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兄弟连,日本战败后?
非常惨,挨了两颗原子弹,能不惨吗?
老话说得好,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二战中的日本作为侵略者,在战后也一定是没有好下场的。那么战后的日本,究竟过了怎样一段时期的苦日子呢?
首先是城市基础建设方面。自从盟军进入日本本土作战一来,日本境内的一百多个城市就开始遭殃了。每天几轮的大规模轰炸,让日本城市的基础建设彻底毁灭,根据当时战地记者的报道,仅仅东京地区的高楼道路就被重度炸毁七成以上,很多流民因为没有地方居住而流落在街头。
可以想象一下,日本数一数二的大城市都变成了这样,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更何况还有倒霉的广岛和长崎,这两个城市被投下了原子弹以后,几十年都会是一片荒芜,可以说那时候的日本已经不像是一个实际意义上的国家了。
其次是物资方面。战后的日本可以说是彻底空了家底,别说是完成战后重建了,就算是民众的温饱问题都不能很好的解决。
国家因为没有维持秩序的能力,民众为了物资经常会进行暴击冲突,很多时候还会出现人命。这样的情况已经足够让政府头疼了,可是后期近百万的日本士兵被遣送回国,这些人一旦失去了战争价值,回到本国只是多了一张吃饭的嘴罢了。
所以这些败兵回来了以后,在物资方面可以说是更加的贫乏了。
最后是精神方面:这个方面是最重要的方面,相比较于前面两个问题,日本民众的精神萎靡算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当时作为战败一方,很多人的心理都比较惶恐,毕竟连天皇都已经成了麦克阿瑟的傀儡!
日本在作战期间基本上是全员参战的,后方的女人孩子也非常清楚自己的国家在干什么,每天国内的报纸也会报道一些士兵在占领区做的事情。这些事情的内容也不用多说了,总之就是一些惨无人道的行为,虽然表面上会美化宣传一下,但日本民众也没那么傻,或多或少都还是了解一些的
所以在这种事件的引导下,日本民众就认为自己也会受到类似的待遇,这在思想上是不怎么可以接受的。 而且日本政府在前期大力的宣传欧美鬼畜观点,让民众认为欧美人都是丑陋的怪物。
等日本官方宣布上万美军要进驻日本以后,民众们感觉到了害怕。
还有当时日本女性考虑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才能避免自己被凌辱迫害。日本官方也在考虑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国家继续延续下去。综合以上两种观点以后,日本官方开始向全国征调慰安妇,在美军驻扎各地设立招待所,避免美军对平民施暴。
可以说日本把事情做到这一步,已经算是凄惨到不能再惨了,这种无奈的行为正展示了民族尊严的彻底沦陷,这在当时也勉强算是“顾全大局”的表现吧。
不过,他们再惨也是咎由自取啊,正所谓:“自作孽、不可活”,日本得凄惨结局根本不值得同情。相比于亚洲国家得无辜受难,他们的这些又算得了什么,不过是罪有应得!
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单单依靠日本自己的力量,即使是完成了重建恢复工作,其国际实力也不会再有什么突出的地方了。可是美国出于自己的一些打算,帮助他们完成了战后建设,以至于日本在战后不久就完成了经济腾飞,并且慢慢的超越战前最高水平,达到了今天的这个高度。
说起来,日本还真得感谢他们的“主子”!
你眼中的团长究竟说的是什么意思?
