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翔密传,历史上真实的全真七子大家知道多少?
历史上的全真七子,全是山东老乡,全都师承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
金世宗(完颜雍)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因为被金人焚毁了自己在终南山所居住的茅庵,于是便远赴山东传道立教。
他先后在山东收了“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人为徒,并在文登(今天的威海市文登区)、宁海(今烟台牟平区)、福山(今烟台市福山区)、登州(今蓬莱市)、莱州(今莱州市)建立了“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三教三光会”、“三教玉华会”、“三教平等会”,又因王重阳在宁海所居住的庵堂名为“全真庵”,所以,后人将王重阳祖师所创立的教派,称为“全真教”,而王重阳所收的七位弟子,就是金庸小说中的“全真七子”,道门称“全真北七真”。
大定九年(1169)王重阳仙逝,由大弟子马钰掌全真教,其余六位弟子,则各自在山东、河北、陕西、河南一带修炼,并开宗立派。
重阳宫全真祖庭一、丹阳子马钰(1123—1183)马钰,原名马从义,字宜甫,入道后改名马钰,字玄宝,号丹阳子,宁海人,曾是富甲一方的富豪,人称“马半州”,喜读书、善文学,轻财好施,曾经补试成为郡痒生(秀才),被选为州吏,也算是个基层公务员,娶妻孙不二,生有三个儿子。
大定七年(1167)七月,弃家入道,并斥资为师父王重阳建了一座庵堂,名“全真庵”。
王重阳仙逝之后,便由他执掌全真教,成为全真第二任掌教,并偕同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将王重阳葬于终南山刘蒋村昔日曾经结庐修道的地方。
待到服丧期满,在大定十四年(1174)的一个夜晚,四个人在鄠县(今陕西户县)坐在一起论道,各言其志,第二天,便各奔东西,分别去传道。
马钰则返回了宁海祖庭,筑庵闭关修行,四年后出关,行走于关中各地。
后来,金世宗下旨,禁止民间兴建寺观,在大定二十一年(1181),命马钰还俗返乡,马钰在大定二十二年(1182)东归,次年冬天逝世。
一直到了元朝六年(1268),被册封为“丹阳抱一无为真人”。
马钰一生,著有《洞玄金玉集》、《丹阳神光璨》、《渐悟集》等著作,所传的道派,擅长以诗词、歌曲等形式来宣扬教义,所以,被称为“遇仙派”。
二、长真子谭处端(1123—1185)谭处端,原名谭玉,字伯玉,法名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宁海人,通读经史,书法造诣了得,擅长草书和隶书,为人孝义。
大定七年(1167),皈依全真道,次年和丘处机等人一起,随王重阳入昆山,开烟霞洞。
王重阳逝世后,和马丹阳、刘处玄、丘处机等人结庐于墓侧三年。
后来,居于洛阳朝元宫,创立全真教“南无派”,“南无派”的徒众大多在华北、东北一带活动。
大定二十三年(1183),马丹阳逝世后,继任全真教掌教,成为全真第三位掌教,在大定二十五年(1185)逝世。
一直到至元六年,被册封为“长真云水蕴德真人”。
三、长生子刘处玄(1147-1203)刘处玄,字通妙,号长生子,世称长生真人,莱州人,自幼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事母唯谨,以孝道闻名。
大定九年(1169),师事王重阳,后奉师命西游开封,在城门边上寄住,乞食炼形。
王重阳逝世后,庐于墓侧,守丧三年后,在洛阳隐居,大定二十一年(1181)东归莱州。
马丹阳去世后,由刘处玄与王处一一起主持了丧事,并派人前往洛阳,迎请谭处端嗣教。
但谭处端未能及时接管有关事务,一年多后,在洛阳去世,刘处玄即于大定二十五年(1185)继任了全真掌教。
承安二年(1197)冬,应金章宗之请前往燕京,金章宗向刘处玄询问“至道”,刘处玄回应:“至道之要,寡嗜欲则身安,薄赋敛则国泰。”(《七真人年谱》)
第二年,刘处玄便返回了山东,金章宗赐以“灵虚”“太微”“龙翔”“集仙”“妙真”五个观额。
刘处玄门下弟子众多,较为著名的有:于道显、崔道演……等,其创立的教派,被称“随山派”,刘处玄更著有《仙乐集》、《无为清静长生真人至真语录》传世。
后来,被元世祖封为“长生辅化明德真人”,更被元武宗加封为“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人”。
四、长春子丘处机(1148—1227)丘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世称长春真人,登州栖霞人。
丘处机出身名族,幼聪敏强记。大定八年三月师事王重阳,王重阳逝世后,入宝鸡确溪,穴居修炼六年,后隐居陇州龙门山。
大定二十六年(1186)迁住终南山祖庭。
