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教乐学手机版安装,学生仍然不交作业?
你好,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一名一线教师,也正在面临同样的问题。
首先,我认为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不可能每个学生都很听话,我们也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教好,应该理性的看待自己的工作。
我班里有2名学生,我反复提醒,也给家长做了好几次工作,学生还是不上网课,也不交作业。像这种情况,就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问题了,这说明学生的家庭有问题。这类家长的思想有问题,说的直白点就是这类家长也缺少“教育”。现代文明社会大家都知道上学的重要性,也知道上学不仅仅是个人的权利也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许多即使工作很忙的家长,也会督促孩子好好上网课,按时交作业。
我给这2名学生的家长打了几次电话后不敢再打了,因为再打电话很有可能会惹恼他们。以后学校里还会有其他工作需要家长的配合,惹恼他们会得不偿失。
但是我也并不是无动于衷,我把每天的听课签到情况和交作业情况都会发到微信群里。我想这两个家庭的家长一定能看到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的表现情况,管不管就看他的了。
像这种情况,就是家长的问题了。孩子的问题好解决,家长的问题很难解决。但是如果你的班里出现了这类家长,你还不能完全放弃。如果放弃了这类家庭的孩子,说大了有可能会危害社会,说小了会影响班级的学风。我面对类问题,采取的是慢慢做工作的方法,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在学校里,学生处在集体的环境中,还是比较害怕老师的。我抓住集体教育的优势,经常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到每天讲5分钟,一周讲半小时。时刻告诉他们学习的重要性,这对那些不爱学习的孩子产生一种不能不学习的压力。对有特殊情况的孩子,我经常找他们聊聊天,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二、做好家长工作。平时看到家长接送学生就和他们交流一下学生情况。及时了解家长的想法,互通学生的学习和思想情况。
三、开好家长会。家长会是学校和家庭交流教育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宣传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做家长思想工作的有效途径。我每次家长会都会提前一周做好准备,要向家长们讲的话,我会写成稿子反复的修改。我要争取每次家长会都举办成是各个家庭交流养儿育女经验的理想场所。让那些对孩子不够关心的家长也能够受到熏陶。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和浅薄经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怎么给孩子讲故事?
怎么给孩子讲故事是个技术问题,但在此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那么喜欢听故事。“没有不爱听故事的孩子”,原因至少有三:
几乎每一个让孩子着迷的故事我们都能发现孩子现实生活的影子,几乎每一个让孩子着迷的故事孩子也能在其中看得见自己。孩子聆听和阅读故事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的将现实中的世界与故事中的世界,现实中的自我和故事中的自我进行对话比较的过程,在对话和比较的过程中最终建构自己对于世界和自我的认识。
《本能的缪斯-激活潜在的艺术灵性》提出“声响、运动、旋律,这些音乐的基本元素,远在出生之前就已印入胎儿的感觉器官。”“音乐性”尤其是“节奏性”,是孩子的一种本能。一个好的故事会自然而然的满含“音乐性”尤其是“节奏性”。凡是孩子爱听的故事,大多故事情节总是高度重复的,这种重复给故事带来了很好的“节奏感”。
没有孩子不爱听故事。但是你要知道,有时候,孩子爱的可能不是故事,而是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到的被爱。
那怎么给孩子讲故事呢?重点有四:
首先,要“有声”。给孩子讲述故事要善于描绘“声音”。每一个故事都是有“声音”的,包括“声”和“音”两个层面。前者指故事中用拟声词或是图画呈现出来的“声音”,是相对显性的。后者指由故事的情节和结构所呈现出来的故事的节奏,是相对隐性的。一个故事要讲得好听,既要善于发出“声音”,还要善于呈现“节奏”。
故事中的“声音”具有神奇的魔力,能使一个故事变得更有趣。即使是在聆听和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孩子偶尔走神,只要有特别的“声音”发出来,孩子就会立刻被吸引过来。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对故事的声音进行模仿,也是孩子听乐意的一件事情。讲述故事,首先得找到故事中的“声音”。有的故事中的声音很好找,去找“拟声词”就ok了。如《晚安,猫头鹰》,里面那各种各样的鸟的叫声,又如《噗噗噗》,全书所有的文字基本上都是拟声词。但是有些故事的声音却不怎么好找,它们隐藏在画面和情节中。如《母鸡萝丝去散步》,全书的文字基本上没有拟声词,但是当狐狸被钉耙扎到,掉进池塘...的时候,那明显是有声音的。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故事,可能没有拟声词,但是一定都会有声音。给孩子讲故事,找到声音,并呈现出来(不用太在乎呈现得是否准确),故事会变得更有趣味。
