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匕首,德军和美军流行胸前挂雷?
呵,美国兵的手雷本来就是挂在胸前的。大多数情况美国兵通过背装带勾住手雷,极个别的猛人会在带子上多挂几个,没必要过度解读。
我看到网上不少人说什么胸前挂雷是防狙击手的,什么雷能挡子弹之类。还有说那是怕被日军虐搞的光荣弹,实在是离谱的可以。
那就是个美军常用的挂雷位置,哪有那么多复杂的解读?美军有专用的三格装手榴弹包,要么塞包里看不出,要么就是暂时没装备这种包,不挂腰带上或肩膀上难道塞裤兜里?
说到这里,必须得先了解下美军的背带。其实美军的装具从二战到现在,细节变化挺大,但总体内涵还是那些,无外乎武装带和挂带。
武装带就是常说的S带,帆布制作,上面打了一圈铆钉孔,可以通过带子本身还有这些孔勾挂穿插不同的装具。
另一条是X带或Y带,二战美军主要使用X带(喊H带也可以),德军喜欢Y带。这条带子与S带连接,对身体形成绑缚,然后可以挂上许多鸡零狗碎。
美军的手雷就是挂在背装带的胸前搭扣位置,通过专门的金属挂钩,可以很好的固定住几个MK2手雷。
有些时候,这个位置挂的不一定是手雷,它可以挂匕首、医疗包、弹药袋、手电筒等很多东西,这是美军装具的特色,崇尚多功能,利于搭配和调整。
不过有些时候,美军穿的是的是其它装具或作战服装,所以这里不方便挂东西。比如诺曼底登陆,大兵们胸前配了个M7防毒面具皮包,这东西死沉又没用,登陆后连同不好用的作战夹克被扔了一地。
二战美军使用的是仿自英国手雷的MK2手雷,MK2、MK2A1被大量装备美军,是二战时期美军的一张名片。战前美军士兵们就是这样挂着MK2或MK1手雷进行的新兵训练,所以哪有那么多为什么?人家定的操典和规矩而已,是一种经验与制度。
从战术上来说,手雷挂胸前是一种方便行为,士兵们冲锋时,胸前的东西是最容易够到的,不需要太大的动作幅度,最紧急的时候不用费劲去屁股上摸雷,大大节省了战术时间。同类的还有子弹袋等,反正战场上没功夫让你摸屁股掏口袋。美军的这种战术思想发扬到现代,已经成了军营传家宝。
其实美军手雷不是必须挂肩带上,但这其中还有两个尴尬的问题——
1.挂屁股上进行战术机动太危险,容易碰挂手雷拉环。
2.美军鸡零狗碎的东西太多,士兵普遍装具臃肿。
仿自英国米尔斯手雷的MK2采用了插销保险、弹簧翻扳机击针发火方式,这种保险的好处是,可以拉开保险后一直将手雷握在手中,只要保险扳机不弹开,手雷就不会进入引信时间。比如你突然肚子痛不想丢了,还能用销子把保险重新卡上。
这种设计到今天仍然是经典,但二战那会儿的MK2并不牢靠,士兵们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很容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触手雷销子,到时候手雷呲呲的冒烟,当事人却发现不了腰子上的异样,做不出应有的反应,“轰隆”一声少半扇屁股。
MK2引信时间为4-5秒,生死只在毫厘之间。如果战事正酣,让士兵从视线看不到的地方扯下钩挂住的手雷,一些新兵容易产生紧张情绪,采取硬拉硬拽的过激行为,导致失去战机或误触保险。
被拉环手雷炸掉屁股的倒霉蛋比比皆是,过去现在都有。心有余悸的士兵们无法拒绝必须装备的两颗手雷,战场上也确实少不了这东西,那怎么办?只有挂在胸大肌前,好歹算有个照应,起码拉环掉了那引信烟都能熏得你回过神来。
这些手雷同时也负担着枪榴弹的作用,MK2A1手雷的引信是靠螺纹拧上去的,拧掉后与M9枪榴弹尾管再拧在一起,就可以使用步枪榴弹发射器,通过空包弹发射出去。挂在胸前带子上,士兵连扯都不用扯,直接顺着拧掉引信就可以上尾管发射。