如果说在这么多抗日战争剧中最爱哪一部
我的回答一定是《我的团长我的团》了
这篇抗日题材剧,可以称的上是高质量了再多的赞美之词都表达不了对这部剧的热爱,看过的团迷应该都认可吧
《团长》中一共刻画了很多个角色,而每个角色大部分时间内都是叫的绰号龙文章(死啦死啦)
孟烦了(烦啦)
张迷龙(迷龙)
邓宝(不辣)
郝西川(兽医)
李四福(要麻)
马大志(蛇屁股)
董刀(丧门星)
林译(阿译)
时小毛(克虏伯)
谷小麦(豆饼)全剧里唯一的一次叫全名是在报道准备再去前线打仗时,这一次都是报的自己的大名,也是唯一的一次。再到后面都是喊的绰号,当他们牺牲了,埋葬在了异国他乡,恐怕没多少人能知道他们的名字,也没多少人能记起。当年无数先烈牺牲,到最后恐怕也没有个墓碑。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剧中,他们称自己是炮灰,他们不是怕打仗,他们是怕失败,他们不愿在看到有人牺牲,有人逃离家园,流离失所。剧中,比较经典的一个片段之一,审判龙文章时,虞啸卿问龙文章,从哪学的打仗
龙文章并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我看到了很多死人。是的,牺牲了那多人,失去了那么多地方,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一个热血男儿都应奋勇杀敌,保家卫国,龙文章只不过是那个年代中众多人中的一个。
他们虽是残兵败将,但深知自己是军人,心中也有民族大义,同时他们也有家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家人的牵挂,恐怕是他们在那场残酷的战争中精神支撑了。
这部剧中,也真实表达出了他们每人心中的真实情感。烦啦相去见父亲,做了逃兵,被抓回来后受到了惩罚。迷龙,中途遇见了他后来的老婆,感觉过上了阔别已久的幸福生活。他们不是怕牺牲,他们只是怕在牺牲前不能见到家人最后一面。这部剧很真实,表达出了,战争是残酷的,幸福是来之不易的。还有那么多牺牲的无名先烈们。
有好看的电视剧推荐吗?
第一部:《我的团长我的团》
这是我认为迄今为止最好看的一部电视剧,它虽然打着抗战剧的名号,可和那些辣眼睛抗战剧有着天壤之别。有人用“空前绝后”来形容它,纵使过去了11年,豆瓣评分仍然高达9.5,足见它有多优质。
它用近乎真实的方式揭露战争的残酷,也用近乎极致的方式追求真实。那群自封炮灰团的游兵散将的衣服,据说是从开拍到结束,不曾清洗过,每个人也只有那么一套,管你有多破破烂烂,你看旁边嗡嗡乱飞的苍蝇就可以知道他们的真实性。
一锅拿命换来的白菜猪肉炖粉条,看得热泪盈眶。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可以用任何东西换取吃食,为了活命,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这是人性,也是战争的丑陋所在。
这部电视剧是我最近追完的,它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初见名字加题材,打死都不愿意看,随便刷上一点点,沉迷到九头牛都拉不出来。我就是一开始鄙视老父亲天天看抗战片,关键还是一些粗制滥造的电视剧,老父亲严厉要求我去看《我的团长我的团》。
奔着主演里有张译,毕竟才看过《鸡毛飞上天》,于是硬着头皮去看了,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一口气刷完了43集,还觉得意犹未尽,又买来原著小说接着从头开始看,唯一一部如此让人流连忘返的剧,全凭被它的优质和精益求精所折服。
第二部:《权力的游戏》
在还没有看《我的团长我的团》这部电视剧时,《权力的游戏》是我心目中最好看的电视剧,估计也是全球人民追的最多的一部。虽然第八季烂尾,但他一出预告片,惹得苦苦等了三年的权游迷一阵狂欢。
不得不说,这部美剧是最有良心的剧组了,十年间,主演从来没有换过,都是原班人马在继续着下一季的故事,一个个主演从少年走向中年,从小孩走向少年,伴随着多少人的废寝忘食。
第三部:《请回答1988》
你很难想象,一部仅仅是讲一些邻里家常的电视剧,居然会如此好看,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随便刷一遍而无法停下来,只好一次次入坑,一次次拼命爬却总是在坑底刷得不亦乐乎。