除了声音,每一个故事都会有特定的节奏。一个故事的节奏主要体现在故事的基本结构和情节变化上,有的故事的节奏会很快,如《大卫不可以》;有的故事节奏会比较慢,如《第五个》;有的故事会是急剧波动型,如《母鸡萝丝去散步》;有的故事则是娓娓道来型,如《爷爷一定有办法》......节奏的变化体现的是情节的发展,人物情感的变化。通过语气、语调、语速等的变化将故事的节奏呈现出来,可以更好的让孩子体会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的发展,也能更好的帮助孩子理解和感受故事。更重要的是,节奏的变化带来更强烈的戏剧性的效果,做到“阅读如看戏”。
其次要“绘色”,即描绘色彩和画面。就是要将故事中静态的、平面的、断开的图画和文字变成动态的、立体的和连续的“情境”,让故事中的形象变得具体、生动,让故事中的情节变得连续和富有冲突。要让故事富有画面感和戏剧性,做好三点:第一,刻画好细节。人物的形象是否具体生动,故事的情节是否真实动人,关键的在于故事细节的刻画。细节刻画得越到位,就越能激发起孩子的想象,也能令孩子更好的将故事和自己的生活进行联结。第二,恰到好处的停顿。在关键之处突然停住,是制造戏剧效果的不二法门。恰到好处的停顿,是一种节奏的变化,节奏的把控是一个故事成败的重要因素。所有聆听故事的人都期待了解“故事接下来会怎么样”,而适时的停顿会把这种期待放大。第三,应用“魔力词”。在故事里面,或是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有些词会有神奇的“魔法”,如“很久很久以前”、“就在这个时候”、“突然”、“紧接着”等等。这些词要么会将故事置于某个具体的情境,要么能突出故事情节的可预测性或冲突性,要么是起到转换故事节奏的作用。
绘本被称之为“纸上的戏剧”,“绘声绘色”讲故事就是要将故事中的图画和文字变成富有“声音”(音乐)和动作的戏剧。当一个故事变成一出戏剧,就能调动孩子更多感官的参与,进而实现和发展孩子的“通感”。
再次,给孩子讲故事,要讲出故事的“故事性”。故事通常包含有六个基本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给孩子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要充分的体现和应用这六要素。交代故事的时间和地点,会将孩子带入一个具体的“情境”,一旦孩子“入境”(或者叫“入戏”),那故事就成功了一半。对于人物要做细致的描述,让人物形象更为立体和丰富,同时还要突出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通过对比让孩子发现人物前后的变化等等。而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则更多的体现于故事的可预测性。在给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通过提问或是适时的停顿,让孩子推测故事的发展,是让孩子参与到故事讲述过程的重要方法,孩子只要参与到阅读过程中,那么对于故事的聆听及理解都会更好。
最后,在给孩子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注意“浅”层的故事和“深”层的故事之间的关系的把握。所谓“浅”的故事,就是指故事的文字或 图画所讲述的事件本身,而“深”的故事则是蕴含在图画和文字背后的故事的“道理”或是故事的“结构”。一般而言,给孩子讲述“浅”层的故事就可以了,至于深层的故事,可以视孩子的情况另行处理,不建议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去给孩子讲什么“道理”。
上面提及的四个方面,更多的还是一些原则层面的东西。通常,对于那些不知道怎么给孩子讲故事的家长,我会特别建议他先看看,或是先给孩子读宫西达也的“恐龙”系列绘本,直接读文字就好。个人认为,宫西达也的“恐龙”系列,是讲述故事的绝佳范本。
给孩子讲故事,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同样也会有一些基本的禁忌要注意。
最后要说的是,给孩子讲述故事,爸爸妈妈的声音是最好听的。不怕不会做,就怕不去做。只要你拿起书给孩子讲,方法自然会有。方法会因人而异,你的孩子会告诉什么样的讲述方式方法对他而言是最好的。
惠州华洋职校口碑?
首先地理位置在博罗,位于惠州的偏西部!相对来说环境还可以。
学校以“厚德、修身、重能、匠心”为校训,以“文化引领、内涵提升、特色发展”为导向,秉承“强强联手创一流华洋,聚力罗浮名山创明校”的发展思路,致力于做“学生一生受益、教师一生幸福”的教育。
学校强调专业与特长相结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相融通,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培养出孝顺感恩、信念坚定、人文底蕴、责任担当、乐学善学、健康生活、心系家国的全面发展的优秀学子。
学校建有航空、电子商务、机电技术、烹饪、汽修、计算机等多个现代化教学实训室,教室均安装有空调、配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校地处的惠州市,是国家新的战略重点——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是集全国力量建设的重点,是广东省着力打造深莞惠经济圈的重点城市和区域,更是下一个经济发展增长极,是广大莘莘学子追逐梦想、实现理想、书写精彩幸福人生的起点!
孩子上二年级了不愿意学习?
孩子上二年级了不愿意学习,不在乎老师批评。该怎么引导他呢?