美军胸口挂雷有时候也被视为勇气和务实的象征,朝鲜战争时李奇微为了鼓舞士气,打出了比前任麦克阿瑟玉米芯烟斗更骚包的姿势——脖挂甜瓜雷。
李奇微的这种行为迅速得到了士兵们的好感,并重新在二战后的新兵蛋子部队里又狠狠的流行了一波(44年以后美军三格手雷包已经全面普及)。在那会儿,这种行为代表了将军也会像士兵一样战斗的决心和更务实的态度。虽然也有不少人担心这两颗甜瓜哪天一不小心会炸了,但李司令的冒险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政治加分。
至于德国兵,德国兵大多数时候使用的是M24木柄手榴弹,德国人有专门的手榴弹袋容纳这些东西。
一个普通的掷弹兵按标准会获得两颗M24,但德军部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往往会多带一些。因为德军有时候还指望用这些手榴弹做成集束炸弹或者地雷。逼急了它们还是肉搏的铁锤。
这样超规的携带肯定会导致容纳问题,所幸德军身上的鸡零狗碎相对少一些,M24的手榴弹袋可以容纳一组6枚手榴弹,再多塞点也没问题,容量很可观。
再多一些掷弹兵们就不干了,手榴弹带多了没法打仗。所以它们会以12-15枚一打,装进专用的金属提箱携行。这个时候雷管与弹体是分离的,作战前需要临时安装。现代的手榴弹包装也采用这种做法。
不过显然所谓“德军挂胸前”的手榴弹不会是M24,它只会被德军插在裤带上携行作战。能挂在胸前的应该是德军的M39手雷,可这种雷德军通常还是挂在裤带上。
M39手雷光滑如蛋,但是与M24一样都是拉发弹,并非MK2那样的击针弹。德军本着轻便的原则,主要给山地部队装备这种蛋蛋。不过汉斯们很不买账,大力吐槽这种弹丢不远,杀伤弱,打不过盟军的MK2,更打不过苏军的F1。
看到挂环了吗?它就是用来挂身上的,这种雷的拉环是那个小揪揪,需要旋开它,扯出引线再拉发。
所以现在应该是真相大白了吧?德军手雷基本是挂在腰部,没有挂胸口的习惯。
欢迎大家交流。
我们以后两不相欠写一篇虐心古风小说?
在那盛开的彼岸花海里,屹立着一位身披红纱的女鬼,她那孤独寂寞的背影有些令人心疼。她有时候总是喜欢默默地沉思,脸上常常泪流满面。流出来并不是眼泪,而是赤红的血泪。令那些过往的鬼魂有些惧怕,没有人知道这位女子的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
这时,一个胆大的鬼魂贸然前去问她,“姑娘,你为何会如此的伤心难过,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吗?”接着,女鬼开始诉说她的故事。
“我原本有个师父,在九岁那年,爹娘双亡,是他在街上将在乞讨的我收留。并告诫我要一心向善,切不可做伤天害理的事。于是我一心学习,一心想着一定要成为一个不再被欺负的人,而且要保护好师父,师父将我抚养长大,我一心为师父尽孝心,直到师傅收留了另一个与我年纪相差不大的女孩,那时候我还没有接触过情爱,所以并没有放在心上,而是继续为师傅效劳,直到她渐渐开始露出她的真面目,她开始顶替我的位置,处处陷害我。我想解释给师傅,可师傅却一心认定她是对的,所以对我渐渐失望。至于我为何而死,而是拜师父所赐,那日我在湖边看景,她走到我前面,眼神闪过一丝狠厉。对我说‘你也来这里看景吗,这里景色不错,很适合钓鱼。你想要和我一起钓鱼吗?’我一开始并不想答应她,可在她的一再纠缠下,我最终还是答应了。