有些遗憾的是,我一直期待狗焕和德善在一起,而德善最后和阿泽在一起了。阿泽是大多女孩心里的白月光,狗焕是做得多说的少的傻男孩。
很难有这么一个剧,每个角色都很像身边的人,却总是拥有最亲善的面孔,每一个角色有不太见得了光的小瑕疵,却也有明晃晃的品格,很像现实中的人,又比现实中的人完美。
第四部:《琅琊榜》
对于很多书粉来说,《琅琊榜》简直是神还原,对于电视剧的剧迷来说,《琅琊榜》简直是当年的国产剧之光。
那时候最常见的盗墓类和仙侠类的电视剧霸占荧屏,再加上流量小生的一顿乱搅,《琅琊榜》的热度大多依靠胡歌,后来《伪装者》和《琅琊榜》一经开播,终于低开高走,收受一致好评。
第五部:《武林外传》
当年隔壁宿舍的同学最喜欢用来下饭的剧,一边吃饭一边看这部剧,简直是很棒的体验,但同时一不小心就会食量大增。毕竟大笑容易消耗能量,一边吃饭一边大笑,就会比平时吃很多。
但它真的是国产喜剧电视剧的大哥大,当年的主演如今都成家立业,有的跃居一线,有的退居幕后,可只要屏幕一开始播放,似乎他们都活在了那个客栈里,一路结伴潇洒前行。
第六部:《神探夏洛克》
和《权力的游戏》一样,这部很牛的侦探电视剧也以烂尾告终,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看前面精彩无比的前三季。那种探案的过程跌宕起伏和惊心动魄,有天才侦探卷福的高冷,也有华生的憨厚又不失风趣。
这两个工作搭档简直就是上天安排的绝配,卷福少了华生不行,华生也舍不得离开卷福,一直惺惺相惜的男人友情不道明却很明晰。
第七部:《夫妻的世界》
用看侦探小说的紧张节奏感去看一部关于夫妻的相处之道,是怎么样的体验?《夫妻的世界》绝对是一部不错的实践。
这部剧透出了婚姻的不易,尤其离婚女人的不易,而年纪轻轻的第三者却似乎过得比较轻松。也同时比较真实的反应出,婚姻中女人的弱势:孩子是软肋,工作和人际关系会因为婚姻的结束而受到严重打击。
再者,离婚不是那些鸡汤文般轻松简单,孩子是一方面,夫妻的财务关系也是错综复杂剪不断理还乱的。有了孩子后,离婚不等于断绝关系,反而会更加断不清楚。
第八部:《最好的我们》
青春题材的国产电视剧很多都拍成了四不像,令观众觉得编剧怕是没有过高中或者大学生活,直接靠混社会拿文凭的错觉,多的是毫无根据的瞎扯,或者不拿青春当回事,感觉电视剧中的普通人很另类。
这部是朋友推荐我看的,虽然没有完全看完,但真的很不错,和那些小太妹般的假学生截然不同。据说前期有多甜,后期就有多虐,但青春不就是这样吗?朝气蓬勃会慢慢的被现实打得垂头丧气,曾经拼命想守护的人,最后才发现自己根本无能为力,曾经不可一世的骄傲也会一步步沦为低到尘埃里自卑。
第九部:《父母爱情》
江德福和安杰的婚姻隔着屏幕都觉得甜蜜,原来没有爱情的婚姻,一点一滴的相处,也能一步步培养感情。这其实也是很多上一辈父母们感情的缩影,他们靠着相亲,靠着熟人介绍,没怎么熟悉就开始摸索着过日子。
粗看老粗人江德福高攀了富家小姐安杰,其实细看后发现是江德福在一点点包容安杰,她的坏脾气,她的“矫情”,而这又何尝不是江德福最喜欢安杰的性格?他们俩的性格属于互补型,而安杰也不是无理取闹的主,她懂得分寸,更懂得江德福的七寸所在地,所以他们的相处像极了青春偶像剧的小两口,煞羡旁人。
第十部:《鸡毛飞上天》
这部剧其实有点高开低走,前期陈江河和骆玉珠一起打拼的时候,要多好看有多好看,期间不时还有对陈江河爱慕已久的杨雪给骆玉珠施压,进一步考验陈江河。
前期很有看头,就单单骆玉珠和陈江河去绿水青山的乡下生活,也是挺好看。后期就挺鸡肋,或许是父母们太过优秀,导致小旭和陈璐们的戏份有点不那么出彩。
但总体来说,这部剧还是国产剧中拿得出手的好剧,张译和樱桃强强联手,既好看又搞笑,演技绝对杠杠的。
结语:
以上就是我最近几年看的很多电视剧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最优质的10部,超级好看,评分也挺高,建议珍藏,毕竟每一部都意义深刻,可以看到很多人情冷暖和真善美,也不乏大女主收拾渣男的爽剧。建议藏起来,空闲时一点点刷完,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你还有哪些值得推荐的优质好剧?欢迎畅所欲言。
可以推荐一部高燃的战争电影吗?
一部怎么够!直接上十部包你燃不动为止!!!