大定二十八年(1188)春,金世宗召丘处机赴燕京,问以教理,后辞归终南,复居祖庵。
明昌二年(1191)返回山东栖霞。
泰和三年(1203)刘处玄去世后,继任为全真教第五任掌教。
卫绍王完颜永济在位末年,蒙古攻打金国,中都(今北京)危急,丘处机为了消解兵火之灾,要进言成吉思汗,但是,后因胡沙虎弑君乱政而做罢。
贞祐二年(1214),金兵讨山东“红袄军”获胜,当时只有登州、宁海未曾平服,丘处机即请命前去抚慰,“所至皆投戈拜命,宁海、登二州遂定”(《甘水仙缘录》),自此之后,金、南宋和蒙古三方争相召请。
兴定三年(1219)应成吉思汗之召,率弟子十八人远赴西域大雪山,被成吉思汗赐号“神仙”,屡次召见问道,丘处机一再进言请止杀,并请敬天爱民,清心寡欲。
成吉思汗十九年(1224),丘处机返归燕京(今北京),应当时朝廷之请,入主大天长观,自此广开教门,遂于燕京建立:平等、灵宝、长生、明真、平安、消灾、长春、万莲等八个教会。
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8),朝廷诏改太极宫为长春宫,赐丘处机以金虎牌,命其掌管天下道教,就在这一年的七月,丘处机病逝。
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册封丘处机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为“长春全德神化明应真君”。
丘处机著有《大丹直指》、《鸣道集》、《摄生消息论》、《蟠溪集》等著作传世。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真教的主要分支之一“龙门派”,虽然尊丘处机为开派祖师,但其实“龙门派”并不是丘处机所创,丘处机作为当时的全真教共主,没必要再在教内另开一派,根据后世的道书记载,称在明代有戒律密传的龙门律宗,以丘处机的弟子赵道坚,为“龙门派”的第一代律师,传至张静定、沈静圆为龙门第五代,其后,龙门派就分了律师(张)和宗师(沈),这两条支派。
后来经过后世弟子的整理的《龙门心法》,使得全真道由偏重丹法清修,转向了以严持戒律为主,这对清朝之后的全真道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玉阳子王处一(1142—1217)王处一,字精通,号玉阳子、全阳子,宁海人,自幼好道。
大定八年(1168)赴昆山拜王重阳为师,第二年遵师命到铁查山修道,炼形九年。
后来往来于齐鲁之地,传教授道,创立全真教“嵛山派”。
大定二十七年(1187)、二十八年(1188),金世宗两度召赴阙应对。
承安二年(1197),被金章宗召问养生、性命之道,对答称旨。
泰和七年(1207),元妃李氏,施道经二藏,分送王处一的圣水玉虚观和丘处机的栖霞太虚观。
大安元年(1209),应参政李术鲁之请,王处一迁住于北京华阳观,成为了金朝最重视的全真道首领,甚至比刘处玄、丘处机的影响更大。
有资料说他曾“奉敕主掌教事”(《甘水仙缘录》)。
蒙古忽必烈汗至元六年(1269),册封王处一为“玉阳体玄广度真人”。
王处一著有《云光集》、《西岳华山志》传世。
六、广宁子郝大通(1140—1212)郝大通,原名郝升,宁海人,出生于官宦之家,但年少丧父,自小侍奉母,至孝,喜爱读《易》,通阴阳律历之术,却不喜仕途。
大定八年(1168),师事王重阳,后改名磷,号恬然子,传大定十二年(1172)在岐山,遇上了神仙,就改名为大通,字太吉,号广宁子,自称太古道人,世称广宁真人。
大定二十二年(1182),郝大通到了真定(今河北正定),据说又与仙人相遇,被仙人传授了《易》的真正秘义,自此“为人言未来事不差毫发”。
后来,郝大通到了阳居观,升堂演道,远近来听者,常数百人。
明昌元年(1190),郝大通回到了宁海,最后,在宁海的先天观逝世。
郝大通开创了全真教“华山派”。
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被册封为“广宁通玄太古真人”,到了元武宗,更被加封为“广宁道玄妙极太古真君”。
郝大通著有《太古集》、《太易图》、《心经》等著作传世。
七、清静散人孙不二(1119—1182)孙不二,名富春,法名不二,号清静散人,人称孙仙姑,宁海人,马丹阳之妻,全真道“清静派”创始人。
大定九年(1169),出家事道,师从王重阳,得授天符云篆秘诀。
大定十五年(1175),居于洛阳风仙姑洞,广收门徒,创立“清净派”,于大定二十二年(1182)羽化。
孙不二主炼内丹,重视性命双修,并建立坤道修炼理论,是坤道丹法的创始人,被称为坤道丹法之祖。
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被册封为“清静渊真顺德真人”,后被加封为“清静渊贞玄虚顺化元君”。
孙不二著有《孙不二元君法语》一卷、《孙不二元君传述丹道秘书》三卷传世。
声明: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