当我两人一起站在湖边钓鱼时,不知道怎么回事,她突然脚下一滑,掉入了湖里,而这一幕刚好被正赶往这找我们的师父看到,于是师父跳入湖里,将她救了上来,她竟然污蔑我说我推她下去,师父很愤怒地对我说:‘我没有想到你心那么狠毒’当时我一再解释,师父就突然对我扇了个耳光。罚我在门外跪三个时辰,在我跪的那时候下起了倾盆大雨,但是师父竟然心狠到足足让我跪了三个时辰,都没让我进去,本来我就体弱,经不起这一折磨,便昏了过去,当我醒来的时候,那个女孩走到我房间,脸上带着笑意地问我身子如何,我冷冷地随便回了一句没事儿。我本以为在我身体虚弱的时候,她应该不会做什么,也没想到她竟然这么对我,她说‘姐姐没事便好,害得妹妹我担心不己。’说着便摆出一副柔弱的样子。我说‘那么就请妹妹你出去吧,我还要再休养几天。待过这几天后,我再找你聊话。’当我站起来要请她出去的时候。她却突然抓起了我的手。故意将她自己甩到门框,头撞得很响一声。立刻在她头上流出了鲜红的血液。惊动得师傅走来,看到晕倒在地上的她和站在原地的我,吼了一句‘你是嫌害的她不够吗,她才刚病好,身子虚弱,便急急过来看你,你却又一次加害了她。看来我这些年对你的教导白费了,我原本想让你一心向善,你却干出如此伤天害理的事情。从今日起,你不得再进府里一步。’这些话让我受到很大的打击,没有想到师父会是如此不信任我,我从没干过什么事,都是一心一意为着师傅。反被新来的她顶替了位置。我便心死,在那一晚离开了那里,却不想被师父所杀。没有想到师父是如此恨我。竟然会杀了我,宁可相信她却不相信我。她的到来终究抵不过我数十年陪伴在师父身边的一时一刻。”说到这里,女鬼再一次流下了泪水。
“想不到你的故事还真令人难过。我很同情你的遭遇,你拥有了一个师父,可师父却不信任你,只信赖别人。还真是不分黑红皂白。”鬼魂同情地看了她一眼。
“不过现在,我已经开始学会放下,我不会再对一个人伴着牵挂了。”这时从远处走来了一个鬼影,女鬼仔细一看,居然是他的师父。顿时有些激动,但很快冷静下来,只见他把目光投向她,眼中似乎有些泪水。他颤抖地问她:“你为什么在这里,为什么没有离开。”她平静地说:“我只是在等一个人而已。”他顿了一下,又问道:“我知道你不会原谅师父,师父错怪了你,师父不应该相信她,这一切都是误会。”她没有说什么,只是随手摘下一朵彼岸花,对他说:“师父你看,这朵花是不是和我的衣服很配。”他有些心疼的看着她:“你平常不穿红色衣服的。”“是,我平常是不穿红色衣服的,但现在我喜欢了。师傅,一个人的心是会变的,我想你应该明白。可现在,师傅,我不会再陪着你了,我不是怪你冤枉了我,而是我累了,那么,我最后想说的是 师傅,彼岸花开了,我们以后两不相欠了。 下辈子记得要好好照顾自己啊师父,徒儿这就先离开了,后会无期。”说完,留给他的只是一抹红色的身影。只有他孤独寂寞的站在那里,眼泪止不住的流下来。
(完)
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多少种武功?
中国武术的纵向简史一、原始社会的武术萌芽
《淮南子》记载大禹和南方三苗开战,征战多日,三苗不服,大禹就想了个办法,让士兵手持盾牌大斧挑起威武雄壮的战斗舞蹈,三苗看后立即投降。这种战斗舞蹈有各种动作,是武术套路的先驱。
二、夏商到五代是武术的发展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武术家已经出现。《吴越春秋》中记载了剑术家越女,她不但剑术极好,而且有了关于剑术的理论,说搏斗前要沉稳安静,有如少女,出击时迅如猛虎,一击而中。大侠金庸根据这个写了短篇小说《越女剑》,后来在射雕里面还有越女剑的传人韩小莹。