1. 灰猎犬号
豆瓣评分高达8.0,非常硬核的海战题材电影,以二战时期37支盟军运输队穿越大西洋,在灰猎犬号为首的多国舰队护卫下,与德军强悍的U型潜艇作战的故事改编而来。
整部电影主要突出呈现的就是一个海战的真实,游弋在水下的U型潜艇可轻易猎杀海面上的运输船,一旦得手则逃之夭夭,甚至他们组成阵型把战舰也当做猎杀目标。电影中灰猎犬号的全体成员都登场了一遍,还原了海上作战的真实场景。
真实,紧张,刺激还稍显硬核,喜欢海战题材的影迷必看。
2.斯大林格勒战役
德国拍摄的战争题材反思的意义要更多些,相比于苏联式的正能量宣传色彩,德国的这部电影聚焦于一小支精英参战部队,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前后人性所发生的变化,真实的战争充满了对于人性与生命的摧残。
真实还是特么的真实,误杀队友,虐待战俘,抢掠民宅,枪杀平民,战场中与敌人停火又出尔反尔,抛下士兵登上飞机的军官,种种一切都描绘出真实的战争是如此残酷。
影片灰暗的天空主色调也带给观影者沉重的心情,战争绝不是大场面的火爆对轰,而是一个又一个生命毫无尊严的逝去。
3.硫磺岛的来信
中途岛战役失败了,日军以2万兵力龟缩在硫磺岛负隅顽抗,全军上下团结一心,势必要在此地阻挡4万美军,围绕着这个小小的海岛,爆发了残酷的战斗,双方伤亡不断,与此同时对于家的想念,两军都是一致的。
一封封家书在日军士兵上传递,白天作战,晚上顶着月光写下家书或者翻看来信,整支部队盼望着永远不会到来的援军,在这种绝望的情绪下,或许也只有家书能够赋予士兵继续抵抗下去的勇气。
就像指挥官栗林中将知道的,这将是一场没有归路的战争。
4.帝国的毁灭
豆瓣终极高分8.8分,落幕的时候你应该站在台上,这部纪实类电影记录了希特勒在狼堡最后13天的日子,第三帝国的毁灭近在咫尺。
柏林已成了战争前线,帝国的高级将领们聚集在一起,各人心思不一,有誓死追随元首者,有想逃之夭夭者,有投降派暗潮涌动,然而此刻他们依旧在等待元首的下一步指示。随着局势的进一步恶化,连童子军也上了战场,战争的残酷在柏林蔓延,狼堡紧张的气氛一天高过一天,希特勒固守狼堡,等待最后时刻的来临。
5.炼狱
以车臣战争为背景,讲述格罗兹尼战役的巷战,堪比当年的斯大林格勒,各方都损失惨重,影片罕见的纪实类手法揭露出战争的残忍场景,大尺度的战争特写尽显血淋淋。
电影中许多场景都真实呈现了战场上的恐怖,恐怖分子的手法也极为残酷,建议承受能力不强的人谨慎观看 ,因为太吓人了。
6.猎杀T34
一个刚从坦克学校毕业的新人指挥官,临危受命指挥小队里唯一的一架坦克,以一敌六打出了漂亮的战绩,而自己却惨遭俘虏。被敌方将领俘虏后带到德军的训练营,让他驾驶着坦克当活靶子,此时逃生的希望也就在眼前。
开头就是火爆的坦克对轰,尽管在场面上有苏联式的刻画,但有好几场战斗都拍摄得挺有意思的,作为一场坦克电影来说看的还是过瘾。
7.狂怒
1945年美军进入德国领土,一路向柏林开进,刚从殊死搏斗中存活下来的坦克小队迎来一位打字员新人,开启清扫残兵拯救队友的任务。
前三十分钟步坦协作进攻非常过,真实还原了坦克步兵在战场上的强大压制力,后面五辆坦克拉开阵势对轰更是全场高潮,很接地气的战争电影。
8.八佰
去年引起过热议的八佰,真实的四行仓库守卫战为原型,还原出当时英勇对抗日军的场景,作为1937年淞沪战役后唯一在上海的据点,这里受到了日军的猛攻,又由于仓库对岸就是租界,使得进攻这里的火力不会太猛。
引人泪目的无疑是战士们以肉身跳下去引爆炸弹,看一次流一次眼泪,一条河把阴阳两界隔开,租界是歌舞升平,仓库是死神来临,尽管如此他们仍旧选择誓死抵抗。
9.金刚川
致敬抗美援朝的一部电影,向当年那些英勇献身的烈士们致敬!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为了发动最后的决战,通过金刚川向前线运输兵力和物资,在这里与美空军展开了搏斗。
解放军装备武器落后,物资短缺,但并没有放弃,依旧与敌军周旋,步步紧逼,向那段辉煌历史致敬。
10.一九四二
讲述1942年,发生在中原河南的大饥荒时间,作为封建地主手握丰富物资老东家也被迫逃荒,在逃命的路上见证了生离死别,这场残酷的饥荒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
以两条线来讲述这场饥荒,反映出当时国民政府的腐败冷漠,普通百姓在战争与饥荒中的无奈,这部电影全景式的呈现,让人感叹。
最后一部纯属凑数,高燃的电影看完也得换换口味不是。
可以推荐一部你最爱的英剧或美剧吗?