我是天天ge,一个在农村工作20年的一线小学教师,看到这种情况,我心理也替您着急。小男孩只有9岁,这个年龄段的小孩按义务教育规定上学的话应该是上二、三年级。而二、三年级的小朋友呢,无论是心智还是学习能力,都还未脱离萌芽状态。
这时候大人的正确引导,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这里,我想根据我的真实工作经验,给您提几点小建议,看看能否帮到您。
首先,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了解清楚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状况的出现,这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个了解呢,可以从三个途径进行调查:一是向老师了解小孩子的学习情况,因为是在疫情期间,所以这个情况只能包括之前的学习态度和完成作业的质量,是从何时开始有这种变化的。顺便征求老师的意见,这种情况应如何应对,因为他的任课老师对您孩子的状态是最了解的。
二是通过和小孩子心平气和的状态下闲聊了解他的想法。有些老师教别人家的孩子可以循循善诱,但是一说到自己的孩子,心里就会控制不了情绪,包括我在内也会犯这个错误。这里要想尽办法让孩子说实话,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是非常纯真的,所以他说的话一定是自己心中所想的,家长千万不要用成人的想法去苛责他。
三是通过孩子身边的同学或跟他最要的人了解您孩子平时的表现,从而判断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小孩子之间往往是无话不说的,但可能有时候也问不出什么。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产生这种厌学心理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几种:爱到老师或某同学的打击;自己遇到了什么困难解决不了而又不敢与家长说;家里的某件事使自己的心理产生变化等等。
我之前教过这样一个小朋友,这个小朋友一年级成绩是很优秀的,但上到二年级之后成绩一下子就降下来了,原来他是因为班主任由于一件小事而误解了他,所以他一直闷闷不乐,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到害怕,从而影响了成绩。
其次,要改变这种您孩子的这种状况,可以从他的兴趣入手。提高他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他喜欢的事情进行引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孩子的兴趣起点较低,如果稍微加以指导,可以在短时间内培养他的兴趣。像你所说的,您的孩子喜欢回在农村住,还想着以后盖房子在农村住,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先认同他的这种想法,这就是他的一个兴趣点。
然后让他说说为什么喜欢在农村住。捉住了他这个兴趣点,以后多点让他体验农村的生活,除了有好玩的乐趣,也让他体会在农村辛苦的感受。兴趣培养起来后,再进行兴趣的迁移,从而把他对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
最后,我的建议是少点批评,多点鼓励和赞赏。批评只能使人心情烦燥,而鼓励会使人进步。但也不能一味的表扬,这会让我们的孩子觉得自己犯什么错误都可以被原谅,在不违反大原则的情况下,建议最好以鼓励和赞赏为主。我们可以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给小孩定好小目标,达到给予一定的表扬和奖励,违反了规则要接受小处罚。我这点应用在课堂教学上,取得比较不错的效果,可以参考一下。
以上三点建议,可能操作起来因为每个小孩的具体情况不一样,但是我们追求的最终教育结果是相同的,希望能够帮到您。有老师认为讲完课走人?
每个行业都该有起码职业道德,我的客户挑剔找茬不给钱,我就不给他把质量做好了吗,我的这个客户瞎搅和,我就不给下个客户把质量做好了吗?你可以说我是为了钱,老师不是吗?难道他有个铁饭碗就可以任性了吗?
当老师必须负起责任,我以前教过一个派出所所长儿子,他不懂事爱欺负同学,老师们都不敢管,校长教导主任也不敢惹,我批评他比较多,毕业后他还特地带上礼物回来看望我,我可只是一个英语科任老师。如果教育学生出现你所说的问题,大不了辞职出去打工。
其实不是讲完课走人,有很多时候,下课了会等学生问题,讲完了再走,现在真的是想学的就好好听课吧,不想学的别捣乱就不错了!
每个行业有起码的职业道德,那老师应该受到尊重吧,有训诫学生的权利吧!!是谁剥夺了师长应该被尊重的道德,是谁剥掉了训诫学生的权利!!既然这些都没有→_→又怎么怪老师?? 再说了,各行业有各行业的特点,最不应该只被看做利息或者客户的行业就是教育和医疗,以前是医生和患者,现在呢?利益当中坐!以前是师生,现在呢?谁把这两个最不应该利益最大的行业做成了这样,就是你们这些推手,磨灭了这些行业本来的意义!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占主要的,俗话说得好,革命靠自觉。但学生心智不完全成熟,如果没有老师的提醒和敦促,惰性一泛滥,学业要完蛋。因此,老师和学生要相互理解和支持。老师在精力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不能完全放弃为师责任。毕竟,俗话也说得好,教不严,师之惰。
这些大道理我相信每个老师都清楚,但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现在的师生冲突,师家冲突的频发不是这些这些大道理能解决的,这已经超越了老师们的能力范围了,说明现在的教育制度和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了,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官员们花心思和智慧去研究和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