秦汉时候,项庄和项伯在鸿门宴上舞剑,这是剑术表演,里面有多种武术动作。
汉代剑术发展很快。很多文人能文能武,比如东方朔和司马相如都会击剑。在恒帝和灵帝年间,洛阳城有个叫为王越的剑师非常有名。
三国时期的猛将和名将武术都很不错。刘备会双剑,孙权可以用双戟杀虎,曹丕也精于剑术。有次曹丕和将军邓展论剑,两人手持甘蔗对战,结果曹丕三次击中邓展的手臂,这个事情在曹丕的《典论》中有记载。
两晋南北朝时祖逖和刘琨闻鸡起舞,就是舞剑。养生家葛洪提出内部练气的理论。《黄庭经》的出现对内家武术的出现产生巨大影响。
唐朝武术家很多。大将尉迟恭精于长槊,还会空手夺槊。李白酷爱击剑,剑法高超。剑术家裴旻的技艺出神入化,他能把剑扔到高空,落下时挺鞘迎上去,长剑准确入鞘,和令狐冲一样。公孙大娘的剑舞是套路表演。重要的是,从武则天开始中国出现武举。
五代的铁枪王彦章枪术不错。
三、宋到清是武术的成熟期
小说水浒中写打虎将李忠在街头卖艺,这在宋代比较常见。宋代的武术种类繁多,并且练气的武学开始兴盛,五行、阴阳和八卦融入武术,所以有了八段锦。不过这个时期的武术没有名称,只是分为拳、棒、刀、剑。
岳飞本人就是武术家,他的老师是武师周同和枪手陈广。民间高手有号称李铁枪的李全,他的妻子杨妙真则以梨花枪知名,二十年间未逢敌手。
明代出现了武术流派和武术名称,理论也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太祖三十二长拳、猴拳,还有我们比较熟悉的杨家枪法、少林棍术和峨眉枪法都已出现。戚继光在他的《纪效新书》中对武术流派多有记载,并且批评了套路表演,讲到了击技的实用性问题。
当时名家很多。戚继光、唐顺之和俞大猷都是抗倭将领,也都是武术高手。俞大猷最为知名,他是真正的大家,曾上少林寺切磋武艺,指出少林棍法已经失去真传,不堪一击,最后少林专门派人向他学习棍法。他还写了《剑经》一书,主讲棍法和长兵器的使用。
清代和民国的武术更加厉害,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各种武术流派就是在清朝出现的,比如太极、八卦、形意、八极和南拳,各种拳法武术种类繁多,门派林立。大派诞生了很多武术家,其它也有名家,比如霍元甲、杜心五、王子平等人。
中国武术的种类精选一些门派来描述一下。
少林武术
少林武术素来有传自达摩的传闻,其实这是编出来的。达摩最初见于宋代的《景德传灯录》,之前就没有他的记载,后人附会,把很多武学和他扯上关系,只是为了增加武学的神秘,易筋经和十八罗汉手其实都是中国人创造的。
少林武术从唐朝开始知名,后世不断融入各派武学。元代白玉峰把罗汉手从十八手增加到一百七十手,并编出龙虎豹蛇鹤五种拳法。另一个名家李叟也给少林传授了大小洪拳。俞大猷光大了少林棍法。少林做为武术圣地,也培养了很多武术人才,明代著名武术家程宗猷在少林寺学武十几年,并写出专著《少林棍法阐述》。
少林至今有七十二艺的说法,还有洪拳等多种套路,是个庞大的武学体系,被看作武学圣地。
内家拳
少林是外家武术的代表,中国还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内家武术,其中就有内家拳。这个内家拳不是我们常说的内家武学,而是一种专门的拳术种类,也称松溪内家拳。大儒黄宗羲为内家拳高手王征男写墓志铭,第一次提到以静制动的内家拳。
黄宗羲的儿子黄百家在《内家拳法》里说,张三丰精通少林拳,最后经过改造创出内家拳。张三丰的故事太过传奇,很多故事是附会在他身上的,这种说法可信度有多少没法考证。内家拳名家有张松溪、叶思南、王征男和黄百家,江南大侠甘凤池也师承黄百家,根据记载,内家拳师都擅长点穴。
