阳城守将的伍云召对上来势汹汹的宇文成都,大战一触即发。第一回合伍云召的马就后退了两步,后面伍云召且战且退,每次都是一、二十回合就要退,实际上伍云召能和宇文成都过这几十召已经很不错了。伍云召自然也知道两人的对比,所以才且战且退,希望退回城中,严防死守。
宇文成都VS天宝会三杰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宇文成都一出阵,伍云召大喊一声,催马出战,二人枪来镋往打在一起。伍云召一枪挑下宇文成都半幅战袍,宇文成都拿镋砸伍云召……三人联手大战宇文成都,而他却毫无惧色,打了半个时辰,也没打过宇文成都。这三个人皆为好汉前列,且论综合实力也是在杨林之上,在以众敌寡的人数优势下,还是无法击败宇文成都。可想唤作杨林岂不是一败涂地?
NO.3:隋唐第三猛将——裴元庆作为《说唐全传》中的虚构人物,号称"隋唐第三猛将"的裴元庆也是一位力量级武将。气力十足,手持一对银锤,重三百斤,与宇文成都同属一个档次,伯仲之间。之前笔者所做的分析,都是基于综合排名而间接论证的,而这次,却又一场关于裴元庆和杨林之间实实在在的交手。
裴元庆VS杨林:话说在上文宇文成都力敌天宝会三杰之时,反手挨了裴元庆迎面一锤,打的宇文成都手中的镗都拿不住了,直接砸碎了护心镜,宇文成都也口吐鲜血倒了下来。这时遇到前来救阵的杨林。元庆大怒,把鎚打来,杨林双手把囚龙棒一架,豁喇一声,把一条囚龙棒打为两段,震开虎口,双手流血。仅一回合,杨林大败而走。
NO.4:紫面天王——雄阔海作为隋唐第四猛将,人送外号紫面天王的雄阔海,实力也是毋庸置疑的。虽然在上文的描写中,他确实是败在了实力超群的宇文成都手中,但是综合实力排名第四的他要真是对上第八的杨林,那估计也是"虐菜"。万斤之力的双臂,力托千斤闸之势,试问整个隋唐英雄中又有几人能驾驭的住?
NO.5:隋唐第一全能型战将——伍云召作为隋唐第五条猛将,伍云召终于是摆脱了单凭"气力"排名的怪圈。《说唐》中记载他武艺高强,武器运用灵活多样。重180斤的丈八亮银蛇矛与宝剑的配合使用堪称一绝,远者辅之以弓箭,连宇文成都也手中一箭败走,这在以力致胜的《说唐》前十条好汉中仅其一人,是当之无愧的隋唐第一全能型战将。
虽然在历来的文学作品中也没有记载伍云召和杨林的交锋画面,但在扬州夺魁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扬州夺魁中突厥老英王的大将铁木金,使一条铁棒,三合击败瓦岗五虎之一王伯当,而伍云召出马两枪即剌死铁木金,如果王伯当与伍云召交手伯当一回合之内极可毙命,而王伯当的实力却无单雄信、程咬金等相差无几。换作杨林上场,不说一击必杀,那肯定也是逃不出败北的下场。
NO.6:隋唐第六猛将——伍天锡作为伍云召的族弟,隋唐第六条猛将伍天锡的实力自然也是杠杠的,使得一柄二百多斤重的混金铛,有万夫不当之勇。虽然最后也是惨死在排名第一李元霸手中,但却和排名第三的雄阔海有的一比,也许是英雄惜英雄吧,《说唐》中记载伍云锡与雄阔海对阵一个余月,不分胜负。由此可见,若伍天锡和杨林交手,杨林也是必败无疑。
NO.7:冷面寒枪——罗成终于是迎来了最具说服力的一人,作为直接击杀杨林的好汉,隋唐第七猛将罗成以其精湛的枪法和白皙面容下不苟言笑的神情而闻名于乱世,素有"冷面寒枪俏罗成"一称。先后助瓦岗军攻破长蛇阵、铜旗阵,反王大会时夺得状元魁。
罗成VS杨林:杨林集中杀死各路反王的计划落空后,又设伏兵伏击,罗成接上杨林单挑,用"回马枪"将杨林杀死。(另有一说罗成并没有直接杀死杨林,而是将杨林打在马下,而把结果靠山王的功劳,让给了表哥,为的也是让秦琼亲手为父亲报仇。)
NO.8:今世孟贲——罗士信隋唐"四猛"的罗士信,虽然在综合排名上位列杨林之外,但要说真刀真枪的干,杨林未必能从他的手中活下来。潼关口活捉魏文通,金堤关力擒伍天锡;擒裴元庆、铜旗阵杀仇成,这些显赫的战功都是对他实力的肯定,但要说最有力的证明,那还属他和李元霸的对决。
罗士信VS李元霸:锤震四平山时,李元霸和罗士信交手,二人不分胜负,两个人锤枪来往,叮当乱响,两人全是力气相搏。虽然在现在看来,这样的决斗确实毫无技术可言,但在那个崇尚"气力"的时代,那比的就是谁的劲大。试想一个征战大半生的老将如何顶得过出身牛犊不怕虎的新秀呢?
NO.9:兴隋九老——鱼俱罗同为杨氏政权出生入死的杨林和鱼俱罗二人交手的机会也是微乎其微,因此也就可以排除你死我活的下场,但如果非要让两人抛却生死地打一场,鱼俱罗可能会占上风。
在《兴唐传》中写到:鱼俱罗因不满隋炀帝荒淫而回家隐居。晚年,得以大徒弟宇文成都被李元霸锤杀后,便在复仇心切的二徒弟宋老生唆使下,再度出山报仇,在潼关阵前施展拖刀计,斩杀李元霸。
NO.10:世外枪王——姜松作为是罗成同父异母的兄弟,人称"神枪将军"的姜松,单凭一手枪法,就足以成为隋唐演义中的一绝。身为天下第一的武将的他,初次登场手下留情,就让罗成尝到败北的滋味,后来更是轻松地分开了李元霸和罗士信,实力天人可见。巧的是,这样一位天下无敌的人,也和杨林有过交手的经历。
姜松VS杨林:大破一字长蛇阵时,没有任何防具的姜松迎敌杨林。要不是当时身为杨林义子的秦琼要求手下留情,杨林估计早已被刺成马蜂窝了。但即便是姜松再怎么放水,杨林也是被扎得一身小眼。
由于隋唐这段故事为人津津乐道,后人撰写的版本也是层出不穷,笔者查询资料有限,因此很难一一罗列。关于杨林实力的证明和能够击败他的人欢迎各位读者补充。
参考文献:《说唐》
《隋唐演义》
《兴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