感谢邀请!
几年前就有人给我推荐美剧疑犯追踪,理由是男主帅,我瞟了一眼,感觉五官不是我的菜就忽视了。最近有机会多瞟了几眼,就深陷其中。而且对男主也路转粉,越来越帅,侧影也帅,背影也帅,走路帅,举枪帅,忧郁的眼神更是帅。剧中也不乏美女,我喜欢的kara可惜太快就挂掉,哀叹那么美丽又风情万种的谁会知道只是杀人机器,好在后面又出现很多绝代美女。
《疑犯追踪》(Person of Interest / 影迷简称该剧POI)是乔纳森.诺兰的作品,编剧和制片人,乔纳森.诺兰是谁?他还是爆品《星际穿越》和《西部世界》的编剧,他的亲哥哥也是名导克里斯托弗·诺兰,《星际穿越》、《蝙蝠侠.黑暗骑士》、《盗梦空间》、《敦刻尔克》都是他哥哥执导的大作。
《疑犯追踪》是悬疑/犯罪剧,共5季,实际上,影迷对季数意见很大,希望永远不要结束,因为太好看、太吸引、太迷人。
五季豆瓣评分全部9分+。
每一集开头都有一句旁白:我们都被监视着。
故事讲述遭遇恐怖袭击之后的美国政府展开一项计划,利用监控和电子设备监听民众的生活,而所用的“机器”,由本剧男主之一Finch制造。
这个“机器”—The Machine,负责处理收集来的信息,筛选出存在危险的数据,可能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的信息提交给政府,而剩下的是会被删除的“无关信息”。
这些“无关信息”中出现的人,可能是即将受到侵害的受害者,也可能是即将伤害普通人的,机器通过提供社保号码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Finch他和包括前CIA特工的侠肝义胆的能人一起,去解除危机,拯救面临生死存亡危险的路人。
Finch,计算机天才。因为腿脚不利索负责在家指挥,外号“宅总”。
Reese,“已经死亡”的前CIA特工,能射膝盖绝不爆头,帅的没谁,瞪谁谁怀孕,外号“李四”。
Root,计算机天才,一半天使一半恶魔,能扛高射炮也能跳芭蕾,外号“根姐”。
Fusco,纽约警察,出力是他,背锅是他,粉丝关爱他,外号叫“豆豆”。
你见过一部从主角到配角全都有外号的剧吗?POI就是。
他们的行动都是在秘密的进行,在闻到危险气味的时候就去救你或者杀了你。
POI这部剧采用单元剧和主线剧情结合的模式,每集的故事相对独立,小团队没事就跟黑道火拼,或者顺手解除个危机。
每一集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但是在独立故事之间,主线也在悄悄埋下,那就是前面提到的The Machine。监控摄像头,通讯,网络,卫星,无处不在。
影迷们对5季嘎然而止的制作方表示遗憾的激烈程度(扬言要给编剧寄刀片),可见影迷对该剧的喜爱程度。
《疑犯追踪》收尾后,其班底斥资1亿美元打造《西部世界》。
虽然有点不太现实,真的幻想将来某一天,该剧可以回归,帅哥四哥可以复活。