这些武师死后内家拳失传。
张松溪(他说自己师承张三丰)非常瘦弱,文质彬彬,然而出手无人能敌。
太极拳
太极拳是内家武学三大派之一,相传是张三丰创建,但无根据,另一说法是明末将领陈王廷解甲归田后在陈家沟创建,最初名字不叫太极,有叫长拳的,有叫绵拳的,到了乾隆年间由知名太极拳师王宗岳(有说他是明代人)确定下来名字。
太极看重意念和内气的协调,拳法不直来直去,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太极内部也门派不少,除了陈氏太极还有杨氏、吴氏、武氏和孙氏太极,其中最有名的是杨氏太极的杨露禅。他在陈家打工偷学太极,后来陈家被感动,教授真传,这就是偷拳的故事。杨露禅学成后在北京瑞王府当拳师,当时名震京都,人送外号杨无敌。
杨露禅的儿子杨班候和杨建侯也都是太极名家。陈氏太极的宗师级人物有陈长兴、陈清平和陈有本。孙氏太极的创始人孙禄堂兼通太极、形意和八卦,有近代武圣之称。吴氏的创始人是名家吴全佑和吴鉴泉。
现在常说太极没有击技能力,是不是我们只看到练功部分,击技部分从不显示?否则,杨露禅怎么能打败北京的许多武师,除非所有学武的都是水货。清末孙禄堂不可能是被吹出来的,他多次打败日本和俄国武师。
(孙禄堂照片)
形意拳
形意拳是三大内家武学派别之一,本叫心意六合拳或者心意拳、六合拳。传说是岳飞创建,这也是为了增加拳术的名气而附会的,真正的创始人是明末清初的山西人姬龙峰,从他以后形意拳开始流传。
常说“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形意拳拳法刚猛,击技性很强,内部流派也多,主要根据地域划分三派,山西、河南、河北。
形意拳里名家太多,曹继武(清朝武举连中三元的人)、戴龙邦、李飞羽、车永宏、宋世荣、宋世德、李广亨、郭云深、李存义、尚云祥、薛颠、孙禄堂(号称近代武圣)、王芗斋。周恩来的老师韩慕侠也是名家,兼通形意。
(左边第二个是韩慕侠)
八卦掌
八卦掌最大的特点是在弧线上走圈,号称行桩,在运动中寻找战机,出招以掌为主。
这个拳种来源不详,由一代宗师董海川发扬光大。他在王府当拳师,广收门徒,声名大震,门下派别也有很多,是三大内家武学派之一。董海川的弟子里面尹福、程廷华和梁振普都是清代的武术名家,门下弟子众多。
南拳
常说南拳北腿,长江和长江以南的地区拳法流派很多。
广东有洪、刘、蔡、李、莫五种拳法。
福建有咏春和五祖两派。
湖南有巫、薛、洪、岳四大家。
湖北有洪、鱼、孔、风、水、火、字、熊八大门。
四川有僧、赵、杜、洪、化、字、会、岳八大门。
江西有字、硬两门。
浙江有洪家、金刚和黑虎三大拳派。
此外还有温州南拳、台州南拳和江苏南拳。
北方武术重腿,南方武术重点是拳法手法,身体活动范围较小,严谨细腻、动作紧凑。
南拳名家非常多,大家在影视里应该已经看过,比如少林十虎(洪熙官、方世玉和陆阿采等十位高手)和广东十虎(黄麒英、铁桥三和苏乞儿等十位高手)、黄飞鸿和叶问。
关于其它的简述
剩下的种类就不一一说了,有人说上世纪八十年代统计出一百二十九种武术门类,其实光模仿动物的象形拳就不下八十余种,腿法有三十余种,总体不会少于三百,我国的少数民族也是有武术的,算上更多。
武术界还有五大流派的说法,它们分别是少林、武当、峨眉、崆峒和昆仑。少林、武当和峨眉分类极多,大大丰富了中华武术。
(欢迎关注和点赞,答题者鬼山枫语,请勿转载)
包惜弱和李萍谁更符合真正的中国女性形象?
《射雕英雄传》中,真正符合中国女性形象的是李萍,虽然她出身贫穷,没有受过教育,但是她的身上才真正体现了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德。这种美德让她平凡的一生变得熠熠生辉。可以说,她是一个伟大的中国式单亲妈妈。
我们就从她身上具备的品德说起。
一、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
这是大多数中国女性具备的品质。我们看看历史或者传奇就可以了解到一个个女性坚强的故事。
比如历史上的解忧公主和她的侍女冯嫽夫人,解忧公主是乌孙国母,冯嫽是乌孙国右大将的夫人,中国第一位女外交家。
解忧公主的父亲是楚王刘戊,在汉景帝时期因为参与了著名的“七王之乱”,失败后自杀,解忧公主成为了罪臣之女。在汉武帝时期,为了和乌孙国联合抗击匈奴,在乌孙昆莫的请求之下,汉武帝把解忧公主嫁给了乌孙昆莫军须靡为右夫人。
虽然是罪臣之女,但是解忧公主却有着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聪明智慧。她和冯嫽在遥远的异国他乡,没有亲人陪伴,没有坚强后盾的情况下,凭借出色的才能,在乌孙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维护了汉朝和乌孙的联盟,平定乌孙内部的叛乱,遏制了匈奴,稳固了大汉边界的安全,并直接促进了大汉统一西域,为大汉和乌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直到年届七十,才上述汉宣帝乞求归国。
归国后,汉宣帝亲自出城迎接,以隆重的礼仪和丰厚的奉养安置了解忧公主,直到她去世。
另一个著名的故事莫过于王宝钏寒窑苦守十八年,等待薛平贵的故事。历史上并没有王宝钏此人,虽然只是一个故事,但是这个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正是因为人们被王宝钏的坚强苦守的品质深深打动,故而广为传播,才流传了下来。
而在《射雕英雄传》中,李萍在丈夫被杀,自己被段天德掳走之后,孤身一人,面临绝境的情况下,她没有寻死觅活,也没有自怨自艾,为了腹中的孩子,坚强的与段天德搏斗,并在适当的时机下逃走。最后流落到大漠,在风雪中独自一人生下了郭靖,并且独自一人带着孩子在战场上靠着马肉果腹,熬了下来,最后被蒙古牧民所救。在郭靖六岁之前,李萍带着儿子一直过着很艰苦的生活,直到郭靖认识了成吉思汗,母子俩才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所以,她身上坚韧的性格影响了郭靖的一生。
二、善良为人的品格。
善良是中国人的天性,济危扶困,助人为乐,这都是善良的品格。尤其是女性,善良是她们身上最动人的光芒。
李萍的身上一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善良。这从她教育出来的郭靖身上就可以看出。郭靖在六岁的时候救了哲别,哲别给他金镯子,郭靖不要,然后说:“妈妈说的,应该接待客人,不可要客人东西。”。
后来,郭靖遇到素不相识的黄蓉,以为她是乞丐,倾囊相助。之后无论见了什么人,只要是需要帮助的,没有不竭尽全力相帮的,因此结识了很多朋友,最终成为一代大侠。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李萍善良的本性也影响了郭靖的一生。
反观杨康,比武招亲时轻薄穆念慈。他并没有娶穆念慈的心,但是却上台将穆念慈打败,并出言轻薄,既不善良,也不讲道义,虽然这些不是他的母亲包惜弱所教,但是却与包惜弱选择的生活对他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三、朴实重情义,诚实守信诺
虽然说朴实重情义这种品格用来说女性不是特别合适,但是从郭靖身上的这种品格就可以看出,是深受母亲的影响。
郭靖与杨康,因为父辈的的情义,两人也进行了结拜。但是郭靖是真心实意的,而杨康却是不情不愿的。后来无论杨康多么惹人憎厌,坏事做尽,郭靖始终不忘父辈的情谊和两人结拜的情义,经常帮助杨康,或者在杨康做坏事后,选择原谅杨康。
郭靖一生不爱金钱,这和他母亲的行为有很大的关系。由于郭靖的缘故,后来李萍随着儿子跟在铁木真身边,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是李萍从来没有表现出对金钱的热爱。
在成吉思汗封郭靖做“金刀驸马”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儿子和自己的荣华富贵,而是丈夫生前与好友为儿女“指腹为婚”的承诺。后来“指腹为婚”没有实现,尽管杨康十恶不赦,郭靖还是信守诺言,与杨康结拜为异性兄弟。
再看杨康,为了荣华富贵,不认亲生父亲,直接导致了父母双亡。后来,又为了能将来可能登上金国皇位,不断祸害大宋的百姓和武林人士。与西毒欧阳锋联手,杀了江南七怪,在烟雨楼围攻众位英雄,搅乱丐帮,等等行为,都与情义、信诺背道而驰。他还利用自己母亲的心软和善良,伤害小动物,然后欺骗母亲。这些既不是他的亲生父亲所教,也不是他的亲生母亲所培养,但是也从侧面说明了包惜弱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四、贞洁不屈,不忘民族大义。
成吉思汗在打败花刺子模后,准备攻打大宋。给了郭靖一个锦囊,并且赐给李萍很多金银珠宝以及侍女,李萍就已经猜出成吉思汗的做法了。此时,她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鼓励儿子带自己离开蒙古,回到临安乡下生活,做一介平民。
在被告发并与儿子双双被抓之后,她选择了自尽,不拖累儿子。临死之前,她对郭靖说:
“想当年我忍辱蒙垢,在北国苦寒之地将你养大,所谓何来?难道是为的是要养大一个卖国奸贼,好叫你父亲在黄泉之下痛心疾首吗?”然后又告诉郭靖:
“人生百年,转眼即过,生死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一生行事无愧于心,也就不枉了在这人世走一遭。若是别人负了我们,也不必念他过恶,你记着我的话吧。”一个朴实的乡下女人,有着最朴素的爱国思想,也因为丈夫的爱国思想,深受影响,念念不忘,并且把这一传统教给了儿子。她一生谨守与丈夫的情义,和丈夫的嘱托,用最朴素的方式,最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言传身教,教导出了郭靖这样一个侠肝义胆,爱国为民,最后为国殉身的大侠,而自己也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大义,舍身取义。这是多么让人敬佩的一个女子,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平凡而伟大的中国女性。
再看包惜弱,同样的遭遇,她一样对前夫念念不忘,也没有忘记前夫的爱国思想。但是所有这些她只是自己一个人默默守候,却没有言传身教,教育好自己的儿子。同样的情况下,她和李萍都离开了大宋,生活在别的国家,也都念念不忘丈夫和故国,李萍把郭靖教导成了一个义薄云天,善良忠厚,诚实守信,爱国为民的大侠,大英雄。而她的儿子杨康,虽然由于生活环境影响变成了一个卖国贼,一个贪图荣华富贵的人,但是人性中本该有的善良,重情重义,诚实守信这些最朴素的品德,他也不具备,这,不能不归于包惜弱的教导无方了。
我们同情包惜弱的处境,也理解她的后来种种做法,她也不失为一个好的中国女性形象,但是教育儿子的失败是她人生中最大的败笔,这一点她和李萍就拉大了差距,最终也成为了一个悲剧的女性。
为什么武侠剧里大侠用的全是剑?
其实这个原因超级简单,就是剑在古代不属于国家管控的管制刀具,而刀则是被严令禁止出现的武器。
中国的刀剑出现都很早,刀一开始作为工具被人类使用,后来还背负着武器的重任。而剑从一出生就成了杀人利器,可以说,到好歹还能再日常生活中当工具使,可是剑却只能作为武器了。这样看来,禁刀不禁剑似乎很不合理。
在青铜时代,刀属于匕首级别的长度,其杀伤力自然是赶不上威力强大的剑。但是由于生产力的约束,以及剑的制作成本太高,所以青铜剑这种武器是不能被用于普通士兵的,只有贵族级别的武士和将官,才有资格使用剑(也是他们用得起)。因此从西周开始,剑不仅仅作为武器被使用,还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即使是到了秦汉时期,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提高,剑依旧不能在军中普及。
汉代之后,中国的金属冶炼技术得到飞升,西汉的锻钢法使得铁器可以被大量装备于军中。同时匈奴的入侵促使着中国骑兵装备的进化,借鉴于游牧民族的单刃直刀很快就进入了中原武器研发者们的法眼,直刀相比于剑,成本低,也能穿刺,而且韧性更好,因此很快就成了汉军中的制式装备。也是从这之后,刀就成了中国古代军人永远脱不开的趁手伙伴。
秦汉之际,剑的形制也有改观,为了增强韧性,剑锋变得更加厚重,同时剑身变窄,长度变长,更适于双手挥动。这种改观为以后中国的剑的形制定下了基调,但是其造价依旧高昂,只能是富贵人家装备。也正是因为太贵不能普及,剑对于社会治安起不了多大风浪,再加上剑的使用方法复杂,很难学好。相比之下,刀就要可怕的多了。因此古代政府都是严格禁刀,除了个别的工具用刀可以登记使用外,非法持刀,就是犯罪。这也是为什么宋代的农民起义军所用的朴刀,多是工具刀和木棍困扎在一起,也是实世所迫。
至于侠客为什么多用剑,这就反应了一种文化寄托。侠客多少仗义、除暴安良的形象,代表着正义,而剑意味着尊贵、正朔、严肃,就多少和侠客能沾上边。再者古代确实有很多侠客用剑,比如唐代的李白,那就是仗剑走天涯,好不快活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